第一篇:2010-11-24铁路上海站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各单位工程完成情况
铁路上海站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各单位工程完成情况
一、地下主体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主体工程与铁路上海站西北出口地下通道已开通投入使用
主体工程与铁路上海站东北出口地下通道混凝土结构完成主体工程与长途客运总站地下通道已开通,投入使用
二、广场,包括广场设施、公厕、道路及公交始末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地铁1#线风井改造工程结构完成基础底板
铁路行包通道基础底板及两侧墙体基本完成四、3#、4#换乘大厅地下结构完成6200m2左右,还有3000m2左右的地下站厅、两个地下通道结构、7个出入口及上部站台未施工
五、铁路配套管理用房
1.土建部分
① 结构完成:砌墙完成95%;屋面完成50%;地下室外防水完成50%; ② 室内装饰:A区卫生间完成20% 左;B区卫生间完成20% 左
A区吊顶完成10%;B区刚开始;
③ 外墙涂料完成70%;内墙涂料完成20%;铝窗完成60%-70%
幕墙完成25%-30%;粉刷完成90%(内外)
④ 室外总体未开始
2.安装部分
① 强弱电配管线槽完成85%
给排水消防配管完成85%
通风空调管道80%
电梯开始
② 主要设备安装开始
第二篇:铁路上海站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铁路配套管理用房工程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铁路上海站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铁路配套管理用房工程
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一、工程概况
铁路上海站北广场交通枢纽铁路配套管理用房工程位于铁路上海站北广场东侧、大统路地下通道与永兴路交接口西侧。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4175.2㎡;地上建筑层11层,建筑面积3991.4㎡;主体建筑高度为49.25m;地下一层建筑面积3991.4㎡。本工程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刀墙结构。本工程的框架为三级抗震等级(其中B区错层处框架柱二级),剪刀墙均为二级抗震等级。本工程由铁路公寓、配套设施用房(行包房)、站区管理用房、公交管理用房、站区垃圾房压缩站组成。本工程从2009年8月开始施工到2011年10月施工基本结束。
上海市闸北区建设与交通委员会是铁路配套管理用房的建设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施工图设计;上海市建科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承担工程监理;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承担施工总承包。
二、工程施工情况简述
2009年8月施工现场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各种施工机械陆续进场。2009年8月-12月是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2010年1月开始第一阶段挖土和垫层浇筑逆作区顶板结构施工;2月开始顺作区砼支撑;3月全面对基础底板结构施工;然后逐层向上完成框架墙、柱、梁、楼板的结构施工;到2010年8月底铁路公寓完成混凝土结构封顶。从2010年6月份开始在完成结构施工的楼面开始逐层向上进行墙体砌筑。在主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之中,我们监理部主要的工作是:钢筋原材料及焊接接头的见证取样,对模板排架搭设、模板安装、钢筋绑扎进行验收,对整改项逐一进行复查,合格后允许下道工序施工;对混凝土浇筑进行旁站,检查砼坍落度、见证抗压、抗渗试块制作;对墙体砌筑的各道工序质量进行监督检测。重点是:原材料和砌筑质量的控制,砂浆饱满度及灰缝控制。
三、工程质量评估依据
1.施工图纸、技术说明及设计变更。2.施工合同、监理合同。
3.经审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
4.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5.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6.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7.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8.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9.JGJ10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四、工程质量的划分
铁路上海站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铁路配套管理用房工程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含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和砌体结构子分部工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由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三个分项工程组成。砌体结构子分部有填充墙砌体分项。每个分项工程按照楼层和伸缩缝划分成若干个检验批。
五、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施工单位对主体结构分部工程自评质量等级合格。
六、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组织情况
主体结构工程的检验批和分项工程由土建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在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完工后,由监理单位组织,建设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勘察、设计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组成验收小组。对该分部工程进行了验收,验收结果: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七、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1.模板工程:本工程墙板、柱、梁采用九夹板作为模板。模板支撑用Φ48钢管。
①模板采用Φ48钢管支撑,竖向钢管底部均设垫板,下沉楼板均能承载上层的荷载,上、下层支架立柱中心,均在同一轴线上,穿墙螺栓牢固,支撑系统强度、刚度、稳定性符合要求。
②模板内表面均涂刷隔离剂,钢筋、混凝土接槎处均未沾污。③底模拆除时间按规范规定执行。④模板拼缝密实,砼浇筑前均浇水湿润,模板内则均涂刷不妨碍装饰工程的隔离剂,模板内杂物均清理干净。
⑤跨度不小于4M的梁、板、模板起拱高度按跨度1/1000-1/3000规定执行。⑥预埋件、预留孔均按图施工,其偏差符合GB50204-2002表4.2.6的规定;模板安装偏差符合表4.2.7的规定。
经抽查模板轴线位置、垂直度、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高度差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侧模拆除时保证砼表面及棱角完整。
模板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验收为合格。
2.钢筋工程:本工程底板、主体柱、梁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板墙分布钢筋采用绑扎搭接。
①钢筋进场时质量保证资料齐全,有产品合格证、质保书、取样测试报告合格。
②抗震结构,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大于1.25,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小于1.3。
③受力钢筋箍筋的弯钩度数和弯折部位尺寸符合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要求。④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焊接接头取样、试验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⑤现场钢筋绑扎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符合设计要求。⑥钢筋平直无损伤,表面清洁无裂纹、油污、颗粒状、片状老锈。⑦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及偏差尺寸符合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
⑧同一构件内焊接接头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机械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mm),一根钢筋不超过二个接头,受拉区接头钢筋面积小于总钢筋面积25%,绑扎钢筋接头均绑扎三道以上,钢筋接头位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相互错开,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上、下层钢筋之间均设支撑,绑扎到位。
⑨钢筋绑扎位置偏差尺寸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⑩监理抽查受力钢筋、箍筋间距、保护层厚度,符合规范要求。钢筋施工检验批、钢筋分项工程质量验收为合格。
3.混凝土施工:本主体工程使用商品砼。墙、柱、梁体的混凝土等级为C40,其余的砼构件为C25;基础垫层为C20素混凝土。
①商品砼供应单位,质保资料齐全、有准用证、商品砼供应资质。商品砼配合比、塌落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②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现场砼试块按规范要求取样、制作和养护。③现场基础砼浇水养护符合要求,施工缝接缝处砼渣、垃圾基本清除。④后浇带的留置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⑤各楼层砼结构标高符合规范要求,控制在±10mm之内。轴线位移、墙板垂直度符合要求,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
⑥本工程砼浇捣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主体结构、剪力墙、柱、梁、板、楼梯混凝土浇筑质量较好。
⑦根据砼试块实验报告,主体结构砼主体抗压强度值及最小值均符合检验评定标准要求。
⑧主体部位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无严重露筋、孔洞、夹渣、疏松、裂缝等缺陷。局部有少量麻面现象,施工单位已进行修补。构件连接部位未发生各种缺陷,外形美观、棱角平直。模板拆除后,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混凝土施工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验收为合格。
4.砌体工程施工:本工程砌体结构采用轻质加气砼砌块MU10,砌筑砂浆采用M7.5混合砂浆。
①砌体工程所采用的产品有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及准用证;块材、水泥、钢筋、外加剂均有材料主要性能进场复验报告。
②砌体砌筑顺序和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③砌筑砂浆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砂浆的品种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砂浆的稠度符合规定;砂浆随拌随用。
④砌块的排列、上下错缝、砌块的搭接长度不小于砌块长度的13。⑤施工过程的留槎、拉结钢筋的数量、直径、位置、深入墙内的深度、构造柱的设置、固定、配筋、载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
⑥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所有墙底部200mm高度均采用C20浇筑了砼坎台。
⑦经检查验收,墙面位置、垂直度及平整度符合要求,砌块灰缝饱满,厚薄均匀,砌块水平勾缝均匀。
砌体工程施工检验批、分项、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为合格。
5.结构实体检测
根据国家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对本工程的主体结构进行了实体检测,包括结构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单位具有相应资质;监理见证了检测过程;检测结果砼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均为合格。
八、主体结构施工质量评估
铁路上海站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铁路配套管理用房工程主体结构分部工程所包含的检验批、分项、子分部施工质量全部合格,且结构实体检测合格。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工程资料基本齐全。监理同意验收。质量合格。
上海建科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铁路上海站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铁路配套管理用房工程
监理项目部
第三篇:重庆市沙坪坝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程
重庆市沙坪坝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建设单位: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2011年3月 本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1.1 项目概况
(2)建设单位: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3)项目类别:交通运输与物业开发
(4)工程总投资:760273.39万元。
(5)项目范围:沙坪坝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程北靠三峡广场,南接石碾盘、小龙坎片区,西南侧与沙坪坝公园紧邻。
(6)主要工程内容:
①成渝客运专线改建:DK295+962(桥头)~DK297+336.81(隧道口),线路长1.414km。主要工程内容:客专场设到发线4条(含正线),侧式站1座,岛式站台1座;普速车场设到发线2条(含正线),设侧式站台1座,岛式站台与客专场共用,拆除既有到发线及站台,1道左侧新建450m×11.5m×1.25m基本站台1座,2道与3道间、6道外侧分别修建450m×11.5m×1.25m中间站台各1座。站内新建AT所1处,场坪尺寸37m×34m。车站内用于排水的既有盖板箱涵和拱涵7座,均改建为框架排洪涵,用于车站排水。②高铁站场上盖及物业开发:铁路上盖内容包括成渝客运专线沙坪坝站房、商业主力店、商业精品店、高层商务公寓楼、写字楼、商务酒店、高层住宅和休闲绿化广场。总建筑面积共695000 m2,其中地面有460000 m2,地下有245350m2。
③道路工程:新建及改建道路9段,分别为:站西、站东路(改建)、站东路下穿道(新建)、站东路下穿匝道(新建)、天陈路下穿道(新建)、天陈路北段(改建)、天陈路南段(改建)、站南路(新建)、东连接路(新建)、西连接路(新建),道路总长5.599km。
项目沿线环境质量现状
2.1 生态环境
项目实施是在既有沙坪坝火车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改造,因此该区域内无野生动植物与生态敏感目标。其植被全部为人工栽植的行道树。
2.2 声环境现状
根据噪声监测结果表明,所有监测点均达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相应标准。
2.3 环境振动现状
由于工程所经过的区域,地质条件较好,即地表为岩石介质,整体性很好,因此不易受交通振源的激励,故振动的环境质量很好。
2.4 水环境现状
项目区域内无地表水。
2.5 环境空气现状
根据沙坪坝区大气例行监测点最近时段的监测结果表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1996 中的二级标准。
表2-1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主要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影响。建设周期为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总工期为36个月。
3.1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3.1.1 施工期噪声及振动
工程施工设备种类多,在施工过程中将会对项目区域周边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施工期间,严格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标准的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例如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尽量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点;施工场界内合理安排施工机械,噪声、振动大的施工机械布置在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点的一侧。必要时采取加防振垫、包覆和隔声罩等有效措施减轻噪声污染;合理安排各项施工作业的时段,保证夜间场界噪声达标。如需夜间超标作业,必须向施工场地所在区环保局提出申请,获准后方可在指定日期内实施,并提前告示所在区域居民、单位等。针对筑路机械施工的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可采取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等措施加以缓解。如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昼间(06:00~22:00)进行。尽可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
施工期的振动主要为开挖隧道中,爆破时的振动和大型机械施工时的振动。施工作业爆破振动,在根据爆破区域建筑物状况,敏感区(点)的具体情况,选取相应的允许安全震速,计算施工炸药量,同时采取可行的爆破振动控制措施的前提下,可以预计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大。此外,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合理安排爆破作业时间,尽量在昼间进行集中爆破,在距人群15m范围内严格控制爆破作业,以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将爆破振动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3.1.2 施工期环境空气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来源于房屋拆迁、施工面开挖、渣土堆放和运输等
施工活动都将引发扬尘。
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主城区2005年五管齐下净空工程和控制尘污染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渝办发[2004]94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等五部门关于运输易扬尘物质车辆改密闭式运输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办发〔2003〕228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主城区尘污染防治办法》(渝府令〔2005〕188号)的要求。施工区域设置围挡,施工车辆驶出工地必须清洗,施工现场定期洒水,运输筑路材料的车辆覆盖,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通过以上措施,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
3.1.3 施工弃渣
施工弃渣主要为开挖的土石方,工程挖方54.32万m3,弃方54.32万m3。工程弃方全部运往有正规合理手续的重庆沙坪坝区建筑垃圾消纳场集中堆放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专人负责送至指定地点,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3.2 营运期环境影响
3.2.1 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项目将区域内的站西路、站东路、天陈路部分道路改建为下穿道。减少对敏感点的噪声污染。
3.2.2 振动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项目将现有铁路改建为成渝客运专线,改建后铁轨沿线两侧地面的环境振动将会减少。因此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对环境影响轻微。
3.2.3 电磁辐射预测结果
(1)环境影晌
成渝客运专线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贡献值或影响均在国家相关规定的限值以内。因此,工程输变电以及线路运行本身,在采取了必要的电磁防护措施,在运行期间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污染。
(2)治理措施
(1)为有效控制电磁辐射造成的环境影响,天线主瓣方向上15m内无居住区,同时考虑高度修正,保证主瓣方向30m以内高于周围的建筑物。
(2)天线周围5m内应设电磁辐射标志牌,禁止居民进入该区域。
3.2.4 环境空气影晌评价
(1)环境影响
本项目的排风口排气异味影响范围在下风向0~10m范围有明显的异味;10~30m范围异味不明显;大于30m则感觉不到异味。敏感点距离风亭距离在10m以上,影响不明显。
(2)治理措施
应将排风口朝向道路一侧;在风亭周围加强绿化;建议城市规划部门结合城市建设,优先对本项目排风口30m范围内敏感建筑进行改造,避免排风口异味扰民。
3.2.5 水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区域内无地表水。
3.2.6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运营期站场及物业的固体废物采取分散收集、集中转运,交由重庆城市环卫部门统一填埋处理。
3.2.7 社会环境与城市生态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的开发建设,对推动沙坪坝房地产开发,加快城市建设,带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积极的作用。拟建项目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提高就业人员的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作出积极的贡献。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建设单位在落实设计和本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后,本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和减缓。在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环境敏感点影响满足相应环境标准的前提下,本项目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具有环境可行性。
第四篇:棠溪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工程
棠溪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工程
设计咨询
招 标 公 告
招 标 人:广州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招标代理机构:广州珠江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日 期:2018年7月
棠溪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工程设计咨询
招标公告
根据 穗发改〔2018〕403 号 批准,并且本工程具有资金证明,广州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现对棠溪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工程设计咨询进行公开招标,选定承包人。
一、工程名称:棠溪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工程设计咨询
二、招标单位:广州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人:陈工 联系电话:020-37051881 招标代理机构:广州珠江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联系人:赵工 联系电话:020-83492175 招标监督机构:广州市建设工程招标管理办公室
投诉电话:020-28866220
三、建设地点:广州市白云区。
四、本项目招标控制价为: 1081.62 万元。
五、资金来源:政府资本金注入及其它。
六、标段划分及各标段招标、规模及内容:
1、标段划分:1个标段;
2、项目工程规模:棠溪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工程位于广州中心城区西北部,白云区西南部,为新市街、棠景街和石井街交汇处,南距广州流花火车站约5公里,东距白云新城约2公里,与铁路广州棠溪站相邻。建设内容包括枢纽配套场站工程、地铁预留工程、周边配套市政道路工程3个子项。其中:
(1)枢纽配套场站工程(子项一):枢纽配套场站工程布设于棠溪火车站东西两侧,与铁路站场(房)空间布局交织,形成无缝衔接交通接驳换乘体系,主要包括长途汽车站、公交枢纽站、出租车场、社会车停车场(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旅游大巴/网约车场、换乘设施、非机动车(含共享单车)停车场、集散广场、慢行系统、景观绿化、导向标识、便民服务设施、枢纽运营管理中心、枢纽管理用房及上盖开发所需配建停车库等,总建筑面积46.49万平方米,单体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
(2)地铁预留工程(子项二):棠溪站共预留6条地铁线路,包括八号线
北延段换乘通道、12号线及4条预留地铁车站的土建工程,单体建筑面积17.14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有新建车站主体结构、附属结构(含出入口及风亭)以及移交过渡期必须用到的废水泵房及管材、水泵及检修路径上的临时照明设施与动力配电设施、废水泵房通风设施,其他机电系统工程均不纳入同步实施。
(3)周边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子项三):包括白云二线(槎神大道-棠新路)、棠槎路(槎神大道-机场高速)、铁路东线(德康路-华南快速路)3条市政道路,道路总长度约14.45公里。其中,白云二线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道路长3.72公里,红线宽度38-64米,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棠槎路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道路长4.10公里,红线宽度40米,双向6-8车道,设计车速50公里/小时;铁路东线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道路长6.634公里,红线宽度40米,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50公里/小时。
另外,还包括同期规划建设的其它工程:包括110KV大埔输变电站土建工程,枢纽配套场站范围内给水、通信、燃气等管线工程和周边配套市政道路工程范围内给水、通信、燃气等管线工程。
3、招标内容:依据国家、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地方文件(包括: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发布的穗建技[1999]313号文件《广州市设计咨询技术质量深度试行规定》),并按照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有关技术文件、审批意见等,对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全部工程(含专业工程)的设计全过程(包括但不限于:规划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含深化设计、设计变更)、竣工图编制阶段等各阶段设计)提供设计咨询服务,从技术监督、技术协调和投资控制管理方面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对设计文件的编制深度、设计质量、设计进度,以及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进行控制。并对施工过程中所遇技术问题给予专业解决方案及建议。主要服务内容包括:
(1)对各阶段的设计图纸提出技术审查意见及优化方案,对本项目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提出专业意见及优化建议。对有关工程设计问题提出咨询和专业性意见,对环境影响、风险分析等各方面做出独立的、公正的、综合性的咨询意见并提供技术支持;
(2)协助项目管理人组织并落实项目的报审、报批工作,确保程序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3)协助项目管理人进行设计管理工作,制定设计管理细则,对项目的设
计质量、设计进度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并配合发包方组织实施;
(4)为本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5)组织专题、专项的技术研讨会、论证会和专家评审会。为本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设计文件资料等提出高水准的技术咨询意见,并检查监督技术咨询意见落实到图纸;
(6)组织参与各种相关技术会议并负责会议纪要的记录和整理工作。负责收集和整理与设计工作有关图纸、文件、会议纪要等相关资料,并做好上述资料归档工作;
(7)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技术交底,针对关键工序、新的工艺、技术难题等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8)对重大项目的结构选型、基础、深基坑等内容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等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审查,并提出专业咨询意见;
(9)对咨询范围内工程项目的技术革新、设计变更、工程变更提出咨询意见;
(10)审查项目中已确定的示范工程、绿色建筑、BIM(如有)、专项技术应用等业主需求的落实情况;
(11)协助发包方组织科研成果转化、组织设计成果创优申报;
(12)设计咨询的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程(含建筑装修装饰工程)、地铁预留工程、幕墙工程、机电工程、智能化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临时用水用电工程、永久用水用电工程、燃气工程、人防工程、标识工程、相关材料设备采购等。
(13)根据项目进度,按招标文件要求委派现场办公人员,对设计、施工的技术难题及时提供技术支持。
(14)判定新增的设计需求是否超出本项目定位标准应有的基本需求和标准;判定设计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是否属于设计失误;对询价的材料/设备参数综合设计等单位意见,提出是否满足项目要求,并报发包人确认;必要时按发包人要求参与看样定板的咨询工作。
(15)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工期、质量、投资、人员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勘察工作现场监理和勘察成果审定两部分。
现场勘察监理:1)要求及时编写监理日志,详细记录现场勘察工作的各项
情况,为勘察进度、成果质量、计量支付提供依据。2)确保勘察监理工作的全面性、及时性。3)严格执行咨询依据,确保勘察成果质量。
勘察成果审查:1)咨询单位负责审查的成果文件包括:勘察总体技术要求,勘察单位编制的勘察工作纲要、初勘报告、详勘报告(属强制审查范畴)、补勘报告等技术文件。2)各项技术文件由勘察单位提交设计总体单位审查后送咨询单位审查(紧急文件可同时送总体、咨询单位审查),并在5天内形成咨询报告。3)复核勘察单位对咨询意见的反馈情况,双方意见不统一时,由甲方协调解决,必要时报请市建委科技处仲裁。
4、成果要求:按照业主要求参与设计技术审查会议;对项目过程的所有设计文件按单位工程分专业出具各专业(含专项)的设计咨询审查意见;按设计进度安排分阶段提交设计咨询审核报告,设计咨询审核报告的内容与深度满足《广州市设计咨询技术质量深度试行规定》的要求;项目完成后提交项目总体设计咨询审核报告;按照设计进度提交设计完成情况并提出优化调整措施。
5、服务期限:自服务单位接受委托并签订合同之日起,至本合同约定的设计咨询工程完成之日止,提供建设全过程的设计咨询服务。
七、公告发布、报名及发售招标文件时间:
公告发布日期(含本日):2018年8月2日至2018年8月8日。注:招标公告发布时间不得少于5日。报名开始日期(含本日):2018年8月2日。报名截止日期(含本日):2018年8月8日。
报名时间:上午:9:30~11:30,下午:14:00~16:00(法定节假日除外)。
注:
1、从发布招公告第二日起接受报名并发售招标文件,并从发售第1份招标文件之日起开始计算备标时间。
2、发售招标文件时间不得少于5工作日。
如报名参加投标的申请人数量过少不足以形成充分竞争时,招标人在确认正式投标人之前,可以发出补充公告,适当延长报名时间。
投标报名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①填妥并盖章的《广州建设工程投标报名申请表》两份,表格可从www.xiexiebang.com服务指南栏目下载;
②购买招标文件费用为每套人民币500元。
八、报名及发售招标文件地点: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天润路333号)。
九、投标人合格条件:
1.投标人参加投标的意思表达清楚,投标人代表被授权有效。
2.投标人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的独立法人。投标人持有有效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法人营业执照或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按国家法律经营。
3.投标人须同时具备如下①和②资质:
①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或市政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或市政行业(公共交通工程、轨道交通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专业设计甲级资质且同时具备建筑工程行业甲级资质或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专业设计甲级资质。
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勘察综合甲级或工程勘察(岩土工程)专业甲级资质。
4.投标人委派的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工程系列高级工程师或以上职称,且同时具备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或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且按要求出具了《项目负责人驻场办公承诺书》。
5.投标人在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建立了企业诚信档案。6.投标人按照附件一的内容签署盖章的投标申请人声明。7.本项目允许联合体投标。
如投标人组成联合体,联合体应当在投标报名前组成,应以具备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或市政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或市政行业(轨道交通工程)专业设计甲级资质的单位为牵头人,并签定联合体共同投标协议(若投标人同时具备所要求的资质,则不能与其他单位组成联合体进行投标)。投标人拟任本工程项目负责人应为牵头人正式员工。联合体共同投标协议应明确约定各方拟承担的工作和责任、明确约定由主办方负责签订相关合同等。投标报名截止后联合体增减、更换成员的,其投标无效。联合体各方(包括主办方及联合体成员)不得再单独或与其他单位组成联合体参与本项目投标。出现上述情况者,其投标和与此有关的联合体的投标将被拒绝。
8.未在以往工程中因不诚信行为或不充分履约行为被本项目招标人书面拒绝投标的;或未被纳入联合惩戒范围的。(招标人无书面拒绝投标单位名单)
注:投标人须与本咨询项目的勘察设计单位无隶属及其它利害关系,投标人如已成为本项目的勘察设计中标服务单位,将不能参与本项目的投标。
十、正式投标人的确定方式(本项目采用资格后审方式,在评标时进行审查):
投标报名或满足资格审查合格条件的投标人不足3名或经评审有效的投标单位不足3名时为招标失败。招标人分析招标失败原因,修正招标方案,报有关管理部门核准后,重新组织招标。
十一、招标人因两次或多次招标失败,需申请改变招标方式或不招标的,应按《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3.4.2)的第四十条规定执行。
十二、潜在投标人或利害关系人对本招标公告及招标文件内容有异议的,应向招标人提出。
异议受理部门:广州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20-37051814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云城东路景泰创展中心5楼
十三、本公告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广东省招标投标监管网、中国采购与招标网发布,本公告的修改、补充,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发布。本公告在各媒体发布的文本如有不同之处,以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发布的文本为准。
十四、《投诉处理决定书》和《行政处理决定书》在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站上公布的,视为送达其他与决定书有关的当事人。
特别提示:投标人在本项目招标人的工程项目中存在下列行为的,将被拒绝一定时期内参与我单位后续工程投标。(注:拒绝投标时限由招标人视严重程度确定,最低三个月起,自招标人发出通知之日起计):
1.将中标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
2.在中标工程中不执行质量、安全生产相关规定的,造成质量或安全事故的; 3.存在围标或串标情形的; 4.存在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情形的。
招标单位:广州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招标代理单位:广州珠江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日 期:2018年8月1日
附件一
投标申请人声明
本招标项目招标人及招标监管机构:
本公司就参加棠溪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工程设计咨询投标工作,作出郑重声明:
一、本公司保证投标报名材料及其后提供的一切材料都是真实的。如我司成为本项目中标候选人,我司同意并授权招标人将我司投标文件商务部分的人员、业绩、奖项等资料进行公示。
二、本公司保证不与其他单位围标、串标,不出让投标资格,不向招标人或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
三、本公司没有处于被责令停业的状态;没有处于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取消投标资格的处罚期内;没有处于财产被接管、冻结、破产的状态;在投标报名截止日期前两年内没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已书面认定的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在广州市人民检察院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结果中,本公司没有在投标报名截止时间前两年内被人民法院判决犯有行贿罪的记录。
四、本公司及其有隶属关系的机构没有参加本项目的前期工作、招标文件的编写工作;本公司与承担本招标项目的招标代理机构没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
本公司违反上述保证,或本声明陈述与事实不符,经查实,本公司愿意接受公开通报,承担由此带来的法律后果,并自愿停止参加广州市行政辖区内的招标投标活动三个月。
特此声明
声明企业:
年 月 日
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
(企业公章)
第五篇:有关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筑防火设计
有关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筑防火设计
摘要: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为实例,对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建筑的防火设计思路、方法进行了思考。以大跨度、高空间、长距离以及通透性为特点的此类建筑寻求建筑特点、功能要求与防火安全需求的协调统一。就建筑中存在的防火区划、安全疏散、钢结构防火保护、烟气控制等问题提出了以“断、空、通、畅”四字设计方法作为防火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综合性交通枢纽;防火设计;安全疏散
目前,国际上的一些交通建筑已经形成了综合性、集成化的设计趋势,特别是大型的交通建筑,如法国戴高乐机场是轨道交通、铁路与航空的枢纽,德国的汉堡中央火车站是铁路、公路的换乘站,其“交通枢纽”、“零换乘”、“综合性”等设计概念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以下简称“虹桥枢纽”)是面向全国,以服务“长三角”为目标的超大型、世界级交通枢纽,其规模之大在国内尚属首座,在国际上也属罕见。虹桥枢纽是典型的交通枢纽建筑,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集“轨、路、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综合体。轨-虹桥国际机场,航空运输。二是枢纽性:体现为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大量的中转换乘。如:机场~ “磁浮”,机场一铁路,“磁浮”一铁路,以及所有各类交通方式之间的连接与换乘。
大型的综合性交通枢纽由于自身交通功能的多样性,人流量巨大,对商业、餐饮、信息、服务、机电设备等配套设施的全面性需求也自然较高。这类建筑主要运用大空间的设计手法来实现功能需求。建筑仅满足交通功能需求就必须要有巨大的体量,还有为之配套的设施或因之产生次生功能,如商业、商务等,使得功能变得更加复杂,建筑设计师也就必然最大程度地让建筑“向上借天、向下借地”以尽可能地挖掘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空间。此时的综合性的交通枢纽建筑早巳不是普通的多层建筑,而变成了一座有地下空间的高层建筑,而且建筑体量巨大。虹桥枢纽就是充分展现了这样的特点,其功能多、体量大、人员密集为建筑的防火设计也带来了许多的新课题、新挑战。
虹桥枢纽基本概况。虹桥枢纽的建筑情况虹桥枢纽建设在上海虹桥机场以西,自虹桥机场二期跑道始由东至西依次为虹桥机场西航站楼、东交通中心、“磁浮”车站、高速铁路站屋和西交通中心,地下有轨道交通站点两座。西航站楼设有75个机位,京沪高速铁路站设有I5个站台,轨道交通线5条,交通中心内设有汽车长短途客运站。虹桥枢纽长约1 000 1TI,宽约160 m,地下4层、地上2层、局部8层,航站楼上部还设有商业建筑,总建筑高度达45 m。1.2 虹桥枢纽防火设计主要面临的挑战。安全疏散建筑内人员高度密集,人流量大,人员对环境熟悉度低,要确保人员安全疏散难度大。虹桥机场西航站楼规划的目标是在一期满足旅客吞吐量5.7万人次/日,并预留未来发展到8.2万人次/日的能力;地铁东站设在东广场内,有2号线与10号线两条线路经过,服务于机场和“磁浮”站,日客运量为6.4万人次;“磁浮”虹桥站是我国首个大型“磁浮”客运站,定位为始发终到高速站,日旅客量2~6万人次;铁路旅客日流量5.2万人次,整座建筑的日人流量在23.3万人左右。
这样巨大人流量,如何在紧急状态下进行分区域疏散,如何保证疏散人员获得畅通的疏散路径并避免烟气、火焰等威胁都是防火设计中需要解决的。
防火区划建筑内部防火分区划分困难,大体量建筑内部空间的防火区划是限制火灾蔓延的有效手段,同时还为分段疏散提供必备的建筑空间条件,建筑采用大空间的设计手法,在设置防火分隔设施时就存在难度。同时交通换乘的连贯性、通畅性也对防火分区的理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意义上的防火墙、甲级防火门甚至是防火卷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功能的实现。
钢结构保护钢结构防火保护如何实现“经济、安全、美观”.传统的钢结构防火保护形式产生了次生问题,建筑内部空间以钢结构的构造美来代替传统的室内装修,减少很多的装修材料,但是钢结构的防火保护与展现钢结构的结构美产生了矛盾。钢结构的防火涂料具有一定有效期,过期之后的清除再喷涂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烟气控制大空间、大体量建筑中烟气的控制和排放的设计是很具挑战性的,对于大空间建筑内烟气的产生和运动规律的研究、分析,具有以下的特点:
燃料控制火灾,大空间建筑内供氧充足,火源会稳定燃烧,烟气产生量主要由可燃物特点决定,但不会发生轰燃。
烟气控制难,容易层化。目前性能化设计中对着火点的火灾规模都取值较大,但实际也会出现火灾规模较小、烟气在较低的高度层化的现象,直接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所需的清晰高度,增大了人员疏散的危险性。
建筑空间高大,烟气容易扩散弥漫,着火点所在区域的空调系统联动关闭,但相邻区域的空调系统仍在运行,造成层化后的烟气加速水平向扩散。2 防火设计的策略虹桥枢纽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要打破“处方式规范”
具体条文限制的思维方式,从确保安全疏散、尽可能降低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火灾荷载,控制火灾(烟气)对建筑安全、财产危害程度,高效探测火灾、扑灭火灾的思路上确立防火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是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防火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同时保障虹桥枢纽中大量人员的安全,也是防火设计的首要重点。因此,笔者对于虹桥枢纽的防火设计,提出了“断、空、通、畅”的四字方法。
“断”虹桥枢纽长l 000余米,宽160余米,地下4层,地上层,对于如此大体量的建筑,结合建筑内部主要交通功能区域的设置,防火设计中引入了“断”的理念,也就是分段防火,互免干扰,分段防火,互为保障。
各功能有联系,流线设计上是无法断开的,即航站楼、轨道交通站、高速铁路站、“磁浮”站等各功能区域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的。平面布置时从功能上加以集成,交通功能为核心、辅助配套功能为外围形成功能区块,区块之间设计联系通道,自然形成了既断又连建筑平面。联系通道就可以作为防火的隔离带,由于防火隔离带从功能上确定了其仅作为交通联系通道,因此增大了其不被占用的可能性,交通功能区块关系见图4所示。虹桥枢纽除联系通道外,还通过采用下沉式广场、市政道路、室外连廊等方法对建筑体按功能进行分
块、分段。如地下9.5 m的联系通道贯穿三大功能块应通过下沉式广场进行隔断;通过设计纯粹的交通连廊,将航站楼、“磁浮”站、铁路站屋以及汽车客运站等主要交通功能区域分段;对于地铁站的布局,由于其设置在地面标高以下,垂直向分隔是其与其他交通功能区分隔的主要问题,设计中利用了首层穿越建筑的市政道路、铁路站台等室外设施进行分隔。这样既保证了虹桥枢纽各个交通功能区之间相互独立,又能确保了换乘人流设计连续、高效。
在各功能区块内部建筑空间中,通过防火隔离带的方式来实现“断”.防火隔离带作为建筑内部的防火分隔措施,经过相关热辐射验算和计算机模拟分析后,得出科学的隔离带带宽,能够有效地防止火灾经热对流、热辐射的途径蔓延扩大。防火隔离带的设计除了在空间上确保物理间距外,还可通过采取一些加强措施来进一步提高安全系数,如隔离带内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以独立设置喷淋泵组或湿式报警阀、划分独立的防烟分区和设置独立的排烟设施等,如果隔离带上设置了吊顶,则需要考虑到吊顶内部要做好防火分隔。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按需选用。
“断”的设计思路基本解决了建筑内部火灾蔓延的问题,以隔离带的形式进行防火区划,同时实现“断”的一些空间区域作为准安全区域,为“分阶段疏散策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空”的主要含义:一是形成高大的室内空间,降低火灾产生烟气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二是减少建筑物内部的用房数量,使建筑内部空间空荡,如售货亭、仓库、储藏间以及交通站所必需的办票、问询等功能用房数量应严格控制;三是减少功能用房内部的可燃荷载。
如此大型交通枢纽,问询、商业及工作人员用房中尤其以商业用房火灾危险性高。因此,商业用房应尽量定位在小型化和分散布置,遵循化整为零、控制火灾荷载的原则。这些用房按照“防火舱”的模式进行设计是比较可行的。虹桥枢纽中的一些商店、办票岛、贵宾休息室及餐饮等房间,一般都设有顶棚,可供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管网和喷头以及机械排烟的排烟口,通过把火灾控制在这个范围内达到防控火灾、减低危险的作用。如果不设顶棚而仅有侧维护构建的用房,则应尽可能减少可燃物,以减少火灾规模和发烟量,有利于火灾扑救、人员疏散和钢结构保护。防火舱防火措施示意及实例见图
5、图6所示。
虹桥枢纽中高铁站、“磁浮”站、航站楼的室内空间及其间的联络通道尽可能减少建筑内部可燃物的火灾荷载、减少人员能过长时间停留的区域(长时问停留容易形成本区域和周边区域的人流集聚)。建筑以大空间的设计手法处理内部空间,保证内部空间的层高,一般均在以上。2.3 “通”
虹桥枢纽建筑中有大量的中庭、挑空空问,或直通屋顶、或紧靠外墙,还有一些下沉式广场、内天井等,这些空间能够借助于自然排烟窗、可开启天棚等措施简便地实现室内外空间的贯通、,把室外空间引入建筑内部空间,有效地化解了建筑大进深、长距离等难以划分防烟分区、设置排烟口以及设计机械排烟量巨大等工程技术难点。
虹桥枢纽主要采用“通”的设计方法来实现建筑内部气流组织、烟气控制。虹桥枢纽的建筑空间结构形成了“上下贯通”气流通道,尽可能形成下送(补)上排的烟气流路径,提高了自然排烟的效果。
“畅”建筑内平面设计上将功能用房规律布置,用带状的功能用房区域将建筑平面自然划分成一条或多条人流主通道,功能用房带内部通道作为联系各条主人流通道的次通道;另一种平面设计手法就是围绕建筑内部的中庭设置环通的通道,避免尽端式的交通通道。
建筑内部的主人流通道贯穿和通透使空间达到“畅”的效果,人员疏散可以争取到更好的逃生环境、逃生时间,也能更好地发挥人员逃生的自主性。人员逃生的自主性也就是人员在对所处环境的火灾风险做出判断后,依据判断自主选择最佳逃生路线,确保自身安全。
形成畅通的网络状交通、疏散路径有利于实现以下三个防火设计目标:
一是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人流主通道视觉效果上的通透,便于人流快速寻找、确认疏散方向进行疏散;主通道安全疏散路径和常态交通流线一致,减少了人流路线的交叉,且发挥了人流对路径熟悉的有利因素;主通道宽度大,提高了人员疏散的速度和效率。
二是保障消防力量的内功灭火。如此庞大体量的建筑火灾扑救时外围的灭火进攻无法奏效,必须展开内攻灭火。人流主通道作为灭火进攻的展开阵地,功能用房带、网络化的人流通道可以提供一个进攻、防御纵深。同时“把室外空间引入建筑内部空间”的自然排烟设计也为灭火进攻增加了安全性。
三是保障了防火隔离带形成。由于建筑内的功能用房集中布置在特定区域内,形成了仅作交通使用的人流通道,这就在建筑平面内自然形成了防止火灾热辐射的空间,也就是自然形成的防火隔离带。
结束语图7表明了“断、空、通、畅”与防火保护关系。“断、空、通、畅”四字方法从建筑体量控制、烟气排放、功能用房和火灾荷载控制,到人员疏散保障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方法、措施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保障人员安全而发挥作用,实现“以人为本”的防火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