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大土地资源学试题04050607
2004年
一、问答题(5×20分)
1、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2、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方法?
3、“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含义及其保证措施?
4、土地资源类型的种类及其划分依据?
5、何谓“光温”生产力与“光温水”生产力,二者的主要区别?
二、论述题(2×25分)
1、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论述如何科学地开发土地资源?
2、何谓“土地用途管制”?我国在“土地用途管制”中尚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2005年
一、如何划分土地资源评价单元?土地资源评价因素选择的原则是什么?(30分)
二、简述农用地定级指数的确定方法?(30分)
三、什么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和内容是什么?(30分)
四、如何贯彻实施我国关于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30分)
五、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有什么关系?(30分)
2006年
一、简答题(5×10分)
1、简述土地资源退化的类型。
2、试述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因素。
3、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特点。
4、简述我国土壤的分布规律。
5、简述《土地评价纲要》(FAO,1997)中的土地资源评价原则。
二、论述题(5×20分)
1、试述确定农用地定级指数的方法。
2、试论述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3、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试述农用地分等的工作内容。
5、试述土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2007年
一、简答题(5×10分)
1、简述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2、简述土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3、简述土壤在地球表层中的功能。
4、土地资源评价单元有哪些?
5、简答土地自然评价与土地经济评价的关系。
二、论述题(5×20分)
1、试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工作内容及方法。
2、试述《土地评价纲要》(FAO,1979)土地评价程序。
3、试述“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4、试述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具体意义。
5、运用土地资源学的知识,试述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篇:2014地大流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招收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日程安排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anzhao.cug.edu.cn)
第三篇:地大自荐信
自荐信
您好!
首先衷心感激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自荐信,您的信任就是我的动力!
我叫..,就读于河北地质职工大学,…地质专业的学生。我,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专科毕业生。但是我相信学历只能代表过去,只有不断的努力进修力才能代表未来。我深信,天道酬勤只有不断地努力才会让成功成为必然。
经过大学两年多的学习与在外一年多来地锤炼,在面对未来事业的选择时,我对本人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在校期间我努力进修完成了所学专业,利用课余时间进修了心理学与素描。通过各项实习也练就了较好的实验操做技能,能够熟练的运用CAD、MAPGIS、理正等软件,熟练应用实验室土工试验与水试验仪器。因为我知道,为了能更好顺应日后的工做,我必须还要不断地充实本人。在外实习期间我注重培养本人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希望我地努力在将来能为单位为社会做出应有地贡献。
我知道,我将要面对的是更具挑战的未来。一个人惟有把所擅长的投入到社会中才能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别人不愿做的,我会试着完成做好;别人能做到的,我会尽最大勤奋做到更好!我会发挥本身优势,愿与贵单位同事携手共进,共创灿烂!
感激您在百忙之中读完我的求职简历,诚祝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2012年..月..日
第四篇:第二节土地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五、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http://baike.baidu.com/view/9306.htm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
第二节
土地资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6179.htm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
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
(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仍为戈壁、荒漠、高寒石山(约占总面积的19.1%)。
(2)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从文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山地的比重大,山地一般不利于农耕。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山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明显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看三大林区录像和下面的五幅图: 我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课本中“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示意图、课本彩图18秦岭—淮河以北的旱田、课本彩图19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田(同时出示投影片)。
思考以下问题:(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从录像中可发现:东北林区具有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转承】
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下面资料所说: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了。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吨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
(2)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平方千米,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15.5%,也就是说我国的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超过1/7的土地已沙化。另外,尚有15.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公顷农田和493万公顷草场。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在以每年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
(3)我国的草场过度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的退化因而也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牲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4)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出示投影片:漫画《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大家结合漫画说一说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由代表来介绍一下。
学生讨论,并由学生来概括:
建设侵占土地资源,日益严重的土壤贫瘠化,不断加重的土壤盐渍化,农药和污水的污染等。
【讲授】
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做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开荒与植树造林相结合,控制建筑用地。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启发】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持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你能将这些措施的含义概括为一句话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以形成共识。
【教师小结】
同学们自由发言,畅所欲言,谈的很好。概括同学们的发言: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以法律为准绳来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在发展经济建设我们的家园时,一方面应从我国有12亿的人口出发,要做到切实保护耕地,少占耕地,如限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农村建房时应将住宅建在荒坡上,平房应改为楼房以减少占用耕地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在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为保护草场应建立人工草场。我们还应在“土地日”(6月25日)时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分布和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大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家回去以后,调查一下我们的社区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更好?下一节课我们再讨论。
【板书】 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二、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明显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后记: 1.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一方面,我国本来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教材中的“活动”不是作为课后反馈练习出现在这里的,而应作为学生们学习新课的一个重要活动加以展开。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结合课文提供的资料以及前面学习过的地形、气候知识,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做出评价,再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现状及问题。
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
学生面前,突出“水与土”的矛盾: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多发展灌溉农业;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该活动引导学生从水土资源的匹配情况,去分析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性,不仅旨在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学生对各类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解。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别指出: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教材选择了最具代表性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及土地荒漠化来加以说明。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们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结合自身的体验,例如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等现象,通过自学和班内交流的方式,列举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实例,来共同加深对国土资源现状的关注。
第五篇:土地资源学论文
土地资源学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题目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的法律分析和立法建议 院系 农业生命科学系
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 学号 2010011823 姓名 陈栋
班级 101
日期 2012年5月17日
目录
一、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1
二、我国现行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
决措施··2
(一)《环境保护法》·
2(二)《土地管理法》·
3(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3
(四)《土壤环境质量标准》·4
(五)《刑法》·4
三、解决措施··5
(一)明确土壤污染种类··5
(二)确定土地质量标准··5
(三)土地利用的科学规划··6
(四)法律责任··6
参考文献 ·········································7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的法律分析和立法建议
【摘要】
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较大,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发生的地域和规模在逐渐扩大、危害也进一步深入。目前,土壤生态环境安全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通过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危害、及其土壤污染的特点。分析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土壤污染的建议。【关键词】
土壤污染;法律分析;立法建议 【正文】
一、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
土壤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有很大的不同。它的隐蔽性,人不可以察觉,肉眼是看不见的。还有就是滞后性,就是要通过一段时间才感觉得到[1],土壤污染的途径有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机污染,有机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富集,土壤的放射性污染。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就土壤的有机污染而言目前我国土壤的有机污染十分严重,且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如我国从1959年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用五氯酚钠防治血吸虫病,其中的杂质二噁英已造成区域性二噁英类污染,洞庭湖、鄱阳湖底泥中的二噁英含量很高。有机氯农药已禁用了近20年,土壤中的残留量已大大降低,但检出率仍很高。广州蔬菜土壤中六六六的检出率99%,DDT检出率为100%。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六六
六、DDT检出率仍达100%,一些地区最高残留量仍在1mg/kg以上。同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有机污染日益加剧[2]。其他如有机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富集,土壤的放射性
污染,在我国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而目前,我国仍没有关于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面对以上严峻的形式,笔者试图通过对目前我国现存的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加以分析,提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浅见。
二、我国现行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目前,我国涉及土壤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刑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水土保持法》《土地复垦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法》《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及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另外,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我国于1995年制定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3]。
尽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土地保护的问题有着概括性的规定,然而现行的法律法规存在着相关规定过于分散,法条之间相互矛盾缺乏严密的逻辑性,适用性不强等缺陷;下文笔者将分析我国现有的土壤保护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那些:
(一)《环境保护法》
罗列的污染种类的滞后性。该法第20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该法于1989年颁布,对于但是所处的社会发展状况而言,以上的罗列已经基本概括了所可能发生的污染种类,而这部法放置今日,就存在着些许的滞后性,即无法穷尽污染种类,致使污染发生之时,缺乏追究污染者责任的法律依据,笔者认为污染种类还应当包括应当包括:放射性物质和化学物质的污染、乱堆放生产废物和消费废物,以及包括生物性污染在内的污染及其他可能造成土地退化的不良(有害)影响;这样才能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效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