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治市图书馆规划建议
关于长治市图书馆“十一五”(2006—2010年)发展规划建议草案
21世纪第一个五年,是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机遇期。在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图书馆新馆大楼于2005年5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开馆15个月,接待各级领导、读者参观访问十一万余人次,受到了社会各届人士的拍手称赞,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标志着我市图书馆事业出现了全新发展的态势。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市图书馆建成融服务性、教育性与学术性为一体、具有现代化网络教育服务体系的先进图书馆,特提出长治市图书馆“十一五”(2006——2010年)发展规划建议草案,请予审议。
一、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实施“三三战略”,建设“三个长治”的奋斗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全局,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服务质量、学术水平和管理层次,着力开展岗位竞赛、优质服务,着力强化图书馆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动全市图书馆事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十一五”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二、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
“十一五”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腾飞期,也是我市图书馆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我馆将紧紧围绕全市“十一五”规划目标,遵循整理、保存、开发、应用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于全市公众的宗旨,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以现代技术和科学管理为手段,积极全面加强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努力向管理科学化、业务标准化、服务规范化推进,尽快形成具有上党老区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的服务功能,将我市图书馆建成融服务性、教育性与学术性为一体、具有现代化网络教育服务水平的地市级一流公共图书馆,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市人民的文化教育需求,以高质量、高效率为全市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同时要瞄准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前沿,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努力缩小与全国先进公共图书馆的差距。力争到2010年,将市图书馆建成为设施精良、资源丰富、队伍精干、服务一流、独具特色、科研与服务均衡发展,力争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实现较高数字化程度,成为省内外周边地市具有一定影响的学习型图书馆。
三、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1、管理与制度建设
“十一五”期间首先要形成一套更加科学合理、体系健全的馆内运行机制和
管理制度。坚持以法治馆,高效运作为目标,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管理理念,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管理原则。将能否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作为考核全体馆员工作实绩的基本内容,将能否充分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作为自我评价的基本标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办馆档次。
其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图书馆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机构流程重组、职工竟聘上岗后,2006年基本完成建章立制工作,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业务标准制度等。以各业务部门为单位签立服务公约,建立服务承诺制,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和操作细则。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到2010年使全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能够引领长治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进程。
第三、进一步加强图书馆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职工代表大会、图书馆业务工作咨询委员会、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和读者协会的作用,不断提高图书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保证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持续有效地发展。
2、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经过五年的收集、整理、开发、应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形成馆藏丰富、结构合理、品种优良、特色鲜明、各种载体互补共存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基本上满足为全市各级领导机关决策、科研与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及其他事业发展提供学习研究的需要。
(1)根据办馆方针和任务,制定文献信息收藏规划。在文献采购工作中确立精品意识、特色意识和时代意识。有系统地入藏参考文献、地方文献,有重点地入藏科研文献、科普文献,有选择地入藏青少年课外阅读文献,慎重入藏具有潜在价值的珍贵文献,把优化馆藏结构作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目标,大力加强基础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使之成为馆藏文献主体的重要部分。依据新馆设计规模和我市“十一五”规划目标,年进书量应保证在4万册以上,到2010年馆藏总量达到50万册以上,中外文报刊达3000种以上。
(2)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完成中文图书书目数据库的转换工作,力争在2010年以前采用套录的方式完成全馆中文图书、报刊回溯书目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同时按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建成馆藏外文图书书目数据库。
(3)电子信息资源建设应积极开发利用网络上公共和免费的信息资源,逐步建立电子信息资源规范导航系统。根据年度经费情况,每年购置1——3个中文光盘数据库,到2010年,购置和引进成为馆藏的数据库争取达到10——15个。同时,要结合本馆馆藏特点和优势,对部分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自创3——5个具有本馆特色的书目或全文数据库:如太行精神、抗战文化等专题研究。并根据读者实际需求和图书馆现代化文献信息服务能力,有计划地增加音像资料的入藏数量,到2010年馆藏非印刷型文献达到一定规模。
(4)积极筹备长治市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协调委员会,加强全市范围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交流与合作,力争实现全市范围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3、读者服务工作
“一切为了读者”是图书馆工作永恒的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继续开拓创新,逐步完善建立起一整套的服务管理体系。力争在五年内,使读者服务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接近国内一流公共图书馆,让读者的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
(1)采用查、阅、借、藏、参、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对读者实行全开架、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文献信息服务。并积极创造条件,发掘潜力,坚持全天候开馆,随着工作人员的增加,逐步延长开馆时间,网上资源做到每天24小时开放服务。
(2)用两至三年时间,对全馆文献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与调配,条件成熟后,力争在全市范围实行文献通借通还,对重点读者提供代借代还业务。积极开展网上预约、催还和续借服务。对藏书利用情况和读者阅读倾向不断进行调整、统计、分析,逐步走上“一卡通”、馆际互借、联合检索、网上阅读、资源共享的现代化轧道。
(3)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网络环境,开展多种层次、各种方式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文献的利用率。积极开展网络咨询、文献信息定题、课题成果查新、最新文献报导等信息服务工作。通过图书馆网页向读者推荐优秀图书、电子出版物、做好网上信息资源导航服务。设立网上读者意见箱,及时了解并尽快解决读者利用图书馆遇到的问题。开设文献检索辅导,指导读者阅读与检索。
(4)充分利用广阔的活动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书画展览、知识讲座、报告会、发布会、演讲会等,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2006年,首先办好中高等美术专业培训班、少儿绘画、青少年演讲与口才、声乐、电子琴、舞蹈、英语、奥数、习作、书法等培训班。逐步实现我市校外教育事业的腾飞,帮助全市广大青少年尽快尽早成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帮助他们走出长治、走向三晋大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4、基础设施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用两年时间,(06——07年),完成市图书馆各项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全部对外开放所有窗口,基础设施与办馆条件力争在全省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中处于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正式启动“图书馆之城”建设,用三年时间(08——10年),把长治老区建设成为一座“图书馆之城”,一个没有边界的图书馆网“虚拟+实体”。为全市城乡提供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打造学习型城市,让“书海”真正流动起来,突破传统图书馆的建筑模式,让全市人民坐在办公室和家里,打开电脑随时随地就能阅读书、报、刊,走出家门就能享受图书馆的服务。
(1)硬件设施到2010年,馆内阅览座位增加到2400个,多媒体及视听阅览室可供读者使用的计算机达到200台,各种服务器达到20台,数据存储容量达到10T。利用现有的存储中心,构建网络实时咨询系统、数据库跨库检索系统、光盘网上发布系统、电子阅览收费系统、VOD视频点播系统等。努力建成一个技术先进、开发性能好、与国内外网络互联、符合国家数字图书馆数据标准,并能长期稳定可靠、运行的图书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2)坚持以人为本、生态环保、科学发展的原则,按照开放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化图书馆标准营造好市图书馆。力求实用、高效、方便、舒适、安全、经济、美观的和谐统一,体现出文化与科技高品位,充分展现出生态馆、绿色馆、数字馆、多功能馆给读者带来的周到、快捷、便利的服务,让读者在休闲、宁静、舒适中进行愉快地学习研究。同时,要逐步完成休闲区、知识长廊、学术活动区等设施的建设。建立总咨询台,开通文献检索与读者导航系统,让读者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取馆藏资源。进一步加强馆内馆外环境的美化与绿化,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宽敞明亮、整洁安静、学术和文化氛围浓厚的学习求知场所。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最终目标就是要将市图书馆建成全市人民的文献信息中心、学术
研究中心、文化休闲中心、教育服务中心、知识管理中心。
(3)积极辅导帮助各县(市、区)、乡(镇)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五年内帮助十三个县区公共图书馆全部达标,其中重点帮助长子、沁源进入国家二级馆,全市146个乡镇(社区)都能建成小型图书馆(室),把全市各级、各类、图书馆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图书馆网,真正实现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和跨越式发展。
5、队伍建设
隋着图书馆馆藏载体多元化,业务操作自动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的发展,对馆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外语水平等基本素质也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造就一支素质优良、能适应新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的馆员队伍,是我市图书馆建设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首先要制定专业队伍建设的规划和聘用实施意见,逐步使馆员队伍的学历层次、专业层次、职称层次和数量与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相适应。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图书馆专业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进,专业素质有很大提高,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文化部评估指标的要求。
(1)调整馆员专业结构,逐步补充既懂计算机信息技术、又有其他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专业人员。到2010年,职工队伍年龄结构要形成梯度,30岁以下的占40%,30——50岁的占40%,50岁以上的占20%。学历结构比例2010年图书馆本科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要达到20——30%,研究生占一定比例,计算机专科以上学历要达到20——30%,其他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40%。职称结构比例达到高:中:初=1:3:6。
(2)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层次,每年公开招聘一批计算机专家及图书馆学专家,通过考试、考核进入图书馆工作。再就是积极鼓励、支持、创造条件、选派素质好的年轻馆员,外出培训和深造,为市图书馆培养、选拔、造就一支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从而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3)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理论培训,组织全体馆员学习有关新知识、新业务、要求每个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现代化技术服务手段,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形式,如业务讲座、学术报告等办法,不断提高全体馆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定期重点选拔一批专业基础好、思想素质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强的骨干馆员脱产进修和短期培训,促使他们逐步成为图书馆的学术带头人或现代化技术应用方面的业务骨干和主体力量。
(4)结合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每年组织一次全市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全市图书馆工作者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撰写发表论文,支持馆员参加各级学术活动,锻炼队伍,锻炼人才,提高在全省、全国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条件具备成立晋冀鲁豫图书馆协作委员会,发扬光大“太行精神”,加强周边地区的资源共建共享。
四、几点建议
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始终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市财政局、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各级领导的强有力支持,为了全面落实市图书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特向市委、市政府、市财政局、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各级领导提出以下建议和请求。
(一)新馆大楼虽已投入使用,但距国家一级图书馆的标准还相差很远,许多内部设施,尤其是自动化、数字化的设备还不完善,还需要市委、市政府、市财政局每年投入200万——400万元,购入现代化设备和环境改善,06年应首先
安装中央空调,为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购书经费应加大投入。市图书馆建馆六十年,馆藏大多数是旧书、老书,经过几十年的借阅,有的已破损,不能再流通;有的则成为历史文物,升级为国家文献资源,如抗战史料,需要保护,不允许再流通借阅,包括解放前和文革时期的书、报、刊,需要整理保护、保存,成为我市的特色馆藏,镇馆之宝。新馆设计藏书80万——100万册,急需大批购进青少年读物和新书。市图书馆购书费从06年起应增加到60万元左右,并逐步增加。
(三)建设一流的图书馆,必须要有一流的专业技术队伍才能进行科学管理,提供服务。从2006年起,每年应新进图书馆专业方面的本科毕业生不少于5名,计算机专业大专毕业生不少于5名,同时要引进图书情报专业和信息技术专业的研究生若干名。
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我们将不断总结自身发展的经验教训,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成果,全面推进“以人为本,强化特色,争创一流,再铸辉煌”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带领全馆人员开拓创新,踏实工作,把图书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推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加快全市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为全市经济腾飞、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长治市医药产业规划
长治市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医药行业是我市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兴产业,对我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担负着服务城乡、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
一、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医药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形成了中成药、中药精制、生物医药、化学合成原料药及制剂和医疗器械及医药物流配送等门类品种较齐的医药工业体系,共有医药企业20户,主要产品有清开灵、生脉注射液、血液制品、复方苦参注射液、六味地黄丸等300多种。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8.8亿元。骨干企业有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和山西振东金晶药业有限公司等。从发展趋势看,我市医药行业的比重逐年增大,正朝着成为全市新型工业化支柱产业的方向发展。
二、目前医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医药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知名品牌少,自主研发能力弱,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相对匮乏。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活跃市场龙头,巩固种植基础,壮大工业支撑,打响文化品牌,全力推进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物流现代化、产品品牌化、管理规范化,构筑药业发展“四大支撑”,推促医药产业整体上档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实现我市医药强市的战略目标;医药产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医药工业在全省全国地位争取进入前列。到十二五末全市医药工业现价总产值达到200亿元。
四、发展重点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医药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突出特色,做大做强,突破性地发展医药产业,使我市的医药产业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力我争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医药产业基地。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品牌为核心,依据新型工业化和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以中药现代化和生物医药为突破口,以医药流通为载体,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品牌创新,实现医药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医药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在全市形成六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平顺、壶关、屯留、沁县、沁源、武乡),五大医药优势行业(中药、生物制药、化学原料药、医疗器械、医药物流配送),十大优势医药产品系列(清开灵、人血白蛋白、复方苦参、冻干粉针剂、神经生长因子、比卡鲁胺胶囊、L-苯丙氨酸、六味地黄妨、单味配方颗粒、依西美坦胶囊)的格局。到十二五末力争医药行业成为我省优势产业之一,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以太行药业为代表的中药现代化要向纵深发展,要研发一些新特药。随着回归自然潮流的涌起,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天然药物成为现代医药的发展热点,目前世界天然药物的销售额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为此,各国竞相采用现代技术研究开发传统医药,抢占国际天然药物市场。因此要重点发展高效、速效、长效(三效)和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小)及贮存方便、携带方便、使用方便(三方便)的新型号中药,如单味配方颗粒,是继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之后的中药第四大支柱,是中医药领域的未来方向性产品。
以康宝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制药要向外围拓展。现代生物技术成为医药的发展方向。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对医药工业产生革命性影响,对疑难疾病认识的深化,众多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的问世,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都将极大地改变医药工业面貌。世界发达国家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上的优势,垄断国际生物制药市场,表明我国医药界在生物技术领域同发达国家的新一轮的竞争已经展开。因此要在人血白蛋白的基础上,加大神经生长因子、抗凝血酶、医药中间
体、L-苯丙酸胺、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禽流感及免疫缺陷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疾病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诊断试剂和生物技术药物等的开发力度。
以振东药业为代表的抗癌药要向扩大抗癌药物品种发展。目前癌症已上升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的世界第2位“杀手”。自 90 年代初至今全球抗肿瘤药物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为12.5%,大大高于其他药物 7%的平均增长率,且增速还将提升。我国抗肿瘤药物行业的增长一直高于医药行业的增速,目前国内抗肿瘤药物及免疫调节剂的医院销售额达到 90 亿元市场规模,预计未来我国抗肿瘤行业复合增长率将为 26%。由于抗肿瘤药物行业壁垒较高,市场份额主要被专业抗肿瘤药物生产厂商占据,市场集中度较高。因此要在现有抗癌药物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注射用盐酸头孢唑兰、来曲唑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新型抗癌药物。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我市医药产业发展的统一领导,进一步发挥市政府部门联席会议的协调作用。建立市医药联合协调组织,由经委、发改委、药监、卫生、工商、财政等部门组成联合协调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医药产业发展中重大问题,加强宏观指导。
加快市医药协会的组建,强化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努力打造医药行业规范化、秩序化、文明化、国际化新格局。
(二)、实行科技兴药政策,鼓励技术创新。
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与在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确定科技主攻方向,加大科研力度,利用国家政策,帮助企业建立国家、省级科技创新中心。
2、加强新药研发。积极支持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为目标,逐步建立新药自主研究开发体系,利用国家的支持政策开展新药研发。
3、加强和鼓励技术改造、技术创新。
有计划的对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对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在研发、立项、经费补助、新药审批及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上给予优先考虑。
(三)加大改革力度,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机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大力推行股份制改革,鼓励经营者持大股,购买企业组建大集团。
(四)优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根据我市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适时地调整支持和鼓励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大力改善医药工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效的促进医药工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图书馆建议
给图书馆馆长的一封信
大学图书馆是大学地位与实力的象征,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著名大学成功的背后都有图书馆在发挥作用。我们知道,我校图书馆藏书丰富,特别是新建的大学城图书馆更是一个标志。图书馆不仅建筑宏伟,服务也颇为周到,里面的设计也十分人性化。为我们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不少学生都对它称赞不已。我们相信,我校图书馆也能带着我校师生走向成功。然而,在我们信心满满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我校老校区图书馆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图书馆的志愿者,我们听到了许多同学们对于图书馆现状的抱怨的声音。说实话,某种程度上,我们能理解校方的立场;但是另一方面,作为老校区的学生,我们也很羡慕大学城校区能够享受到图书馆的好条件。因此,我们整理了一些同学们的意见的,针对我们老校区图书馆的现状,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希望馆长能够听听我们老校区同学的心声,并且改善一下我们的阅读环境。
一、老校区图书馆三楼存在的若干问题 对大学生来说,图书馆就是保证其完成大学学业的生命线。我国著名作家徐志摩早年就读于剑桥大学,他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写道“康桥的生活,可以说完全不曾尝着,我知道的只是一个图书馆,几个课室和三两个吃便饭的茶食铺子”。可见图书馆在徐志摩的大学生活中是占居首要位置。在哈佛大学图书馆,不仅藏书一流,而且服务也是一流的。借阅手续方便。未看完的图书和私人物品可放在书桌上第二天照常来阅读,无人翻动更不会丢失。哈佛大学图书馆的馆员,每个人都是学问渊博,熟悉馆藏,他们敬畏图书、关爱读者,竭尽全力为读者服务。他们对教师和学生一视同仁,教授与学生享有平等的阅览权、咨询权。当然不同学校图书馆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我们只是希望我们学校图书馆能够越来越好,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1.老校区图书管藏书存放较为不规范
大多数同学通过图书馆系统找到藏书的索书号后,到三楼借书时,总是找不到自己要的书,大多数同学都觉得三楼里的书摆放很乱,系统里查到的根本就没用。图书馆缺少一些明确的提示信息来指导学生找书,许多同学常常找了几个小时都不能找到自己的书,我们不知道这是摆放很乱还是规划的不够好,希望图书馆可以改进下。
2.图书馆内设施陈旧,点灯闪烁且噪音大,桌椅太少
走进图书馆有种进入“古堡”的感觉,里面似乎很久没人来过一样。首先,很多书架因为生锈在拿书的时候总是摇摇欲坠的感觉,这样对师生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书架上的灰尘也很多,好像很久没人去做过卫生一样。
馆内的光线也不好,特别是晚上的时候,很多灯泡已经烧了也没人去换,而且有的灯管也会发出“轰轰”的响声,同学们不能很好的看书。 风扇有一些不是坏了就是摇摇欲坠的感觉,严重影响师生的借阅环境。特别是夏天里面就像是“蒸笼”一样,让人呆不下去! 里面的看书的桌子和凳子太少了。其实三楼四楼还是有一块空地的。四楼也有很多闲置的桌椅,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呢?或者把老校区图书馆摆放重新设计一下,让想看书的同学有地方看。
里面的书有很多书,但是都是很陈旧的,学校有购置新书,但是留给老校区的真的太少了,所以我们也建议为老校区也多留点书,不能因为这里专业少学生少就忽略了,这样对老校区的师生太不公平了。
3.里面的服务人员少而不专。一般图书馆里都会有一个专业服务人员指导师生找书的,我们这没有。而且工作人员也不够专业,问他们基本都不懂,而且他们的工作态度有待改进。老校区的图书馆去的人似乎很少,因为在里面没有一个好的阅读环境,所以一个原本是学生十分重要的地方却失去了应有的价值,真的是一大憾事啊!图书馆可以通过改进书的摆放次序,改进馆内的基本设施,加强卫生打扫和工作人员的培训来提高图书馆的实力,让更多的人愿意走进图书馆,让他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
二、图书馆五楼工作时间安排不科学
由于图书馆五楼的期刊阅览室的开放时间是在上课期间(每周一到周五8:00-11:45, 14:30-18:00)中午、晚上和周末都没有开放。很多同学都反映期刊阅览室的开放时间太少而且集中在上课时间,不方便同学们阅读和查资料;再加上期刊不能够外借,这使得同学们就少了很多学习的资源和机会。所以,在我们这里向图书馆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够被采纳:
1.对于开放时间的问题。我们认为五楼阅览室可以增加开放时间,特别是每天中午和晚上,还有周末的时间。这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和查阅资料。让那些文献得到真真正正的利用价值,而不是摆在那而已。
2.关于解决图书馆人员不足的问题,可采用学生勤工俭学政策 针对图书馆三楼和五楼的一些情况,必将导致学校工作人员不足,希望图书馆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一些政策,把一些工作提供给学校的贫困且优秀的学生,设置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据我了解,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就是把许多岗位留给了贫困大学生。利用学生去管理学生的办法。老师把工作交给一位同学让他去安排人员和监督其他同学的工作状况,老师只需询问管理的同学即可。我们也可以借鉴北京科技大学的办法,通过选拔培训志愿者,然后通过考核上岗。安排同学到三楼五楼帮忙。
这样不仅解决了学校的用工问题,也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可以帮助贫困的学生解决一些经济上的困难。而且大学生普遍相对素质高,态度认真;而我校也有开“文献检索”这门课程,能让同学们学以致用;也因为同学是本校的,对本校的情况也更加熟悉,而学校也能很好的管理他们;并且这项措施与我校的“让同学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的主旨不谋而合。
三、希望老校区也能有一些外校名师和学者来作讲座
讲座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视野,拓宽同学们的思维,促进同学们的智商和情商的发展。学校为同学们准备了丰富的视频讲座和现场讲座。
关于现场讲座,也许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大学城校区有许多外校请来的老师和学者作讲座,给师生带来了精彩的讲座。但老校区却十分少,甚至就没有。很多老校区的同学们都向我们提出:“为什么我们那些请来的外校老师和学者都不来我们老校区啊?”我们只能逃避。大学本就是百家争鸣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就是为了听到不同的思想和观点。虽然老校区也有许多本校优秀的老师为我们准备了精彩的讲座,但老校区的同学也十分渴望能和大学城的同学一样,能听到校外老师和学者的声音,倾听重师之外的声音,并且透过老师的讲座来更好的了解校外的人所关注的东西。所以,老校区的所有师生恳请图书馆的领导能克服困难,让老校区也能听到校外优秀的老师和学者来老校区作讲座。
四、希望图书馆能在老校区能多举办一些活动 大学是一个提升自己的地方,在大学不仅要把学业搞好,也应该把各方面的能力提升上去,而学校也为我们准备了许多丰富的比赛和活动。我们重师的图书馆也为同学们准备了许多活动,比如演讲比赛,书友见面会等,同学们反应都十分好。同学们通过比赛不仅可以锻炼自己,也可以通过比赛认识许多朋友,听到不同的声音。可是老校区的同学却不能和大学城的同学一起分享,这应该是一个缺憾吧!老校区的同学希望能有更多的平台去展现自己,提升自己。所以也希望大学城校区图书馆举办的各类比赛和活动能让老校区的同学也加入进来。
比如:1.演讲比赛可以在老校区也设一个分赛场,选拔一些优秀的同学去大学城,和大学城的同学一起同场竞技。
2.在老校区这也举办书友见面会等
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的信息中心、咨询中心,是学术研究与学术愿景成功的保证,是塑造、培育健康人格的摇篮,是激发创新思维的加速器,是新理念与新技术的诞生地,是全体师生人生旅途上的良师益友。图书馆净化你的心灵,拨正你的人生坐标,帮助你克服人生旅途中的一切艰难险阻。走向成功之路。全体师生从心底里认同图书馆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所以我们正是以主人翁的精神提出了一些建议,望您能采纳。当然里面可能有很多不当之处望您谅解。
第四篇:长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治市“十二五”规
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局、办:
《长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二月十日
长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是关系我市未来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为做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编制“十二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实施“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长治的工作思路,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准确把握市情和发展阶段特征,理清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明确战略重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努力使“十二五”规划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使其成为指导全市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主要任务和分工
(一)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进行专题研究,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的前瞻研究,凝聚社会智慧,理清发展思路,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充分的支撑。“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由市发改委统筹安排,重大课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通过向社会公开选聘和直接委托等形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总体规划。“十二五”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制定计划的依据。总体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明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重大建设项目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等。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确定该领域重大建设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重点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责,提供公共产品,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引导的领域。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县(市、区)级规划。县级规划内容要突出本地特色,形式可以更加灵活,要增强可操作性。各县(市、区)“十二五”规划由当地政府组织编制,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扎实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做好前期研究是搞好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前期课题研究一方面要针对制约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加大研究的深度,挖掘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另一方面要拓展研究的宽度,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领域问题的相互关系,提出总体思路和战略。课题承担人一定要选择那些情况熟悉,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积累,研究能力强的同志参加。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各方专家意见,加强实地调研,注意与其它课题的衔接联系,切实保证课题的进度和质量。
(二)科学制定规划发展目标。“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制定要按照避繁就简、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主要围绕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改善民生、生态建设四大领域,提出一些能检查,可评估量化的指标。经济增长的速度指标要有利于引导各方面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经济结构方面的目标,要体现优化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区域结构的要求。民生方面的目标,更加强调收入分配和就业,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更加强调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
(三)突出规划重点。根据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按照“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围绕全面实施“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长治的工作思路,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十二五”规划要突出以下八个战略重点:一是通过经济转型,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通过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来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和统筹城乡发展。三是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和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是通过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我市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五是通过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七是通过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八是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区域合作,提升竞争优势。
(四)加强重大项目的研究和论证。重大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筛选出一批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内意义深远、带动力强的项目。要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把项目作深、做实、做细,力争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为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支持奠定良好基础。
(五)注重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做好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工作。特别要及时了解国家和省级规划的动态,主动与上级规划编制部门对接,尽量使我市规划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重大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保及生态建设规划要同步安排、同步编制、无缝对接。各级各类规划衔接的重点主要是发展目标、政策措施、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重要资源开发、区域发展方向等。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顾全大局,密切协作,积极主动做好衔接工作。
(六)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公众了解和参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提高编制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四、进度安排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阶段):2010年3月起至2010年5月底,各课题承担单位组成课题组,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课题调查和研究,2010年5月底前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报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对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汇总编印,提炼形成“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并上报市委、市政府。重点专项规划前期调研同步开展。
第二阶段(纲要基本框架研究起草阶段):2010年6月至8月底,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组织各县市区、各部门研究提出纳入规划纲要的重要指标、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和政策等。围绕纲要框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召开相关会议听取意见和建议。部署开展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其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第三阶段(规划纲要形成阶段):从2010年9月到11月底,集中研究制定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听取各县市区、各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的意见,组织开展“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完成与国家、省规划的衔接工作。12月将规划纲要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准备提交2011年市人大会议审议。
市人大审议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后,进一步对“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进行修改,2011年6月底以前,全面完成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及报批工作。
五、保障措施
编制“十二五”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时间紧迫,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市政府成立长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规划编制的具体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领导挂帅,专人负责,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充分的人员、经费、设备等保障。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的责任单位要统筹安排规划编制工作,及时与规划领导组办公室沟通并汇报进展情况,严格按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时间要求节点完成任务,保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编制长治市“十二五”规划所需的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安排。各县(市、区)编制规划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附件一:长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组名单
附件二:长治市“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 附件一
长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组名单:
组 长:张保
市长
副组长:董岩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李国隆 副市长
曹惠斌 副市长
尚宪芳 副市长
许 霞 副市长
成 员:秦正安
市政府副秘书长
柴玉棉
市发改委主任
张旭亮
市经委主任
段爱民
市农业局局长
车忠和
市财政局局长
张培民
范长喜
魏绯丽
吴凌市
杨云光
李秀亭
宋锦书
李明芳
关小平
王俊杰
张军生
陈秀英
赵 坚
李新春
陈 皎
李建鸣 李志平市人事局局长 市教育局局长 市科技局局长 民政局局长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市建设局局长 市规划局局长 市交通局局长 市水务局局长 市林业局局长 市商务局局长 市文化局局长 市卫生局局长 市环保局局长 市劳动局局长 市统计局局长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郝海龙
市粮食局局长
阎潞平
市安监局局长
张进敏
市煤炭局局长
石建旺
市广电局局长
陈天锁
市体育局局长
闫 广
市文物旅游局局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发改委主任柴玉棉兼任。今后,除市领导外,其他成员若有变动,由该成员所在单位相应领导自行接任,不再另行发文。如因机构改革原因使成员单位发生变动,则原单位承担的职责由改革后承担相应职责的机构自行接替。附件二
长治市“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
1、长治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研究
研究内容:“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水平及基本特点,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及面临形势环境,提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发展战略、重点任务及政策取向。(责任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2、长治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和趋势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取向,紧密结合长治实际,具体分析“十二五”期间长治面临的新机遇,以及“十二五”期间可能对长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的因素、产生的影响和危害程度;提出如何适应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变化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发展转型的战略举措。(责任单位:市信息中心,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综合科)
3、长治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及指标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长治的要求,研究提出“十二五”以及到2020年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取向,研究提出指标体系设置,对“十二五”期末及到2020年的目标值进行预测,并对届时这些指标在国内外处于何种水平进行分析预测。(责任单位:市统计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综合科)
4、长治市“十二五”时期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作为资源型城市今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重点分析新一轮全球经济调整背景下国际国内产业结构和产业转移的新趋势,针对我市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接国家和省产业振兴规划,研究提出发展接替产业,实现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重点领域、体制保障和政策措施。研究提出解决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思路,需要采取的保障措施。(责任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5、长治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工业化的现状特征、发展阶段和制约因素,分析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等因素对我市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提出在“十二五”时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责任单位:市经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工业交通科)
6、长治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十二五”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阶段性目标和总体思路,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提出“十二五”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和对策。(责任单位:市农业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农业科)
7、长治市“十二五”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提出“十二五”时期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方向、优先领域、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8、长治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当前我市交通体系现状和运输业发展的环境与资源条件;分析预测“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总体需求;研究提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及主要任务;研究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的思路和主要举措;明确“十二五”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重大项目、实施保障及政策建议。(责任单位:市交通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工业交通科)
9、“十二五”期间长治市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长治市城市建设的现状、差距和存在问题,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加快“1+5”城市群建设,推进城镇化的方向、目标和重点,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实施的时序、途径和措施。分析我市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形势,提出加快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国土环保科)
10、长治市“十二五”社会事业发展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长治教育、卫生、体育、广电、计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十二五”期间发展社会事业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明确重点建设项目及空间布局,研究如何加强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薄弱领域和薄弱地区的投入,实现社会事业的均衡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11、长治市“十二五”文化软实力发展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影响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因素,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思路、发展重点和方向,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措施等。(责任单位:市文化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社会科)
12、长治“十二五”科技创新思路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未来国内外科技创新领域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及其对我市科技创新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我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研究加快科技创新的突出瓶颈,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责任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社会科)
13、长治市“十二五”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强市战略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长治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预测“十二五”期间长治人才需求状况,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的特点,提出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方向、重点和举措,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培养、人才成长、人才流动和人才创业的发展环境、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等。(责任单位:市人事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人事科)
14、长治“十二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十一五”期间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成效,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障碍、难点和原因;提出“十二五”期间长治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阶段性目标,以及重点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的步骤和对策措施。(责任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15、长治市“十二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十一五”期间推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及存在主要问题,按照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市的要求,提出“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和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的主要目标和具体指标,以及实现上述目标的工作思路、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结合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与资源补偿机制的思路与制度保障政策。(责任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国土环保科)
16、长治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思路与对策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二五”期间长治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政策措施,重点研究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出推进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和能力建设的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17、长治市“十二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与重点建设项目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现状,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和投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在保持合理投资结构的前提下,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的对策措施,探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利用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民间投资、扩大市场直接融资的有效途径,在产业培育、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梳理形成一批重大建设项目。(责任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18、长治市“十二五”期间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评价“十二五”期间我市对外开放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我市扩大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及环境条件;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市扩大对外开放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着重研究提出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国外资金的目标、重点,研究如何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和创新利用国内外资金方式,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思路及对策。(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外经科)
19、长治市“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策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就业形势、劳动就业状况及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研究“十二五”时期我市劳动力供求形势,提出扩大就业基本思路、目标和对策措施。根据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提出“十二五”期间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市劳动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人事科)
20、长治市“十二五”期间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研究内容:回顾多年来全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展变化情况,对目前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总体评估,分析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偏低的政策、体制原因,提出“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思路、对策,以及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控制和缩小收入差距的措施办法。(责任单位:市统计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综合科)
21、长治市“十二五”期间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分析我市“十二五”期间消费状况,包括消费增长、消费结构、特点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评价我市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我市“十二五”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增长的总体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着重研究如何拓宽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优化消费结构、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增长的途径和对策措施。(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综合科)
22、长治“十二五”期间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思路研究
研究内容:对目前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职能转变的基本评价、难点问题及深层次原因分析;“十二五”期间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推进思路、目标、重点和配套措施。(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综合科)
23、长治市“十二五”期间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与土地综合利用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土地、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总量、结构和布局特点,根据“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预测我市“十二五”期间要素资源的需求总量和区域结构,深入研究“十二五”期间我市资源要素保障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要素资源供需矛盾的可行性方案和措施,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资源开发与土地利用的目标和调控政策。(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国土环保科)
24、长治市“十二五”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能源发展现状,以及能源资源、环保、水资源和二氧化碳排放等主要约束性因素对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能源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对“十二五”期间的能源需求进行预测分析,提出煤炭清洁利用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提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煤层气、天然气等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配套政策。(责任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25、长治市“十二五”社会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研究新形势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的趋势,研究提出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社会事业管理体制、社团管理体制、社区管理体制、社会治安和应急体制以及社会工作体制的思路、主要任务和措施,优化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综合科)
26、长治市“十二五”期间公共财政供给能力研究
研究内容:深入分析“十一五”以来我市财政收支结构、资金使用效率、财政体制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预测分析“十二五”时期财政收支状况,重点研究“十二五”我市公共财政供给的范围、内容和标准,提高公共财政供给能力的目标和举措,尤其是研究如何利用财政杠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如何优化支出结构,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以及财政体制改革等问题。(责任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投资科)
27、长治市“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和园区建设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开发区、产业园区现状和面临问题,按照“准确定位、错位发展”的原则,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市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发展定位、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和布局,提出用循环经济理念改造提升产业园区的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市经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工业科)
28、长治市“十二五”期间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研究内容:分析我市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结合人口与经济、资源协调发展的思路,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人口发展的总体战略、发展目标、重点和对策措施等。(责任单位: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社会科)主题词:经济管理规划方案通知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0年2月11日印发
第五篇:图书馆十二规划
图书馆十二五发展规划
高校图书馆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三大支柱,承担着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任务,根据学院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2010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高职高专图书馆建设指标体系>的通知》(浙教办高教[2010]97号)(简称《体系》)的要求,制订我院图书馆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具体目如下:
一、办馆条件
在管理体制上实现二级建制,完善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其在高校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加强图书馆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员工队伍数量和素质。员工总数达到在校生总人数的3‰;优化在编与编外用工人员比例,编外用工人员比例缩减到40%以下(省调研报告平均23.6%),增加图书馆学或信息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以上在编人员4-5名;鼓励员工开展学历进修,积极为员工创造条件进行外派业务研修,优化专业结构,努力打造复合型人才,提高在岗人员学历、业务工作水平,争取在职称、学历、专业结构方面有较大提升。
保障经费投入。保证文献资源建设经费占学校教育事业经费的比例在3%以上,其它各项建设经费实现稳定、持续增长。
争取建设独立馆舍或建设具有相对独立区域的馆舍,提高馆舍的实际使用效率,生均面积达到1.827平米以上;增加阅览位数量,达到0.2座/生以上。
二、文献资源建设
提高文献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馆藏纸质文献总量达到或接近教育部相关文件(教发[2004]2号)的生均80册的要求;年生均新增新书保证在3册以上,通过接受赠书等多种途径,努力提高馆藏纸质图书总量;积极参加集团采购和图书馆联盟建设,自建、合作建设或通过购买方式新建适合我院教育、教学需要的专业数据库若干个;逐年增加纸质报刊订购数量,年订购品种数达到在校生人数的15%以上。
三、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
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按需增加服务器若干台,结合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争取实现馆内更好的用网条件和全院师生校内外访问的全覆盖;增加硬件设施投入,读者用机数量达到生均1.5%以上;完善“数字图书馆应用”,在现有资源平台基础上,加强整合,争取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并实现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集成;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及时升级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不断完善或改造图书馆网页,提高主页的信息展示、信息服务、信息教育等功能。
四、读者服务
保证图书馆周开放时间在80小时以上,并按需调整或不断优化;努力提高年读者到馆阅览量和年生均借书量,分别达到或接近20次/生、10册/生以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服务活动;加强信息素质教育,提高《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水平和效果,争取有更大的选修面,新生入馆教育率继续保持
100%。继续完善馆读沟通机制、畅通沟通渠道,保持良好的馆读关系。以“师生满意窗口”创建为抓手,继续创新读者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效能。
五、科学管理
完善各项业务、管理和读者服务工作制度,形成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合理调整和改革图书馆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制度,实现决策程序化、管理科学化、工作规范化和考核制度化。
六、学术研究
加强学术研究和工作研究,以研究促创新。积极鼓励和支持馆员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争取十二五期间每人参与项目一项、发表论文一篇以上,项目立项、论文发表、成果获奖总量达到全省高职院校图书馆中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