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资委认真贯彻市委《营造加快发展氛围工作》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3 10:0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国资委认真贯彻市委《营造加快发展氛围工作》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国资委认真贯彻市委《营造加快发展氛围工作》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市国资委认真贯彻市委《营造加快发展氛围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营造加快发展氛围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思想大解放、环境大宽松、机制大转换”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抓实干创实效,在市国资系统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形成只争朝夕的社会风气,营造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为推动XX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现结合市国资委的工作实际,贯彻会议精神实施意见如下: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队伍自身素质

(一)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宣传干部。市国资委结合市委宣传部有关文件会议精神,拟定了《2006年宣传思想工作意见》,并认真抓好市国资系统宣传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队伍,落实理论、新闻、文艺人才培养工程,努力造就宣传文化领域各方面的领军人物和专业带头人,培养熟悉意识形态工作、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努力造就一批宣传文化领域高层次、高技能精明能干的宣传队伍。

(二)加强中心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委党委研究制定了《2006年中心学习组计划》,要求中心学习组党员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及《“十一五”规划建议若干问题》、《国有企业政策法规选编》等的学习,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提高机关领导干部的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提高班子成员的执政能力,有力促进国资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XX发展新跨越。

(三)、加强机关党建,建立“五型”机关。委机关党支部拟定了《机关党支部2006年工作安排意见》,为建立健全国资监管体系、规范管理国有资本运作,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建立“五型”机关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五型”机关,一是加强素质建设,建立“学习型机关”;二是加强能力建设,建立“效率型机关”;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建立“服务型机关”;四是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廉洁型机关”;五是加强载体建设,建立“和谐型机关”。

二、聚心凝气加快发展,认真开展三个大讨论。

(一)、思想大解放,增强信心。市国资系统企业各党组织、委党委中心学习组、机关党支部要按照市委会议要求,用三个月时间开展好三个大讨论(上半年)3、4、5月,实现三个打造。第一,XX大解放;第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才是硬道理;第三,按照市委书记叶壮同志的重要讲话(贯彻叶壮提出的三种精神),围绕“快是基调,好是要求”的精神,搞好自身队伍建设;第四,跳出XX看XX,横比XX发展滞后来解放思想。

(二)、环境大宽松,打造魅力XX。市国资系统各党组织、本委中心学习组,要以环境大宽松开展专题讨论。环境有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是围绕法制环境、政务环境、舆论环境,硬环境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法制环境要解决平安,政务环境解决执行力,舆论环境就是解决好开放形象。我委围绕抓效能建设,转变机关作风,树立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为监管企业和社会提供热情、周到、满意的服务,大力打造充满活力、魅力、效率的和谐XX。

(三)、机制大转换,提高工作效率。我委干部职工要充分发挥国资监督管理的职能作用,不断提高五种能力,即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能力;依法监管国有资产的能力;指导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的能力;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的能力;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能力。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完善约束激励机制。通过机制大转换讨论,增强吸引力约束力的机制,实现效率XX。

三、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加快发展氛围。市国资委党委领导高度重视,党委副书记、主任陈健同志亲自抓,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邓维明同志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组宣科具体组织实施大讨论工作。

(一)认真落实好大讨论。要做到思想发动到位,营造氛围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大力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深入挖掘发现国有企业生产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宣传。用省以上表彰的先进典型,要大力宣传,学有榜样。市国资系统各党组织、委中心学习组、委党支部利用学习时间等开展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讨论,把亲民爱民与转变作风宣传结合起来,以三个大讨论落实好市委的部署。

(二)营造XX发展舆论氛围。狠抓结合到位,开展好大宣传、大讨论,真正达到思想大解放、环境大宽松、机制大转换。按照市委副书记王七章同志指出的“出实招、求实效是开展好大宣传、大讨论第一原则”,认真开展大宣传,就是要围绕“一、三、七”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突出“工业强市、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三大战略,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意识,营造人人思发展、人人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开展大讨论,就是要实现“三个打造”:思想大解放,打造“活力XX”;环境大宽松,打造“魅力XX”;机制大转换,打造“效能XX”。

通过大讨论,凝聚人心,加快发展,大力营造XX发展的舆论氛围,提高干部职工的认识,用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搞好营造发展环境的宣传,形成风正心齐谋跨越的氛围,为搞好国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国资委强化监督管理实施意见

国资委强化监督管理实施意见

国资委强化监督管理实施意见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国企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健全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坚持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年国企改革工作规划,全力推进国有困难企业改革攻坚,加快优势骨干企业项目投资建设,强化国有资产监管,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切实维护企业安全稳定,确保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一、深化改革攻坚,全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年国

企改革工作规划,继续坚持依法规范、统筹安排,分类实施、平稳推进,妥善安置职工的基本原则,按照“三个确保”、“三个着力”的要求,进一步整合全委工作力量,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市属困难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对基本具备职工安置条件的企业,着重采取“人资分离、先人后企”的方式,先行安置企业职工,适时启动依法破产程序、处置资产,实施关闭注销;对符合产业发展政策且具有一定重组价值的企业,着重实施依法破产重组,延续产业发展,实现职工再就业;对职工已妥善安置,债务难以化解,退休人员亟待移交社区管理的企业,着重实施依法破产、相机处置资产,实施关闭注销。今年着力启动实施公路运输总公司、市双峰电子总公司2户企业依法破产和职工安置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延续产业发展;着力启动实施市工艺美术工业总公司、空压机总厂、市磁性材料厂和市树脂厂4户企业依法破产和职工安置工作,适时推进企业关

闭注销;按照“人资分离、先人后企”的方式,加快推进百货有限公司、市机械工业供销公司、市化工工业供销公司、市新星经济服务公司4户企业分步改制工作,筹措资金先行安置职工,适时启动依法破产程序、处置资产、关闭注销。

以“上规模、调结构、促发展”为主线,狠抓优势骨干企业项目投资建设,加快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大力促进我市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发展活力。积极协调、督促大西洋公司、昊华西南公司和硬质合金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加快推进药芯焊丝技术改造项目、氯碱系统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改项目、特种高品质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项目和硬质合金采掘工具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投资建设,进一步整合、延伸和提升产业发展,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国有经济实现“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紧紧围绕全市深化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部署,积极引导和鼓励市燃气公司、市公交公司等

公用企业进一步整合城乡资源,拓展企业经营范围,加快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优化线网布局,提高城乡覆盖率,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形成城市资源农村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的公交、供气等公共服务网络体系。

继续坚持开放式改革,围绕承接产业转移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招商引资,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企业产权多元化,以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出资人与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关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健全完善企业现代制度。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其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实现各种经济共同发展,着力加快推进市瓷厂、聚酯股份公司等企业破产财产变现重组,千方百计盘活企业闲置资产。

二、强化监督管理,着力确保国有

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以深入贯彻落实《企业国有资产法》为主线,按照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紧密结合我市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实际情况,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逐步健全完善我市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切实维护好国有资产权益。着力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外投资论证制度、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对外承包管理制度、大宗物资采购制度、债权管理和清收责任制度、资产损失核销审批制度等基础性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企业国有产权登记、产权界定、产权转让和资产评估、清产核资等基础性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国有产权交易行为,扩大进场挂牌交易范围,充分发挥产权市场配置资源、发现价值的作用。健全完善国有企业应缴收益收缴制度,着重

抓好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收入、租赁收入监缴工作,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着力抓好大西洋公司等纳入去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企业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工作,组织做好今年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编制工作。

继续坚持“依法考核、分类考核、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和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业绩考核与奖惩相挂钩的原则,抓好大西洋公司、燃气公司和公交公司企业负责人去经营业绩考核奖惩工作,做好今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有关工作。着力抓好第三轮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修订,进一步健全完善“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落实好资产经营管理、保值增值责任,引导和促进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运行成本控制,提高自主创新和资源节约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公司法》要求,积极探索完善派出监事会制度,拓展派出监事会企业范围,加大国有企业财务监督覆盖面。强化监事会列席会议制度,督促企业加强董事会建设,规范决策行为,完善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坚持日常监督检查与监督检查结合,加大对企业监督检查力度,重点监督检查困难国有企业租赁金收支、财政民政补助资金收支、资产变现资金收支等情况。积极探索企业重大事项监督检查和风险防范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对外投资、对外担保、产权转让、绩效年薪考核、内控制度的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审计监督工作,规范审计中介机构审计行为,健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坚持“离任必审、破产清算必审、重大事项必审”的原则,严肃查处挪用、滥用租赁金、下岗职工生活费、业务招待费、特困企业工作经费等违纪违规行为,并把审计结果作为企业领导人任用奖惩、业绩评价考核的依据,选择部分企业对外投资 的子公司进行效益审计,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在继续和完善外派监事会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独立董事和外派董事制度,对产权多元化的企业,积极探索派出“产权代表”制度,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有效保障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

围绕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和改制改革的重点环节,着力抓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继续抓好国资委系统“五五”普法规划落实,通过举办法律讲座、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强企业学法、守法和用法意识,推动企业依法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按照总法律顾问岗位、职责和法律事务机构“三到位”要求,推进市燃气公司等企业加快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指导企业加快建立由决策层主导、总法律顾问牵头、法律顾问提供业务保障、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防范责任体系。积极探索企业法律纠纷和诉讼案件化解的有效途径和办法,着力抓好东碳公司国有股份转让协议纠纷、聚酯公司破产案等企业法

律纠纷案件协调工作。

三、严格责任落实,大力维护企业安全稳定

严格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安全管理基础性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力量,结合企业特点和实际,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强化科技兴安、人才治安、全员保安工作,继续完善安全生产组织、责任、教育、隐患排查整改、执法检查和应急救援等六大保障体系,强化安全生产业绩考核,完善安全生产事故逐级报告制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积极配合安监部门集中排查和整治一批安全生产重大隐患,特别要突出抓好化工、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做好国有困难企业危房加固维修改造有关工作,千方百计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良好局面。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好系统内企业节能减排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

作。

坚持工作重心前移,强化维稳工作调研和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及时掌握市属企业稳定情况,有效调处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继续坚持和完善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包案制”、“一岗双责制”和国企改革“四方案制”等维稳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处置职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调处上来,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全力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督促企业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深化厂务公开,建立健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四、服务改革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

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组织企业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和《中共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深刻领会《决定》、《意见》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企业党的建设。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国资监管等中心工作,抓好企业先进典型、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积极引导广大企业职工理解、支持国企改革,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中央、省、市《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为指导,继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精心造就一批文化发展强势企业,着力打造一批先进企业文化精品,塑造一批先进企业文化形象。按照第十一届运动会筹备委员会统一安排部署,广泛动员、组织国有企业开展“迎省运,讲文明,树新风”和“人人当好东道主,处处展现新盐都”等系列宣传活动,充分展示我市国有企业干部职工精神面貌。

以深入开展创建“四强”党组织活动和非公企业“三融入”活动为载体,以

党建目标责任制为抓手,着力加强企业党组织1 2 下一页

第三篇:市国资委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市国资委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2015年,市国资委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国资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圣地车都”建设,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着力推进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努力探索国有资本运营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依法监管取得新进展,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真抓实干,2015年国资监管亮点纷呈

按照“创新突破、积极进取,有为才有位”的总要求,我们科学谋划,主动出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绩可圈可点。

(一)国资规模和效益稳步增长。今年以来,全市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量持续稳步增长。据统计,全市34家国有企业年末资产总额预计可达300亿元,同比增长10.8%;市属出资和参股企业预计实现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缴库首次突破2730万元。从市属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看,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持续趋好。无论是净资产收益率还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同比增长均超过10%,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5%以内;二是企业融资渠道增多。除国家商业银行融资近5亿元外,新发债达13亿元,还有15亿元正在审批中,政府ppp投融资模式实现零的突破;三是国有平台功能作用更加显现。市城投等平台公司在市政建设、市属重点项目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中继续发挥引带作用,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和品位。在借鉴XX市行政事业国有资产集中管理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市政府授权市城投公司对市直行政单位约15亿元的房产和土地资产实行统一集中归属管理和运营,盘活了国有资产存量,为我市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增添了新引擎。四大平台公司下属的参控股分子公司竞争作用逐渐显现,功能逐渐放大,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新进展。以央(省)企合作为主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迅猛。全年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6家,超额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5家目标,总数达到27家,资产总额达到220亿元,同比增长10%。我市的“混”探索经验得到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傅德辉的充分肯定。全国诸多的新闻媒体聚焦我市对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专题报道,先后共刊发专题稿件18篇,新华每日电讯11月14日头版登载我市作法。我委撰写的《随州发展混合所有制工业经济的探索与思考》被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省《改革简报》及省政府刊物上转载,社会反响良好。我市混合所有制经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企业的积极参与、部门的支持配合,以及我委干部职工的勤苦工作。

(三)央(省)企合作及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截止目前,我市与40家央企、6家省企建立了常态化对话沟通机制。新落户随州的央(省)企5家,总数达到39家,资产总额370亿元,其中独资的央(省)企15家,总资产近150亿元。今年与3家央企新签约合作协议,总投资近115亿元,4家正在积极对接之中。已落户在随央(省)企全年新增投资达28.7亿元。全年接待来随考察的央(省)企领导共12批50余人次。组织市领导赴京拜访2次,随省国资委3次集中参加与央企对接洽谈。我们还密切关注央企发展战略动态,把“一路一带”作为与央企合作的重要机遇,谋划项目,精准对接,2次编制《随州与央企项目》宣传册,收集各类项目36个,有的已经得到央企的认可,有的正在商议之中。

今年,委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较大突破。由我委主导并参与谈判的正大集团投资24亿元重组我市同星农业,中科复兴集团投资6000万元重组我市腾誉专汽两项目已成功签约,全年1亿元招商引资任务超额完成。

(四)国有金融服务平台健康发展。一是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在全省率先设立。创新思路,主动作为,设立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起草并报市政府下发《XX市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自今年4月份正式运营以来,资金池规模达1.3亿元,合作银行9家,截止12月底,已为全市90家企业“过桥”126次,周转金额累计达11.6亿元,为企业减少直接融资成本近400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有效缓解我市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受到企业家们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市属运营平台公司初具规模。市鸿运国有资产运营公司集中持有市城投公司等4家市属平台类公司股本。通过资本运作,市属国有出资企业总资产达到170亿元,总资产三年年均增长10%以上,资产效益和作用发挥正在逐步放大。三是大地担保公司稳步发展。政府投资2700万元成立的国有控股担保公司运行一年来,风险可控,业务从零起步,已为94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04亿元,为众多的中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瓶颈,体现了政府服务小微企业的责任担当。四是国有产权交易走在全省市州同行之首。交易项目由单一的国有产权产易拓展至涉讼资产拍卖、行政事业性资产处置、房屋中介等五类。完成年交易35笔,交易额3188万元,实现国有产权交易净收入50万元。辅导随州田丰农业等3家企业成功在武汉挂牌“新四板”,与5家企业签订推荐挂牌辅导协议。

(五)国企国资改革深入推进。以中央、省、市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文件精神为总揽,推动我市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不断纵深发展。一是在全省最先建立市属平台类企业领导人员分类管理基础上,对竞争类企业领导人员也实行分类管理,实现了国企领导人员分类管理的全覆盖。二是健全市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和任期目标管理体系,将市属国企和领导班子完成综合目标任务情况,首次纳入年终与市直部门一并进行考核。三是构建市属企业“4+n”的组织构架,初步形成4大主营平台公司和若干分子公司的网状立体结构,母与子公司经营各具特色,运营各有侧重。四是平台类国有出资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全部与公务员身份脱钩,由行政级别领导人换身企业经营者。将1家原事业单位转变为ⅰ类平台公司,市属国有企业全部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五是企业内部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企业党组织,形成了“五会”有效运转、各负其责,相互监督和制约的运行机制。完善市属出资企业监事和财务总监委派制,13家市属出资企业有8家落实监事由国资委委派,2家财务总监委任到位。六是科学谋划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薪酬考核管理办法,从对市属出资企业领导人和任期目标业绩考核入手,设置考核指标,制定考核细则,合理确定考核权重,将企业领导人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和三年任期目标实际完成情况挂钩,企业员工收入随企业效益增长而提高。此项工作即将从明年元月起正式实施。

针对市属国企的现状,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加快推进公安系统所属3家企业的脱钩改制,目前已有2家脱钩移交,1家已停业关闭。参与市专项改革领导小组,指导市交通局所属九星运业公司完成整体改制的后续工作,该企业长达10年未解决的职工安置及资产处置等问题,将划上句号。扎实推进湖北专汽的破产清算,企业的各类问题和矛盾均在改制专班的管控范围,目前职工稳定,矛盾正在逐一化解,企业破产清算正在有序推进。

(六)国资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巩固和完善国资国企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牢牢把握职能定位,结合实际提出了我市国资监管的新模式和新方式。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以规范监管为主线,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依托,实现“三个转移”。即由过去管人管事管资产向以管资本为主转移;由过去微观细节具体管理向宏观把控转移;由过去单一靠企业主管部门管理向国资和企业主管部门共同监管转移。以制度规定为依据,把出资企业的经营行为引导在制度约束层面上,防止“老板”个人说了算;把企业的经营纳入市审计局(或离任)审计范畴,防止出现审计盲区;把企业年终决算作为国资委完成市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的依据,防止企业效益流失。通过监管、审计、制度约束,加大市属出资企业的监督与指导,防止“三重一大”出现执行偏差,促进企业经营在监管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

(七)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按照市委政府对维稳的总要求,我们把已改制和正在改制企业的维稳列入企业改制的头等大事,把处理遗留问题的进度作为衡量工作的好坏的标准,用“四个注重”打牢维稳基础。即注重在关键时期、重大节假日、各级“两会”时期,改制企业干部职工的稳定,确保在此期间无群体上访、无赴省进京缠访;注重改制企业员工的正常诉求,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要求,想千方设百计寻求相关部门支持给予尽早解决;注重与改制企业所在社区搞好配合,充分发挥社区前哨窗口作用,深入了解社区员工疾苦,尽可能把问题和不稳定因素控制在社区内;注重对七类群体问题矛盾的化解,先易后难,力求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出现问题反弹。积极参与市神钟装饰、洪磷化工、汽车拆解等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处理与协调。耐心接待各类上访20余次近400人次。改制企业维稳工作多次得到市领导肯定,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八)“十三五”国有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在认真总结“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科学谋划编制委“十三五”国有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从起草到定稿贯穿“创新”二字,前后易稿十余次,最终确定“构建一大体系,实现两个目标,坚持三个并重,做好四篇文章”的发展思路,提出实现“四个翻番、四个确保、四个达到和四类人才”的发展目标,《规划》既高瞻远瞩,又具可操作性。市委书记刘晓鸣在专题听取我委《规划》编制情况后,对《规划》草案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一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以作风转变为突破口,将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委党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以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分别与委领导干部、直属企业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层层压实责任体系。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干部以身作则,当好表率,自觉遵守上级各项规定。委党组坚持严明纪律与日常监督并重,做到抓常、抓早、抓细、抓牢。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全年委机关和直属企业没有一起违法违纪(规)事件发生,实现了零违纪、零投诉、零查处、零通报,委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9月初,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有关规定,新制定委党组12章近550余条制度。在党组议事规则、重大事项决策、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从制度上保证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和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按照“集中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办事程序,委领导干部都能模范做到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三是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践行“三严三实”,争做“两为”干部为主题活动,促进领导干部想干事、干实事、干成事。将找准查实自身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贯穿专题教育的全过程,紧盯“不严不实”的问题和具体表现,认真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根源。活动中,要求委领导干部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的国有改制企业去解决信访维稳等问题,到在随央(省)企去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到国资营运平台去把脉问诊,挖潜增效。通过专题教育,使领导干部受到教育、提高认识、转变作风,不断给力于本职工作。

2015年,市国资委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国资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圣地车都”建设,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着力推进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努力探索国有资本运营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依法监管取得新进展,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真抓实干,2015年国资监管亮点纷呈

按照“创新突破、积极进取,有为才有位”的总要求,我们科学谋划,主动出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绩可圈可点。

(一)国资规模和效益稳步增长。今年以来,全市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量持续稳步增长。据统计,全市34家国有企业年末资产总额预计可达300亿元,同比增长10.8%;市属出资和参股企业预计实现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缴库首次突破2730万元。从市属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看,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持续趋好。无论是净资产收益率还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同比增长均超过10%,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5%以内;二是企业融资渠道增多。除国家商业银行融资近5亿元外,新发债达13亿元,还有15亿元正在审批中,政府ppp投融资模式实现零的突破;三是国有平台功能作用更加显现。市城投等平台公司在市政建设、市属重点项目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中继续发挥引带作用,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和品位。在借鉴XX市行政事业国有资产集中管理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市政府授权市城投公司对市直行政单位约15亿元的房产和土地资产实行统一集中归属管理和运营,盘活了国有资产存量,为我市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增添了新引擎。四大平台公司下属的参控股分子公司竞争作用逐渐显现,功能逐渐放大,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新进展。以央(省)企合作为主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迅猛。全年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6家,超额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5家目标,总数达到27家,资产总额达到220亿元,同比增长10%。我市的“混”探索经验得到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傅德辉的充分肯定。全国诸多的新闻媒体聚焦我市对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专题报道,先后共刊发专题稿件18篇,新华每日电讯11月14日头版登载我市作法。我委撰写的《随州发展混合所有制工业经济的探索与思考》被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省《改革简报》及省政府刊物上转载,社会反响良好。我市混合所有制经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企业的积极参与、部门的支持配合,以及我委干部职工的勤苦工作。

(三)央(省)企合作及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截止目前,我市与40家央企、6家省企建立了常态化对话沟通机制。新落户随州的央(省)企5家,总数达到39家,资产总额370亿元,其中独资的央(省)企15家,总资产近150亿元。今年与3家央企新签约合作协议,总投资近115亿元,4家正在积极对接之中。已落户在随央(省)企全年新增投资达28.7亿元。全年接待来随考察的央(省)企领导共12批50余人次。组织市领导赴京拜访2次,随省国资委3次集中参加与央企对接洽谈。我们还密切关注央企发展战略动态,把“一路一带”作为与央企合作的重要机遇,谋划项目,精准对接,2次编制《随州与央企项目》宣传册,收集各类项目36个,有的已经得到央企的认可,有的正在商议之中。

今年,委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较大突破。由我委主导并参与谈判的正大集团投资24亿元重组我市同星农业,中科复兴集团投资6000万元重组我市腾誉专汽两项目已成功签约,全年1亿元招商引资任务超额完成。

(四)国有金融服务平台健康发展。一是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在全省率先设立。创新思路,主动作为,设立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起草并报市政府下发《XX市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自今年4月份正式运营以来,资金池规模达1.3亿元,合作银行9家,截止12月底,已为全市90家企业“过桥”126次,周转金额累计达11.6亿元,为企业减少直接融资成本近400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有效缓解我市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受到企业家们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市属运营平台公司初具规模。市鸿运国有资产运营公司集中持有市城投公司等4家市属平台类公司股本。通过资本运作,市属国有出资企业总资产达到170亿元,总资产三年年均增长10%以上,资产效益和作用发挥正在逐步放大。三是大地担保公司稳步发展。政府投资2700万元成立的国有控股担保公司运行一年来,风险可控,业务从零起步,已为94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04亿元,为众多的中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瓶颈,体现了政府服务小微企业的责任担当。四是国有产权交易走在全省市州同行之首。交易项目由单一的国有产权产易拓展至涉讼资产拍卖、行政事业性资产处置、房屋中介等五类。完成年交易35笔,交易额3188万元,实现国有产权交易净收入50万元。辅导随州田丰农业等3家企业成功在武汉挂牌“新四板”,与5家企业签订推荐挂牌辅导协议。

(五)国企国资改革深入推进。以中央、省、市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文件精神为总揽,推动我市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不断纵深发展。一是在全省最先建立市属平台类企业领导人员分类管理基础上,对竞争类企业领导人员也实行分类管理,实现了国企领导人员分类管理的全覆盖。二是健全市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和任期目标管理体系,将市属国企和领导班子完成综合目标任务情况,首次纳入年终与市直部门一并进行考核。三是构建市属企业“4+n”的组织构架,初步形成4大主营平台公司和若干分子公司的网状立体结构,母与子公司经营各具特色,运营各有侧重。四是平台类国有出资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全部与公务员身份脱钩,由行政级别领导人换身企业经营者。将1家原事业单位转变为ⅰ类平台公司,市属国有企业全部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五是企业内部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企业党组织,形成了“五会”有效运转、各负其责,相互监督和制约的运行机制。完善市属出资企业监事和财务总监委派制,13家市属出资企业有8家落实监事由国资委委派,2家财务总监委任到位。六是科学谋划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薪酬考核管理办法,从对市属出资企业领导人和任期目标业绩考核入手,设置考核指标,制定考核细则,合理确定考核权重,将企业领导人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和三年任期目标实际完成情况挂钩,企业员工收入随企业效益增长而提高。此项工作即将从明年元月起正式实施。

针对市属国企的现状,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加快推进公安系统所属3家企业的脱钩改制,目前已有2家脱钩移交,1家已停业关闭。参与市专项改革领导小组,指导市交通局所属九星运业公司完成整体改制的后续工作,该企业长达10年未解决的职工安置及资产处置等问题,将划上句号。扎实推进湖北专汽的破产清算,企业的各类问题和矛盾均在改制专班的管控范围,目前职工稳定,矛盾正在逐一化解,企业破产清算正在有序推进。

(六)国资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巩固和完善国资国企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牢牢把握职能定位,结合实际提出了我市国资监管的新模式和新方式。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以规范监管为主线,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依托,实现“三个转移”。即由过去管人管事管资产向以管资本为主转移;由过去微观细节具体管理向宏观把控转移;由过去单一靠企业主管部门管理向国资和企业主管部门共同监管转移。以制度规定为依据,把出资企业的经营行为引导在制度约束层面上,防止“老板”个人说了算;把企业的经营纳入市审计局(或离任)审计范畴,防止出现审计盲区;把企业年终决算作为国资委完成市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的依据,防止企业效益流失。通过监管、审计、制度约束,加大市属出资企业的监督与指导,防止“三重一大”出现执行偏差,促进企业经营在监管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

(七)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按照市委政府对维稳的总要求,我们把已改制和正在改制企业的维稳列入企业改制的头等大事,把处理遗留问题的进度作为衡量工作的好坏的标准,用“四个注重”打牢维稳基础。即注重在关键时期、重大节假日、各级“两会”时期,改制企业干部职工的稳定,确保在此期间无群体上访、无赴省进京缠访;注重改制企业员工的正常诉求,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要求,想千方设百计寻求相关部门支持给予尽早解决;注重与改制企业所在社区搞好配合,充分发挥社区前哨窗口作用,深入了解社区员工疾苦,尽可能把问题和不稳定因素控制在社区内;注重对七类群体问题矛盾的化解,先易后难,力求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出现问题反弹。积极参与市神钟装饰、洪磷化工、汽车拆解等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处理与协调。耐心接待各类上访20余次近400人次。改制企业维稳工作多次得到市领导肯定,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八)“十三五”国有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在认真总结“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科学谋划编制委“十三五”国有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从起草到定稿贯穿“创新”二字,前后易稿十余次,最终确定“构建一大体系,实现两个目标,坚持三个并重,做好四篇文章”的发展思路,提出实现“四个翻番、四个确保、四个达到和四类人才”的发展目标,《规划》既高瞻远瞩,又具可操作性。市委书记刘晓鸣在专题听取我委《规划》编制情况后,对《规划》草案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一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以作风转变为突破口,将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委党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以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分别与委领导干部、直属企业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层层压实责任体系。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干部以身作则,当好表率,自觉遵守上级各项规定。委党组坚持严明纪律与日常监督并重,做到抓常、抓早、抓细、抓牢。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全年委机关和直属企业没有一起违法违纪(规)事件发生,实现了零违纪、零投诉、零查处、零通报,委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9月初,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有关规定,新制定委党组12章近550余条制度。在党组议事规则、重大事项决策、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从制度上保证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和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按照“集中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办事程序,委领导干部都能模范做到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三是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践行“三严三实”,争做“两为”干部为主题活动,促进领导干部想干事、干实事、干成事。将找准查实自身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贯穿专题教育的全过程,紧盯“不严不实”的问题和具体表现,认真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根源。活动中,要求委领导干部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的国有改制企业去解决信访维稳等问题,到在随央(省)企去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到国资营运平台去把脉问诊,挖潜增效。通过专题教育,使领导干部受到教育、提高认识、转变作风,不断给力于本职工作。

(十)国资监管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为适应管资本的总要求,注重对国资监管队伍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机关科室及直属企业干部职工,既学习总书记及省市主要领导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及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重要讲话精神,又吃透国资监管法律法规,提高科学监管、改革创新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切实转变作风,规范个人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杜绝“庸懒散”,防止“四风”反弹,以实际行动争做“两为”好干部。通过努力,我们克服人少事多的现状,无论在服务企业、精准扶贫还是万名干部驻万企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年来,我市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续贷周转金、国有产权交易、辅导中小企业在武汉挂牌“新四板”、央(省)企合作和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六项工作均走在全省市州同行的前列。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委组建时间不长,工作经验不足,国有企业资产总量不大等因素,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表现在:

(一)国资监管的方式和方法还需创新,政企、政资一时难以分开,市属出资企业还不能真正成为独立的企业经营法人主体。

(二)市属国有出资企业经营单一,依赖性强,企业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现金流量小,创新渠道窄,利润总额低。

(三)政策环境优势不明显,央(省)合作难度加大,存在签约多、落地少、缺乏大项目投入。

(四)国有改制和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不断发生,企业维稳压力加大。

(五)市鸿运公司运营机制尚未启动,导致该公司资产闲置,国有运营平台作用未得到真正发挥。

(六)对县市区国资局国资监管工作指导不到位,联系不紧密。以上问题,均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务实创新,2016年国资监管任重道远

2016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推进之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更是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效益提升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以国资监管为核心的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企业内生活力,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不断提升国有经济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创新三个机制,推进国资监管再上新台阶

1、创新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机制。推进国资监管全履盖,特别是竞争类企业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均应纳入监管范围。推进监管履职理念的“四个转变”,即履职思维从单一监管向监管服务并重转变;履职模式从单项突破向单位顶层设计转变;履职重点从偏重平台作用发挥向资本运作、实体带动“双转驱动”转变;履职目的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以管资本转变。

2、创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机制。在未能实现我市国有企业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之前,探索“三个监管方式”:即控制性监管,对竞争类企业或国资承担控股股东角色的企业,对企业实行管人、管资产;参与型监管,国资委与企业主管部门共同监管,国资委管资本,企业主管部门管人、管事;指导型监管,对下级国资监管部门在政策和业务上进行指导,走活全市国资监管一盘棋。

3、创新防止国资流失的运行机制。围绕国有资本的功能属性,多点谋划推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举措。要强化对出资人实施监督的制度规范,注重填补企业运行重要环节的监督制度空白,解决规章制度层面管理制度多、执行制度少的问题;推行企业监事和财务总监直接监督制度,完善企业监督体系,加大责任追究、强化制度落实,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二)厘清三个思路,推动国企改革不断深入

1、厘清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筑牢依法治企、依法监管、精细管理的基础,推进国企进一步提高管控水平。加强规范的企业“五会”制度建设(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办公会、监事会、党组织工作会),规范经营决策层的权力运作,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提高监事会监督的有效性,加大发现及纠正问题的整改力度。提高企业会计监管资产的参与度,完善公司制财务核算体制,健全企业债务管理预警机制,把企业容易出现的资金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加强对企业投资和项目的后续审计,进一步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使每个投资项目均能获得合理回报。

2、厘清加强国企领导人薪酬管理与考核的必要性。启动国有企业领导人经营业绩考核,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企业领导人薪酬与企业、任期经营目标的效益和资产保值率挂钩,将企业员工收入与企业当年利润实现相结合,通过业绩考核,增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导向作用和企业领导人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的责任感。实施对国企领导人薪酬预算,签定目标责任书,用激励约束和目标考核打破平均分配格局。严格控制企业领导人的职务消费,提高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

3、厘清构建新型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的迫切性。充分发挥市鸿运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投融资平台作用,整合各类资源,争取将该公司纳入市属出资企业ⅰ类平台管理。一是将市属4家平台类公司的注册总资产全部归属于该公司,放大效应,寻求企业证券化融资;二是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投资2亿元作政府引导资金,吸纳社会资本,放大至3—5倍,使基金总额达到10亿元,支持创业的中小企业发展;三是综合运用鸿运公司资本,打造我市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和“蓄水池”,培育扶持一批小微企业发展壮大,通过橇动和孵化作用,培育一批新兴产业。

(三)强化三个意识,激发国企强大内生活力

1、强化对企业重大事项的约束意识。健全完善市属出资企业重大事项披露制度,对市属出资企业重大决策、重要经营活动、重大财务等“三重一大”事项实施动态监督。规范企业在投资、证券上市、大额担保贷款等事项的审核审批程序,对企业在经营决策上不干预。要积极培植企业创收、创利和现金流来源,为市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提供保障。要正确确立国有企业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按市场化运作,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健康发展。

2、强化与央(省)企合作的“混合”意识。强力推动我市草根经济、骨干企业参与新一轮央(省)企改革和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转型升级,切实把我市主导产业、骨干企业、优质资产推荐到央(省)企、知名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让“靓女先嫁”。力争全年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5家,新签约2家央(省)企,落户的在随央(省)企新增投入全年不少于20亿元。强化对已在随的央(省)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服务,切实与他们交朋友、心连心,听取他们的呼声,帮他们排忧解难,真正使国资委成为在随央(省)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娘家”和“保姆”。

3、强化对市属平台公司功能定位的创新意识。通过近几年的运转,我市平台公司已基本形成“4+n”企业架构,为市政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平台公司也应转型升级。要根据各自定位,把未来的发展放在对实体经济的控制和参与上,解决业务单

一、现金流缺乏和经营无后路的问题。要引导企业一手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手瞄准我市优质且有发展潜能的新型产业,有选择性进行投资。要引导企业积极寻求多种融资渠道,在ppp模式、融资租赁、证券上市、借壳上市和与大集团资产重组上进行合作,跳出单一“建筑”业务,搞活企业经营。要引导企业如何把债务化解、土地资产处置变现当作盘活资产存量的重要途径,变存量资产为活资金,从而激活企业内生活力。要整合市属国企资源,聚焦优势资产,提高企业运营实效,提升竞争实力,助推市属企业走出一条更加宽阔的多元化经营新路子。

(四)突出三大举措,致力提升金融服务平台功能

1、突出放大续贷周转金运营效应。让更多的企业从中得到实惠,感受到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在提高现有资金运行质量和速度的前提下,争取政府再增加5000万元专项资金,使出资总额达到2亿元,运营总额达到20亿元以上,解决全市近300家企业急需的过桥资金,减少融资成本8000万元,使政府这座连接企业的“方便桥”、“连心桥”越走越宽阔。

2、突出做大中小企业担保业务。使我市唯一由政府出资控股的担保公司真正为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争取政府增加实收资本金,使之达到1亿元。寻求更多的商业银行支持,放大担保信用6—8倍。积极争取省再担保集团的支持,加盟该集团。规范操作,吸取其他公司的经验教训,严格控制担保风险,把代偿降到最低。通过努力,全年力争实现担保余额3亿元。

3、突出做实国有产权交易业务。一是强化国有产权进场交易,抓住九星运业公司产权交易和公车改革契机,做大交易规模。二是继续扩大产权交易范围,把现有的五类交易做实做大,增加科技产品成果交易种类,使产权交易公司成为包罗万象的交易场所,全年业务总量突破1亿元。三是要积极寻求交易项目进场,细心解释交易规则,阳光操作每笔交易。四是探索股权托管新路径,重点做好2—3家企业的股权托管,积极配合专业的中介机构,让2—3家企业在武汉挂牌“新四板”,为1家企业上市“新三板”做好前期辅导。

(五)围绕三项工作,不断树立国资监管队伍新形象

1、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履行好“两个责任”。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认识。要严肃纪律,筑牢反腐倡廉防线。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活动,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干部作风根本好转。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作用和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引导干部树新风、多谋事、多干事、干实事,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实处。

2、围绕履职清单确保监管不缺位不越位。一是制定以管资本为主的履职清单。清理国资监管审批事项,简化工作流程,制订履职清单,从而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二是确定“1+n”制度体系。“1”就是《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意见》,“n”就是针对机关和市属出资企业管理而制定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用“1+n”制度体系,规范干部和企业经营行为。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队伍建设,密切做好与县、市、区国资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机关建设,使每名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大显身手。

3、围绕稳定维护企业改制成果。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切实履行对已改制和正在改制企业的稳定职责,将维稳纳入改制企业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守护好属于我委管控的维稳范围,确保全年无群体上访、无赴省进京缠访事件发生。要配合市交通局等部门,做好九星运业公司后续改制和其他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处理,科学制定维稳预案,提高可能发生群体上访的警惕性,力争使企业改制工作顺利推进并圆满完成。

总之,新的一年,新的要求。国资监管也赋予了我委工作新的内涵,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五大理念”的统领下,在全体国资干部的齐心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一系列国企国资改革精神,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勇于担当、不断开拓、全力以赴地推进委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加快建筑业发展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根据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全省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推动建筑行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和经济贡献率,促进建筑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要求,按照区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关于“做大做强我区建筑业、培植扶持规模建筑企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我区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结合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和我区建筑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实践证明,加快建筑业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有利于增加地方财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做大、做强、做优”建筑业的总体要求,各街道、园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建筑业工作,要把培植壮大建筑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为建筑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我区建筑业加快发展。

二、强化组织,加快本区建筑企业实施人才培养步伐

建筑主管部门要制定职工教育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抓好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岗位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获得过国家级工程质量奖、国家级施工工法和3项扬子杯工程的项目经理,在评定高级职称时可以破格晋升,对特级资质建筑企业,经省人事部门认定,授予初级、中级专业职称评审权。

三、积极引导,加大本区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和新技术应用力度

建筑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先导作用,推动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鼓励、引导建筑企业增加对建筑业科技进步的投入,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带头人。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建筑企业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建筑企业实施符合国家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经省经贸委确认后并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鼓励建筑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增加企业核心技术储备,促进建筑企业进入高端市场,建设项目因技术创新节约投资或提高效益的,由建设单位按照优质优价原则,给予必要的奖励。

四、调整结构,提升本区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

建筑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建筑企业。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进行联合、兼并、重组,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等综合能力的大型建设企业集团。鼓励大型建筑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项目合作为基础,与中小企业共同开拓市场,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扶持发展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引导企业做专做精,引导施工总承包企业向专业领域拓展。大力发展劳务企业。鼓励现有成建制的建筑劳务队伍办理工商注册,申报劳务企业资质。加强对劳务带头人、召集人的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鼓励以合资入股的方式组成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对建筑劳务企业实行统一的劳动保险制度,由劳务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对职工进行培训。将从事建筑业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统一进行培训。在编制工程造价制定人工单价、定额时,应明确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不可竞争费,用于企业职工培训和缴纳社会保险。

五、设立基金,支持本区建筑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加大对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经区政府研究,决定设立建筑业发展基金,扶

持建筑业发展。

(一)资金来源:由区财政每年在区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资金。

(二)资金用途:

1、对企业创建国优“鲁班奖”和省优“扬子杯”工程的奖励;

2、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开发园区),优秀建筑企业和建筑管理先进个人奖励资金。

六、实施税收奖励政策,增强本区建筑业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奖励标准:对年建安决算收入(开票数)达到1亿元及以上的区内规模建筑企业,按企业实际缴纳入库营业税的15%给予奖励,奖励资金的50%直接奖励给该企业,另50%在该企业购置生产设备时予以补助。

(二)领取办法:凡符合条件的企业,由企业在次年1月凭上缴税发票及上年财务会计报告向区建工局、财政局提出申请,并向企业所在街道财政所(园区财政分局)备案,建工局负责收集企业的申请及缴税发票、财务会计报告复印件,财政局负责企业销售收入和缴纳营业税、的审核,经确认后共同拟定奖励方案,报经区政府批准后兑付。对企业购置安装设备的补助,由企业提出申请,提供设备购置发票,经建工局审核后报区政府批准,按政策兑付。

(三)奖励资金分担办法:根据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企业的资金补助,按税收实际受益地分别由区、街道、园区分级负担。

七、开展规模建筑业企业评选,加大对本区规模建筑业企业的扶持

(一)总体目标培植、扶持规模建筑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水平,从全区规模建筑业企业中评选出“十强企业集团”,“十强企业集团”的总产值、利税等指标要占到全区建筑业总量的70%—80%,形成江宁建筑业的品牌团队,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全区建筑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评选原则实施“动态考核管理、优胜劣汰、重点扶持”的原则。凡本区具有二级以上(含二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均可以申请加入“十强企业集团”,实施动态考核管理,每年对相关指标及其增幅进行考核,达到标准的,保留在“十强企业集团”内,考核不达标的,退出“十强企业集团”行列。凡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企业,按照重点扶持的原则,享受区政府及建工局的重点扶持的优惠政策。

(三)评选标准

1、企业的产权关系明晰,权责明确,社会信誉度较高,企业内部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须报区建工局备案),具有较大规模的生产经营能力,在全区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对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贡献和带动作用。

2、具有房屋建筑总承包二级(含二级)资质以上或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完成建筑业总产值或总营业收入(含多元化发展产值)达3亿元以上,利税总额达2000万元以上。年均经济发展和各类经济指标增幅达15%以上。

3、企业通过以IS09000标准认证,拥有独立完整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水平优良,创精品、创名优工程走在全区建筑业企业前列。每年确保创1项省级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创市级优质工程占所承接工程数量的20%以上。

4、企业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每年创2项省级文明工地,市级文明工地要占所承接工程数量的30%以上。

5、企业有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有科技成果推广运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企业保证每年施工产值的1%以上作为科技投入;每年至少要有1项工程被列

为省级或市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每年要有1项以上国家或省级科研项目、工法。

6、企业全年无因拖欠民工工资而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四)管理办法按照“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每年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开展一次考核考评,对照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标准以及企业的总产值(总

营业收入)、增加值、利税、技术装备、创优、创文明工地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一次严格考核考评,达不到相应规定条款的内容或主要经济指标年增幅达不到15%以上的企业,第一年给予“亮黄牌”,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和对策,次年企业仍达不到相应规定条款的内容或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仍达不到15%以上的,“亮红牌”,淘汰出“十强企业集团”行业。对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次年淘汰出“十强企业集团”行列。

(五)扶持措施

1、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的扶持。在企业基本符合企业技术资质等级条件时,优先帮助提高一个资质等级或增加兼营资质。

2、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承接工程业务的扶持。获得省级优质工程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的建筑业规模企业可在区内自主、直接参加工程招投标活动,各部门不得对企业设置任何障碍,不得收取国家、省市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获得省级优质工程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企业要求参加投标的建设工程,无论实行公开、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优先推荐企业参加投标或直接发包,在评标结果相同的情况下优先推荐该企业中标。在区政府安居工程等住宅产业计划中,优先为进入“十强企业集团”行列的规模建筑业企业安排建设任务,支持其实行开发、设计、施工总承包。

3、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规模建筑业企业的外向市场开拓扶持,在办理出省施工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每年优先安排企业法人代表或高层管理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主要是考察市场,学习外地管理经验及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使用。

4、创优质工程、创文明工地等方面优先向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企业倾斜并切实搞好协调服务。对创国优(鲁班奖)工程的企业,由区政府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创省优“扬子杯”工程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

5、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的宣传鼓励,提高企业知名度。在区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网站上开辟“企业风采”专栏,凡入围“十大企业集团”的建筑企业可在专栏内进行专版宣传,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帮助企业扩大社会知晓率,打响企业品牌。

6、凡入围“十强企业集团”的企业,该企业的注册所在地表彰与奖励。

八、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每年在全区开展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优秀建筑企业和建筑管理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一)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评选条件:

1、完成或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建筑业发展目标;

2、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工程质量事故;辖区内建筑施工企业无拖欠工人工资行为及引起的上访行为;

3、建筑业增加值、利税在全区前5名或年增长幅度超过50%。

(二)优秀建筑企业评选条件:

1、完成区建工局下达的有关指导性经济指标和任务;

2、完成优良工程和文明工地的创建指标;

3、建筑业施工面积、产值、增加值、利税在全区前15名;

4、无安全生产事故、无工程质量事故;无拖欠民工工资行为;

5、严格执行建设工程管理各项政策规定;

6、企业法人在江宁区注册。

(三)建筑管理先进个人评选条件:

1、企业(项目部)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工程质量事故;

2、企业(项目部)全年无拖欠工资行为和因拖欠工资而造成的群体性上访行为;

3、完成工程创优和创文明工地指标;

4、项目经理(建造师)资质年检合格;

5、由所在企业推荐,区建工局统一评比考核。

(四)奖励办法: 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和优秀建筑企业各奖励2—5万元,建筑管理先进个人每人奖励2000—5000元。

具体考核评比工作由区建工局负责。

九、其他事项

1、本实施意见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原江宁政发(2005)29号文件停止执行。

2、享受该项政策的企业不再重复享受区政府其他优惠政策。

第五篇:市国资委等关于加强上海市国资国企信息化工作的意见

市国资委等关于加强上海市国资国企信

息化工作的意见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市国资委等关于加强上海市国资国企信息化工作的意见

沪国资委信息化﹝2011﹞101号

市国资委管理企业:

为加快本市国有企业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战略,按照上海建设“智慧城市”和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提升国资监管能力、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国资国企发展活力的促进作用,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国资国企信息化工作的文件精神,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国资国企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基础环节

推进国企信息化和国资监管信息化,提高对国资的动态监控能力,提高企业的内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对国有资本的科学调配,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促进管理理念的落实和发展。可以为优化国资布局、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路线;可以为转变国有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机制和手段,从而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夯实基础。有助于从总体上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信息化是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企业信息化是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而展开的,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规划、主营业务、产业经济领域的带动和保障作用,是促进企业落实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推动国资国企信息化工作,有利于树立以国有集团和骨干企业为典型示范的信息化标杆,有利于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形成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三)信息化是推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施国资国企信息化可以强化基础管理、优化业务流程,促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整合各种资源,为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动力和源泉,是推进企业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市属国有企业信息化已取得显著成效,国有骨干企业在企业管控、研发设计、生产流程、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相比,在信息化战略规划实施、综合业务系统建设、电子商务推广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需要着力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战略,围绕上海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立足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着眼国资改革发展全局,落实国资监管“制度加科技”的工作要求,以推动产品智能化、研发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流通网络化为着力点,将信息化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融入国资国企监督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中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集约和效能”,全面推进国资国企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和效能。统一就是以企业集团为主体,“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集约就是要体现“集聚资源、集成应用、集中门户”;效能就是要立足“共享、高效、低耗、环保”。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有企业集团层面统一、高效、集约、共享的一体化平台;建立组织健全、制度配套、业务协同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企业广泛应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营业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普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初步实现国有企业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全程、实时、智能和网络化管控,使国有企业信息化管控能力和信息化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分类推进系统应用

在国有企业集团层面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与所属单位互联互通,强化集团本部的信息化管控能力。在国有企业集团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分步开发基于一体化平台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营业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办公系统,覆盖企业管理、主业运营的各项业务,实现资金、资产、工程项目、采购、电子商务、科研开发、物流、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应用。实现对所属企业战略实施进程全面、科学和集中管控。

推广应用主营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主营业务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根据企业实际,建设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等业务应用系统;支持建设以产业链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企业间电子商务应用,为中小企业应用提供服务。

(二)建设国资监管信息系统,提升风险预警能力

在市国资委系统内全面部署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将国资业务划分为子系统或者模块,分步开发,逐步集成至国资监管信息系统;以完善决策支持、信息查询、数据采集功能、集成应用为重点,持续提升国资监管信息系统效能,实现数据采集、网络传输、智能分析,使国资监管方式向动态监管、智能监管、网络监管转变。市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将连通市国资委系统各单位,共享有关数据,实现业务协同。各有关单位应积极配合国资监管信息系统的部署和运行维护,同步落实相关工作。

着眼于制度建设需要,从资金、土地房产、投资、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流程再造,用信息化手段增强制度的执行刚性;优化国资委层面的风险预警系统,在国有企业集团层面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防范体系。业务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数据收集、储存、查询的基础上,逐步实现重要数据的实时采集、智能化分析、专业化判断,以及时提示风险,提供决策参考。其中,资金量较大的单位,应着力建立统一财务平台,与有业务往来的银行联网,融入内控程序,实现资金进出的实时监控和审核管理。

(三)完善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保障信息安全

按照国资监管、企业管理、业务发展和信息安全要求,科学统筹建设国有企业集团网络体系。以所属部门和所属单位为节点形成局域网,实现办公、业务管理、信息处理等应用,并根据对外信息交流、电子商务等业务需要,接入互联网;逐步建立与市公务网、政务外网的连接,实现联网;专设涉密终端或涉密网和接入公务网的网络、终端等,应与互联网物理隔离;深化企业办公自动化、电子邮件系统的应用,提高协同办公水平。建立统一的内部门户系统和外部门户网站,健全网站管理制度和内容保障机制,加强对外信息交流工作。

建立企业信息安全防范与保障机制。根据信息安全管理有关规章,对企业关键信息系统实施等级保护,完善信息防护、修复备份、数字认证等安全措施,加强重要数据的异地备份和热备份。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要编制信息安全风险防范预案并组织演练,提高处置信息安全事件的能力。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编制信息资源目录,梳理数据编码,整合数据库。在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管理,防止重要信息遗失及信息化资产流失。

(四)跟踪新兴信息技术发展,推进新技术应用

积极推进新兴信息技术在国有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应用。引导企业对标国内外同行业信息化水平高的龙头企业,编制信息化技术路线图,有序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应用;推进企业开展信息化自主创新,促进企业在已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针对自身业务特点进行二次开发。鼓励大型企业集团探索建立企业管理专用云,并为下属企业及其相同产业的其它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整合资源,提高效能,节约投资,节能降耗。

工业企业应深化智能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工业计算机控制等技术在产品上的渗透融合,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产品更新换代。

(五)逐步启动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软件正版化

在国有企业集团中逐步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管理。国有企业集团应明确信用管理部门和人员,逐步开展信用情况自查和创建活动,提升自身的资信等级。要在资产评估、产权交易、项目建设、企业经营等方面建立信用档案库和信用报告制度。积极探索在重大经营活动中,引入资信评估审核机制,以降低信用风险。

根据全市关于推进企业使用软件正版化的工作部署,自上而下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加强软件采购、使用的版权管理,杜绝非正版软件,支持国产正版软件。2011年底前,市国资委管理单位本部实现软件正版化,2013年内所有三级以上企业实现软件正版化。

四、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国有企业集团应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和重大项目的协调推进;要加强工作部门建设,明确信息化建设管理职能,健全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大型产业集团应设立专司信息化管理、建设、运行保障的工作机构,规模较小的单位应明确负责信息化工作的人员。要明确各级、各类信息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有条件的单位,应探索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可先从骨干企业试点,逐步推开。

(二)实行信息化规划预算管理

国有企业集团应围绕发展战略和主营业务,科学制定信息化专项规划,并纳入总体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应明确信息化工作目标任务、建设项目和经费预算。要根据信息化专项规划制订并实施工作计划,统一组织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化专项规划和计划的预算要纳入预算管理,可采取与单位业务收入、营业利润等挂钩的方法,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保证信息化投入均衡持续,切实提高信息化规划和计划的执行力。信息化规划应经董事会或行政班子审批,印发所属单位,抄送市经济信息化委和市国资委;执行情况纳入单位的工作总结报告。

(三)开展信息化评价考核

国有企业集团应研究制订具体、简便、合理、可行的信息化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健全信息化绩效考核制度,对信息化组织领导、工作管理、建设应用、维护服务等各环节进行定期考评,考评结果纳入企业评价体系和经营者考核。市国资委将每年对系统单位组织实施信息化水平测评,测评结果予以公布,并以测评结果为依据,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纳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评价。

(四)完善信息化工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加强对信息化投入的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估。要积极面向专业机构实行业务外包,开展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建设与运行维护,以节省投资和缩短建设周期。要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和产权链,加强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化沟通与交流,切实提升信息化绩效。

(五)提供信息化建设政策支持

对于国有企业前瞻性、示范性、创新性的信息化项目,可视同研发投入,享受研发投入相关的政策。市国资委与市经济信息化委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和引导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优先支持符合“前瞻性、示范性、创新性”和具有重大提升、推动作用的国有企业集团信息化示范项目。

(六)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把信息化人才作为国有企业的核心人才之一,纳入人才发展计划。建立信息化人才选拔、激励和发展机制,积极引进和培养企业急需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建立信息化建设奖惩机制,促进信息化人才成长。要制订企业信息化培训计划,开展针对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信息化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

(七)凝聚信息化工作推进合力

在市级层面建立由市国资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组成的国企信息化推进机制,指导、协调、统筹推进全市国企信息化工作,探索信息化创新机制,引导国有企业加强信息化投入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市国资委主要负责指导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协调推进出资监管企业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系统内信息化评价考核,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建立互助共建机制。市经济信息化委主要负责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全市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强国企信息化工作与产业创新转型发展和“两化融合”工作的有机联动。各区县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落实国资国企信息化各项工作。发挥信息服务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科研院校等作用,形成全社会推进国资国企信息化合力。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四日

下载市国资委认真贯彻市委《营造加快发展氛围工作》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国资委认真贯彻市委《营造加快发展氛围工作》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党建工作营造和谐发展氛围(精选5篇)

    加强党建工作营造和谐发展氛围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先进模范 作用,不仅要体现在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上,而且要体现在带头做好深化改 革,扩大开放,促......

    市国资委等关于加强上海市国资国企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发展与协调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市国资委等关于加强上海市国资国企信息化工作的意见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国资委等关于加强上海市国资国企信......

    市国资委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市国资委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2015年,市国资委切实按照省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市委“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切实把作风正过来”的总体要求,紧紧......

    国资委:实施“一五三”战略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

    国资委:实施“一五三”战略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 7月25-26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研讨班时提出,国有企业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全面实施“一五三”战略,着......

    关于加快发展劳务产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劳务产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劳务产业作为我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就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

    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发展实施意见

    中共安达市委 安达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发展的实施意见 (2009年2月11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绥化市委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加快构建具......

    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

    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 市教育局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 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渠政办发〔2009〕16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市教育......

    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实施意见范文

    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实施意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