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4 23:5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泰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泰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泰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泰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0-11-19 14:06:30.0】阅读: 210

中共泰州市委 泰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泰发[2010]17号(2010年11月9日)

各市(区)委,各市(区)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苏发[2009]5号),进一步加强全市老龄工作,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增强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认清我市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我市是全省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之一。2009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96.8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9.3%,老年人口数量居全省前列。我市老龄事业发展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严峻形势,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对老龄事业投入力度不够,城乡之间养老保障水平存在差距,老龄服务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老龄工作体制机制还难以适应当前老龄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明确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老龄事业发展,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党政主导、社会主体、全民参与”,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加快建立覆盖城乡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积极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推动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口老龄化水平相适应,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

二、加快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三)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将所有老年人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四项制度为架构的养老保障体系。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工作,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到2012年,以县为单位,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逐步提高无社会养老保障收入来源的城乡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发放标准,确保覆盖率10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将所有老年人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障范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医保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60%,新农合参保老年人住院费用补偿率达到50%,门诊补偿率达到30%。

(四)不断提升老年人社会福利水平。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度,落实企业持独生子女光荣证的职工退休一次性奖励政策,并建立长效发放机制。继续落实好《泰州市区老年人优待办法》,外地来泰的老年人享受本市老年人同等优惠待遇。完善“尊老金”制度,从今年起全市百岁以上老人按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标准发放长寿补贴,90-99周岁老人按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标准发放尊老金。各市(区)可根据财力情况,逐步扩大发放年龄范围,不断提高发放标准。

(五)不断加大老年人社会救助力度。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按当地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建立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根据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建立城市“三无”老人供养标准增长机制。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长机制,实行分类施保,对城乡低保对象中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增发10-20%低保金。将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优先纳入临时生活救助、医疗救助范围,将住房困难的低收入纯老年人家庭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

(六)不断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加强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的防治,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设立老年病科,有条件的市区可建立老年康复医院,各养老机构要设立配套的医疗服务点。每个街道(乡镇)要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中心,为辖区内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做一次健康检查,积极为老年人开展电话约诊、家庭病床、康复锻炼等项目,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加快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

(七)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城乡一体、投资多元、管理规范、队伍专业的养老服务体系。制订出台《泰州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今后3年机构养老床位数保持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2年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老年人总数的3%左右,居家养老实现全覆盖,以不断满足不同多层次老年群体养老需求。

(八)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2012年前,全市城镇社区基本建立起多形式、全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35%以上的农村社区(村)依托敬老院、村级老年人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资源,建立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站)。市、市(区)要安排专项资金对验收合格的给予补助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奖励。同时积极采取购买服务、资金补助、提供场所等扶持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九)加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加快泰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各市(区)区要抓紧做好县级社会福利中心的规划、立项、申报和建设工作,到2012年底,市、市(区)都要建成1所政府主办的老年公寓或福利院,床位数分别达到300张、150张以上。继续实施农村敬老院“关爱工程”建设项目,增加床位数量,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稳定在70%以上。各地要完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公办民营、合作经营、委托管理、服务外包等运行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以合资、入股、购买和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服务设施经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十)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各地可采取土地划拨、规费减免、贷款贴息、床位建设补贴、床位运营补贴、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举办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公寓、老年康复中心、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设施。认真落实老年服务机构税收减免政策,对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免征营业税,符合条件的免征企业所得税,对老年服务机构使用土地和自用房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养老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按民用收费标准执行,安装电话、网络、有线电视实行价格优惠。对新建老年服务设施的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酌情给予减免。着力解决养老机构老人就医难的突出问题,对符合医疗机构设置标准的养老机构,可申办医疗执业许可证,同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民政、卫生、社保等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对暂不具备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应与所在辖区医疗部门合作,可按国家医改政策探索设立医务室或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其医疗服务,满足住养老人医疗服务需求;市及市(区)每年都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加大对“爱心护理院”支持力度,对社会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的一次性建设补贴资金提高至每张2000元。

四、加快老年服务产业发展

(十一)制定老年服务产业规划。将老年服务产业纳入全市现代服务业统一规划、统一部署,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市、市(区)都要建立专项资金,优先扶持养老护理、康复保健、社区服务和老年特殊用品等产业。

(十二)培育老年消费市场。鼓励和扶持开发老年产品,引导企业生产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老年用品。大力发展老年旅游业,推出适宜老年人的旅游线路和服务项目。培育老年消费市场,鼓励商家设立老年用品专柜、专卖店和举办老年产品展示会等,促进流通、扩大销售。引导老年人更新消费观念,促进老年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五、加快实施老年人精神关爱工程

(十三)重视心理关爱。扶持建立老年心理服务组织和服务网络,积极创建老年精神关爱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开展志愿者结对帮扶、和谐家庭评比等活动,推动老年精神关爱工作。街道(镇)及有条件的社区(村)要设立聊天、心理咨询等服务场所,开展心理健康和科学生命观等方面的疏导教育。选择现有养老机构或二级综合医院加以改造,在市区确定1-2所、市(区)确定1所“爱心护理院”,2012年全面建成并开展长期护理和临终关怀服务。

(十四)发展老年教育。要把老年教育列入终身教育体系,统一规划,落实经费,加强管理。继续办好市、市(区)老年大学,开展老年大学示范校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到2012年,市(区)都要建成1所合格的老年大学,街道(乡镇)利用现有资源各建成1所老年学校,社区(村)要建立老年学校(分校),形成覆盖城乡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各级离退休人员管理部门、老年社会团体要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学习活动。到2012年,全市老年人参加各级各类老年学校学习的人数达到老年人总数的10%以上。

(十五)丰富文化生活。市、市(区)都要建立老年活动中心,街道(乡镇)和有条件的社区(村)要建有老年文化活动室,所有的社区(村)要建有老年健身活动场所。各地宣传、文化、出版等部门要组织力量,多出面向老年人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要开设老年专栏。文化部门要对老年文艺团体进行积极培育和指导,积极开展形式多

样、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艺术活动。体育部门要广泛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市、市(区)要落实老年文体活动专项经费,用于开展老年人文体活动。

(十六)保障合法权益。各级司法部门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要及时受理、立案、审理、执行,比较严重的涉老案件要及时回访。各级公安部门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妥善处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惩处。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加强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完善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的法律服务,为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

六、加强老龄事业发展体制机制建设

(十七)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把老龄事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实现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部署,解决实际问题,明确发展目标,抓好责任落实,定期督查评估,健全考核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政主导、老龄工作机构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促进全市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从今年起,市委、市政府对各地、各有关部门贯彻本《意见》、落实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等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全市定期开展老龄工作先进镇(街)创建活动,评选表彰基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十八)理顺体制机制。各级老龄委是各级党委政府主管老龄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调查研究、检查指导职能,及时研究部署老龄工作任务,定期通报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督促落实相关法规政策,认真解决有关重要问题。老龄委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努力形成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整体合力。加大对基层老龄工作的督查指导,建立工作考核、经验交流、督办反馈等项制度。加强老龄干部队伍建设,选派政治素质好和业务能力强的干部从事老龄工作。(十九)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从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实际出发,逐步加大对老龄事业的投入,要切实保障老龄事业发展经费,其中福利彩票公益金、体育彩票公益金每年用于老龄事业的投入分别不低于总数的5-10%。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鼓励慈善资金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并通过以奖代补、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老龄事业发展。

(二十)注重理论研究和社团管理。鼓励各有关部门、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进一步加强合作,针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

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开展老龄科学理论和政策研究,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提供理论、信息和技术支持。积极创造条件,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市老龄科学研究基地,逐步形成专业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相结合的老龄科学研究队伍。加强老年社团和老年群众组织的建设与管理,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市、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老年人协会网络,充分发挥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保护、自我服务和服务社会的作用。

第二篇:中共哈尔滨市委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哈尔滨市委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哈发〔2010〕15号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切实解决老年人最急迫、最现实的问题,按照《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黑发〔2010〕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一)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努力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创造条件,按照国家规定的上限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落实好被征地农民参保政策和政府补贴,做到先保后征;研究制定对已参加城镇企业养老保险但无力补缴欠费并达到退休年龄人员,通过贷款补缴养老保险费后纳入养老保险统筹的办法,解决“欠缴停保”老年人按时领取养老金的问题;探索城镇无业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力争在3至5年内覆盖全部区、县(市),实现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居民。

(二)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扩大特殊慢性病门诊补贴病种范围,稳步提高城镇参保职工住院报销比例。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住院费医保范围内平均报销比例要达到60%;实行门诊统筹,重点用于解决门诊发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费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筹资标准和统筹地区政策性住院报销比例,解决农村老年人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问题。新农合参保老年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平均达到60%以上。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2010年启动我市医疗保险在省内外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以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

(三)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制度。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要普遍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实行不间断健康管理,每两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每年为9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上门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要内设医疗机构,并取得医疗机构许可证;不具备设立医疗机构条件的养老机构,要与邻近的卫生医疗机构签订医疗定点服务合同。

(四)落实对困难老年人的社会救助。根据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建立农村“五保”老年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继续整合农村敬老院,“十二五”期间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进一步加大老年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将其作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重点救助对象;继续将符合廉租住房配租条件的纯老年人户,优先纳入廉租住房配租范围;加大对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力度。

(五)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优待制度。积极推行敬老津贴制度,全市百岁以上老年人按照每人每月300元标准发放敬老津贴;继续做好80至99岁无基本养老金的高龄老人敬老津贴发放工作;从2010年7月份开始,为80至89岁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和90至99岁所有城乡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敬老津贴;“十二五”期间,扩大老年人乘坐公交车优惠范围。

二、完善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

(六)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按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社会兴办的原则,大力推进投资主体、投资方式多元化,加快养老机构建设。从2011年起,市财政对市区范围内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50元;收住“三无”老年人的,运营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405元;收住享受低保待遇老年人的,运营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00元。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床位达到100张以上的,一次性建成补贴标准提高至每张床位3000元;床位达到50张以上的,一次性建成补贴标准提高至每张床位2000元。市政府将设立专项补助资金,于2011年年底前完成对未登记的小型养老机构的集中改造,调动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采取组建助老家庭、实行连锁管理等方式,规范小型养老机构管理,提升为老年人服务的水准。加大对收住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爱心护理院”建设的支持力度,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建设拥有1000张床位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护理院。“十二五”期间,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30‰以上。

(七)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投资多元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养老服务体系。树立“全面关怀,重点服务”的为老服务理念,为低保、特困、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康复、护理、照料等关怀服务。拓宽服务形式和内容,根据老年人需求,设定不同层次的服务标准和项目。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充分发挥为老服务平台作用,有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站,要设有老年配餐点、日间照料室和文体活动室等。各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在社区设置助老协管员等公益岗位。于2011年全面启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八)加快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把老年活动设施、养老机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十二五”期间,建设1所示范性的“哈尔滨市老年人活动中心”;每个区、县(市)建1所使用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的老年人综合性活动中心;每个街道(乡镇)建设1所综合性老年人活动站;城市每个社区都要有老年人活动室,50%以上农村社区要依托村级组织公益设施等资源,建立老年活动站。

(九)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根据老年人基本需求,加快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将其纳入全市现代服务业统一规划、统一部署。要整合社区家政服务、卫生医疗、便民服务等多种服务资源,建设便捷有效的养老服务网络;鼓励和扶持开发老年产品,引导企业生产老年人经济适用的护理、康复、保健和老年特殊用品;优先发展养老服务业和日常生活用品业;大力发展老年旅游业;积极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金融、理财、保险等其他产品,培育老年消费市场;鼓励商家设立老年用品专柜、专卖店和举办老年产品展示会等。

(十)注重老年教育和精神关爱服务。鼓励支持区、县(市)及企事业单位兴办老年人大学(学校),“十二五”期间,没有老年人大学的区、县(市)至少要建起1所使用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老年人大学,办学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逐步完善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老年教育网络。市直机关工委、市精神文明办、市总工会、共青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要积极开展组织志愿者与老年人结对帮扶、和谐家庭评比等活动,提供心理健康和生命观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深入开展老年精神关爱工作。

三、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十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各级党政领导要经常走访慰问高龄老人、功勋老人、特困老人。市老龄委每两年对优秀老人、敬老典型进行一次表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要把敬老、爱老、助老宣传教育作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做好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教育部门要把敬老、爱老、助老作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助老服务纳入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党校要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纳入教学内容,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和敬老意识;各新闻媒体要开设老年专栏,及时报道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发展老龄事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人人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文化、体育、老龄等部门要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艺术、体育娱乐活动,切实加强晨练、晚娱场所的建设与管理。按照全国老龄委的统一部署,将每年的10月份作为全市敬老月,集中开展尊老敬老宣传教育和老年文化体育活动。

(十二)充分发挥老年人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要鼓励专业技术型老年人才参与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从事科学研究,开展咨询服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支持老年人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关心教育下一代、移风易俗、民事调解、文化活动等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工作。各类人才市场、人才中介机构要把老年人力资源纳入服务范围,搭建老年人才与社会需求对接的服务平台。

四、进一步健全老龄事业发展体制机制

(十三)切实加强对老龄事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和加强老龄工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老龄事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计划,实现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明确领导责任、健全考核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主要领导要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老龄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确保国家和省、市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十四)理顺和健全老龄工作体制。建立健全党政主导、老龄工作机构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各级老龄委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参谋助手”的职能,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把涉老工作落实到位。各区、县(市)要进一步明确老龄委办公室的职责、任务;建立业绩考核、经验交流、督办反馈等工作制度;要参照国家和省、市老龄工作机构设置模式设置机构和配备干部,在全市形成上下贯通、协调有序的老龄工作体制。

(十五)确保老龄事业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快建立老龄事业经费和工作经费投入增长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把老龄事业发展和老龄工作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各级福利彩票公益金要按照每年留成总额的50%,体育彩票公益金要按照用于群众体育支出部分的30%安排老龄事业专项经费。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慈善捐赠支持老龄事业发展。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外来资金投资兴办老年产业。

(十六)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和老年群众组织建设。要抓好基层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在全市开展创建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村)活动。培育发展各类老年社团组织,把老年社团组织建设作为社区(村)党建和居委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好抓实,充分发挥老年群众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保护和服务社会的作用。

第三篇: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意见

佛办字„2011‟ 号

中共佛坪县委办公室 佛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决定重点任务分解落实方案》的通知

各镇党委、政府,县直各党(工)委、党组,县委、县政府各工作机构、直属事业机构,群团: 现将《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决定重点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落实。

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责任,各司其职,狠抓落实,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适时开展督促检查。

中共佛坪县委办公室 佛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八月八日

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决定重点任务分解落实方案

一、总体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每年分别以25%和23%以上的幅度增长,到2015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力争分别达到51.88万和22394.03万元,占汉中市总量的2.2%以上。(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

二、构筑“一心一轴三片区”旅游业发展格局

根据对佛坪县及周边区域的旅游资源与产品分布、交通及区位等条件分析,对佛坪县旅游业从空间上进行全面整合,形成“一心一轴三片区”旅游发展总体空间格局。

(一)建设县城旅游服务中心

以县城(包括老城区和东岳殿)为旅游服务接待中心,结合城市建设、发改项目和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突出城市服务功能。配备高档次的饭店、餐厅、夜总会、商场及各类休闲运动设施等,形成全县的旅游服务中心及旅游集散中心。拉大县城空间,将东岳殿打造成以旅游服务功能为主的旅游小镇;将主城区内和东岳殿的旅游资源重新进行整合,扩大内容和形式,打造成县城以行政为中心、东岳殿为服务中心的格局(县城北部为行政中心,南部为旅游服务中心),空间上形成行政区、旅游服务区、休闲区,可规划建设包括佛光寺—大佛山、韩盘沟郊野公园、旅游商品休闲购物街、秦岭花卉园、秦岭中草药种植基地、东岳殿旅游小镇、王家湾度假村、休闲环城线、熊猫国际大酒店、老佛坪县城景观再现、长角坝别墅型农家、三教殿传统

院落型农家、主城区景观亮化工程等相融合的一个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富的旅游休闲城市。(县发改局、住建局、民政局、城关镇负责)

(二)建设椒溪河旅游风景轴线

建设以108国道为主轴线,椒溪河沿线风景带,道路两边及景观带种植花草,建设花卉园、中草药园,开发珍稀植物的观赏、研究旅游产品。同时将农业与旅游紧密结合,开发农业观光产品,做好高速引线至县城植竹工程,沿108国道至沙坝、上沙窝区域种植向日葵等,营造氛围。

(三)建设三大旅游区

1、大坪峪游览区

大坪峪游览区主要位于长角坝乡,以两河口为界,长角坝乡域北部区块。包括大坪峪景区、大南沟、龙草坪林业局、沙窝村沿线各峪沟等。功能定位是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亲近野生动物。以108国道为轴,以野生动物客栈为核心,形成一轴两线的格局,左线开发大南沟,右线开发天华山瀑布、药子梁景区,尝试打造上沙窝--天华山瀑布—宁陕柴家关旅游大环线,连通大坪峪熊猫家园--纸坊坪--药子梁线路,形成旅游小环线。对沙窝村的山茱萸基地进行旅游开发,凸显“中国山茱萸之乡”,整合龙草坪温泉和龙草坪林业站,开发温泉度假养生,开发大南沟自然风光,在大龙洞沟修建秦岭百鸟园,在母猪沟对面修建秦岭羚牛观赏谷,提升原金猴谷,大力打造熊猫野外训化基地的建设,形成一个集观光和野化训练为主的熊猫保护区。本区主要针对大众游客,将大坪峪森林公园打造为国内知名的AAAA景区。

项目设置包括野生动物客栈、秦岭百鸟园、秦岭羚牛谷、秦岭金猴谷、龙草坪温泉度假村、羚牛探秘梁、大南沟、茱萸人家、秦岭大熊猫野外驯化基地、大坪峪景区服务区、秦岭奇石园、空中观光线、特色养殖等。宣传口号是“拥抱国宝,呼吸自然”。(龙林局、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熊猫谷旅游区负责)

2、国宝探秘区

国宝探秘区由岳坝乡、栗子坝乡和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组成,位于佛坪县的西部,含盖现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定位是野生动植物的原生态栖息地。本区以保护为前提,以生态教育为目的,以保护区内自然生态环境、野生动物、人类古遗址等为对象,形成科考旅游线路(凉风垭——三官庙——大古坪——岳坝)和探秘线路(凉风垭——黑龙潭——大城壕——岳坝);利用岳坝和栗子坝两处基本的服务设施及特有的花房子民居建筑风格,将其打造成以服务接待和保护区后备地为主,社区居民参与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国际性生态社区。

项目设置包括偏岩子青少年夏令营基地、花房子特色民居、岳坝熊猫国际驿站、三官庙熊猫研究基地、科考游线、观鸟游线、大古坪森林人家、尼古坪山野人家、黑龙潭野生动物探秘廊道等。(佛保局、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岳坝镇政府负责)

3、三河口滨水游乐区

位于佛坪县南端,主要从十亩地至大河坝,空间范围由西岔河南部、十亩地乡、石墩河乡和大河坝镇组成。功能定位是水上活动体验、野外狩猎。凭借本区的地理优势,发挥水资源优势,形成以大河坝镇为中心的佛坪县旅游依托点和游客出入佛坪的窗口,打造集生态休闲、水上娱乐、餐饮住宿、野外狩猎为一体的滨水游乐区。按照一心、两线和三区的空间格局发展,一心指服务接待中心—大河坝镇区;两线指迴龙寺——王家湾旅游公路、水上观光游线——谭家河至迴龙寺水上游线;三区指八亩田

水上观光区、大河坝水上游乐区、大河坝旅游服务窗口区。(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大河坝镇政府负责)

三、加大旅游项目建设

(一)熊猫谷旅游区开发

整合景区优势资源,开发以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野生动物观赏为主,打造生态旅游休闲风景区。建设熊猫谷大门区改造和旅游接待中心,熊猫山庄建设、空中滑索、山坡滑道、CS野战暨大坪峪---沙窝子空中缆车等项目,三年建成3A级景区,7年建成4A级景区。打造陕西省独树一帜的旅游项目乃至建成全国精品景区。(文物旅游局、招商局、长角坝镇政府负责)

(二)县城旅游服务中心综合开发

将佛坪按照大景区来打造,可按照“瑞士小镇”的开发理念,将县城打造成旅游服务中心。以建设“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山水园林宜居县城为目标,把县城建成个性突出、靓丽多彩、舒适宜人的地域性中心城市。开发高档度假酒店、休闲养生会所、主题公园等,完善县城交通、娱乐、购物、演艺场所,丰富内涵,打造秦岭休闲度假养生基地。(发改局、住建局负责)

(三)大河坝旅游窗口综合开发

对大河坝镇现有镇区进行舒适化,美观化修建,加大街道的景观建设,着力打造成一个舒适悠闲的旅游生态小镇。项目设置包括擂鼓台广场、引汉济渭纪念塔、大河坝生态渔家、风情河鲜大拍档、陕南土特产交易中心、铁瓦古寨、秦岭国际狩猎场等。宣传口号是“三龙吐珠,秦岭桃源。”(大河坝镇政府、经贸局负责)

(四)农村旅游综合开发

依托农村丰富的资源,把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场景、现

代农村风貌和农俗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开发农业的生态保障、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等功能,实现旅游业以及农业的延伸和拓展。将佛坪民俗文化资源与生态乡村旅游资源相结合,以生态资源为突破口,将文化移植于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重点开发,实现文化与自然生态的融合,提升佛坪生态乡村旅游的品质。重点开发长角坝、东岳殿、王家湾、三教殿、大河坝、岳坝区域以生活体验、养生度假、农业游览观光等为主题的旅游产品(长角坝镇、袁家庄镇、西岔河镇、大河坝镇、岳坝镇)

四、加大旅游特色产品开发

(一)开发品种丰富的旅游特色产品(佛保局、龙林局、各镇政府负责)

1、结合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大坪峪森林公园等等森林旅游资源,开发自然生态观光旅游产品。

2、结合佛坪珍稀野生动植物及民俗民风等资源,开发以天然大讲堂、秦岭人与自然宣教中心为主的修学旅游产品。依托佛光寺、复兴寺、仙果寺,开发佛教文化旅游产品。

3、结合农业观光有机串联,以观光拉动产业链,如千亩山茱萸、中药材基地等。以秦岭地区特色村落民居为旅游卖点,向游客展示极具秦岭特色的乡村建筑风格,如花房子、石板房等。

4、开发认知型旅游产品。包括国宝保护观察旅游、观鸟、珍稀植物观赏为主要内容的野生动植物保护观察旅游产品。开发大熊猫野化训练基地、金猴谷、百鸟园、羚牛谷等野生动物保护观察园、野生动物博物馆、“秦岭四宝”专题讲座等。

5、开发度假疗养旅游产品、森林度假旅游产品。开发森林氧吧、森林泉浴、生态健身、生态疗养等养生类产品;开发生态休闲宿栖、生态餐厅等生态消费型产品;开发山珍

野味、土特产等生态美食类产品。利用龙草坪丰富的地热资源,发展温泉疗养、康体保健等旅游产品。

6、开发体验型旅游产品,进行森林摄影以及登山、翻越、攀岩、涉水等探险活动。

围绕古道、栈道、生态步道等打造徒步旅游产品;利用大坪峪森林开展定向越野、丛林穿越、攀岩、攀石等旅游产品;利用108国道、大坪峪环线开展山地自行车、越野摩托等一批山地器械旅游产品。

(二)开发各类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工商局、经贸局、技术监督局负责)

根据“地方特色原则、多样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便于携带性、艺术性和纪念性原则”,做好旅游商品规划,重点开发好四大旅游产品。

一是绿色食品系列,突破传统特产无包装、未加工,进行分类包装、深加工,延伸产品种类。山珍产品、药材产品、林果产品、畜牧产品。

二是地方风味食品系列。

三是工艺品。包括刺绣、编织类、雕刻类、动植物标本类、矿物类。

四是旅游纪念品。包括水晶玻璃制品、出版物、建立旅游商品交易中心,建立商品购物街、旅游商店、旅游商品销售点等,加强旅游商品的宣传促销。

五、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主要旅游线路(交通局、文物旅游局负责)

亲近国宝旅游线路:秦岭宣教中心→大坪峪熊猫家园景区→凉风垭→三官庙→大古坪。

羚牛观赏旅游线路:秦岭宣教中心→药子梁→光头山。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大河坝→三教殿→龙草坪温泉。宗教旅游线路:仙果寺→佛光寺→复兴寺。

森林探秘旅游线路:秦岭宣教中心→野生动物客栈→凉风垭→三官庙→大古坪→岳坝→栗子坝。

秦岭宣教中心→野生动物客栈→凉风垭→黑龙潭→岳坝→栗子坝。

六、推动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

(一)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深度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体验功能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生态休闲园,规范发展“农家乐”。(县农业局、县文物旅游局负责)

(二)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推进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带建设。(县文物旅游局负责)

(三)大力推进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传媒、自驾游等旅游新业态发展,加强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商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推出新合作方式和新旅游产品。(县文物旅游局负责)

(四)积极引导和发展与旅游也相适应的房地产业,鼓励有实力的。有信誉的企业发展高品质的星级宾馆、度假村等房地产项目。(县招商局、县经贸局负责)

七、优化旅游消费环境

(一)实施旅游惠民工程,全面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学生等特殊人群门票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让利营销,刺激旅游消费。

(二)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饭店房价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所有旅游收费均应按规定向社会公示。

(三)加强出租车的管理,规范提升服务质量,城市公交服务网络要逐步延伸到周边景区和乡村旅游点。

(四)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服务网点等在旅游旺季适合延长开发和服务时间。

(五)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在公共媒体开设旅游栏目,为旅游者提供资讯服务。

(六)积极推进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大力倡导低碳旅游,引导旅游者文明出行、文明消费。

八、加快旅游设施建设

(一)实施旅游便捷工程,加快佛坪---大河坝新引线、西成客专佛坪站、108国道拓宽改造等建设,实施重点景区与国道、主干线的旅游连接线建设。

(二)加强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末,景区旅游交通基本畅通、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景区厕所基本达标、停车场基本满足需要。建立具有鲜明视觉效果和有效引导作用的旅游标识体系。

(三)提升城市商业街区、餐饮街区经营管理水平,加强高星级酒店建设,发展一批快捷酒店、商务酒店和汽车营地,建设一批旅游休闲、户外运动等设施和晚间娱乐项目,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九、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

旅游业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旅游企业。鼓励大企业、大财团以参股、兼并的形式取得旅游景区经营权,整体开发旅游精品景区;鼓励社会各方采取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和收费权融资等方式,参与旅游项目建设。(县招商局、县经贸局负责)

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树立旅游品牌形象

继续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方配合”的原则,整合各类宣传资源,完善促销联动机制,以整体旅游形象宣传为重点,以营销渠道建设为途径,以完善产品和线路为着力点,全面提高旅游宣传推广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

(一)开展旅游营销。举办旅游推介会,积极组团参加旅交会、博览会、西洽会等各类旅游节会,展示、推介我县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在西安等大中城市繁华地段、广场和西汉高速公路及连接线沿途,设置特色鲜明的户外广告牌;加强与专业旅游期刊的联系,策划和推出旅游宣传专题;加强网络营销,借助贴吧、在线播放、搜索引擎等工具,以多种形式提高网络营销的覆盖面和有效性;与主流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推进旅游宣传常态化、正规化。(宣传部、文化广电局、文物旅游局负责)

(二)办好旅游节庆。全力打造影响力较强的节庆活动,筹办好中国秦岭大熊猫旅游节、秦岭清凉帐篷节、佛光寺文化艺术节、九九重阳节等节庆活动,适时组织杜鹃花观赏、避暑休闲、登山探险、红叶观赏、大熊猫考察、篝火晚会、滨水休闲、摄影采风、自驾宿营、高峰论坛、文艺创作、自然科普等旅游活动,整合小节庆活动,使主题活动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效果更加明显,提升旅游形象(相关部门、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

(三)挖掘旅游文化。挖掘地域文化,编写文学作品,征集旅游宣传词,制作有特色的旅游宣传画册和光碟,推出内容丰富、特色明显的文艺演出,推广优美动听的旅游歌曲,扩大佛坪旅游网站影响力,设计制作旅游宣传品和音像制品,采取“主题活动穿插、精品图文开路、专题片跟进、出版物传播、宣传手册巩固、文艺演出不断升华”方式扩大营销,形成生态旅游独特、内涵丰富的文化品牌。(文化广电局、信息中心、文物旅游局负责)

(四)开发旅游市场。加强与西安、汉中及大中城市旅行社的联系与合作,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建立旅行社组团奖励制度。发展建立大型企业、协作单位、协会营销机制,持续开发旅游产品,保证旅行社组团来佛旅游达到常态化。(文物旅游局负责)

十一、完善旅游设施配置,提升服务功能档次

(一)突出旅游县城特色。拉大县城框架,加快县城区域旅游娱乐设施、景点的建设,重点建设佛光寺、韩盘沟等旅游景点,丰富旅游配套服务。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完善县城旅游服务中心休闲功能,为旅游活动提供便利,创建休闲旅游目的地。(住建局、联创办负责)

(二)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十二五期间,发展旅行社1家以上,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以“安全、健康、环保低碳”三大理念为核心,通过招商、鼓励、引导等措施发展旅游主题宾馆建设,加快佛坪双维宾馆、娇子大酒店和招待所星级酒店创建步伐,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旅游饭店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增强旅游接待能力;鼓励兴办农家乐、农家宾馆,实施农家乐星级评定;规划建设三教殿、龙草坪、上沙窝、五四村等旅游村,扩大旅游服务规模。(工商局、文物旅游局负责)

(三)加快旅游购物市场建设。开发建设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集中形成土特产品、农副产品特色街区。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旅游商品研制与开发,开发大熊猫等动物玩具、标本制作、手工编制、根雕、奇石、奇花异草、珍稀动物图片制品等旅游商品,满足游客购物需求。(经贸局、文物旅游局负责)

(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和旅

游信息网建设,为公众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在西安、汉中的机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场所设置详细的佛坪旅游区旅游交通信息和景点信息介绍等解说系统,远期设置专门的咨询代理处。在省内主要的交通集散地出入口(如西安、汉中的机场、火车站等)处的显要位置,设置详细的佛坪旅游区旅游交通信息和景点信息的介绍,适合条件下设置游客信息和服务中心。在游客入住率高的省内主要城市的酒店大堂内设置详细的佛坪旅游交通信息和景点信息的介绍。在进入佛坪的主要外部交通的道路两侧以及主要的交通路口设置交通导引标识以及旅游景点介绍。(文物旅游局、交通局负责)

十二、加强旅游工作体制建设,实现产业健康发展

(一)完善旅游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建立会议落实、议事协调、督查督办和考核奖励工作机制,对全县的旅游开发工作统一领导、管理和监督。县旅游开发协调领导小组与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目标考核责任制体系。(县考核办负责)

(二)持续增强旅游导向性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发展基金用于旅游宣传、项目建设和产品包装及基础设施建设,对关键项目、核心产品的建设,坚持项目资金围绕旅游开发捆绑使用、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的原则,扶持其尽快产生效益,推动旅游健康运营。(县财政局负责)

(三)整合旅游开发力量。县政府与佛保局、龙林局确立大旅游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项目开发机制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计划、有步骤、有侧重地加强旅游开发,合力开发旅游资源。(县政府办、文物旅游局负责)

(四)加强农家乐的扶持。实行部门、单位对口包扶农家乐

工作机制,帮助经营户拟定规划、扶持发展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对帮扶农家乐创建星级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文物旅游局负责)

(五)加快人才体系建设。增加充实旅游管理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考察、学习等方式培养一支善于经营、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高素质的旅游行业人员队伍,使之成为旅游发展的主力军,承担起旅游突破发展的重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物旅游局负责)

十三、加大规范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一)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监管。加强联合执法力度,改进、提高旅游产品质量、经营服务质量、市场环境质量,引导旅游企业更好地为旅游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加强旅游质检队伍建设,完善旅游投诉受理机制,依法公正地维护好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工商局、物价局、技术监督局、公安局负责)

(二)推进旅游质量标准化建设。一是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和时间要求,认真做好景区星级创建工作。力争十二五期间大坪峪景区创AAAA级景区,秦岭人与自然博物馆创AAA级景区。二是实施导游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提高讲解员队伍整体素质,做好旅游统计工作和旅游安全工作。三是持续开展三优一满意、创佳评差、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和诚信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四是组建农家乐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为游客营造文明、健康、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突破发展。(文物旅游局负责)

十四、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将旅游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增加分值,加强考核。(县考核办)

二〇一一年八月八日

主题词:旅游

产业

重点任务

方案

通知

抄送:市文物旅游局。

中共佛坪县委办公室 2011年8月 日印发

共印 份

第四篇: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连云港市委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1年2月26日)

连云港地处淮沂沭泗流域最下游、江苏省江淮供水体系的最末端,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境内洪、涝、旱灾害十分频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不懈大干水利,基本建成了防洪、挡潮、排涝、供水、灌溉等水利工程体系。但必须看到,目前全市在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应对水旱灾害和气候异常变化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加快推进沿海开发,促进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水利现代化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现代 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苏发〔2011〕1号)精神,结合全市实际,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沿海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践 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坚持人水和谐治水理念,按照水利现代化建设要求,把水利作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加强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水利的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实现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大力发展民生水利,让人民群众切实得益受 惠。二要坚持科学治水、人水和谐。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水资源。

三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实行防洪除涝抗旱并举、开源节流保护并重、建设管理改革并进,促进区域与流域、农村与城市水利协调发展,重点提升水利对沿海开发的保障能力,充分发挥水利综合效益。四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支持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五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强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改革攻坚,形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三)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与淮沂沭泗流域相适应的区域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与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要求相适应的区域水资源供给体系、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保护体系、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求相适应的水利发展服务体系。新沂河、新沭河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区域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县城及重要乡镇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排涝标准。区域骨干河道除涝标准 达到5~10年一遇,城市重要河道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全市重点海堤防潮标准全面达到50年一遇高潮位加10级风浪爬高,徐圩新区、连云新城海堤按照100年一遇高潮位加100年一遇风浪爬高的防潮标准建设;全市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85%以上,旱涝保收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7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以上。城乡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提高,力争万元GDP用水量降到180立方米以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左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8%以上,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 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水利投入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到2020年,进一步完善水利综合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全市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近两年,主要实施徐圩新区送水及防洪除涝工程、蔷薇河、排淡河综合整治及区域骨干河道治理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小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河道疏浚、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等19项重点工程,总投资约48.8亿元。

二、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以中小河流和区域治理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流域性河道新沭河50年一遇治理工程,重点实施三洋港挡潮闸枢纽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分批分完成灌河、龙梁河、龙王河、五灌河等重点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实施沂南、沂北等地区骨干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重点易涝洼地治理,重点推进蔷薇河流域、善后河流域综合治理。推进绣针河等跨界河流整治。完成羽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继续实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20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完成5座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任务。

(五)加大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切实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增强城市防洪减灾能力。港城港区和临港产业区同步构建防洪排涝体系,各县城及重要乡镇加快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步伐,中心城区重点实施徐圩新区、连云新城及临港产业区、云台山景区(科教创业园区)、新海城区等骨干河道治理和配套建筑物建设,实施山涧沟、截洪沟治理。进一步完善海堤达标建设,加强早期达标堤段损毁工程修复,适时调整徐圩新区挡潮闸。

(六)加强水资源配置和水生态保护。加快完善淮沭新河—蔷薇河、通榆河等现有骨干调水工程体系,优化市域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尽快建设徐圩新区送水工程等港城港区和临港产业区输水支线工程,积极推进东温庄水库等县域水源工程,着力保障沿海开发水资源供给。继续实施西部丘陵地区水源工程建设。加强污染严重河库水环境的监控与治理,强化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湿地的保护。

严格落实《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加强水源地保护,重点建设蔷薇河、通榆河、徐圩新区送水工程等清水通道。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6平方公里。进一步加强山丘区水土流失防治。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补偿制度。

三、着力抓好农村水利工作

(七)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强农田小型灌排泵站、涵闸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基本完成沭南、沭新渠、小塔山、石梁河等4个大型灌区改造任务,推进涟中、淮涟、灌北、叮当河等4个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积极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强化农业用水管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服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能力。继续疏浚整治县乡河道和村庄河塘,坚持分级负责、因地制宜,建立河道轮浚和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制度化。

(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区域供水,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46.21万人的饮水问题。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认真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土地供应、税收和供水用电价格优惠政策,供水用电执行农业灌溉用电价格。

(九)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乡镇水利站及水库、堤防、水闸、泵站管理所等作为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承担着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防汛防旱、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要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将人员和事业经费纳入县(区)级财政预算。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四、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十)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落实省、市、县(区)三级行政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项目一律责令停止。

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或限制审批新增取水。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实施地下水取水总量和地下水位控制,组织开展地下水超采区修复治理。

(十一)强化用水效率控制管理。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实施不同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力争农业用水定额和工业耗水定额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强化对取水单位的取水管理,对取用水大户的用水效率实行重点监管。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开展取排水规范化整治,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同步建设制度。

深入开展企业、社区、学校、灌区、城市等节水载体创建活动,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行政区域用水效率和效益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发挥政府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执行国家节水强制性标准,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对节水型产品和节水型器具实行扶持优惠政策。

(十二)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强化全市水功能区管理,协调好水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城市建设、岸线开发等相关规划的关系。严格控制入河库排污总量,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明确工作责任,抓好措施落实。加强水功能区和水源地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

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重点强化淮沭新河—蔷薇河、通榆河、烧香河、善后河、新沂河(南偏泓)、新沭河与石梁河水库等水域的监督管理。

五、加强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十三)提高防汛防旱应急处理能力。严格落实防汛防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大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建设力度,健全防汛物资储备体系,努力实现“指挥决策科学化、应急处置规范化、防汛抢险专业化”。加快连云港防汛机动抢险队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其抢险救灾等公益性职能作用。按照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要求,推进县(区)乡(镇)两级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加强大圣湖应急水源地管理与保护。各县区要按照“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要求,抓紧规划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性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

(十四)强化河库水域管理。建立健全河库管理体系,实行“河库蓝线”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道管理“河长制”。严格河库水域管理,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库水域,落实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补偿措施。岸线开发利用必须符合防洪规划、水功能区管理要求,维护水利工程安全和能力,明确开发利用控制条件和保护措施。

严格执行河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水规划同意书和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加强入海河口管理,维护河口排水能力,保护河口滩涂资源。制定大中型水库保护规划,持续开展石梁河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库区综合整治。落实饮用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组织开展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强化饮用水源地应急管理,制定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十五)推进依法治水。

坚持依法行政,围绕防汛防旱、河库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农田水利管理等领域,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加强水法制建设,确保水利建设与管理的各个方面依法办事。完善市域、县域水利规划体系,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大力推进水行政综合执法,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落实执法保障经费。维护社会水事秩序,建立水事纠纷依法调处机制。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落实后期扶持政策。

(十六)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防洪重点地区、重点水功能区、地下水超采区的水文监测能力。加快水质水量自动监测、应急机动监测和信息处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预报会商体系。加强气象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提高气象公共服务水平。

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水利现代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大现代水利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重点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水行政执法管理信息、水利地理信息、水利普查、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办公等六大应用系统。

六、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十七)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市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根据事权划分、分级兴办原则,发挥政府在水利建

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市、县(区)两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确保当年本级可用财力的2%~4%用于水利建设。继续征收防洪保安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南水北调基金等财政性资金用于重点水利建设。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水利建设和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各县区土地出让收益的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水利建设和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连云新城、科教创业园区、徐圩新区等土地出让收益的10%分别用于各自的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要按规定比例用于农村水利建设。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不少于15%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和管理,专项用于水资源的保护管理、节约利用和水源工程建设。加强各类用于水利建设的财政性资金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规范使用。优化水利投资结构,加大对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投入,防止产生“重建轻管”现象。

各县区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利工程建设及配套资金筹集;连云新城、港口、园区、铁路、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中涉及的水利设施由各责任主体按水利规划同步实施;水利部门应加强水利规划和行业管理,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

(十八)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支持和扶持水利相关部门整合闲置和优良资产,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融资,服务和反哺水利建设。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经营性水利工程市场融资。通过民办公助、政府购买、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鼓励企业、个人及社会团体投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民营企业按照统一规划建设的水利项目,产权和收益归投资人。按照“多干多补、多筹多补”的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组织和发动农民群众兴修农田水利。

七、大力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十九)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事权明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二十)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水利工程分级建设负责制,完善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制,逐步推进政府重点水利项目代建制。加强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强化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建设,推行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全面落实水利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制、竞争立项制、投资控制制、资金保障制、绩效评价制,提高投资效益。根据省水利投资分配使用办法,对城市防洪排涝、地方基建、水环境治理等以地方投入为主的水利建设项目,确保市、县(区)水利建设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二十一)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财政部门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加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市场培育,积极推进“管养分离”,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

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管理责任。

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自动控制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二十二)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提高非农业用水价格,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用水价差。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落实鼓励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的价格政策。积极推进容量水价和计量水价制度。

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二十三)落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水利工作摆上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市成立加快水利

现代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研究落实水利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

市委组织部就水利改革发展工作对县(区)党政领导、市水利部门领导班子进行考察考核;市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对有关水利改革发展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市委农工办负责农田水利建设与“三农”工作、新农村建设的衔接,协调解决涉农水利现代化建设问题。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水利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协调项目审批和投资计划,争取省级资金的补助比例;财政部门负责协调水利建设地方配套资金的筹集和落实,严格建设资金使用监督和管理;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水利用地的审批,协调、安排项目用地计划指标;规划部门负责水利建设及涉水活动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协调、办理水利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及城市节水等城市建设相关工作,协调水利建设相关手续审批事宜;水利部门具体承担市加快水利现代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全市水利工作,负责本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拟定并组织实施计划;农业部门负责办理水利建设涉农相关手续,推广种植、养殖、施肥、农药等新技术,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展节水农业;环保部门负责水利建设及涉水活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加强水环境监测、治理和保护,开展水功能区达标建设。各县(区)要结合实际,成立相应机构,完善水利规划体系,研究制定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认真落实水利改革发展的各项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抓好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实施工作。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十四)加强检查考核。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水利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实行防汛防旱、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制定和细化考核办法,对水利投入、建设、管理、改革等各项任务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切实加强对水利投入政策落实情况、配套资金到位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投入政策落实到位。加强水利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强化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责任。

(二十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发展。加大力度宣传市情水情和水利科普知识,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

在中小学教育中系统开展水情教育,并将水情教育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五篇:《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长沙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星辰在线11月22日讯“你把爱心无声餐厅办好,下次我去你那吃饭。”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和残疾人创业者张小平的约定,可望在一系列扶残助残政策激励下兑现。今日,长沙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15年,基本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安全住房、康复服务,残疾少年儿童人人享有义务教育。

【目标】五年建立残疾人基本社保体系

《意见》提出了让长沙31万残疾人朋友暖心窝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在长沙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基本框架,基本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安全住房、康复服务,残疾少年儿童人人享有义务教育。到2020年,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更完善,与全体人民共享小康生活。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意见》提出了20条细则,从努力解决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残疾预防、全面发展和加强对残疾人事业领导两大方面进行了规划。

【就业】贷款扶持不当“剩男剩女”

“我想开一家‘无声餐厅’,解决一部分聋哑残疾人就业。”在第3期《对话长沙》栏目中,残疾人运动员张小平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吐露了残疾人朋友共同的心愿:要自主就业创业,不当被岗位遗忘的“剩男剩女”!

随着《意见》出台,张小平的创业梦渐行渐近:长沙市创业富民办近期主动与他联系,承诺只要他启动创业计划,将提供1到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以及系列政策扶助。

像张小平一样,《意见》规定各级政府要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措施,以扶持创业带到残疾人就业。此外,还对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不得无故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以及不得拒收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等做出刚性规定。

【保障】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有补贴

“我做了10几年盲人按摩师,老板没给我买过保险!”尽管有一套推拿好手艺,盲人刘仪(化名)心里却一直没踏实过:单位不买养老、工伤保险,自己去投保,保险公司见他是盲人就摇头。

《意见》的出台,将给刘仪和众多残疾朋友“保险”:《意见》明确城镇残疾职工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个体从业残疾人参

加基本养老保险可享补贴,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政府对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医疗保险方面,将白内障、脑瘫、精神残疾人康复纳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范围,对医保(新农合)报销后个人负担费用仍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残疾人给予临时医疗救助。

【教育】贫困残疾人子弟可获助学金

交不起学费也能上职高!父母残疾,家境贫寒吴萌就享受这样的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政策。她在6月的中考中,考取了公办职高,不仅50%学杂费减免,每年可获1000元补助金!

《意见》重点对残疾家庭子女及残疾少年儿童教育作出了保障性规定,提出各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要在95%以上。从今年起,残疾人学生或是来自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就读长沙公立普高、职高、中专和中技的,都可以得到50%的学杂费减免以及每年1000元补助金;自考获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残疾人,一次性补助2000元;考入国内全日制大专院校的残疾人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每人每年也可以得到1000元的补助。

下载泰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泰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促进全市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长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全市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 见》为推进长春市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6月1日,长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残疾人事业......

    关于对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的思考

    关于对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的思考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目前我省、市、区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长治久安的一个重......

    当阳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当阳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 意见当发〔2008〕1号中共当阳市委当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2008年1月11日)发展优势板块经济,推进......

    关于加快我市银行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我市银行业发展的意见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为进一步加快我市银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加大银行业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

    切实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步伐5篇

    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切实加快我县老龄事业发展的步伐在我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新形势下,怎么加快老龄事业的发展,以服务人口老龄化的需要?这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

    加快建筑业发展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根据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全省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推动建......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5篇范文

    苏 发〔2009〕5号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 (2009年7月17日) 老龄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老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

    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五篇材料]

    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