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时间:2019-05-15 16:1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阳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阳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第一篇:当阳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当阳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当发〔2008〕1号

中共当阳市委当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2008年1月11日)

发展优势板块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突破性发展林果、畜牧、蔬菜三大产业,有力推动了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为了推动新一轮产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根据农业部等八部委《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农发〔2006〕6号)、省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通知》(鄂政发〔2006〕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为核心,以机制、体制和科技创新为支撑,重点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开发精品名牌,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加工制品优质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二、目标任务

壮大一批优势产业,建设一批农产品基地,扶强一批龙头企业,争创一批农业品牌,经过5到10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加工转化率高、辐射带动力强的特色支柱产业集群。到2011年,实现下述目标:

——优势板块基地有大发展。建设和形成布局合理、专用、优质、稳定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着力打造百万亩优质林果板块基地、百万头生猪产业大市、百万亩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好40万亩优质水稻、35万亩优质“双低”油菜、25万亩优质蔬菜、10万亩优质水产板块基地。力争建成大型农业板块基地10个,“一村一品”占行政村总数的60%以上。

——农产品加工水平有大提高。逐步建立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着力培育5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50亿元农产品加工园区,打造百亿元农产品加工县市。力争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精深加工达到4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的产值之比超过1.6∶1。

——龙头企业发展有大跨越。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粮食、油料、果品、肉类制品、乳制品、蔬菜、食用菌、棉麻等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率先突破,力争培育年销售额过亿元的龙头企业20家,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创汇过千万美元的出口型龙头企业2家。争创宜昌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在培育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上力争有所突破。

——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大突破。推动龙头企业开展产品及管理体系认证,积极支持龙头企业注册商标、开发“三品”,逐步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农产品品牌。争创绿色食品10个、湖北名牌农产品6个、湖北著名商标5个,在创建有机食品、中国名牌农产品、驰名商标中力争有所突破。

——产业化经营带动能力有大提升。扶持发展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使更多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农户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明显增加。全市着力培植龙头带动型、专业大户型、“支部+协会”型等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产销协会100个,培育农村经纪人5000人,网络农户8万户,85%以上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三、基本原则

(一)市场导向原则。突出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机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努力适应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需求多样化、市场竞争国际化。

(二)突出特色原则。实行分类指导,明确发展重点,充分发挥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特色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

(三)科技创新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力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提高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

(四)龙头带动原则。积极建设与龙头企业挂联的原料基地,引导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联结机制,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形成。

(五)规模经营原则。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促进农产品加工向园区集聚,积极扶持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六)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四、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板块基地。按照“种植业建板块、畜牧业建小区、水产业建片带”的思路,在稳定发展粮油渔产业的基础上,突破性发展林果、畜牧、蔬菜产业,使之成为拉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柱。一是突出低丘岗地开发、低产林改造,巩固发展林果业。着力建设50万亩国外松、30万亩优质柑桔、20万亩速生杨产业基地。每年开发林果基地7万亩,其中柑桔3万亩以上。柑桔产业基地建设突出规模化开发、高标准建园,大力发展精品果园,重点发展宝塔岗、明月山、跑马岗、漳河边、黄林岗、庆丰岗等连片5000亩以上的板块基地。二是突出创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畜牧产业大县”,加快发展畜牧业。示范建设“150”、“500”标准化养殖小区50个、“115”生态养殖小区50个5000户,发展万头猪场10个以上、千头猪场100个以上、百头猪场1000个以上,力争年生猪出栏达到100万头。三是突出标准化生产、设施化栽培,着力提升蔬菜业。建设10万亩大蒜、5万亩高效时令蔬菜和3万亩朝鲜蓟基地,推广设施栽培,提升规模

档次,努力开拓地产蔬菜外销市场。四是突出示范带动、实施整村推进,大力发展“一村一品”。选择10个特色明显、基础条件好、竞争力强、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实施“一村一品”整村推进示范工程,力争建设柑桔专业村35个、蔬菜专业村20个、食用菌专业村10个、养猪专业村10个,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

(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围绕粮油、畜禽、林果、棉纺、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培植壮大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重点培育产业关联度高、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领军型龙头企业,支持骨干企业进行基地建设、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围绕“四个五”的目标,开展“百龙带户”活动,即企业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以上,辐射带动农户5000户,订单面积达5000亩,促使紧密联接的农户年增收500元,力争合同订单年增长50%。

(三)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工艺,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二是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抓紧制订推广实施柑桔、大蒜、水稻、油菜、朝鲜蓟、生猪等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品牌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力争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推动龙头企业开展产品及管理体系认证,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水平。鼓励和引导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ISO、HACCP等体系认证。

(四)积极开发精品名牌。一是帮助和指导龙头企业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支持、帮助龙头企业注册商标,做好特色农产品的地理标志和原产地保护工作,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二是引导、支持农产品分级包装销售,推进后续加工,提升产品档次。重点是抓好柑桔产后商品化处理及贮藏,力争全市柑桔分级、打蜡、包装销售占总产的40%以上,优质果率提高到70%以上。三是加强品牌培育、认定、宣传、保护和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重点培育和打造“仙草”大米、“春之源”食用油、“三峡人家”苕酥、“亚源”乳制品、“凤凰王”柑桔、“翔鹤”肉制品、“长坂坡”大蒜等自主品牌。引导中小企业向龙头企业靠拢,同类产品向名牌产品集中。

(五)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培植壮大市场主体,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引进、培育大型流通型龙头企业,在重要农产品主产地、集散地建设有规模、有影响的产地批发市场,在荆宜高速互通附近及城郊结合部建设2至3个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辐射全国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按照“民建、民营、民管”原则,积极发展农贸公司和购销联合体,培植各类农产品经销大户。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农产品基地与超市对接,鼓励企业出口创汇,不断拓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市场空间。

(六)抓好产业组织创新。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的产业链条。鼓励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五、扶持政策

(一)加大财政投入。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逐年增加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投入,在整合各级财政支农资金的基础上,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300万元的扶

持资金,采取“整合资金、打捆使用,项目管理、扶优壮强,以奖代补、带动投入”的办法,对农业产业化板块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精品名牌、“一村一品”等进行重点扶持。

(二)实行重点扶持。

1、扶持板块基地。(1)对新开发柑桔基地的,参照《当阳市整合支农资金项目补助办法》实行“以奖代补”。新建柑桔基地验收合格后,每亩补助50元种苗费;新建连片5000亩以上核心示范园,支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移栽3年以上大苗的每亩补贴100元;新建100亩以上精品果园,验收合格后每园补助20万元;(2)对新开发湿地松、速生杨基地,积极争取低产林改造、长江防护林等造林项目,市财政适当配套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林农提供种苗支持。(3)对新发展畜牧产业的,按照《当阳市创建“畜牧大县”实施方案》实行“以奖代补”。新建年出栏万头以上、5000头以上、3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分别一次性奖励40万元、20万元、10万元;新建万头标准化养殖小区,未享受国家政策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新建存栏基础母猪300头以上的父母代种猪场,为标准化养殖场提供优质仔猪的,一次性奖励30万元;兴办外三元生猪良种繁殖场,外血纯种能繁母猪达到50头以上的,每头奖励200元;对按规划建立、达到相关指标的生猪品种改良站,每年每头公猪补助1000元。对新建“500”、“150”标准化养猪栏圈,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3万元;对整体规划、集中建设、联户50户以上的“115”生态养殖示范区,每户奖励1000元。(4)对提升蔬菜产业的,新建设施化栽培基地(反季节设施、节水灌溉设施)、标准化生产基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档案记录、统一绿色食品品牌),验收合格后,每村补贴3—5万元。

2、扶持龙头企业。对宜昌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及市政府确定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在下列方面给予扶持。

(1)降低扶持门槛。享受当阳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具体标准为投资密度不低于50万元/亩、税收密度不低于1万元/亩。

(2)优先安排供地。农产品加工型、市场流通型龙头企业发展用地视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国土资源部门按照鄂政发〔2006〕7号文件执行,纳入年度用地计划优先安排。龙头企业建设畜禽饲养场、水产养殖场等,凡不涉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用地未固化的,视同农用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前提下,依法有偿流转土地承包使用权或以土地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3)给予税费优惠。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外地客商在产地和产地市场收购农产品,按鄂发〔2003〕2号文件执行,免征一切税费。对龙头企业出口的农产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出口退税率,并优先办理退税。

(4)扩大信贷支持。探索和完善政府与银行联手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合作模式,把农产品加工企业列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对象。市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对基础条件好、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强的成长型龙头企业,有选择性地给予20%左右贷款贴息,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基地配套建设,解决农产品收购流动资金。积极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坚持“受益主体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按照国家政策对龙头企业、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

(5)争取项目资金。积极为龙头企业争取科技开发、优势板块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6)支持新上项目。对龙头企业新上投资过1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给予优惠政策。对各地围绕三大产业,新上产后商品化处理、农产品深加工、专业市场及贮藏保鲜库项目实行“以奖代补”。新上柑桔打蜡厂、果蔬冷藏库、产地批发市场的,视其规模和带动力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5万元的补助。对年加工销售柑桔3万吨以上,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

3、扶持专业合作社。对注册资金50万元、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网络农户500户以上,带动基地5000亩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次性奖励2万元。

4、扶持精品名牌。企业、有关单位创建农产品精品名牌,按照《当阳市争创精品名牌奖励办法》(当政发〔2005〕6号)予以奖励。(1)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湖北名牌农产品的,分别奖励50万元、5万元。(2)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湖北著名商标的,分别奖励50万元、5万元。(3)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或集体商标的,分别奖励5万元、6万元、2万元。

(4)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5)获得绿色产地认证的,每个奖励1万元;获得绿色食品产品认证的,每个奖励2万元;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每个奖励5万元。

5、扶持“一村一品”。对达到农业部“一村一品”建设要求,经省市验收为专业镇、专业村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3万元。对生猪出栏达到10万头的镇(办事处)奖励3万元;生猪出栏达到2万头的村奖励1万元。以上奖励实行项目管理,重点用于专业镇、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实行考核与激励。

1、建立龙头企业考核制度。按照鄂政发〔2006〕7号等文件要求,对各级重点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就资金投向、规模效益、联结农户等情况进行考核。不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的企业,不享受优惠扶持政策。

2、建立农业产业化奖励制度。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建立农业产业化服务制度。市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市以上龙头企业监测、考核和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参加国际会展、开展产品认证、申报龙头企业和有关项目,组织龙头企业与基地、银行、市场、科研单位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六、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对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基地,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抓到底,确保抓出成效。调整、充实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建立农业产业化目标考核制度,定期对各镇(办事处)、各部门工作情况、各产业发展情况组织考核检查。

(二)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信息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规范“订单农业”,提高合同履约率。保护优质农产品的商标和品牌。进一步疏通农产品“绿色通道”,严禁对农产品运销随意设卡。严禁在农产品市场流通中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和行业垄断,逐步形

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及时总结宣传培育龙头、完善机制、发展中介、开拓市场等方面的典型经验,营造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协调服务。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定期研究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新形势、新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龙头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对市政府确定重点支持的龙头企业,要跟踪监管、服务,督促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各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制定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措施,积极做好服务工作。

第二篇: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意见

佛办字„2011‟ 号

中共佛坪县委办公室 佛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决定重点任务分解落实方案》的通知

各镇党委、政府,县直各党(工)委、党组,县委、县政府各工作机构、直属事业机构,群团: 现将《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决定重点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落实。

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责任,各司其职,狠抓落实,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适时开展督促检查。

中共佛坪县委办公室 佛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八月八日

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决定重点任务分解落实方案

一、总体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每年分别以25%和23%以上的幅度增长,到2015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力争分别达到51.88万和22394.03万元,占汉中市总量的2.2%以上。(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

二、构筑“一心一轴三片区”旅游业发展格局

根据对佛坪县及周边区域的旅游资源与产品分布、交通及区位等条件分析,对佛坪县旅游业从空间上进行全面整合,形成“一心一轴三片区”旅游发展总体空间格局。

(一)建设县城旅游服务中心

以县城(包括老城区和东岳殿)为旅游服务接待中心,结合城市建设、发改项目和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突出城市服务功能。配备高档次的饭店、餐厅、夜总会、商场及各类休闲运动设施等,形成全县的旅游服务中心及旅游集散中心。拉大县城空间,将东岳殿打造成以旅游服务功能为主的旅游小镇;将主城区内和东岳殿的旅游资源重新进行整合,扩大内容和形式,打造成县城以行政为中心、东岳殿为服务中心的格局(县城北部为行政中心,南部为旅游服务中心),空间上形成行政区、旅游服务区、休闲区,可规划建设包括佛光寺—大佛山、韩盘沟郊野公园、旅游商品休闲购物街、秦岭花卉园、秦岭中草药种植基地、东岳殿旅游小镇、王家湾度假村、休闲环城线、熊猫国际大酒店、老佛坪县城景观再现、长角坝别墅型农家、三教殿传统

院落型农家、主城区景观亮化工程等相融合的一个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富的旅游休闲城市。(县发改局、住建局、民政局、城关镇负责)

(二)建设椒溪河旅游风景轴线

建设以108国道为主轴线,椒溪河沿线风景带,道路两边及景观带种植花草,建设花卉园、中草药园,开发珍稀植物的观赏、研究旅游产品。同时将农业与旅游紧密结合,开发农业观光产品,做好高速引线至县城植竹工程,沿108国道至沙坝、上沙窝区域种植向日葵等,营造氛围。

(三)建设三大旅游区

1、大坪峪游览区

大坪峪游览区主要位于长角坝乡,以两河口为界,长角坝乡域北部区块。包括大坪峪景区、大南沟、龙草坪林业局、沙窝村沿线各峪沟等。功能定位是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亲近野生动物。以108国道为轴,以野生动物客栈为核心,形成一轴两线的格局,左线开发大南沟,右线开发天华山瀑布、药子梁景区,尝试打造上沙窝--天华山瀑布—宁陕柴家关旅游大环线,连通大坪峪熊猫家园--纸坊坪--药子梁线路,形成旅游小环线。对沙窝村的山茱萸基地进行旅游开发,凸显“中国山茱萸之乡”,整合龙草坪温泉和龙草坪林业站,开发温泉度假养生,开发大南沟自然风光,在大龙洞沟修建秦岭百鸟园,在母猪沟对面修建秦岭羚牛观赏谷,提升原金猴谷,大力打造熊猫野外训化基地的建设,形成一个集观光和野化训练为主的熊猫保护区。本区主要针对大众游客,将大坪峪森林公园打造为国内知名的AAAA景区。

项目设置包括野生动物客栈、秦岭百鸟园、秦岭羚牛谷、秦岭金猴谷、龙草坪温泉度假村、羚牛探秘梁、大南沟、茱萸人家、秦岭大熊猫野外驯化基地、大坪峪景区服务区、秦岭奇石园、空中观光线、特色养殖等。宣传口号是“拥抱国宝,呼吸自然”。(龙林局、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熊猫谷旅游区负责)

2、国宝探秘区

国宝探秘区由岳坝乡、栗子坝乡和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组成,位于佛坪县的西部,含盖现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定位是野生动植物的原生态栖息地。本区以保护为前提,以生态教育为目的,以保护区内自然生态环境、野生动物、人类古遗址等为对象,形成科考旅游线路(凉风垭——三官庙——大古坪——岳坝)和探秘线路(凉风垭——黑龙潭——大城壕——岳坝);利用岳坝和栗子坝两处基本的服务设施及特有的花房子民居建筑风格,将其打造成以服务接待和保护区后备地为主,社区居民参与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国际性生态社区。

项目设置包括偏岩子青少年夏令营基地、花房子特色民居、岳坝熊猫国际驿站、三官庙熊猫研究基地、科考游线、观鸟游线、大古坪森林人家、尼古坪山野人家、黑龙潭野生动物探秘廊道等。(佛保局、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岳坝镇政府负责)

3、三河口滨水游乐区

位于佛坪县南端,主要从十亩地至大河坝,空间范围由西岔河南部、十亩地乡、石墩河乡和大河坝镇组成。功能定位是水上活动体验、野外狩猎。凭借本区的地理优势,发挥水资源优势,形成以大河坝镇为中心的佛坪县旅游依托点和游客出入佛坪的窗口,打造集生态休闲、水上娱乐、餐饮住宿、野外狩猎为一体的滨水游乐区。按照一心、两线和三区的空间格局发展,一心指服务接待中心—大河坝镇区;两线指迴龙寺——王家湾旅游公路、水上观光游线——谭家河至迴龙寺水上游线;三区指八亩田

水上观光区、大河坝水上游乐区、大河坝旅游服务窗口区。(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大河坝镇政府负责)

三、加大旅游项目建设

(一)熊猫谷旅游区开发

整合景区优势资源,开发以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野生动物观赏为主,打造生态旅游休闲风景区。建设熊猫谷大门区改造和旅游接待中心,熊猫山庄建设、空中滑索、山坡滑道、CS野战暨大坪峪---沙窝子空中缆车等项目,三年建成3A级景区,7年建成4A级景区。打造陕西省独树一帜的旅游项目乃至建成全国精品景区。(文物旅游局、招商局、长角坝镇政府负责)

(二)县城旅游服务中心综合开发

将佛坪按照大景区来打造,可按照“瑞士小镇”的开发理念,将县城打造成旅游服务中心。以建设“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山水园林宜居县城为目标,把县城建成个性突出、靓丽多彩、舒适宜人的地域性中心城市。开发高档度假酒店、休闲养生会所、主题公园等,完善县城交通、娱乐、购物、演艺场所,丰富内涵,打造秦岭休闲度假养生基地。(发改局、住建局负责)

(三)大河坝旅游窗口综合开发

对大河坝镇现有镇区进行舒适化,美观化修建,加大街道的景观建设,着力打造成一个舒适悠闲的旅游生态小镇。项目设置包括擂鼓台广场、引汉济渭纪念塔、大河坝生态渔家、风情河鲜大拍档、陕南土特产交易中心、铁瓦古寨、秦岭国际狩猎场等。宣传口号是“三龙吐珠,秦岭桃源。”(大河坝镇政府、经贸局负责)

(四)农村旅游综合开发

依托农村丰富的资源,把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场景、现

代农村风貌和农俗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开发农业的生态保障、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等功能,实现旅游业以及农业的延伸和拓展。将佛坪民俗文化资源与生态乡村旅游资源相结合,以生态资源为突破口,将文化移植于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重点开发,实现文化与自然生态的融合,提升佛坪生态乡村旅游的品质。重点开发长角坝、东岳殿、王家湾、三教殿、大河坝、岳坝区域以生活体验、养生度假、农业游览观光等为主题的旅游产品(长角坝镇、袁家庄镇、西岔河镇、大河坝镇、岳坝镇)

四、加大旅游特色产品开发

(一)开发品种丰富的旅游特色产品(佛保局、龙林局、各镇政府负责)

1、结合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大坪峪森林公园等等森林旅游资源,开发自然生态观光旅游产品。

2、结合佛坪珍稀野生动植物及民俗民风等资源,开发以天然大讲堂、秦岭人与自然宣教中心为主的修学旅游产品。依托佛光寺、复兴寺、仙果寺,开发佛教文化旅游产品。

3、结合农业观光有机串联,以观光拉动产业链,如千亩山茱萸、中药材基地等。以秦岭地区特色村落民居为旅游卖点,向游客展示极具秦岭特色的乡村建筑风格,如花房子、石板房等。

4、开发认知型旅游产品。包括国宝保护观察旅游、观鸟、珍稀植物观赏为主要内容的野生动植物保护观察旅游产品。开发大熊猫野化训练基地、金猴谷、百鸟园、羚牛谷等野生动物保护观察园、野生动物博物馆、“秦岭四宝”专题讲座等。

5、开发度假疗养旅游产品、森林度假旅游产品。开发森林氧吧、森林泉浴、生态健身、生态疗养等养生类产品;开发生态休闲宿栖、生态餐厅等生态消费型产品;开发山珍

野味、土特产等生态美食类产品。利用龙草坪丰富的地热资源,发展温泉疗养、康体保健等旅游产品。

6、开发体验型旅游产品,进行森林摄影以及登山、翻越、攀岩、涉水等探险活动。

围绕古道、栈道、生态步道等打造徒步旅游产品;利用大坪峪森林开展定向越野、丛林穿越、攀岩、攀石等旅游产品;利用108国道、大坪峪环线开展山地自行车、越野摩托等一批山地器械旅游产品。

(二)开发各类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工商局、经贸局、技术监督局负责)

根据“地方特色原则、多样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便于携带性、艺术性和纪念性原则”,做好旅游商品规划,重点开发好四大旅游产品。

一是绿色食品系列,突破传统特产无包装、未加工,进行分类包装、深加工,延伸产品种类。山珍产品、药材产品、林果产品、畜牧产品。

二是地方风味食品系列。

三是工艺品。包括刺绣、编织类、雕刻类、动植物标本类、矿物类。

四是旅游纪念品。包括水晶玻璃制品、出版物、建立旅游商品交易中心,建立商品购物街、旅游商店、旅游商品销售点等,加强旅游商品的宣传促销。

五、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主要旅游线路(交通局、文物旅游局负责)

亲近国宝旅游线路:秦岭宣教中心→大坪峪熊猫家园景区→凉风垭→三官庙→大古坪。

羚牛观赏旅游线路:秦岭宣教中心→药子梁→光头山。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大河坝→三教殿→龙草坪温泉。宗教旅游线路:仙果寺→佛光寺→复兴寺。

森林探秘旅游线路:秦岭宣教中心→野生动物客栈→凉风垭→三官庙→大古坪→岳坝→栗子坝。

秦岭宣教中心→野生动物客栈→凉风垭→黑龙潭→岳坝→栗子坝。

六、推动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

(一)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深度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体验功能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生态休闲园,规范发展“农家乐”。(县农业局、县文物旅游局负责)

(二)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推进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带建设。(县文物旅游局负责)

(三)大力推进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传媒、自驾游等旅游新业态发展,加强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商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推出新合作方式和新旅游产品。(县文物旅游局负责)

(四)积极引导和发展与旅游也相适应的房地产业,鼓励有实力的。有信誉的企业发展高品质的星级宾馆、度假村等房地产项目。(县招商局、县经贸局负责)

七、优化旅游消费环境

(一)实施旅游惠民工程,全面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学生等特殊人群门票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让利营销,刺激旅游消费。

(二)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饭店房价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所有旅游收费均应按规定向社会公示。

(三)加强出租车的管理,规范提升服务质量,城市公交服务网络要逐步延伸到周边景区和乡村旅游点。

(四)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服务网点等在旅游旺季适合延长开发和服务时间。

(五)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在公共媒体开设旅游栏目,为旅游者提供资讯服务。

(六)积极推进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大力倡导低碳旅游,引导旅游者文明出行、文明消费。

八、加快旅游设施建设

(一)实施旅游便捷工程,加快佛坪---大河坝新引线、西成客专佛坪站、108国道拓宽改造等建设,实施重点景区与国道、主干线的旅游连接线建设。

(二)加强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末,景区旅游交通基本畅通、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景区厕所基本达标、停车场基本满足需要。建立具有鲜明视觉效果和有效引导作用的旅游标识体系。

(三)提升城市商业街区、餐饮街区经营管理水平,加强高星级酒店建设,发展一批快捷酒店、商务酒店和汽车营地,建设一批旅游休闲、户外运动等设施和晚间娱乐项目,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九、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

旅游业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旅游企业。鼓励大企业、大财团以参股、兼并的形式取得旅游景区经营权,整体开发旅游精品景区;鼓励社会各方采取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和收费权融资等方式,参与旅游项目建设。(县招商局、县经贸局负责)

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树立旅游品牌形象

继续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方配合”的原则,整合各类宣传资源,完善促销联动机制,以整体旅游形象宣传为重点,以营销渠道建设为途径,以完善产品和线路为着力点,全面提高旅游宣传推广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

(一)开展旅游营销。举办旅游推介会,积极组团参加旅交会、博览会、西洽会等各类旅游节会,展示、推介我县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在西安等大中城市繁华地段、广场和西汉高速公路及连接线沿途,设置特色鲜明的户外广告牌;加强与专业旅游期刊的联系,策划和推出旅游宣传专题;加强网络营销,借助贴吧、在线播放、搜索引擎等工具,以多种形式提高网络营销的覆盖面和有效性;与主流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推进旅游宣传常态化、正规化。(宣传部、文化广电局、文物旅游局负责)

(二)办好旅游节庆。全力打造影响力较强的节庆活动,筹办好中国秦岭大熊猫旅游节、秦岭清凉帐篷节、佛光寺文化艺术节、九九重阳节等节庆活动,适时组织杜鹃花观赏、避暑休闲、登山探险、红叶观赏、大熊猫考察、篝火晚会、滨水休闲、摄影采风、自驾宿营、高峰论坛、文艺创作、自然科普等旅游活动,整合小节庆活动,使主题活动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效果更加明显,提升旅游形象(相关部门、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

(三)挖掘旅游文化。挖掘地域文化,编写文学作品,征集旅游宣传词,制作有特色的旅游宣传画册和光碟,推出内容丰富、特色明显的文艺演出,推广优美动听的旅游歌曲,扩大佛坪旅游网站影响力,设计制作旅游宣传品和音像制品,采取“主题活动穿插、精品图文开路、专题片跟进、出版物传播、宣传手册巩固、文艺演出不断升华”方式扩大营销,形成生态旅游独特、内涵丰富的文化品牌。(文化广电局、信息中心、文物旅游局负责)

(四)开发旅游市场。加强与西安、汉中及大中城市旅行社的联系与合作,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建立旅行社组团奖励制度。发展建立大型企业、协作单位、协会营销机制,持续开发旅游产品,保证旅行社组团来佛旅游达到常态化。(文物旅游局负责)

十一、完善旅游设施配置,提升服务功能档次

(一)突出旅游县城特色。拉大县城框架,加快县城区域旅游娱乐设施、景点的建设,重点建设佛光寺、韩盘沟等旅游景点,丰富旅游配套服务。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完善县城旅游服务中心休闲功能,为旅游活动提供便利,创建休闲旅游目的地。(住建局、联创办负责)

(二)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十二五期间,发展旅行社1家以上,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以“安全、健康、环保低碳”三大理念为核心,通过招商、鼓励、引导等措施发展旅游主题宾馆建设,加快佛坪双维宾馆、娇子大酒店和招待所星级酒店创建步伐,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旅游饭店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增强旅游接待能力;鼓励兴办农家乐、农家宾馆,实施农家乐星级评定;规划建设三教殿、龙草坪、上沙窝、五四村等旅游村,扩大旅游服务规模。(工商局、文物旅游局负责)

(三)加快旅游购物市场建设。开发建设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集中形成土特产品、农副产品特色街区。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旅游商品研制与开发,开发大熊猫等动物玩具、标本制作、手工编制、根雕、奇石、奇花异草、珍稀动物图片制品等旅游商品,满足游客购物需求。(经贸局、文物旅游局负责)

(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和旅

游信息网建设,为公众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在西安、汉中的机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场所设置详细的佛坪旅游区旅游交通信息和景点信息介绍等解说系统,远期设置专门的咨询代理处。在省内主要的交通集散地出入口(如西安、汉中的机场、火车站等)处的显要位置,设置详细的佛坪旅游区旅游交通信息和景点信息的介绍,适合条件下设置游客信息和服务中心。在游客入住率高的省内主要城市的酒店大堂内设置详细的佛坪旅游交通信息和景点信息的介绍。在进入佛坪的主要外部交通的道路两侧以及主要的交通路口设置交通导引标识以及旅游景点介绍。(文物旅游局、交通局负责)

十二、加强旅游工作体制建设,实现产业健康发展

(一)完善旅游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建立会议落实、议事协调、督查督办和考核奖励工作机制,对全县的旅游开发工作统一领导、管理和监督。县旅游开发协调领导小组与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目标考核责任制体系。(县考核办负责)

(二)持续增强旅游导向性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发展基金用于旅游宣传、项目建设和产品包装及基础设施建设,对关键项目、核心产品的建设,坚持项目资金围绕旅游开发捆绑使用、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的原则,扶持其尽快产生效益,推动旅游健康运营。(县财政局负责)

(三)整合旅游开发力量。县政府与佛保局、龙林局确立大旅游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项目开发机制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计划、有步骤、有侧重地加强旅游开发,合力开发旅游资源。(县政府办、文物旅游局负责)

(四)加强农家乐的扶持。实行部门、单位对口包扶农家乐

工作机制,帮助经营户拟定规划、扶持发展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对帮扶农家乐创建星级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文物旅游局负责)

(五)加快人才体系建设。增加充实旅游管理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考察、学习等方式培养一支善于经营、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高素质的旅游行业人员队伍,使之成为旅游发展的主力军,承担起旅游突破发展的重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物旅游局负责)

十三、加大规范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一)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监管。加强联合执法力度,改进、提高旅游产品质量、经营服务质量、市场环境质量,引导旅游企业更好地为旅游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加强旅游质检队伍建设,完善旅游投诉受理机制,依法公正地维护好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工商局、物价局、技术监督局、公安局负责)

(二)推进旅游质量标准化建设。一是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和时间要求,认真做好景区星级创建工作。力争十二五期间大坪峪景区创AAAA级景区,秦岭人与自然博物馆创AAA级景区。二是实施导游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提高讲解员队伍整体素质,做好旅游统计工作和旅游安全工作。三是持续开展三优一满意、创佳评差、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和诚信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四是组建农家乐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为游客营造文明、健康、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突破发展。(文物旅游局负责)

十四、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将旅游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增加分值,加强考核。(县考核办)

二〇一一年八月八日

主题词:旅游

产业

重点任务

方案

通知

抄送:市文物旅游局。

中共佛坪县委办公室 2011年8月 日印发

共印 份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2007-02-10 16:48:4

5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江西湖北考察时强调指出“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方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深加工为龙头,以市场需求为坐标,不断拓展产业链,农业产业化就一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回良玉副总理在吉林考察时也明确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总结五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分析当前形势。一、五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绩

与经验

进入新阶段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截止××年底,全国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万个,固定资产总额亿元,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亿元,分别比年增长、和。

(一)有力促进了优势产业集聚。沿海地区形成了优势水产品、园艺产品产业带,中部地区形成了粮棉油等优质专用农产品产业带,西部地区形成了特色农产品产业带,龙头企业对优势产业带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带动作用。农业产业化与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培育壮大了主导产业。特别是畜牧业,发展最快、产业化经营程度最高,已成为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年,畜牧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二)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年,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万户,比年增加万户,增长,平均每户从中增收元,比年增加元。带动农户增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实行保护价收购保障农民增收。二是采取利润返还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农民增收。

(三)有力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产加销、贸工农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主要有三种带动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二是专业市场带动型;三是中介组织带动型。

(四)有力促进了农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整体素质。龙头企业成为组织标准化生产的重要载体,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者,成为品牌战略的实施主体。

(五)有力促进了农业对外开放。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在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装备、经营管理方式的同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年,全国龙头企业出口创汇额约亿美元,比年增长近倍;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出口创汇超过万美元的有家,超过万美元的有家,超过亿美元的有家。农产品出口日益扩大。

五年来,各地按照中央的要求,从当地实际出发,加大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力度,积累了丰富经验。

(一)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各地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多形式、强带动的原则,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将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物质装备、生产技术等要素导入农业领域,提高了农业的整体素质。

(二)坚持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首位。各地按照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不同产品的特点和要求,积极探索不同的利益联结方式。

(三)坚持把促进经营主体协调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许多地方在发展产业化中,既抓龙头企业、又抓基地农户和中介组织,发挥各自功能,形成有机整体,促进良性发展。

(四)坚持把遵循市场规律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准则。许多地方在产业布局上,考虑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在企业发展上,鼓励有序竞争,坚持优胜劣汰;在指导方式上,尊重经营主体的选择,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实践证明,凡是搞得好的地方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五)坚持把优化外部环境作为农

业产业化发展的保障。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总体要求,加大了扶持力度。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制定了财政、税收、金融、外贸、上市等一系列优惠措施,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各地党委、政府加强了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制订了发展规划,出台了配套措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

在认真总结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成效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发展水平有待提高。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与我国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二是发展机制有待完善。中介组织建设滞后,服务功能较弱。三是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体制不完善,政策不配套,特别是企业贷款比较困难,市场封锁现象依然存在,与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央支持“三农”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对这些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形势与发展思路

农业产业化是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大事。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面临结构深刻调整、体制深刻转换、社会深刻变革的新的形势,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发展这个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更新发展理念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利益中的带动作用;坚持统筹协调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注重发挥产业化在改造传统农业推进现代农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坚持运用商业化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搞活农产品流通、发展农业精品名牌中的推动作用;坚持科技进步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先导作用;坚持改革创新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完善农业经营体制中的创新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中的示范作用。

(二)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加快发展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今后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通过加快产业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促进农业增效;通过加快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增强农民抗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加快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增加农民就业,繁荣农村经济。

(三)贯彻城乡统筹方略,抓住发展机遇

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构

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有利于吸引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农业领域,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逐步实现规模经营;统筹城乡发展,彻底打通各类资源流入农村的渠道,改变目前农村资金、技术、人才匮乏的状态,有利于各种要素向农业产业化聚集,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带动产业化经营质的飞跃;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拓展国家支持农业的渠道和途径,增强产业化的发展能力。

(四)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转变发展方式

要发展绿色经济,把基地建设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建设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发展集约经济,提高农业的有机构成,最大限度地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发展生物质经济,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其有机废弃物的系列开发,实现增值增效;发展循环经济,引导龙头企业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

(五)适应市场竞争形势,提高发展能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面向市场,实施以质取胜、多元化发展战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既要立足于国内市场,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既要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和主导产品,又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既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又要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既要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又要大力提高农

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

三、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业产业化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坚持科技先导,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以完善带动农户的组织制度和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水平。

今后五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龙头企业集群要有大发展。重点在玉米加工制品、乳制品、肉类制品、果品、蔬菜等已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上率先实现突破,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集群,形成大中小型龙头企业共同发展格局,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和超过亿元的龙头企业。

农产品加工水平要有大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明显增加,产业链条明显延长,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农产品加工率达到以上。

农产品品牌建设要有大突破。广泛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培育一大批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名牌产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食品类产品达到无公害和绿色标准,培育驰名商标个以上。

产业化经营带动能力要有大提升。扶持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经营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力争一大批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农户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明显增加。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统筹规划,抓住关键,重点突出,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要围绕个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抓紧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

集聚。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要率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实施品牌战略,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

(二)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办民管民受益。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试点范围,认真总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和“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验。

(三)加快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要把基地建设作为规划的重点内容,解

决好一些地方基地建设与加工能力不适应的矛盾。要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建设生产基地。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加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东部地区的龙头企业融入到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格局中,积极到中西部地区建设生产基地。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在基地建设中为农户服务的功能,促进农户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积极探索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使家庭承包经营优越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处理好企业与农民的关系是基地建设成败的关键,企业要舍得投资,农民要按合同经营,努力实现双赢。

(四)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五)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组织开展以“选好产业项目、建立标准体系、创立知名品牌、完善追溯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龙头企业要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速推行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管理。我部明年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龙头企业要积极参与,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六)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注重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和转化。要加强与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合作,成为农业科技入户和培训农民的有效载体。

(七)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要发展现代营销业态,建设新型物流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研究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大型流通龙头企业,加快农村流通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国外农业资源,开展跨国投资经营,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对国际市场行情和国际贸易政策的收集研究,优化贸易商品结构,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八)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推进力度。扶持农业产业化是中央支持“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深刻理解,狠抓落实,加强督查,切实解决在落实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典型,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和强化扶持政策。

各级农业部门要适应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工作指导水平。要善于面对农户组织农业生产活动,而且要努力学会同各类市场主体打交道,尤其要深入研究龙头企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探索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和调控方式,全面提高对农村经济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水平。要切实加强基础工作,制定发展规划,搞好调查统计,强化动态监测,做好项目管理,完善培训制度,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和信息库,加强同有关部门的衔接与协调,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

康发展。

第四篇:加快贺州农业产业化发展1017

/ 6

加快贺州农业产业化发展

主讲人:贺州市副市长刘国学

(2012年10月17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降低,但其基础地位没有改变。为此,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是推动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贺州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区位条件。贺州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是大西南地区东进粤港澳和出海的重要通道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结合点,是湘、黔、桂旅游和货物出海的便捷通道。全市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5.01%,总人口 230万,其中农业人口202万。

(二)气候条件。贺州属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49小时,年平均气温20℃,极端最高温度38.9℃,极端最低温度-4℃,年平均降雨量1558毫米,无霜期达320多天,十分适宜发展农业尤其是亚热带经济作物。

(三)资源条件。贺州土地、水力、森林等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生态环境优美。全市耕地面积252万亩,其中水田89.35万亩,旱地43.93万亩;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00.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0%,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86.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4.2%以上。水能蕴藏量80多万千瓦,目前已建成水电站212座,总装机容量61.8335万千瓦,占可开发水电容量的71.86%,每年发电量达9.92亿度,建成了广西地级市唯一的独立电网。全市有林面积76.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414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2.16%,列广西第一位、全国第三位,广西4个林业大县(区)中占居其二。

(四)农水基础条件。贺州市境内河流及水利工程众多,西江两大重要支流贺江、桂江流经贺州,16条集雨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遍布全境,全市现有水利工程8893处,拥有251座水库工程(含金牛坪电站),其中: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7座,小(1)型水库80座,小(2)型水库160座。建有大型灌区1处,万亩以上中型灌区21处,小型灌区59处。目前,我市已建成大中型水库10座、大中型灌区24处、引水堰坝1845处、渠道总长度8894公里,总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8万亩。

(五)交通条件。国道323线和207线贯穿全境,洛湛铁路、广贺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以及建设中的贵广高速铁路经过贺州,距桂林170公里,距广州260公里。随着 “五高三铁两江一机场”立体交通框架的逐步构建,将为我市农产品的外销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农民素质条件。目前我市农民素质普遍较低,但有着悠久的种养历史和丰富的传统经验技术,大部分农民在优质稻、蔬菜、甘蔗、烟叶等作物种植和家禽、优质水产等养殖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为推动贺州农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农业服务机构。我市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体系正在逐步建设完善。与广西农科院共建的广西农科院贺州分院即将挂牌成立。同时,全市各县(区、管理区)基本完整保留有乡镇农技推广、动物防疫等农业服务机构,有一大批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在整个广西,我市相对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这些服务机构,也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

二、“十一五”以来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变化

(一)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5.59亿元,增长5.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8.89亿元,增长5.1%,高于全区0.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区第9位。粮食实现连年增产,2011年达到69.95万吨;农机总动力达到105万千瓦,是建市之初的2.05倍。2012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79亿元,增长5.3%,位列广西第8位,比上年同期前移5位。

(二)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8%,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963元,增长15.5%;2012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637元,增长17.6%,位列广西第11位。

(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了优质粮、蔬菜、马蹄、茶叶、红瓜子、脐橙、梅李和瘦肉型猪、优质肉牛、家禽等十大特色农产品基地。201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08.53万亩,同比增加2.04万亩,粮食总产量69.95万吨,八步区荣获2011年全区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县、市、区);蔬菜基地面积为92.7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达20万亩,八步区贺街镇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广西蔬菜之乡”;脐橙基地面积达25万亩,富川县荣获“中国脐橙之乡”、“2011全区农业重点产业(水果)发展先进单位”称号;茶叶基地面积达15万亩,昭平县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并成功举办了2012年广西(昭平)春茶节;马蹄基地面积10.2万亩,为广西最大的马蹄生产基地,全市年出口马蹄罐头2.5万吨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三,位居全国第一,平桂管理区鹅塘厦岛村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马蹄村”;梅李基地面积20万亩,八步区被授予“中国李子之乡”;红瓜子基地面积达6.5万亩;2011年全市生猪出栏149.71万头,位居全区第二。我市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粤港澳绿色“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生产供应基地。

(四)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优质粮、柑桔、烤烟、茶叶、马蹄、红瓜子、速丰林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了以八步区、富川县为主的蔬菜产业区;以八步区、钟山县为主的优质粮产业区;以富川县为主的脐橙产业区;以平桂管理区为主的马蹄产业区;以昭平县为主的茶叶产业区;以八步区、平桂管理区和富川县为主的瘦肉型猪产业区;以八步区、昭平县、平桂管理区为主的速丰林产业区;以钟山县、富川县为主的鸭产业区;以平桂管理区、八步区、钟山县为主的肉鸡产业区;以昭平县为主的名优鱼产业区。

(五)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2011年,全市累计新建或改造村屯道路1258公里。累计建成沼气池17.41万座,入户率达61.08%,位居全区首位。开工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5座,主体工程完工31座;开工建设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1个,主体工程完工8个;完成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119处,解决了18.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六)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全市培育了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0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拥有农副产品注册商标65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广西著名商标2个;全国名牌农产品1个,广西名牌农产品6个,广西优质农产品10个。

(七)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于2010年在广西率先启动创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先试先行,走出了一条促进我市农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宽广新路子。目前,我市成为了广西唯一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覆盖的地级市,实现了2010年提出的创建工作目标。目前,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50万亩;建立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41个;通过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98.3万亩;建成出口备案基地18个,面积12.84万亩。

三、贺州农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与挑战

(一)土地流转机制不全。由于我市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形成,缺乏中介服务,多数土地流转处于自发、无序的状态,土地流转管理不规范等因素,致使土地规模流转难度较大,土地流转规模效益不显著,制约了我市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水资源不可避免地逐步减少,农业发展将逐步失去资源的支持,土地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作用将变得更为突出。

(二)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由于耕地、淡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近年来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洪涝、干旱、冰(霜)冻和病虫害等自然和生物灾害相互作用,叠加影响,灾害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重。特别是生物灾害发生速度加快,直接经济损失逐年上升,远远超过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日益严峻的防灾减灾形势,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保障的要求更加迫切。

(三)劳动力和人才缺乏。近年来,全市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在30万人以上,而且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使得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趋势明显,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也不断下降。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和产业创办人缺乏,农业技术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四)农业投入资金不足。我市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有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较弱,对“三农”事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业农村事业的快速发展。

(五)农业科技化程度不高。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明显不足,“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农业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对农业设施装备、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研究少,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明显不足。建市以来,全市累计取得省部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12项,地厅级农业科技成果105项,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和关键技术36项。但一些重点领域技术成果还比较缺乏,单学科、单专业成果多,重大跨学科和影响全局的大成果少。

四、“十二五”时期贺州农业发展的重点

“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贺州的农业发展主要围绕“八个字”,即“稳粮、增收、保质、扩量”。四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稳粮”是基础,“增收”是核心,“保质”是保障,“扩量”是手段。

(一)稳粮

1.重要性:粮食问题是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生产的刚性需求。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社会发展和稳定。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需求总量将保持增长趋势,未来粮食供给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实现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长抓不懈。

2.目标任务:做到“三确保”,即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6万亩以上,平均亩产达到338公斤以上,总产量稳定在70万吨以上。

3.主要措施:

(1)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我市关于促进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精神,继续加大“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力度,重点抓好大中型灌区末级渠道建设和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力促进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3)加大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数量不低于251万亩,基本农田不低于216万亩。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抓好农业气象、水文等服务。

(4)大力示范推广粮食作物良种良法。积极争取增加高产创建项目,扩大高产创建规模。推广超级稻和优质杂交玉米新品种,全市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集成推广“三免”、“三避”、“三诱”等先进实用栽培技术和大力推广间套种技术,促进粮食大面积平衡增产。

(5)切实做好科技指导服务。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和机制,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提升农技推广队伍服务能力。

(6)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大力推进农业重大病虫和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能力。

(二)增收

1.重要性:农民增收历来是“三农”发展的核心。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同时也是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全市“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符合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三农”工作的新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目标任务: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以上,赶超全区平均水平,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3.主要措施:

(1)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扎实推进“234工程”,大力发展优质粮、水果、蔬菜、茶叶、马蹄等特色种植业,优质瘦肉型猪、优质肉牛、三黄鸡、南乡鸭、龟、鳖等特色水产畜牧养殖业,速丰林、油茶林等特色林业产业,林-药、林-菜、林-鸡、林-禽、林-花(花卉)等林下经济和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带,以打造60万亩“万元片区”、建设100个“万元村屯”、培育1000名“示范农户”为抓手,加快实施“万元增收工程”,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2)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鼓励农民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商贸、服务、运输、建筑等实业,促进更多农民转移就业,全市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以上。

(3)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保障农民转移性收入。全面贯彻中央、自治区关于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扶持政策,逐步提高市财政“三农”补助标准,争取到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4)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延长农民增收链条。加快推进土地有效流转和农业“接二连三”,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市培育5家10亿元以上、10家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三)保质

1.重要性:“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近年来,“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染色馒头”、“地沟油”等等食品安全恶性事件数不胜数,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引发一系列社会不稳定因素,食品安全成为最受关注的卫生问题之一。因此,保证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仅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重要表现,有助于提升形象、树立品牌、扩大影响力,同时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外贸出口总量,促进现代农业集约化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我市于2010年在广西率先提出并启动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已取得有目共睹的阶段性显著成效。

2.目标任务:从2010年起,利用3年时间,建成种植业出口备案基地50个、面积20万亩,养殖业出口备案基地15个,全市农产品出口量在2009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巩固和提高我市作为广西首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覆盖地级市的创建成果;到2013年,力争建成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市。

3.主要措施:

(1)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管理体系建设。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体系的有效运行、补充完善和执法监督检查,形成工作长效机制,为示范区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有效、持续完善、执行性强的政策法规体系支撑。

(2)进一步完善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体系。根据新形势和发展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贺州市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化学投入品备案审查及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控制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供给渠道,规范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

(3)进一步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和出口备案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实施主体,通过嘉宝食品公司、富兴农产品公司、杨氏果业公司、亿健茶业公司、将军峰茶业公司、志兴现代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牵头示范,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同时加大出口备案基地建设,全面实现既定工作目标。

(4)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为巩固和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我市拟与自治区农业厅合作,共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市。充分抓住厅市共建的良好机遇,努力争取自治区农业厅从技术上给予重点指导,从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从项目及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加快贺州跻身全国农业标准化先进行列的建设步伐,实现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新飞跃。

(四)扩量

1.重要性:科学、适度、有计划地扩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生产规模,是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把贺州如何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的重要手段。虽然近年来我市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生产经营的程度依然不高,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挖。按照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有条不紊地推进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禀赋特色化、特色产品产业化、优势产业品牌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大、质量高、上档次的农业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是实现贺州农业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

2.扩量的目标:“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234”农业产业化工程,即培育林业、畜牧水产2个百亿元产业,壮大水电、水果、蔬菜3个三十亿元产业,发展粮食、茶叶、马蹄、农业生态旅游4个十亿元产业。

(1)林业产业。重点打造24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3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18万亩松脂林基地等。到2015年,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10亿元。

(2)水产畜牧产业。重点打造年出栏25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年出栏60万头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年出栏8万头肉牛生产基地、年出栏2500万羽肉鸡生产基地、年出栏1000万羽肉鸭生产基地、年产2亿尾名特优鱼苗种基地等。到2015年,实现畜禽水产产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

(3)水电产业。重点抓好上程电站、扶隆电站等一批项目。到2015年,实现水电产业总产值超30亿元,力争达到40亿元。

(4)水果产业。重点打造30万亩富川脐橙生产基地、10万亩钟山贡柑生产基地、5万亩大果山楂生产基地、20万亩梅李生产基地、年产60万株优质柑橙苗木基地等。到2015年,实现水果产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

(5)蔬菜产业。重点打造10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万亩出口蔬菜生产基地、1000万平方米食用菌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蔬菜产品20个以上。到2015年,实现蔬菜产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

(6)粮食产业。粮食面积稳定在206万亩以上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八步区商品粮生产基地、钟山商品粮生产基地、30万亩优质米生产基地建设。到2015年,实现粮食总产量75万吨,产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20亿元。

(7)茶叶产业。重点打造20万亩优质茶叶种植生产基地,其中绿色茶叶生产基地8万亩、有机茶叶生产基地1万亩,进一步打响“昭平银杉茶”、“昭平红”、“开山白毛茶”、“亿健有机茶”、“将军峰”等品牌。到2015年,实现茶叶产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

(8)马蹄产业。重点打造12万亩以芳林马蹄为主的马蹄生产基地。到2015年,实现马蹄产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

(9)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景点,打造以“观农景、品特色、农家乐、风情游”为一体的生态特色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到2015年,实现农业生态旅游产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

3.主要措施:

(1)大力推进产业规划布局,扩大产业基地。着力抓好“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实施。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建设,不断扩大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出口农产品基地规模和档次,争取到2015年,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百十亿元产业生产基地。

(2)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建设,培育产业集群。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争取2015年,新增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率达60%以上,培育5家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10家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以上、50家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

(3)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推广,加强品牌建设。抓住与广西农科院共建广西农科院贺州分院的契机,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和研发,培育更多拥有自主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建立农业产学研、农科教一体化新机制。加强品牌培育,加快推进“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建设,积极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4)大力推进农业旅游开发,打造生态旅游名城。利用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品牌效应,以丰富的农业生态资源为依托,重点搞好市郊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带、富川乡村果园观光采摘农业旅游区、昭平茶园观光休闲旅游区、钟山荷塘观光旅游区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景点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加强对外推介宣传工作,加快推进贺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总之,加快贺州农业产业化发展,就是要立足和发挥自然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紧紧围绕“稳粮、增收、保质、扩量”的工作重点,充分挖掘发展潜力,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注重特色品牌建设,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必将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实现贺州农业新一轮跨越发展。

第五篇: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行社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

市委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

转发市旅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旅行社发展 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市委办发〔2010〕1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市旅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旅行社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1月19日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行社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旅行社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办〔2009〕9号)精神,切实加大对旅行社的扶持力度,推进我市旅行社品牌培育、旅游产品开发、行业监管和环境优化工作,结合我市旅游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扶持对象

杭州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的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和备案登记的分社、营业部适用本办法。

二、扶持政策

从2010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资金作为旅行社发展专项资金。按照“突出重点、统分结合、动态确定、绩效挂钩”的原则,重点用于培育旅行社大企业大集团,旅游产品开发促销,旅行社电子商务建设,旅行社品牌建设,旅行社人才队伍建设和旅行社发展环境建设等。资金由市里统一管理,统筹使用。

(一)加大品牌旅行社引进力度

吸引杭州市以外的全国“百强”旅行社、境内外知名旅行社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对经营满一年、组织境外客源来杭每年达1万人天以上或国内客源来杭每年达2万人天以上且无重大恶性服务质量投诉的旅行社,根据上一上缴财政收入地方留存部分90%的额度给予奖励,奖励期限为3年。

境外知名旅行社需具有境外旅游部门或行业协会等有关机构颁发的知名商品品牌认定书;境内知名旅行社指具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称号或全国百强的旅行社;分支机构、子公司须具有注册地旅游部门颁发的分支机构备案登记证明。组织境外客源来杭每年达1万人天以上或国内客源来杭每年达2万人天以上等数据,需提供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出具的有关证明文件;财政收入地方留存部分需市财政局或区、县(市)财政局出具相关证明。

(二)支持旅行社规模化经营

旅行社实施合并、重组,不断扩大规模。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超3亿元、5亿元、10亿元、15亿元、30亿元的旅行社,当年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20万元、30万元、60万元奖励;营业收入超30亿元后,每上15亿元台阶当年给予增加25万元奖励。达到奖励标准的旅行社按就高不重复原则准予申报。

旅行社的营业收入以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出具的旅行社当营业收入报告为准。

(三)支持旅行社网络化经营

旅行社通过合资、品牌连锁、特许经营、代理、批发等模式,到省外、境外主要客源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对四星级以上的旅行社经认定给予前三年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的奖励。旅行社申报有关奖励需提供第三方审计报告证明。

1.在长三角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第一年组织客源来杭达3000人天以上,后两年组织来杭客源以每年20%递增的旅行社,给予第一年奖励3万元,后两年奖励按每年20%递增。

2.在长三角区域以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第一年组织客源来杭达3000人天以上,后两年组织来杭客源以每年20%递增的旅行社,给予第一年奖励5万元,后两年奖励按每年20%递增。

3.在台、港、澳地区及亚洲国家设立子公司,第一年组织客源来杭达3000人天以上,后两年组织来杭客源以每年20%递增的旅行社,给予第一年奖励10万元,后两年奖励按每年20%递增。

4.在亚洲以外国家设立子公司的,第一年组织客源来杭达3000人天以上,后两年组织来杭客源以每年20%递增的旅行社,给予第一年奖励15万元,后两年奖励按每年20%递增。

(四)支持旅行社多元化经营

1.旅行社多元化经营主要包括:

(1)拓展航空、铁路票务,以及度假休闲、会议展览、商务旅游、体育赛事等领域的业务;

(2)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或涉旅项目;

(3)组建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旅游企业集团;

(4)其他经营业务。

2.放宽旅行社集团公司登记注册条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符合以下条件的,可先准予母公司注册登记:

(1)母公司注册资本金达到1000万元;

(2)有3个控股公司且总注册资本达2000万元以上;

(3)提交逐步达到集团条件承诺书。

(五)支持旅行社资本化经营

1.加大对旅行社资产重组、重大旅游建设项目和精品特色旅游线路开发等的信贷投入。对四星级以上旅行社投资建设符合发展导向的项目,给予信贷支持和前三年并购贷款50%的贴息。

(1)旅行社投资建设符合发展导向的项目主要包括:

参与《杭州市2009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的旅游景点、景区保护和开发;

乡村休闲旅游、农家乐旅游项目开发;

引进申办国际性会展和大型节庆活动;

休闲度假设施建设,旅游综合体建设;

精品特色旅游线路开发,旅游线路商标注册;

旅行社资产重组,组建旅游集团。

(2)旅行社申请前三年并购贷款贴息,需提供以下材料:

市旅游主管部门准予旅行社申请贷款的报告批复;贷款协议书;项目建设进度材料(由第三方提供资金投入证明);银行利息缴纳票据。

2.鼓励旅行社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申请首发上市和发行债券。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申请首发上市和发行债券的旅行社,凭证明文件向市旅游主管部门申请资助,市旅游主管部门视当年的资金使用情况给予一定的支持。

(1)凡在杭州市行政区域内设立,于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且募集资金主要使用项目在我市的拟上市旅行社,且旅行社业务收入需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0%以上,均可按照本办法的相关规定申请上市资助资金。

首发上市旅行社资助资金按照上市筹备工作进程,分为改制资助、申报资助和发行(成功上市)资助:改制资助按企业上市改制费用实际发生额给予适当资助,一般不超过10万元;申报资助按企业上市申报费用实际发生额给予适当资助,一般不超过50万元;企业正式获准发行股票后(即成功上市后),根据发行股票募集资金量给予50至100万元的资助。企业在上市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分别申请相应的上市资助资金。每家企业每项资助只能享受一次,各资助资金出资比例参照《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杭政〔2007〕7号)执行。

申请改制资助资金的旅行社需具备下列条件:纳入市旅游主管部门重点拟上市企业培育计划;与中介机构签订改制顾问协议;完成改制并取得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营业执照。

申请申报资助资金的企业需具备下列条件:企业已与具有境内(外)证券市场保荐资质的证券公司签署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相关协议;企业上市申请已被中国证监会(或境外证券监管机关)发行审核部门受理。

申请发行资助资金的企业需具备下列条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且上市申请已经中国证监会(或境外证券监管机关)发行审核部门审核通过,并在海内外证券所发行股票。

(2)申请资助的企业旅行社需提供上的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和明细收入。

3.整合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存款银行,实行旅行社责任险团体采购。由市旅游主管部门牵头,市旅行社行业协会具体运作,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指定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存储银行的公告》,在国家指定的银行中选择扶持旅行社发展优惠条件最佳的银行为全市旅行社质保金存取银行。同时选择保费低、保额高和服务好的保险机构为全市旅行社责任险团体采购单位,并把最后选定的采购单位作为意外险选择的主要合作伙伴。

(六)加大旅游产品开发支持力度

1.旅行社积极策划、包装、推广具有原创性、主题性、体验性,且市场潜力较大的特色旅游产品,经申报考评,给予1万元、3万元和5万元的分级奖励。特色旅游产品主要包括:

(1)“新西湖”、“新西溪”、“新运河”、“新灵隐”、钱江新城等城市旅游产品;

(2)十大特色潜力行业涉旅产品;

(3)在杭〔含区、县(市)〕停留两晚以上的新旅游线路和产品;

(4)其他大型特色旅游项目。

2.对积极推广社会资源国际旅游访问点的旅行社,按输送客源的团队数和人数进行考核,评选市场推广奖和市场突出贡献奖,分别给予1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

(七)加大旅游产品促销支持力度

1.旅行社参与全市统一组织的赴境内外宣传促销和展览活动,展位费、布展费、旅游说明会等费用全免。市旅游主管部门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旅行社促销差旅费用给予50%的奖励。

2.旅行社参与市旅游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安排的境外媒体广告宣传活动,销售产品在杭州逗留两晚以上的,给予媒体广告宣传费用不低于50%的奖励。

3.旅行社参与茶博会、西博会等特色旅游产品推广,招客人数在1000人以上、派发专门宣传资料并有促销台账报告的,经申报批准给予推广费用的1/3至1/2的促销经费奖励,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0万元。

4.旅行社邀请以杭州为主要考察目的地的海外经营出境业务主流旅游批发商踩线团和记者媒体采访团,经事先申报批准,给予市内地接费用等适当支持。

(八)实行发展会议旅游奖励

1.开展旅行社招徕会奖旅游评比奖励。

(1)符合下列条件的会奖旅游项目纳入旅行社招徕会奖旅游评比统计口径:符合会奖旅游统计要求的国际性会奖旅游项目,国家级会议参会人员需达到50人以上,省级会议达到100人以上,市级会议达到200人以上,企业会奖旅游团100人以上;至少在杭州住宿两晚以上,有杭州旅游考察内容安排;

(2)由杭州市政府或部门承办、接待的工作会议不纳入统计范围。具体评比办法和指标由市旅游主管部门另行制订。

(3)经评审,对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会奖旅游项目,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

2.扶持旅行社引进重大国际会奖旅游项目。

对引进申办重要国际性会议的旅行社,经事先申报批准,给予申办及举办支持,具体包括支持主办机构来杭考察、协调相关部门为会议成功举办提供便利条件,视情为重要会议举办政府招待晚宴等。重要国际性会议主要包括:

(1)主办方为全球性、洲际、国家级的组织机构,世界500强等世界知名企业及其他公认的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

(2)参会境外代表达到200人以上;

(3)参会境外代表人数不足200人,但有重要国际人士(如国家前及现任政要、国际知名人士等)参与的会议。

(九)完善旅游客源奖励制度

1.对旅行社接待和引进境外来杭过夜游客按4元/每人天实行奖励;其中,比前三核准奖励的平均接待人天数的增加部分,再增加2元/每人天的奖励。

(1)申报奖励的旅行社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遵纪守法,依法纳税,服从市旅游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积极参加市旅游主管部门组织的宣传促销、优质服务、职业培训等活动。

(2)旅行社申报必须如实填报《接待来杭过夜境外旅客登记表》、《接待来杭过夜境外旅客登记汇总表》,提供引进入境旅客人天数台账、旅行社接待境外团队的行程表(最终计划单)、入境信息确认的相关资料、相关财务结算单、住宿票据、用餐票据、景点门票等原始材料。对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取消当奖励资格和下一奖励申请资格,已奖励资金予以追缴。

(3)各旅行社所得奖励资金的30%须用于参加市旅游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宣传促销活动。

2.对配合全市重大旅游活动,组织旅游专列、旅游包机和包船引进旅游客源的旅行社,在事先申报基础上,经市旅游主管部门核准,给予相应奖励。

(1)全市重大旅游活动主要指茶博会、西博会及其他市旅游主管部门审核认可的活动。

(2)具体奖励标准为:

对旅行社组织每次专列游客量在520人以上(8节车厢以上)的,奖励2万元;

对旅行社组织境外旅游包机来杭人数不低于150人/架次的,奖励2万元;

对旅行社组织旅游包船每次包船游客量在400人以上的,奖励2万元。

(十)实行政府公务活动采购

1.市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旅行社纳入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活动定点采购名录。纳入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活动定点采购名录的旅行社可凭发票向相关部门结算。

2.纳入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活动定点采购名录的旅行社需符合以下条件:

(1)获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经工商管理部门注册,正式开展旅行社业务满两年;

(2)证照齐全,并按照证照规定的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

(3)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或特大安全责任事故,未受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

(4)近两年内按照《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及时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上报统计资料,参加并通过工商年检;

(5)近两年年平均旅游营业收入≥200万元;

(6)专业技术人员和中级导游人员人数≥10人。

3.三星级以上旅行社可优先纳入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内公务活动定点采购名录,四星级以上旅行社可优先纳入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出境公务活动定点采购名录。

(十一)实行电子商务进旅行社奖励

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市经委关于杭州市电子商务进企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杭政办函〔2008〕343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评选办法(试行)的通知》(杭政办函〔2009〕115号)精神,对旅行社行业发展电子商务进行配套扶持。具体扶持方式为:

1.获得市电子商务进企业专项资金资助和被评为“杭州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的旅行社凭市财政奖励证明文件及发票(收据)报市旅游主管部门;

2.市旅游主管部门根据证明文件的奖励数额再安排1∶1的配套资金进行奖励。

(十二)实行第三方电子商务应用资助

按照财政、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和中小企业各承担1/3的原则,对旅行社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首期网络服务年费给予资助,具体按照《杭州市旅行社电子商务应用资助方案》操作。资助范围如下:

1.首期网络服务年费指旅行社在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开设网店的首期网络服务年费,对本办法实施前已在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开设网店的旅行社,给予升级产品服务费用一次性资助;

2.网络服务年费不含旅行社在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网络广告推广费用;

3.旅行社享受首期网络服务年费资助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合作企业数不超过2家。

(十三)实行B2C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手续费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1.旅行社开展B2C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的,按当年实际B2C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手续费发生额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2.旅行社享受当年政府纳税返奖的,按当年实际B2C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手续费发生额的30%进行资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

旅行社申请B2C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手续费资助需提供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出具的实际网上交易手续费票据证明。

(十四)支持旅行社加强与信息服务、软件企业合作

1.通过加入杭州旅游在线平台,与杭州旅游在线平台进行旅游信息共享,与信息服务和软件企业合作,实现旅行社营业额、利润、游客接待量、网上交易量、网上支付额等显著提升,根据专家组评审(评审细则由专家组确定),对该合作项目给予投资总额20%的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

2.对通过自主研发旅游管理软件,加强旅行社信息化建设、运营和管理,并取得软件著作权的旅行社,给予软件研发投资总额20%的奖励,具体投资金额根据专家组评审确定,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十五)加强网络旅行社、虚拟旅行社建设

1.支持旅行社大力发展“网络旅行社”、“虚拟旅行社”,建立实物与虚拟、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发展新模式。具体奖励标准暂按如下标准执行:对B2C网络交易营业额超过500万元的旅行社,给予5万元奖励;500万元以上每超过100万元,增加奖励金额2000元,最高不超过20万元。旅行社凭借第三方中介机构出具的相关B2C网络交易营业额凭证申请奖励。

2.按照《杭州市旅游电子商务中文网站评分标准》,对旅行社中文网站进行评选,根据得分高低,前5位的旅行社中文网站为优秀网站,分别给予5万元、4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励。按照《杭州市旅游电子商务外文网站评分标准》,对旅行社多语种网站进行评选,根据得分高低,前5位的网站为优秀网站,分别给予5万元、4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励。

(十六)推动品牌互动

鼓励旅行社对企业品牌进行CIS设计,以自主品牌在客源地直接收客并跨行业参与各类国际展览(活动),对旅行社的参展促销给予以奖代补的支持。具体奖励方式为:

1.凡在客源地直接收客并跨行业参与各类国际展览(活动)的在杭旅行社,采取自愿申报的原则,向市旅游主管部门申报,并提交有关展销活动实施方案;

2.经市旅游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对旅行社给予展位费用50%的奖励。

(十七)支持旅行社争创名优商标

1.旅行社争创名优商标的奖励范围包括旅行社企业注册的旅游线路产品和特色活动。

2.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等部门关于杭州市品牌奖励实施办法的通知》(杭政办函〔2008〕7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企业自主品牌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06〕30号)的有关规定,旅行社争创名优商标的同类奖励不重复享受,具体奖励标准为:

(1)对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的旅行社,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

(2)对新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知名商号的旅行社,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3)对新认定为杭州市著名商标的旅行社,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十八)实行旅行社品质等级评定

1.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杭州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杭政〔2005〕4号)的规定,对被评定为五星级、四星级的旅行社,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2.开展旅行社“品质线路”评比,对每条“品质线路”给予2万元奖励。品质线路评比办法由市旅游主管部门负责另行下发。

3.对被评为高星级的旅行社以及“品质线路”,市旅游主管部门、市旅行社行业协会给予优先推广宣传。

4.加大对星级旅行社日常检查力度,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及重大、恶性投诉的旅行社,取消其复评资格。

(十九)实施旅行社人才发现计划

1.加强旅行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将列为全国百强、全省十强和被评为杭州市十佳、优秀旅行社的副总经理及以上经营管理者,纳入全市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356”工程,对参加境内培训的,给予全额培训费用奖励;对参加境外培训的,给予培训费用50%的奖励。

2.充分保障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经费,抓好旅行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训。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四个政策性文件的通知》(市委办〔2005〕2号)精神,对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的旅行社专业技术人才,按照个人承担、单位补贴、政府扶持各占1/3的方式落实培训经费。

3.开展导游人才队伍培训工作,提升导游队伍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对参加市旅游主管部门定点培训机构培训,成绩特别突出的导游人员,给予每人500元的培训费用奖励。

4.支持旅行社企业吸引境内外旅行社专业人才,建立科学的用人留人机制。对旅行社引进全国前二十强的省外旅行社或境外知名旅行社副总经理及以上高层次人才,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在任期内贡献显著,使任职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的,给予该旅行社5万元的引进人才奖励;使任职旅行社进入全国前二十强旅行社的,给予该旅行社10万元引进人才奖励。

(二十)建立品质导游员队伍

1.每两年开展一次品质导游员评选和导游大赛活动,评选出100名由院校持证教师、社会各界有关人员、行业优秀导游员、旅行社持证中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品质导游员。

2.品质导游员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业务精湛、服务规范、执业文明、单位认可、行业公认、游客满意的导游员,具体评选办法,参照《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评选杭州市金牌导游员的通知》(杭政办发电〔2009〕33号)执行。

3.市旅游主管部门每年对品质导游员进行复核,实行优胜劣汰,动态管理,进入品质导游员队伍的,每人当年给予奖励5000元。

(二十一)建立完善导游薪酬保障机制

1.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导游人员劳动关系管理,建立导游人员带薪休假备案制度。

2.加强旅行社的劳动用工检查,完善导游人员工资发放制度,建立定期旅行社用工检查通报制度。旅行社要按规定和导游人员办理劳动聘任手续、签订劳动合同,按月给予不低于当地最低月工资标准的基本工资,并参加社会保险,对带团导游发给带团导游服务费。

3.加大对旅行社的劳动监察力度,保障导游、领队人员薪酬水平和休假时间,对违规违法行为予以曝光。

(二十二)加强小语种紧缺人才培训

1.小语种紧缺人才指掌握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印尼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俄语、泰语等语种的人员。

2.对参加市旅游主管部门定点培训机构开设的小语种紧缺人才培训班,经培训取得长三角紧缺岗位(小语种)能力证书,与在杭旅行社续签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导游,返还培训费用,每人返还总额不超过5000元。

3.对报考第二外语,参加市旅游主管部门或其他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取得紧缺小语种导游证,并与旅行社签订不少于5年劳动合同的外语导游,返还培训费用,每人返还总额不超过12万元。

4.在杭旅行社引进浙江省以外的小语种人才,并与旅行社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市旅游主管部门考核认定,每年年底对小语种人才给予津贴奖励,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1.5万元,奖励期限为三年。

(二十三)创新导游人员岗位认证模式

1.将旅游管理人员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畴,开展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考核工作。动员导游参加全国旅游经济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市旅游主管部门每年组织56小时的专业知识培训,对成绩优秀的一线从业导游员给予奖励。

2.引导旅行社加强导游人员培训力度,并把旅行社导游岗位认证率与品质等级评定、政府公务活动采购招标等有机结合。

(二十四)加大行业管理力度

1.加强旅行社和导游服务质量管理,每年安排30万元工作经费,加强旅行社和导游服务质量的检查力度,按期发布旅行社行业质量报告和导游服务质量报告。

2.根据旅行社行业服务质量报告,对违法违规及有重大恶性投诉的旅行社实行各项奖励政策一票否决。

(1)违法违规情况主要指:

旅行社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当年内受到旅游主管部门或相关职权部门警告以上行政处罚的(包括警告);

旅行社委派的专职导游在带团过程中违反《导游证管理办法》,被旅游主管部门一次性处以6分(含)以上的扣分处罚,或1年内3人次(含)以上被处罚的;

旅行社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2年内被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达2次(含)以上的。

(2)重大恶性投诉情况主要指:

1年内发生10人(含)以上的群体性投诉事件,经查实旅行社负有主要责任的;

1年内发生被媒体连续批评报道或在旅游行业内部造成较大影响等的投诉,经查实旅行社负有责任的。

3.加强导游人员队伍管理,按期公布导游人员年审情况,定期发布导游服务质量报告。

(二十五)加强旅游客运车辆管理

由市旅游主管部门会同市地税部门另行制订下发旅游客运车辆优惠缴税的操作办法,由市旅游主管部门会同市交通管理部门另行制订下发旅游客运车辆驾驶员服务质量规范的操作办法。

(二十六)加强旅行社行业协会建设

1.建立独立的旅行社行业协会,完善协会工作职能,形成政府指导、行业自律、企业诚信、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鼓励旅行社行业协会承担公共管理事务。市旅游主管部门委托旅行社行业协会承担业务活动,对提供服务的旅行社行业协会或旅行社,支付相应的费用。

2.旅行社行业协会下设导游分会,由导游分会牵头制订导游人员星级标准,加强导游从业人员自律,提升杭州导游队伍综合素质。

(二十七)加强正面舆论引导

1.全市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遵纪守法、服务优良的旅行社和旅游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的正面宣传力度,建立季度性的宣传例会制度。

2.要组织开展评比活动,对各类先进旅行社进行宣传表彰。每年对上一被评为全国百强、省十强的旅行社分别给予5万元、4万元奖励;每年开展十佳旅行社和优秀旅行社评选,对十佳旅行社、优秀旅行社分别给予3万元、1万元奖励。凡被评为十佳旅行社和优秀旅行社的企业,分别给予一个优秀经营者的奖励名额,并给予优秀经营者1万元奖励。上述奖励按照就高不重复的原则执行。

三、加强监督

(一)旅行社发展专项资金由市财政主管部门和市旅游主管部门共同监督管理,企业申报奖励项目,由市旅游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确定扶持和奖励项目,进行绩效考核。

(二)对存在违法违规、重大恶性投诉、重大责任事故,或在项目申报材料中弄虚作假、通过其他方式骗取专项资金的旅行社,一经查实,取消各项奖励和扶持资格,已拨付的奖励资金予以追缴。

(三)项目资助资金按财政体制由市、区分别承担,各区、县(市)必须按规定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

(四)本办法由市旅委负责解释。

下载当阳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阳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