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实施意见[精选5篇]

时间:2020-10-05 12:2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市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实施意见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的意见》(甘政发〔2018〕37号)精神,为深入推动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全市商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决策部署,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以强化互联互通为主线,以提高运营效率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突出“铁公机”联动发展,实现国际国内互通、铁路公路航空互联、物流节点园区互补、内外贸互通,着力构建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商贸物流要素聚集,提升商贸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力争把我市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枢纽物流节点城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运营规范,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

商贸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整合现有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互联互通,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商贸物流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培育形成5家左右规模较大、主营业务突出、辐射范围广、技术水平高、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商贸物流龙头企业;

商贸物流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物流大通道、国际港务区、物流园、商品交易市场贯通有序、衔接高效的产业体系,商贸物流集聚发展的效益进一步显现。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商贸物流发展布局。

1.构建商贸物流通道。以兰新铁路、兰新高铁、嘉策铁路为主轴,形成连接亚欧大陆桥横贯东西的铁路商贸物流大通道;

以连霍高速公路、国道312、省道215为依托,形成纵横交错的公路商贸物流大通道;

以嘉峪关国际机场为支撑,形成空中商贸物流大通道。进一步强化铁路、公路、民航联运,推进信息技术互联互通。(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交通局、市商务局)

2.构建商贸物流节点。发挥嘉峪关作为全国性商贸物流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嘉峪关国际港务区、空港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组织开行面向中欧(亚)国际班列和南向通道铁海联运国际班列。依托我市产业优势,发展金属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物流,打造辐射青海、新疆、内蒙古的商贸物流节点。(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交通局、国际港务区管委会)

(二)建设商贸物流产业园区。

3.推进国际港务区建设。建设酒钢多式联运物流园、大草滩编组站,重点提升公铁联运和国际集装箱组织作业能力,发展国际物流、国际货代、保税物流、大宗商品交易交割、国际贸易和商务服务等,打造成为以陆路为导向的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牵头单位:国际港务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发改委)

4.推进国际空港建设。加快实施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工程,开辟新的国内航线,提升国内运力,为申报空运口岸对外开放奠定基础。(牵头单位:国际港务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嘉峪关机场公司)

5.建设商贸物流园区。积极争取国家、省上资金,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建设大型商贸物流园。支持酒钢物流中心提升改造多式联运物流园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功能;

支持金翼城乡电商快递物流园建设多功能物流仓储、分拣配送中心。加快推进西部天地商贸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建设。(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配合单位: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国际港务区管委会)

(三)健全商贸物流市场体系。

6.完善农产品市场。根据《嘉峪关市农贸市场专项规划(2017-2030年)》和全省大市场布局,规划建设1处大型农产品市场,提升改造迎宾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逐步改造镜铁市场、建设市场等老旧农贸市场,继续完善三镇农贸市场,到2020年形成大市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布局科学、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的良好发展态势。(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雄关区、镜铁区、长城区、市规划局)

7.健全消费品市场。鼓励建设家居、建材、家电、汽车、花卉、日用百货等大型居民消费品批发市场,形成辐射周边地区、便利旅居消费的商品交易中心。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要求建设万豪国际、紫轩国际等城市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大型生活超市;

积极推进峪泉古街、玉龙湾、讨赖河北岸等特色商业街建设,提升大唐美食街、商业步行街功能和品质。引导实体零售企业向全渠道、全品类、全时段经营转型升级。(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国际港务区管委会)

(四)提升商贸物流信息化水平。

8.推广应用商贸物流信息化技术。大力发展物流信息平台,积极支持商贸物流企业依托省丝绸之路信息港和省商贸物流大数据中心两大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建设末端应用平台。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加快普及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标准化托盘,大力发展单元化物流,促进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全城信息共享,提高商贸物流智能化、自动化、现代化水平。(牵头单位:市工信委,配合单位:市交通局、市商务局)

9.深入推进“电商+物流”。全面加强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借助大平台的优势培育发展本地电商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农产品企业、零售连锁企业、物流企业建设自营电商平台,发展我市特色优势品营销网络。依托市电商服务中心,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将村委会打造成农村电商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邮政管理局、市农林局)

(五)提升商贸物流国际化水平。

10.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实施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工程,积极申报航空口岸对外开放。认真落实《渝桂黔陇四省市区政府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框架协议》,深化中新南向通道建设。进一步加强货源组织,常态化开行“嘉峪关”号货运班列,将我市优势特色产品通过南向通道、欧亚通道运送到国外。(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农林局)

(六)健全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11.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加快建设适应现代农产品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冻、冷藏和保鲜库等冷链物流设施,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库容5000吨以上大型冷藏设施。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提升冷链物流企业的冷链运输能力,提高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率。(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农林局、市工信委)

12.促进快递行业联动发展。发挥城乡电商快递物流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知名快递公司建立区域分拨、分拣、配送中心。积极与大企业、物流产业园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构建覆盖城乡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实现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合法终端配送,对配送农产品的企业按件补助。(牵头单位:市邮政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公安局)

13.加快商贸物流标准化应用。深入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积极推广标准化托盘,重点在快消品、农副产品、药品、电商等领域,推广规格统一、质量合格的标准托盘。大力发展单元化物流,鼓励物流企业将标准集装单元与共同配送、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相结合,鼓励批发、零售、电商等流通企业以标准托盘、周转箱为集装单元和计量单元,进行采购订货、计算运费、收发货,推动流通全过程不倒托、不倒箱。(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农林局、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

(七)培育发展商贸物流企业。

14.培育商贸物流龙头企业。积极与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支持大型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分公司、区域分拨中心,促进我市商贸物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支持有实力的物流企业整合资源,实行集团化运作,建立跨区域商贸流通合作发展机制。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加入全省商贸物流企业联盟和全省农产品流通企业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业务互动、票据互认、客服互查、抱团发展、共拓市场。大力发展戈壁农业,建设“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农林局、市发改委、市交通局)

三、扶持政策

15.加大资金支持。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省上资金,重点支持国际港务区、国际空港、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及特色商贸物流园项目建设。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符合招商引资政策规定要求的,严格兑现奖励。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扶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办法(试行)》(嘉发〔2016〕18号)相关奖励政策。(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农林局)

16.落实税费政策。对商贸物流企业自有(包括自用和出租)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符合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减按所属土地登记使用税额标准的50%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符合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商贸物流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小型微利商贸物流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鼓励发展绿色物流,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商贸物流企业从事生活必需品、药品、中药材、鲜活农产品和冷藏保鲜产品配送,以及使用节能与新能源车辆从事配送的,优先给予通行便利。合理确定配送车辆停靠卸货区域。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免征车辆购置税;

2017年12月31日之前已列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对其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继续有效。

对机场飞行区用地,场内外通讯导航设施用地和飞行区四周排水防洪设施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

机场场外道路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

场内道路用地依照规定征收土地使用税。对铁路线路、公路线路、机场飞行区占用耕地,减按每平方米2元的税额征收耕地占用税。

促进物流降本增效。从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对物流企业承租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时,从2018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对挂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2018年年底前,实现货车年审、年检和尾气排放检验“三检合一”。简并货运车辆认证许可,对未改变关键结构参数的车型实行备案管理。取消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从业资格证和车辆营运证。对货运车辆推行跨省异地检验。制定货车加装尾板国家标准,完善管理。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简化物流企业分支机构设立手续。

支持商贸物流企业按照现行增值税汇总缴纳有关规定申请实行汇总纳税,鼓励物流企业一体化、网络化、规模化运作。在我市开展物流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试点。适时开展物流领域收费专项检查,着力解决“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邮政管理局、税务局)

17.强化土地供应。开启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加快审批现代商贸物流业用地,做到快审快批、应保尽保。

保障用地计划指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商业网点规划中,充分考虑并统筹保障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对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项目给予适当倾斜。

对旧城区改建需搬迁的商贸物流业用地,在收回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后,经批准可以协议出让方式为原土地使用权人安排用地。完善社区商业网点配置,新建社区(含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小区、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安置住房小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严格社区商业网点用途监管,不得随意改变必备商业网点的用途和性质,确保其基本服务功能不缺失。

鼓励以租赁方式供应物流业用地,支持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物流业。鼓励政府以土地作价入股、土地租赁等形式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作为经营性商业用地,应严格按照规划合理布局,土地招拍挂出让前,所在区域有工业用地交易地价的,可以参照市场地价水平、所在区域基准地价和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等确定出让底价,土地出让后严禁擅自改变用途从事商业性房地产开发,确需改变用途、性质或者进行转让的,应当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并经依法批准。突出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重要定位,增强政府调控能力,遇灾害性天气和突发事件时减免市场交易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用电、用气、用热与工业同价。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用水,在已按要求简化用水价格分类的地区,执行非居民用水价格;

在尚未简化分类的地区,按照工商业用水价格中的较低标准执行。

鼓励现代商贸物流企业投资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盘活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对占地面积大、资金投入多、投资回收期长的仓储设施、配送中心、转运中心以及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要在加强和改善管理、切实节约土地的基础上,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利用旧厂房、闲置仓库等建设符合规划的流通设施,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租赁的,经批准可采取协议方式供应。(牵头单位:市国土局、市规划局,配合单位:市建设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商务局)

18.完善金融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大型商贸物流企业,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持,推进物流业与金融业两业融合,创新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方案,实现对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的内外部信用评级、综合金融服务、系统性风险管理。支持银行依法探索扩大与商贸物流企业的电子化系统合作。完善商贸物流企业融资模式,符合条件的可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和上市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改进信贷管理,发展融资租赁、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等业务。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典当等行业对中小微流通企业融资的补充作用。推广动产、仓单和商铺经营权、股权、知识产权等质押担保融资,依法合规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积极扶持符合条件的中小流通企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牵头单位:市政府金融办,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发改委)

四、保障措施

19.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建立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协调机制,定期研究我市关于商贸物流、招商引资、利用外资、促进进出口稳增长等相关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发改委要做好全市重大商贸物流项目的筛选、储备、入库工作,并建立市级领导包抓机制,推进重点项目落地、重要政策落实。

20.推进商贸流通改革。积极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经验,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在确保企业生产运营安全的基础上,清理、归并和精简具有相同或相似管理对象、管理事项的商贸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证照资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进商贸物流领域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等制度,进一步简化办理程序。探索“商贸+互联网+物流”融合发展新模式,增强商贸物流协同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实体商贸企业物流成本。

21.严格市场监管。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密切协作,加大对生产源头、流通渠道和进出口环节的监管,严厉查处制售侵权假冒商品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和行业垄断、地方保护等行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推动商贸物流行业与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等部门信息共享,建立商贸物流业信用体系,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惩戒机制,定期发布严重失信“黑名单”,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开。加强商贸物流信息安全管理,提高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22.重视人才引进。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试行)》,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引进和建设,在遴选全市领军人才时,加大商贸物流人才选拔力度。积极组织商贸物流人才参加全省专题培训班,有计划地组织商贸物流主管部门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依托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的作用,为发展现代商贸物流提供智力支撑。

23.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将商贸物流业发展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各部门年度督查重点,加强跟踪落实和督查问效。

第二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调研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2012-01-30 01:26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作者:蔡雪芳

物流是经济运行的“血脉”。物流业发展状况和物流成本的高低,是区域发展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现代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领域,是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今区域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物流环境的竞争

步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区域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在全国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逐渐趋同的情况下,能否做到集约化生产,降低其他生产环节的成本,提高供应链的供应效率,促进产业发展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就显得至关重要。

现代物流是产业经济的“加速器”,具有很强的产业联系效应,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纽带,是促进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因素,被誉为继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物流业越发达,各类要素资源、生产产品的流动就越频繁,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就越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成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企业销售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竞争的焦点转向压缩物流成本和挖掘利润上来。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克里斯多夫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必须与其他环节最强的企业联系起来,组成有竞争力的供应链,才有实力去参与竞争。由于企业竞争和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商家对发生在每一个环节上的成本都不敢小视。国际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迫使企业尽量缩短组织生产、产品面市、市场反馈等过程的时间,在高度关注物流成本的同时,更关注物流的时效。以国际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信息产业为例,生产商从美国市场上拿到订单,到将生产的成品交付到美国市场,平均周期只有4天至7天。否则,委托加工方将由于市场行情发生变化而蒙受损失。

现代物流业是重要的新兴产业,更是重要的投资环境。如果说过去外商比较看重土地、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和各种减免优惠政策,那么今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则更多地取决于区域的物流环境。物流是经济运行的“血脉”,掌握了物流,就意味着在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分工中占得先机;掌握了物流,就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物流业发展状况和物流成本的高低,对区域经济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有重要影响,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越物流产业发展本身,是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

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着我省有效承接产业转移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实施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大开放主战略,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把工业园区作为培育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平台,使工业园区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物流需求也不断扩大。特

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随着土地、能源、资金约束加剧,工业园区企业生产成本、用工成本大幅攀升,对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物流环境的需求更为迫切。

从产业转移的成因看,最主要的驱动因素还是成本倒逼,而加工贸易企业对成本和时效又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近年来,由于油价和人力成本的增加,不少企业反映运价已上涨了20%以上。我省过去拥有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正逐步被物流成本、生产成本的上升所抵消。尽管近年来我省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各地都相继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物流的作用、地位的认知度有了显著提高,但总体而言,物流对经济的推动力还不强。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势必影响外商选择产业转移地的决策,影响外来资本的有效进入。

目前造成我省物流成本偏高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货源支撑相对不足。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大交通、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物流发展离不开产业基础。一方面,我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商品、货物进出量有限,社会物流需求总体相对不足。不少企业反映,造成物流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本地经济不发达,购买力有限,产业总体规模较小,拉出去的产品多,运回来的货物少,返程有时甚至放空,运费自然高。另一方面,企业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比较严重,普遍存在“求人不如求己”的观念,没有将物流管理从企业的核心业务中剥离出来,不少企业产品输出基本上是派专人跟送,既困住了资金,又增加了流通环节的成本。

二是产业集聚度低,产品配套能力较弱。产业集聚度高低与物流成本密切相关,产业集聚度越高,物流成本越低。比如,黎川工业园区现有陶瓷企业30多家,耐热陶瓷煲占了全国市场的60%;鞋服纺织企业36家,原料和产品销售地主要都集中在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由于这两大产业集聚度相对较高,货物量大且比较稳定,主要围绕这两大产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发展也相对比较成熟,已初步形成了黎川南昌、黎川广东、黎川福建三条专线,每天都有二班至三班车固定发往这几个地方。而同在黎川工业园区的一家生产毛毯的企业则不同,企业从广东佛山转移过来,“两头在外”。但由于整个黎川只有这一家毛毯企业,产量较小,且受季节影响,企业无法与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只能临时找车、找司机,因此物流成本很高。我省一些地方由于缺乏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大企业、大公司,产业与产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关联性不强,未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生产原材料大多从全国乃至全球采购,而生产的产品也大多出口或销往国内各地。正是在这“一进一出”之中,耗费了较多的生产时间与物流成本。

三是运输手段单一,多式联运的大通关体系没有真正形成。据了解,目前我省大多数企业货物运输主要还是靠汽运。一方面,是因为我省高速公路条件好,可以实现“门对门”的直接运输,时效性较强;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省铁路路网规模不足、通货能力有限,内河航道等级偏低、港口设施较落后,沿江口岸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空港物流发展相对缓慢,以铁海联运为主的多式联运没有真正形成。由于远离沿海港口,出海路程较远,加上港口、铁路搬运、装卸等服务收费较高,物流成本明显较许多地区高。

四是物流市场发育程度和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较低。我省物流企业服务水平普遍不高,多停留在传统的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上,没有完善的物流网络,缺乏实力强、规模大、功能全、水平高的龙头企业,物流主体呈“散、小、多、弱”的特点。目前我省大部分繁荣工业园区物流企业偏少,企业规模偏小,形式单一,且局限于整个流程的某一段,缺乏一体化服务供应商,没有形成社会化供应链,企业产品货物运输与市场物流运输业脱节的现象较严重。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有效改善我省物流环境

其一,加速产业集聚,最大限度地释放我省制造业物流需求。物流业发展离不开产业基础,现代物流业与产业集群相伴而生、相互促进。当产业集聚达到一定规模时,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物流业会大量出现,产业集聚区也会成为物流服务需求最集中的区域。物流企业集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而带来的物流成本下降,又是导致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经过多年发展,我省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清晰,已有近三分之一的工业园区形成了产业集群雏形。但总体而言,还需要从省级层面上加大全省产业整合力度,合理规划区域产业布局,在全省工业园区集中培育一批独具特色、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速产业集聚,以有效促使物流企业进一步集聚、物流市场进一步发育。

同时,要密切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一方面,引导中小企业转变观念,把物流业务从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实行业务外包或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摆脱繁杂的运输、仓储事务,集中精力抓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鼓励部分大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改造现有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业务流程,优化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逐步实现制造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最大限度地释放园区制造业企业的物流需求,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货源支撑。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采取不同的物流发展策略。比如,有的产业集群由众多中小企业共同组成,单个企业物流活动批量小、批次多,且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仓储和配送设施,物流活动较为分散,物流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低,物流品种多样化,但在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和成品销售配送等物流环节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就可由龙头物流企业或引进省内外大型物流公司,对这些企业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共同采购与配送提高物流效率。

其二,科学规划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工业园区物流配送体系。现代物流园区,对提高物流的组织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为企业提供集成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提高区域物流服务水平,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具有重要作用。物流园区的规模、运营模式、服务方式都要从产业需要出发。政府在进行物流产业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周边的物流需求及应有的规模标准,科学规划物流园区的辐射半径和服务范围。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应注意产业配套和物流效率原则,综合考虑区域产业集群的特点、物流总量以及企业物流成本,根据区位特点和交通条件,协调好各类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的规划,划分物流节点,努力实现布局结构合理化、服务区域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佳化,以体现资源的共享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目的。

其三,加快水运发展,重点突破“航道”和“港口”两大瓶颈。我省水资源非常丰富,北临长江黄金水道,中部赣江等五河汇入鄱阳湖,再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了一个以鄱阳湖为中

心的可出江入海的天然水运网络。我省应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提高水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的比重,形成以九江为“龙头”,以鄱阳湖水系航道为“脉络”的干支直达、江海联运的水运网络。航道等级偏低和港口设施落后,是制约我省水运发展的两大瓶颈。要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特别是加快赣江、鄱阳湖高等级航道建设,使水运主通道长江(江西段)、赣江、信江全部达到三级以上航道标准,形成干支畅通、区域成网的航道体系。要充分重视铁路、公路对水运口岸物流的集疏运作用,加快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公路主枢纽系统建设。要提高水运运能,大力发展大型专用码头,统筹航道、港口、船舶、运输的发展,搞好物流规划与城区、港区、园区、口岸规划的衔接,抓好一批货物仓储、专线铁路、专用管网建设。水运建设投资大、回收慢,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公益性、服务性等特点,企业积极性有限,需要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建议政府部门给予水运企业适当的减免税、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并借鉴邻省“以电养航”和“以陆补水”等做法,给予水运企业一定的资金补贴。

其四,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畅通大物流通道。对全省分散在工业、商贸、物资、交通、邮政等部门的物流资源,通过联合、兼并、拍卖、撤销等多种形式进行整合,改造提高,完善功能,发挥效益。对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和同一种运输方式内部,通过协调,形成合理分工。鼓励联合经营、合作经营,发展多式联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综合效率,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衔接的物流运输平台。积极推进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畅通水运物流,发展长江和鄱阳湖航运,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城市配送等,努力降低社会综合运输成本,提高运输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各种运输方式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其五,加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是现代物流的核心要素,物流信息的畅通流动,对提高工业园区物流运作效率至关重要。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可以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要满足物流系统中政府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等不同层次的参与者的信息需求。我省工业园区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应该定位为综合信息服务、数据交换、物流业务交易支持、货物跟踪等。主要包括客户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信息,即运输、仓储、配送、加工、装卸需求等;物流业务运作管理,即物流电子数据交换、物流交易管理、电子报关、税收和资金结算等;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即公路车站、港口水运、机场航空、交通状况、道路设施等方面的信息;物流市场供给信息,即物流供应商的资料;政府管理部门要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即物流业务种类、货运量、物流成交合同总金额等,以便为物流预测、物流规划设计、物流统计等活动提供支持。

其六,加快培育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物流企业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体,要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扶持壮大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应通过主辅分离发展一批,切实抓好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鼓励引导一批生产企业将采购、运输、整理、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剥离出去,组建独立运作、专业经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整合重组壮大一批,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完善服务功能,健全服务网络,逐渐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鼓励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到我省设立采购中心、区域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对发展思路

清晰、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特别是省重点物流企业,从税收、规费、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蔡雪芳

第三篇:加快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

加快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努力化危为机

商贸流通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重要窗口,也是启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级的助推器。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实现我市商贸流通现代化步伐,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生活品质之城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当前面临严峻形势的紧迫需要。

一、流通力的内涵与发展流通业的重要性

(一)流通力的内涵

流通力就是流通领域的生产力。流通生产力应该是社会把产品运送到消费(包括生活和生产)领域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花费在流通领域中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同已经转移到消费领域的产品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活劳动与物化劳动花费越少,产品被转移到消费领域的数量越多,就说明流通生产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流通力取决于流通规模和营销能力,即流通力=流通规模+营销能力。流通规模是硬件,营销能力是软件,两者是互为补充、互为条件,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流通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二)流通是现代经济的助推器

流通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窗口,是观察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是不断启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位的助推器。

计划经济是以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受生产支配,往往容易形成卖方市场和短缺经济现象。而市场经济是以消费需求决定和带动生产。努力满足即期的消费需求,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创造未来的消费需求,成为市场经济能够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流通带动生产,小流通带动小生产,大流通带动大生产,现代流通带动现代生产。现代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与聚变的载体;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运用高新科技建立和发展现代化大流通体系,可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运行的效率。

(三)城市要发展,流通必先行

城市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的中心;流通越发达,城市就越繁荣,就越具有竞争力、生命力和辐射力。一个已为国际经验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是,现代化城市的特征都表现为商业高度发达与成熟。所谓商业高度发达是指多种业态并存,为商业配套的企业设施齐备,信息系统与服务水平处于领先地位,辐射范围广;而所谓商业成熟即意味着商业龙头企业的优势明显,并拥有科学的管理系统、营销技术和经营理念。唯有流通活跃,经济才有活力,要素的不断流动与重新优化配置才能得以实现。

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生产力与流通力的统一。即:竞争力=生产力×流通力。在生产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流通力成为决定因素。流通力小于1,不仅本地生产能力无法实现,而且内外交流堵塞,这就大大削弱了城市的竞争力。如果流通力大于1,不仅可以弥补本地生产能力的不足,而且通过促进内外交流、优势互补、组合配置,可极大提高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要依靠“新经济增长点”所提供的利润,更依靠商业繁荣带来的土地、房产、劳动力及基础设施等要素的普遍升值。名列世界竞争力前茅的新加坡,主要不在于其生产优势,而

在于其强大的流通力;我国香港也是靠“商”成为国际大都市。因此,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要重视生产的发展,还必须重视流通力的投入和培植。只有将流通业提高到优先发展产业的高度,才能促进杭州城市发展和杭州各项功能的发挥,提升杭州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二、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市商贸流通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市场化程度高、活力强、发展快、特色鲜明的重要产业部门,对拉动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8年1-9月,我市商贸流通业实现商品销售额6395.8亿元,比上年增长24%,实现增加值38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占全市GDP的11.6%,比重较上年有所提高。商贸流通业总体效益提升,2008年1-9月实现利润总额73.9亿元,比上年增长27.8%。一批实力强,发展快的大型企业,在我市商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2008年1-9月,在全市贸易企业中,销售总额超亿元的贸易企业778个,拥有资产总额2232.2亿元,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887.76亿元,分别占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87.5%和92.1%;实现利润总额73.46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99.4%,显示出较强的实力和蓬勃的发展生机。其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流通主体呈多元化格局,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商品流通业是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领域之一,打破了国有经济主体大包独揽的局面,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的格局,建立了新型的商贸流通所有制结构。2008年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集体经济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百分之百下降至4.1%,非国有、集体经济比重高达95.9%,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57.1%,股份制经济比重占30.3%,外商及港澳台商经济所占比重为8.5%。我市流通领域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1-9月,我市民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3.5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1%;实现商品销售额4358.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3%,民营企业已成为全市流通领域的主力军。(见下表)

2008年9月底限上批零业和住餐业企业及就业人员

(二)行业结构日趋优化,流通体系不断完善。行业结构是商贸流通业内部以流通环节和渠道的设定为基础形成的结构性特征,最核心的部分是由批发和零售两大部分构成,其发展水平反映了流通业的演化历程及所处阶段,其变动趋势反映了流通渠道的市场配置及运作效率。从2008年1-9月限额

以上商贸企业统计显示,我市商品流通行业构成主要以批发业为主,单位数和从业人数分别占到72.1%和47.2%,零售业、餐饮业次之,零售业单位数和从业人数分别占17.8%和28%,餐饮业单位数和从业人数仅分别占10.1%和24.8%。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中,批发业占88.5%,零售业只占11.5%。

从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的内部行业构成看,据2008年1-9月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统计显示,批发业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三大行业,这三大行业的单位数占全部批发业的85%,从业人员数、资产总额、销售额分别占80.1%、84.2%、83.6%。零售业主要集中在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百货超市零售、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三个行业,这三个行业的单位数占全部零售业的76.2%,从业人员数、资产总额、销售额分别占79.2%、78.1%、83.5%。餐饮业主要集中在正餐服务行业,其单位数占全部餐饮业的90.3%,从业人员数、资产总额、营业额分别占全部餐饮业的51.4%、81.2%、54.5%。

(三)新兴业态异军突起,连锁经营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跨国零售企业和国内大型连锁企业纷纷抢滩杭州市场,基本形成了本地连锁企业、国外连锁企业、外省连锁企业齐头并进的流通格局,大商场、大卖场、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到2008年9月末,全市共有限额以上零售业和餐饮业连锁企业103家,比2000年末增加80家;连锁企业门店数5307个,比2000年末净增5001个,门店数超100个的连锁企业达14家。103家连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8.87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42.7%。2008年1-9月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连锁企业已达42家,其中超10亿元的7家。农村流通现代化进程不断发展。截止2008年11月底,全市开展“千镇连锁超市”工程的136个乡镇中,已开设连锁超市181家,实现了乡镇连锁超市网点全覆盖;在乡镇连锁超市全覆盖的基础上,连锁超市的重点向行政村便利连锁店延伸和发展,全市农村2124个行政村中有1958个村开设了连锁便利店2406家,覆盖率达92.2%。零售业态的日益完善,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消费者购物更加方便、快捷。

(四)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大市地位不断巩固。我市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为促进我市加快建设全省的商贸中心、扩大商品流通规模、方便城乡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改造步伐也进一步加快,硬件设施档次不断提高,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截止2008年9月末,全市亿元以上市场129个,1-9月实现成交额1725.34亿元,成交额超10亿元的市场28个,实现成交额1419.61亿元,占亿元以上市场总成交额的82.3%,超百亿元的超大型市场4家,实现成交额632.35亿元,占亿元以上市场总成交额的36.7%。我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数量、摊位数、成交额等主要指标均名列全省第一。

(五)餐饮业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外出就餐人数不断增加,我市餐饮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2008年1-9月,我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7.46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增长幅度居商贸流通各行业之首,比批零贸易业增幅高2.3个百分点,比其它行业高23.9个百分点,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高2.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1%,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2%,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增长2.1个百分点。我市餐饮业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营业份额不断提高的同时,加快了从传统的经营模式向现代经营模式的转变,2008年9月末我市限额以上连锁餐饮总店发展到20家,连锁门店781个,营业额37.33亿元,涌现出如“知味观”、“花中城”、“外婆家”等一批餐饮企业的著名品牌,誉满杭州,打响浙江,乃至全国,从而成为引领杭州餐饮经济的排头兵。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西式快餐迅猛扩张,经营汉堡包、比萨饼的西点房和形式多样的奶茶店四处开花,咖啡厅、冷饮店、酒吧、休闲吧生意火爆。多业态发展的各式中西正餐特色餐馆、宾馆餐饮、快餐自助餐馆、外卖送餐、商场超市餐饮、美食广场,以及遍布城乡各地的小餐馆、外地风味小吃店,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生活,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三、商贸流通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挑战

我市商贸流通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全市经济发展的需要,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与发达国家(地区)及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一)城镇居民消费倾向逐年下降制约发展。2000年以来,尽管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年攀升,但居民消费倾向仍逐年下降。2000年至2007年,我市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分别是80.6%、82.3%、78.2%、77.1%、77%、80.9%、76.1%和68.7%。消费需求下降必然造成商贸流通行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从网点布局看,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缓慢。相对于城市,我市农村市场建设进展比较缓慢,流通体系尚不健全,农村流通网点依然稀少,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设施不配套、综合运行成本偏高等状况仍然存在,导致农村的部分消费流向城市,延缓了农村市场的发展进程。2008年1-9月,全市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6.6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农村商业网点分布散、市场秩序不规范,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侵害农村居民消费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市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户放心店”工程等为载体,农村商贸流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与城市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

(三)从盈利状况看,整体经济效益欠佳。近年来,由于能源、粮食、原材料等上游产品价格上扬,导致商贸流通企业购进成本增加,而在销售终端,由于买方市场形成,一些商家为争夺客源,无奈采取低价竞争和各种优惠,使商业毛利大大减少,从而导致商品销售利润率下降,一些企业入不敷出,亏损破产。2008年1-9月,从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看,全市限上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率高达74%,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分别仅为1.53%、1.31%,表明企业的盈利水平仍然偏低。而餐饮企业财务状况更加堪忧,2008年1-9月,全市186个限上餐饮业法人单位营业利润总额仅为3.94亿元,利润总额仅为3.89亿元,企业亏损面超过50%。

(四)从利用外资水平看,对外开放程度偏低。加入WTO以来,我市对外开发步伐不断加快,商业利用外资项目明显增多,国际商业巨鳄中已有家乐福、麦德龙、欧尚等著名连锁超市纷纷登陆杭州市场,全球零售业第一巨头沃尔玛也已入驻杭州。但总的来看,我市批发零售业利用外资水平仍不高,对外开放程度偏低。2008年9月底,全市限上批发零售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仅有22家,只占全部限上法人单位数的1.4%,销售额占1.3%,比重明显偏低。从法人单位实收资本结构看,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仅为59.35亿元,占全部限上实收资本的2.3%。2008年1-9月,全市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吸收合同外资3.4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1万美元,分别仅占全市的9.5%和3.8%。

四、加快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奋斗目标,必须加快消费的增长,尤其重视挖掘农村市场的潜力,形成围绕扩大消费需求发展经济的良性增长格局”。报告中还指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结合我市发展的实际,应把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发展我市现代服务业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传统商贸流通业的改造和提升

1、继续做好改造提升商品交易市场,不断增强市场功能。我市是全省的“市场大市”。数量众多的商品交易市场是我市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历史上起到了活跃经济、积累资本、培育产业、增加供给、扩大就业等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市的商品交易市场在总体上处于三种状态:一部分市场已完成历史使命,逐步趋向萎缩或消亡;一部分市场随着厂家直销方式的发展、全国同类市场的兴起,经营业绩下降,处于勉强维持状态;还有一部分经过不断改造和提升,继续保持较强的生命力。因此,从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和功能看,今后要按照压缩总量、整合资源、强化功能、规范管理的原则,依据全市现有专业市场的发展状况、区位,以及产业基础,合理确定各类专业批发市场的职能分工,推进商品交易市场组织、经营和管理的创新。重点要提高其信息化程度,以信息化推动专业市场的现代化。采取市场经营与商品经营相结合的办法,利用专业市场的知名度,探索定牌、贴牌加工,自主开发产品;采取交易中心与展示中心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市场设立产品展示中心;采取散户经营与公司制经营相结合的模式,提高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探索利用专业市场的优势,增加会展功能,培育知名会展;延伸服务内容,增强配送功能,推动商品交易市场从商品集散地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带动市场升级。

2、加快零售业的改造提升,充分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以连锁经营为主要载体,加快零售业的改造提升,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的一种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是现代零售业的发展主流。我市连锁经营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但由于在流通企业改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没有形成发展连锁经营的合力,导致整体规模较小。我市本地的连锁经营企业普遍存在单店规模小、门店数量少和知名度低等方面的问题。随着零售领域的开放,国内外一些知名连锁企业加快了进入我市的步伐,挤压了我市本地企业的发展空间。对此,我们要正视现实,根据全市各地的实际,明确发展重点。当前,应继续发展农村连锁企业,构筑县城、中心集镇和经济发达村的农村连锁网络。在支持发展直营连锁的同时,鼓励以商品、品牌、商号、配送、管理技术为纽带,发展特许经营,进一步拓宽发展连锁经营的行业范围,支持市内连锁企业采取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进货成本。

(二)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加快新兴流通业的发展

1、加速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物流配送是现代商贸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第三利润源”,配送的完善和快捷成为实现连锁经营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市大多数连锁企业尚无独立的配送中心,即使有些企业有,但规模较小,技术落后,自动化水平和配送比例较低。因此,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成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配送的关键。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市场需要和生产流通的发展趋势,合理确定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与水平,逐步实现仓库立体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拆零配货电子

化、配送过程无纸化,并建立自动补货系统,为连锁企业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率的配送体系。二是整合物流资源,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专业化改造,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特别是与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的改组、改造相结合,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区封锁,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和发展社会化物流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配送服务。三是抓好商品交易市场配送中心的建设,提高市场的商品集散功能。四是设立流通现代化人才培养基金,为加快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2、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是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趋势,它具有无时空限制、便捷、互动等优势,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在经济活动中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总的看,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要遵循国际规范,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努力推动。通过综合政府的产业政策、企业的市场需求、行业的发展趋势、消费的变动情况等信息,提高各类网络资源的集聚度和利用率。在实际工作中,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着重抓好六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紧研究电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税收、市场准入、隐私权保护、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问题,逐步完善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建设;二是以支柱产业为依托,培育一批集信息发布、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配置等功能于一体的行业门户网站,发挥无形市场的优势。三是鼓励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建设网上商城,增强配送功能,扩大网上消费。四是发展服务业的网络业务,拓宽电子商务覆盖面。五是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的非法经营以及危害国家安全、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电子商务的正常秩序。

(三)整合现有资源,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和组织结构。

1、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是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的主要载体,发达的商贸流通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拥有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如美国拥有沃尔玛,法国拥有家乐福,德国拥有麦德龙。培育大型民族商贸流通企业既是国际的成功经验,也符合我市的实际。我市应抓住机遇,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培育,鼓励市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以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

2、积极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主力军作用。我市商贸流通业在抓“大”的同时,还要扶“小”。中小型流通企业是我市商贸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从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较少,绝大多数是中小商贸流通企业,销售规模不大。因此,要提高商贸流通行业的整体水平,就要积极推动广大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与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共同发展。根据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特点,着重发展特许加盟和自由连锁,采用联合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提高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信贷支持,帮助其解决融资难等问题,创造有利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加强个体经营户的管理,积极为个体经营户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第四篇: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

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

【大中小】【打印】文章来源:商务部新闻办2014-07-3016:21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新闻

今年以来,商务部围绕贯彻落实部分城市物流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国务院领导指示,聚焦降低物流成本,统筹部署商贸物流工作,全国商务系统思想统一、方向明确,上下联动、措施得力,商贸物流工作取得成效。

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

商务部、国家标准委专门成立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组织调研,研究开展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提出从商贸物流起步、从托盘标准化切入、规范引导和试点推进相结合的思路,明确出台指导性文件,开展托盘标准化试点,加快物流标准制修订等措施。今年6月,国家标准委、商务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指导地方围绕完善商贸物流标准体系、加快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加强商贸物流标准实施和推广、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完善保障措施等。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辽宁、广东等地分别了成立物流标准工作委员会、物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系统梳理我国704项物流标准;江西省推动物流服务合同准则、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估指标等9项新国家标准的实施,开展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创建活动;贵州省商务厅会同质监局打造“贵州省物流标准基地”,指导开展物流企业认证评估与物流师培训;上海市积极推进动产质押融资和逆向物流地方标准;山东荷泽成立物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标准奖励制度。

二、总结试点,以创新成果指导地方开展工作

近期,商务部围绕商贸物流积极开展工作,探索总结城市共同配送试点等先进经验做法,取得一定成效。先后印发《全国城市配送发展指引》、《第三方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案例指引》、《关于加强城市共同配送试点管理的通知》、《城市配送统计指标体系及绩效评估办法》等业务文件和配套标准,指导地方开展工作;建立了商贸物流运行统计与分析制度、重点联系企业制度。下半年,还

将发布《商务部关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意见》,指导地方重点围绕提高社会化水平,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提高专业化水平,推动重点领域商贸物流发展;提高标准化水平,加快标准应用推广;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多层次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组织化水平,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国际化水平,推进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等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政策导向作用逐步显现,以点带面发挥辐射效应。太原、南京、长春、唐山等22个共同配送试点城市,系统设计城市配送服务体系,布局三级配送网络,搭建共同配送信息服务平台,创新货运班车、网订店取(送)、公共自助提货柜等配送组织模式,先行先试取得了可贵经验。近日,江苏省商务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经信委、交通运输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共同配送工作的意见》,在全省启动并部署城市共同配送工作。据了解,山东、江西等多地也将在省的层面启动该项工作,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推动商贸物流发展。

三、加强协调,落实物流业发展相关政策

今年以来,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全国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明确物流业发展支持方向和优惠政策。搞好工作协调,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务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配送运输与车辆通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推动改善城市配送环境。加强相互协作,会同国家邮政局开展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协同发展试点。同时,还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行业发展需求,提出在物流用地、水电、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地方政府将商贸物流放在促进流通业发展、加强城市管理的高度,多措并举,想方设法破解难题。如:内蒙古积极推动城市配送车辆与普通货运车辆的分类管理,相关城市正在研究配送车辆“统一标识、规范车型、分类管理”的办法;石家庄市制定快递行业电动三轮车管理意见和办法,积极开展“三车治理”,实施车辆统一、颜色统一、标识统一、编号统一;淄博市制定为配送专用车辆发放交通卡、开辟绿色通道的措施;贵阳、太原、长春等地组建城市配送车队,统一标准、标识等,积极解决配送车辆“三难”问题。

第五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物流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产业之一,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莒县经济正处在由艰难爬坡阶段向提速发展阶段跨越的关键时期,为实现经济提速发展,更为经济发展增强后劲,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已迫在眉睫。

一、莒县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条件和必要性

莒县地处鲁东南地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日照港的陆路腹地,是横贯鲁南、豫北和晋南及西北广大沿桥地区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连接山东城市半岛群南来北往的重要枢纽,在跨区、跨国际物流集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境内多条国道省道交汇成网,日东高速和汕尾高速公路横贯境内。南靠兖石铁路,北近胶济铁路,胶新铁路和建设中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穿境而过,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为发展高效现代物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莒县矿产资源资源丰富。现已初步探明的铜、铁、石灰石、大理石、页岩硅化粘土等矿物质达38种,其中石灰岩储量达34.2亿立方,是全国少有的优质石灰岩带,具有发展水泥产业的最佳条件。钛铁矿储量近8000万吨,是目前全省发现的最大的钛铁矿。丰富的矿产资源需要运输,水泥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业支撑。

莒县是全国、全省重要的粮油、生猪、肉食兔、果品、桑蚕、瓜菜生产基地。目前全县优质高效农业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8万公顷,有16种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只有发展好了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业,才能使农产品真正走出去,发挥传统农业优势和增加农民收入。

莒县工业发展也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提供了机遇。境内莒县工业园区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日照临港工业配套基地是日照市规划的精细化工产业园,是发展临港工业、承接蓝色经济辐射转移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工农业产品调出、调入量急剧增长,而这些都要求我们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适合经济发展的物流园区,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莒县物流业现状

(一)物流基础环境

近年来,莒县物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总体规模快速膨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攀升,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在已出台的有关政策中,明确将其作为先导产业加以培育发展,并作出了加大财政、金融、土地供应等方面支持力度的规定,促进了物流业的提速增效。

近年来,全县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长,公路、铁路、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为物流业快速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港口相连相通,方便快捷的物流交通运输网络。同时,物流园区蓬勃发展。全县已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多处,建设了以凯达物流园、浩宇物流、晨曦物流为龙头的各类物流园区和中心,物流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二)物流企业情况

莒县相当多企业仍然是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很多大型企业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内部设臵有装卸、运输、仓储等功能部门,企业购进原材料销售产品大部分由内部运输完成,是典型的传统企业物流。另外,莒县目前的车队、配货站较多,但呈零星分布,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零乱局面,给莒县的行业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也不利于物流信息的流通及管理。第三方物流在莒县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萌芽状态,凯达物流园可以说是第三方物流的雏形。山东凯达物流公司拥有各种运输车辆300余台,建有集餐饮、住宿、配货于一体的停车场、维修站以及几个大型公用保税仓库。业务已辐射两广、福建、浙江、江苏、东北三省等全国20多个省市。已成为一个颇具实力的物流公司。

从物流企业管理技术建设方面来看,莒县物流业已经开始应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信息管理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信息扫描及RFID(射频识别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已经得到应用,物流现代化装备利用率不断提高。

三、莒县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现代物流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作,涉及面广,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与管理。近些年来,莒县物流业虽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来看,由于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莒县物流业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比较低。

(一)市场需求基础限制

莒县相当多的企业还保留着传统的经营方式,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传统的企业物流占据4/5强的市场份额,留给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空间过少,从而造成专业物流企业难于做大做强,并向现代物流发展。另一方面,正是物流市场发育不完善,导致企业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进行剥离,这样一来,社会资源得不到共享,势必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给企业增加巨大经济成本,资金短缺,影响企业发展。

(二)物流企业管理体制不顺、发展机制不活

莒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物流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的物流企业,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相互交错,铁道、交通、邮电通讯、内外贸易等物流相关部门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部门、企业间缺乏横向联合,许多物流设施只为某行业、某部门服务,综合性、社会性服务水平较低。另外,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技术设备、产业政策、税收等方面,也分属于不同政府职能部门,各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维。处于起步阶段的莒县物流市场,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竞争秩序不规范,现有的管理方式远不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三)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低

莒县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缺乏大型、有实力的物流骨干和龙头企业;目前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物流服务层次偏低,物流的精细化组织和管理等能力相当欠缺,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至今没有管理整套供应链能力的物流企业,使得企业在采购和物流环节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较大。另外,莒县物流企业专业化水平低,企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现代化经营手段,真正委托第三方物流的现代化流通方式比例还很小。

(四)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专业人才短缺

莒县在物流信息的应用和资源整合方面,如何利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落后的操作模式,提高站前作业和疏运效率等方面还比较落后,远未形成一个布局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仍处于原始起步阶段。人才培养主要靠企业的短期培训为主,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养途径;专业人才往往因企业规模小,发展不规范而止步莒县。国际、国内大型企业难以落户莒县,这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

四、如何加快莒县现代物流业发展

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

现代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系统产业,它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在物流业发展的初期,要特别突出政府在优化资源配臵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监管方面的主要作用。莒县成立的莒县服务业管理办公室就担负着物流业的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但是这样一个服务办公室承担此项职能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当前经贸口多头并管的状况,各项经贸管理职能被人为地分割,不利于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有

利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适当合并部门,改变经贸多头管理体系,让专业局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去指导莒县的物流业发展,既符合当前机构改革的大方向,又有利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这样从全县经济发展的总体上去统筹物流业发展,能既把握全局又重点突出。

国务院和省市都出台了物流业发展规划,我县要吃透国家和省级发展规划精神,仔细研究日照市区域发展规划,结合莒县区域位臵、经济发展特点和物流业发展基础,制定出本地区的物流业发展规划。规划起点要高,要明确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定位,重视同周边及先进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大力推动本地物流资源的融合和集成,加强物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建设莒县现代的物流园区,积极引进外资和民资进入物流行业,加强对物流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环境空间。规划的编制,不仅仅是上级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延伸,更重要的是确立莒县物流业发展的特色和突破口。

(二)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特别是加强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加强粮油、液体化工、木材、水泥相关产品等主导货种物流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为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重点建设多式联运及转运设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在铁路货运站建设集装箱中转站、货物转运站,使铁路与公路运输衔接更加紧密,方便快捷,运转高效;在交通枢纽、货物集散地、产业集聚地、城市周边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增强货物集聚和辐射能力,形成公路、铁路三横二纵的交通格局和现代物流体系。形成铁路、公路配套设臵的流通格局,提高莒县现代物流的集疏能力。

(三)培育物流市场,扶持引进骨干物流企业

要积极引导企业从根本上改变“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观念,树立现代物流意识。大力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现有优势,指导现有物流企业积极重组,整合社会存量资源,改变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社会物流体系。鼓励中小型工商企业逐步将生产制造领域以外的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流通领域的加工、整理、配送等业务有效分离出来,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整合和重组,或以委托方式交给专业物流公司运作,全面推行原材料和零配件直送到位,向“零距离、零库存”迈进。

以莒县经济开发区和临港产业基地为依托,做大做强现有物流企业,链接临沂商贸流通和日照临港物流,服务本地企业流通,主要功能定位为商贸、工业品展销、仓储及现代化的电子信息交易及配送系统。在重点发展凯达物流、港源物流、浩宇物流、中国重汽莒县服务站、广源物流的同时,依托山东路新建一批物流企业,通过政策引导,让小型配货站向物流企业发展和提升。

启动莒县农产品物流建设,莒县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粮油交易市场和农产品交易系统,必将为我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更有利条件。

大力发展和引进第三方物流。以现有的重点物流企业为基础,或者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入住莒县,加快莒县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变,以物流分拨配送为核心,实现对各种运输方式和货物的动态跟踪,形成对跨区域物流网点的有效服务,形成物流行业的全方位供应链。

(四)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培养引进物流人才。

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就是构建一个完美的供应链,形成一个增值链,使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而物流企业则是排头兵。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尤其是良好的信息化水平,是应用供应链管理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系统,物流企业和相关企业能够实现数据共享、系统对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基于供应链的互连互通网络系统。通过这样的合作,物流企业有效降低了成本,而客户也通过这样的外包服务,不但获得了专业的物流服务,还通过协同合作,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综合效益。这就要求建立全县先进的物流行业的公共信息平台,通过网络技术整合物流企业资源,使全县物流业实现质的提高。当前,可以政府投资兴建公用物流信息平台,也可以扶持发展一家大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并服务全县。

要想实现物流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就需要一大批熟悉服务对象的相关业务,熟悉市场营销和计算机网络、信息开发维护等方面的人才。通过政策倾斜,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物流人才,还要加强现有物流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规律,并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提高整个物流产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的背景下,我们要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抓住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立足县情,加强物流产业的规划和基础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支撑和引领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作用,注重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做大做强莒县物流产业,实现莒县经济提速发展新跨越。

下载市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实施意见[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实施意见[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策研究[合集]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策研究 现代物流是指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仓储、配送为一体的新型流通方式,我县优越的地理位臵、一流的发展环境、便捷的交通网络、完善的服务体......

    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经济是我县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经济是我县建设“两型城市”、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是促进社会和谐、完善城市功能、增加税收和就业、提升生活品质、推动产业联动、实现双峰......

    滨州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滨政发〔2007〕4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 发展......

    加快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商贸物流业繁荣的调研报告[定稿]

    加快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商贸物流业繁荣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战略主题,按照县委王敏书记关于实践“三思三创......

    加快建筑业发展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根据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全省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推动建......

    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三明市政协调研组根据市委2007年重点调研课题安排,市政协组织调研组于6月上旬深入到沙县等8个县(市、区),开展关于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

    关于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查报告1. 江门物流行业现状 2009年江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185亿元,同比增长15.6%,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3.7%。今年上半年,全市货运量、港口......

    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