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指纹图谱
食品指纹图谱的建立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地沟油”“染色馒头”“毒奶粉”“皮革酸奶”“塑化白酒”等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一次又一次的严重了触动着我们民众本已十分敏感和脆弱的神经。随着媒体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持续升温,在一个个问题品牌被频频曝光的同时,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消费者的安全感正在一步步的被伤害。人们在不断抱怨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的同时,政府各级部门也从未停止过对加强食品检查力度,各种法规、条例执行标准每年都在相继出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全的整治力度有着强烈的重视和坚定的决心。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在各级监管部的努力工作的同时,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近期上演的含有“工业明胶”、“松香鸭’’“毒可乐”事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百姓在餐桌上诚惶诚恐。
群众的鉴别能力是有限的,老百姓在消费食品的时候难以准确的想象到食品的加工过程到底如何,面对产品包装上种类繁多、名称专业、含量不同的食品种类,多数的消费者都一知半解甚至毫无常识,所以大多数的人选择忽略。只有在爆发问题的时候才诚惶诚恐,后知后觉。
因此一种“贫民”食品指纹图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它不仅仅是应用于科学检测的专业研究,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廉价的食品安全鉴定平台,让更多的消费者对食品更加放心,让食品经得起大众的检验。2 食品指纹图谱建立概述
指纹图谱是指样品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如光谱或色谱,得到能够标示该样品特性的色谱或光谱的谱图或图像。这些图谱或图像就如人的指纹一样具有专一性和代表性,因此被形象地称之为指纹图谱。对成分较复杂的样品的质量控制而言,指纹图谱能全面、综合地反应和控制样品的质量。虽然它不能代替含量测定,但比测定任何单一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都丰富和有用的多,是一种实现对样品多组分,多指标分析的理想方法。
它是随着现代分析技术发展而诞生的一种从整体上研究复杂物质体系的技术,已经在环境保护、食品评价、中药质量控制等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指纹图谱技术在食品中应用可以对食品品质,特色成分鉴别提供数据,然而指纹图谱在食品中的应用还不是很普遍。而对于食品质量指纹技术是指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得到能够表示该样品特性的色谱、光谱以及其他图谱数据资料,是食品固有的综合的品质特征。质量指纹的研究主要建立在现代仪器分析基础上的。例如:红外光谱(NR)、气相色谱-质谱(GC-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毛细管电泳-质谱(CE-MS)、核磁共振(NMR)、液相色谱-核磁共振(LC-NMR)、X射线衍射(XRD)等。指纹图谱不仅依赖于先进的分析技术,而且还与数学统计手段以及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学密切相关。通过大量基础工作建立的食品质量指纹图谱是辨别食品防伪的有效参考。在当下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时代,指纹图谱这一新的质量控制模式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应用该项技术对食品的质量控制及食品的品质检测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个理想的指纹图谱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物质基础的相对显示,而应该将测定的参数通过一定的数据相关性比较,并联系从原材料到最终制成品整体过程的质量特性,对样品进行整体相关性、有效性的控制。同时能够根据样品特性进行差异性分析,结合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曲线拟合等多用途分析。同时指纹图谱不仅仅是只用于科研、专业检测分析,而是能为更多的人所用。
建立的指纹图谱不仅仅只是适用用于单一的检测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不同检测技术得到的指纹信息经过各种后台处理关联起来,达到互动变换整体相关的效果,从而建立指纹图谱库,搭建食品指纹图谱平台,以达到自动识别、匹配、判别的全自动开放性的食品鉴别工作站,服务于各个阶层的需要。
总体来说指纹图谱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特征性和专属性,通过指纹图谱能有效鉴别样品的真伪;(2)可量化性,根据主要特征峰的面积或比例,能有效控制样品质量,确保样品质量的相对稳定;(3)稳定性、重现性和再现性,这是由图谱采集环境(分析测试手段)决定的,对于同种样品,只要图谱采集条件一致,那么所得的图谱也一致;(4)有效性,这应与样品各组分相联系,并且在统计学上其数据有鉴别意义;(5)完整性,由于样品成分未被全部阐明,因此,仅对某些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不能有效控制样品质量,所以图谱中应能相对全面、系统地表现样品已知和未知物质成分;(6)模糊性,因为样品成分间的协同交互作用复杂,故可采用模糊数学的分析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食品指纹图谱制订
食品指纹图谱的建立和统一规范标准的制订,是食品指纹图谱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结合现有的食品标准来进行实施,针对不同食品的原材料、加工工艺等进行过程规范,而后由权威部门进行统一规范提取测定;对于具体食品商品品种所用的指纹图谱还应由厂家协同进行药材指纹图谱的测定,测定的内容主要是针对食品按成品工艺制备所得部分,作为工艺过程质量跟踪的依据。现在指纹图谱初建伊始阶段,必须由食品相关部门、食品生产厂家、科研单位等多方的协调讨论,统计食品品种、原材料种类,加工工艺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统一调整,做到能够区分来自不同生产厂家的同一品种样品,因为由于不同生产厂家在食品原料和加工工艺的不同常常导致食品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通过指纹图谱的微细差异将不同来源的同一种类样品进行鉴别。另外我们希望的各个食品在生产批次上能够得到相对稳定的指纹图谱,有利于指纹图谱建立的稳定性。对协调统一的两个方面来,在制订指纹图谱标准的时候,如何统一标准,如何利用指纹图谱来表征质量的稳定性和差异性,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目前建立食品指纹图谱的分析手段越来越多,例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就是用来构建指纹图谱的常用方法之一,因为HPLC在屮药和食品定量和定性分析中,具有易操作、稳定性高、准确度高等特点,在定量,以及对架构相似或者不同的组分的检测领域己经广泛应用。而气相色谱(GC)和气质联用仪(GC-MS)常用来分析食品中的挥发成分,酒类,醋等样品。近年来,用红外指纹图谱法鉴别食品的研究较多,在食品标准的构建中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也可以进行定性分析。由于其具备强大的化学计量学软件,因此可以对大量样品的光谱图进行数学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该类技术在新时期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是一种间接分析方法,它是光谱测量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基础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其主要的分析过程为: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采集其近红外光谱数据并利用标准的或者认可的参考方法测定样品的组成和含量,再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将近红外光谱数据和用标准或认可方法测定的基础数据相关联,建立校正模型。最后用已知基础数据的验证集样品对校正模型进行验证。高质量的校正模型,再用验证集样品进行分析时,其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应有良好的一致性。近红外光谱技术主要用在食用油、牛奶、蜂蜜、饮料等常见液态食品和肉制品、奶粉、茶叶、小麦粉等固态食品掺伪检测中。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快速、无损获取样品的生物化学指纹,在复杂的背景分辨出待测物质,并且能够实现食品掺伪的在线检测。
由于食品本身的复杂易变,以及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必然会导致数据测定的盲目性;同时测定数据的完备性、特征性都要求我们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方法的指纹图谱的建立,而是应该利用不同的方法建立特征指纹图谱库,同时利用分析和计算机技术将各个指纹图谱库关联起来。
在利用指纹图谱进行鉴别时必然遇到指纹图谱的判别和识别问题,人工比较难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若将其与计算机图谱解析和识别技术结合起来,其应用前景将大为扩展。模式识别是根据食品中所含化学成分用数学手段对其进行分类或描述,其中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及用于非线性体系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在食品的质量控制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4构建食品指纹图谱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样本要有明确的纳入标准,明确建立指纹图谱的最终目的。目前我们所构建的指纹图谱用于甄别某种食品的真伪,因此在选择样品时应考虑不同厂商、生产批次、加工工艺以及存贮条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因此,为保证所选的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所选的样本应包括不同批次、不同厂地的该种品种,确保所选样本能代表该品种的样本总体。
对于所选取的样本量,在纳入标准明确的前提下,样本量越大,越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误差和随机误差小,代表性好,结论更可靠。但样本量大,花费的人力物力也多,有时样本来源也有困难。样本量小,则易导致偏差。因此,样本量要适当。5 指纹图谱的评价方法
一个好的指纹图谱首先要求其功能性,既应该有其特有的差异性也应该有统一性。所谓差异性和统一性,即指不仅仅只是针对于单一样品和单一的检测手段的有效性,而是应该能够将各个不种类的样品通过寻找其特异性而将他与其他的产品区分开来,另一方面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改进越来越的仪器分析方法运用到指纹图谱的建立中,需要通过找到各个方法的共同特点将不同检测手段关联起来,构建食品指纹图谱库。
建立完善的指纹图谱库需要拥有大量的样本数据,尽可能的将样本完善,同时在选择样品时,还应该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同时应当具备成熟的处理数据的能力,通过各种数据处理方法能够将原始数据形象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分析处理后发掘各个数据的关联性和特异性。
6食品指纹图谱的意义及其阶段性目标
随着现代仪器的发展,各种检测分析方法层出不穷,同时每一种方法也都具有自己的优劣势,再加上食品本身的复杂性,因此每一种方法都不足以彻底解决食品的复杂性。因此建立食品指纹图谱的意义就在于选准了食品质量标准现代化的突破口,将现代分析科学的优秀成果与食品整体质量控制有机融合,有效地运用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是一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最好表现食品复杂体系特性的方法。
同时将不同检测手段的指纹图谱关联起来有利于快速查询和比对,减少了繁琐的标准图谱的绘制,经过数据处理和计算运算能更加形象简约的将不同检测图谱联系起来,有利于食品的关联检测。建立的指纹图谱不仅能为大众随时提供食品质量依据,同时也能够作为企业工艺线检测,以及质检部门的快速检测提供凭据,有利于食品行业的质量控制和规范。
指纹图谱的建立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的。就目前而言,指纹图谱的研究还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认为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及建立应该分为两个阶段,即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首先在初级阶段,通过对大量各种检测方法的指纹图谱研究,建立系统的测定方法和全面的指标控制参数,摸索不同食品的测定方法,对方法稳定性和适用性对方法稳定性和适用性的考查,有效部分基础研究,图谱多指标控制,数学建模,物理指标间相关性研究等多个方面,力求基本阐明不同食品中的化学基础和质量控制参数。
指纹图谱研究的高级阶段即指纹特征和食品中特有成分相关性研究等,以及不同检测方法指纹图谱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研究,这也就是我们提出的“多维多息指纹特征谱”的研究。所谓多维,即采用多种分析仪器,选用各个方法来建立各自的指纹图谱库,多息即指通过各种化学信息将不同方法建立的指纹图谱库联系起来,形成各部分有效连接转换的数据处理平台。
目前,我们首先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用近红外测量方法,建立食品近红外指纹图谱,由于利于近红外无需前处理,采集方法简单,能够用于非技术人员操作,再加上大量的计量学软件进行后台分析,为数据分析提供强大的平台,是目前食品指纹图谱的发展方向,在以后的食品质量控制方面有远大的前景。
第二篇:生物指纹图谱调研报告
中药生物指纹图谱调研报告
一、中药生物指纹图谱简介
中药生物指纹图谱(biological fingerprint of TCM)是利用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技术研究药材基因型特征和中药作用于特定生物细胞后引起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的变化规律和作用机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中药、中药与生物的细胞作用后的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特征,研究解决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药效活性的相关性,是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最高级阶段。主要包括中药基因组学指纹图谱、中药蛋白组学指纹图谱 和中药材 DNA 指纹图谱[1]。
目前,由于宏观上中药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的多样性及对基因作用的多样性,中药基因组学指纹图谱和蛋白质组学指纹图谱可反映中药制剂作用于某特定细胞或动物后所引起的基因或蛋白的特定构象的复杂变化情况。这两种指纹图谱可称为生物活性指纹图谱。这种指纹图谱不但包含了化学信息,也体现了和此相关的药效、临床疗效等生物医药信息,通过比较不同蛋白质、基因指纹图谱体现的不同药效结果,就可确定何种物质基础(化学成分群)是该中药制剂的最佳方式,而且为解决中药研究中缺乏标准品的难题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1]。目前,中药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有关指纹图谱的研究工作正在开展。中药蛋白质组学及基因组学指纹图谱可从分子水平上丰富整个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体系。无论是中成药二次开发,还是中药新药研究,都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逐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解决化学成分(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药效活性的相关性。而其中,通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得到的蛋白质组学指纹图谱又具有很高的说服力。
中药材 DNA指纹图谱多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不同生物样品中人工合成 DNA 片段, 这种 DNA片段的大小、数目因不同生物而异, 因而称之为 DNA 指纹图谱。由于 DNA分子标记技术直接分析的是生物遗传因子而非表现型, 所以结果可不受环境因素、样品状态和材料来源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因此为中药品种鉴别中极为可靠的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已有文献报道用 DNA指纹图谱作为药材的鉴定方法.李晓波[2]等人的研究预示 DNA 指纹技术正在逐渐成为中药鉴定的一种新方法。DNA 指纹图谱由于其特点,无法客观反映药用植物因外部环境影响基因表达造成的药效成分含量的差异,只能用于药材种质资源的考察。对于 DNA 指纹技术在中药材鉴定方面的推广和普及的关健是
降低检测成本和简化操作过程。目前,应用于中药质量研究的 DNA分析技术主要有分子杂交和 PCR 两方面。前者有以低拷贝序列基因为对象的RFLP(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以中度重复序列为对象的卫星 DNA 指纹图,后者有 RAPD(随机扩增 多态性DNA),AFLP(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和 DNA 测序等。
二、中药生物指纹图谱应用
中药谱效关系研究弥补了目前以化学指纹图谱控制中药质量时与药效脱钩的不足,可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数据。但是中药谱效关系研究需要制备足够量的样品开展药理实验,因此不适于中药复杂体系效应成分的高通量筛选与确证。为此,高通量筛选中药效应成分的生物指纹图谱技术的出现为中药有效性评价提供了另一思路和方法。生物色谱法是应用最早的生物指纹图谱技术,包括分子生物色谱、生物膜色谱和细胞生物色谱等,其基本原理是将生物大分子或靶体甚至细胞(酶、受体、DNA、仿生物膜、细胞等)固着于色谱担体上,作为一种生物活性填料用于液相色谱,形成一种能够模拟药物与生物大分子、靶体或细胞相互作用的色谱系统,这样就可以利用色谱参数快速、精确、稳定地表征药物与生物大分子靶体或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由于能与生物体系发生相互作用是化学成分发挥药效的前提,因此可借此从复杂的中药化学成分中筛选潜在的效应成分(组)。例如,孔亮等[3]根据不同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力的差异,应用HSA分子生物色谱分析中药活性成分。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用 HSA柱分别分离了当归、黄芪、川芎和赤芍四种单味中药的水提物,发现它们的分离情况各有特征。当归、黄芪谱图中各有 4个明显的保留组分,赤芍谱图中有 2 个保留组分。与HPLC相比,HSA分子生物色谱排除了大量非作用成分的干扰,同时,与 HSA的相互作用可表征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及排泄等过程。为此,HSA分子生物色谱法可用于筛选中药中可能的生物活性成分。
第三篇:中药鉴定学图谱
中药鉴定学图谱
中成药的鉴定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中药成方制剂458种,但全国药厂生产的中药制剂已超过5000种,中药鉴定学图谱。中成药的鉴定方法同中药材一样,主要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目前《中国药典》对中成药鉴定常用的鉴别方法有显微镜鉴别,已成为控制中成药质量行之有效的常规方法和质量标准内容之一。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以色谱法和光谱法为主进行含量测定这部内容我们将在第二讲中细述。
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中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危,制定中药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促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凡正式批准生产的中药(包括药材、饮片及中成药)都要制定质量标准。中药标准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临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要求中药的来源和处方要固定,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和生产工艺要固定,临床疗效要确定,对有害物质要限量检查,对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有定性鉴别的含量测定等。
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中药的资源
中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又分为天然中药资源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药用植物、动物资源。据全国在药资源普查表明:我国现有中药资源达12807种,在这些种类中,传统中药约1200种,其中常用药约500余种,民族药1500~2000种,其余为民间草药。丰富的天然资源是中药材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经营的商品中药材中,野生药材品种约占总数的80%以上,约占收购量的60%。许多药材在特定的生产区域,由于适宜的气候、土壤、水质和多年来优良的种植方法,使其优质而高产,疗效卓著,且产销历史悠久,称为道地药材。据初步统计,全国的道地药材约有200种。如四川的黄连、附子、川芎,云南的三七,甘肃的当归、大黄,宁夏的枸杞子,内蒙古的黄芪,吉林的鹿茸、人参,辽宁的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东的北沙参、金银花,江苏的薄荷,安徽的牡丹皮,浙江的玄参、浙贝母,福建的泽泻,广东的砂仁,广西蛤蚧都是历史悠久、全国著名的道地药材,有的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学图谱》。据统计,栽培与饲养的药材品种约占总数的20%占收购总量的40%。
(二)中药资源的保护
我国政府于1984年发布了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共收载植物354种;1987年发布了第二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共收载植物约400种;同年公布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制定了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1989年又公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现在全国各地建立的植物、动物自然保护区己达近千处。同时开展野生中药变家种、家养或进行野生抚育;建立中药种质资源库;并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中药资 源的保护与开发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建立中药材现代化产业基地,是实现中药材标准化、现代化,实现中药资 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并从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大力发展优质道地药材生产及野生珍稀或濒危动植物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可使中药资源永续利用。
(三)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在保护和合理开发中药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也是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之一。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方法有:
1、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如通过多次全国性药源普查,发现了不少野生中药资源和某些进口药材的国产品种资源,如新疆的阿魏、紫草、贝母;西-藏的胡黄连;云南的诃子、马钱子;广西的安息香;海南的大风子、降香等。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的药源。如根据商品调查,作金银花的忍冬属植物有十多种,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种间差别校大,如灰毡毛忍冬和红腺忍冬的花蕾含量较高,前者达12%,后者达10%左右,比山东的正品金银花还高,现己将红腺忍冬载入《中国药典》2000版。
3、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如沙棘是藏族、蒙古族习用药材,其干燥成熟果实常用于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近年来发现沙棘叶含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及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生理活性成分,颇具开发价值。
4、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麝香酮是麝香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麝鼠香中含有麝香酮,灵猫香中含有与天然麝香相似的化学成分,且具相似的药理作用,可能成为麝香的代用品。抗肝炎有效成分齐墩果酸在工业生产上的原料主要是五加科植物几种楤木的皮、叶和果实,其含量均在3.6%以下,但在曲莲和雪胆的块根中,齐墩果酸提取率高达7%~9.5%,是较好的新药源。
5、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如在抗肿瘤药的药理筛选中发现唐松草新碱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后从10种东北产唐草属植物里找到展枝唐松草,其中根中唐松草新碱的含量最高可达1.36%。
6、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新用途。古本草中还有不少品种现今未使用,有些多来源的品种现今只用了一、二种或古今用药不同,若能进行认真考证,一定能发掘出有用的新资源种类。
7、以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如杜仲、黄柏、厚朴等皮类中药的环剥技术,麝的家养和活麝取香,黑熊家养和引流熊胆汁,人工牛黄的研制,人参、紫草、三
七、延胡索等的组织培养等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细胞工程、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有效成分,近年来已取得不少新进展,如水蛭素基因工程、羚羊角蛋白质基因工程等,为减轻中药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破坏,获 得有效成分高含量的中药开辟了新途径。目前还有以临床疗效为依据,用高含量筛选技术寻找新药的方法。
第四篇:剖析红外图谱
020
Transmittance [%]***
4000
3750.49
3500
3524.21
3092.80
3000
25002000
Wavenumber cm-1
1868.72
1500
1000
500
1654.791597.501491.911473.551440.191422.061385.581319.311271.531255.481230.981207.431172.641142.001100.861079.091056.52912.55863.79832.93793.69751.39702.14664.43587.90
第五篇:指纹考勤制度
指纹考勤制度 目的
为规范公司劳动纪律和考勤管理,结合本公司的劳动特点,特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机关部门全体人员。3 工作时间
3.1 每周一至周五为工作日,每周六至周日为休息日。3.2 每日上班时间为9:00—12:00、13:00—17:00。每日12:00—13:00为午餐与休息时间,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公司。4 考勤管理
4.1 公司实行指纹考勤机签到、签退管理办法。4.2 迟到、早退
4.2.1 每日8:30—9:30为签到时间范围。签到时间为9:01—9:30的,视为迟到;超过9:30未签到的,视为旷工半天。
4.2.2 每日16:30—5:30为签退时间范围。签退时间为16:30—16:59的,视为早退;在16:30前离开公司未签退的,视为旷工半天。
4.2.3 因特殊原因未能签到或签退,但可以证明未迟到、早退、旷工的,必须由上级领导出具书面证明,报综合部备案。4.3 每月初,由综合部统计上月度考勤情况,并作为当月核算工资和执行奖罚的依据。5 考勤奖罚
5.1、迟到和早退30分钟以内1次扣岗位工资的2%,每 周不得超过2次,超过2次以上每次扣岗位工资的4%。5.2、迟到和早退30分钟以上半天以内算旷工半天,旷工半天每次扣岗位工资的4%;旷工一天扣所有工资的10%。5.3、迟到和早退违纪2次按旷工半天处理,迟到和早退违纪3次按旷工一天处理,连续旷工时间超过十五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三十日的将与其解除合同。6 附则
6.1 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起生效。6.2 本制度由公司综合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