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制度的变迁及其影响[五篇]

时间:2019-05-13 10:2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制度的变迁及其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制度的变迁及其影响》。

第一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制度的变迁及其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制

度的变迁及其影响

在近代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与变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堪称革命性的。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了一切制度层面的上层建筑,而生产力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土地所有制以及生产方式,这一切决定了土地问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湖南等省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和增加雇农工资的的斗争,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支援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雇农、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并在1931年制定了土地法。土地革命实行后,农民劳动热情高涨,踊跃参军,壮大了红军的力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订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政策,降低了农民租率,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打击了不法地主,团结了地主中的开明分子,为全民抗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进行土地改革时,党执行的总路线是依*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改运动的开展,为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土地革命,其意义仅限于暴力夺取地主的财产和土地,牺牲地主的利益来养活中下贫农,同时建立自己的政权吗?这也是大多数人对土地革命的认识,如此激烈的行为,当然会招来很多人的批判,甚至有人将其成为“合法抢劫”。

其实土地革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给农民分了土地,更重要的是,他打破了千百年来农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意义极其重大。

反观当时中国的农村,尽管进行了几十年革命,确仍在按照中世纪的规则运行,缓慢,愚昧而麻木。家族式统治,私设公堂,买卖婚姻,包办婚姻,女子裹小脚,溺婴,弃婴,男女地位不平等,以及浸猪笼等一系列野蛮的封建习俗严重阻碍社会进步,一村人紧紧依附在村长和族长身边,拒绝任何变革,国家的行政力量根本无法控制这些基层人口,而这种状况在一个现在国家必须做出改变。

现在看来,当时要废除这些东西,有两条路:一,像台湾那样实行赎买,让广大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中解放出来,优点是温和,不落人口实,出现过激行为的概率小,缺点是代价很大,收效缓慢;二,像大陆那样进行土地革命,有点是速度快,代价小,缺点是激烈而冲动,容易有过激行为。

共产党面临的困境大概就是这样,手中资源有限,要地主自愿出卖土地不现实,只能采取激烈的革命手段。打击地主势力,建立革命政权只是土地革命众多意义中的一小部分,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使各种先进思想初步进入农民的生活,农民从落后禁锢的宗族势力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开始明白,世界上不应该有特权,人人平等,男女也是平等的,婚姻应该是自由的,私设公堂是违法的,女人不应该裹小脚,种种野蛮的封建习俗都应该废除„„这些

工作当然任重而道远,需要一代或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真正深入人心,但毕竟是个开始,意义重大。

现代人看土地革命,直观感受就是国家借助专政力量残酷剥夺地主土地,侵犯个人财产,造成许多冤案。更有人将当年所谓《周扒皮》《白毛女》等故事翻出来,说明这些故事都是虚构的,是为了激起民众的愤怒为我所用,是对地主的诬陷。

这些看法有一点道理,但也仅仅有一点而已。他们没有看到土地革命对广大农村的积极影响,而那些所谓的虚构的故事,更是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个人治社会,到了现代,经过六十年的建设,也不过是半人治半法制而已。我们都说中国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腐败问题,关键是中国没有完善的监督机构,“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些话我基本认同,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做了这么多的法制建设依旧没有完全脱离人治,造成那么多那么严重的腐败,那么在传统的中国农村,谁来监督黄世仁?他有钱有人有关系,高高在上的农村老爷,对上一群什么都没有佃户贫民,想做点坏事又有谁来制约他?不敢说中国所有的地主都是坏蛋,但在一个缺少监督和制约的社会,绝不缺少坏蛋。

《周扒皮》不过是将地主塑造成了一个贪酷的坏蛋,其实地主阶级真正的可怕之处根本就没有表现出来,农村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地主的贪婪,而是农村那套顽固到极点的生活规则体系,这些规则深入人心,明明是不公平的,违背人性的,却依然为广大农民接受和维护。男尊女卑他们认为天经地义,包办婚姻他们认为理所当然,族长的权威不容否定,女人就应该裹小脚,女婴就应该被溺毙„„传统的中国农村的可怕之处说都说不完,但是又没法说,共党跟农民说了也不会得到农民的拥护,反而会引来农民的敌视: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的,用得着你来指手画脚?

无奈之下,共党只能从最表面和最简单的生离死别下手,塑造典型激起农民的愤慨之情,有了愤慨,他们才会对以往认为天经地义的传统和习俗产生怀疑,并慢慢拉开距离,最终从传统农村生活中挣扎出来。

土地革命的意义之重大不亚于工业革命,共党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行政力量眼神到农村,打破了过去“皇权不下县”的传统,大大增强了国家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同时让广大农民第一次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和思想,第一次接触法制和平等,为他们走出农村,进入城市打下了基础,农村面貌为之一新,中国人的面貌也为之一新,中国也终于有了一点现代国家的样子。

第二篇: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我们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红军长征结束到达陕北时,革命武装力量只剩下几万人,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党把一些最好的干部派去做统战工作。革命事业一经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结合,就调动起了千军万马,开创出抗日救国的新局面。我们党正是依靠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联盟,联合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强大的统一战线,经过长期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统一战线的产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1921—1927年)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的决定。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的成功,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新局面。但由于当时我们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没有深刻的认识,由于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的软弱退让,拱手让出了党对革命统一战线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解除了已有的工农革命武装,在强大敌人的袭击下,最终使党完全丧失制止和打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叛卖革命的能力。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沉痛教训。

这个阶段,在党的文件和党的主要领导人讲话、文章中,一般将统一战线称作“联合战线”。

(2)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1927—1937年)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适时地将“抗日反蒋”的方针调整为“逼蒋抗日”方针。这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事变获得了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基本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格局。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军队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中国的全面抗战自此开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事实上宣布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党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制止国民党顽固派对日妥协和反共倾向,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在党内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放弃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投降主义路线,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坚决的斗争,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三次反共高潮。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得到很大发展,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党在各根据地普遍建立“三三制”的统一战线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工商政策,争取团结了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其他中间力量。党建立了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合作关系,获得广大的同盟者。

抗日战争时期,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趋于完善和成熟的时期,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有很大发展。他提出了独立自主原则;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斗争策略等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的坚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这期间,毛泽东作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著名论断。

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5—1949年)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民主,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反人民的内战。为了争取和平,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并推动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但是,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支持下,背信弃义,悍然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蒋介石政权的反动、卖国、独裁,激起了全国人民更加广泛、高涨的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开展。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中先后产生的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及抗战前建立的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等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共同战斗。

在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下,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日益高涨,反美反蒋斗争遍及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形成了反对蒋介石集团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直接打击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条战线,使蒋介石集团陷入全民的包围之中。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号召得到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海外侨胞的迅速响应。1949年9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开幕。会议讨论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0月1日,北京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包括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

第三篇: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怎样赢得民心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怎样赢得民心

【内容提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实行了一系列爱民、护民、保民的政策,赢得了民心,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支持革命、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探讨这些政策的,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发展农业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湖南等省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和增加雇农工资的的斗争,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支援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雇农、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并在1931年制定了土地法。土地革命实行后,农民劳动热情高涨,踊跃参军,壮大了红军的力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订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政策,降低了农民租率,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打击了不法地主,团结了地主中的开明分子,为全民抗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进行土地改革时,党执行的总路线是依*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改运动的开展,为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阶段的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变迁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虽然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局限,中国共产党曾一度出现过排斥、打击知识分子的“左”的知识分子政策,给中国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但是总的来看,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心、优待和尊重知识分子,团结、教育和培养知识分子,大胆提拔和放手使用知识分子的政策是其主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分析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变迁及其基本经验对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和知识分子对革命的重要性,把知识看作是劳动群众争取解放的武器,革命需要大量知识分子参加的重要思想。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9]“如果明天我们必须掌握政权,我们就需要工程师、化学家、农艺师。”[10]恩格斯说:“如果我们有哲学家和我们一起思考,有工人和我们一起为我们的事业奋斗,那末世界上还有什么力量阻挡我们前进呢?”[11]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告诉我们,只要有知识分子的参加,我们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和知识分子在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制定了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知识分子作为无产阶级不可缺少的同盟军,把知识分子作为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动力之一。党深刻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尤其重要。毛泽东指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要求“全党同志必须认识,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国共产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的正确运用和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团结广大知识分子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第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针对中

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全面正确地分析了知识分子的特点,在不同的革命阶段,制定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又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变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一致性。

第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大胆提拔和使用知识分子,关心和优待知识分子以及实行团结与教育相结合的方针,促成了广大知识分子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自觉走上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正确道路,使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共产党那里找到了实现自己理想的途径,从而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变迁的重要启示

列宁指出:“为了更好地了解今天的政策,有时不妨回顾一下昨天的政策”。[12]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考察和回顾,认真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变迁规律及其历史经验,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正确与否跟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成熟程度、认识高度以及理论素养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同知识分子的关系怎样,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对中国革命的前进与后退关系密切。

历史经验是制定新时期政策的重要依据。当今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党中央把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能不能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也是衡量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13]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现在和开创未来。新世纪新阶段党在处理同知识分子的关系,制定正确的人才政策时应把握好这样几点:第一,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和知识分子的正确思想理论作指导,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来制定知识分子政策,尤其在新时期要进一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知识分子队伍;第二,要全面分析知识分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特点,正确把握我国知识分子思想脉搏,及时做好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第三,要深刻认识到知识分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制定正确的政策,切实保障知识分子的合法权益,为知识分子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展宏图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特殊作用;第四,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适时调整知识分子政策,正确引导广大知识分子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结合,为知识分子健康成长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为知识分子在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同时对社会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创造良好的条件。

历史已告诉我们,知识分子问题始终与党的事业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什么时候,党内出现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把知识分子作为异己力量加以排斥和打击,党的事业就受到挫折,甚至遭到严重的损失;反之,什么时候,党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正确的政治路线作指导,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也就能正确指导实践,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从胜利走向胜利。可见,党的知识分子的理论与政策,是党的思想路线以及政治路线正确与否的一块最灵敏的试金石。认真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变迁规律及其历史经验教训,对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更充分地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

第四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逐渐形成、发展乃至到后来的壮大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1)统一战线的产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2)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4)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共始终重视建立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使统一战线在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创建新中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革命长期性,决定了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长期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和特点和作用。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 历史发展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斗争,同其他阶级、阶层、党派以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政治联盟。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国进行的新革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取得革命胜利方面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统一战线列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统一战线的产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1921—1927年)

这一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是建立国共合作,唤起民众,进行民族民主大革命。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正式决定采用“党内合作”的方式,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从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随后1924年1月在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民党“一大”顺利召开,将国民党改组为四大阶级联盟的政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的成功,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新局面但随着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深入,危及了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因而帝国主义加紧了对革命的干涉。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反扑,蒋介石、汪精卫先后投入了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怀抱。1927年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爆发,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开始大量屠杀革命人士。蒋、汪叛变革命政变后,国民政府由四大阶级联盟的政党转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其革命的性质开始转向反动。

由于当时我们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没有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中关于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怎样对待资产阶级的问题还未能很好的解决,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血的教训又提醒共产党人在统一战线中必须掌握领导权,要认清不同党派利益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好统一战线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少革命的损失。

(2)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1927—1937年)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以毛泽东为代表共产党人将中国的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以此为基

础巩固工农联盟,并以武装斗争作为工农联盟的支柱,而且也注意加强与小资产阶级的团结。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当局感到震惊和惶恐,发动了围剿战争,红军进行了四次反围剿斗争,并进行了土地革命,使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加重,党的中心任务是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爱国力量去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之际,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开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开始提出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5年11月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又发表《抗日救国宣言》,重申《八一宣言》思想,12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适时地将“抗日反蒋”的方针调整为“逼蒋抗日”方针。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事变获得了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基本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格局。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

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新中国,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紧紧围绕抗日救亡这个中心,制定、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策略,推动全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37年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军队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中国的全面抗战自此开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事实上宣布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党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制止国民党顽固派对日妥协和反共倾向,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在党内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放弃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投降主义路线,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坚决的斗争,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三次反共高潮。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得到很大发展,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党在各根据地普遍建立“三三制”的统一战线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工商政策,争取团结了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其他中间力量。党建立了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合作关系,获得广大的同盟者。

抗日战争时期,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趋于完善和成熟的时期,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有很大发展。他提出了独立自主原则;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斗争策略等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的坚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这期间,毛泽东作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著名论断。

(4)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5—1949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包括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民主,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反人民的内战。为了争取和平,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并推动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但是,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支持下,背信弃义,悍然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抗战胜利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针对这一新情况,中国共产党果断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维护统一战线,保证人民的利益。,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并推动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但蒋介石却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挑起内战。

蒋介石政权的反动、卖国、独裁,激起了全国人民更加广泛、高涨的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开展。为了反内战,反独裁,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方针。

在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下,各民主党派和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日益高涨,反美反蒋斗争遍及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形成了反对蒋介石集团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直接打击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条战线,使蒋介石集团陷入全民的包围之中。

1942年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迎接中国革命新高潮》中指出:“美蒋的反动政策迫使中国各阶层人民处于团结自救地位,这里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在内。这是一个极其广泛的全民族统一战线”。在1947年10月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指出党的基本政治纲领是“联合工农兵商各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它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47年12月,在十二月会议上重申的这一观点,同时深刻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地位和性质的区别。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号召得到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海外侨胞的迅速响应。1949年3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和工作上确定下来。”

1949年9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开幕。会议讨论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0月1日,北京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

共和国宣告成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自己随便写几个吧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取得的重大理论成就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取得的重大理论成就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基于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原名:调查工作

目的: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

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日刁发言投

一切结论产生干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共产党的正确策略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

共产党要有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三、反对本本主义

四、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五、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

对象:社会各阶级

六、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反对保守主义

七、调查的技术

开调查会做讨论时的调查,调查会要有能深刻了解社会经济情况的人,根据调查人的指挥能力调整开会的人数,要做调查纲目,要亲自出马,要深入调查,要自己做记录

坚持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思想,是毛泽东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创造性的运用,后来逐步形成为党的思想路线。

 调查研究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调查研究坚持了群众路线

 调查研究坚持了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人类认识运动的规律

下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制度的变迁及其影响[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制度的变迁及其影响[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