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理论与实践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理论与实践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18年的斗争历史,并将其中的经验概括为三个法宝。他说:“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其含义是相当广泛的。其中最复杂、最困难,而又对中国革命起决定作用的是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在中国现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两个最有实力的政党,二者之间的关系牵动着革命的全局。1924年至1927年期间,由于两党在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基础上实行了合作,第一次结成统一战线,因而创立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1927年以后十年内战的结果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两党再度合作,第二次结成统一战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广泛的,包括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包括工农兵学商一切爱国同胞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回顾这段历史,毛泽东高度评价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重新结成的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中,如何巩固和发展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成为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这样一种复杂的关系是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史中不曾有过的,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的一个特点。为了正确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毛泽东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经验只能来自中国革命的实践。
毛泽东对中国资产阶级的认识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加深的,其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不断完善的过程。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就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有了初步认识。他指出,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这个阶级既有需要革命、赞成革命的一面,又有怀疑革命的一面。对此我们要时常加以提防。这一认识的正确性很快在革命实践中得到证实。在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任务。1935年底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所说的统一战线,其内容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一文中正式起用了“资产阶级”这一概念。这时他所说的统一战线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一切赞成革命的分子。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里明确地把资产阶级包括在统一战线之中。用“资产阶级”取代以往所说的“民族资产阶级”,这一概念的变化反映着 观事物的变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的发展。
根据新的认识,毛泽东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的有关部分作了相应修改。1940年他在致肖向荣的信中说明了这一修改,“在去年十二月写《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二章时,正在第一次反共高潮的头几个月,民族资产阶级与开明绅士的态度是否与大资产阶级大地主有区别,还不能明显地看出来,到今年三月就可以看出来了,请参看三月十一日我的那个《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4]建国初在编辑《毛泽东选集》的时候毛泽东还对1939年10月发表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作过修改。有研究者指出,其中最大的修改就是对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作了明确区分,并且在对中国资产阶级的规律性认识中增添了对大资产阶级的具体分析,说明了中国的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统一战线的原因及其固有的反动性。[5]
正是上述对中国资产阶级逐步深入不断完善的认识,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与资产阶
级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毛泽东制定了关于统一战线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一整套策略原则。也正是由于对中国资产阶级两重性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为中国共产党应对国民党后来发动的反革命内战筑就了牢固的精神防线。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这是中国革命的又一特点,也是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史中不曾有过的。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不懂得武装斗争的重要性,那时党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展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农民运动等民众运动上,并没有认真去准备武装斗争和组织军队。其结果,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共产党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大革命的失败使全党懂得了一个道理,这就是,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从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坚定地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
在武装斗争的实践中,毛泽东不仅学会了开展武装斗争的艺术,而且加深了对武装斗争的认识。他总结十年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揭示了武装斗争的实质。“在中国,只要一提到武装斗争,实质上即是农民战争”[6],因此,在武装斗争中必须正确处理党同农民的关系,必须把武装斗争这个主要的斗争形式与建立农村根据地的政治斗争,与代表农民经济利益的土地革命斗争,以及与其他许多必要的斗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这种武装斗争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土地革命斗争。
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在长时期内采取游击战争的形式这一经验在理论上加以概括,提出了关于武装斗争的总概念。
正是基于对中国武装斗争实质的深刻认识,毛泽东开辟了一条紧紧依靠农民,组织和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独特的革命道路。也是基于对中国武装斗争形式的深刻认识,毛泽东制定了一条正确的军事路线和一整套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
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
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第二篇: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我们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红军长征结束到达陕北时,革命武装力量只剩下几万人,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党把一些最好的干部派去做统战工作。革命事业一经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结合,就调动起了千军万马,开创出抗日救国的新局面。我们党正是依靠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联盟,联合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强大的统一战线,经过长期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统一战线的产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1921—1927年)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的决定。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的成功,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新局面。但由于当时我们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没有深刻的认识,由于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的软弱退让,拱手让出了党对革命统一战线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解除了已有的工农革命武装,在强大敌人的袭击下,最终使党完全丧失制止和打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叛卖革命的能力。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沉痛教训。
这个阶段,在党的文件和党的主要领导人讲话、文章中,一般将统一战线称作“联合战线”。
(2)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1927—1937年)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适时地将“抗日反蒋”的方针调整为“逼蒋抗日”方针。这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事变获得了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基本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格局。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军队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中国的全面抗战自此开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事实上宣布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党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制止国民党顽固派对日妥协和反共倾向,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在党内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放弃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投降主义路线,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坚决的斗争,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三次反共高潮。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得到很大发展,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党在各根据地普遍建立“三三制”的统一战线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工商政策,争取团结了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其他中间力量。党建立了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合作关系,获得广大的同盟者。
抗日战争时期,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趋于完善和成熟的时期,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有很大发展。他提出了独立自主原则;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斗争策略等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的坚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这期间,毛泽东作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著名论断。
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5—1949年)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民主,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反人民的内战。为了争取和平,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并推动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但是,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支持下,背信弃义,悍然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蒋介石政权的反动、卖国、独裁,激起了全国人民更加广泛、高涨的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开展。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中先后产生的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及抗战前建立的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等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共同战斗。
在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下,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日益高涨,反美反蒋斗争遍及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形成了反对蒋介石集团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直接打击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条战线,使蒋介石集团陷入全民的包围之中。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号召得到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海外侨胞的迅速响应。1949年9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开幕。会议讨论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0月1日,北京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包括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
第三篇: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怎样赢得民心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怎样赢得民心
【内容提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实行了一系列爱民、护民、保民的政策,赢得了民心,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支持革命、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探讨这些政策的,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发展农业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湖南等省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和增加雇农工资的的斗争,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支援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雇农、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并在1931年制定了土地法。土地革命实行后,农民劳动热情高涨,踊跃参军,壮大了红军的力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订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政策,降低了农民租率,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打击了不法地主,团结了地主中的开明分子,为全民抗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进行土地改革时,党执行的总路线是依*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改运动的开展,为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阶段的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变迁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虽然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局限,中国共产党曾一度出现过排斥、打击知识分子的“左”的知识分子政策,给中国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但是总的来看,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心、优待和尊重知识分子,团结、教育和培养知识分子,大胆提拔和放手使用知识分子的政策是其主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分析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变迁及其基本经验对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和知识分子对革命的重要性,把知识看作是劳动群众争取解放的武器,革命需要大量知识分子参加的重要思想。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9]“如果明天我们必须掌握政权,我们就需要工程师、化学家、农艺师。”[10]恩格斯说:“如果我们有哲学家和我们一起思考,有工人和我们一起为我们的事业奋斗,那末世界上还有什么力量阻挡我们前进呢?”[11]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告诉我们,只要有知识分子的参加,我们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和知识分子在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制定了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知识分子作为无产阶级不可缺少的同盟军,把知识分子作为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动力之一。党深刻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尤其重要。毛泽东指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要求“全党同志必须认识,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国共产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的正确运用和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团结广大知识分子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第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针对中
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全面正确地分析了知识分子的特点,在不同的革命阶段,制定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又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变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一致性。
第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大胆提拔和使用知识分子,关心和优待知识分子以及实行团结与教育相结合的方针,促成了广大知识分子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自觉走上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正确道路,使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共产党那里找到了实现自己理想的途径,从而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变迁的重要启示
列宁指出:“为了更好地了解今天的政策,有时不妨回顾一下昨天的政策”。[12]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考察和回顾,认真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变迁规律及其历史经验,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正确与否跟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成熟程度、认识高度以及理论素养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同知识分子的关系怎样,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对中国革命的前进与后退关系密切。
历史经验是制定新时期政策的重要依据。当今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党中央把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能不能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也是衡量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13]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现在和开创未来。新世纪新阶段党在处理同知识分子的关系,制定正确的人才政策时应把握好这样几点:第一,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和知识分子的正确思想理论作指导,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来制定知识分子政策,尤其在新时期要进一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知识分子队伍;第二,要全面分析知识分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特点,正确把握我国知识分子思想脉搏,及时做好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第三,要深刻认识到知识分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制定正确的政策,切实保障知识分子的合法权益,为知识分子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展宏图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特殊作用;第四,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适时调整知识分子政策,正确引导广大知识分子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结合,为知识分子健康成长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为知识分子在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同时对社会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创造良好的条件。
历史已告诉我们,知识分子问题始终与党的事业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什么时候,党内出现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把知识分子作为异己力量加以排斥和打击,党的事业就受到挫折,甚至遭到严重的损失;反之,什么时候,党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正确的政治路线作指导,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也就能正确指导实践,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从胜利走向胜利。可见,党的知识分子的理论与政策,是党的思想路线以及政治路线正确与否的一块最灵敏的试金石。认真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变迁规律及其历史经验教训,对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更充分地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
第四篇: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必然性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建立以中国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正文: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
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
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
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
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属于剥削阶级,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受到这些势力的压迫,这决定着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而且具有革命的软弱性、革命不彻底性和动摇性,所以中国资产阶级不能担当领导中国民主革命争取革命最后胜利的任务。
中国资产阶级像中国农民阶级一样一旦取得革命的初步胜利,一旦夺取国家政权,其领导人就必然要停止和背叛革命,背叛他们原来所属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所不同的是,他们属于剥削阶级,比农民更自私自利,而且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他们一旦取得国家权力,必然是掌握绝大多数资源和权力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势力有着密切联系的大资产阶级独裁专制,必然要实行对外妥协投降、对内剥削压迫的带有封建主义性质的资产阶级专政。无论帝国主义还是中国封建主义势力他们都不许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真正强大起来,成为与他们抗衡和竞争的力量,让与封建主义联系密切极其腐朽的官僚买办大资产阶级作为他们的势力代表独裁专制,压制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正是中国封建主义势力和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因此中国的特定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宿命,决定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他们担负不起领导中国革命推动中国历
史前进的历史任务。所以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要夺取最后胜利,只能由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而且要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依靠社会主义的不断革命才能最后成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夺取国家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属历史的必然。中国人民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这一成果为基础将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不断革命,才能巩固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才能继续推进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没有来得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改造任务,包括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里实现资产阶级无法实现的彻底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任务。
总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或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历史发展阶段论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完整的不断革命过程,是中国革命历史选择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争取最后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必然历史选择,它们是前后相继不可分割的彻底革命过程,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毛主席为代表的完整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一系列革命理论和实践最后得出的必然历史结论。
参考文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著.—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第五篇: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当时处于迷茫的先进分子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结合的基础上,中共于1921年7月23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后的28年间,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革命斗争,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现代政党产生的内在规律看,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结合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成立的。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它所接受的,是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历史阶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但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最终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三次统一战线。一为反帝反封建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革命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由于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统一战线被破坏。二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于日本不断扩大侵华,国共又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战的最终胜利。抗战结束,内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裂。三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期间,初步形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文革期间,一度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重新落实统一战线政策。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武装抗日的爱国主义主张,率先吹响了抗日的号角,主动履行抗日救国承诺,迅即担负起号召和领导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历史责任。它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回答了人们头脑中存在的种种疑虑,极大地增强了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这个决定性贡献,奠定了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基础。没有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核心、中坚,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想象的。
抗日战争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继续斗争,致使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了最终的成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它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致使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锻造了克敌制胜的三个法宝。
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三、加强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始终站在斗争最前线,以行动证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裕牺牲精神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共的带领下,革命胜利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