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南方旧式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这样建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A.便于接受更多阳光B.便于空气流通
C.便于更快散热D.便于雨水下泻
2.我国传统交通地理的显著特点是()
A.“南马北船”B.“北马南船”C.“南车北船” D.“南马北车”
3.具有得天独厚水运条件的地区是()
A.北方地区B.青藏地区C.南方地区D.西北地区
4.关于西北地区的地形叙述,正确的是()
A.以平原、盆地为主
B.内蒙古高原表面较平坦,风蚀作用显著
C.新疆地形“两盆夹三山”
D.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5.牧草茂盛的呼伦贝尔草原位于()
A.内蒙古东部B.内蒙古西部C.新疆南部D.河西走廊
二、填空题(共8分)
1.西北地区的地形以和为主。
2.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的是平原和平原。
3.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以上,号称,形成的自然特征是和。
三、连线题(将下列优良畜产品与其所在的省区用直线连接起来,共4分)
A.三河马、三河牛a.宁夏回族自治区
B.滩羊b.内蒙古自治区
C.牦牛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细毛羊d.西藏自治区
四、填表题(共8分)
对比下列三个地区的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降水量(毫米)
主要气候类型
主要地形类型
农业特点
本单元共30分,你得了分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一、填空题(共15分)
1.北京是全国的、中心,也是中心。
2.香港和澳门是地处我国大陆的,分别位于东、西两侧,与省相邻的两个区。
3.台湾是祖国的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的省区,因其的位置,所以降水
量,气候,由此形成富有特色的农业。
二、单项选择题(共6分)
1.台湾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A.天然橡胶B.椰子C.柚木D.樟脑
2.香港的经济支柱是
A.金融业B.对外贸易C.农业D.旅游业
3.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主要原因是()
A.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B.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耗费少,糖分积累多
C.云量少,光照弱,利于生物光合作用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三、连线题(在下面地区与其对应的美称之间连上直线,共6分)
A.香港a.“亚洲天然植物园”
B.宁夏平原b.“天府之国”
C.四川盆地c.“鱼米之乡”
D.台湾岛d.“塞上江南”
E.长江中下游平原e.“东方明珠”
F.珠江三角洲f.“我国的南大门”
本单元共27分,你得了分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
一、填空题(共9分)
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部,国家特殊的政策,成为我国发展最早发展经济的地区之一,而且与港澳地区形成了“”式的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
2.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外,我国原始保存最完整的地方,这里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的、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人们形象地把这里称作
“”。
3.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和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二、单项选择题(共8分)
1.我国首先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地区是()
A.珠江三角洲B.南方地区C.西双版纳D.黄土高原
2.可以看到“独木成林”自然景观的地区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B.西双版纳 C.黄土高原D.长江沿岸
3.傣族聚居在云南南部,住竹楼,着短衣长裙是因为要适应()
A.炎热气候B.干旱环境C.地表崎岖D.多雨的气候
本单元共17分,你得了分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一、填空题(共10分)
1.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有平顶的,圆顶的,狭长的。
2.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河流关系密切,我国南方地区的长江沿江城市大都是凭借便利的河运发育起来的。在我国最大河流沿岸著名的城市、、、四个特大城市,是本区的、、中心,对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共8分)
1.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较远B.温度较高C.纬度较高D.海拔较高
2.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当地人们创造的特殊民居形式是()A.四合院B.窑洞C.竹楼 D.尖顶石屋
3.属于长江沿江地带“钢铁工业走廊”中工业中心的是()
A.四川攀枝花、重庆、武汉、杭州
B.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
C.上海宝山、重庆、武汉、南京
D.四川攀枝花、重庆、宜昌、上海宝山
4.下列现象中,主要由工业废气造成的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鱼类大量死亡D.酸雨
本单元共18分,你得了分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一、填空题(共3分)
1.21世纪的世界,是经济走向的世界,我国要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合作,引进资金、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二、判断题(共5分)
()
2.我国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3.香港和祖国内地的贸易占香港进出口贸易的首位。()
4.珠江流域是我国人口集中,工业农业和内河水运最发达的地区。()
5.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天然分界线是长江。()本单元共8分,你得了分
参考答案: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D2.B3.C4.B5.A
二、填空题
1.高原盆地
2.河套宁夏
3.4000米“世界屋脊”高寒
三、连线题
A——bB——aC——dD——c
四、填表题
自然条件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降水量(毫米)小于800 大于800 小于400
主要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平原、盆地 高原、盆地
农业特点 以小麦为主的旱地种植业 以水稻为主的水田种植业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第六章:
一、填空题1.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是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1.政治文化国际交往
2.东南端珠江口广东特别行政区
3.神圣不可分割骨肉同胞统一
4.最大地理稀少干旱绿洲
二、单项选择题
1.D2.B3.B
三、连线题
A——eB——dC——bD——aE——cF——f
第七章:
一、填空题
1.东南外向形前店后厂
2.热带雨林亚洲象绿孔雀
3.电子日用消费品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3.D
第八章:
一、填空题
1.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
2.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经济文化交通
二、单项选择题
1.A2.B3.B 4.D
第九章:
一、填空题
1.全球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
二、判断题
1.╳2.√3.√4.╳5.╳
试卷说明:
根据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的改革,我在本次命题中按照上学期末的试卷类型,按章节进行了命题。试卷以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为主要题型,试卷难度不是很大,覆盖面较广。例题分析:
1.南方旧式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这样建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A.便于接受更多阳光B.便于空气流通
C.便于更快散热D.便于雨水下泻
分析:本题是对第五章南方地区人们在生活方面的考察,受气候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所以民居屋顶坡度较大,这是为了便于雨水下泻。
答案:D
第二篇:教案《中国的地理差异》
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课前安排好四位同学穿好新疆维吾尔族、西双版纳傣家族、东南沿海特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特色服装并通过预习掌握本章四地情况),现在请他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家乡情况好吗?
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讲授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注意:不要一齐打开,这样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
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板书: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 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板书)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牧区 东南沿海
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热带
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
农业区
工业区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板书)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
教师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 ××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 ××乡(镇)??三级行政区 总结:(大屏幕显示)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板书)
活动2:(课前让学生自己调查、了解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联系)检查学生调查结果:
第一、二位编码 表示一级行政区 第三、四位编码 表示下一级行政区 第五、六位编码 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 如:长途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
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这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
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总结: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板书: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
活动题目参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①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②界线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④秦岭?淮河。
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2.判断
(1)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
(2)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3)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3.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 南方地区 北京 西北地区 上海 青藏地区 4.填图(图见课本)
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绘下列地理事物:
秦岭、淮河、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参考答案: 1.(1)秦岭 淮河(2)夏季风 400(3)一 二
2.(1)×(2)×(3)×(4)v 3.4.略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区域的划分
※活动与探究
你的家乡位于哪个区域,有哪些区域特征?为什么?
你的亲人或朋友位于哪个区域,它们有哪些区域特征?为什么? 课后反思:
第三篇: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我国各地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存在的显著差异;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
4、比较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突出地理特点和彼此间主要的地理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三、教学难点
1、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影响因素;
2、如何去比较区域自然地理之间的差异。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比较、学生活动探究、启发式讲述
五、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相关景观图片
六、教学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请喜欢旅游的同学说一说去过的地方,并谈谈其所观察和感受到的各地的自然景观差异和风土人情。(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做点评)
(提问)中国各地还有哪些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呢?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展示我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由学生说出差异。(归纳)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如果做一次穿越我国之旅,无论选择哪个方向,不仅能欣赏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而且能感受我国的地理差异。
【活动1】将学生分成四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及其景观差异。(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讲述)植被是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
(提问)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教师展示反映典型景观的植被图片供学生思考)
(结论)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总结)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并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讲述)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提问)同学们能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吗?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归纳)(转承)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家能否举例说明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我国不地区的人们生活(传统的衣、食、住、行)的差异吗?(让学生阅读教材图5.2和阅读材料,并补充其他方面的案例)
(讲述)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也体现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提问)作为我国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自然事物,同学们能说出哪些?(学生可能说出秦岭、阴山、贺兰山等)
在这些可以作为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地理事物中,“秦岭——淮河”一线则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引导学生对比教材图5.3和图5.4,提示他们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民居特点、传统交通方式等方面加以比较。(讲述)“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认识和理解。
【活动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课本第5页活动题)
1.让学生做“活动”第1题,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2.让学生做“活动”第2题,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的重要意义。
3.让学生做“活动”第3题,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归纳、板书)
一、“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秦岭山脉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6.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7.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8.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9.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分界线 10.河流是否存在结冰期的分界线
(讲述)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读课本,请举例说明这几类区域。
(提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这四大地理区域叫什么名字?分别在我国的什么位置?(让学生阅读教材图5.5,熟悉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和位置关系。)
(讲述)四大地理区域虽然是一种综合区划,但是,确定某一条界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是一种或两种。
【活动3】 让学生将教材图5.5和图5.1对照,依次讨论图5.5中A、B、C三条界线的确定所考虑的主导因素。
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
①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400毫米)
②确定界线A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夏季风)
2.观察图5.5中的界线B,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一月等温线相比较: ①界线B大致与一月哪条等温线最接近?(0℃等温线)②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800毫米)③确定界线B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气候)④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
3.观察图5.5中的界线C,并与图5.1中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相比较:
①界线C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第一、二阶梯分界线)②确定界线C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地势)
通过活动让学生归纳四大地理气温、降水、地形方面的突出特点和相互的差异。
(讲述)四大地理区域体现我国宏观地理差异的一级区划,每个大的地理区域范围都很大,所以,其内部的地理差异仍然明显,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地区。例如,北方地区还可以划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板书)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北方地区
2、南方地区
3、西北地区
4、青藏地区
二、分界线及主导因素
1、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月0°C等温线)
2、北方和西北地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八、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北方地区
2、南方地区
3、西北地区
4、青藏地区
二、分界线及主导因素
1、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月0°C等温线)
2、北方和西北地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九、布置作业
《同步导学与优化训练》基础知识梳理
十、教学反思
第四篇:《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40中学 王海霞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培养尊重差异的意识,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2.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山脉、河流等),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4.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突出地理特点和彼此间主要的地理差异。■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教学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突出的特点。■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中国年俗的资料。■教学策略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引入新课,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阅读分析图片、数据和文字材料,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可以更及时地解决学生的疑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学生身边的传统节日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春节是我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你知道我国各地都有什么样的春节习俗吗?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寒假开学的第一节课,寒假中学生度过了我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感触较多,从这一话题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也体现地理就在身边的理念。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播放视频《中国年俗》。
学生:通过视频再次感受我国春节的氛围及地区的差异。
讲授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承转:中国年俗精彩纷呈,不同的区域差别很大,那么其他方面还有没有差异?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这方面的知识在上学期的地理学习中就已经接触过,学生回答的过程就是对已有知识的再现,对现在所学知识的再理解和系统。这一环节很有必要。
教师:正像同学们所说的,我国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如果作一次穿越我国之旅,无论选择哪个方向都会感受到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2013年下半年很火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就是一次很好的展现。
教师多媒体展示:《爸爸去哪儿》的图片。
学生感受显著的地理差异。
设计意图:热播的《爸爸去哪儿》深受学生的喜爱,再有《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地点很有特色,而且差异明显,在这里设计这样的环节,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地点很有特色,但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地理差异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气温、降水、地形等因素。
教师总结转折:我国的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请同学们阅读图5.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呈现的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学生:小组代表班内展示。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熟悉的,以小组为单位读图、讨论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师:植被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典型景观的植被图片。
学生: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设计意图:气温、降水变化的规律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自然景观对比更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知识更容易掌握。
承转: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请你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经济发展的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刚上课的时候我们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图5.2和阅读材料,感受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差异。
设计意图:课堂上要动静相结合,静下心来阅读,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再次理解。
总结转折: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也体现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作为我国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自然事物,同学们能说出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在这些可以作为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地理事物中,“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请同学们对比图5.3和图5.4,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该线以南地区和以北地区的差异,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的重要意义。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班内展示。教师多媒体展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图。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图。
学生小组讨论,班内展示。
设计意图:“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差异内容很多,知识点较为琐碎,利用小组的交流,可以将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对知识整体把握。
教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既然存在差异,自然就会划分出一个个的区域,请你回忆上学期学习过的区域划分,列出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区等。
承转: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请同学们阅读图5.5,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和范围,并且结合活动分析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要求: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代表在班内展示。教师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
学生按要求完成,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这里属于旧知识穿新衣服的问题,学生能够很快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要充分读图,结合已有知识,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课堂总结: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差异显著,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了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谈收获。
第五篇:初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说课稿
初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说课稿
(复习课)
主讲人: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说教材
我说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开篇第一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共包括三节6个新授课时的内容。《中国的理差异》共包括三节6个新授课时的内容。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 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的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让学生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概全。因此,本章教材在整个《中国地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但对新旧知识的衔接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说学习目标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的要求和近几年升级考试命题时注重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对本章的复习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界线及划分的依据。
2、掌握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3、掌握西北区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以下知识确定为学生学习的重点: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自然地理差异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知识特征,以下知识是学生新课学习的难点,也是这次复
习课的难点:
1、地理区域的类型;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为完成确定的学习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最终让学生学会、会学这一思想,采用三种活动方式:即“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巩固测评”。
“自主预习”是学生在教师预习提纲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会读书、会
观察、会分析、会书写、会总结等,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在大脑中形成知识框架;
“合作交流”是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成果、解决学习困惑、锻炼协作 能力、碰撞思维火花、教师点拨释疑的活动方式,它主要包括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教师点拨等活动形式,旨在让学生会合作、会交流、会表述、会倾听、会质疑、会总结;
“巩固测评”是检测学生知识落实和能力提高情况主要手段,旨在锻炼学生的书写、应用能力,并巩固所学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是根据各个课时的教学特点和内容的难易程度,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巩固测评可以在一节课内完成,也可分为三种课型:即自主预习课、合作交流课、达标测评课。如果是三种活动方式在一节课内完成,“自主预习”和 “合作交流” 可采取两种顺序进行:当学习内容难度不大的时候,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可依次独立进行;当预习内容难度比较大,前面的学习内容可能给后面内容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时,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也可多次交叉进行,教师多次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随机预习并交流。今天我说的第六章《中 国的地理差异》是两个课时的复习课,第一课时自主预习,第二课时进行合作交流和巩固测评。
六、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自主预习
时间:40分钟,即第一课时。
方法:学生完成教学案上的“知识梳理”部分。
目的: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形成知识框架,强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难点
知识进行初步的思考。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不同种类的地理区域
1、区域类型:
2、不同级别的区域:
3、邮政编码:
二、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
2、位置和界线: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自然差异
二、主导因素
三、人文差异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1、位置和范围:
2、所跨地形区:
3、自然特征:
二、高寒的青藏地区
1、位置和范围:
2、所跨地形区:
3、自然特征:
三、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1、牧区特色:
2、优良畜种:
3、种植业
第二步:合作交流
时间:第二课时开始的15-20分钟
方法:以教师点拨难点、强化重点为主,学生质疑为辅。
重点内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自然地理差异。
难点内容:地理区域的三种类型;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
地形区、作物熟制、准噶尔盆地、祁连山、牦牛、青稞
目的:在于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步:巩固测评
时间和方法:学生用10-15分钟的时间记忆,最后用不超过10分钟的时间对两节复习的内容进行测评。
测评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突出对重点知 识的考查(具体见教学案课堂测评部分)。
目的:巩固所学知识,反馈学习结果。
在整堂课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因为我坚信: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课堂才是一个真正的知识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