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农村土地整治调研措施(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0:2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施农村土地整治调研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施农村土地整治调研措施》。

第一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调研措施

实施农村土地整治调研措施_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整治是国家确保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也是省委、省政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

为了应对“十二五”期间我省土地整治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充分发挥好我省土地资源的优势,省人大常委会决定对全省土地整治工作进行专题调研。2012年4月底,申立国副主任主持召开会议,听取了省国土、发改、财政等8个部门的专题汇报。6月上旬,胡世英秘书长带领调研组,赴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市及所属的3个县(市)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县(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汇报,召开了基层干部和农民参加的座谈会,实地考察了整治项目。6月下旬,申立国副主任、胡世英秘书长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全国人大代表,赴农垦建三江、红兴隆、牡丹江管理局进行了考察。调研组成员不辞辛苦,4天行程近3000千米。考察结束时,进行了集中座谈,常委组成人员对土地整治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对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今后的工作寄予厚望,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在调研期间,农林委还组织省国土厅、省财政厅、省编办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到外省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土地整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

我省自2001年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地紧紧围绕 “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 建设,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各项目标和任务的落实,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整治的速度不断加快,整治的规模不断扩大,整治的领域不断延伸,整治的标准和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参与的热情不断高涨,整治的成效越来越显著。土地整治工程被称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富民工程”,得到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高度评价和一致拥护。

(一)取得的成效

多年来,通过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取得了农村增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实效,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做出了贡献。

1.为保障耕地数量和提高耕地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截止到2012年,全省整治规模1439.89万亩,新增耕地192.17万亩,增地比例达到13%以上,是国家规定标准的4倍多,增地率始终居全国之首,为确保18亿亩红线做出重要的贡献。绥化市2001年到2010年,建设规模77.95万亩,新增耕地12.20万亩,增地比例高达15.6 %。通过土地整治,建设成为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极大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耕地质量普遍提高一个等级以上。土地整治还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2006年以来,全省通过土地整治,实现旱改水126.61万亩,新增水田面积68.3万亩,两项合计占同期土地整治总规模的20.97%。

2.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据测算,通过土地整治,亩均增产200斤以上。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已建成的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水稻亩增产高达300斤。2006年到2011年,我省通过土地整治,新增粮食产量近49亿斤,占全省同期新增粮食产量422亿斤的11.6%,为我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和实现粮食八连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粮食单产提高,耕地数量增加,农民收入显著增长。据测算,项目区农民人均直接性增收就达到2500元。另外,集体通过发包新增耕地收入达6.4亿元,农民通过参加项目建设增加劳务收入达16亿元。由于提高了农田水利设施标准,项目区又可节水20%以上。

3.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土地整治,把小规模经营、分散零星、区块差异较大的耕地,整治为集中连片的优质农田,有效破解了土地流转难、集中难、种植品种统一难等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为发展大机械作业、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奠定了基础,为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省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粮食主产区实施的大规模土地整治项目,由于坚持土地规模化整治,提高了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为打造现代化规模经营的标准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两大平原建设做出了贡献。农垦建三江管局二道河农场通过平整土地,将小格田变成大格田,最大一块水田面积达1.65万亩,是全国目前单块面积最大的水田,亩产达1600斤以上,成为国家级的现代农业示范田。

4.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搭建了平台

在土地整治中,国土资源部门支持各地围绕新农村统一规划,通过合理安排居民点、公益事业和产业发展等各类用地,对撤村并屯的土地通过复垦,为建设居住相对集中、配套设施完备、人居环境良好、生产功能完善的农民新区提供了有力保障。依安县依龙镇丰林村结合新农村建设撤村并屯实施土地复垦,共合并3个村、撤并13个自然屯,建成16栋农民新居,吸纳1010农户5000余人入住。庆安县曙光村通过土地整治,撤并7个自然屯合并为一个具有朝鲜民族特色的新村,新建四栋住宅楼,让上百户农民住进了新型农村社区。近年来,通过拆旧复垦和用地指标增减挂钩,垦区共撤队并点1183个,职工搬迁到小城镇。2009年以来,垦区增加建设用地指标1.64万公顷,哈尔滨市增加建设用地指标330公顷,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

5.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村稳定创造了条件

各地在土地整治中,通过林网建设、荒地治理,有效地减少了土壤的风蚀和沙化,提高土壤保湿和涵养水源能力,改善了项目治理区生态环境。绥化市土地整治项目区,新完成植树造林36万株。齐齐哈尔市土地整治项目区,新增绿化面积240公顷。目前,土地整治项目遍及78个市县和9个农垦管局,近200万农民受益,对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于长青谈起土地整治的好处时,深有感触地说“水通了,路通了,桥通了,电通了,心顺了,劲足了,感谢党,感谢政府”。

(二)采取的措施

我省之所以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取得如此好的成效,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在全国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就在于我省始终把握国家政策走向,始终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始终注意结合我省的省情实际,始终坚持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始终秉承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工作理念和精神,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实施土

地整治规模化建设的思路,率先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土地整治工作机制,率先建设了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化土地整治示范项目,为全国的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1.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我省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有利契机,多次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的实际情况,变争取项目为争取政策。2007年,国家开始按照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确定投入水平。2001年以来,全省共立项实施各类土地整理项目648个,累计投入资金170.94亿元,建设规模达到1439.89万亩,每年投入资金由几亿元增加到几十亿元,建设规模由十几万亩增加到几百万亩,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始终处于全国前列。2008年我省“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工程”被列为国家重大工程,2010年我省三年建设期的 “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省”被批准启动,两项工程合计投资100亿元,整治规模达近800万亩。今年又成功申报立项了“哈尔滨周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整治重大工程”,投资规模近67亿元,建设规模250多万亩。在同一个省份实施三项国家级重大工程,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2.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

2008年,针对主管部门既负责工程建设,又负责项目管理,难以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的问题。我省积极探索土地整治管理权与建设管理权相分离的管理机制,把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还权市县政府,既调动了市县政府的积极性,又可以通过项目管理权与实施权的有效分离,形成以上对下的有效监督,这项改革在全国开创了先河,为加强土地整治监督管理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项目建设管理上,各地普遍成立了由市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副市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任成员的土地整治领导小组,明确了市县政府在土地整治中的责任主体,形成了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加强领导的同时,各地非常重视农民群众的意愿,对农民最需要什么,项目建在哪,怎么建,如何提高田间设施建设标准,新增耕地如何分配等,都充分征求农民意见,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3.突出整治重点,实行规模推进

我省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坚持科学规划布局,突出项目建设重点,对新增耕地多,增产潜力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得快,土地规模经营搞得好,区位优势明显,综合治理示范性强,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优先安排项目。在实践中,坚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土地整治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我省耕地总量大、集中连片、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的优势,改变过去“撒芝麻盐”、“铺摊子”、平均分配资金的做法,走集中使用资金、规模化发展的路子,取得显著效果。截止目前,我省共实施规模化整治项目197个,建设总规模达到847.40万亩,单项工程建设规模,由过去的几千亩提高到3万亩以上,单项工程投资规模,由过去的几百万元提高到几千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全域规划,连片整治,规模推进。

4.完善相关制度,加强规范管理

我省把管好用好资金,保障工程质量,严格建设标准,作为土地整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完善了立项审批、资金分配和管理、项目竣工验收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使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制度规范和操作规程。在实践中严把“三关”。一是严把立项标准关。严格执行项目的立项程序和标准,通过开展前期调研,深入项目区走访群众,组织专家评审,确保项目高标准。二是严把资金管理关。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土地整治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坚持按项目单独

建账,专款专用,专人负责,专户管理,独立核算,跟踪审计,严格投资用途和标准,确保资金安全。三是严把竣工验收关。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竣工验收的规程规范,严格执行县级自验,市级初验,省级终验的工作制度,项目验收成果即时向国家报备,确保工程质量。

虽然我省的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随着土地整治工作不断深化,也遇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投入相对不足,现有投入的规模与我省整治的现实需要和农民的热切期盼还有很大差距。二是有的地方对土地整治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在项目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强,尤其在项目资金管理、工程招投标和项目建后管护等方面操作不规范,影响了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标准。三是在队伍和机构建设上,存在着人员编制少、机构规格低,与其所承担的繁重任务不相适应,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四是分户经营导致的土地经营细碎化,直接影响土地整治连片规模化的实施。五是土地整治的规划统筹作用不强,各项涉农资金没有很好地整合,影响了资金的综合效益和叠加效应的发挥。六是项目建后管护亟待加强。

二、意见和建议

土地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任务。国家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给我省的建设任务达3200万亩,是过去十年建设任务的三倍。可以说,我省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我省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发挥好我省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创新工作环境,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步伐。

(一)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

要从全国土地整治的全局出发,进一步强化我省在全国土地整治工作中的战略定位,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的战略机遇,争取国家更多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要利用好国家修改土地管理法的契机,以人大代表议案的形式,建议国家加大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统筹比例,提高对我省的数额,重点用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主产区土地整治建设。省里要积极向国家反映我省的实际困难,尽量减少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的地方匹配比例。产粮大县应当拿出部分奖励资金用于土地整治建设。集体发包整治新增耕地的收入,也要拿出一定比例,用于维护和提高工程使用效率。同时,要以土地整治规划为统筹,以土地整治项目为平台,加强各项涉农资金的整合,按照国家“渠道不变,管理不乱,集中投入,各计成效”的总体要求,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建设、扶贫开发、农村危房改造等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向项目区,充分发挥好资金综合效益和叠加效应。

(二)要加快立法步伐和相关制度建设

从我省实际看,制定土地整治地方性法规的条件已经成熟。经过十多年的土地整治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各项制度也不断完善,为立法奠定了基础。一些省份已经制定出台了这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为我省立法提供了有益借鉴。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化,投入和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土地整治立项、资金使用、项目监督管理、工程管护、新增耕地流转等问题,也迫切需要立法加以规范。建议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快立法前期调研、论证和起草工作,争取列为年度立法计划。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使土地整治从立项、建设、验收到建后管护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制度保障,形成相互衔接、成龙配套的制度体系。

(三)要高度重视项目建后管护工作

“十二五”期间,随着整治投入力度的加大,基础设施总量不断增加,为了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建后管护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此,要高度重视建后管护工作,把建设与建后管护放在同等的地位,加强管护制度建设,制定管护标准,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资金,建立管护队伍。省里要制定管护标准和相关制度,使各地能够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实施。各地要建立以市县政府为主导,乡村为主体的工作机制,确保管护实施到位。各地要总结好管护经验,探索专业管护、集体管护、协会管护、商业管护、义务管护等多种方法加强管护。要采取以项目新增地收入为主,努力争取国家投入,地方适当补充,鼓励农民投工投劳等方式,多渠道解决管护资金和投入问题。

(四)要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

要解决好土地细碎化经营的问题,通过土地整治促进土地规模经营,通过土地规模经营保障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要通过代耕服务、租地耕作、场县共建、种粮大户带地入社、农机合作社与土地合作社合作等多种形式,探索有利于土地连片规模经营的形式和办法。要通过培育多元化的土地规模经营主体,鼓励和促进土地向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流转。要制定有利于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奖励政策,对实现整县、整乡和整村推进土地连片规模经营的,要给予奖励,并在土地整治项目安排和资金投放上予以倾斜。各地要抓好典型带动,创建适合当地特点的土地流转模式和规模经营模式。市级要在一、二个县(市)有所突破,县级要在一、二个乡(镇)有所突破,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五)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

省政府要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监督指导的力度,广泛开展土地整治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宣传,各市县人民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监督考评机制,真正发挥好主导作用。要学习外省在加强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方面的经验,建议省政府成立土地整治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并在省国土部门设立办事机构,使我省能从更高层次上对全省土地整治工作进行宏观谋划和战略决策,并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使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组织筹划到位,资金投放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监督管理到位。要加强土地整治机构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以适应土地整治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第二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调研措施

耕地保护是国土资源部门实施资源保护的核心任务。在保护耕地工作上,**市历来十分重视,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但同时,也面临很大的压力,一方面建设占用耕地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经过多年来的开发复垦,土地后备资源日趋不足,开发复垦的难度越来越大,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所开发的耕地质量却相对不高。

现在,国家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战略决策,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具体说就是以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以县(市)、区政府为实施主体,统筹规划,整村推进,整合资金,集聚集约,开展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

一、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意义重大

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实现新增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可以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用地指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集中经营,确保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特色。

二、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原则。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依靠各级政府主导,统筹各部门资源,充分发挥综合效益。

(二)国土搭台原则。以土地整理政策、资金和城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新农村建设。

(三)规划先行原则。土地整治工作以编制村镇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田、水、路、林、村、房综合考虑,统筹规划生产、生活、居住、建设、生态用地,科学合理布局。

(四)农民自愿原则。项目的申报、实施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提前知情和全程参与,在征求农民意见时,要有80%以上的农民签字同意。项目实施要确保农民受益,项目建成后要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五)整村推进原则。在规划的基础上,土地整治项目要以村或镇为单位,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做到整治一个,改造一方,造福一方。

(六)整合资源的原则。把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中小水利、以工代赈、农村扶贫、退耕还林、中低产田改造等各类涉地、涉农资金整合起来集中使用,综合发挥各项资金的叠加效益。

三、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基本做法

(一)项目实施

1、做好项目立项是龙头

在做好村庄规划的前提下,各县(市)、区政府制定项目建议书,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测量、规划设计、预算编制,明确具体项目内容,明确投资额、新增耕地面积、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报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财政局根据项目申报的数量、分布和全市资金安排计划等,择优选择项目,报市土地整治领导小组审定后,作为开工项目。

项目立项后,将整个项目分解为土地整理项目、宅基地整理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若干子项目,并以土地整理项目为统筹,其它项目同步推进的方式,按各类子项目的原审批渠道、原资金用途、原实施办法进行申报审批,实现整个项目统一推进。

2、加强组织协调是关键

市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为顾问,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国土资源局、农委、建委、财政局、交通局、民政局、教育局、环保局、水利局、广电局、科技局、卫生局、规划局、商务局、旅游局、团市委以及供电公司、电信公司、自来水公司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县(市)、区政府是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其中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本辖区内全部项目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管理,组织对项目的计划申报工作;组织进行规划设计工作;组织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工作;负责对乡(镇)、村及有关单位的协调及职责划分工作;负责对施工单位的管理;负责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变更管理等各项工作;负责协调部门的配套工作;组织整理后土地利用管理工作。

国土资源部门需履行的职责是负责安排项目计划立项,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项目预算和评审;对项目的设计进行审查;对项目进行日常的监督检查;组织项目验收及指标验收确认,报省国土资源厅复核和批复;对全市的土地整理资金进行调剂和平衡。

财政部门需履行的职责是负责统筹各相关部门资金,按项目统一拨付和使用;对项目资金使用全程监管。

规划部门需履行的职责是负责编制村级土地整治综合规划。项目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

治规划、村庄集镇建设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

其他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涉及到土地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的,都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3、确保项目资金是重点

项目实施经费从市级补助资金、各县政府配套资金、农民自筹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等多渠道解决。其中市级补助资金包括从市级

留成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出让金中按规定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等安排的土地整理专项资金和市级支农整合的资金。市财政局负责牵头整合市级各项支农资金,各县、区政府要以分解后的各子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等各级各类支农惠农资金,加大投入。

(1)补助资金标准和使用范围。农户拆旧建新部分,宅基地整理新增耕地每亩补助7万元,新增耕地面积以省国土资源厅批复为准。该项资金的使用应按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各部门的支农资金按照“资金分配权和分配渠道不变、资金用途不变”的原则,配套跟进。县(市)项目资金不足部分由县(市)配套资金补齐;各区项目资金由市统筹解决。农房拆迁补偿不低于当地拆迁补偿标准,对自愿放弃新宅基地、同时拆除旧房的农户今后不再安排宅基地,除按当地拆迁标准给予补偿外,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2)工作经费。乡镇和村的工作补助经费,从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中列支,控制在市补助资金总额的3%以内,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专项用于新村建设大比例尺基础图测绘、村庄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地质勘探等以及其它管理性支出。

(3)项目资金管理。由项目实施的县(市)、区政府严格按有关规定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市财政部门监督。

(4)新增指标分配。通过土地及宅基地整理置换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综合用地计划统筹安排用于城镇建设。为鼓励县(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各县(市)项目指标分配方法可按资金投入适当提高分配比例。

4、实施“五个统一”是要求

(1)统一提供宅基地。由规划部门本着“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确定新村选址和建设规模,明确建筑标准。新村规划应注重营造村容村貌、挖掘乡村文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乡(镇)、村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对拆除旧房的农民,统一分配宅基地,按照审批的规划实施项目。

(2)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由市招投标局本着“有效最低价”中标原则,采取“乡划定、县把关、市招标”的方式,统一对新村中道路、电网、上下水、电信、有线电视等公用基础设施,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由中标的施工单位统一建设。各县(市)应把对口支农资金的申报、整合与项目挂钩,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方式做好衔接,此项工作要求将作为今后项目申报必备条件之一。

(3)统一配建公共设施。统一配建学校、医疗卫生、敬老院、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和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善农民的居住和出行条件,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4)统一整理宅基地。旧村拆迁后,旧村宅基地要统一整理成耕地,置换成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缓解建设发展用地紧张的矛盾。

(5)统一推进规模种植。整个项目整理后的大片耕地,要统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效益;要结合招商引资,引进实力强、规模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让农民就近进入企业工作,提高耕地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5、做好项目验收是保障

(1)项目工程验收。土地综合整理实行综合验收制,由各县(市)、区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设计单位、监理、施工、村镇有关人员依据项目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标准,对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工程验收。对于重大配套工程,可组织单项工程验收。

(2)县(市)、区工程验收合格后,申请市领导小组进行项目验收。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农业、水利、交通、环保等部门及相关技术专业人员进行项目验收,核查两个指标情况,同时对项目资金情况进行检查。

(3)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复核和批复新增耕地及建设用地置换指标。

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具体措施

(一)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要向农民广泛宣传实施土地及宅基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重大意义和有关政策,积极与广大农民进行沟通,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各类矛盾,组织编制好好新村建设规划,具体落实项目实施任务,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在新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村级班子在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项目所在村级班子要健全,有威信,有战斗力。

(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项目实施,要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参股、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要探索建立市场运作、政府监管、业主获利、社会受益的运行模式,研究和完善激励政策,扩大项目实施主体的范围,引进农业产业化集团公司,让企业资本直接介入土地整治项目,使项目实施与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要探索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建立完善土地及宅基地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的考核体系,加大项目实施奖惩力度。

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既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依靠地方政府主导,统筹各部门资源,才能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国土资源部门将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促进这项工作以更大的力度得以实施,推动两型社会建设。

第三篇:关于农村土地整治情况的调研报告6

市政协大会的发言材料: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支持城市经济发展

农工党铜陵市委会

(2010年12月10日)

一、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几点认识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制定了土地整治规划方案。将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对土地整治要求和铜陵的实际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快农村土地整治是落实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落脚点

我市土地资源严重紧缺。我市农村人口约 30.4万,耕地面积36.1 万亩,人均1.18亩,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可利用水产养殖水面8.4万亩,有林地面积48.5万亩,人均指标均低于省内平均水平。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建设用地与农业争地的矛盾日趋突出,在建设用地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在国家严格保障耕地的政策环境下,解决争地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村土地整治。通过整治扩充挖潜农用地增量,从而保证建设用地供给。

2、加快农村土地整治是实现我市农业现代化的切入点

我市农用土地的自然现状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具体表现为一是零星、分散、不规则、高差大,难以适应规模化农业、机械化农业的发展要求;二是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同时,由于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体制性保障功能弱化,农田改造、农村水、电、路等网络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三是部分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

1点就是要加快农村土地整治,为农村土地的流转、规模集约化农业的发展和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

3、加快农村土地整治是破解城市建设用地紧缺的主要出路

目前我市各开发园区和新城区建设用地异常短缺,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在国家实施占补平衡的政策主导下,一个切实可行的出路就是要加快农村土地整治、村庄整治和矿山废弃地复垦复绿,这既是争取更多建设用地的需要,也是保护耕地和生态建设的需要。

4、加快农村土地整治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实现农村城镇化、加快村庄整治的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通过农村土地整治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村庄整治实现集中居住改善生活条件;通过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促进农民增收。

二、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村土地整治的建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超前谋划,去年3月份就出台了《关于开展土地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但是从推进的力度和取得的效果看,仍然和现实的需要有较大的差距,在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采取的办法还不够多,整治的力度还不够大,采取的措施还不够得力。下面我想在借鉴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提几点建议:

1、土地整治要与国家土地管理的政策导向相结合,发挥行政推动作用。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对耕地保护、土地管理、节约集约用地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很多地市为贯彻上级要求都成立了专门的土地整理的工作机构,成效显著。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负责土地整理、矿山复垦、村庄整治、资金筹集等工作。

2、土地整治要与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相配合。为了保证我市土地整治的扎实有序推进,建议市规划国土部门按照我市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功能分区,结合我市的地形地貌特点,尽快

制定出台我市土地整理的详细规划,按照先易后难、效率优先、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有目标、有重点、有时序地推进我市土地整治工作。

3、土地整治要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结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土地整治和土地流转结合起来,整治的目的是便于流转,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条件;把土地整治与配套提升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结合起来,在土地整治的同时,加快农村的路网、电网和灌网建设;把土地整治和发展特色农业、菜篮子工程建设结合起来,提升服务城市居民生活的能力和水平;把土地整治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合起来,多渠道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

4、土地整治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通过土地整治加速村庄整治和小集镇建设,通过土地整治加速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土地整治加速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通过土地整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土地整治引导农民向城市集中,加快我市的城市化进程。

5、土地整治要和市场化运作机制相结合,拓展土地整治资金来源。为解决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许多城市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议我市采取类似于成都市的做法,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引导,培育土地整治的市场主体,同时充分利用占补平衡政策将土地整治创造的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市场化运作,从制度设计上解决土地整治资金的来源问题,通过高杠杆率以有限的政府投入撬动大量社会资本的投入。

6、土地整治要和争取更多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相结合,破解城市建设用地“瓶颈”。土地整治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为城市建设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建议我市在创新土地的利用过程中将土地整治和国有建设用地的招拍挂结合起来,将土地整治的任务或者土地整治创造的指标作为开发商竞

拍土地的前置性条件。

第四篇:乡村整治建设实施措施

一、指导思想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乡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方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把“清洁工程”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切入点,突出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好村庄布局,整县整镇开展村庄整治,切实解决村庄存在脏乱差问题,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改变乡村整体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基本目标

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各地要立足于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乡村地区规划和村庄整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初级目标:有居民点建设或村庄整治规划、基本的保洁制度、排水排污管沟、环卫设施。村庄主干道硬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村庄新建改建建筑切实按规划建设,土地利用节约合理,绿化、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村庄管理加强,整体面貌明显改观。

高级目标:实现初级目标基础上。通村主干公路达到四级以上标准,村内主干道硬化;主干道及公共场所路灯亮灯率达到90%以上;给(排)水系统完善,自来水基本入户,村庄内有公共厕所;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质达到区域达标水平,排涝工程建设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农户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灶率达到90%以上;村内保洁制度健全,有垃圾收集点及必要的垃圾废旧物处理设施;村级组织应有工作用房和村民议事活动场所及村级图书室和文化中心户;绿化美化水平较高,居住环境良好;达到省村庄整治评价标准》要求。

三、主要原则

(一)规划先行。坚持先规划后整治,保护好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遗存。规划方案要村民讨论、民主决策。

(二)政府引导。并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逐步形成特色产业、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各具特色的主导型村庄发展模式。

(三)积极作为。实行小拆迁、大整治,引导农民按规划集中建设住宅,加强宅基地旧址复垦,着力改善乡村环境。

(四)示范试点。按照一条线、一个片的推进要求,抓好试点示范,大力推进整县整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工程。

四、保障措施

(一)技术指导

以《省新乡村建设村庄规划设计导则》《省新乡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省乡村住宅优秀设计方案》《省农民住房建设质量控制管理导则》等为技术支撑体系,各地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村镇建设行为。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推进村庄整治上水平、上台阶。

(二)资金投入

1市政府安排一定的专款采取以奖代补方式。

2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扶持。积极争取省财政厅、建设厅每年对“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和村庄整治工程的扶持资金。

3积极建立政府投入、集体和农民自筹、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有效机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等资源转让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向示范县、示范镇和示范村倾斜,用于村庄整治工程;建立政府引导、部门和企业连村的帮扶机制,促进村庄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4各级基本建设、环保等专项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乡村垃圾污水治理。各乡镇也要筹集配套部分建设和运营资金。村庄可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原则收取垃圾处理费。并专款用于村庄保洁、垃圾收集和清运。对镇村驻地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建筑工地等,可由县(市、区)政府结合实际确定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收取的垃圾处理费要用于乡(镇)村垃圾处理。

(三)创新机制

1建立乡村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各地要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设施,加快乡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单个农户受益的项目,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对于受益人口较分散,产权难以分割的工程,可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经营权与工程管护责任相统一;对于具有一定收益、适合经营的基础设施,可通过公开拍卖转让工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由购买者自主经营管理,并由其负责工程的管护,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督。要重视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配置和综合利用,尽量将文化设施、卫生设施、超市、体育健身场所等相对集中,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乡村社区服务中心。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积极探索实行村民自主管理,使群众广泛参与乡村各项管理工作,切实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巩固建设和整治效果。

2建立考核奖励约束机制。对全市村镇建设和村庄整治工程建设采取动态管理的办法。对当年工作验收合格的村镇,给予适当的奖励补助资金;对村庄建设整治考核排列前100位的村予以表扬,对达不到建设整治要求的予以通报批评。

(四)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市政府成立全市开展整体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加强县(市、区)组织领导。县、乡(镇)两级政府要将开展整体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工程。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扎实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工作,确保新乡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3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要把增强和发挥农民的主体意识和作用贯穿工作的全过程。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努力提高村级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他组织领导作用。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成都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立项实施

成都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立项实施

验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土地交易制度促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成办发〔2010〕59号)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在成都市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对田、水、路、林、村采取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整治的活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指按照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批立项后,在政府指导下,实施建设用地整治复垦的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和对田、水、路、林进行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农地整理项目(简称“整治项目”)。

第二章 项目立项

第三条 整治项目按照《四川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金土地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川国土资发〔2009〕46号)有关规定,由项目业主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项目申报材料,申请立项批复。

项目区规划编制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

第四条 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颁证、符合整治项目立项要求的村方可申报开展整治项目。整治项目以一个以上完整行政村为单位申报立项,其中:建设用地整理项目申请整理的建设用地面积原则上不得超过750亩;农用地整理项目整理覆盖区域原则上不超过15000亩。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实施的农用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率不得低于3%。

第五条 立项流程

一、立项申报

农民集体和农户可以申报整治项目,也可委托他人或各类经济组织,申报整治项目。项目报经所在区(市)县国土资源局审查完成后,由区(市)县国土资源局向成都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整理办”)申报。

二、立项技术审查

市整理办受理立项申请后,分别委托成都市土地开发整治服务中心(简称“整治中心”)和成都市规划地籍事务中心(简称“规划地籍中心”)对农用地整理项目和建设用地整理项目进行技术审查,整治中心和规划地籍中心审查后,分别出具技术审查报告。

三、立项受理

各区(市)县国土资源局将立项资料和技术审查报告送至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政务大厅,政务大厅审查资料是否齐备,资料齐备的大厅受理接件后,将资料分送各相关处室进行会审。

四、立项审核

农用地整理项目由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处牵头审核(会审)后转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核批复,批准后由市国土资源局下达立项批复;

建设用地整理项目由市政府委托市国土资源局按照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集中使用项目方式审批,市国土资源局土地资源规划处牵头审核(会审)后下达立项批复。需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式实施的项目,由市国土资源局审核(会审)后转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建设用地整理项目立项批复抄送市整理办。

第六条 立项材料(详见附件1)。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七条 整治项目可由农民集体和农户自行组织实施,也可委他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作为代理机构,按程序依法组织实施。

整治项目立项批准后,以农民集体和农户为主体申报的项目,农民集体和农户可持立项批复,到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挂牌寻找投资者;也可以以其他方式自行寻找投资者。

第八条 整治项目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川国土资发〔2007〕53号)、《四川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川国土资发〔2008〕68号)、《四川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金土地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川国土资发〔2009〕46号)的要求实施。整治项目自立项批复之日起,两年内必须完成复垦整理工作。

第九条 整治项目实施涉及占用农户承包地、自留地、宅基地等各类土地需要调整土地权属的,必须征得该农户同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项目实施主体编制切实可行的土地权属调整实施方案,签订土地权属调整协议书,通过调田撵地、互换、一次性货币补偿等方式妥善解决。土地权属调整落实后,由项目实施主体申请,整治项目所在乡(镇)政府指导落实。

第十条 农民集中居住区及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方案要符合《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整治建设技术导则》等要求,充分体现“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原则。规划设计方案经区(市)县整理办审查,报市整理办备案后才能动工建设,其中,市级示范点规划设计方案经市整理办审查批准后才能动工建设。

第十一条 充分发挥市、县两级涉农资金在整治项目实施中的聚合作用,采取“1+N”模式打捆使用项目资金,优先集中安排在整治项目区统筹使用,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套等城乡一体化建设。

第十二条 整治项目的复垦工作,由区(市)县国土资源局监管督促,项目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指导实施。项目实施主体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复垦的技术要求,确保复垦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第十三条 区(市)县国土资源局要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管和指导,定期向市国土资源局报告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并指导实施单位保留项目实施前、中、后的对比影像资料备查。

第十四条 市整治中心负责对整治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市规划地籍中心配合。

第十五条 整治项目实施规划一旦批复,必须严格执行,原则上不得调整和更改。实施过程中确因农户意愿变化、建新区规划调整等原因导致项目发生变化的,区(市)县国土资源局必须按程序统筹一次性上报项目变更申请,经项目立项原批复部门批准变更后方可实施。

第四章 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 整治项目验收按照《四川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金土地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成都市建设用地整理项目立项、验收技术规范》要求,由项目申报主体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项目竣工验收材料,逐级上报原审批部门申请验收。

第十七条 验收的主要内容

整治项目实施的组织建设、制度落实情况,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的执行情况及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建设工程、新增耕地及拆旧复垦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农民集中居住区用地及城镇建新区用地情况、指标归还情况、项目区群众的满意程度、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土地权属调整落实情况、档案资料管理、工程管护和成果利用等情况。

第十八条 验收流程

一、建设用地整理项目验收流程

(一)整治项目实施单位向区(市)县国土资源局提出项目验收申请。

(二)区(市)县国土资源局组织项目所在乡镇政府及县级相关部门进行初检,对照项目立项实施规划图,逐一核查竣工验收拆旧图斑和影像资料成果,并对初检成果负责。

(三)区(市)县国土资源局审查汇总竣工验收资料,将验收资料和土地权属变更情况上报市整理办,市整理办委托市规划地籍中心负责验收技术审查和现场踏勘,抽查的拆旧地块数量不得低于实施总量的20%。市规划地籍中心对核查的拆旧复垦地块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四)技术审查通过后,由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相关处室踏勘现场进行检查验收,抽查的拆旧地块数量不得低于实施总量的20%。验收合格后,建设用地整理集中使用项目由市国土资源局核发验收合格证,并登记核发《建设用地指标证书》。

(五)建设用地整理集中使用项目需申报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其拆旧图斑必须可复核,原则上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中的集体建设用地图斑为准。在挂钩项目立项批准后,由市国土资源局验收,并转报省国土资源厅正式验收,验收合格后由省国土资源厅核发验收合格证。

(六)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未落实的整治项目不予验收。

(七)目验收后,实施单位应及时将已复垦的耕地交由农民集体或农户耕种,区(市)县国土资源局会同项目所在乡(镇)政府督促项目实施单位与项目所在的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办理复垦耕地移交手续。移交后的土地必须坚持农地农用,严禁以任何方式将复垦的耕地用作非农建设。将复垦耕地作用作非农建设的一经查实,相应核减区(市)县已验收挂钩项目建新区周转指标。

二、农用地整理项目验收流程

(一)由区(市)县国土资源局牵头,市整治中心和区(市)县政府相关部门和项目所在乡(镇)村参加,对竣工项目的工程完成和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初验,并对初验结果负责。

(二)市整治中心应对竣工的农用地整理项目工程的完成情况和质量情况,在上报验收前进行现场核查。

(三)由区(市)县国土资源局汇总、审查、完善竣工报验所需的图件、资料,并按规范编制成册,报送市整理办,市整理办委托市整治中心进行技术审查。

(四)技术审查通过后,市国土资源局约请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对竣工项目工程和新增耕地情况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由省国土资源厅核发验收合格证。

(五)成都市投资农用地整理项目取得竣工验收合格证后三个月内,由区(市)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做好项目决算审计、整改和移交工作。

第十九条 验收材料(详见附件2)。

第五章 项目变更

第二十条 整治项目实施中,涉及建设用地整理拆旧地块因农户意愿变化,调整补充地块超出10个以上,或集中居住区位置发生变化的,区(市)县国土资源局必须按程序逐级上报申请项目变更,变更方案批准后方可实施;涉及农用地整理工程和资金预算发生变化的,也必须按相关规定程序申请项目变更。

第二十一条 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集中使用项目实施完成并经市国土资源局验收合格后,项目实施业主可凭验收合格证书申请办理《建设用地指标证书》。《建设用地指标证书》可用于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持证准入或用于交易。持证准入竞买成功后,相应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储。

第六章 项目监督

第二十二条 对于项目竣工验收时发现和存在的问题,由项目所在区(市、县)国土资源局责成并督促有关责任方按验收要求限期完成整改和完善。

第二十三条 各区(市)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违反本管理办法的,视具体情况予以通报批评、暂停申报项目、扣减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等处罚。

第二十四条 项目编制及其他从业单位和人员在项目立项、实施、验收过程中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在全市范围内暂停从事项目相关工作三年。

第二十五条 项目主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在实施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违规违纪行为,按党纪或政纪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成都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附件1:

整治项目立项材料

一、建设用地整理项目

(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按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金土地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川国土资发〔2009〕46号)立项要求。

(二)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集中使用项目

1.农民集体和农民开展综合整治项目的申请;

2.完成农村产改确权颁证证明文件;

3.项目所在乡(镇)政府和区(市)县国土资源局立项申请;

4.项目实施规划(文本、图件);

5.村民代表会议纪要;

6.搬迁农户意愿;

7.土地权属调整初步方案;

8.建新区地灾评估备案表;

9.其他论证意见。

二、农用地整理项目

(一)农民集体和农民开展综合整治项目的申请;

(二)完成农村产改确权颁证证明文件;

(三)项目1:2000地籍、地形测绘成果资料;

(四)区(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立项请示文件,专家咨询论证意见;

(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摘要书;

(六)项目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七)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报告及预算书,项目规划设计图及数字化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汇总表(按过渡类);

(八)区(市)县政府出具涉农资金集中使用计划和承诺函;

(九)村民会议纪要,土地权属调整初步方案。

附件2:

整治项目验收材料

一、建设用地整理项目

(一)区县项目区竣工验收请示、自查报告;

(二)项目区竣工报告、竣工图、勘测定界图;

(三)项目区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及相关影像资料;

(四)《土地权属调整实施方案》、《土地权属调整落实方案》、土地权利证书注销登记或变更登记资料;

(五)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含有验收资质单位出具的房屋验收报告);

(六)乡、镇政府出具的拆迁农户满意程度调查报告;

(七)复垦耕地质量报告。

二、农用地整理项目

(一)省国土资源厅立项审核批复和市国土资源局的立项文件;

(二)县国土资源部门的自查(验)报告、项目竣工验收请示;

(三)市国土资源部门对项目的验收意见;

(四)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施工设计文本图件,涉及规划设计变更的文本及批准文件;

(五)项目竣工图、竣工报告;

(六)竣工勘测定界图(1:2000的一份用于报省厅,1:5000或B0规格纸的三份)及数字化成果(主要控制点应设立固定界桩);

(七)项目经费收支决算情况表,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及相关影像资料;

(八)《土地权属调整实施方案》、《土地权属调整落实方案》、土地权利证书注销登记或变更登记资料;

(九)项目招投标(比选)工作总结报告、文本;

(十)工程监理总结报告、工程质量检验报告;

(十一)新增或复垦耕地的质量检验报告,新增耕地和复垦耕地的承包协议或颁证情况报告;

(十二)项目工程审计报告。

下载实施农村土地整治调研措施(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施农村土地整治调研措施(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灵璧县2011农村土地整治情况大全

    灵璧县2011年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 一、农村土地整治基本情况 2011年,我县以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和农村土地整治为平台,统筹规划、聚合资金、整村推进、集中连片的开展农村土地综......

    农村土地整治紧急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金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现将《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1.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七大工作步骤 1、调查摸底,征求意愿。深入村组、农户家中,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事代表会、村民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宣传土地综合整治......

    桐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提交讨论稿) 发布时间:(2011-01-20) 为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

    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市委[2010]20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土......

    XX县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工作方案

    XX县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新增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管理,以新发展理念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促进农......

    关于如何规划农村土地整治5篇

    如何规范农村土地整治 定义 在谈如何规范土地整治前要对土地整治经行定义:农村土地整治是依法在农村地区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目的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土地管......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意见》(湘发[2009]26)下发以后,全省各地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