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市交通管理整治措施的调研
开展五大重点整治战役,有效净化了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了交通秩序管理水平。
1、路口秩序整治
从2006年2月下旬起,在全市组织开展三个路口秩序宣传整治百日会战,全面拉开路口行人非机动车秩序宣传整治。坚持一手抓宣传教育,一手抓严格整治,以市区主干道、主要路口为重点,创建36个“文明交通示范路口”和16条“文明交通
示范街”,全面推行路口“四边巡管”法,加大路口查纠处罚力度,开展路口文明劝导行动,强化交通安全宣传,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群众文明交通意识,促进了路口交通秩序的明显好转。
2、不规范车辆整治
紧紧盯住“三小车”、人力三轮客货车、农用车以及破旧报废车辆等不规范车辆不放,持续加大整治力度,按照“露头就打,精确整治”的管理思路,采取外围定点堵控,内围拉网清理的整治方法,不间断地开展“白天”、“夜晚”、“黎明”系列整治行动,坚决遏制不规范车辆上路违法现象,全年共查处“三小车”等不规范车辆11.2万起。
3、助力车整治
针对助力车发展迅猛,无牌无证上路现象突出的情况,在全市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助力车集中整治行动,全年共查处助力车交通违法行为47.2万起,其中无牌证上路8.8万起,有效地遏制了助力车交通违法蔓延势头,特别是助力无牌证上路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4、“摩的”整治
根据全市开展治理摩托车非法客运工作总体部署,按照“政府牵头,部门联动,打早打小,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从8月15日开始,交管局会同各区政府,开始全面整治“摩的”。针对“摩的”流动性强,查处困难的特点,采取公秘结合,分工包干,突出突击拉网整治的方法,不断掀起路面整治热潮。全市共查处摩托车非法客运811起,暂扣车辆811辆,罚款284起,主干道、商业地段等重点地区“摩的”得到有效控制。
5、渣土车整治
对全市渣土运输车辆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督促存在事故隐患的车辆限期整改,并组织警力对曝光多、逾期不缴罚款、违法状态长期不消除的“渣土车”集中开展追缴罚款工作。同时,针对多数“渣土车”后放大号牌污损、模糊不清,肆意违法难以管理的状况,对全市“渣土车”统一安装可卸式后放大号牌,有效遏制了渣土车交通违法、事故多发势头。
交通安全管理
全市交通安全形势保持稳定,交通事故实现连续10年下降,2006年,全市共发生交通事故1541起,死亡549人,伤1386人,同比分别下降10.2%、1.96%、0.14%。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6起,死亡23人,伤10人,同比分别下降50%、54.9%、16.67%。
交通管理技术发展
1、建设无线移动警务通系统
自8月1日起,为416名一线执勤民警配发了警务通终端,该系统通过与公安网络无线信息传输,实现了交通违法单据现场打印、信息实时采集、信息查询比对、执法当场告知以及非现场执法、简易事故现场实时拍摄传输、动态巡控监管等功能,进一步规范了民警执法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警务通使用以来,共处罚交通违法行为40万余起,拍摄非现场违法行为6万余起,实施强制措施805起,自动打印交通违法告知12558次。
2、建设交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系统
该系统由我局联合公安部无锡交通科研所共同研究开发建设,包含了面向基层大中队的非现场处理、外牌摩托车管理、治安信息管理、交通肇事逃逸侦破平台、套排信息管理、通行证管理、交通宣传、设施管理、台帐管理、gis应用等20个子系统。该系统是基层大中队的工作平台,也是基层民警的操作平台。目前已有超过一半的子系统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3、完善道路交通监控和电子警察系统
在市中心主干道、郊区新建17处道路监控点,增设了7处卡口监控,完成了3个基层大队道路监控指挥室改造。对所有交通监控改造升级原有硬盘录像系统,全部实现监控图像信息长期保存以及公安网调用回放、抓拍违法行为等功能。同时,完成电子警察数码系统改造,实现违法图片信息共享,网上传递功能,在伊村和河西增设2处曝光处理窗口,进一步方便了驾驶员和群众。
4、推进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建设
协调发改委、建委等部门,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智能信号系统建设工作,明确了建设范围、建设思路和投资规模,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立项前期准备等工作,预计2007年初正式开工建设。同时,结合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建设,对全市861个路口信号灯,先行组织开发了信号配时管理系统,跟踪管理信号配时优化,进一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交通管理设施建设
2006年全市交通管理设施建设稳步发展,市区所有信号灯全部实现不同时段不同配时的信号放行方式,并在市区53条道路253个路口上实施了64条绿波带,有效提高了通行能力,降低了停车率;交通控制系统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已先后完成交通控制中区、南区、北区、东区、西区工程,全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可监控点已达到231处,基本覆盖市区主要道路。
截至2006年底,全市交通信号灯总数达到861处,行人过
街信号灯289处,其中触摸式行人过街信号灯91处;交通隔离护栏总长达91.7千米。
交通信号方面:2006年新增了57个路口信号灯,在12个路段、路段设置了行人信号灯,完成了20个路口信号机升级系统信号机、118块老化倒计时屏更新成超亮led大倒计时屏、294组老化箭头灯更换成大信号灯、184组老旧行人灯的更新工作。
标志标线、隔离设施方面:2006年增设了各类标志350套,led太阳能标志20套,设置了4400套不锈钢隔离栏。
第二篇:对我市行业协会情况调研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法制化进程加快,经济运行方式将全面与国际接轨,政府要转变职能,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一些政府、企业管不好也管不了的社会事务将历史地落在行业协会的身上。实践中,行业协会已经或正在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组织的四大组成部分(即行政、企业、事业、民间组织)之一
。行业协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将日益凸现出来。本文拟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市行业协会发展与管理的现状,探讨建立行业协会规范管理、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
一、我市行业协会基本情况与发挥的作用
目前全市有行业协会254家,会员约3.5万人。这些行业协会,主要分布在木业、竹业、茶业;果蔬、粮食、养殖、牧草、药材、花卉、食用菌;矿业、电力、电线电缆、化工、医药、纺织、家俱;文化娱乐、旅游、金融、广告、公共交通、劳动服务等行业。2001年以来,各级社团登记管理机关通过规范章程,积极参加协会活动等途径检查社团活动情况,指导社团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及社会道德风尚。对一些名存实亡长期没有开展活动的社团进行清理,全市先后注销社团102家、撤销社团28家(其中市本级注销社团40家、撤销社团1家),有效促进了我市社团的健康发展。从总体上看,我市行业协会发展趋势是健康的,在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经济发展,促进我市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积极为经济发展服务。协会帮助行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提供法律援助、市场信息、技术咨询等各种服务。开展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向行业发布行业发展研究情况、统计资料、产业政策,举办各种会展,商务考察。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组织技术培训等。如**市葡萄协会,围绕“服务壮大葡萄产业,帮助农户增产增收”的目标,积极开展各项服务:一是抓规模生产,促产业发展。协会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大力宣传种植葡萄的优势和规模生产的好处,努力打造葡萄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葡萄业的发展从1984年的100株,发展到目前的3万多亩;二是抓技术培训、造就“乡土人才”。几年来协会组织开展葡萄种植技术培训班300多期,培训人员2万多人次,为广大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三是抓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协会为广大葡萄种植户,引进红地球、瑞必尔、美人指等新品种63种,葡萄套袋、秋冬季套种、限产保质等新技术6项。使葡萄的优质果比例和产量不断提高;四是抓产品销售加工、延长葡萄产业链。协会在发展葡萄产业中,坚持一手抓总量、保质量,一手抓流通、促加工。组建30多支流通分队奔赴各地,年销售葡萄鲜果4万多吨,并引进**家庭作坊式葡萄酿酒技术,全市家酿葡萄酒3万多户,转化果实3000多吨,提高了葡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益;五是抓产品宣传、推介,提升**葡萄知名度。协会从2002年开始,坚持办好每年的葡萄产业活动周,到2005年的福建省第四届(**)葡萄产业活动周,参加活动周的人数超过2万多人次,参加的客商有100多家,客商来自本省各地和**、、**、**、**、**、**、**、**等地,为**葡萄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是代表会员维护正当权益。协会代表行业为会员企业维护正当权益,向政府反映企业、行业的要求和意见。代表行业参与制定政策和政策论证等。如**市猪业协会以协会名义,请求公安机关协助,为7家会员,追回外地不讲诚信的生猪收购个体户拖欠多年的生猪收购款21万元。**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代表行业就福建省新建住宅电力工程建设费试行一年来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向来**调研的省建设厅领导反映,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是开展行业自律。协会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制定行规行约,行业质量规范,服务标准。参与国家或地方产品标准制定,惩戒违规违纪会员,维护行业信誉,维持公平竞争秩序,开展行业评定等。如**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设立“行业自律委员会”,制定了《**市纺织服装行业自律公约》,通过协会加强对会员的自律监督,对会员进行依法经营、诚信经商教育、建立自律监督体系,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搞好行业管理。
四是开展法规政策宣传和行业协调。协会通过会刊、简报等形式,宣传、引导会员企业贯彻执行政府的有关行业政策。通过调查走访会员单位,协调会员与会员,会员与行业内非会员,会员与其他行业经营者,消费者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同时协调价格,争议仲裁,开展经政府和法规授权委托的行业统计、行业调查,资质审核。发布行业信息等。如建瓯市木业协会通过《木业参考》简报,积极向会员企业宣传有关木业行业的相关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会员企业提供木业产品市场、价格、动态、发展趋势、新产品信息,介绍我国优秀国企、民企的管理经验和企
业精神。同时积极开展行业协调工作,协会成立以来先后帮助4家会员企业与市直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帮助6家会员企业之间协调有关业务与工作往来问题。协会还积极与市林业、税务、工商、金融、质检等部门沟通联系,协调解决企业提出的有关问题。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市行业协会的发展情况看,这些协会的成立,对于推进行业自律,行业发展、行业分工与协作,加强行业自身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地方行业协会“政会不分”、“行政化”色彩浓。受官本位的影响,目前有一些地方的政府职能部门,还没有把有关应转移给行业协会承担的职能转移给行业协会,而是把行业协会作为他们的下属单位或附庸,行业协会与政府职能部门的科室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政会不分。行业协会的主要领导和办事人员都是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科室人员,如我市254个行业协会中,一般干部担任社团领导职务的有207人,县处级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的有13人。他们把官场形成的派头和办事的行政化程式原封不动地搬到协会来,“官衙”的身份,“官衙”的作风没有变,把协会组织办成了“二政府”,偏离了协会组织的“民间化”方向。使行业协会的自主性受到限制,很难做到纯粹的民间性,作用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2、一些地方企业被动重复入会负担重。主要表现在一些行业社团组织分类过细、各自为阵。如水煮笋企业,既要参加水煮笋同业公会,又要勉强参加竹业协会,还要参加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如果是私营企业,还要参加私营企业协会等。因为这些协会的业务主管部门,企业或多或少都有求于他们,不敢不参加。这样一是增加了此类企业的会费负担,二是增加了此类企业参加一些不必要的协会活动,浪费了时间并加重了企业不必要的经费支出。
3、部分行业协会缺乏诚信。一是有的行业协会收了会费,服务不到位;二是有的行业协会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协调能力差,不能为会员提供有效服务;三是有的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人缺乏应有的行业知识,对行业状况掌握不全面,不能很好地组织和引导会员企业迎接商机和挑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协会的形象,使协会缺乏诚信度,没有凝聚力。
4、有的行业协会自律机制不完善、法律意识淡薄。目前有些行业协会运作不规范,内部管理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在单个组织内部,还没有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制,在行业内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同时不少行业协会不同程度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如不依法按时参加年检等。
5、一些业务主管单位缺乏监管意识,未尽监管职责。目前有相当部分业务主管单位,对民间组织的管理,只管行同意登记文件,不管注册登记后的监督管理。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业务主管单位履行对民间组织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前的审查;监督、指导民间组织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依据其章程开展活动;负责民间组织检查的初审;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民间组织的违法行为;会同有关机关指导民间组织的清算事宜。但是有相当部分业务主管单位未履行上述职责,如对协会记前的审查不严格,不按职责程序办,对协会检查的初审只是签“同意”、“同意年检”或“同意参加年检”等字样“应付”了事,未按监管职责审查,对一些长期没有开展活动的协会不关心、不过问等。
6、登记管理力量薄弱,执法职能难到位。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机关,但是目前我市登记管理机关的力量非常薄弱,全市有各类社团组织88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53个,但是只有市民政局社团民管办1人是专职的,县(市、区)行使民间组织登记管理的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的,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对民间组织进行监督管理。如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协会在换届或者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应当对其进行财务审计,但是目前登记管理机关没有力量组织审计,日常走访协会,指导协会工作也很难有。因此,登记管理机关对民间组织的执法职能难到位。
7、行业协会也存在活动经费不足。有相当部分行业的协会活动经费主要靠收取微薄的会费和需开展活动时请求外部支持解决,致使大部分的行业协会工作人员为兼职,或者工作人员待遇和社会保障不到位,因此造成协会工作人员没有积极性,或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组织开展协会工作,使协会履职能力弱,不能为会员提供有效服务。
三、对策措施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一部完整的规范行业协会运作的法规和一系列鼓励扶持行业协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及登记管理机关缺乏与法规相配套的执法力量与手段。为此、我们认为要加强行业协会管理,规范和扶持培育行业协会的发展,应重点考虑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出台规范行业协会运作的意见。一是积极向省上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出台规范行业协会运作的法规。宏观方面包括行业协会的分类、行业协会的运作、行业协会的活动规范等;微观方面包括对行业协会可操作性的管理、监督、违规处罚等实施细则。从规范运作上推进行业协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二是立足于我市实际,制定出台规范管理、加强监督的相关文件,笔者认为,从当前行业协会双重管理体制的角度出发,要建立起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如规定凡未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民间组织,公安部门一律不给办理刻章手续;技术监督部门、金融部门一律不赋代码和办理银行开户手续;新闻媒介一律不得予以公告;凡未参加民政部门年检或年检不合格的民间组织,技术监督部门和金融部门不进行代码证和银行账户年检;各级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要把加强民间组织管理有关工作纳入工作计划,适时对民间组织的财务收支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或纠正;公安机关对非法民间组织要进行严厉打击等。从而建立起对民间组织的社会监督管理网络,促进民间组织依法办事、按章活动。
2、政策上给予优惠。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行业协会打品牌。如对行业协会牵头运作获得国家和省级名牌的产品,行业协会可从该品牌产品获利中抽取相应比例的资金,用于补助行业协会活动经费之不足。行业协会为会员提供服务好、效果显著、工作出色,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当地政府应予以奖励,从各个方面扶持行业协会的发展。
3、调动行业协会参与政府相关决策的积极性。政府在制定有关行业政策、规划、决策时,应多征求相关行业协会的意见或请相关行业协会参与调查、论证。使相关政策、规划、决策更贴近实际,更具可操作性。使行业协会在参与制定政府相关政策、规划、决策的过程中,感受到政府对行业协会的重视和支持,感受到行业的自身利益得到保护,从而充分调动行业协会办好协会的积极性。
4、让行业协会名符其实。政府职能部门应找准自己的职能定位,自觉和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禁止国家公务员兼任行业协会领导,少干预行业协会的工作。让行业协会真正脱离“二政府”的“管理”和“控制”,能按照行业协会本身意愿办会,使协会成为名符其实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决策的能体现民间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
5、培育树立行业协会诚信。开展行业协会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使行业协会通过开展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全面提升素质,建立自律诚信机制,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并通过健全和完善行业协会各项制度,扩大行业协会社会影响,树立行业协会诚信,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会员之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6、加强登记管理机关工作力量。目前各地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工作力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县(市、区)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的。各级政府要通过给编制人员、给经费的办法,加强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的工作力量,使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力量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管理,从各方面引导民间组织做好工作,真正把民间组织管起来,为促进城乡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
7、业务主管单位要将所主管的行业协会列入本单位的职能管理范围。根据对行业协会管理的实际情况,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监督职责,业务主管单位要负起对本系统主管的行业协会的管理职能,要设立管理机构,或者指定一个科室负责行业协会的管理工作,要选派政治观念强、素质好、作风正的优秀干部充实到行业协会管理队伍,推进所主管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我市渔业经营体制改革调研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海洋渔业经营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股份合作制成为海洋捕捞业的“一统江山”,且创造了我市渔业最辉煌的时期,30年间,渔业产量、产值翻了三番多,跻身于全省“渔业十强”县(市)行列。尽管目前沿海各地海洋捕捞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出现萎缩与下降趋势,但我市仍保持一定的自身优势。
为振兴渔业经济,更好
地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我市海洋渔业持续发展,我们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市海洋捕捞业经营体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剖析,旨在抛砖引玉。
一、公司式渔业经营体制的由来
**是传统的海洋渔业大县(市),海域辽阔(所辖海域面积达3037多平方公里,为陆域的2.4倍),渔业生产历史悠久,作业齐全,渔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渔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60%以上。截止2008年底,全市拥有重点渔业乡镇2个,重点渔业村12个,渔业人口35800人,其中专业捕捞渔民4773人,拥有大小机动渔船1205艘(其中250hp以上890艘),总功率160112kw,总吨位70093吨,2008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12万吨,总产值10亿元,其中捕捞产量10.4万吨,总产值8.6亿元,增加值1.5亿元,渔村人均收入18088元,劳均收入105000元,水产品加工出口量达4.9万吨,年创汇8000万美元。渔业综合实力在温州市仅次于苍南,居全省第六位。
**海洋捕捞业主要集中于飞云江下游入海处及“双北”(北麂、北龙)列岛,回顾历史,解放前渔业生产长期处于家庭个体经营方式,以及出现资本家、渔霸雇工制以及“长元制”、“硬脚制”等合资合股经营方式,旧社会广大渔民受尽压迫与剥削,生活极为贫困,往往“衣不遮体,食不腹果”,扎挣在死亡线上。新中国成立之后,广大渔区经过民主改革,通过互助组,合作化,又进入“一大二公、三级所有”公社化体制,实行“政社合一、队为基础”的集体经营方式,渔民作为公社社员,靠记工分,按劳取酬。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渔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先人一招、先走一步,于全省最早进行包产到船(大包干),并将原属集体的渔船、渔具折价归社员个人所有,实行自主生产、自主经营。由于海洋捕捞具有集体生产、分工严密和生产资料投入资金巨大等特性,一般无法由渔民个人(或家庭)所承受,只能实行“一劳一股、以劳带股、等额投资、合股经营、入股自愿、经营自主、自负盈亏、责权利三位一体”的全员股份合作制的新型经营方式。于是,全市约1万多渔民第一次成为渔船的股东,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渔民的生产积极性。
渔船实行全员股份合作制之后,由于分散经营,忙于一线生产,后勤服务工作跟不上,并出现许多海上纠纷一时难以协调、解决等新问题。随着矛盾的不断深化,**沿海渔区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民间群众组织——“渔管会”,这种组织形式一般由德高望重的老渔民(包括名老大、渔村老干部)组成,其主要工作任务就是为一线生产所服务,包括代办渔船出海必需的各种证书,组织渔需物资供应(柴油、渔网具、供冰)以及生产资金筹集(信用借贷),协调解决渔场生产纠纷(碰撞事故等)等等。当时全市拥有东山、上望、莘塍、塘下、梅头、北龙等10多个“渔管会”,其职能可归属股份合作经营附生物,应属于股份制经营方式的组成部分,当时曾受到省局领导的首肯和赞扬,并在全省渔业经济会议上介绍并且推广。
随着渔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海洋捕捞业得到空前发展,时至八十年代末,我市渔区又掀起了“渔轮热”,“造大船、闯外海、发大财”成为渔民的新追求,广大渔民纷纷将小马力的木质渔船(机帆船)更新为大马力钢质渔轮,最高年份250hp的大马力渔轮突破1000艘,先后投入资金近10亿元,导致原先全员股份合作制已无法满足大马力渔轮生产的需求,于是又出现了“劳资——股份合作制”。这种以劳力和资金相结合,劳力股和资金股混合分配的经营模式,即由船老大为主的技术骨干组成,一般3—5人控股,并参与船上技术职务劳动,其它船员以劳力参股,扣除当汛生产成本后,劳资股按股分红。其渔轮由控股者所有。
随着“劳资——股份合作制”渔轮的日益增多,为了方便海上生产管理与不断完善股份合作制,我市渔业主管部门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积极倡导渔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又于全省率先组建股份合作制群众渔业公司,在短短的二年内,先后成立了东山、上望、莘塍、北龙、北麂、华胜、安洋、海鸥等10大群众性渔业公司,这也可以说是“劳资——股份合作制”的附产物,其服务功能完全取替了原先自发组织的“渔管会”。“渔管会”原先属自收自支,以收取服务费维持日常开支,渔业公司成立后,原“渔管会”自行消失。
渔业公司的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正是**海洋捕捞业的一大特色,自上世纪九
第四篇:我市渔业经营体制改革调研措施
我市渔业经营体制改革调研措施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我市渔业经营体制改革调研措施2010-06-29 18:51:4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我市渔业经营体制改革调研措施我市渔业经营体制改革调研措施(2)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海洋渔业经营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股份合作制成为海洋捕捞业的“一统江山”,且创造了我市渔业最辉煌的时期,30年间,渔业产量、产值翻了三番多,跻身于全省“渔业十强”县(市)行列。尽管目前沿海各地海洋捕捞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出现萎缩与下降趋势,但我市仍保持一定的自身优势。
为振兴渔业经济,更好地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我市海洋渔业持续发展,我们
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市海洋捕捞业经营体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剖析,旨在抛砖引玉。
一、公司式渔业经营体制的由来
**是传统的海洋渔业大县(市),海域辽阔(所辖海域面积达3037多平方公里,为陆域的倍),渔业生产历史悠久,作业齐全,渔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渔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60%以上。截止2008年底,全市拥有重点渔业乡镇2个,重点渔业村12个,渔业人口35800人,其中专业捕捞渔民4773人,拥有大小机动渔船1205艘(其中250hp以上890艘),总功率160112kw,总吨位70093吨,2008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12万吨,总产值10亿元,其中捕捞产量万吨,总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渔村人均收入18088元,劳均收入105000元,水产品加工出口量达万吨,年创汇8000万美元。渔业综合实力在温州市仅次于苍南,居全省第六位。
**海洋捕捞业主要集中于飞云江下游入海处及“双北”(北麂、北龙)列岛,回顾历史,解放前渔业生产长期处于家庭个体经营方式,以及出现资本家、渔霸雇工制以及“长元制”、“硬脚制”等合资合股经营方式,旧社会广大渔民受尽压迫与剥削,生活极为贫困,往往“衣不遮体,食不腹果”,扎挣在死亡线上。新中国成立之后,广大渔区经过民主改革,通过互助组,合作化,又进入“一大二公、三级所有”公社化体制,实行“政社合一、队为基础”的集体经营方式,渔民作为公社社员,靠记工分,按劳取酬。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渔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先人一招、先走一步,于全省最早进行包产到船(大包干),并将原属集体的渔船、渔具折价归社员个人所有,实行自主生产、自主经营。由于海洋捕捞具有集体生产、分工严密和生产资料投入资金巨大等特性,一般无法由渔民个人(或家庭)所承受,只能实行“一劳一
股、以劳带股、等额投资、合股经营、入股自愿、经营自主、自负盈亏、责权利三位一体”的全员股份合作制的新型经营方式。于是,全市约1万多渔民第一次成为渔船的股东,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渔民的生产积极性。
渔船实行全员股份合作制之后,由于分散经营,忙于一线生产,后勤服务工作跟不上,并出现许多海上纠纷一时难以协调、解决等新问题。随着矛盾的不断深化,**沿海渔区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民间群众组织——“渔管会”,这种组织形式一般由德高望重的老渔民(包括名老大、渔村老干部)组成,其主要工作任务就是为一线生产所服务,包括代办渔船出海必需的各种证书,组织渔需物资供应(柴油、渔网具、供冰)以及生产资金筹集(信用借贷),协调解决渔场生产纠纷(碰撞事故等)等等。当时全市拥有东山、上望、莘塍、塘下、梅头、北龙等10多个“渔管会”,其职能可归属股份合作经营附生物,应属于股
份制经营方式的组成部分,当时曾受到省局领导的首肯和赞扬,并在全省渔业经济会议上介绍并且推广。
随着渔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海洋捕捞业得到空前发展,时至八十年代末,我市渔区又掀起了“渔轮热”,“造大船、闯外海、发大财”成为渔民的新追求,广大渔民纷纷将小马力的木质渔船(机帆船)更新为大马力钢质渔轮,最高年份250hp的大马力渔轮突破1000艘,先后投入资金近10亿元,导致原先全员股份合作制已无法满足大马力渔轮生产的需求,于是又出现了“劳资——股份合作制”。这种以劳力和资金相结合,劳力股和资金股混合分配的经营模式,即由船老大为主的技术骨干组成,一般3—5人控股,并参与船上技术职务劳动,其它船员以劳力参股,扣除当汛生产成本后,劳资股按股分红。其渔轮由控股者所有。
随着“劳资——股份合作制”渔轮的日益增多,为了方便海上生产管理与不断完善股份合作制,我市渔业主管部
门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积极倡导渔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又于全省率先组建股份合作制群众渔业公司,在短短的二年内,先后成立了东山、上望、莘塍、北龙、北麂、华胜、安洋、海鸥等10大群众性渔业公司,这也可以说是“劳资——股份合作制”的附产物,其服务功能完全取替了原先自发组织的“渔管会”。“渔管会”原先属自收自支,以收取服务费维持日常开支,渔业公司成立后,原“渔管会”自行消失。
渔业公司的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正是**海洋捕捞业的一大特色,自上世纪九
第五篇:对我市政务环境调研分析
为深入推进我市“一建双创”工作,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结合我市实际,就如何打造廉洁高效政务环境工作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审批项目较多。目前,我市共有涉及市级56个部门658项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其中:行政许可48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122项;便民服务项目52项。同时,有的项目审批环节仍然比较繁琐,有的行政审批时限还比较长;一些行政审批权该取消的没有取消,该下放的没有下放;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过多、标准过高;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过大。
(二)“中间梗阻”、工作“忽悠”现象比较突出。(1)服务意识不强。存在着表面热情、内心淡漠,口头热情、行动冷漠的问题。有的部门和服务窗口缺乏主动性,坐在办公室等待的多,主动上门服务的少;有的部门有些单位的个别中层干部工作节奏缓慢,遇事推诿,遇到困难矛盾不是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推上卸下,左推右挡,打起了“太极拳”。(2)工作墨守成规。在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依然习惯于老办法、旧框框,要么就事论事,要么死抠条文,缺乏闯劲,不敢创新,习惯于用共性标准处理个性案例,缺乏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看似坚持原则、实是因循守旧,看似依规办事、实是不办实事,看似对上负责、实是推卸责任。(3)部门纪律不严。存在行政不作为或者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办事看人情,以感情代替政策,以关系决定亲疏。有人情,不能办的事照办;没人情,该办的事也不给办。甚至办事看好处,无利不作为,小利慢作为,大利乱作为。如通过委托熟人办理时给予“打折”优惠。
(三)机关办事效率低下依旧明显。(1)一些部门仍然存在环节繁琐、办事拖拉的现象。虽然实施了限时办结制,但是一些企业和项目业主反映审批时限较长、高低限跨度大、执行中就高不就低的现象比较突出。(2)部分工作人员办事不求效率。有的机关工作人员在接待群众时满口承诺抓紧办理,但群众在几次等待与催促下,得到的回答却是工作繁忙还需等上几日;有些单位的个别中层干部工作节奏缓慢,推一推、动一动,甚至推而不动;更有甚者即使在群众投诉后仍然强调工作任务重无暇顾及。(3)部门之间推诿现象不断。部门之间对一些难以处理或处理比较麻烦的事项,往往是假以理由一推了之。如市中心城区同一区域内有三个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及两区)的管理体制,同一区域出现了两个执法主体。致使为部门利益驱动及税收等,相互之间争夺管理权限。造成一方面让企业有机可乘、有隙可钻,游离于市区两级管理部门之间,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管理部门,导致“脱管”、“漏管”、“无人管”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市质监站、安监站等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后,市区两级管理部门只履行监管职责,各部门之间变争为推,造成整个建筑市场管理混乱。(4)少数工作人员工作马虎,引起失误。由于前一环节的办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马虎导致后一环节工作无法进展或是错误开展,使群众要办理的事项久办未果。
(四)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发挥不充分。(1)有些单位对窗口工作人员授权不充分,未有效发挥服务功能。市政务服务中心自2004年正式成立以来,56个具有审批、服务职能的单位,已有50个进驻中心设立窗口,但部分窗口工作人员只是收发员、登记员,没有发挥办事员的作用,使群众办事仍旧要找到机关职能科室进行办理。更有甚直,连受理也不在大厅,存在厅外审批行为。(2)并联审批功能使用不明显。没有按照“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要求,实施并联审批。
(五)部门服务利益为先现象比较突出。(1)有些部门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只关注部门经济利益得失,视部门利益至上,只要触及到本部门、本单位,甚至是部分科室的利益,便“斤斤计较”、“寸步不让”。(2)有些部门以方便自身为主导阻碍政令畅通。对上级的工作部署,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推诿,有利的事抢着干,麻烦的事拖着不办,当面表态很好,背后软顶硬拖,随意打折截留。(3)有的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部门小团体的利益,把一些本应该提供的服务,通过设置中介组织,变相地转变为收费项目,而且搞垄断经营;有的部门巧立名目,搭车收费、暗箱收费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部门讲服务就是收费、讲执法就是罚款,“以罚代法”问题普遍存在。;有的利用下属服务公司或行业协会名义打“擦边球”,向企业或群众收取服务费。
(六)少数行政执法和司法部门裁判不公、越权执法、野蛮执法,甚至“吃拿卡要报”。
二、原因分析
产生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思想认识层面、又有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原因。
一是思想不够解放,观念、职能转变不到位。突出表现在:其一,认为“行政行为规范了,权力利益缩小了,官位的含金量就贬值了”,规范了行政行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