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3 10:1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反思》。

第一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反思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反思

大同小学 陶令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认识”等相关的形体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又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知识做好充分准备的一堂课.

课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不断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了“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展开部分,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观察以及交流讨论的平台,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索空间与图形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几何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的三维世界,逐步发展其空间观念.

练习安排注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自己刚推导的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引入环节中的两个问题,使其认识数学的价值,切实体验到数学存在于自己的身边,数学对于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作用的.

教师无论是导入环节,还是新课部分都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充分地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转化”这一解决数学问题重要的思 1

想方法.同时,还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有机地渗透了极限的初步思想.

第二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案设计1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和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探索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猜想、验证、讨论和归纳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圆的面积推导过程。(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知识作准备)3思考:.圆柱的体积如何计算?大部分图形公式的推导都是把新学的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圆柱体可以转化为什么图形?(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课本,探讨方法。

2、课件展示转化方法及过程。(设计意图:渗透转化思想,运用课件讲解将复杂的推导过程直观形象化。)

3、.思考:①在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中,“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②圆柱和长方体的“底面积”大小怎样?“高”呢?有没有发生变化?

4、想一想、填一填: 把圆柱体切割拼成近似(),它们的()相等。长方体的高就 是圆柱体的(),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体的(),因为长方体的体积=(),所以圆柱体的体积=()。用字母“V”表示(),“S”表(),“h”表示(),那么,圆柱体体积用字母表示为()(设计意图:明确转化之后各个量的关系,从而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三、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是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公式的运用)

三、练习(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1、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1)r=2cm,h=8dm(2)d=6cm,h=4cm(3)c=25.12cm,h=12cm

2、李家庄挖了一口圆柱形水桶,地面以下的井深10m,底面直径为1m。挖出的土有多少立方米?

3、一个圆柱的体积是80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4、一根方钢长50厘米,底面是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把它锻造成底面面积是90平方厘米的圆柱形钢材,这根钢材长多少厘米?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小结求圆柱体积的一般方法。

五、作业。教学反思: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图形的问题往往停留在直观上,本节课利用直观形象让学生掌握抽象理论,这是学生智力的一次发展。这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做铺垫,采用迁移法,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将圆柱体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在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从而使让这节课的难点变得简单而生动。本节课应用巩固提高,我设计了以下四种情况的练习来促进学生巩固、内化所学新知。

1、已知圆柱底面积和高,求体积。

2、已知圆柱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3、已知圆柱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4、已知圆柱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不足之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有效、良性互动还达不到预期目标,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具备良好作业习惯,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把充足的探究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第三篇:《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计

古桥镇徐王赵小学

郑国奇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9—30页。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知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认识了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上节课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做一做”第2题,通过数小正方体的个数确定立体图形的体积,即加深了学生对体积单位的理解,同时又引导学生会用体积单位表示物体的大小,为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作好了铺垫。

(二)核心能力

通过猜想和实验,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不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

1.通过猜想、实验,推导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并迁移类推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经历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受不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习重点 能正确运用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五)学习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配套资源

《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课件。每组边长为1cm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复习任务

(1)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2)说一说1立方厘米大约有多大?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师:下面的图形都是由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呢?

师:怎么知道它们的体积的?

师:这两个长方体是用体积为1cm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我们只要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知道它们的体积了。

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

师:该怎样才能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怎么知道一台冰箱的体积呢?

预设:(1)把它切成一些小正方体。(2)先测量,再计算。师:长方体、正方体这样的立体图形会不会有自己的体积计算公式呢?这节我们就来探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回忆学生熟知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和数体积单位的个数确定长方体的体积,引导学生迁移类推。】

2.问题探究(1)长方体的体积 ①复习旧知,引发猜想

师:回想一下,长方形的面积跟长方形的什么有关?(长和宽)

师:如果把一个长方形垂直向上移动,会形成一个什么图形?(长方体)

师:大胆猜想一下长方体的体积会跟长方体的什么有关? 生猜测。

师:你们敢大胆猜测已经离数学家更近一步了,到底猜测的对不对呢?我们可以动手摆一摆验证一下。

②小组合作拼摆验证 合作要求:

1)取12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把它们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共有几种摆法?

2)观察每次拼摆的长方体,把观察到的数据填入表格中。思考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每行个数

行数

积/cm3

层数

小正方体的数量/个 长方体的体③展示汇报

预设1: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预设2: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长方体的体积

预设3:每行个数就是长方体的长,行数就是长方体的宽,层数就是长方体的高。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④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运用: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并将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我们归纳的公式具不具有应用广泛性呢?请四人小组随意取出若干个小正方体拼摆验证一下。

介绍用字母表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V=abh(2)正方体的体积 ①迁移类推

师: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预设: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师:两个相同的数相乘可以在这个数的右上角写个小小的2,表示什么?依此类推,3个相同的数相乘可以怎么写?

“a³”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V=a³ 判断:a³=3a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实验,经历探究公式的过程,从而理解长方体的体积用“长×宽×高”来计算的原理。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感受不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考查目标1、2】

(三)巩固练习(1)判断。

①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体积53=15立方厘米。()②一个长方体长4分米,宽5分米,高6厘米,它的体积是120立方分米。

()

③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2)一个长4米,宽3米,高5米的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3)把一个长5米,宽和高都是2米的长方体熔铸成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解析:考察棱长和、棱长、体积之间的关系,及正方体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猜想

实验

得出计算公式

应用公式

(五)作业设计

作业:第33页第8题、第9题。

第四篇: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_教学设计(精选)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部分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1.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2.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学情分析:经历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转化过程,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应该不难,重点是引导学生的操作后的观察,继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要让学生多说,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理解过程。

教学过程:

一、阅读质疑。

学生首先回顾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地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然后学生提出了质疑,主要问题有:

(1)数方格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积?

(2)不数方格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积?有没有一个通用公式?(3)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求面积吗?(4)转化成的这些图形跟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

二、点拨激思 1.数方格的问题

学生根据学习材料可以解答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老师接着问:有一个很大的三角形池塘,你来用数方格求它的面积。

嗯,看来数方格求面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2.转化的问题

你想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学生会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行吗?这时学生会有两种答案,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为什么不行?老师追问,学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必须转化成学过的,可以计算面积的图形。

师:三角形怎样才能转化成这些图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学具,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利用转化成这些图形来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

三、探索解疑

学生操作,讨论,汇报。1.转化的图形

学生的答案有很多种,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高剪下拼成了正方形、长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中位线对折,两边也折转化成了2层的长方形

2.解决转化前后图形间的关系(1)大小的关系

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跟三角形关系是S = S÷2。一个三角形转化成的图形跟三角形关系是S =S(2)底和高的关系

拼割前后各部分有什么关系?(指底和高)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师:思路真清晰,为什么÷2,谁还想说。(学生依次讲拼成的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情况)(3)公式推导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推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谁能给大家说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什么?

师:如果我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该怎么表示呢?

(4)推导拓展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组,你能通过一个三角形的转化来推导它的面积公式吗?

<三>归纳小结

出示学习材料2,学生阅读后谈感想。体会祖国的古代科学家得了不起,2000多年前就推导出了这个公式。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也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说明同学们也很聪明,相信将来你们还会有更多更大的发现,到那时你们的名字也将载如史册,大家有信心吗?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三角形的面积,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编排意图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前两节一样,教材先通过小轿车车窗玻璃是梯形的这样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是要求又有提高,不再给出具体的方法,而是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里仍然要运用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方法,但是从教材中学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方法与途径多了,可以用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拼摆的方法;可以转化为三角形进行推导,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教学建议

学生经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已经知道要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推导。前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转化的方法不同,平行四边形主要是用割补的方法,而三角形主要用拼摆的方法。本课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没有指明具体的方法。在学生操作实验前,可以先回忆一下前面运用过的两种方法,有条件的可以把前面推导的过程制成课件,进行展示,加以回顾。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不必提出统一的操作要求。2.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教材显示了三种方法。(1)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过程: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2)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见下左图)。推导: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

=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

2=(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3)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见上右图)。推导: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2÷2 =(平行四边形的底×2+三角形的底÷2×2)×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高÷2

因为 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底

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第(1)种方法比较容易推导和理解,(2)和(3)因为涉及乘除法运算定律、性质和等式变形,学生的推导会有困难。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推导,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报和交流。可以第(1)种方法为研究重点,让学生叙述推导的过程,得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2)和(3)种方法可视学生接受能力,不做统一要求。

学生在操作实验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方法。例如教材第96页的方法,注意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操作和交流时间。推导过程:

从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2 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所以 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 3.例3及“做一做”。编排意图

(1)例3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做一做”是计算引入部分提出的车窗玻璃的面积,注意是求两个梯形的面积。教学建议

(1)例3可结合图片和横截面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横截面的含义,找到直角梯形的高也是它的一个腰长,再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结合例3和“做一做”,检查学生运用公式计算的情况,强调计算时不要忘记除以2。4.关于练习十七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3题是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求面积。第1题需要先测量计算所需条件的长度,再计算;第3题要选择条件进行计算,有些是间接条件要转化为直接条件。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第2、4、5、6题都是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2题,飞机模型的机翼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求机翼的面积,可以先求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也可以根据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经验,设想把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底长100mm+48mm,高250mm的平行四边形,求出它的面积。

第4题,注意让学生观察图示找到计算所需条件。花坛的三面围篱笆,形成一个直角梯形。20m就是它的高,用46m-20m可以得到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

第5题,要结合示意图先让学生理解水渠的横截面。水渠的渠口宽、渠底宽和渠深分别是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再计算出梯形的面积。

第6题,可结合教材中的图使学生理解圆木堆的横截面可以看作一个梯形,梯形的上底长相当于顶层的根数,梯形的下底长相当于底层的根数,梯形的高相当于圆木的层数。所以可以借助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圆木的总根数。

第8*题是选作题。首先要考虑如何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应该是以梯形上底长度为底长的平行四边形。

剩下的是三角形,可以用两种方法求面积。方法一 梯形的面积-剪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3.5)×1.8÷2-2×1.8=1.35(cm)

2方法二用梯形的下底长减去梯形的上底长得到剩下三角形的底长,乘梯形的高, 再除以2,得到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积。(3.5-2)×1.8÷2 = 1.35(cm)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继续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2.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演示课件:拼摆三角形 下载)

二、设疑引入

教师出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已标出底和高)。这个梯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还是小?相差多少呢?要想得到准确地结果该怎么办?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三、指导探索

第一部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1.小组合作推导公式。

教师谈话:利用手里的学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纲:

2.(演示课件:拼摆梯形 下载)

电脑演示转化推导的全过程。

3.由学生自己说明“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的道理。4.概括总结、归纳公式。

提问:(1)(上底+下底)×高求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除以2?

板书: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第二部分,应用公式计算。

1.出示例

1、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提问: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解答?

3、列式解答

(2.8+1.4)×1.2÷2

=4.2×1.2÷2

=2.52(平方米)

答: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2.52平方米。

四、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梯形的面积。

2.动手测量学具(梯形)的相关数据,并计算梯形学具的面积。

3.下面是一座水电站拦河坝的横截面图,求它的面积。

五、质疑总结。

1.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提问:求梯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求梯形面积需知哪些条件?

2.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学生解题。

六、板书设计

下载《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多边形的面积 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一条高剪开,再拼一拼,看能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2、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有没......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案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案 晏金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的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和例6,完成第20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的: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

    可持续增长率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可持续增长率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增加/基期销售=[留存率×销售净利率×(1+负债/股东权益)]/{(资产/销售额)-[留存率×销售净利率×(1+负债/股东权益)]}的推导过程: (1......

    五年级数学教案——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五年级数学教案——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公......

    《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是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首先我利用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和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关系让学生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拿出学生......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内容:人教版9册 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部分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数学教案设计(精选五篇)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数学教案设计 1、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

    梯形面积推导公式教学反思

    梯形面积推导公式教学反思 英坪中心小学 向长兴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尚老师先复习梯形的有关知识,然后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