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国土局等部门关于积极引进和规范社会资金进行一级土地整理意见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国土局等部门关于积极引进和规范
社会资金进行一级土地整理意见的通知
(成府发〔2007〕64号)
市国土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房管局、市财政局《关于积极引进和规范社会资金进行一级土地整理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批转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关于积极引进和规范社会资金进行一级土地整理的意见
(市国土局 市建委 市规划局 市房管局 市财政局)
为推进我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引进和规范社会资金进行一级土地整理,针对部分区(市)县在引入社会资金参与一级土地整理中亟待规范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一级土地整理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城市、区域功能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新征收土地、旧城改造土地实施成片整理、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土地平整,完成地上及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公益配套设施建设,按期达到土地出让标准的土地初级开发行为。各区(市)县引进社会资金进行一级土地整理,应建立健全并坚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集体会审制度,按照“全域成都”理念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统筹安排,合理确定规模范围。
(一)引进社会资金进行一级土地整理,属于新征土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并且要依法报征;属于旧城区成片改造的土地,必须符合城市规划。
(二)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成都高新区(以下简称中心城区)引进社会资金进行旧城改造的一级土地整理项目,应首先报市规划局审核项目是否符合城市规划,对经审核符合城市规划的旧城改造一级土地整理项目,其拆迁补偿方案和拆迁工作实施方案应报市房管局审查,并严格按城市拆迁管理办法和程序组织实施。
(三)郊区(市)县新征土地规模超过500亩的一级土地整理项目,应首先
报市国土局对土地利用规划和依法征收实施方案进行审核。中心城区土地整理和旧城改造范围内的规划布局、市政基础设施及城市公共公益配套设施建设,应分别报市规划局、市建委审查。
(四)市土地储备中心纳入储备范围的土地,未经市政府批准,各区不得引进社会资金进行一级土地整理。中心城区范围内旧城改造土地及市政府配置给各区(包括成都高新区)的土地,引进社会资金进行一级土地整理工作,按属地原则分别由各区政府、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具体负责实施;其他区(市)县引进社会资金进行一级土地整理工作由各区(市)县政府具体负责实施。
二、坚持市场化运作,规范土地一级整理行为
(一)一级土地整理项目范围、规模、内容明确后,应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招投标或挂牌方式确定投资商。各区(市)县要建立监察、财政、国土、建设、规划、房管、法制办等部门参与的招标监督和实施管理机制,防范政府行政责任风险。
(二)市政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市政规划道路、市政管线管网、市政绿化、市政公交场站、高压线电力通道等;城市公共公益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小学、中学、医院、体育及文化设施、派出所、菜市场、办事处和社区用房、公共绿地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公益配套设施均纳入一级土地整理投资方投资整理范围,严格土地成本核算,规范操作。
(三)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公益配套设施项目应符合城市分区规划,按国家相关规范和城市配套标准要求进行配置和建设。
(四)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公益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的产权应无偿归政府所有。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公益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的接收、管理主体单位,应针对具体项目在事前签定单项合同,作为一级土地整理合同的附件,明确具体建设数量、规模、标准、投资额度、建设品质、完成时间、竣工移交办法等事宜。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公益配套设施项目,由项目所在区政府在签定协议前,报市公建配套办公室审查同意,由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单位与一级土地整理投资方签定具体项目建设单项合同,作为一级土地整理合同的附件,由一级土地整理投资方按具体项目建设单项合同约定进行建设和移交。
(五)根据年度用地指标,安排具体项目建设用地,依法报征的土地应首先保证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和城市公共公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然后再安排经营性用地依法上市。
三、坚持科学测算政府收益,合理确定投资方投资回报
(一)土地收益是政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各区(市)县政府应牢固树立资源是优势,资源是发展动力的思想,在引进社会资金进行一级土地整理中,要建立政府、投资方收益评估预测机制、合作项目风险分析机制,根据合作项目的难易程度、风险程度、投资方实际投资金额,合理确定投资回报,并应经区(市)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
(二)积极采取土地收益梯度分成方式,对整理形成的经营性用地价格,首先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评估预测,并按预测的市场不同成交价格确定不同的政府、投资方分配比例,形成土地成交价格越高、政府收益越大的动态收益分配机制。
(三)投资方的一级土地整理开发的合理回报,按财务规定应列入土地综合整理开发的成本。区(市)县政府不得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任何名义,返还给进行一级土地整理的投资方。
(四)一级土地整理投资方的土地整理行为属于企业投资经营活动,其投入的土地整理资金已经给予了合理的投资回报,投入土地整理的资金不应再计算资金利息,并且投资方应按相关法律法规缴纳税费。
四、坚持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严格区分一级土地整理与土地二次开发的界线
(一)一级土地整理形成的建设用地,应首先纳入政府土地储备,然后再根据年度供地计划进行供地。经营性用地要严格按规定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二)整理出来的经营性用地在招拍挂出让中,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不能给予一级土地整理投资方取得整理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的优先权,也不能给予一级土地整理投资方取得整理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关联政策,或设置有利于一级土地整理投资方竞买土地的条件。
五、坚持依法依规实施拆迁补偿,切实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实施一级土地整理,将涉及到在短时间内对被征地农民、城市居民进行集中拆迁、安置、补偿,触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坚持政府对拆迁安置工作的主体性,依法依规进行拆迁安置补偿,切实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防范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篇:的通知广州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国土局房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请示
广州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国土局房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请示的通知
(穗府〔1998〕88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市国土局房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请示》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州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三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请示
市人民政府:
根据省委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和省人民政府《广东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管理办法》(199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9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将进一步加强我市土地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请示如下:
一、取消零星审批、协议出让经营性土地的供地方式
文中所称经营性用地指商品房(含住宅、写字楼、商铺)、宾馆和高级娱乐设施的用地,不包括福利房和工业厂房用地。
(一)从1998年8月1日开始,坚决取消经营性用地零星批地的审批方式(规划特殊要求需加征、补征的除外)。对新增的经营性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出让制度。
(二)凡在1998年8月1日之前经市用地会批出的经营性土地,已发出《建设用地通知书》的,可按有关法律、法规和市人民政府穗府〔1992〕94号文件有关规定办理建设用地征地拆迁手续;已超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定的期限又未到市国土局房管局办理《建设用地通知书》的,停止办理有关用地手续。
二、限制未办出让手续的非经营性土地通过加改名、延期等手续进入经营性土地市场
(一)建设、规划、国土、工商和外经等管理部门应停办行政、企事业单位与房地产开发公司加名合作从事房地产经营业务的相应手续。
(二)对过去行政划拨的用地(包括非农建设用地和城镇存量土地),若已纳入当年经营性土地供应计划,且符合城市规划的,可允许改变用途进行经营性房地产开发,但应由市政府先收回土地使用权,再进行公开招标拍卖出让。拍卖所得的部分收入,合理补偿给原用地单位。
(三)在企业改制中,利用企业现有的划拨用地,支持企业解困的,分以下两种情况处理:一是属不拆改建原有建筑,仅变更用途或业权人的,经市政府批准可办理用地变更手续;二是划出部分或全部土地从事经营性房地产的,则应纳入公开招标、拍卖范围,土地收益可部分合理返回原企业,如属市政府批准的解困转制企业,及按规划要求需搬出城区的污染厂,则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按原规定的56%返还给企业,专项用于解困转制。
(四)对已开始进行征地拆迁但未缴地价的过期用地,或未完成征地拆迁但已缴地价的过期用地,经国土部门核实,其征地拆迁补偿工作已完成30%以上的,准予用地延期一次,时间为1年。再次过期则依法收回。
(五)对未开始征地拆迁的用地红线,取消办理用地延期,由市政府依法收回。
三、妥善处理原出让的建设用地
对原已出让的建设用地,经规划部门报市用地会议批准改变用地性质、加征用地完善项目的,可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补办手续,进行用地变更登记后,换发《建设用地批准书》,不需再招标、拍卖。
对部队的空闲地,如已领取中国人民解放军土地管理局《军用土地补办出让手续许可证》的,可按原审批办法继续办理用地手续。
四、新增的经营性房地产项目用地实行公开招标拍卖
根据《广东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管理办法》,抓紧制定《广州市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管理办法》。市政府征地办(市土地开发中心)统一负责土地的公开招标、拍卖出让工作,其中400亩以下的土地,由区土地开发中心负责招标、拍卖出让的前期征地拆迁工作。
五、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全市土地供应计划由市计委、市国土局房管局根据国家、省、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制定。国土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产业政策、城市规划和我市房地产一、二、三级市场协调发展的需要,兼顾考虑市场的需求情况,制定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用地公开招标、拍卖出让计划,在每年年底前报市政府审批,以达到控制用地总量、有利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目的。公开招标、拍卖计划于每年第一季度向社会公布,市规划部门应预先做好规划设计要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市国土管理部门应会同市建设、规划、财政、计划等有关部门,按计划要求和各自职责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六、依法收回闲置土地
对过去批出和新批出但过期未用的土地予以注销用地批文;对签订土地出让合同一年以上未满两年的闲置土地征收闲置费;对超过两年未开发的土地,依法予以收回。收回的闲置土地统一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出让或由政府调整使用。
七、依照法律程序审批土地
对于按国家、省的规定,不必经公开招标、拍卖程序而申请用地的,其审批程序是:
(一)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阶段,国土地部门应从保护耕地、合理用地和节约用地以及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角度,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预审,预审意见作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选址定点的必要依据。
(二)用地单位申请建设用地时,必须同时向国土部门、城市规划部门报送申请用地报告及其有关部门批准建设项目的计划文书、有关投资文件等。
(三)国土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分别把建设用地预审意见和规划选址意见,在市用地会议召开前10天提交市用地审批小组成员。
(四)市用地审批小组会议由分管副市长主持,市建委、规划局、国土局房管局各派分管领导参加。市用地审批小组会议对用地申请的规划定点和适用数量实行综合审核,一次定案批准。
(五)市规划局根据用地审批小组会议批准意见,向申请用地单位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同时抄送市国土局房管局。市国土局房管局在15天内发出《建设用地通知书》。
(六)经批准用地的申请用地单位向市国土局房管局办理统一征地、土地使用权出让以及房屋拆迁的手续,并向市国局土房管局领取《建设用地批准书》后,再到市规划局办理建筑报建等手续。
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
广州市国土局房管局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三篇:批转市农委等五部门关于区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7〕027号
批转市农委等五部门关于区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有农业的区和各县人民政府,有关委、局,有关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农委、市编办、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畜牧局《关于区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七年四月十八日
关于区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加快我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市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能力,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津政发〔2006〕100号)精神,现就我市有农业的区和各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建立健全兽医工作机构
(一)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在现有畜牧管理部门加挂兽医局牌子,作为本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动物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和计划;拟定本地区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计划;监督和管理辖区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兽医医政、兽药药政管理工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管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对所属兽医工作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指导。
(二)建立健全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将区县现有动物检疫站、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及其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隶属区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其主要职责是:依法负责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和兽药监管的行政执法工作。
(三)建立健全兽医技术支持机构。将区县现有兽医系统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检疫检验等机构的实验室设施、设备和资源进行整合,在现有畜牧兽医站或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组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加挂畜牧技术推广站牌子,隶属区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负责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承担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技术检测工作。
(四)建立基层动物防疫机构。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区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其人员、业务和经费等由区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依法承担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疫情报告、调查和监测,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兽药监管等工作;承担畜牧、草业管理等公益性职能。
(五)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体系。有畜禽养殖的村,原则上每村聘用1名动物防疫员,也可根据当地畜禽饲养数量合理确定动物防疫员人数。村级动物防疫员应从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人员中聘用,接受基层动物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培训、考核和监督。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所在村动物的强制免疫、疫情报告、监督病死动物的处理、协助产地检疫的报检、建立动物防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畜牧生产统计等工作。
二、合理确定人员编制
(一)人员编制。按照各类兽医工作机构承担的工作职责和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的需要,由区县机构编制部门会同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合理确定兽医工作机构的编制。所需的人员编制从现有事业编制中调剂解决。
(二)养老保险。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大局出发,按照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同比例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的原则,对符合参加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条件的,依据有关规定继续参保;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分流出来的未参加养老保险人员,按我市有关规定参加养老保险。
三、建立完善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区县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基层动物防疫机构所需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如遇国家和我市出台增资政策,市财政对困难区县给予适当转移支付补助。
随着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经费补助,从2007年至2010年按照每村每月每人不低于200元标准,由市和区县两级财政安排解决。市财政按照每村每月100元标准安排补助资金,补助资金统一使用,对畜禽饲养量较大的区县予以适当倾斜。
四、加强兽医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
(一)规范人员录用。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动物防疫机构的定员,原则上应以现有兽医工作机构的人员为基础,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考核录用。不足部分,按照人事部门有关规定进行公开招录。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动物防疫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
(二)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官方兽医是指经资格认可、法律授权或政府任命,有权出具动物卫生证书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现有兽医人员要通过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经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资格认可、政府任命等办法,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
(三)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从事动物疾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取得执业兽医资格才能上岗。通过兽医行业协会实行执业兽医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四)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
(五)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和完善各类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建设各类兽医实验室,建设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和快速反应系统,完善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监控系统,建设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各有关区县要结合实际,编制建设规划,并纳入建设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我市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能力,提高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五、切实加强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实施步骤。我市区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有关区县政府要组织农业、畜牧兽医、编制、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在认真学习领会本意见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本区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各类兽医工作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人员录用、人员安置、经费保障、实施步骤等。区县制定的方案于2007年4月30日前报市畜牧兽医局备案,涉及的机构编制问题报市编办审批。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经市编办对上报的机构、编制审核批准后,由区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具体实施。全部改革工作必须在2007年6月15日前完成。在此期间,市畜牧兽医局及有关部门要深入区县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2007年6月底前,由市畜牧兽医局组织对区县改革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写出工作总结,报市政府。
(二)加强组织领导。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事关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必须加强领导。各区县要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农业、编制、畜牧兽医、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履行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在市和区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责任、密切协作、落实措施,扎实推进,确保高质量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涉及市畜牧兽医局内设处室调整,以及所属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调整和人员编制问题,由市畜牧兽医局报市编办审批。
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天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天津市财政局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天津市畜牧兽医局
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成都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国土局关于成都市中心城区2012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国土局关于成都市中心城区2012国有建
设用地供应计划的通知
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市国土局《关于成都市中心城区2012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批转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一二年五月三日
关于成都市中心城区2012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市国土局
一、目的和编制依据
(一)目的。深入贯彻中央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要部署,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土地供应统筹管理,推进实施天府新区建设和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2012年房地产用地管理和调控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6号)等相关要求,制定成都市中心城区2012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二)编制依据。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17号)要求,依据我市中心城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计划、住房建设规划与计划、土地储备计划及建设用地使用标准,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执行国家土地供应和房地产用地调控政策规定,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调配各类用地供
应指标,全力保障建设项目用地需求,节约、集约、高效用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城乡统筹原则。合理调整用地布局,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2.节约集约用地原则。严格控制总量,不断优化供应结构,节约、集约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大户型商品住房供地,严禁别墅类项目供地。
3.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原则。合理确定住房用地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和结构,对列入计划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在土地供应上做到“应保尽保”。
4.“产业倍增”原则。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切实保证资源向优质重点产业倾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作用。
5.“立城优城”原则。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北城改造(以下简称“北改”)工程,改变城北片区老旧城市形态和落后的生产力布局,推动城北片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6.供需平衡原则。严格保护耕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优先利用存量土地。
7.有保有压原则。对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项目要全力保证,严格控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的项目,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
三、计划指标
(一)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2012中心城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在1215公顷以内。其中,根据市土地管理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精神,2012中心城区供应经营性用地指导性供地计划400公顷。
(二)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结构。2012中心城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商服用地18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330公顷,住宅用地278公顷
(其中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用地共57.97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4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87公顷。
(三)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布局。2012中心城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布局上,工矿仓储用地主要分布在北面金牛高科技产业园区内;保障性住房用地(含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按照各方位综合考虑原则,在西面、北面和东南面三环路与绕城高速之间选择周边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较为便利、整体配套相对成熟的地块保障供应;商服和商品房用地供应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北改”片区、锦江区沙河堡片区、武侯区晋阳片区和成都高新区南部新区范围内。
(四)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应情况。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成办函〔2012〕19号)精神,安排2012年中心城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用地计划共计57.97公顷,做到土地供应“应保尽保”。同时根据房管部门提供的公租房市场需求情况和实施计划,继续在招拍挂出让商品住房用地中按项目住房建筑面积3%-5%左右的比例配建公租房。
2012中心城区住宅用地计划供应总量278公顷,高于过去5年年均实际供应量(234.43公顷),符合国土资源部关于2012年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的编制要求。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用地共57.97公顷、中小套型商品住房用地约140公顷,二者共占住房用地供应总量的71%,加上2011年已供存量保障性住房用地将在2012年内实施项目建设,以及2012年将继续在部分新增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中按比例配建公租房等因素,2012我市中心城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和中小套型商品住房用地供应总量符合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关于“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用地供应总量的70%”的要求,高于2011年71%的实际供应水平。
四、政策导向
坚持计划控制,统一有序、规范供应。严格按照《成都市中心城区2012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表》确定的控制指标安排落实本中心城区各类建设项目用地。
(一)适度加大住宅、商服用地供应量,大力支持公共租赁房建设,优化住宅用地供应结构,形成符合我市中心城区实际的房地产用地供应体系。
进一步加快土地储备开发项目供应速度,增强政府调控土地市场能力,继续加大住宅用地供应量,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住宅用地供应结构,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确保各类保障性住房及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套型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量不低于住宅用地供应总量的70%;禁止容积率低于1.0的住宅用地供应。
进一步加大商服用地供应量,优化和调整房地产用地供应结构,促进以住宅开发为重点的房地产用地供应向住宅、商服均衡发展方式转变,引导社会投资向商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加快优化调整。
(二)大力保障交通运输、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供应,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
进一步加大各类交通运输用地供应,重点保障落实公交场站项目、地铁项目和重大铁路项目用地,构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传输系统。
保障能源和资源设施、市政环卫设施、环境建设、公共物流设施等项目用地供应,提高城市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城市综合功能完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水平。
保障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养老、应急管理等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设施用地供应,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
(三)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优先保证优质重点产业用地供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土地要素、城市规划、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向优质产业、高端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倾斜,促进优质重点产业发展。
(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心城区功能优化、疏解和提升,土地供应进一步向城北片区、城东片区和天府新城发展。
积极推进城北片区建设改造,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北改”工程,优先保障交通、市政、产业、环境等用地需求。
加快城东片区发展步伐,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项目用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完善交通枢纽路网。
优化城南片区结构布局,进一步加快天府新城、金融城的建设,保障中央商务、金融机构总部办公、文化行政等高端服务业项目用地,促进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系统。
五、计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协调配合,保证计划指标有效落实。市国土局、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建委、市房管局和市经信委等部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组织做好建设项目用地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健全实施土地供应计划的工作机制。
(二)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应和审批。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建委和市房管局等部门共同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快速通道,及时互通办理结果,主动衔接,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三)强化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运行。严格监管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的数据报备工作,确保供地和建设等相关数据和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录入系统,强化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全程监管,构建防治土地闲置长效机制。
第五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及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意见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及土地
出让金收支管理意见的通知
发文文号: 发文部门: 发文时间: 编辑时间: 实施时间: 失效时间: 法规类型: 所属行业: 所属区域: 阅读人次: 评论人次: 页面功能:
津政发[2010]32号 天津市人民政府
2010-9-10 2010-9-29 2010-9-10
国土 所有行业
天津 93 0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发文内容:
各区、县人民政府,有关委、局,有关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及土地出让金收支管
理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二○一○年九月十日
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及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的意见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06]68号)规定,在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以及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有个别区县为招商引资而少收土地出让金,或以先征后返等方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金;土地受让人长时间欠缴土地出让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收取的土地出让金不按规定上缴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收取的土地出让金不按规定全额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违反土地出让金支出范围规定,用土地出让金建设办公楼;未按规定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支农资金等。针对上述问题,现就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及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
提出如下意见:
一、规范土地出让价格管理,严禁低价出让土地
严格出让土地价格评估确认制度,土地出让前必须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土地评估机构进行地价评估,并专门设立评估确认小组,采取集体决策的方式对评估结果进行确认,土地出让金的收取标准不得低于评估确认地价。严格执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我市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一律不得低于国家公布的最低价标
准。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拍挂方式出让,不得以协议方式供地,严禁低价出让土地。
二、加强土地出让金收缴管理,确保收入及时入库
(一)强化土地出让金的征收。受让方应在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后的90日内缴齐土地出让金,逾期未缴齐的,合同自动解除,已收取的定金不予退还。出让经营性用地时,竞买保证金的收取标准为起始价的25%
加上政策性成本。
(二)加大土地出让金清欠力度。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欠缴土地出让金的清欠力度,对拖欠
土地出让金的,要及时催缴,经催缴无效的解除出让合同。
(三)严禁以各种形式减免土地出让金。认真执行国家和我市有关规定,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以招商引资、旧城改造、国有企业改制等名义减免土地出让金、实行零地价甚至负地价,或者以土地换项目、先
征后返、补贴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金。
(四)确保土地出让金及时上缴入库。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收取的土地出让金要在5个工作日内缴入
同级财政,财政部门收到土地出让金后要在5个工作日内上缴国库。具备土地出让金直接缴库条件的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在10个工作日内直接上缴国库。
三、全额纳入基金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以及我市相关规定,各区县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要全额纳入基金预算管理。收入全部缴入同级财政国库,支出一律通过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金中予以安排,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四、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用途安排使用资金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规定,土地
出让金使用范围:
(一)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二)土地开发支出。包括前期土地开发性支出以及按照财政部门规定与前期土地开发相关的费用等。(三)支农支出。包括计提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保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补贴支出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四)城市建设支出。包括完善国有土地使用功能的配套设施建设支出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五)其他支出。包括土地出让业务费、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计提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支出、支付破产或改制国有企业职工安置费支出等。各区县应严格
按照上述使用范围安排使用土地出让金,不得违反规定超范围使用。
各区县应严格按照国家和我市有关规定从土地出让金政府净收益中计提支农资金。其中,市内六区和市开发区、保税区、滨海高新区按照土地出让金政府净收益6%的比例计提;有农业的区县按照土地出让金
政府净收益20%的比例计提。计提的资金要全部用于有关支农支出。
五、加强部门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制度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将土地供应计划、储备计划以及签订的土地出让合同中土地总价款、缴纳时间等资料及时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各级财政部门应将土地出让金的收支情况及时反馈给同级国土资源
管理部门。
六、加强监督,严肃处理违规行为
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审计局、市监察局要密切配合,加强对市和区县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国家和我市有关规定的,要严格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国务院令第260号),以及《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令第15号)的规定进行处罚,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天津市财政局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二○一○年七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