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时间:2019-05-13 10:1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叙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圆的认识》

东曲国岱小学张素英

(步骤一:选取的课例,主要写课例的教学内容或选课原因)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人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体特征,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怎样的教学才称得上学生的自主学习,下面我就谈一下学习《上好课---小学数学》课的前后自己在教授小学数学十一册《圆的认识》一课时的几点体会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步骤二:讲述国培之前的教学方法、讲课内容及简要介绍一下教学设计等)

国培学习之前的教法:

观察法、讲授法、练习法。

讲课内容及教学设计:

1、认识圆心。2、3、4、揭示半径、直径。(介绍字母表示法)讲授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讲解用圆规画圆。

(步骤三:参加国培前的教学方法的优点及不足,重点说明不足及改进措施)

以上参加国培前的教学过程,注重“教”、注重“讲授”、注重“结果”。传统的教育禁锢了孩子的思维,用知识封杀了孩子的想象,学生在课堂中没有自我意识,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要在教学中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必须应意识到教师角色的多样化,要为人师,不做经师;要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心灵的沟通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人。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互

动过程,要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步骤四:介绍参加国培后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进及收获的成果)

学习方式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学习方式决定着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最终将成为一个人的生存、生活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国培学习之后的尝试:

第一步感知圆。

1、引入“试想:平静的湖面扔入一石会看到什么?”

2、投影出式圆的图片,感知圆的美。切入课题-----圆的认识。第二步在活动中整体感知圆的特征。

1、说说各平面图形的名称。

2、从各种平面图形中摸出圆,区分圆与其他图形的异同。感知:圆那么光滑,那么饱满,那么匀称„„“所有平面图形中圆最美!”魅力?

第三步在操作中丰富感受。1、2、3、4、交流圆规的构造。学生尝试画圆 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方法:针尖不动,距离不变。第二次画圆(思考:若方法正确,用圆规能画出其他图形吗?)引导(教师示范画圆)聚焦:圆规两脚间的距离„.第四步在交流中构建认识。

1、2、认识圆心。引导画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揭示半径。(介绍字母表示法:生标示)

思考 :半径有几条、长度怎样,是如何发现的?

(介绍古代数学家的发现。)-----折纸验证。

3、探索直径的特征:

表示„(1)教师出示反列,生小结:直径经过圆心,两端在圆上„字母

(2)由所有半径都相等且有无数条推出:直径长度都相等且有无

数条。

4、纳

5、掌握用圆规画圆。

(1).总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2).想象:半径不同,圆的大小怎样?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沟通:用圆规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第五步在比较中深化认识。

1.比较:正多边形中类似等长的“径”各有多少条?圆有多少条?

2.沟通:正多边形与圆的联系-------圆出于方。

渗透圆的旋转不变性。

第七步在拓展中深化体验。

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步骤五:感悟。通过国培研修所取得的成果)

感悟:人的头脑不是可以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举待点燃的火把。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让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要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总之要以科学的思想来辨析理论从而更好运用于实践,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教育新观念。切实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将其放在教育的本位中心,注重学习者的“自主、交流、探究”学习,使其在发挥自主能动性的学习中快乐地自由地生动和谐地获得“质和量”的发展,这就是我通过国培研修所取得的收获。

验证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由上疑问进行度量„总结归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下课前的意外收获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中,出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分数”对于孩子来讲是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进行理解,所以要想彻底理解分数的意义是一件不简单的的事。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尽可能将抽象内容转化成形象内容,便于他们理解。

在上“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通过大量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发现课堂效果还不错。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临下课时,我出了一道题:12根小棒,要拿出他的3/4,拿出了多少根?写完后,我想,这道题一定会难住他们的,因为这节课我并没有讲这样的例题。同学们读完题后,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他们皱着眉头,在努力地思考着„„ 我们班的张孙豪,号称“机灵鬼”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不一会,12根木棒画完了,接着又将他们平均分了4份,拿出了其中的3份,数了一数,兴奋的喊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共拿出9根木棒。当时我高兴极了,没有想到真的会有学生做出来。我顺势说:“你真聪明,他通过画图方式把这道题解决了,你们该怎么办?”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在本上画了起来,不一会我便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回答声:9根 9根„„.。张宇鑫在班里是个“快嘴”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一共有12根木棒,平均分成4份后,取出3份,3份就是9根。我兴奋地鼓起了掌,笑着说,老师没有想到你们表现这么好,没讲的题,你们居然做出来了,太让我意外了。

老师还想出一道更难一点的题,你们有兴趣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有”。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一道题: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平均得到的份数分别是几份?同学们迅速的撕下一张纸,折成正方形,然后开始对折一次,很快得出了平均份数是2份,又继续对折二次,三次,得出的份数分别是4份,8份,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折纸的次数多,已经没有位置可折了,可黑板上的题明明写着对折四次,五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多少?这下同学们可犯愁了,他们皱着眉头望着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们,教室里又一次安静下来,突然,我们班的班长林宇彤兴奋地喊到“老师,我知道了,对折4次,5次„„平均份数分别是16份,32份„„同学们吃惊地望着他。

“32份,那么多,怎么折出来的啊?”

“当然不是折出来的,而是找规律找出来的”,他得意的说。

“啊!我也找到规律了,平均份数分别是前一次份数的2倍,”张子彤高兴地说。

我赶紧不失时机的说:“同学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太聪明了,你们说的非常有道理,这节课,你们上的非常成功,非常完美,你们不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还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找规律”,把新旧知识恰到好处的连贯起来,你们不仅可爱,而且有超乎寻常的智慧。你们这节课的表现让老师感到震惊,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老师相信你们在未来遇到难题时有更大的潜力去寻找答案,你们对自己有吗?

“有”。同学们洪亮的声音回荡在走廊里。

小学数学(1)

——《摸球》教后记

在备这节课之前,我查阅了有关概率的资料,希望能够帮助我理解教材,把握好“可能性大小”的总体方向,确定好重难点。我觉得以下几点做的挺到位的:

一、遵循概率的认知规律

可能性大小是研究随机事件的课,需要试验的验证,体验和感悟的。因此,我采用了“猜想——验证——感悟”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建构“可能性大小”的原始经验,得出猜想。再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因此,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的结论,使原有的知识得到了重构和升华。

二、注重生活经验的开发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是我们数学资源开发的宝库,能利用好生活经验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这节课我在两个环节注重了生活经验的开发:

(一)引入环节,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以最直接、快捷的方式提炼出数学知识。

(二)运用环节,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我们要创造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因此,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设计“抽奖转盘”,促使学生调动生活中的所有经验和所学的“可能性大小”知识。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话虽老了点,但却是不变的真理。兴趣会促使人主动的去寻求知识和真理。这堂课我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设计了“猜球游戏——摸球游戏——摸奖游戏——闯关游戏”等四大游戏,环环相扣,不断地调整课堂的气氛,调节学生的状态,将整堂课维持在最佳状态。

当然,由于经验不足,这堂课也留下了我的遗憾:

一、小概率事件没有更勇敢的面对

虽然说,在备课前我就小概率事件就给予了充分关注与思考,也曾经犹如初生牛犊般勇敢面对。但是,试教的碰壁使我变的小心翼翼起来,于是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来帮助学生感悟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却忽略了及时制造认识冲突的可贵之处。

二、没有用更适当的方式呈现数据来源

由于“可能性大小”的特殊性,本身就包含着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提供的数据最好是有根有据的,这样才具有说服力。

小学数学(4)

——《花边有多长》教后记

昨晚看到了张老师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练习课的课件,正好和我的进度吻合,今天上课借鉴了一把,感觉真好。

练习题的设计非常实用,如计算面积的第2小题,已知一个底是8分米,另一个底是6分米,这个底上的高是4分米,解这道题学生要选择对应的底和高,6分米和4分米,8分米这个条件在计算面积时没有用到,要让学生明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用对应的底和高相乘。

接下来,让学生算出8分米的底所对应的高,用刚刚计算过的面积÷底=高。解决问题的第2题:有甲、乙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乙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0分米,高是底的一半。甲的高是2分米,它的底是多少分米?

这种变式练习,很有必要,学生先求出乙的高,然后底×高=面积,再用面积÷底(8分米)=高。解决问题的第3题:一块底边长24米,高10米的平行四边形地面要贴瓷砖,每平方米需要贴6块瓷砖,这块地面一共需要多少块瓷砖?和第4题:一个平行四边形停车场,底是63米,高是25米,平均每辆车占地15平方米,这个停车场可停多少辆车?

这学生通过对比,知道求了面积之后,什么情况用乘法?什么情况用除法计算。最后的考一考和比一比,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得出:周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大;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的。

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进行教学。在教学的伊始,教师是逻辑地显露与教学有关的旧知,朝着既定的方向牵引?还是充分相信学生,放开空间,让学生调度各自已有经验走向新知学习?第一次教学中,我一开始就复习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新知的学习作了明确的暗示,定死了学习起点。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可以很容易沿着教师铺设好的现成道路,毫不费力地从商不变性质中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最后的考一考和比一比,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得出:周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大;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的。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更离不开数学,比如:早上买早点要用数学、一天的油盐酱醋等等要用数学、还有你家到学校有多远?……都离不开数学。我经常对学生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我又强调:“你要想学好数学,语文不学好也不行,一道数学题不能读懂它的条件和要求,怎么分析解答呢?因此,语文也必须学好,凡是排在课表中的每门学科,大家都要力争学好。”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该班多数学生的发展比较全面,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要学会做人。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伴随着新的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过去那种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一些教学方法正被淘汰,随之而来数学课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的!

数学教学中落实学科素养的感悟

平安小学

陈 娟

2018.10.6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转载)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中,出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分数”对于孩子来讲是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进行理解,所以要想彻底理解分数的意义是一件不简单的的事。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尽可能将抽象内容转化成形象内容,便于他们理解。

在上“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通过大量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发现课堂效果还不错。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临下课时,我出了一道题:12根小棒,要拿出他的3/4,拿出了多少根?写完后,我想,这道题一定会难住他们的,因为这节课我并没有讲这样的例题。同学们读完题后,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他们邹着眉头,在努力地思考着„„ 我们班的韩佶芮,号称“机灵鬼”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不一会,12根木棒画完了,接着又将他们平均分了4份,拿出了其中的3份,数了一数,兴奋的喊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共拿出9根木棒。当时我高兴极了,没有想到真的会有学生做出来。我顺势说:“你真聪明,他通过画图方式把这道题解决了,你们该怎么办?”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在本上画了起来,不一会我便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回答声:9根 9根„„.。张少华在班里是个“快嘴”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一共有12根木棒,平均分成4份后,取出3份,3份就是9根。我兴奋地鼓起了掌,笑着说,老师没有想到你们表现这么好,没讲的题,你们居然做出来了,太让我意外了。

老师还想出一道更难一点的题,你们有兴趣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有”。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一道题: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平均得到的份数分别是几份?同学们迅速的撕下一张纸,折成正方形,然后开始对折一次,很快得出了平均份数是2份,又继续对折二次,三次,得出的份数分别是4份,8份,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折纸的次数多,已经没有位置可折了,可黑板上的题明明写着对折四次,五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多少?这下同学们可犯愁了,他们皱着眉头望着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们,教室里又一次安静下来,突然,我们班的“大高个”叶超兴奋地喊到“老师,我知道了,对折4次,5次„„平均份数分别是16份,32份„„同学们吃惊地望着他。

“32份,那么多,怎么折出来的啊?”

“当然不是折出来的,而是找规律找出来的”,他得意的说。

“啊!我也找到规律了,平均份数分别是前一次份数的2倍,”孙帅高兴地说。

我赶紧不失时机的说:“同学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太聪明了,你们说的非常有道理,这节课,你们上的非常成功,非常完美,你们不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还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找规律”,把新旧知识恰到好处的连贯起来,你们不仅可爱,而且有超乎寻常的智慧。你们这节课的表现让老师感到震惊,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老师相信你们在未来遇到难题时有更大的潜力去寻找答案,你们对自己有吗?

“有”。同学们洪亮的声音回荡在走廊里。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学习统计这个知识时,学生十分感兴趣,积极性都非常高。学完后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要求孩子们完成书上的统计图。我本来是想对新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巩固练习,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学生在完成统计图时遇到了新的问题——喜欢游泳的人太多,而书上的统计图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也只到20人,这时孩子们犯愁了“该怎么办呢?”。教室里一下安静了下来。突然,小机灵樊超得意地说:“那还不容易,再往上加3个格子,涂2格半就可以了。”这时,班长孟繁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个办法不行,上面已经没有地方了不能加。”“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我对他们说。孩子们开始思索„„“我知道了,既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我也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3个单位。”有位同学站起来说。有一个同学接着站起来说:“我觉得也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4个。”还有个同学急得跳起来:“不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呢?”我问他。他说:“喜欢跑步的有5个人怎么涂呀?太麻烦了。” 这时,有个同学同学站起来了,他慢条斯理的说:“我觉得最好用一个格子表示5个人,因为这些数都是5个5个的,如喜欢跑步的有5人,是一个5;喜欢跳绳的有10人,是2个5;喜欢游泳的有25人,是5个5。用一格表示5个很容易也很方便。”孩子们都点头表示赞成。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然后顺势引导他们说:“请你想一想在制作统计图时怎样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呢?”孩子们开始讨论,不一会,很多孩子举起了他们的小手。

“我觉得跟统计的个数有关,如果不是很多,就用一个格子表示一个” “我想要先观察统计的个数的特点,再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 “对!我觉得还应该观察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来确定格子的数量。” “是的,我想,要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应该先观察数的特点和统计数量的多少,还要想到涂的时候怎样比较方便。” “你们想得真好,你们愿意自己设计一个统计图吗?请你们自己从下面的几个统计表中选择一个,和小伙伴一起来设计一个统计图。”我趁机布置了下一个环节学习的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这个内容在三年级的整个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今年第二次教学,但心里还是没有什么把握上好,可是孩子们的表现让我吃惊。虽然现在全国都在搞新课程,新课程中特别强调的有什么情景创设啊等等,而我觉得的,落实学生的基础也还是同样的重要。课的一开始,我复习了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

师:8÷2=4表示什么意思?

生1:有8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2个。生2:有8个苹果,每组分4个,可以分给2个组成。

师:2位同学都是分苹果,但是我们细细听来还是不一样的,一个告诉我们每份是多少,而另一个是要我们求每份是多少,那谁能来列一个竖式?

学生很愿意把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一个个都想板演。这个复习看着简单,其实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他们喜欢这样,因为这样会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同时我要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要会列除法竖式,而这一个环节正好可以了解一下。随后,我规定,8表示8根小棒,用来搭正方形,怎么解释?学生争先恐后,个个都想回答。看学生来劲时我马上问:9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操作。师:这个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一下吗? 学生动手写。

我老师收集学生信息,大致有这样几种: 2×4+1=9(1)9-1÷4=2(2)9÷4=2+1(3)9÷4=2„„1(4)

当学生列出这么多式子时,我真得十分佩服孩子们的能干!师:这4个算式你们最想说一说哪一个? 生1:老师,我觉得(3)号不对的。师:噢,哪不对了,你能说仔细一下吗?

生1:等号后面1+2=3而前面9÷4不是等于3的。众生开始点头表示同意了。

师:看来大都数学生都同意这一位同学的说法了,那我们来听一听原来的小主人他是怎么想的。

生:后面的1是多出来的1根小棒,我就在后面+1了。现在我觉得不对了。师:噢,那你觉得要怎么改正啊? 生:把+号改成多。师:同意哇? 众生一起回答:同意

教师把加号擦了,改成一个“多”

师:那现在和(4)我们来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啊? 生1:(4)号的把多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了。师:那你们喜欢哪一种? 众生:第4种。

师:那„„这个符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啊? 生1:就是多出来的1根小棒。

生2:后面的1是余下的,所以可以写成2个多1个。

生3:因为1根不能再搭正方形了,是多出来的数,所以写在后面 师:现在我们都知道1表示什么了,那你能解释一下(1)和(2)两个式子吗?,由于有了对1的认识,对于上面两个式子学生理解就快多了。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好多式子来表示了我们搭小棒的过程,上面4个式子你最喜欢哪一个? 众生说:第4个。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4种。那刚才我们说了式子里的1,现在你能给剩下的1起一个名字吗?

生1:叫“剩数”写在商的后面。

生2:叫“多出来的数”也是写在商的后面。

生3:叫“余数”,写在商的后面,和商用横线分开。生4:叫“多余数”。众生:叫“余数”最好。

生5:我看书知道总商和余数之间要加“„„”

师:生5的写法是我们约定的方法,我们以后就要这样写,也就是和我们上面第4种方法一样,读作:9除以4等于2余1,“1”我们就叫做余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余数的除法”我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读两次。

余数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而这节课上学生在自己动手搭小棒的基础上,主动得自己去建立“余数”的概念,我想通过这样的理解学生的印象应该是深刻的。孩子们在这堂课中表现出的数学的探研精神,让我也为之惊讶和感动。在数学学习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概念或问题,老师不应该扫清孩子们学习中所有的“障碍”,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有意识的少说一些,将时间将课堂留给孩子,让孩子多发言多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叙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叙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 副本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在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时,我创设了以下情境: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 优秀生:324+198 5968—3999 396+4......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格子不够了,怎么办? 新店寄宿制学校 姚凤芝记得在学习统计这个知识时,学生十分感兴趣,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学完后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要求孩子......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信任是师生和谐沟通的桥梁 陈大学区杨楼小学李佑贵 记得在期中考试后的讲评课后,我布置学生把数学期中考卷更正好,并请家长查阅签署意见。第二天,课代表收好试卷交给我,我着重查......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记得在学习统计这个知识时,学生十分感兴趣,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学完后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要求孩子们完成书上的统计图。我本来是想对新学的......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格子不够了,怎么办? 王金茂 记得在学习统计这个知识时,学生十分感兴趣,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学完后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要求孩子们完成书上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叙事 大佳河乡中心学校 褚海涛 一、工作是种事业 有人常常说:“开始上班把工作当事业,随着时间推移变成了职业,最后变成了副业,工作没有热情。”工作六年了,我......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叙事

    三年级数学教学叙事 一次数学课上,我留了几道数学题,其中有一道是找规律题,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道题做得相当差,有些学习不错的同学也没有做出来。课下我进行了自我反思,并就此问......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大全五篇]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格子不够了,怎么办? 记得在学习统计这个知识时,学生十分感兴趣,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学完后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要求孩子们完成书上的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