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总结

时间:2019-05-13 10:2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评价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评价总结》。

第一篇:环境评价总结

第一章

㈠我国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初步尝试阶段、广泛探索阶段、全现发展阶段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阶段。

附: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79年编写了“环境质量评价参考提纲”;197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颁布;1998年颁布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颁布;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此法标志着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工作全面走上法制化轨道。

第二章

⑴污染源:是指能够生产污染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⑵按照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自然污染分为生物污染源(鼠、蚊、蝇、菌等和非生物污染源(火山、地震、泥石流)。人为污染源分为生产性污染和生活性污染源。

按照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源、土壤污染源、生物污染源、噪声污染源等

按照途径可分为直接污染源和间接污染源。

按照污染源形态分为点源、线源和面源。

⑶环境调查是了解环境污染的历史和现状,预测环境污染的民展趋势的前提,是环境基础。通过污染源调查,可掌握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及其分布,掌握各类污染源排放 的污染物各类、数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的情况。

第三章

⑴受下垫面影响的低层大气,称为大气边界层。大气边界层的厚度约为1-2KM。下垫面以上100m左右的一层大气称为近地层或摩擦边界层;近地层到大气边界层顶的一层称为过渡区,大部分空气扩散都发生在这一层。

⑵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速度定义为Y=-dT/dz,它是气温在单位高差(通常为100m)上变化率的负值。

⑶干绝热直减率

干空气在绝热上升过程中,每升高100m,温度降低0、98k,称为干空气温度绝热垂直递减率,简称干绝热直减率。通常用Yd表示,即Yd=0、98k/100m,约等1k/100m。湿空气在不饱和状态下温度直减率小于Yd

⑷温度层结与烟羽形状

大气温度层结通常有四种情况:1.正常,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温度梯度大于Yd,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2、中性,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温度梯度等于Yd;3.等温,气温不随高度而变化;

4、逆温,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升高。

⑸从烟囱排出的烟气在大气中形成的羽状烟流称为烟羽。

通常的烟羽形状有:

①波浪型,在不稳定大气中,Y-Yd>0,有利扩散,发生在白天

②锥型,中性或弱稳定 Y-Yd≈0 扩散比波浪型的差

③长带型 稳定Y-Yd<-1出口处于逆温层中,烟囱不很高时不会近地面造成污染,反之,④会造成严重污染

⑤屋脊型,上部不稳定 Y-Yd>0 下部稳定Y-Yd<0一般出现在日落前后,地面有逆温存在时。⑥漫烟型(熏烟型),下部不稳定,上部稳定 一般出现在日出以后,由于地面温度升高,低层空气被加热,逆温从地面向上逐渐被破坏。

受限型,上方和下方的一定距离内出现不稳定区域,易于上部出现逆温的日落前后,当贴地逆温被破坏时会出现熏烟型 污染。

第四章

⑴BOD-DO假设:①有机物符合一级反应,且反应速度为常数;②河流中的耗氧仅由BOD的降解所引起;③河流中的DO仅来自于大气复氧,且复氧速度也为常数。

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㈠土壤背景值的调查

⑴区域土壤背景值: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一定时期未受“工业三废”污染影响的土壤中,某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区域土壤背景值代表了自然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在一定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是预测土壤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⑵土壤背景值的调查方法如下:

①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土壤是非均质的多相体系,土壤背景值的研究对象是一定范围内土壤的总体。因此土壤样品的采集应对所研究的对象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以客观地反映土壤总体的实际情况。

土壤背景值调查时,土壤采样点的分布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尽可能地远离已知的污染源,特别是污染源的下风口;所选的土壤样品应代表研究区域的主要成土母质类型;代表研究区域的主要土壤类型。

土壤样品采集不要求随机布点,均匀布点。利用混合样品的采集方法进行,其目的就是在达到土壤样品的代表性的同时,降低工作量和分析成本。

2理论上组成混合土壤样品的样品数可计算为:n=(cv/m)cv-变异系数;m

-所用分析方法允许的最大误差,%;n-混合土壤应有的采样数。

按照统计学,采集的土壤样品数越多,平均值的标准差就越小,变异度越小,代表性越大。但是,从工作量角度来看,土壤样品数也不宜过大。对于没有任何资料的地区,应对土壤的变异成都加以估计。对于一般较稳定的分析项目,如全量分析项目,在土壤变异不大的地区,cv值一般采用10%~30%估计,而对于变异性大的项目,cv可取到50%。

采样点的多少还应考虑所研究地区的范围大小,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要求的精度等因素。一般来讲,研究范围越大,研究对象越复杂,精度要求要求越高,采样点数应越大。

采样点的布置方法:网格法,对角线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和蛇形布点法。网格法布点,分布均匀,代表性强。网格的大小视评价区范围的大小,工作量和评价要求而定;对角线布点适合面积小,地形平坦,受污水灌溉的田块;梅花布点适合面积小,土地比较均匀的地块,样品一般在5~10个以内;棋盘式布点法适合中等面积,地形完整,土壤不均匀的田块,采样点在10个以上;蛇形适合面积大,地势不平坦,土壤不均匀的田块,采样点要求较多。

土样的采集深度一般为表层0~20cm和底层20~40cm。对于主要土类和母质样点,需按照土壤发生的层次取样。对于土壤发生层次不明显的土壤,若是土层浅薄的山区,则在0~5cm和5~20cm处分两层采取,若土层较厚的平原区,则分三层采取:0~5cm上表土,5~20cm下表土,20~40cm芯土。

采样的深度和质量应均匀一致,各个土层的比例应相同。每个混合样品质量为1kg左右,当采样点多时,可按照四分法进行缩分。所采集的样品应在通风的室内尽快自然风干,然后用木棒或塑料棒压碎,用四分法取样,过1mm筛后装入广口玻璃瓶或塑料袋中储存。储存容器的内外均应标明编号,采样地点,土壤名称,深度,筛孔,采样日期和采样者等项目。

②土壤背景值得分析与计算

-6土壤背景值的分析出常规分析元素以外,更主要的是微量元素的含量多为10-10

-9级,因此,背景值的分析方法首先应在精确度,灵敏度和误差控制范围方面给予保证。同

时,必须带有标准样品和必要数量的空白样品进行平行测定和回收检验以及空白值控制图,精密度控制图以及准确度控制图的监控,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③土壤背景值的统计数据检验

对土壤背景值的统计数据进行检验,目的就是保证背景值的精确性。常用检验方法有: ⅰ标准差检验:将实测值大于算术平均值加三倍方差的作为污染样品弃去,不参加背景值统计。ⅱ4d检验法:一组4个以上的实测值,其中一个偏离平均数较大的作为可疑值。此值与其不参加计算的平均值的偏差大于平均偏差的4倍时,则弃去,不用于背景值的计算。ⅲ上下层比较法:某元素在表土中的含量与底土含量的比值大于1时,认为此样品已经受污染,应予以排除。ⅳ相关分析法:选定一种没有污染的元素作为参比元素,求出该元素与其他元素的相关系数和线性回归方程,建立95%的置信带,落在置信带外面的样品均被认为是含量异常,应予以排除ⅴ富集系数检验:利用TiO2作为内比参数,计算土壤中某元素的富集系数,当富集系数大于1时,表示元素有外来污染,土壤样品应予以排除,不参与背景值的计算。

㈡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⑴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土壤环境影响类型的分析,土壤环境影响的特征分析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⑵土壤环境影响类型分析是根据土壤环境影响特点对土壤环境影响进行分类和识别的过程。土壤环境影响分为土壤污染型影响,土壤退化型影响和土壤破坏型影响。

(土壤污染型影响是由于外界污染物的进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生态破坏等不良影响,如土壤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化肥污染等。该类影响具有可逆或不可逆双重特性;土壤退化型影响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破坏土壤中各组分之间或土壤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正常的物质,能量循环过程,而引起土壤肥力,土壤质量和土壤环境承载能力的下降。其特征是没有外来物质的加入,影响一般是可逆的;土壤破坏型影响是指人类活动或由其引发的自然灾害导致了土壤的占用,淹没和破坏,包括因严重土壤侵蚀,土壤污染而废弃的丧失土壤功能的情况。其特点是土壤彻底破坏,影响过程不可逆。

土壤环境影响特点与建设项目的工程性质和区域自然环境特点有关。因此应综合分析工程特点,工艺过程,原材料,副产品等项目自身的特性和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尽可能全面的识别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⑶土壤环境影响的特征分析包括对建设项目对土壤污染,土壤退化和土壤破坏进行时空分析和对土壤污染,退化,破坏所造成的土壤质量下降的程度及其他环境要素和人类社会经济造成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前者包括对比项目实施前后不同污染级别的土壤面积的变化趋势与变化速率,主要污染物在空间上的扩散范围;退化土壤的空间分布,强度,演绎趋势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被破坏或占用的土壤面积,变化趋势和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后者包括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其他环境因素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土壤退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人类生存的影响;土壤破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对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是以土壤质量现状评价和土壤环境预测为基础,通过土壤环境影响的深度与广度分析,对比和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和演化趋势,结合评价区域的环境条件,土壤类型以及土壤背景值,土壤环境容量等各种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到大小,判断其是否可以接受,给出评价结论,并根据区域和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出防止土壤污染,退化,破坏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第六章

㈠环境噪声评价基础

⑴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引起周围介质的质点发生疏,密交替变化并向外进行传播,这种变化的传播就是声波。震动的物体成为声源。声源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大约在20~20000hz范围内。频率低于20HZ的称次声,高于20000HZ的称超声。次声,超声人都听不到。声源震动一次经历的时间叫周期。沿声波传播方向,震动一个周期所传播的距离,或在波形上相位相同的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叫波长。声波在弹性介质中一秒钟内传播距离叫波速度。声速的大小取决于介质的弹性,密度和温度,与声源无关。空气中声速与温度的关系:c=331.4+0.607t

⑵声压:声波通过周围介质传播时,引起周围介质压强的变化叫做声压。分为瞬时声压和有效声压。瞬时声压是指某瞬时介质中内部压强受到声波的作用后的变化。瞬时声压的均方根称有效声压。人耳听到的最小声压叫人耳的听阀。使人耳产生疼痛的声压叫痛阀。人耳的听

-5阀2*10pa,痛阀20pa。

⑶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所发出的总能量。声强用来描述空间各处噪声的强弱,他与研究地点所处的位置有关;声功率用来描述声源所发出的噪声能量的大小,与接受地点无关。

⑷声压级:采用声压比,声能量比的对数来表示声音的大小。如果有多个噪音源作用与一点,则在该处噪音的叠加,遵循能量守恒。声功率,声强可叠加w=w1+w2,I=I1+I2,声压不可叠加。

㈡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⑴基本内容:①根据建设项目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标准,评述拟建项目在施工及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状况。②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包括超标和不超标噪声影响人口分析)。③分析拟建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及其主要原因。④分析拟建项目的地址,设备布置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对策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⑤为使拟建项目的噪声达标,评价必须提出需要增加的,适用于噶项目的噪声防治对策,并分析其经济,技术可行性。⑥提出针对该拟建项目的有关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

⑵噪声防治的对策:①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将噪声发声大的设备改成发声小的或不发声的设备,方法:a改进机械设计降低噪声,如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选用发声小的材料来制造机件,改进设备结构和形状,改进传动装置以及选用已有的低噪声设备都可以降低声源的噪声。b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降低噪声,如用压力式打桩机代替柴油打桩机,把铆接改用焊接,液压代替锻压等。c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设备运转不正常时噪声往往增高。②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这是一种常用的噪声防治手段,以使噪声敏感区达标为目的;具体如下: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原则,使高噪声设备尽可能远离噪声敏感区;利用自然地形物(如山,围墙)降低噪声;合理布局噪声敏感区中的建筑物功能和合理调整建筑物平面布局,即把非噪声敏感建筑或非噪声敏感房间靠近或朝向噪声源;采取声学控制措施,例如对声源采用消声,隔振和减震措施,在传播途径上增设吸声,隔声等措施。③通过评价提出各项噪声防治措施:噪声防治对策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原则。

评价结论:通过影响预测,评价和采取一定防治对策后,确定推荐的拟建项目的环境噪声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可行的或不可行的。

第七章

㈠生态系统:是指生命系统及其生存环境在特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系统存在和运行的基础

㈡生态系统按其形成和中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指未受人类干扰或人工扶持,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依靠生物及其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来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人式生态系统是指按照人类需求建立起来的,或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介于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

第八章

㈠环境影响分类筛选

所有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①编写环境影响报告的项目 是指对环境可能造成的重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尚未有过的。这类项目需要做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

②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 是指对环境产生有限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较小的或者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控制或补救措施可以减缓对环境的影响。这类项目可直接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其中个别环境要素或污染因子需要进一步分析,可补充单项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③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 是指对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这类项目部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㈡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⑴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把众多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看做一个整体,考虑所有的区域开发建设行为,开展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简称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⑵开发区特征:占地面积大,性质复杂,管理层次较多,不去定因素多,环境影响范围大,有条件实施污染物集中控制和治理。

⑶区域环境评价:就是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根据指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①广泛性和复杂性②战略性③不确定性④评价时间的超前性⑤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㈢公众参与

⑴公众参与:是确保建设项目环境客观、公正、保证评价质量、避免建设项目实施后群访事件发生的重要环节。

⑵建设单位应在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向公众公告下列信息: ① 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

② 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③ 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④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⑤ 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⑥ 公众一处意见的主要方式

⑶建设单位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过程中,应当报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核前,向公众公告:

① 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②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③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④ 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⑤ 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

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⑥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⑦ 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⑧ 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第九章

环境风险管理

⑴环境风险管理: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按照相关的法规条例,选用有效的控制技术,进行减缓风险的费用与效益分析,确定可接受风险度和可接受的损害水平,并进行政策分析和考虑社会经济与政治因素,确定释放的管理措施并付诸实践,以降低或消除风险,保护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

⑵环境风险管理的内容:制定毒物的环境管理条例和标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强化环境管理;拟定特定区域、城市或工业的综合环境管理规划;加强对风险源的控制,包括风险源分布于现状、风险源控制管理规划、潜在的风险预报、风险控制人员的培训与配备;风险的应急管理与恢复技术。

⑶风险管理者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风险作出管理决策时,必须在潜在风险和下列因素中取得平衡:

① 消费者的期望

② 宣传教育以便消费者做出选择

③ 企业所需付出的代价及其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费用

④ 控制与减轻人体或生态暴露的能力

⑤ 对商贸的影响

⑥ 采用危害较小替代物品的可能性

⑦ 加强管理的能力

⑧ 对未来法规政策的影响

⑷环境风险管理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

① 可接受的风险评价

② 尽量客观、公正地分析风险

⑸风险管理过程中控制风险的方式主要有:减轻风险、转移风险、替代风险、避免风险

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原则

①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评价内

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可另外编写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外编写专题报告书。

② 文字简洁、准确,图表清晰,论点明确,典型项目或比较复杂的项目,应有主报告和分

报告,主报告应简明扼要,分报告吧专题报告、计算依据列入。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进行编写。

第二篇:环境评价知识点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项目实施后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

: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的评价。二级评价:对单项环境要素的重点环境影响进行详细、深入评价。三级评价:一般评价。划分依据:1)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源项等)。2)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3)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4)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难)。

*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技术原则:1与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的特点结合;2与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可能影响的区域环境相结合;3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法规、标准、技术政策和经审批的各类规划;4正确识别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可能的环境影响;5适当的预测评价技术方法;6促进清洁生产;7环境敏感目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环境影响最小化;8替代方案和减缓措施环境技术经济可行。

*环境现状调查方法及特点:(1)搜集资料法:优点: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缺点: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他方法补充。(2)现场调查法:优点: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缺点: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3)遥感方法:优点: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缺点: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情况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

地理位置、地质、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土壤与水土流失、动植物与生态。社会经济、文物与景观、人群健康状况。:①是工程概况;介绍工程的名称、建设地点、性质、规模和工程特性,并给出工程特性表。②是施工规划;结合工程的建设进度,介绍工程的施工规划,对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的关系的规划建设内容和施工进度做详细介绍。③是生态环境影响源分析;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生态环境影响的活动的强度、范围、方式进行分析,可能定量的要给出定量数据。④是主要污染与源强分析;项目建设中的主要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和噪声发生源源强说明源性质主要污染物产生量。⑤是替代方案;介绍工程选点、选线和工程设计中就不同方案所做的比选工作内容,说明推荐方案理由,以便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工程选线、选址推荐方案的合理性。

:调查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土壤基本情况。调查中需特别注意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极端问题,如最大风级、最大洪水。生态系统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首先须分辨生态系统类型,包括陆地生态与水生生态系统,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系统,然后对各类生态系统按识别和筛选确定的重要评价因子进行调查。区域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包括人类干扰程度、资源赋存和利用,如果评价区存在其他污染性工、农业,或具有某些特殊地质化学特征时,还应该调查有关的污染源或化学物质的含量水平。区域敏感保护目标调查:即调查地方性敏感保护目标及其环保要求。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的调查。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调查方法:(1)收集现有资料;(2)收集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土地利用、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珍稀和濒危物种保护的规划或规定、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

区划、生态功能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3)野外调查。(4)收集遥感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并进行野外定位验证(“3S”技术)。(5)访问专家。(6)采取定位或半定位观测。

:1一般建设项目工程组成有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1)对外交通:需了解工程对外交通公路的走向,占地类型与面积,匡算土石方量,了解修筑方式。

(2)施工道路:连接施工场地,营地,运送各种物料和土石方,都有施工道路问题。(3)料场:包括土料场,石料场,砂石场,等施工建设的料场。(4)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布设,占地面积,主要作业内容等。(5)施工营地:集中或单独建设的施工营地,无论大小,都需纳入工程分析中。(6)弃土弃渣场:包括设置点位,每个场的弃土弃渣量,弃土弃渣方式,占地类型与数量,事后复垦或进行生态恢复的计划等。(7)重点工程明确:造成环境影响的工程,应作为重点工程分析对象,明确其名称位置规模建设方案施工方案运营方式。2.重点工程:一指工程规模比较大,其影响范围大或时间比较长的,二是位于环境敏感区附近的,规模不大,但造成环境一项却不小。(隧道、大桥特大桥,高填方路段,深挖方路段,互通立交桥,服务区,取土场,弃土场)3.全过程分析:选址选线期,设计方案,建设期,运营期,运营后期4.污染源分析:明确产生污染的源,污染物类型,源强,排放方式,纳污环境。

指分析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因素,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全部组成、一般特征和污染特征的全面分析,从项目总体上纵观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全局的关系,同时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评价所需的基础数据。工程分析的作用(工程分析分类:污染型建设项目、生态影响型)工程分析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弥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和源强估算的不足。1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定量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提供了可靠保证2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数据3为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为保护环境所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是开发建设活动进行污染控制的目标

某水质因子的监测数据量少,水质浓度变幅大;均值法:某水质因子的监测数据量多,水质浓度变幅小;内梅罗法:某水质因子有一定的监测数据量,水质浓度变幅较大

1)、调查范围2)、调查时间3)、调查内容:水文调查和水文测量、污染源调查及水质调查因子选择。4)、水质采样(河流,湖泊和水库)

期、平水期、枯水期;调查河段形状,平直或弯曲;湖泊、水库,根据评价等级、湖泊和水库的规模决定工作内容:湖泊、水库的面积和形状,应附有平面图;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流入、流出的水量;水力滞留时间或交换周期;水量的调度和储量;水深;水温分层情况及水流状况。降雨,用于预测建设项目的面源污染;调查历年的降雨资料;根据预测的需要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评价等级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评价等级高且现有污染源与建设项目距离较近时应详细调查;例如,其排水口位于建设项目排水与受纳河流的混合过程段范围内,并对预测计算有影响的情况。内容:

1、污染源的排放特点(主要包括排放形式,分散还是集中排放;排放口的平面位置(阴污染源平面位置图)及排放方向;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

2、污染源排放数据(根据现有实测数据、统计报表以及各厂矿的工艺路线等选定的主要水质参数,调查其现有的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浓度及变化情况等方面的数据);

3、用排水状况(主要调查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排水总量等);

4、废水、污水处理状况(主要调查各排污单位废(污)水的处理设备、处理效率、处理水量及事故状况

等)。

位置图;②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出口内径(m);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④烟气出口速度(m/S);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⑥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⑦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

范围内现有的噪声敏感目标及相应的噪声功能区划和应执行的噪声标准,评价范围内各功能区噪声现状,边界噪声超标状况及受影响人口分布和敏感目标超标情况。

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是在有效感觉噪声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评价航空噪声的方法,其特点在于既考虑在全天24h的时间内飞机通过某一固定点所产生的有效感觉噪声级的能量平均值,同时也考虑不同时间段内的飞机数量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1)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2)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及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3)评价范围内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各功能区环境噪声超标情况、边界噪声超标以及受噪声影响人口分布。

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极坐标布点法,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6个;极坐标布点法,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2~4个点进行监测。

:(1):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对改、扩建项目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经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0~1,一般可按季节、月份、星期、日、小时等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2)点源调查内容: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烟气出口速度m/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3)面源调查内容:面源位置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m2)],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4)体源调查内容:体源中心点坐标,以及体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体源高度m;体源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体源的边长m;体源初始横向扩散参数m,初始垂直扩散参数m。

为:1河流为一维恒定流,污染物在河流横断面上完全混合;2氧化和复氧都是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是定常的,氧亏的净变化仅是水中有机物好氧和通过液-气界面的大气复氧的函数。

1)点源调查内容: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烟气出口速度(m/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2)面源调查内容:面源位置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3)体源调查内容:体源中心点坐标,以及体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体源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体源的边长(m);体源初始横向扩散参数(m),初始垂直扩散参数(m),体源初始扩散参数的估算。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1填埋场渗滤液泄露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

2填埋场产生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公众安全的威胁 3填埋场的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4填埋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如:滑坡、崩塌、泥石流)5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6填埋场孳生的害虫、昆虫、啮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7填埋垃圾中的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等在未来得及覆盖压实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8流经填埋场区的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污染。

第三篇: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评价的简称。从广义上说,环境评价是对环境系统状况的价值评定、判断和提出对策。

定义

从环境卫生学角度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评价和预测。环境质量评价实质上是对环境质量优与劣的评定过程,该过程包括环境评价因子的确定、环境监测、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环境识别,因此环境质量评价的正确性体现在上述5个环节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常用的方法有数理统计方法和环境指数方法两种。

目的主要是掌握和比较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寻找污染治理重点;为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规划及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关系;预测评价拟建的项目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类型

回顾评价

回顾评价是对已经建成的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以便了解工程兴建后实际的环境变化情况、环境影响的范围和深度,针对实际出现的不利影响,提出改善措施,保护环境质量,并为今后新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近几年来,我国水利部门对三门峡水库、丹江口水利枢纽、新安江水库等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做了初步评价,都属于回顾评价。埃及阿斯旺高坝是举世瞩目的高坝水库,1964年截流蓄水。经过20多年来的运行,这个水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利弊得失,国际上争议较多。我国先后派出了代表团对它进行了考察,也相当于做了一些回顾评价工作。经过考察和分析,代表团认为阿斯旺高坝建成运行以来,对埃及的灌溉、发电、防洪、航运、库区渔业生产及发展旅游事业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建设是成功的。但是,这样一个巨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必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其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从而产生—些副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经过对阿斯旺高坝的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综合评价:

第一,就高坝库周环境与生态系统而盲,重大的改变是库区由陆地、河流变为人工湖泊,使陆生生态系统变为水生生态系统,使流水河道变为可以调蓄、流速缓慢的水库。这种由陆变水的转变,是立即发生的、不可逆的和长期的。由此而产生许多有利影响,如小气候的改善,水域景观的美化,可以加以利用的宽阔水面和巨大水体发展渔业、旅游业、航运及水上运动等,把大小不定的流量变为由人支配按需要泄放的水量,水质的某些要素如透明度等有了改善。不利的影响有四类:①要人们付出代价或采取措施,是可以妥善解决的,如居民的迁移、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水库浅水区疟蚊的繁衍等;②在运转时可能自然恢复的,如库水深层溶解氧降低,某些季节库水水温下降等,这些可能在洪水至下游的过程中逐渐消失;③库水水质的变化,全溶盐及各种元素与物质的增减,富营养化是否出现,泥沙淤积的速度及其后果,生态系统的最终演变及其效应等,这一类是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其有利或不利的效应;④为了更好地、更充分地利用水资源而付出的代价,如水库的蒸发、渗漏,库区土地资源因淹没变为水域等。

第二,对高坝下游,重大的改变是水文要素的变化,即下泄流量从天然状态变为人工控制,水中含沙量大大减少,某些水质要素起了改变等。其中有利的影响如解除了一年一度洪水的威胁,为下游灌溉及其他需水部门提供水量,为下游航运增加水深和流量等。不利的影响如河床下切及海洋侵蚀、灌溉肥力减少等,这些是可采取一定措施解决的;至于河口地区鱼贝类的饵料条件恶化和捕捞量的下降,要经历较长时间和研究,才能找出饵料变化产生的后果和渔产下降的真正原因,以及采取什么措施可以补救。

第三,对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由于高坝的修建,下游1000多km的河谷两岸居民居住和劳动的地方再也不受洪水侵扰,且大大提高了环境质量;为工农业与城市提供了保证率较高的550多亿m3的水量,促进了各经济部门的发展。又如农业有了更为充足的水量,为扩灌和增产创造了条件。据有关部门统计,1970~1976年的单位面积平均产量比1956~1962年为高,增产幅度在10%~40%。

高坝的建成,不仅由于众多的古迹文物迁移到交通更为良好的地方,促进了旅游业与交通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提供了210万kW、80多亿kW.h清洁廉价的电力,对埃及经济起了巨大的支持作用,促使大工业的兴起。整个阿斯旺地区由1960年的28万人增至近100万人,而且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现状评价

现状评价是对在建工程或已建工程的现状进行环境质量评价,以便了解目前工程的环境状况,针对不利影响提出措施,保证和提高环境质量。

水环境现状评价主要是对研究水域当前的质量状况按照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估,以确定水域现状环境质量优劣等级,并为工程前后环境质量比较提供依据。

例如有些部门对葛洲坝水利枢纽在工程施工期间进行过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找出施工噪声危害及中华鲟过坝等许多主要影响项目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途径。

预断评价

预断评价是对计划兴建工程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或某地区或建设项目周围将来的环境质量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并作出评价,对不利影响提出减免或改善措施,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由此可见,预断评价是工程规划设计阶段进行可行性论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评估一个地区或生产部门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预断评价也称为影响评价或未来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分类,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单要素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类。单要素评价是指只对某一个环境领域进行质量评价,如水环境质量评价或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等;综合评价则指对一个地区的各环境要素进行联合评价。

程序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详细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各种资料

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

(1)工作等级划分(2)评价大纲编写(3)工程分析(4)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5)建设项目环境一影响预测(6)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

恶臭的常规治理技术

从最初的扩散稀释、水洗,发展到传统的吸附、焚烧、化学吸收,直至新兴的生物脱臭、光催化氧化、臭氧氧化、等离子体分解等除臭技术,恶臭的治理不外乎是借助于物理、化学、生物手段,或其联合工艺,通过稀释中和、吸收转化或生物降解等过程,减轻或消除之。

恶臭的常规防治技术(如表1所示)各有其优势和局限[3-11]。物理法只适宜处理低浓度、范围小的恶臭,且成本较高;化学法除臭不持久,除臭设施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生物法虽成本低廉,效果好,但菌种的筛选培养较为困难,见效稍慢。

因此,应根据填埋场恶臭的特性、强度和除臭要求等,选用合适的治理技术,或采取联合工艺,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恶臭,减少污染。城市垃圾场恶臭防治技术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为1.4亿吨,除了少部分焚烧、堆肥或回收利用外,其余70%以上被运送到填埋场进行处置。垃圾在填埋场的存放、装卸、平铺、压实等过程中,由于其中有机物的腐烂分解,不可避免将产生恶臭污染。

恶臭气体按其组成可分成5类:①含硫化合物,如H2S、SO2、硫醇、硫醚等;②含氮化合物,如氨气、胺类、酰胺、吲哚等;③卤素及衍生物,如氯气、卤代烃等;④烃类及芳香烃;⑤含氧有机物,如醇、酚、醛、酮、有机酸等。

恶臭既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又将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在填埋场的选址、运行和封场等过程中均应被单列考虑。特别是在填埋场运行过程中,因其产生量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环保风暴背后的制度漏洞

环保工作虽然越来越重要,但中国的整个环保体系的运作流程和十几年前相比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春节假期刚一结束,国家环保总局便连发两道金牌,先是通报近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接着在次日,环保总局又开始全面排查新建化工项目,少帅潘岳高调要求全力消除环境隐患、推行规划环评、防止松花江事件重演。

在国家计划委员会改名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之前,跑环保口的记者,肯定不象今天这样动辄便能发出头条新闻。毕竟,在计划经济当道时,一纸命令直接就可以让项目或停或死,根本无需采用环保测评这样间接婉约的手段。

早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央对地方经济调控方式的改变,严格执行环保程序成为中央地方博弈时,中央政府组合拳中较有力的一个套路。但环保风暴也有自己的问题要解决,那就是在保持其坚硬力度的同时,能否更加常规化程序化而不要演变成一场运动。

按照日本制度经济学学者青木昌彦的理论,转轨经济中存在历史的路径依赖,简而言之,在制度转轨过程中,尽管出现了新的制度,但在新制度框架中,仍难免有相当一部份是由其经济的历史条件所规定下来的。把这个理论放在屡屡刮起的环保风暴中来套,那就是环保工作虽然越来越重要,但中国的整个环保体系的运作流程和十几年前相比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举个例子,上个月,我去粤北山区采访北江污染一事,当地的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也向我讲述了他们的难处,作为山区县,经济落后,只能吸引一些被珠三角淘汰的污染型企业,于是,地方财政来自于这些污染企业所带来的收入,而地方环保人员的工资又全部由地方财政解决。由于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受多方因素左右,环保工作的艰巨重担,又只好落在了轻飘飘的官员自身道德建设上了。

多年以前,我也曾以企业代表的身份参与过项目落地工作,因为投资上亿,便有来自中央的环保官员拿来材料让我们去填,我记得其中有一份材料叫做《当地居民对此项目的意见调查》,大概有一百多份,我们转手把这些问卷塞给了当地的官员。为了吸引投资,官员自己就把问卷搞定了,所以,在这些卷子里面,你当然看不到,有谁会不知好歹地怀疑项目可能会造成的污染。

其实这种境况绝非环保部门一家所遇到的。我曾做过一个检察改革的调查,许多检察官向我抱怨,由于检察机关的经费依靠地方财政负担,于是司法机关仰人鼻息的事就在所难免。甚至在各级检察院的人员录用上,省检的话语权还比不上该市人事局。

在去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一个思路,希望效仿海关,将各级检察机关的经费转由省级甚至中央财政支付,但这仅是一厢情愿,至今没有见到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倘若由于制度设计的漏洞,使得司法独立都遇到这么多的阻碍,那么,对地方环保机关能否自觉自愿地贯彻中央的意图,我们当然也有理由抱怀疑态度。

水环境质量评价分级及程序

我国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进步很快。特别是国家环保总局于1993年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同环境保护行业标准,1U/T2.1—2.3—93),从技术和方法上对我国环境质量评价进行了系统的规定,环境质量评价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7月19日在与内蒙古自治区就环评法执法检查情况交换意见时指出,规划环评是环评法的主要立法目的和宗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应充分发挥其在政府决策中的支撑作用。

周铁农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切实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表明,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经济的发展,改善环境就成为空谈;没有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就必然受到制约。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核心,把环境作为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较好地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环评法颁布实施5年来的实践表明,环评法是一部实现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法律,全面贯彻实施环评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周铁农强调,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环评法的立法目的和宗旨。规划环评是环评法确立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充分体现了环评法的立法目的和立法宗旨。当前我们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既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也与发展布局不当、结构不合理直接相关。规划环评在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结构调整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在规划层面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规划环评,充分发挥其在政府决策中的支撑作用。

周铁农指出,内蒙古自治区抓住环评法的本质和关键,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环评工作,并在此框架下,开展了相关区域和行业的规划环评工作,在处理环境和发展关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周铁农强调指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建议内蒙古自治区进一步发挥环评法在生态保护及“生态立区”战略实施中的作用,努力实现生态不断改善、经济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有效保护我国北方生态屏障。

周铁农还强调了环评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加强环评能力建设是环评法本身的要求,也是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实施环评法的根本保障,要从配套法规和制度建设、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建设、环评队伍建设等3个方面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环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效性。

第四篇:幼儿园环境评价

一、墙面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认知特点,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年龄小,缺乏最起码的生活经验,幼儿的认识最初只能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因此,墙面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1、在色彩上,应以色彩艳丽的纯色为主。图画色泽宜单纯,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令纯洁的孩子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广袤无边的绿色草原、密密的森林、辽阔的蓝天、飘浮的白云、蔚蓝的海洋和可爱的小动物们。这些单纯、源于自然的色彩,易使阅历浅短的幼儿产生共鸣、易于理解。便于他们欣赏、借鉴、表现。幼儿们喜爱明快的色彩对比,活泼好动的幼儿从中可以感受到色彩变化的节奏和共振。在为幼儿们创造色彩对比、跳跃的同时,应考虑画面的整体美,采用较大浅色块支撑,可使画面既有局部美的变化又有整体协调感,能解决幼儿园一堵墙面内容多、色调不易统一的问题,使环境更艺术化。

2、造型上,应以稚拙、简洁为主要表现手法。造型圆浑、墩实、稚拙、简洁的美术最能吸引幼儿,因为尚未完全走出视觉模糊阶段的幼儿,对圆浑的造型能淋漓尽致的感知。墩实、稚拙的模样令他们产生更多的关注和怜爱,简洁的美术造型,让注意不持久的幼儿较快的感知。设计的作品在造型上如有一些出彩之处——一些幽默、活脱的细节,例如滴着口水的舌头、咧着的大门牙、小的不能再小的斗眼、张嘴的大头靴会更令孩子们直愣着双眼,久久不愿离去。同时由于造型概括、简洁,绘画操作过程相对简单易行,更适用于幼儿园布置环境内容多、更换周期快的现状。

3、内容上,为幼儿创设熟悉的、符合心理要求的环境。幼儿往往对不熟悉的环境感到害怕,他们喜爱熟悉的环境。新生入园,看到自己的照片贴在活动室的墙上,他会认为老师早就认识他,减少了恐惧感,能很快的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中。我园的墙面装饰画不像有的幼儿园悬挂名人佳作,也不是耐人寻味的抽象画,因为这些作品离幼儿生活太遥远,幼儿不易接受。我们在走廊、楼梯悬挂的是幼儿作品,还有幼儿活动、演出的照片,教师的儿童画等。这些作品被幼儿所熟悉,色彩鲜艳,符合幼儿心理特点,更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而且,看到自己的作品展出,幼儿更能增加一份成就感、自豪感。

二、墙面环境创设要注重年龄差异,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不同需要。福禄培尔说:“教育的任务要面向全体幼儿。”而幼儿有年龄、性别、个性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幼儿对环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小班活动室的墙上布置多种不同情态的拟人化的动物比布置山水画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喜爱程度。同样是新学期,对于新入园的幼儿,我们把孩子的照片贴在墙上教师创设的“幼儿园”园景中,对那些有入园焦虑现象的幼儿,教师会指着墙面上的照片说“玲玲在幼儿园里真高兴……”并将这一墙面添加滑梯、草地等变成“我在幼儿园的哪里?”并不断改变照片摆放的位置,旨在促进小班幼儿愿意说。中、大班的墙面以“我长大了”、“升班了”为主题,配以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等画面,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的班还针对自己班孩子的兴趣、爱好,创设了“每日一句”,每天学说一句完整话或者礼貌用语等;“每天新闻”,讲述自己发现的新鲜事以及最近国际国内的大事;以及根据幼儿一日活动中生成的内容开辟的“讨论天地”等等。使教师在墙面布置中开始逐步转换角色,由单一的决策者到倾听者、合作者。这些多元角色的转变使教师能够更多的聆听到幼儿的声音,注意发现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活动需要,使环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表现及发展,促进每个人在自身水平上的提高。

三、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创设要遵循“四项”原则 “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教育意义尤为重要。如何达到让墙壁说话的目的,使墙壁环境更好的服务于幼儿发展,我园遵循了“四项”原则。

1、墙面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为了保证环境的教育性,必须让环境的每一部分都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创设墙面环境时应目标明确,而且要把目标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以至每个具体的活动中,以目标为依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来创设环境。如:我园中四班开展的“瑞吉欧多元化教育中国化教育研究”试验课题,他们的墙面装饰就很富有特色,把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渗透在环境中。每两周都有孩子们的生成内容展示在“讨论天地”中,“大树生病了”,我们来讨论“由哪些害虫引起的?”“我们应怎样帮助大树?”每个小朋友都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整理并配上图片,这样的环境也让其他班的孩子收获不少。还有他们的“每周一星”,根据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展示每个孩子的不同作品、不同理想、不同爱好,让孩子们在其中发现自己、了解自己,体验成功、找到自信。小一班的“美术作品区”,老师开始画了各种各样的树,然后根据教学进度,孩子们可以在上面涂染树叶,手指点画小花、红枣,用小手印枫叶,撕纸粘贴各种水果等等。瞧!一面以“树”为主体的墙壁能让孩子们把小班的绘画技能都展示出来,同时还能对孩子们进行计算、语言、德育等方面的教育。

2、发展性原则。墙面环境的发展性是根据当前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现有水平,分期变换创设的。如:小班初期,幼儿绘画技能有所欠缺,教师共同和孩子合作创设环境,像前边所说的小一班,老师画树,孩子们添画树叶、小草、水果等。到了中班,孩子们的绘画技能有所提高,作品也很丰富,可以开设“个人小画展”,增加孩子们的绘画热情和兴趣,体验到成功感和自豪感。到了大班,孩子们对个人画展不感兴趣了,老师针对有的孩子会照相,提议孩子们开设“个人摄影展”,使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又有所提高,并且这一活动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总之,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不能随意、盲目,而应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现有水平做整体考虑,使环境创设服务于课程环境的发展。

3、幼儿参与的原则。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过去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而今,墙面环境无论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氛围。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将向幼儿传递一个对其终身成长都极为重要的信息:“我们能影响自己的生活。我们的力量能使环境发生改变。”因此,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在墙面环境创设方面重视师生共同参与,坚持师生共同讨论主题,共同设置布局,真正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

4、动态性原则。环境的动态性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环境的创设要根据教育和幼儿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变化。二是指在不断更新环境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如:在创设帮助幼儿认识四季变化规律和特点的壁画时,有的老师采用留、变、添、减的方法。如表现树木的变化,春天让幼儿用皱纹纸拧迎春花、团桃花粘贴在树干上;随着气温升高,让幼儿取下迎春花、桃花,添上叶子、补上桃子,表示夏季枝叶茂盛,花儿结果;到了秋季,再让幼儿把绿叶换成黄、红、棕色的叶子,并表示出叶子飘落的情景;冬季来临,让幼儿取下叶子,换上白色的棉花,表示积雪,以及剪贴漫天飞舞的雪花和落满白雪的青松。这样,四季的景色在幼儿的参与下不断变化。动态的环境还可以根据国际、国内和园内大事不断变化。如:今年春天的“非典”,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创设宣传栏,制作大型的“抗击非典”主题画,不但对幼儿进行卫生教育,还能培养幼儿关心国家大事,懂得珍惜生命的意义。又如:今学期我园的家长会别具特色,我们通过“参与式主题家长会”的形式召开,家长朋友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幼儿教育方面的新思想、新见解,分组整理书写出版报,教师装饰展出。这不但成为一种很好的墙面环境装饰,还是我们教师、家长互相学习的一种很好形式。我班还把家长会开展过程的照片展出,作为对幼儿进行引导教育的很好教具。“上面有我爸爸!”“还有我妈妈!”孩子们看到自己爸爸、妈妈的照片欢呼雀跃,教师乘机进行教育:“爸爸在和阿姨讨论,小朋友玩完玩具会不会收拾?宝宝吃饭从来不挑食。”这种方式幼儿容易接受,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作为专门性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园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特别是其特定的环境设置,必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方面,越来越引起广大儿童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是儿童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早期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幼儿的生存质量得到普遍关注,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改善幼儿生存环境、提高幼儿生存质量、创造环境将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容。

所谓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是由幼儿园的全体工作人员、幼儿、各种物质器材、人事环境以及各种信息要素,通过一定的文化习俗、教育观念所组织、综合的一种动态的、教育的空间范围和场所。这种空间范围,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要具有保育性质,又具有教育性质;既是开放的,又是相对封闭的。它不仅受到特定的地理环境、空间方位的影响,又受到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氛围的影响。

(一)幼儿园环境的分类

幼儿园是幼儿长期生活、游戏和学习的场所。在幼儿园幼儿的身心发展不仅有赖于系统的数学,更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这种熏陶和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有益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有害的。由此可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幼儿园环境从其存在形式来分,可以分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其中室内环境包括教室、走廊、活动室等;室外环境包括操场、园门、门厅等。从其组成性质来分,幼儿园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园物质环境主要包括生活设施、教玩具材料设备等有形的物质。幼儿园精神环境主要包括集体氛围、活动气氛、心理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它与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共同构成了幼儿园环境的整体。尽管与物质环境相比,精神环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环境,但它对身处幼儿园的老师和幼儿的心理活动与社会行为,乃至这个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的潜在的影响力。

因此,幼儿园环境既包括人的因素,又包括物的因素;既包括幼儿园内部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

(二)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环境如同教师一般,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激发性,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探究状态,在各种尝试中使用材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世界的认识;幼儿园环境也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体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对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具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

1.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的观点,人的行为就是“刺激——反应联结,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预测刺激”。幼儿的认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幼儿园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一种刺激条件,可以有目的地塑造幼儿的某些行为习惯。一旦幼儿园环境创设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就可以影响或促进幼儿特定方面的发展。例如,在区角活动中,教师通过地板上的小脚印提示该区角的活动人数,这种地面的创设就是对幼儿行为的预期,即暗示进入该区角人数与小脚印数相一致。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就能替代教师的指导语,成为行为习惯的提示。

根据幼儿学习兴趣、内容,可以将学习内容或成果展示在幼儿园的走廊、教室内,或是在环境中创设问题情境等,通过环境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呈现学习内容,延伸学习活动,从而发挥其介入功能。

例如,在开展“我们的动物朋友”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和家长一起搜集来的有关动物的图片、模型等分门别类整理后,展示在教室的四周,让人仿佛置身于动物世界之中,从而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欲望。此外,孩子们用各种材料,如小石子、砖块、贝壳、木块等,在户外场地上铺设了形态各异的小路,孩子们通过用脚踩、用手摸来感知光滑、粗糙、宽窄、长短等,在与周围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有效地引发了幼儿自主活动的愿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与愿望。

2.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所谓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一定的环境中实现的。

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物体之间的交流少不了环境的支持与介入。幼儿园环境的诸多方面,如环境布置的内容及其营造的氛围、活动空间的安排及活动材料的投放等,会通过影响儿童在交往过程中的情绪状态、交往对象的数量等来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例如,幼儿园的教室内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区域便于幼儿在人数不同的小组中进行合作式学习,使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沟通、竞争与合作更容易一些,也便于教师进行观察、倾听和记录;区角内的各种工具、材料和设备放在幼儿触手可及的地方,让孩子们在那里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姿势自由自在地、全神贯注地进行探索、学习;在幼儿园的楼梯下、走廊尽头或是教室的一角设置私密空间,满足幼儿到这个小空间里安静地休息,或与同伴谈心,使内心得到一种释放或安慰,等等。就像马拉古兹所言:“教育乃是由复杂的互动关系所构成,也只有„环境‟中各个元素的参与,才是许多互动关系实现的决定性关键。”

另外,幼儿在与教师、同伴、家长共同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表达自己在遇到困难、疑问时沮丧、郁闷,以及完成任务后的喜悦等,幼儿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地了解人际交往的规范和技巧,进而逐步适应社会生活。

第五篇:环境评价

一、某机场建设项目位于环境空气二类、噪声二类地区,所在地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为Ⅲ类水体。项目主体工程由1条跑道、2条平行滑行道、4条快速出口滑行道及6条跑滑之间的垂直联络道组成。工程填方250×104m3、挖方445×104m3,堆载体土面区翻挖压实95×104m3,土面区绿化土方215×104m3。各类排水沟总长31.6km。围场路、消防车道和特种车道等道路总面积108670 m2。请根据上述资料,简要回答下述问题:

1.说明机场地区环境空气、噪声、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评价中应执行的环境标准。

2.说明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内容与方法。

3.说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与主要方法,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的重点。

4.简要说明该项目的评价重点和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1.环境空气执行二级标准,噪声执行2类区标准,地下水执行Ⅲ类,地表水执行Ⅲ类。

2.根据项目介绍,噪声评价等级的判断依据有四个。本项目噪声应该是一级评价。范围:主跑道两端15km,侧端各2km。评价内容:现状噪声要求全部实测,范围要覆盖全部环境敏感点和保护目标,做噪声等值线并说明各声级下的人口分布,对超标区域应该重点说明。

3.生态环境评价应该是三级。调查范围向外扩展1~2km,范围与评价内容:自然资源情况、水土流失状况、地表植被破坏情况、敏感生态问题、水土保持措施。由于其挖方大于填方,说明要取土,因此生态评价的重点是水土保持及防治措施。

4.评价重点是:飞机噪声的影响预测。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1)做好机场周边地区的公众参与和调查工作

2)注意机场建设的社会效应

3)由于机场建设引发的公路建设等辅助设施也需要评价

4)机场的移民安置环境影响问题

5)机场的选址问题

6)机场与周围其他城市机场的协调性问题

二、某项目地处低丘地带,山坡普遍为缓坡,一般在20º以下,丘与丘之间距离宽阔,连接亦无陡坡。据调查,纳污水体全长约65km,流域面积526.2km2,年平均流量6.8m3/s,河宽20~30m,枯水期1m3/s,环境容量很小。项目所在地位于该水体的中下游,纳污段水体功能为农业及娱乐用水。拟建排污口下游15km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约26km处该水体汇入另一较大河流,且下游15km范围内无饮用水源取水点。工程分析表明,该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为:废水42048m3/d,其中含CODCr为2323.6kg/d,BOD5为680.3kg/d,SS为1449.8kg/d,NH3-N为63.62 kg/d;废气1230×104m3/d,其中烟尘1298.7 kg/d,SO219.9 kg/d,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确定水环境影响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因子。

2、请制定一套合理的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方案。

3、简要说明选用的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

1.大气等级三级,(烟尘Pi=1.8×108m3/h,二氧化硫Pi=0.02×108m3/h,复杂地形),评价因子为烟尘、二氧化硫。(计算方法:将kg/d换算成t/h,代入公式计算。TSP的C值取0.3;

SO2取0.5)污水排放量大(42048﹥20000 m3/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属简单(污染物类型=1,均为非持久性污染物、水质参数数目﹤7),地面水域规模属小河(流量6.8﹤15m3/s),地面水水质要求为Ⅳ-Ⅴ类水体(娱乐用水及农业用水),故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因子为CODCr,BOD5,NH-N.2.监测水期:应该监测二期,时间不充足情况下可以监测一期,一般在枯水期监测。监测项目:NH3-N、COD、BOD5、pH。同步观测水文参数。

监测断面:1#排污口上游500m,2#排污口所在河流断面,3#森林公园处一个,4#小河入口处、5#与下游大河交汇处,共

5个。监测3-4天,每天各断面采一次混合样。

三、某大城市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4车道,全长80 km,设计行车速度80 km/h,路基宽度24.5 m。全程有互通式立交5处,跨河特大桥1座(1 750 m),大桥5座(共1 640 m),隧道4座(共3 800 m),其中单洞长隧道1座(2 400 m)。公路位于规划未建成区,起点接城市环路,沿线为山岭重丘区,相对高差50~300 m,线路穿岭跨河,沿山谷行进,过山间盆地,有支线通向旅游区。该公路征用土地640 hm2,其中农田150 hm2,林地300 hm2,草坡和未利用土地140 hm2,其余为水塘宅基地等,土石方量8 640×103m3,有高填方段 2 400 m。项目总投资38亿元。该项目所在区域雨量充沛,夏多暴雨。森林覆盖率约40%,包括人工森林和天然林。公路沿线农业经济发达,村庄较密集,穿越2个村庄,附近有2 个较大乡镇,另有山岳风景名胜区和农业观光区各1处。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说明工程概况介绍部分有关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分析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2.说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主要采用的方法。

3.简要说明该项目评价的重点和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1.工程分析所要阐明的主要内容是:

1)隧道名称、规模、建设点位、施工方式;弃渣场设置点位及其环境类型,占地特点;隧道上方及周边环境;隧道地质岩性及下水疏水状态,景观影响。

2)大桥和特大桥的名称、规模、点位;跨河大桥的施工方式,河流水体功能,可能的影响。

3)高填方段占地合理性分析,占地类型,占地基本农田情况;

4)边坡防护;主要深挖路段,弃渣场设置及其占地类型、数量、环境影响。

5)主要取土场设置及其恢复设计;公路采石场及砂石料场情况。

2.生态环境调查现状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1)森林调查:类型、面积、覆盖率、生物量、组成的特种等;评价生物量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要保护特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如水源林等)。

2)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

3)水土流失调查与评价:侵蚀面积、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关系。

4)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公路沿线景观敏感点段,主要景观保护目标及保护要求,公路建设与重要景观景点的关系。本项目现状调查方法有:现有资料收集、分析、规划图件收集;植被样方调查,主要调查物种、覆盖率及生物量;现场勘察景观敏感点段;也可利用遥感信息测算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及各生态系统面积、水土流失情况等。

3.本工程评价的重点是生态环境影响(含水土流失问题)、噪声影响。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生态环境的森林植被影响及可能对重要物种的影响;

2)森林生态系统切割(森林生境切割)与阻隔导致的野生动物影响;

3)农业占地和占用基本农田问题;

4)取土场、弃渣场等非永久占地和复垦与生态恢复(植被重建);

5)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

6)景观美学影响评价;

7)噪声敏感点监测、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

8)水环境尤其是水源的保护问题(跨河大桥段)。1.环境质量

环境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外部所表现的状态对人类及生物界的生存和繁衍的适宜性。

2.环境质量参数

根据环境质量的客观属性提出的用以表征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所采用的一组参数。

3.环境价值

人类社会主体对环境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定性或定量描述。

4.环境影响

人类或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作用和引起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面而导致的对人类或人类社会的效应。

5.环境质量变异

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力作用下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动及演化过程。

6.环境评价

对一切可能引起环境质量变异的人类社会行为产生的环境影响,从保护环境和建设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7.系统论

系统是诸要素以一定规则组织起来并共同行动的整体,其基本原理包括整体性

原理、相关性原理、结构性原理、层次性原理、动态性原理、目的性原理和适应性原理。

8.公共物品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和服务,是外部经济性的典型例子。

9.影子价格

资源最优配置时所应当具有的经济价值。

10.环境基准

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11.环境标准

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

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的总称。

12.环境本底值

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物质的组成量,是一种特定的环境背景值。

13.环境背景值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相对清洁区环境监测所得到的环境质量参数的统计平均值。

14.数学模型

针对现实世界的特定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的,依据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或对客观事物系统观测结果的分析,在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条件下,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所得到的反映研究对象内部结构、状态变化和输入、输出之间数量关系的一个数学结构。

15.湍流扩散(紊流扩散)

在湍流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

16.弥散

由空间各点湍流流速的时平均值与流速时平均值的空间平均值的系统差别所产生的分散现 象。

17.环境影响评价

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

18.源强

单位时间内污染物的排放量(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速率)。

19.污染源评价

对污染源潜在污染能力的鉴别和比较,通过评价找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20.环境要素

构成环境系统的子系统,是环境中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个环境要素都 由许多子要素组成,可分为非生物要素和生物要素。

21.有效源高

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计算中的重要参数,其关键在于确定烟气抬升高度。

2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3.环境承载力

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和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24.区域环境承载力

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25.生态承载力(容载量)

某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消亡之前的最大容载量。

26.生态风险评价

一个以生态学、环境化学和环境毒理学为基础,预测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或其中一部分产生有害影响可能性的过程,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27.水资源评价

对于水资源的源头、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其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28.生态需水量

为解决生态问题所需要的水量。

29.中水(再生水)

以城市污水作为原水适当处理后的生活杂用水。其水质介于污水和自来水之间,是城市污水、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可用于城市景观和百姓生活的诸多方面。

3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

31.环境风险评价

(广)对某建设项目的建设、运行或区域开发行为所引发的或面临的灾害对人体健康、社 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造成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可能带来的损失,并以此进行管理和 决策的过程。(狭)对有毒化学物品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程度进行估计,并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方案。

32.累积环境影响评价

当一种活动的影响与过去、现在以及将来可以预见的活动的影响叠加时,因累积效应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33.清洁生产

对生产过程及其产品连续地实施集成的、预防性的环境保护战略,以减少生产对人类及其环境的风险。

34.环境影响后评价

在对拟建项目作出实施决策的同时,应着手开展与EIA所研究的内容、结论和建议以及环 保主管部门所提出的要求紧密衔接的环境行为。

35.工程分析

对工程加以调查、分析,找出其中浪费、不均匀、不合理的地方,进而进行改善的方法。

下载环境评价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评价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评价合同书

    环境评价合同书合同登记编号:项目名称:委托方:(甲方)服务方:(乙方)签订地点:签订日期:有效期限:年月日至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双方就项目的技术服......

    环境评价期末考试题

    考试题: A声级 温度层结 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 环境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及流程 大气环境现状评价的信息及获取途径 多因子指数评价的数学方法 计算:水环境评价:Bod模型,对渔业的影响?......

    环境问题及评价重点

    主要环境问题及评价重点 1.5.1 主要环境问题 HG生物质资源工程建设主要环境问题是: (1)施工期主要环境问题 ①工程建设改变厂址区域土地使用功能,项目施工活动是否造成植被破坏......

    医院环境评价报告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华医院) 环境影响报告书 小组成员 尹智能(200911013108) 赫英良(200911013105) 杨凡(200911013107) 王子杰(200911013132) 1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

    环境评价验收流程

    验收流程 一、 投入调试前,编制“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报告”并公示 1、 2、 责任主体:建设单位 公示地址:上海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 3、 5个工作日后开开始调试工作 二、调......

    环境行为评价自查报告

    环境行为评价自查报告 一、公司基本情况 山西平阳路桥有限公司是2001年11月14日由山西省公路局临汾分局原有的四个工程处(第一、二、三、机械工程处)和山西省公路局临汾道桥工......

    环境影响与评价

    浅谈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摘要:环境影响评价的普遍经验作为一种预见性的环境管理工具, 对它所实现其目的的程度已经产生了颇为激烈的争论, 这一直是衡量环境影响评价的“......

    环境法律法规评价文档5篇范文

    环境管理适用法律法 规符合性评价 报告 -AH-068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4年度)一、目的 通过对环境和安全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循情况的评价,监视和测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