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了保护、改善和合理利用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质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地质体和地质作用的总和。
第三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区域地质环境、城市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地质遗迹的勘查、评价、监测、利用、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地质环境管理实行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坚持谁利用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领导,制定地质环境保护、利用规划,并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地质环境保护、利用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质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地质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或控告。
禁止侵占、损毁地质环境保护工程设施、设备。
第八条对在地质环境保护、利用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条制定城市、村镇总体规划和国土综合开发重点区、经济开发区、农牧业区规划,应当进行区域地质环境勘查,作出地质环境影响评价;铁路、公路、港口、机场、水库等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工程建设项目,在规划选址阶段应当进行地质环境勘查,作出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地质环境勘查评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
第十条开发地热、矿泉水、地下水应当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开发地热、矿泉水还应经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按国家标准鉴定。
第十一条地质遗迹由省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开发利用地质遗迹,应当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具有重大科学研究或观赏价值以及珍贵稀有的地质遗迹,可设立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设立和开发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应按规定报批。
第十二条从事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并经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认可。
第十三条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当报县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未经审核同意的,不得作为规划或建设项目选址定点的依据。
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当按国家地质资料汇交规定进行汇交。
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应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依照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第十四条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法做好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
第十五条开采矿产资源应当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采矿权人应当缴纳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六条采矿权人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矿山建设设计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建设、施工,修筑尾矿场、拦渣坝等工程设施,防止因采矿造成疏干、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第十七条采矿权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向县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年度报告中,如实反映地质环境保护情况,接受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勘查、开采矿产资源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应及时向当地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恢复和治理措施,防止灾害扩大。
第十九条采矿权人停办或关闭矿山,应按期完成有关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等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
第四章地质灾害防治
第二十条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全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县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一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组织编制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上一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跨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地区编制。
第二十一条各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地质灾害现状进行调查,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应设立明显标志,并予以公告。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从事各类生产和建设活动,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诱发地质灾害。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禁止采矿、伐木、开荒、削坡、取石、取土、堆放渣石、弃土、抽取地下水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可能造成地质环境破坏、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接受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反映情况,并按要求提供有关资料。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安排与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用于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和防治。
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治理工作,受威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参与治理。
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由诱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负责治理,并承担相应的地质灾害治理费用。
第二十五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应当符合国家地质灾害治理设计规范,并按规定程序报县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后,应经方案的审批机关组织验收。
建设项目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制定防治方案并组织实施。防治地质灾害的工程竣工后,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与验收。
第二十六条承担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的单位,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第五章地质环境监测
第二十七条对地质环境实行动态监测。各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网。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负责本地区地质环境的动态监测及资料收集、储存和利用。
第二十八条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定期报县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
开采地下水、地热、矿泉水,采矿权人应当对水位、水量、水温、水质等进行动态观测,定期将观测资料报县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并接受其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对重大地质灾害及时作出预测。
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内的单位和组织,应当建立对地质环境的日常观测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当地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
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并组织采取必要的避险措施。第三十条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质环境监测资料,发布全省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公报。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拒绝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行使检查权,或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拒报或谎报地质环境勘查、监测和评价资料的,未按时提交或拒不提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年度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由县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具备规定的资质条件,从事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由县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损毁地质环境保护工程设施、设备的,由县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赔偿损失;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利用地质遗迹,对地质遗迹造成危害或破坏的,由县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所得;可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和从事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或地质灾害的,由县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治理;逾期拒不恢复、治理的,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可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实行强制治理,治理费用由责任人承担;可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责令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第三十九条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 则
第四十条本条例中有关用语的含义为: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第四十一条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治理的资质管理办法,由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第四十二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2007年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总结
2007年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总结
2007年,我市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在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矿产资源法》、《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及《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紧紧围绕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治理目标,狠抓督查落实。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 为了提高全社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加强了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宣传。利用各种机会,向群众和矿山企业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目的和重要意义,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土地日”等主题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在各种宣传活动中悬挂宣传横幅标语十余条,发放宣传单二百多张,发动宣传车辆十多次,办流动板报二块,还通过设立咨询服务台的形式配合进行了宣传工作。尤其加强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汛前,我们下发了《关于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应土资发[2007]21号),主汛来临时,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应地矿[2007]03号)。通过各种宣传,使广大群众和矿山企业了解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提高抗灾能力。
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制度建设
今年,我们狠抓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健全和完善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制度》、《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依照地质灾害区划,调查成果和上地质灾害变化情况,编制并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2007年应城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城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中明确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并对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任务进行了分工,明确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具体措施。同时在管理中我们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与矿山企业年检,采矿权延续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谁开发、谁受益,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督促矿山企业进行地质灾害治理。
三、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按照ㄍ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要求,坚决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签定责任书,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年初,我们与各矿山企业、各乡缜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明确了地质灾害监测点(区)和监测预防责任人。
四、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动态巡查
今年我们加大了地质灾害监测和动态巡查工作力度,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和巡查。特别是汤池地热塌陷区,更是坚持长年不间断的监测,实时掌握地热水开采情况和水位的变化,为研究和预防地质灾害提拱了准确的第一手数据资料。8月中旬,四里棚张杨曹门发生地面沉降险情,威胁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坚持每天到现场巡查监测,并将巡查监测结果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会诊时为他们提供分析数据。此项工作持续了1个多月,直到沉降基本稳定。落实群测群防,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和村组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46份,“防灾避险明白卡”93份。
五、申报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今年我们组织申报了《四里棚盐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争取国家资金,对四里棚盐矿区废弃盐井进行封堵治理以及生态恢复。该项目国土资源部已批准,第一批资金已下达,目前正在编制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明年上半年正式开始实施。项目完成后,将消除四里棚矿区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以人为本,确保矿区人民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胁;恢复矿山地质环境,使矿区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达到提高盐资源开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可持续和科学发展。
六、存在的问题
1、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有待落实。
2、急需建立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
3、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需进一步建设,干部群众的防灾抗灾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4、应加强对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第三篇:县二○○八年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总结
**县二○○八年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9-06-15 点击:54 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admin 本文所属专题:※工作总结
标签:工作总结
地质环境
管理工作
地质
环境--县2008年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在县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予下,全局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勤奋工作,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基本完成2008年地质环境管理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汛前准备工作
(一)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2008年降雨量大,地震活动频繁,地质灾害多等特征,今年3月我局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研究2008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确定防治工作五项重点。一是领导机构建设;二是宣传培训工作;三是方案编制工作;四是加强人为地质灾害监管;五是汛前常规管理各项工作要求。并以文件形式《龙陵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做好二00八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龙国土资发〔2008〕14号)下发到乡镇国土所。做到
提前安排,提前布置,提前做好准备。
(二)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为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使防治工作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监督下开展,我县实行县、乡、村三级成立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领导小组。2008年全县共成立领导小组131个,其中县级1个,乡级10个,村级120个;成立应急指挥部11个,其中县级1个,乡级10个;成立应急分队11个,其中县级1个,乡级10个。
(三)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围绕年初确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宣传主题,县乡两级采取多种形势的宣传活动,2008年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4100多份,张贴标语横幅250多条,接受群众咨询500多人次。镇安、勐糯、平达等乡镇利用集市在主要街道进行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等,效果显著。培训方面,我县定有完整的培训计划。每年5-6月份,由国土所工作人员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在乡镇召开的村干部会上进行培训,在由村干部下去宣讲。2008年各乡镇都开展培训工作,共培训各级干部300多人,培训群众上万人。特别是龙江乡除对干部群众进行培训外,还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同防治地质灾害”活动,分别在赧等、勐柳两所小学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群众反映良好。通过宣传培训,目前我县大部份受地质灾害威胁地区的群众都掌握一定的防治知识。
(四)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情况。按照市局关于编制《2008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的通知》(保国土资发〔2008〕10号)的要求,我县2008县乡两级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工作在汛前完成,并由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发布实施,全县共编制方案11份,其中县人民政府发布1份,乡镇人民政府发布10份。
(五)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制的落实。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县、乡、村三级负责制,各负其责,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书。2008年全县共签定责任书157份,其中县乡两级人民政府签定的责任书10 份,乡(镇)人民政府同各村委会、办事处签定120 份,人为地质灾害责任状27份。
(六)加强对人为地质灾害监管。2008年我县全面加强对重点厂矿、电站、重点旅游区、重点在建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领导和监管,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确定属地管辖原则;二是企业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群测群防网络;三是企业编制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四落实责任制。由于措施得当,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我县大部份企业能认真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如龙陵电力分公司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建立群测群防网络,编制应急预案,责任落实到各电站和在建工程负责人。如11月2日勐梅河一级站发生大面积滑坡时,能够从容应对,迅速采取停机停水,人员撤离措施,避免了34人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七)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我县群测群防由县、乡、村、组四级网络系统组成,2008年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任务主要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完善。全县共建立监测预报中心站1个,1级站10个,2级站120个,监测员1666个。在汛前调查基础上,确定10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列为重点监测点,按排专人进行监测。对重点监测点发放灾害工作卡和明白卡,共放发工作卡130份,明白卡1050份。
二、汛期防治工作措施
(一)针对今年汛期我县降雨量大,地震活动频繁,地质灾害多的特点,我局加强了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一是局领导班子3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防治工作;二是从6月中旬起,全县乡镇国土所工作重点转移到防治工作上来;三是为贯彻落实各级政府有关精神,2008年我局共发出和转发各种文件、通知12份,有效指导各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坚持地质灾害巡查工作。2008年我县共组织灾害排查3次,一是确定重点监测点的灾害调查,二是汛前各项准备工作巡查;三是汛中灾害巡查。今年6至8月,县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率环境、法规、矿产等科室人员分别对10个乡镇进行2次巡查。各乡镇组织大的汛期地质灾排查工作3次,其中龙山镇组织了6次,不定期的排查工作难于统计。在排查中,共发出隐患告知书107份,人员撤离通知书9份,现场执法通知书9份,补发明白卡124份,隐患处理8起、避让11户43人。
(三)加强预警预报工作。2008年我县加强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除气象部门在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和政府网站正常发布信息外,我局和气象局密切配合,采取发手机短信、发传真等形式发布灾害预报。此外,我局根据气象部门提供信息,在主汛期发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5次,有效预防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建立速报工作制度,一旦发生有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要求各乡镇立即上报县国土资源局,并按照《云南省地质灾害处置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置。如有重大地质灾害则启动《应急方案》,县防灾减灾小组成员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指挥救灾,县乡应急分队同时前往抢险救灾。
(五)坚持汛期值班制度,保障国土资源部门24小时通讯畅通。县乡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24小时开通手机,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
三、2008年地质灾害情况
2008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受了严峻考验,一是降
雨量多,1至10月降雨量为1964.2毫米(龙新降雨量为2598.2豪米),其中主汛期降雨量879毫米;二是单点暴雨和持续降雨天气突出;三是地震活动频繁,“8.21”盈江地震给我县造成重大损失。2008年全县共发生地质灾害27次,其中达到统计标准8次,死亡1人,损坏房屋34间,直接经济损失约176.82万元。
四、防治工作经验
(一)党委政府重视是关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予的工作,靠部门的力量难于做好。只有党委政府重视,才能协调各部门配合,才能调动人力、物力、资金的技持,才能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予。
(二)宣传培训是动力。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干部群众的认识并掌握一定的防治知识,积极主动参予,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关键所在。我县重视宣传培训工作的成果,是广大干部群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要我预防到我要预防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就是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
(三)群测群防是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全社会的工作,需要群众广泛参予,在无高科技监测手段情况下,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是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
(四)基层队伍建设是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国土资源部门的职责,而基层队伍是直接管理者,工作好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支好的队伍不但能高质量完成政府交付的工作,还能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因此,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高度责任感、作风过硬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保障。
五、存在问题
(一)由于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收入困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不足,重点监测点监测员无报酬,正规培训工作无法开展,灾害点得不到治理。
(二)我局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人员不足,缺泛专业人员。
(三)乡镇国土所工作人员服从中心工作多,开展部门业务时间不够,一是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二是报灾不及时,不规范。少数国土所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认识不足,工作主动性差。
(四)2008年我县全面加强对人为地质灾害的领导和监管,大部份乡镇能监管到位,但还有少数乡镇监管不到位。
(五)山区居民因切坡建房诱发地质灾害的地点具有不确定性,难以监测预报,难以预防。
六、2009年工作打算
(一)认真贯穿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地质环境管理,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
(二)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推行万村培训计划,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小手拉大手,共同防治地质灾害活动”。
(三)加强人为地质灾害监管,全面实行重点单位成立
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方案编制,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强化签定人为地质灾害责任状。
二00八年十一月四日
本文来自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40/n-3040.html
第四篇: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核工业西南地质调查院)简介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第二名称:核工业西南地质调查院)是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原核工业西南地质局)根据国务院、国防科工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精神,于2000年从所属各地质大队中抽调精干技术人员重新组成的专业地质调查队伍,为全额预算正处级事业单位。现有在职职工347人,退休职工34人。承载着原核工业西南地质工作四十多年的成果、工作作风和丰富经验。到目前为止,拥有位于云、贵、川、藏、新等重要成矿带上几十宗矿业权;具有固体矿产勘查、区域地质调查、水工环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测绘、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等7个甲级资质,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调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四川省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等4个乙级资质及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丙级资质;通过国家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认证等。经过十年的发展,我院已形成了以矿业权为核心的矿产资源产业(核心产业)和面向国土地质环境的技术服务产业(配套产业)两大块产业格局,并与时俱进推进铀矿勘查业(特色产业)。业务覆盖云、贵、川、新、青、藏、粤、渝、豫等地。
我院坚持“以优势技术,创地勘精品”的宗旨,运用先进的地球科学技术,为国家找出富饶的矿藏,为社会提供精良的服务。自2000年以来,先后承担计划内项目数十个,在四川黑水徐古发现和评价了中型锰矿、在贵州赫章青杠林发现评价了小型铅锌矿、新疆且末旗那、塔县乌如克发现了铁矿等。我院作为四川省放射性矿产勘查的技术支撑单位之一,先后在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从事铀矿地质找矿和研究工作。2006年起,我院承担了国家“十一五”铀矿勘查十大基地之一的四川省若尔盖降扎铀矿床中长沟地段的深部及外围普查工作,工作成果喜人;2009年,在西藏冈底斯-拉萨地区邬郁盆地及
其相邻盆地铀矿预查项目获取了一定的铀资源量,展示了我院“以核为特色”的优势技术。我院注重“合作双赢,做一个项目交一方朋友,经营一片市场”。自2005年以来我院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思路,先后在四川、新疆、西藏、青海云南、贵州等地从事地质找矿和研究工作,大力开展地勘、测绘、地灾防治等业务,面向市场谋求发展,先后承担了新疆福海县蒙库一带和新疆乌恰县恰克马克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西藏塔尔玛和青草山地区矿产远景调查、四川马思罗-张家坪子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项目、四川省大英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及数据库建设项目、四川省甘孜州二调、汉源县地灾隐患点巡排查、广元市袁南线十号铁塔滑坡治理勘查设计、遂宁市大英县和汉源县安置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万源市文家岩煤
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等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我院在注重地质矿产主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地质科研工作,并成立了以硕士研究生为主的科技创新团队,开展了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数据库管理等系统研发以及核环境安全评价等多项研究,已获得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成都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成都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核废物与环境安全重点学科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等多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及多个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此外,我院分别与西南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就科技合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产
学研战略联盟体系,大大地推动了我院的科技创新工作。
我院注重夯实基础,注重科技进步,注重队伍建设,致力于将地调院打造成为一支能承担重大地质任务、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一体化、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新型地勘队伍。从2004年开始每年被局党组评为先进党委和“四好”活动先进班子、2007局先进单位和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2007被四川省直属机关工会委员会评为模范职工之家和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08年院被局党组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等称号、09年至10年连续2年被局党组评为先进单位,09年被省矿协评为先进集体,小车班被省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10年通过省科技厅“培育”并被授予“高新技术企业”称号、通过省直工委(市级)文明
单位创建验收、荣获四川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
第五篇:环境管理
第1节
环境管理 1招投标管理
1.1公司物管部负责组织完成项目《下商业物业招标计划》的编制,并于12月15日前上报公司总经理室备案;
1.2物管部于开业日前120天至60天完成筹备期项目保洁开荒招标工作;
1.3物管部于合同期满日前90天至3 0天完成营运期项目日常保洁招标或续签工作;
1.4日常保洁以外的其他环境类招标工作,于开业前45天或营运期合同期满前30天完成上报审批、合同签署;
1.5物管部负责对辖区保洁市场每年进行整体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于每年6月1 5日前上报公司总经理室审批;
1.6物管部负责保洁招标前30天完成招标前市场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与招标方案一同上报公司总经理室审批; 2日常环境管理
2.1公司负责每年组织物管部与每年1 2月1 5日前或于保洁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完成《保洁工作计划》的编制和备案;
2.2公司须根据保洁服务合同约定的服务标准和《商业物业管理操作指引》,每两周对项目内日常保洁作业进行检查;
2.3物管部须在保洁公司进场前30天开始,每月对保洁员工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培训;
2.4公司每月检查项目内保洁员工培训的工作和效果,并将其纳入考评范围。3石材养护管理
3.1石材养护计划由物管部与石材养护公司共同制定,经公司总经理室审批后方可实施;
3.2物管部负责进行石材养护作业现场检查;公司每两周对项目内石材养护作业进行检查;
3.3石材养护作业须在非营业时间进行。4垃圾清运管理
4.1公司负责审批物管部制定的垃圾管理方案,包括垃圾清运管理规定、垃圾房管理规定;
4.2垃圾清运须采取服务外包方式。
4.3公司每两周对项目垃圾清运及垃圾房管理情况进行检查。5消杀作业管理
5.1消杀工作须采取专业分包方式。
5.2物管部须根据项目实际状况及当地环卫主管部门要求,制定定期消杀计划;
5.3公司每月对项目消杀工作进行检查。6绿化绿植作业管理
6.1物管部负责组织项目制定绿化养护方案;
6.2公司每月对项目绿化养护工作进行检查;
6.3物管部负责制定绿植租摆方案,经公司总经理室审批后实施。
重大节假日绿植调整方案,须提前至少一周完成,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6.4绿植租摆须采取专业分包方式。6.5公司每月对项目绿植租摆工作进行检查;
6.6绿化作业中修剪、施肥等有可能影响顾客感官的工作须在非营业时间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