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地理教研组工作小结大全
2012~2013年学年度高一地理教研组工作小结 本学期以来,我组积极围绕“三次学习同课异构”活动,针对年级的课程内容及教学实践,在认真总结过去三年的教学、备考的得失的基础上,广泛学习外界同行的先进理念和有特色的做法,确立了本组的校本研究课题,从教学的起点(教学目标体系的建立)到教学实施(三次学习模式)到教学检测与反馈(周练试题命制及检测结果分析),开展教学、教研活动,让教研活动真正有问题可以研究、值得研究,让教研促成教学活动的改善和有效。
1、针对学生实际,以《走近地理科学》为话题,进行高中地理第一课的教学。通过典型问题设疑讨论让学生认识地理学,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让学生了解地理课将要学些什么;教师宏观指导地理学习的方法,提出学习要求,规范地理学习的流程和一般方法。我们精心设计的高中地理学法指导的新课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以必修1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三次学习模式构建、周练试题命制与结果分析三大校本课题为抓手开展本组的集备活动。活动的主题内容分为两大项:导学案编写和周练试题命制的理念、达成的效果、实施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和重点关注的事项等的交流;导学案、周练检测在具体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和修正的具体措施等的探讨。
3、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课前预习”的形式指导学生的文本学习方法并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课堂探究”的形式指导学生问题分析、知识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并落实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以“绘制知识结构框图”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指导并落实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以“学习反思”的形式,培养学生归纳提升的意识和能力,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课程目标。
4、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组内三位老师分别从自己对导学案的理解角度进行课堂设计展开教学,相互听课后进行充分讨论,且认真听取了高
二、高三地理教研组其他老师的评议,在此基础上对导学案的设计进行了及时的、有效的调整。
5、积极开展地理学科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地球小博士”地理知识竞赛活动、校园平面图绘制。
6、取得的成果:地理必修1的导学案及教案、课件资源库;自然地理专项训练(5个专项);世界区域地理导学案(寒假作业);7套高一地理周练试题;吴锐老师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地理教师;高俊老师发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湖北省教育刊《大家教育周刊》第32~33期)、《由2012年高考试题谈地理高考复习备考建议》(《湖北招生考试》第12期)两篇论文;我组参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重点课题“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已结题。
第二篇:高一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和教材、高考考纲要求为依据,以学生学科素养为目的,充分发挥和挖掘地理学科的潜在教育机制,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落实学校的“先学后教,以教定学”的教学理念,提高地理课的整体教学质量,完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具体措施
1、统一教研、统一进度、统一习题,体现集体智慧。每周一为集体教研时间讨论下周应讲授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研究其学情与教法。在教研活动中,要把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的确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的测试与评估,课内外辅导活动中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思考设计。
2、本学期地理教研组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和必修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使学生尽早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
3、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地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地理实践力素养。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地理思维的平台。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针对性强。同时要强调掌握妤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地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地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5、在组内开展本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相互促进。同组教师相互听课至少每周一次,听课之后要相互交流意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本学期主要活动安排
1.坚持每周的教研组活动,定时、定点、定主备人、定内容,加强教研组建设。
2.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并组织好组内的教学交流讨论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3、认真组织本组成员完成教务处组织的常态课听课评课活动。组织好本组的集体听课和评课活动,集体研讨教学,做到切实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业务。
4.配合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深入实践课改理念,做好课题研究,以实验为突破口,研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学期末要形成经验总结。
四、教学进度表
周 次 | 时 间 | 教 学 内 容 | 课 时 |
8.31-9.7 | 初高中衔接 | ||
9.10-9.14 | 地球在宇宙中 | ||
9.17-9.21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
9.24-9.28 | 地球的圈层结构 | ||
10.1-10.5 | 国庆放假 | ||
10.8-10.12 | 地球自转 | ||
10.15-10.19 | 地球公转 | ||
10.22-10.26 | 大气的受热过程 | ||
10.29-11.2 | 大气运动 | ||
11.5-11.9 | 大气环流 | ||
11.12-11.16 | 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 ||
11.19-11.23 | 水循环 | ||
11.26-11.30 | 海水运动 | ||
12.3-12.7 | 地壳运动和变化 | ||
12.10-12.14 | 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 ||
12.17-12.21 |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 ||
12.24-12.28 | 自然条件对城市与交通的影响 | ||
12.31-1.4 | 全球气候变化 | ||
1.7-1.11 | 寒潮 | ||
1.14-1.18 |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 ||
1,21-1.25 | 复习备考 |
第三篇: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切实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明确地理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目标
1.全面体现《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的基本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成课程标准。
2.明确落实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3.认真学习和研究高中地理,明确教学目标的要求,从整体上确定与把握教学内容,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和评价依据。改变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要求
1.第一学期以学习必修1为主要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好教材,认真钻研教材,以课标为依据,对照两个版本教材的内容,落实新课程要求。忌讳不按要求进行知识的扩充,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内容。
2.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避免教师的一言堂,强调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3.加强教研组内的教研活动,形成合力,完成好教学活动。
四:评价要求
评价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并重。注重知识落实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模块学业成绩测验是模块学习完成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形式,其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在地理课程模块学习结束后所达到的水平,诊断学生在此部分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五、本学期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教学进度
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2课时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课时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课时
第四节辨别地理方向1.5课时
第二单元从岩石圈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课时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2课时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2课时
第四节分析判断气候类型2课时
第三单元从全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课时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课时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2课时
第四节学会应用地形图2课时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2课时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2课时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2课时
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机及其对人类的影响2课时
第四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1课时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地理必修1的全部内容,其中有一到两个周的时间为复习考试时间。其余根据情况穿插练习。
第四篇:高一地理备课组月工作小结(模版)
高一地理备课组月工作小结
1、适时传达年级组及学校教务科教研室的有关精神,统一思想。
2、及时制定新学期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
3、积极组织备课组成员开展听评课及集体备课、说课活动。
4、讨论备课组本期课外学生活动的组织、策划。
5、安排布置了备课组课题研究任务。
第五篇:2014学年第一学期大教研组工作小结
2014学年第一学期大教研组工作小结
未来之星幼儿园 2015-01 光阴似箭,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的大教研组活动中,我们切实根据大教研组的工作计划,扎扎实实开展每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前,有准备;活动中,有讨论;活动后,有提升,从而保证不同层面的教师都有所收获。
开学前我们就教研活动的重点进行研讨,发现我园科学区个别化学习创设薄弱。教师们创设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实践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园个别化学习在科常区材料提供上的薄弱,教师们幼儿科常活动不够熟悉,缺乏科常知识的积累,对幼儿适宜的科常游戏了解不多,尤其是主题背景下的科常区活动更是不够丰富有趣,因此,在上学期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提供研究的基础上,科常区材料提供仍需进一步研讨实践。
基于以上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大教研组重点以“个别化学习活动科常区材料提供的实践研讨”为研究重点,提高教师创设科常区的能力,除此之外,科研带动教研,配合科研组的梳理结题工作,还将“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情境阅读区语言游戏材料提供的实践研讨”作为二级重点。
一学期即将结束,现将一个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科常区材料提供”的实践研讨, 努力提高教师投放材料及科常区环境创设的能力。
我们首先学习并梳理各年龄段幼儿可以理解或掌握的科学小常识,通过梳理,我们达成共识:兴趣是幼儿认识科学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而游戏却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因此。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既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游戏中,幼儿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在愉快体验中学科学,效果更加。
随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个别化学习活动科常区材料的有效投放”,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讨活动初步形成了科常区材料投放的四个“注重”及四个“原则”:即注重与开展的主题内容结合的紧密性;注重材料投放的可操作性;注重材料投放的多样性;注重材料投放的开放性;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丰富性和层次性相结合性原则、探索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有了理论的支撑,学期中我们进行了一次各班科常区观摩活动,活动中体现了教师们良好的科学素养,也看到了青年教师们的智慧与心灵手巧,大家在各班科常区都找到了亮点,观摩后我们还进行了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将研讨活动做扎实。
二、梳理各年龄段个别化学习活动情境阅读区语言游戏材料提供,紧密围绕科研课题。
同样通过理论与观摩实践活动相结合,我们组织2部教师进行观摩活动,分部的老师走进总部,总部的老师走进分部,取长补短,通过理论学习、观摩研讨,我们总结了各年龄段阅读材料投放的特点:小班幼儿喜欢色彩明亮,主要形象突出,可爱的情节简单的图书;中班侧重于认知类、社会类的阅读材料。另外情节有变化,不过于曲折、鲜明生动的图书;大班侧重于社会类、生成类阅读材料,如标志、重大新闻等有图加较多文字的材料。
三、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形式,满足不同层面教师的需求:
本学期我们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形式:互动交流、理论学习、观摩研讨、个体反思、集体反思、网上教研、信息传递主讲等形式将教研活动的氛围又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通过不同形式的教研,老师们收获得更多,青年教师谈困惑、成熟教师解答,研讨氛围较好,网上教研的形式更受青年教师以及平时较为胆怯的新教师欢迎,通过网络老师们更加勇于表达自己的困惑、想法和经验,有效性更强。而互相观摩的形式,让教师们结合理论更直观地吸收他人的长处,扬长避短。
四、注重实践与反思,通过每月撰写教研感想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反思----实践”是教师研究的关键,教师研究和理论研究工作不同,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工作,我们的研究是为了教育的研究,具体来说,教师进行“反思----实践”是为了促进教师对其行为的理解,使教育活动更趋于专业化,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获得提高和成长,这也是我们在学习新课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本学期,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结合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主题,教师们记录下自己的教研感想,注重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实践,反思---实践----实践的改进----进步的反思就是这个不断循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从中教师获得了成长,教育实践得以改进。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例如:本学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讨缺乏具体案例的支撑,青年教师们更多得想从实践中获得提升,或者能从成熟教师的展示以及优秀案例中学习更多的方式与方法。在下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将朝以上几方面进行努力,从而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学期紧张而又忙碌,愉快而又充实,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项活动的开展,成功都离不开我们每位教师的辛勤付出,在这个充满挑战、充满朝气、聚满人气的新世纪,我们将不断努力,不断摸索,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