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5篇

时间:2019-05-13 11:5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

文号:深府函〔2012〕99号

[内容纠错]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粤府〔2011〕9号)精神,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有效破解我市技工短缺难题,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和素质就业,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深圳质量”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支撑,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着力推进职业培训工作

(一)明确职业培训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以高端职业培训为引领,以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公共实训为抓手,坚持“全面统筹、就业导向、能力为本、终身培训”原则,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大规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增加技能人才数量,努力提高技能人才质量,服务于深圳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大局。

(二)确定职业培训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全市年职业培训300万人次以上,力争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劳动者至少获得1次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新生劳动力掌握1项初级以上职业技能,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力争建设1所全国示范性技师学院、1所全国示范性高级技工学校。“十二五”期间,我市技能人才总量发展到270万人,新培养高技能人才30万名,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队伍比例提升到23.7%,带动初、中级技能人才均衡发展,为深圳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技能支持。

二、实施多元办学,推进职业院校教育改革发展

(三)实施职业院校多元化办学。职业院校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深化校企合作,多元化办学,多渠道培养高技能人才。依托骨干院校,从企业一线选拔优秀技能人才,以校企双制方式开展非全日制技师培养工作,加快培养一批具有高超技能、掌握前沿技术的新技师,给予培训鉴定补贴。

(四)引导职业技术教育梯度发展。以技工院校分类设置和评估标准为指引,引导技工院校梯度发展,逐步打通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应用型大学的学历发展通道。推进职业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深化职业院校教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实习

实训指导教师待遇。深圳技师学院建成1万人以上规模的国家级示范性技师学院,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建成5000人以上规模的国家级示范性高级技工学校。依托职业院校打造一批职业培训骨干基地。各区(新区)加快辖区内职业教育培训核心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宝安区职业能力培训基地建设,将其打造成为深圳西部示范性的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公共服务平台。继续推进龙岗区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加快龙岗区1个职教园区、3个集聚性职业训练基地、8个区域性职业训练基地的职业培训“138工程”建设。

(五)扶持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设施,在土地使用、水电配套、税收等方面依法享受与公办机构相同的政策。支持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提高办学能力。财政安排民办教育发展扶持资金,通过免费培训方式支持各类民办职业技术教育机构教师继续教育;通过竞争性分配方式支持民办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实训基地建设,通过资助方式支持其上等级、上规模,通过购买学位方式鼓励其挖掘办学潜力;通过购买培训成果方式鼓励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

三、强化政策支持,推进行业企业职业培训

(六)加强行业职业培训工作。行业部门统筹制定行业职业培训发展规划并指导相应工作,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稳定就业。行业组织积极开展人力资源预测,提供行业职业培训信息,组织指导行业职业培训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师资培训,参与开发、制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推进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七)扶持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加强企业自主培训,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培训机构(基地),建立健全员工培训和技能鉴定制度,推行企业名师带徒制度和技师研修制度,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结合,激发员工学技能的积极性。认定一批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骨干企业,指导做好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并给予一定补助。鼓励和引导企业接纳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学生、学员进行实训、实习,支持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并面向社会提供培训服务。

(八)鼓励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鼓励企业选拔企业内技能拔尖人才,设立首席技师,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技能创新等活动,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并给予相应待遇。首席技师可依托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认定的技师工作站,发挥在新技师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并获取一定资助。

四、实施高端引领,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九)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重点培养市场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技能人才。全市建立1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00家技师工作站、130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给予资助,打造成为技术攻关、技能绝活代际传承、新技师培养的重要阵地。建立健全高

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制度。建立高技能人才数据库和技能成果信息库,健全集技能训练、技改支持、成果转化、继续教育等服务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服务体系。

(十)创建高技能人才公共训练园区。整合公共培训资源,升级创建高技能人才公共训练园区,形成全市公共训练枢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区(新区)至少建立1个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公共实训基地。发挥行业部门和行业组织作用,建立行业专家咨询委员会,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建立实训基地并可按规定申请承担公共实训任务;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在重点企业共建有针对性的实训基地,承担公共实训任务。

(十一)支持建立职业培训联盟。支持以公共实训基地、骨干院校及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不同类型的职业培训联盟,实现训练设施设备、培训师资、培训项目、教研教改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共享,积极促进培训项目互补、培养模式创新,共同培育特色专业。加强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与对接,共同培养更多的适用型高技能人才。建立职业培训网络,加强企业培训需求和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资源的对接,搭建职业培训桥梁。

(十二)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引导、企业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辅助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优秀高技能人才奖励和津贴制度,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和鹏城创新人才奖评选。切实解决高技能人才入户、子女就学以及申请廉租房方面的实际困难。加快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资格相贯通的办法,探索开展高级工以上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相应专业职称评价。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和鉴定,取得相应的技能类职业资格证书;鼓励高等院校学生参加职业能力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能力。

五、夯实培训基础,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

(十三)建设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升级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技能鉴定机构、培训鉴定补贴、职业培训师资、专家等相关信息系统,建立全市统一的职业培训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培训条件、培训项目实施信息化管理,为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劳动者参加培训提供信息服务。

(十四)完善职业培训教师制度。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设立首席专业教师和首席实习指导教师,经认定可给予一次性教科研资助金。发挥首席教师在教学培训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教研教改深入开展。依托示范性职业院校和有条件的大企业,建立职业培训师资培训基地。职业培训教师每年在职培训不少于80个学时,专业教师应有每两年不少于两个月的企业生产实践。对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紧缺专业教师下企业生产实践的,给予接纳企业一定资助。职业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等岗位可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用人方式,鼓励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试用合格可按规定转聘到相应的教师岗位。对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贡献突出、社会评价高的优秀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教师给予奖励。

(十五)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教研教改。通过增配专业技术人员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强化职业能力建设业务部门职业技术培训教研教改工作。重点抓好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专业设置及教学计划评审、示范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开发、教学质量督导评估等,为全市技工教育培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依托公共实训基地,重点开发技能培训公共课程。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根据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打造精品课程。建立多方评教制度,经评价评审,可采取政府购买成果方式,有效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六、健全职业培训制度,强化公共培训服务

(十六)健全培训项目管理制度。统筹管理各类公共培训项目,重点实施公共实训、创业培训等项目并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进行拓展。研究制定承担公共培训项目的培训机构的基本条件、认定程序和管理办法,通过招标采购、有序竞争的方式提高培训效益。健全培训补贴资金与培训成本、培训质量和就业相挂钩的绩效评估机制、质量督导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探索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对培训质量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加强培训资金监管,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实行实时动态管理。建立培训档案,对参训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探索将员工培训信息导入社会保障卡并与培训补贴相衔接。

(十七)完善职业培训补贴制度。建立就业、培训、鉴定一体化的政府培训补贴制度,统筹制定培训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培训合格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的,给予培训补贴。参加紧缺职业工种培训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培训鉴定补贴。初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给予一次性鉴定补贴。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我市紧缺专业学生,实施免学费政策。本市户籍的退役士兵可按规定申请免费职业培训。探索推行培训券制度,在紧缺职业工种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项目上先行试点。市财政、人力资源保障等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就业形势等因素,合理确定补贴培训目录和补贴标准。

(十八)积极推进创业培训。针对创业者特点和不同创业阶段的需求,开展多形式创业培训,规范培训标准、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质量,将创业模拟实训纳入创业培训补贴范围。推行创业导师制,发挥导师带徒模式的创业推动作用。支持一线高技能人才以技术革新、技术改造项目为引领,通过导师带徒等方式实现技能创业,经评审给予一定资助。强化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及创业咨询、创业孵化等服务手段,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相结合的工作体系,提高创业成功率。

七、创新职业技能鉴定,不断提高职业培训质量

(十九)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拓展技能鉴定覆盖面。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为劳动者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重点以上职业学

校和高等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国家级重点和部分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以及高等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主体专业教学内容与国家标准要求相符的,经评审,其毕业生参加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并取得学历证书的,可视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核发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加快职业技能鉴定新项目开发,建立深圳技能鉴定精品地方题库。建立无纸化智能考核平台和广覆盖、高水平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强考评员、督考员和专家队伍建设,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完善考评人员招聘、轮换和回避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二十)探索实施技能鉴定分类管理。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职业培训中的引导作用,以就业准入职业(工种)为重点,抓好鉴定质量并率先实施公益性鉴定。对新兴职业和企业特有工种,指导企业建立技能鉴定规范、科学实施鉴定并认可评价结果。对服务业以及行业成熟职业(工种),鼓励行业组织开展水平测试和业内评价,加强行业自律,提升业内人员素质。实施特殊工种技能鉴定补贴,承担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考核成本较高的特殊职业(工种)的考核工作的机构,可给予适当补贴。鼓励行业组织、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对国家尚未发布职业标准的新职业新工种开发职业技能规范,给予适当补贴;职业技能规范被国家采纳的,给予适当奖励。

(二十一)创新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完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创新实施公共实训鉴定一体化评价模式,逐步在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推行;对校企合作专业的学生及企业员工实施校企双评价;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发挥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重点开展企业内特有工种鉴定,政府认可评价结果;完善政府认定评价方式,对一线特殊人才尤其是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等,可组织专家评审其技能水平并认定相应职业资格。打造“深圳市职业技能竞赛”品牌,完善技能竞赛体系,通过竞赛选拔和评价技能人才。

八、加大资金投入,保障职业培训发展

(二十二)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金。按照“统筹规划、集中使用、提高效益”要求,管理使用好各类职业培训补贴资金。合理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重点保障紧缺职业(工种)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和失业人员培训。城市教育费附加已安排用于职业技术教育的部分,积极支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公共实训项目。鼓励社会各界为职业培训捐赠或提供服务。

(二十三)切实落实企业教育培训经费政策。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一线员工的教育培训,企业职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所需费用从职工教育经费列支。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和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由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

九、明确工作责任,全面推进职业培训工作

(二十四)完善职业培训工作机制。各区政府、市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职业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加强职业培训工作。要建立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协调,发展改革、教育、财政、科技创新、经贸信息、住房建设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在技能人才培养相关项目的规划、用地、立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开辟绿色通道,共同推动职业培训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十五)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协调发展机制。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共同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协调发展机制,统筹发展规划,科学配置资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我市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协调发展。

(二十六)强化职业培训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国家、省和我市职业培训政策,明确工作责任,纳入各区政府、市各有关部门绩效考核,全面推进职业培训工作,鼓励和帮助各类劳动者提升职业能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第二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 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

桂政发〔2011〕6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精神,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现就加强我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职业培训的重要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培训是促进就业、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是解决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扩大社会就业面和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是实施“人才强桂”战略,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证;对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加快推进“富民强桂”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职业培训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开创我区职业培训工作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就业为宗旨,坚持学历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举,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完善覆盖全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劳动者积极参加的职业培训新格局,努力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二)目标任务

根据我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按照统筹城乡、覆盖全体劳动者的总体思路,适应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大投入,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为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

——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明显提高。2015年前,每年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0万人次,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一次职业培训,使企业技能岗位的职工至少得到一次技能提升培训,使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有机会参加一次创业培训。

——技能人才结构明显优化。到2015年,全区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42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96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3%左右,技能劳动者供给总体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职业培训基础能力明显增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主要面向企业具有高级工以上技能水平的在职职工,开展技能研修、技能提升培训活动,使之达到技师或高级技师水平。从2012年到2020年,全区共建成3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基本形成覆盖重点产业和中心城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其中,到2015年底,完成自治区重点支持的2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各地市同步开展本地区重点支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工作,到2020年底,完成全部3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任务和终期评估。

三、突出重点,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一)健全职业培训制度

根据我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应城乡全体劳动者就业需要和职业生涯发展要求,健全现代职业培训制度。统筹社会各类培训资源,以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企业在岗职工、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贯通技能劳动者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

(二)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针对性就业技能培训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我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行业领域和主导产业,突出劳动者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使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普遍得到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确保他们达到上岗要求或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着力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地农民、失海渔民、库区移民等群体,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就业的一技之长;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及时提供转岗或技能提升培训,增强其转岗能力和就业能力;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组织参加1—2个学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对企业新录用的人员,结合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通过师傅带徒弟、集中培训等形式开展岗前培训;对退役士兵积极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职业院校学生强化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培养,使他们掌握中级以上职业技能。鼓励高等院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培训,同时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适应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要求,广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

进一步完善职工培训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创新培训模式,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快提升企业在岗职工的技能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研修制度,自办培训机构或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等形式,结合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项目引进,广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鼓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培训任务,为参加职业培训人员提供实训实习条件。

(四)针对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

依托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参加创业培训,重点面向有创业愿望并具有一定创业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城乡劳动者和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开展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人员,给予创业培训补贴,对成功创业人员,进一步参加改善或扩大企业培训,可按规定再享受一次创业培训补贴。要通过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创业培训质量;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特点,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通过案例剖析、考察观摩、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培训效果,提升劳动者的创业能力。要强化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及创业咨询、创业孵化等服务手段的衔接,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夯实基础,强化职业培训能力建设

(一)强化职业院校职业培训功能

进一步强化政府举办职业院校的责任,加强基础建设,引导职业院校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用人需要,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调整专业结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探索搭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立交桥”,鼓励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普遍进入职业院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深化校企合作,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面向企业职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政府适当补助的模式,充分发挥现有培训资源的作用,积极推动实训基地建设,面向社会提供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到2015年,力争在有条件的10个县(市)建立以初、中级技能培训鉴定为主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在地级城市提升改造20个以中、高级技能培训为主的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

(三)鼓励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

采取政府补贴、企业主办的模式,积极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企业技师技术交流、科研创新、师傅带徒的平台。到2015年,全区建立20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使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

(四)加强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依托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师资培训,加快培养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传授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企业实践制度,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每年必须有1个月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完善专兼职教师制度,鼓励技师、高级技师以及高级工程师担任专兼职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大教师引进力度,畅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或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通道。主要采取面向社会的方式,加快选拔培养一批创业培训讲师和创业咨询师。

五、注重实效,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质量

(一)规范培训机构的认定,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管理

根据我区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管理办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各类职业院校、职业培训学校和有关企业单位,通过专家组认定、招投标等方式认定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在认定过程中,要对培训学校办学条件、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重点评审,评审合格列为职业培训定点单位的,要向社会统一公布培训单位的培训内容、收费标准、培训期限等情况。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机构退出机制,及时取消培训不符合办学要求和办学条件的职业培训定点单位资格。

(二)完善职业培训监管手段,有效规范职业培训行为

完善政府补贴培训机构的监管手段,支持开发全区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管理平台,严格执行开班申请、过程检查、结业审核三项制度,严把职业培训质量关。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台账,对培训对象实行实名制管理。规范培训工作管理流程,加强对培训工作全程的监管考评,做到培训信息公开、审核结果公示、培训过程透明、社会参与监管。鼓励各地探索第三方监督机制,委托有资质的审计中介组织对培训机构培训质量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三)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订单、定向、定岗等多种模式的培训

积极引导职业院校、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根据人力资源市场需要和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大力推行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培训模式,改革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方法,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实行校企合作,对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城乡劳动者,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科学确定培训方式和内容,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使用的无缝对接;对企业新录用的职工,根据岗位实际需要,开展定岗培训;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结合产业发展对后备技能人才的需求,开展定向培训。

(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充分发挥其在职业培训中的引导作用

切实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质量建设为核心,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职业培训中的引导作用。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有关规定和要求,为劳动者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制度,进一步扩大企业内员工职业技能评价的范围,指导企业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积极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形成企业职工技能成才的便捷通道。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积极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五)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选择技术含量高、通用性广、从业人员多、社会影响大的职业(工种)广泛开展多层次的技能竞赛,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鼓励劳动者刻苦钻研学习,立志技能成才。对在自治区一类、二类级技能竞赛中涌现出的优秀技能人才,在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授予“广西技术能手”称号,并按规定晋升相应职业资格。各市也应制定完善相关办法,对竞赛中涌现出的优秀技能人才,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加大“广西技能大奖”、“广西技术能手”和享受政府津贴高技能人才表彰力度,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时代风尚,激励技能人才辈出。

(六)切实加强培训就业服务,引导和组织城乡各类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

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各类劳动者提供完善的职业培训政策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定期公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各类劳动者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职业培训。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劳动者个人供需信息准确收集、快速发布、及时共享、按需匹配、有效对接的服务功能。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动员组织辖区内各类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其实现就业。各产业基地、工业园区的管理机构要及时掌握入区项目用工需求的技能结构和时间进度,同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季度通报制度和联动工作机制,及时提供人力资源需求和培训需求信息,协助搞好培训需求和培训资源对接,发挥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就业和服务企业用工的双重作用。各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主动加强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联系,完善协作配合机制,为各类求职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培训服务。

(七)严格推行就业准入制度,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

用人单位招录用职工要认真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危岗位(工种)实行岗位培训、定期培训等强制培训制度。进一步加大对特定行业、特定工种和岗位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劳动监察力度。

(八)鼓励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推动民办职业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完善我区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师资、设备、场地等基本设置条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并在师资培养、技能鉴定、就业信息服务、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扶持。同时,依法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招生、收费、培训等环节的指导与监管,规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管理,引导民办职业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六、加大投入,保障职业培训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和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城乡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并通过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根据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就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企业新录用的符合职业培训补贴条件的劳动者,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培训机构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企业一定培训费补贴。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按规定给予学费、实习材料费、住宿费等费用补贴,同时参照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标准给予生活费补贴,所需资金由就业专项资金支出。

(二)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

按照“统筹规划、集中使用、提高效益”的要求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的原则,管理和使用好现有各类职业培训补贴资金。政府培训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重点保障重点产业用工订单培训和就业困难群体定向就业培训。就业专项资金要逐步从保障型向促进就业型转移,逐步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和比例,用于职业培训补贴资金不少于15%。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开发全区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安排经费对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培训、职业技能竞赛、评选表彰等基础工作给予支持。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的各项培训补贴按相关规定执行。到2015年,自治区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高技能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各市、县也应安排相应资金,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鼓励社会各界为职业培训进行捐赠或提供其他服务。

(三)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企业职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所需费用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企业应将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与使用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开,接受职工代表的质询和全体职工的监督。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下属行业主管部门可依法对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

(四)加强对职业培训资金的监管

各地要加强对职业培训资金的管理,明确资金用途、申领拨付程序和监管措施。建立享受培训补贴政策人员、单位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有效甄别培训补贴申请材料的真实性,防止出现冒领行为。根据培训对象特点和培训组织形式,在现有补贴培训学校方式基础上,研究建立直补个人、直补企业等职业培训补贴方式。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培训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健全培训补贴资金与培训成本、培训质量、就业效果挂钩的绩效评估机制,严肃查处套取培训资金的行为。对虚报、套取、私分、截留、挪用培训补贴资金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根据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部门处理。

七、加强领导,营造职业培训良好氛围

(一)完善工作机制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职业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领导。建立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筹协调,发展改革、教育、工信、国资、科技、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扶贫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的职业培训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培训计划落实,共同推动职业培训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二)强化工作责任

各级政府要把职业培训工作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定中长期职业培训规划,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建立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对本地区职业培训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检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结合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状况、企业用工情况,对劳动力资源供求和培训需求信息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定期向社会发布。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做好本行业技能人才需求预测,指导本行业企业完善职工培训制度,落实职业培训政策措施。

(三)加大宣传表彰力度

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自治区人民政府每2年对在职业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技能成才和成功创业的典型事迹,宣传优秀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在职业培训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主题词:劳动 就业 意见

第三篇: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

加强职业培训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稳定扩大就业、保障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是培养技能人才、打造人才高地的重要任务。为整合全市技工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和职教中心资源,打响“盐城职教”品牌,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1〕11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新时期全市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创业就业、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按照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实效,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目标任务。大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企业职工都得到一次技能提升培训,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和“创业一人带动一批”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5万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0万人,创业培训400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1万名,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技能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初、中、高之比为25:45:30,基本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

二、大力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

(三)健全职业培训制度。适应城乡劳动者创业就业需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加快实现培训对象的全覆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训;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重点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对职业院校学生,重点开展“学历+技能”、“外语+技能”培训。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对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企业新录用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加大 创业培训力度,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以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建立职业培训结业与技能鉴定同步实施制度,凡享受政府职业培训补贴并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在培训结业时均应参加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四)创新职业培训模式。根据劳动者就业需求,建立健全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灵活采取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方便劳动者参加培训,提高劳动者培训积极性。根据市场需求,全面推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养,鼓励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或实训中心,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咨询服务等,提高技能培训的实效性。根据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着力完善创业培训与创业实训、创业见习相结合,与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服务相衔接的培训模式,提高创业成功率。

(五)整合职业培训资源。进一步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和学校类别界限,组建多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重点培育一批专业有特色、办学有规模、就业有市场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打响“盐城职教”品牌。加强各类职业培训基地建设,依托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及其它重点职业院校建立盐城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世界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依托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建设1个国家级、2个省级和20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校,5个省级、20个市级和20个县级创业培训基地,10个县级公共实训基地,认定和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和定点培训机构。

(六)提升职业培训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建设2-3个市级职业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十二五”期间,培养20名省级教学名师、100名专业带头人、1000名“一体化”教师,职业培训专业课教师“一体化”比例达70%以上。深化职业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示范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快开发培训计划大纲和培训教材。推进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建立职业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公布承担政府补贴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并进行动态管理,对参训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三、着力构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

(七)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加快建立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内技能评价和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服务体系。大力开展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社会化考评工作,贯通劳动者技能晋升通道。探索建立企业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办法,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注重从生产服务一线发现拔尖技能人才。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积极推行职业院校毕业生“双证书”制度。

(八)健全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各地区、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丰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内容,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快推进职业技能竞赛规范化和制度化,每两年开展一次市级职业技能大赛,每年举办一次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积极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省、国家及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一类技能竞赛前三名、省级一类技能竞赛第一名获得者以及参加世界技能竞赛的选手,在市内职业院校任教的,可按规定程序优先招录为事业编制工作人员。

(九)健全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充分发挥生产、服务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为他们开展相关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创造条件。推行首席技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采用企业建设为主、政府适当补贴的方式,在企业班组、工段、实训(研发)中心等关键岗位设立首席技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创新、技术开发等活动,发挥技能大师“传、帮、带”作用,带动企业技能人才水平整体提升。

(十)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政府奖励为导向、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对在职业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引导企业建立并完善职工凭职业技能资格等级、业绩贡献大小确定收入分配的激励制度。用人单位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与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取得高级工以上

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工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创业等方面享有与高等院校毕业生相同的政策。技工院校高级班毕业生到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试用期、见习期工资待遇及定级工资均参照高等教育大专学历毕业生待遇执行;技师班毕业生各项待遇按照本企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有关待遇执行,经用人单位聘为技师、高级技师的,其待遇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四、切实加大职业培训资金的保障力度

(十一)增加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对用于职业培训的各项资金要积极整合、统筹使用、提高效益。确保各项政策性资金安排到位。统筹安排省财政补助经费和市、县财政应承担的经费,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机制,建立按生均安排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财政经费制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调整市、县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在按规定给予各项职业培训补贴的基础上,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公共实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建设。用于职业教育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应不少于20%用于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规范提取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企业要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市、县政府可统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用于本地区职业教育培训,并划出一定比例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教。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职业培训提供资助和捐赠,企业、个人通过国内公益性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资助和捐赠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准予在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前扣除。

(十二)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统一城乡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建立城乡统一、普惠共享的职业培训政策,做到同一地区、同一工种补贴标准统一。根据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和培训成本,以职业资格培训期限为基础,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补贴标准,对属于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工种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落实就业培训补贴政策。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并取得初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未颁布国家职业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的城乡劳动者,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对其中农村学员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员实施免费培训。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就业困难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城乡新成长劳动力等,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设立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统筹使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和用于职业教育的城市教育费附加,设立盐城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优秀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奖励和职业技能竞赛奖补。建立职业培训服务重点企业制度。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定向培养的学生(学员)毕(结)业后进入市内重点企业就业并签订2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进行适当补助,所需资金从当地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企业以委托培养、提供教学捐助等形式与各类职业院校联合办学,培训一线在职人员和招录职业院校学生人数达到企业职工总数20%的,返还当年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政府统筹部分。

(十三)强化职业培训资金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管理,明确资金用途、申领拨付程序和监管措施。采取切实措施,做好补贴对象审核、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的公开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审计部门依法加强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审计,防止骗取、挪用、以权谋私等问题发生,确保资金安全,审计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告。监察部门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涉及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篇: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建立,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对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职业培训工作仍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需要,职业培训的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为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就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职业培训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解决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根本措施;是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手段。

(二)明确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劳动者。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适应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为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十二五”期间,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使企业技能岗位的职工得到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训,使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使高技能人才培训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

二、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三)健全职业培训制度。适应城乡全体劳动者就业需要和职业生涯发展要求,健全职业培训制度。要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建立以职业院校、企业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载体的职业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贯通技能劳动者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

(四)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要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技能培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使他们达到上岗要求或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着力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要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就业的一技之长;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鼓励其参加1-2个学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对企业新录用的人员,要结合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通过师傅带徒弟、集中培训等形式开展岗前培训;对退役士兵要积极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职业院校学生要强化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培养,使他们掌握中级以上职业技能。鼓励高等院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五)切实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适应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要结合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职工技能水平的要求,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快提升企业在岗职工的技能水平。鼓励企业通过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研修制度、自办培训机构或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等方式,结合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项目引进,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培训任务,为参加职业培训人员提供实训实习条件。

(六)积极推进创业培训。依托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针对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要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鼓励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各类劳动者以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参加创业培训。要通过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创业培训质量;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特点,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通过案例剖析、考察观摩、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提高受培训者的创业能力。要强化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及创业咨询、创业孵化等服务手段的衔接,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相结合的工作体系,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质量

(七)大力推行就业导向的培训模式。根据就业需要和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深化职业培训模式改革,大力推行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全面实行校企合作,改革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方法,引导职业院校、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面向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城乡劳动者的初级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应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开展订单式培训或定岗培训;面向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应结合产业发展对后备技能人才需求,开展定向培训。

(八)加强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和竞赛选拔。各地要切实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按统一要求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职业培训中的引导作用。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有关规定和要求,为劳动者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指导企业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开展企业内职业技能评价工作。在职业院校中积极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选择技术含量高、通用性广、从业人员多、社会影响大的职业广泛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

(九)强化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依托现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及培训设施,加大职业培训资源整合力度,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提高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在产业集中度高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升改造一批以高级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在地级城市,提升改造一批以中、高级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在经济较发达的县市,提升改造一批以初、中级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面向社会提供示范性技能训练和鉴定服务。完善职业分类制度,加快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鉴定题库的开发与更新,为职业培训和鉴定提供技术支持。加强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依托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师资培训,加快培养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传授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实行专兼职教师制度,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教师在职培训和到企业实践制度。根据职业培训规律和特点,加强职业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课程体系、培训计划大纲以及培训教材的开发。

(十)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工作。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各类劳动者提供完善的职业培训政策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定期公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各类劳动者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职业培训。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要了解、掌握培训需求,收集、发布培训信息,积极动员组织辖区内各类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协助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其实现就业。

(十一)鼓励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各地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明确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师资、设备、场地等基本条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在师资培养、技能鉴定、就业信息服务、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等方面与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同等对待。同时,要依法加强对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招生、收费、培训等环节的指导与监管,进一步提高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办学质量,推动民办职业培训健康发展。

(十二)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各地要建立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按照“条件公开、自愿申请、择优认定、社会公示”的原则,制定承担政府补贴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的基本条件、认定程序和管理办法,组织专家进行严格评审,对符合条件的向社会公示。要严格执行开班申请、过程检查、结业审核三项制度。鼓励地方探索第三方监督机制,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四、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支持力度

(十三)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城乡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并通过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根据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就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企业新录用的符合职业培训补贴条件的劳动者,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培训机构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企业一定的培训费补贴。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的同时,对其中农村学员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员给予一定生活费补贴。

(十四)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对用于职业培训的各项补贴资金要加大整合力度,具备条件的地区,统一纳入就业专项资金,统筹使用,提高效益。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有条件的地区要安排经费,对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培训、职业技能竞赛、评选表彰等基础工作给予支持。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的各项培训补贴按相关规定执行。

(十五)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企业职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所需费用从职工教育经费列支。企业应将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与使用情况列为厂务公开的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开,接受职工代表的质询和全体职工的监督。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

(十六)加强职业培训资金监管。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管理,明确资金用途、申领拨付程序和监管措施。2012年底前,各省(区、市)地级以上城市要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进行动态管理,对参训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不断提高地区之间信息共享程度。要根据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就业状况以及企业用人需要,合理确定并向社会公布政府补贴培训的职业(工种),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要按照同一地区、同一工种补贴标准统一的原则,根据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和培训成本,以职业资格培训期限为基础,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补贴标准。根据培训对象特点和培训组织形式,在现有补贴培训机构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直补个人、直补企业等职业培训补贴方式,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发放培训券(卡)的方式。要采取切实措施,对补贴对象审核、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实行公开透明的办法,定期向全社会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审计部门依法加强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审计,防止骗取、挪用、以权谋私等问题的发生,确保资金安全,审计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告。监察部门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涉及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加强组织领导

(十七)完善工作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职业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加强职业培训工作。要把职业培训工作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建立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协调,发展改革、教育、科技、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共同推动职业培训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八)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各地要根据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要求,在综合考虑当地劳动者职业培训实际需求、社会培训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制定中长期职业培训规划和实施计划,并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和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结合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状况、企业用工情况,对劳动力资源供求和培训需求信息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定期向社会发布。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作用,做好本行业技能人才需求预测,指导本行业企业完善职工培训制度,落实职业培训政策措施。

(十九)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并对在职业培训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给予表彰。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技能成才和成功创业的典型事迹,宣传优秀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在职业培训方面的特色做法和显著成效,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国务院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第五篇: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

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劳动者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了解,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需要各类高级的专家,而且需要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初级专门人才、技术工人和熟练劳动者。目前,我国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普遍偏低,直接影响企业新技术的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的提高。

特别是目前,我国劳动就业的矛盾之所以比较突出,固然有经济发展、劳动力供给等方面的原因,但同职业教育不够发达也有密切关系;社会上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成长的劳动力由于缺乏职业能力而不能就业,而许多企事业单位又往往补充不上合格的人员。于是,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十分迫切的问题。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来解决。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这就更充分地说明了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使广大青年在就业前接受与就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具备就业的必要条件,这对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具有直接的意义。同时,对下岗和失业人员进行的职业培训,也为他们重新就业创造了条件。

海明健康文化研究所“海明职业培训说明会”主要针对这类群体的特点和求职择业要求,从环境分析到择业技巧,从形势政策到有关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予以全面系统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帮助他们的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在广西南宁,一家专门为社会无业、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兼职等职业培训指导的公益性机构——海明健康文化研究所,积极响应国务院提出的“要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的号召,联合了国内外的高级专家和有成就的学者一起主办了“海明职业培训说明会”,主要针对那些待业、下岗、想创业群体的特点和求职择业要求,从环境分析到择业技巧,从形势政策到有关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对他们予以全面系统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就业创业意识,帮助他们的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

据了解,海明健康文化研究所“海明职业培训说明会”经过近10年的无私奉献,先后在广西、福建和海南省培养了100多名成功老板,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指导了3000多个人每月增加了3000元的收入;帮助了10000多名儿童入学或重返校园学习,为社会做了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深得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

下载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度解析《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

    深度解析《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 业的意见》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就加强职业培训、大力促进就业等问题作出相关规定。 意......

    强化职业培训,促进稳定就业

    强化职业培训,促进稳定就业 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我国......

    温家宝: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职业 培训促进就业工作 会议指出,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促进和稳定就业的有效措施。当前我国就......

    礼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礼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省、市驻礼各单位: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切实做好全县就业工作,维护......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加强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

    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推荐)

    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 为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城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年5月20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精神,以职业培训促进就业,按照市人力资......

    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方案(推荐5篇)

    关于 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的实施意见》(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