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本明研究生硕士论文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3 11:1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曹本明研究生硕士论文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曹本明研究生硕士论文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第一篇:曹本明研究生硕士论文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2009-1-16

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专题调研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副书记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立即召开由市直主要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就分专题调研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市直有关部门各自组成调研组,并形成了有深度、有新意、有见地的调研报告。市委办、市府办及市委农工办也组成调研组开展调研,就重点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汇总。现将我市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是故都、故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总面积8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万亩,辖4乡、6镇、2个街道,392个村居,总人口64万(其中农村人口46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强力实施“四动战略”,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5亿元,增长16.6%,其中农业增加值达15.11亿元,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77元,增长14.1%。先后荣获“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百强县”、全国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家庭示范工程试点市”、“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一)以工业化为引领,城乡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全市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乡镇经济得到强势发展,对农村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现全市财政收入过1000万元的乡镇已达5个。各村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整合土地资源,与园区形成错位发展、产业配套的新格局,有效拉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增长和农民持续增收。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目前,全市拥有市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7个,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家。

(二)以科学规划为指导,城乡一体化格局初步显现。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编修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投入财政资金100万元,编制统筹城乡一体化规划和5个乡镇小城镇建设规划,现已签订合同并进入实质性考察阶段。结合新区职能调整,编制了新区40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区、迎宾大道路带规划等重要地段、重点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形成了完善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了规划的龙头作用。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联动发展,大力实施南跨沂河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绿化工程和“三孔、两城、四山”文化旅游开发工程,呈南展、北控、东进、西扩态势,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经济开发区、镇(原工业园)、新区、区四大板块经济为支撑,以新型乡镇、省级中心镇为依托,以城乡路带经济为骨架,以60个示范村为基础,着力构筑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特色鲜明、设施共享、服务一体的城镇化新格局。全市各村镇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实现了城乡布局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就业和劳动保障、政策措施等六个方面的协调统一,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统筹城乡发展道路。启动了旧村改造工程,推动“城中村”改造和“村改居”进程。目前,镇村已新建楼房2幢,80户村民入住,另外2幢已动工建设,两年内全村村民都将住上新楼房。随着高速铁路开工建设,高铁片区3个居民小区和小区、小区也将全面启动,有力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生活质量。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化建设新路子,出台了《农村社

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确定了11个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等村正加快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按照“一年起好步、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要求,突出抓好新农村“样板村”建设,首批培植新农村建设示范村60个,其中样板村36个,济宁市级示范村12个。

(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城乡经济社会活力明显增强。全市成立了由5位市级领导组成的新农村建设推进委员会,实行包保责任制,建立重点工作记实制和奖励惩处制,对当年或一个工作周期内完不成新农村建设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分别扣除委员会负责人、责任单位主要责任人和分管负责人1万元、5000元、3000元的重点工作保证金。将市委农工办、市政府农办、市产业办、市帮扶办“四办”合一,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指导、管理和考核等工作。推行了新农村示范村居定期现场观摩点评制度,每年8月初,由市级领导、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党委书记参加,对各乡镇示范村居开展现场观摩,并立即排出名次,极大地调动了各乡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定期召开新农村建设推进会议,加大了对有关责任单位的督导力度,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实施区镇合一,深入开展新型乡镇试点工作。将经济开发区与时庄镇进行合并,实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交叉任职,发挥和放大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使开发区和乡镇成为招商引资的主导地、主导产业的隆起带。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的行政体制,设立一办三局,真正实现了“小机构、大服务”,有效减少了行政管理越位、缺位、错位现象,进一步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分类帮扶的方式,实施了“十百千”包村帮扶联户工程(十个强村帮扶南辛镇十个经济软弱村、百个单位包百村、每个单位包村工作组联系10个农户共计扶持1000户),推动示范村和后进村建设。积极探索合作社、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政府、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协调联结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土地开发利用中的矛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集约发展。实践中,切实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按照“自愿、依法、有序、有偿”的原则,通过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多种形式,解决了一家一户土地难调整的问题,取得良好成效。村民解决了有土地没有启动资金,土地开发进度慢和利用水平低的问题;村集体解决了缺乏经济发展载体和投入来源等问题;乡镇则实现了对土地的整合开发利用和科学有效管理,提高了土地使用价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上合政策法规,下合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农村经济的重要助推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

(四)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农村经济互动承接能力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全市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规模化生产基地,主攻招商引资兴办加工流通企业,设立50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基金激励产业新亮点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培植了瓜菜、林果、畜牧、桑蚕四大主导产业和大蒜、大枣、樱桃、板栗、牛蒡、草莓、食用菌七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快建设山区旅游观光农业、平原特色经济作物、城郊花卉苗木和重要交通干线两侧高效农林经济作物四大产业带。深入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示范工程,实行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立项制,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扶持鼓励农产品“三品”认证。52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其中村草莓和马铃薯通过了国家绿色证书认证,实现了我市国家级绿色认证零的突破。油脂有限公司列入了市“333”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工程。通过党政组织领建、技术服务组织带建、龙头企业组建、群众自发成立等方式,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多家,涉及种养加、农机和流通等多个领域。截止目前,全市新发展200头以上牛场6处,其中500头以上牛场2处,5万只以上鸡场4处。涌现出村百个草莓大棚、最大的红叶石楠基地、西贝牧业、中村8个以色列彩椒大棚等产业基地新亮点,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以发展社会事业为中心,城乡社会融合度进一步提高。从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入手,扩大公共事业在农村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农民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一是进一步优化配置农村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

率100%。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筹资178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29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45‰以内。二是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改建规范卫生室120处,全市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5%。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低保资金和五保供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完成了所有乡镇的文化站规范化建设,建成了76个村级示范文化大院、60个体育广场、40个农家书屋。整合市直部门的资源,在全市农村建设集实用技术培训、致富信息服务、先进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村级信息文化中心,建设信息网点410个、大型科技信息数据库10个。加快推进青年农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年内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4万人,培训新型农民2万人。深入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得到初步改善。以创建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展文明生态村80个。

(六)以改善基础设施为手段,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今年以来,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4亿元,投资7亿元的文化会展中心和新大成桥、游客服务(集散)中心等城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新建改造道路20多条,提升了城市光明工程档次,实现了主要街道管网下地,实施了护城河截污导流工程,建设休闲广场10余处,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32.6%。在此基础上,下大力气抓好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努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2007年争取并实施农业重点项目40余个,争取上级无偿资金6000余万元。全年落实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866万元,农民人均享受63.3元。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20处,改善灌溉面积5.0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6平方公里,改造农村公路53.2公里;有线电视村达到210个;“一池三改”达到3300户;有276个村、43.9万人吃上了安全卫生水,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发展规划相对滞后。存在重城市总体规划,而忽视城乡统筹规划,尤其是专业规划与村居规划不配套。部门之间、乡镇之间协调性差,缺乏必要的规划控制手段。

二是政策体系不完善。支持小城镇建设和园区发展的政策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渠道窄;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不完善,各部门各自为战,整体支持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

三是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总体监督考核有效机制,协调难度大。公共财政体制、城乡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流转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是资金严重不足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瓶颈。虽中央、省投入“三农”资金越来越多,但县级财力有限,配套不够,造成对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投入严重不足。个别乡村多年来面貌没有大的改观,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已多年没有大的投入,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瓶颈”问题。

五是系列化服务滞后和乡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仍较为突出。村民在享受教育、卫生、计生、保健、文化、娱乐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较大,村居规划无序、管理无方,尽快加强农村社区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旧村改造势在必行。

三、几点建议: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对新时期我国城乡关系高屋建瓴的把握,是对十六大以来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创新,是首次对农村和城市的平等发展权、农民和市民的同等国民待遇权的确认。经过几年的努力,“两个反哺”在我国已初见成效,城乡之间的交流互动日益密切,统筹城乡发展进入了城乡一体化的历史新时期。8月26日,全国

政协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市委、市政府开展的这次调研活动,符合上级政策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正当其时,非常必要。

下步工作中,应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突出抓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任务,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农村公共事业两大建设,着力解决民生和生态环境两大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和社会化服务两大体系,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统筹和谐发展。

(一)抓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要成立领导机构。市、县、乡三级成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导和协调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相关事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服从大局、协调配合,形成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合力。二要实行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大胆创新,靠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坚持求真务实、循序渐进,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三要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把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考评考核各单位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以群众得实惠为根本目标,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维护好群众的长远利益,又维护好群众的现实利益。注重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试点中考察干部、识别干部、检验干部。四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巩固和扩大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着力构建农民得实惠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紧紧围绕完善中央提出的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进一步完善选派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并大力推进“支部+协会或合作社”的工作模式和组织形式,加强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抓规划,推进示范村居建设。一是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在制定好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尽快编制完成市、县《城乡一体化规划》,其中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合村并点规划和重点村居、社区规划,规划一经确定,要严格执行,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刚性。二是以争创济宁市新农村建设样板村为抓手,以三年为一轮示范期和帮扶期,整合资源,集中资金,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立足区位特点,总结推广一批在全国、全省拿得出、叫得响、体现本地特色和品牌的“样板村”。要加强乡镇驻地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把乡镇驻地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经济发达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区,实现人才、资金、项目的规模效益,逐步形成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和中心村集中,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的乡村建设大格局。三是加快乡村社区化服务中心建设。要探索建设集计生服务、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农技服务、司法调解、社会保障于一体的综合社区服务中心,加快农村社区化进程,构筑起为农民服务的新平台。

(三)抓产业,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空间规划和要素整合,调整优化城乡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布局。工业按照集聚发展的原则,通过各类园区建设,引导主城区产业向城郊有序转移,形成城郊特色主导产业,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农业要因地制宜,按照“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的原则向交通便捷的交通干线集中。服务业按照全面搞活农产物资,促进消费品流通的原则,自上而下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覆盖城乡的生产生活型服务业。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带动农民的就业和增收,尤其是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攻方向。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依托本地特色,努力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和优势产业带。三是推进产业化经营。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挥龙头企业、经营实体、社区组织、农民经纪人的作用,积极发展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鼓励合作社跨区域、跨行业经营,通过合作社带动产业膨胀。严格按照合作社法的规定,定期召开社员大会,适当从销售环节提取管

理费,通过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产业发展、文化娱乐、环境卫生、民主管理等层面成立不同类型的合作社或协会,打造产业链、文化链和民主管理链,从而串起群众的幸福链,通过合作社丰富村级管理资源,加快村级管理民主化进程。

(四)抓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基本公共产品。大力推进水泥路通乡、通村工程建设。构建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辐射到村的农村交通网络,提高乡村路通户比例,促进城乡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畅通,改变农村交通闭塞的状况。强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条件,实施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保证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大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重点的农村卫生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建设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文化活动室,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农村电力设施改造,增大电力设备容量和供电能力,提高农村供电质量,保障农村用电需求。加快普及农村沼气建设,完善农村广播电视、通讯、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五)抓活力,深化农村各项配套改革。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土地流转的方向及规模,为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向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留足空间、创造条件。建立完善土地流转经营激励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管理服务机制,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重点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为基本落户条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消除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服役退伍、文化教育等城乡差别,使进城务工农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平等待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计划、规划、国土、建设、城管、环保、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职能向农村延伸。积极有序地改革乡镇行政管理制度,强化行政管理统筹,降低行政成本,使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相适应。

(六)抓关键,突破资金瓶颈。一是善于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充分运用金融手段,搭建融资平台,将有限的财政资金作为“杠杆”,撬动金融资金投入统筹城乡发展。二是整合使用项目资金。以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并打捆使用中央和省在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交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各类分散的支农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培典型。三是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在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导向作用的基础上,着力营造由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良环境为重点的“洼地”效应,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向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建立起“政府引导、群众决策、项目补助、民资参与”的良性投入机制,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第二篇: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西旗羊肉特色发展的调研报告

经过一年的努力,西旗羊肉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综合评定,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我旗地处呼伦贝尔腹地,牧区采用天然放牧,加上本地区得天独厚的绿色、无污染环境,非常适合西旗羊肉的生产,为进一步提升西旗羊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市场对西旗羊肉的认同,应明确今后西旗羊肉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符合西旗羊肉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

一、西旗羊肉的现状

1.我旗环境与生态保护建设现状

2009年,我旗以“生态旗”建设为契机,围绕“退牧还草、联户经营、增大减小、增草增效”的发展思路,继续加大对草原生态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截至2009年底,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规模达到105万亩、新打灌溉井28眼、基本井20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5万亩、水保治理面积1万亩、生态保护面积120万亩,建成阿日哈沙特镇、阿拉坦额莫勒镇西区等5处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9900人、30万头匹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北草南调”和“增草”工程有效应对了自然灾害。全旗青贮种植面积达到0.8万亩,年产青贮2万吨,实现产值1,000万元。投资120万元,以补贴形式为大畜养殖户、以草定畜户和受灾户发放饲草5万捆、青贮饲料2000吨。牧业牲畜总头数达到199.3万头匹

1只,牲畜出栏率达到41%。

2.西旗羊肉的生产加工现状

我旗的畜牧养殖基本上保持传统的放牧方式,以自然放牧为主。这样的生产方式既有其优势又有不足。在合理放牧条件下,草畜达到平衡时,是一种天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但是如果生态比较脆弱,载畜量过大,对草原生态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所以,我们要探索发展一条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畜牧生产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的双赢之路。

我旗辖区内有登记注册的肉食品加工企业12家,注销登记1家,已通过QS认证的有7家,已登记备案产品标准76个。依照现有的设备和人员大体可以保证扩大牲畜出栏屠宰加工的需求。

二、我旗在畜牧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需要进一步加强畜牧养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控制活畜数量,提高牲畜出栏率。

结合“人口资源收缩”战略,探索实践牧区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以呼伦诺尔嘎查畜牧业合作组织为代表的15家合作经营组织,在改变传统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和方式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其中,呼伦诺尔嘎查畜牧业合作组织成为全国首家以嘎查为单位的牧民合作组织。具有边疆牧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使特色养殖和专业养

殖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为西旗羊肉的今后专业化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2.具有优势的的西旗羊肉的生产加工销售链条还未形成,尤其销售环节需大力加强。

我旗应全面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结合牧区综合改革,推广家庭牧场、联户经营,探索建立“财政投入启动、信贷投入助推、牧民投入主体、社会资本参与”的牧区特色产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以牧户为主体、以基地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核心、以效益为纽带”的牧区特色产业发展机制,培育“企业+基地+牧户+营销+市场”的发展模式。形成牧户联合,专业养殖,扩大养殖规模,缩短养殖周期,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经济效益。销售应根据西旗羊肉品牌价值和营养价值定位定价。

三、西旗羊肉未来发展之路

1.继续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建设,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发展壮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保障牧民持续增收的重点,依托主导产业、品牌和资源优势,吸引外来资金,发展一批经济实力强、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可持续发展后劲足的新型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牧业产业化规模整体扩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大幅提升。

对西旗羊肉的生产加工制定相关的产品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对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要进行标准化相关知识的培训。督促指导企业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经营。

3.对西旗羊肉进行深加工,开发具有地区特点的羊肉制品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食品。开展精细化、多样化的生产加工。

4.加强宣传,提升西旗羊肉的知名度和档次,提高养殖和生产加工效益

我旗地处无污染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养殖过程绿色无污染,加工过程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西旗羊肉的营养价值较同类产品高,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同时羊肉的膻味不明显,产品优势巨大。我们要着重宣传西旗羊肉的特点和营养作用,作为西旗羊肉的宣传热点和卖点,提高宣传效果。

综上所述,西旗羊肉是获得国家认可的地理标志产品,立足区位优势,把握时机,顺势而行,科学合理发展,能为我旗的畜牧养殖和羊肉加工及其它相关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新牧区建设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带来巨大改变。

第三篇:城乡统筹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互动共荣的根本出路,也是“XXX”的迫切需要。既是战略性任务,更是当务之重、当务之急。

一、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始终坚持城乡协调共进,统筹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指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大力实施“三化”化“三农”战略,坚持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之路。同时,针对“十二五”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将“工业强市”、“城市带动”战略提升为“产业强市”、“城乡统筹”战略,着力构建“以工带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实现了统筹发展思路的与时俱进。

(二)积极推进小城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在加快建设中心城市和县城的同时,坚持将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掀起新一轮小城镇建设高潮。去年,全市小城镇新增建筑面积XXX万平方米。按照“XXX”的原则,将全市XX万个自然村规划为XXX个集中居住区,并启动建设“三靠近”农民集中居住区。五年来,累计新建住房XXX万套,其中“三靠近”建房XX万套。全方位整治农村环境,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 1 -

(三)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大力开展“八大创建”工程,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至去年底,全市高效农业和高效渔业分别达XXX万亩、XX万亩,分别占耕地和水产面积XX和XX%;设施农业XX万亩,其中千亩以上规模生产基地XX个。启动建设XX个省级和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建或在建千万元以上项目XX个。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XXX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四)致力拓宽增收渠道,“三大收入”快速增长。至去年底,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XXX元,增幅连续XX年居全省前列,连续XX年保持两位数增长。XX%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XX个村达60万元以上。所有乡镇(街道)一般预算收入均超千万元,65个乡镇财政总收入超亿元。

(五)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延伸。在XX率先实现农村适龄居民参加新农保和60岁以上老人基础养老金发放“两个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XX%,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XXX元。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和基础设施投入,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建成脱贫目标实现村XX个,XXX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二、我市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城乡二元结构依然较为突出。目前,城乡在就业创业、土地补偿、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别。

- 2 -

二是“三农”弱势地位没有根本改变。受历史因素、自然条件和市场作用等多重影响,农业弱质、农民弱势、农村弱位的现象依然很明显。

三是工业和城镇对“三农”的带动力不强。因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高,“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仍处于起步阶段。

四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任务艰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业、地区分割现象没有彻底扭转,阻碍城乡资源的合理流动。

三、对策建议

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应遵循的总体思路是:紧紧抓住作为全省XXX的机遇,坚持以统筹规划为引领,以富民强村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

(一)坚持统筹规划先行,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规划。按照“综合性、科学性、创造性、示范性”的要求,进一步编制或修编城镇体系规划、农村乡镇空间规划,以及城乡产业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规划,形成城乡融合衔接、全面覆盖的规划体系,切实提高统筹发展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二)优化城乡空间布局,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坚持“一核多极”的发展思路,大力建设中心城市和县城,打造现代化中等城市群。加快推进XXX等乡镇全面融入市区,高起点建设XXX。深入实施“人口倍增”计划,鼓励农村人口进城入镇,到

- 3 -

2015年全市城市化率达到75%以上。牢固树立“镇当城建”的理念,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的建设思路,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重点抓好规模居住小区、商贸街区、交通、供排水、环卫设施等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排重点中心镇,构建梯度化城镇体系。积极稳妥推进“三靠近”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实现小城镇与农民集中居住建设的有效衔接。到2015年,全市小城镇规模居住小区达2600万平方米。同时,有计划地开展市级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并着手谋划实施新一轮乡镇、村居合并规划。

(三)强化城乡产业互动,进一步增强统筹发展内动力。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坚持外引与内培并举、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同时,将科技含量不算高、劳动密集型的工业项目逐步转移到农村,加强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和考核指导,不断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动力。按照“扩量与提质并举、品牌与市场齐抓、园区与龙头共建”的思路,大力发展蔬菜、水产、禽类等三大优势主导产业,深入推广农业“三新”工程,着力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按照“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到2013年建成20个以上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四)加快城乡共建共享,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按照“城乡一体、全面建设,缩小差别、逐步统一”的要求,健全

- 4 -

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制度,推进城乡教育、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统筹发展活力。组织开展土地承包权确权登记,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各种金融组织,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深入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村人口“零门槛”进城入镇;探索推广“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模式,不断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实现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 5 -

第四篇:统筹城乡发展调研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农村与城镇相互协调发展,才能够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立足我县实际,如何更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真正使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经过调研,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

一、统筹城乡发展,要以规划为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改变过去城乡规划一边冷的状况,大力发展乡村建设,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联动,实现共同繁荣。根据现今发展趋势,科学规划城乡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一是统筹城乡产业规划,按照我县“十二五”战略目标以及资源分布情况,抓好文化旅游业及其它特色产业发展。二是统筹城乡用地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住宅、农业与生态用地,不断完善重点乡镇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乡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运输、电力、通信、商业网点设施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的服务范围、服务领域和受益对象。

四是统筹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对农村要按照路面硬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的要求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目标,以农村宅基地整治、非法用地处理、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发展农村吊炕、沼气等为切入点,借鉴兄弟县、市建设管理的成功经验,进行社区化管理。

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以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相当迫切。在改革新阶段,农村综合改革的实质在于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和方面,逐步消除影响城乡互通的政策障碍,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以及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未来几年,农村综合改革应当从农村最突出的矛盾出发,主要解决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制度保障、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和改善乡村公共治理。以此为起点,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经济社会制度安排。

三、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力度,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我县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适度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应当看到,农村基本公共产品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关系到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

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城乡经济结合点,推进城乡产业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解决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农业工业化、现代化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中

起着关键作用。

五、努力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

从现实来看,城乡公共服务的严重失衡、农村公共服务制度的严重缺失,已成为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并成为城乡分治的焦点所在。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大格局中,并作为基本任务完成好。

一要加大财政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建立城乡统一的基础教育办学标准和师资配备,提高从事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知识和收入水平,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

二要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配好配强农村医疗卫生医生,缩小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条件的差距;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实现城乡基础医疗卫生均等化。

三要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困难群众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

四要加强农村文化生活投入。加强农村文化生活投入,提高农民居民文化素质,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在大力开展“农家书屋”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藏书品种;开展各种文化、教育下乡活动。

第五篇:区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不能回避并且必须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xx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打造xx“一小时经济圈”强势增长极,率先在xx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城乡互动共荣、南北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难题的迫切需要。统筹xx城乡发展,既是战略性任务,更是当务之重、当务之急。

一、xx区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初步探索

(一)统筹思想越来越明确

面对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原江北县委、县政府在1986年就提出了“服务城市、富裕农村、依托xx、建设江北”的指导思想。1995年撤县建区时,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依托老城、开发新城、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四城”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较XX年前更加明确具体。XX年,区委、区政府在“1234”总体发展思路中,作出了“城市带动农村,南部带动北部”的战略部署,并且在工作中全面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举措。当前,正在抓紧制定xx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及其实施方案。xx正朝着xx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统筹措施越来越有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xx在xx市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近郊大农村。当时统筹城乡发展,主要是依托xx老城区开发建设龙溪,依托机场开发建设两路,走“以地生财、以财建城、以城兴业、以城带乡”的路子。进入新世纪以来,龙溪新城、空港新城、北部新城迅速崛起并呈融合之势,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强势推进,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工作显著发力。

1、强势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近年来,xx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园区开发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形成了以汽摩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集群,以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集中发展区,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实力和人口集聚能力日益增强。

2、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瞄准xx主城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和“钱袋子”,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大力发展“三色”农业、畜禽林果业、生态旅游农业等都市型农业。承接园区大工业,创办了8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通过努力,城乡产业融合互动格局正在形成。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实施了“一小时xx”和“村村通”公路建设,人行水泥便道“院院通”建设,电视信号和电话线路“村村通”建设,镇街集中供水和村级分布式供水工程,农房改造和沼气池建设等“三改一建工程”,以土地整理和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普遍得到改善。同时,实施了小城镇改造,中小学和农村卫生院危房改造,中小学寄宿学校建设,镇政府办公场所和镇文化中心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条件有了明显改观。近年来,城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设施正在加速向农村延伸。

4、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XX年,我区率先在全市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三免一补”(免学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对贫困家庭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每年为群众减轻负担3000多万元。XX年,xx作为全市首批6个试点区县,开始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到XX年,参加人数达41.4万人,参保率达到81.59%,区级财政补助1286万元。XX年,率先在全市实施农村低保制度,财政拨款424万元,让11000人得到政府生活救助。此外,还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农民享受到的文明成果一天比一天多。

5、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区初步建立起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实现了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和服务。健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机构,加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和服务。加强了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工作,对23000名农村劳动力进行了免费培训。到XX年底,全区29.8万个农村劳动力中,在外务工经商农民达到15.7万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473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务工经商收入成了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6、公共财政尽力向“三农”倾斜。近几年来,实施了向镇街倾斜的财政体制调整和改革,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基础上,区级财政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向农村社会保障倾斜的力度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XX年区级财政投入农村的资金高达5.8亿元。在近几年中,我区公共财政向农村投入的资金总额年年居全市第一。

(三)统筹效果初步显现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探索,我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互动步伐加快;农村人口就业转移和居住转移有序推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统筹城乡发展的承载能力日益增强。通过20年的发展,xx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986年3.4亿元、1996年28亿元,到XX年猛增到183亿元。财政收入由1986年3531万元、1996年1.1亿元,到XX年增长到10.6亿元。城镇面积由1986年0.4平方公里、1996年11.3平方公里,到XX年扩展到7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1986年0.5万人、1996年11.9万人,到XX年上升到37.35万人。

二、xx现实城乡差距与原因透析

(一)xx现实城乡差距

1、城乡发展速度差距拉大。近年来,xx区抓住机场建设、xx主城北移、xx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北部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经济发展迅猛,xx都市风貌展示区已显雏形。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采取特殊措施狠抓“三农”,农村经济社会自身纵向比发展较快。由于广阔的农村制约的因素较多,发展变化远不及城区,个别边远山区农村甚至仍然山河依旧。“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是我区城乡发展差距最形象的描述。

2、地区收入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XX年,在全区10.6亿元财政收中,北部地区拥有50万人口的20个镇仅占3%,南部地区40万人口的6个街道却占了97%,个别镇全年财政收入不到10万元。相反,20个镇均吃区级财政补贴,财政支出占了全区的30%。XX年,我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93元,比XX年的7309元增加4184元,每年增收1046元;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3604元,比XX年2622元增收982元,每年增收243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差距成倍数扩大,由XX年2.6:1上升到3.2:1,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3.1:1的警戒线。

3、城乡居民国民待遇差别过大。据专家统计,由于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等原因,城乡居民待遇差别有47项之多。一是在财政投入上倾斜市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往往是民办公助,农民既出资又出劳,城市类似建设从不让市民掏腰包;城市居民低保、社区干部待遇、复员退伍军人安置金等大大高于农村同类人员标准。二是在劳动力就业上歧视农民。一些行业和工种限制农民就业,农民工遭受不同程度的工资歧视、雇佣歧视和政治歧视。三是社会保障差距明显。城市居民基本可以享受以各种保险为核心,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保障政策。农村除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相关救助制度外,养老保险等不少保障制度缺失。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难以与城市职工同等享受各类社会保险。据区农业局统计,用人单位没有为我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比例分别为83.5%、87.7%、94.6%、92.4%。四是享受教育等社会事业资源不平等。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优势资源高度集中于城区,农村接受教育和医疗、享受文化生活的条件与城区相去甚远。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难以就地入学。资料显示,农民工子女在城区入学,平均每学年学费为2550元,人均借读费、赞助费1526元,农民工家庭难以承载子女就地入学之重,被迫让幼小子女留守家中。

(二)城乡差距原因透析

1、地理环境影响。xx位于长江北岸与嘉陵江东岸的三角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华蓥山脉、铜锣山脉、明月山脉纵贯南北,将xx切分为两大纵向系统。在14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坝、台地、水体共占10%,丘陵50%,山地40%。东南地区地势较平缓,靠城依江,占地理之优,为此,xx绕城公路内486平方公里面积已纳入主城规划,并在全速建设,xx北部新城区已在这一区域逐渐崛起。北部山高沟深,东部被铜锣山脉和明月山脉阻隔,且离城区较远,这近1000平方公里区域在短期内要与南部发展同步,由于制约因素十分明显,因而显得非常不现实。由此可见,特殊地理环境决定着我区城市与农村、南部与北部的发展差距,也决定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差距难以缩小和消除。

2、经济承载能力制约。xx由原江北县嬗变而来。xx在历史上一直是农业大县,工业和城市不发达。xx城市发育于1985年龙溪开发,转折于1992年两路城南建设,加速于XX年北部新区设立。xx现代工业起步于1998年科技产业园区,加速于尔后设立的空港工业园区、两路工业园区。虽然现在城市发展和产业支撑已取得不菲成绩,但要带动1300多平方公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尤如小马拉大车,效果可想而知。特殊的发展基础只能继承,不能逾越。有限的经济承载能力,逼迫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只能选择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不能不顾条件操之过急。

3、体制政策障碍。一是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缺陷。我国现行的“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分别管理以及行政审批的户籍制度,把人口与土地、人口与地方组织的关系固定化,阻断了人口迁徙的效率途径,成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大发展的重要障碍。同时,这种户籍制度人为地分出了两个世袭的“种群”,户口不同,待遇就不同,让农民难以享受真正的国民待遇。二是土地制度不完善。《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在制度设计上,实行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用地分别治理,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土地市场,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不能进入工业和城市土地市场,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严重侵蚀农民土地利益。此外,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盘活土地存在诸多政策障碍。三是投入体制未完全理顺。公共财政对农村生产建设的投入太分散,投资效益不高。尚未建立起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自觉投入和巨额投入的引导机制。四是行政管理体制城乡分割。适应城乡二元结构管理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设立和管理也逐步形成了“农口管农、工口管城”的管理格局。这种管理模式导致城乡规划难以统一和衔接,各级各口资金难以集中打捆使用,城市产业与基础设施难以向农村延伸,等等。

4、“三农”弱势本质。农村地域广阔,产业和居住分散,缺少吸引聚集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必备优势。在势不可挡的城镇化进程中,优势资源自动流向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城市。在这种状况下,相对于高速发展的城市,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就在所难免。农业受自然条件和市场规律双重作用,相对于二、三产业,始终属于弱质产业。农民受生产生活环境影响,从总体上看,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难以与时尚的市民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始终属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三农”的弱势本质,决定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三农”上。

三、对xx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建议

xx小城区大农村,是xx二元经济结构的典型表现和市情缩影。区委决定把xx建设成为xx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定位准确,意义重大,切实可行。为此,对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准确把握“统筹”内涵,防止步入认识误区

统筹城乡发展,是指以城乡一体化为最终目标,把全区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打破城乡界限,统一规划,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繁荣。要准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内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消除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政策等障碍。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协作,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城乡一体的目标。二是必须跳出城乡分割、两大系统封闭运行的传统思维,走出片面强调“立足三农抓三农”和“跳出三农抓三农”的认识误区,自觉把“立足三农抓三农”和“跳出三农抓三农”结合起来,既重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也重视激活“三农”自身要素,创造“三农”发展内在动力。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决不能只停留在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对口支援上,应从体制政策和规划入手,建立起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统筹城乡发展,并非简单消除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本质是城乡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全面推进,协调发展。事实上,要在短期内消除历史上形成的城乡差别,将几十年形成的城乡居民差异一笔勾销是不现实的。

(二)界定“统筹”原则,明晰工作指向

统筹城乡发展,在工作上应遵循若干原则,最基本的大体有三条。

1、从区情实际出发,铸造xx特色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全国全市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xx属于xx主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大区,地理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等都非常特殊,只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和办法,才能铸造出xx版统筹城乡发展模式,打造出xx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2、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原则。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历史性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是现实的紧要工作,必须抓紧做实。为此,既要谋划长远,精心制定xx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的各项子规划;同时也要立足当前,及时启动xx区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争取早日突破,尽快见效。

3、全面统筹,重点突破,务求实效原则。统筹城乡发展,涉及城乡各个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系统安排,全面统筹。由于区级政府权力、财力、精力所限,在特定阶段全面推进不太可能,因而只能选择最有条件解决好的问题加以突破,才能收到实效。从xx近期看,拟选择农民就业转移和居住转移、城乡社会保障、城乡投入保障、土地流转和行政管理体制等制度创新上突破为宜。

(三)明确历史任务,锁定长远目标

统筹城乡发展,从长远和根本的角度看,必须解决好“五大统筹”、“五大制度”和“五大网络”问题。

1、实现“五大统筹”。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依法行政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就是要一张规划蓝图管到底。当前,应按照“综合性、科学性、创造性、示范性”的总体要求,抓紧编制或修编统一的xx区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和居民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规划。二是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加强各种资源和要素的统筹,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创造城乡之间的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三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和农村二、三产业合理分工,形成衔接紧密的产业链条和城乡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新格局。四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在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基础上,加快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设施全面向农村延伸。五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按照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要求,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向农村倾斜发展步伐。

2、创新“五大制度”。一是创新户籍管理制度。适应经济大发展,人口大迁徙,布局大调整的总体趋势,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畅通人口迁徙的效率途径,建立起城乡统一、迁徙自由、以身份证管理为中心的新的户籍管理制度。二是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在“自愿、依法、有偿”基础上,建立起“资产入股、量化到人、合股经营、按股分红”等土地流转新机制。三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完善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投入办法。组建农村发展等投融资公司,支持发展农民互助银行,鼓励金融机构贷款向农村倾斜,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三农”。四是创新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低保、养老保险、医疗等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机制和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信息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新机制。五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按照城乡统筹要求,调整政府部门职能,改革城乡各管一段和职能交叉重叠体制,走出一条城乡通管、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路子。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减少镇街管理事项,规范镇街管理行为。

3、建设“五大网络”。统筹城乡发展,要重点建设城乡交通网、城乡信息网、城乡市场网、公共服务网、城乡安全网。

(四)理清总体思路,定位指导思想

统筹城乡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和率先在xx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完善城乡总体规划为先导,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新机制为切入点,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改革投融资体制为突破口,以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居住转移为载体,早日形成“体制统一、规划统筹、资源共享、利益共得”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通过XX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立起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构筑起城乡一体化的城镇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设施形态、生态环境和社会文明,城乡差别、南北差距缩小,xx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

(五)细化运作措施,扎实推进“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运作,成败在落实。必须立足现实,制定周密可行的实施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

1、细化改革措施,强力推进综合改革。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对那些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进行全面清理,并且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务求实效的原则,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果断地废除旧体制旧政策,以开拓创新的气魄和智慧建立起符合xx实际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新政策。当前,面对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两大核心改革,我们更要精密设计,精心运作,强势突破,造福xx。

2、细化发展措施,不断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承载能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和都市农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地做强城乡工业,做大城镇规模,做精都市农业,让产业支撑和城镇发展共同撑起xx城乡统筹发展的蓝天。

3、细化活动载体,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重点突破。根据需要和可能,可择机启动“项目带动工程”、“农民转移工程”、“投入保障工程”、“土地流转工程”。通过实施这些工程,切实解决项目哪里找、地向谁去要、人往何处去、钱从哪里来等瓶颈问题,为今后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4、细化试点措施,以点带面积极稳妥推进。要抓紧策划并及时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农民就业转移和居住转移等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后迅速在面上推行。

5、细化组织领导措施,切实加强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在坚持“一把手”亲自抓统筹城乡发展基础上,应注意统筹区级班子领导力量,建立重点工作区级领导负责制,让工作压力层层传递到基层,从而高效推动各项工作。在区级领导和区级部门继续联系乡镇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街道、企业与镇,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农村卫生院对口帮扶长效动力机制。

下载曹本明研究生硕士论文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曹本明研究生硕士论文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政局统筹城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我县被列为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试点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全域规划、试点先行”的理念和“四化并举”的目标,提出首先在xxxx村和xx镇xx村试点,逐步在全县全面铺开城乡统筹工......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加快城乡统筹步伐

    加快城乡统筹步伐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财政推动城乡统筹经验 船山区财政局 2008年11月26日 2007年10月,市委、市政府确定船山区为市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要求通过3......

    深化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趋好,同时在协调城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在城市建设、项目建设、道路建设、新居民点建设等方面,取得了......

    城乡统筹发展科技调研

    城乡统筹发展科技调研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城乡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如果再不统筹城乡发展,不仅会影响我县实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更会对全县扩大内需、实......

    深化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一、我市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2008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制度创新......

    关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调研报告根据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通知要求,我们就全市城乡、区域统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相关部门情况介绍,走访有关乡镇,发放情况调查表,与近100位......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调研系列报告之一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调研系列报告之一——“五朵金花”模式的经验和启示成都市在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打造的“五朵金花”近郊发展模式为全国各地所称道和学......

    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抢抓陕西发展建设机遇,推进我县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今年,我县作为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