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园林城市---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
解读园林城市---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
一、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
1.城市。山水城市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高效利用资源,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区域,也是先进生产力最集中的地方。
人类社会经济和文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城市是用古代石头写成的人类历史”、“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中国古代文化长盛不衰是与古代未曾出现过城市衰落的历史有关。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中国文化得以完整的传承。中国早在夏代(公元1771-2007年)既有设防城市,齐国临淄古城人口7万户,约30万人,面积32平方公里。城中有大型建筑的夯土台及陶管排水,如梧台。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对中国城市建设提出山水城市的科学设想:即把中国传统的山水诗词、山水画、传统山水园林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使远离大自然的人们,返璞归真,享受自然与物质之美。
同时指出,城市“兴建起一座座长方形高楼,外表如积木块……,人们见不到绿色,连一点蓝天也淡淡无光,难道这是中国21世纪的城市吗?”钱先生一针见血指出城市的通疾,并勾绘出一幅21世纪中国的山水城市蓝图。
关于城市建设,古人在构城理论中指出“依山者甚多,亦须有水可通舟楫,而后可建”,滨水而居住往往是城市发展的起点。《管子》书中写道:“凡立国者,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任何城市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城市山水骨架,及道路空间结构体系。
城市的发展过程,也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认识过程。人类经历了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及创造生态环境的过程,反映了人们环境意识的深化和提高。
二、园林城市是山水城市的升华
在城市建设中各种评比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要求,定下指标,调动各城市的积极性。对城市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如卫生城市、旅游城市、文明城市、环保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等。但纵观各类活动,大多为专业性运作,缺乏综合性、系统性。只有园林城市的创建是多行业、综合性、系统性活动,是集大成者。园林城市具备以下特点:
1.科学规划设计,构成布局合理,均衡的绿地系统;
2.突出生态效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生态系统;
3.实施自然与艺术的融合,提高景观环境质量,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
4.以植物创造景观,多种植物科学配置,互生共存,促进生物的多样化;
5.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创造舒适、安全、健康、方便的生活环境,得民心、顺民意;
6.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政府组织、群众参与,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7.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
8.以保护为主,全面保护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文物古迹、人为景观,延续和发展城市文脉,增加时代特色。
1.科学规划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突出生态效益,要求绿地分布均衡。比例、结构科学合理,要形成完整统一的有机绿地系统。规划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不但具有完整规划,还包含城市景观
容貌、绿地建设。如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有机的完整体系。另外有园林工程建设、生态建设、市政建设,及先进的基本指标。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区33%、县城30%;绿地率:城区28%、县城25%;人均公共绿地:城区8平方米、县城6平方米。宏观概念上还包含了景观、文化、功能、艺术、生态环境等。
2.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在人类出现以前,生态系统表现为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和非生物之间通过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维持生态平衡。能量来自太阳,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分子。这个系统在循环代谢过程中,各成分之间相互补充、调节,保持系统的动态平衡。如草→动物。
人类出现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人→环境相互作用,不断改变影响其物质和能量循环。植物→人,植物→食草动物→人,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人三种食物链形式。植物是关键,必须防止仿生植物。仿生植物无疑为慢性自杀。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在城市周围、城市功能分区的交界处形成较大规模的绿化隔离带,不仅能够防风固沙、减轻污染、净化环境,还有利于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大环境绿化工程,加快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是结合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显山露水透绿工程。城市市区中的山体和河渠、湖泊、近海等水体,都是城市绿化的特殊地段。搞好这些地段的绿化,既能够把新鲜空气引入城市,提高城市生态质量,又能改善城市环境景观,使城市特色更加鲜明。“显山”,就是分期分批拆除市区内所有侵占山体的违章建筑,恢复植被,搞好绿化,还山于民:“露水”就是分期分批拆除市区所有侵占水面、河道、海岸的违章建筑,结合水环境整治,绿化濒水地段,还水于民:“透绿”,就是拆除所有侵占城市道路搭建的门头房、商亭、棚厦,拆除实体围墙,搞好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使庭院绿化与道路绿化浑然一体,还绿于民。
3.园林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早在三千年前就有“宥”的出现,降至秦汉,仿海上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在园林中挖池堆山,再现海上仙山的意境。魏晋南北朝,是混乱的年代,也是文化发生转折时代,思想开放,不拘一格,形成文人园林和寺庙园林。唐宋以来传统的中国山水诗词,山水画融入园林之中,园林具有诗情画意。
①中国在园林中讲求自然美,深受古代自然美学的影响,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认为自然美在于比德。君子比德思想对园林发展影响很大,这种用自然来比拟人的性格是一种移情思维方法。如以石代表忠贞、正直,故而文人爱石。以石之品行象征刚正不阿。山石成为园林造景重要手段。道家崇尚自然,追求虚静和无为,符合文人怀才,隐以山林,逃避现实的心境。借山水之情,抒发自然情怀。而兴文人园林,同时对中国古代园林空间布局有较大影响。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作为儒家“有为”思想的互补。而以“自然为万物之本”和讲求自由布局也是对古代对称布局的互补,促进了园林发展。
②中国园林追求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主观的意、情、神和客观的境、景、物相结合,相互渗透的艺术整体。是体现主观的生命协调和客观的场景的融合,既情景交融,是美的创造。
中国园林还是通过空间的组合、比例、尺度、色彩等手法的运用,形成具有鲜明艺术形象,创造灵活空间,引起人们产生联想、共鸣,形成意境。亦称“象外之象,弦外之音。”园林是综合艺术,不仅利用自然山水创造真景,反映真境,还利用诗歌、绘画、书法反映虚境。创造具有诗情画意的空间,追求清新雅致的精神世界,在追求情、境的同时,亦追求空间中趣的韵味,园林是寄情的载体。充分反映历史文化、民俗民风和时代特色。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园林艺术反映特定的时代精神。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园林更应当突出民族特色的时代性,时代声音,民族呼唤。反映艺术的本源精神。
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如园林小品、标志性设施、雕塑,特色鲜明,艺术性高,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历史文化风貌,亦满足现代人们对交往性、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多样性、多功能、多景观、多信息的追求。
4.植物造景,科学配置,互生共存,促进生物多样化
城市绿地是城市景观构成的主题载体,采用植物造景东西方各有特点,西方要求体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指导思想,其设计从人的理念出发,正形化、图案化。在强烈追求中轴对称、成排成行、方圆规矩布局中,也有树坪、绿篱,树木修剪成各种造型,或形象。(中国一度出现盲目的西方热。)
中国园林,强调借花木表达思想感情。以中国画论为理论基础,追求自然山水构图。寻求自然风景,对树木不正形。善于应用植物题材,表达造园意境。或以花木为造景主体,创造风景点或主题花园,如玉兰堂、海棠院、曲院风荷、梨云伴月。
植物是有生命的园林材料,自然界的植物素材主要以树木花草为主。我国有世界园林之母的誉称。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不同,配置方式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特色。同时受气候影响,有季相变化,虽不同时间,不同光照,而产生绚丽多彩的景观,应按“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种植树木为主,努力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力争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确保到2005年达到38%,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对这种省情,我们在城市绿化中必须坚持节约用水的原则。前几年,各地在绿化建设中搞了一些草坪,虽然在迅速改变城市面貌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带来了养护特别是耗水方面的负担。有关专家算了一笔帐,植一平方米草坪的投入,是种植相同面积乔木、灌木的20倍;每年的维护管理费用,是树木的5——10倍,一般每3年还需要更新一次。草坪需要经常浇灌,每平方米草坪每周浇一次水,一般需1.2吨的耗水量,造成极严重的水浪费。同等面积的乔木与草坪的生态值相比,吸收二氧化碳量、释放氧气量、蒸腾水汽量、蒸腾吸热量等,分别是草坪的27.2倍、25.5倍、23.3倍、32.2倍。
要调整绿化种植结构,少种草,多栽树,大力发展节水型绿化。今后,各城市在绿化植物的配置上,一定要多种乔木,多种大规格苗木,严格控制搞草坪,特别要控制冷季型草坪。在植物选择上,要适地适树,多种植耐旱、节水、涵养水源的植物,积极发展和推广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要充分考虑自然植物的共生互补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尽力把乔、灌、花、草结合起来,形成最佳的景观,发挥遮荫、降温、除尘的最大效能。在绿地浇灌方式上,要积极推广滴灌、喷灌、微灌、管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减少漫灌,尽可能的减少绿地养护的耗水量。
公园突出植物造景,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的70%以上,绿化种植植物群落富有特色,维护管理良好。推行按绿地生物量考核绿地质量,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绿地维护管理良好。城市广场绿地率不低于50%,植物配置讲求落叶乔木为主,乔、灌、花、草合理搭配。
加强科研,进行引种驯化,增加植物品种。但反对盲目引进,造成巨大损失。有一所名牌大学,知名教授,竟干了荒唐事。如:花20万元在极低温度-20℃下,引毛竹、引香樟;在-22℃环境下,引广玉兰221株、棕榈409株、罗汉松784株、蚊母1338株、石楠1935株、海桐3601株、十大功劳5997株,这不是天方夜谭吗?出现在一块绿地上,而且是偏盐碱地带。科学性在何处?职业道德在哪里?用金钱能买来北国江南吗?
5.以人为本,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创造舒适、安全、健康、方便的环境
绿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百姓,使绿地分布尽可能均匀,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城市绿化带来的好处。要突出抓好城市中心区公共绿地建设,结合旧城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大型市政项目建设、污染工厂搬迁和拆除违章建筑等,降低建筑密度,置换出一定的开敞空间用于绿化。要按照500米左右的“绿地服务半径”,均匀分布公共绿地,使市民走出家门500米就有一个休憩游玩的场所。要抓好主次干道和街巷绿化,采取栽大树、速成荫的办法,因路造景,因景配绿。要着力抓好住宅小区特别是旧小区的绿化,拆除原有住宅小区内的违法建设,动员广大市民搞好绿化美化,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要抓好企事业单位的庭院绿化,扩展绿化空间,改善工作环境。
同时,从文化、美学,人的视觉、意向、心理感知等方面,赋予园林规划的更多的人文关怀。从整体上控制并营造城市景观的独特性,连续性,使人得到更多的享受。
服务半径是衡量绿地体系科学性、均匀性和服务性的重要标准。对于公共绿地更应强调,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景观、防灾作用的城市绿地。如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等。
6.创建园林城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城市强调复合多层次的城市线性结构,体现生态自然与城市现代化的融合,景观与功能的结合。因而创建园林城市是全民参加、社会总动员的系统工程。
各部门应相互配合,形成共同推进城市绿化工作合力。城市绿化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许多方面,关系到一些部门、单位和居民的利益。如建设、规划、城管、房管、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城市化的本质是集聚人、财、物,只有把周边的生产要素积聚到城市中来,城市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历史证明,不少曾经商业繁荣、人口众多的城市,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而逐渐衰落。搞好城市绿化,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建立起保护城市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就是环境竞争,哪个城市环境好,哪个城市就能吸引人才、吸引资金。一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的经验证明,人居环境质量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城市绿化不仅美化市容,而且可以造就丰富多彩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景观。要增强城市竞争力,必须搞好城市绿化,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7.提升城市品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
园林城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园林城市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争取主动的必然选择。城市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他永远处在变化之中,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对城市建设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市场从多方面对城市建设进行调节。这就要求城市的规划要具备弹性,适应城市发展。为城市生命历史和生存状态提供连续的空间,以适应城市发展多种可能的需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园林绿地系统规划通过勾建合理绿地布局,以及对城市中各类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规划,保持和优化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引导市民生活方式的健康趋向。同时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挖掘用地优势。协调城市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充分发挥各项绿地的功能以求整
体利益的最大优化。并在用地上保障城市发展形态,控制城市的无效蔓延;从功能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利用公共绿地建设,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提升,带动经济效益提高。绿地的建设对周围经济发展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8.园林城市以保护为主
园林绿地系统建设,重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自然景物、地形地貌、文化古迹、人文景观,延续和发展城市文脉,用绿色承载历史,用植物描绘春秋。实施大环境绿化,形成城乡一体化,按照城市卫生、安全、环保的要求建设防护绿地,防止风沙灾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全面治理规划区的河、湖、渠,形成园林景观,治理污水,防治大气污染。
努力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生态系统内,共生互利,使系统内获得多重效益。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文化资源在保护下协调共生,绿地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协调共生等。湿地保护应特别强调:
国际湿地公约中,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滩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作为生物多样化和物种资源的集中聚集地,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如抵御洪水、调节径流、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又是陆地上天然蓄水库,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生态环境相当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社会和“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奋斗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按照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种植树木为主、努力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第二篇: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创建山水园林城市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创建山水园林城市
创建园林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要求出发,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城市发展现状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个重大工作部署。创建园林城市,对于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创造最佳人居环境,提
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辐射力、凝聚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早日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园林绿化建设概况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包括组织管理、规划设计、景观保护、绿化建设、园林建设、生态建设、市政建设等方面内容。园林绿化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主要内容之一。园林绿化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土绿化的重要内容。搞好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治理环境污染、美化城市面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对树立城市的良好形象,吸引外资、发展旅游业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一)园林绿化建设的成就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加快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步伐,园林绿化整体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一是相继建成虢国植物园、中日友好园、涧河游园、***广场等一批大中型公共绿地,陕州风景区景点设施不断完善,人民公园完成绿化达标,城市公共绿地面积不断扩大;二是完成六峰路、上阳路、黄河路、建设路、和平路、快速通道等道路改造建设配套绿化,绿化道路达到36条,道路绿地系统日臻完善;三是开展花园式单位、居住区创建活动,市区花园式单位达到56个,花园式居住区达到6个,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化水平显著提高;四是实施荒山、沟壑、滩涂绿化工程,下安山防护林、沿黄森林公园、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大环境绿化建设初见成效;四是完成涧河治理一二三期工程,开工建设青龙坝景区、苍龙坝景区、白天鹅观赏区等大型景观工程,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城市公共绿地分布不均,中心区建筑密度大,绿地少;二是城市大环境绿化建设速度缓慢,尚未达到应有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三是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起点低,精品少。
二、科学修编《***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经济要以城市建设为依托,而城市建设是为一切经济建设提供服务条件的载体,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大战略的实施。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适应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和建设现代山水城市的需要,要以现代化的高标准,坚持超前意识和超前服务的原则,制定和实施城市建设规划,创建园林城市,加速城市化建设进程。结合我市实际应按照“一城三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以建设最宜人居的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充分依托***自然山水地形、地貌,运用生态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构筑以“一面、三线、多点”为基本特征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格局。
“一面”是指陕州风景区、青龙湖区、苍龙湖区、白天鹅观赏区及蓄水期黄河沿岸;“三线”包括黄河沿岸一线绿化带(***大坝至***西火电厂)、青龙涧河一线绿化带(东高速口引桥至209立交桥)、南山绿化带(交口乡候桥村至西城区高阳山)。“多点”是指城市各类公园、游园、广场、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地等。将“一面三线多点”及境内众多水系如黄河、青龙涧河、苍龙涧河、五里河、金水河、淄阳河、泓农涧河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盘考虑,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和适地适树原则,兼顾环保、气候等重要因素,以植物为主,规划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营造蓝天、绿地、青山、碧水,最宜人居的山水园林城市环境。
三、建设精品化园林城市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精品化,就是通过中国传统的造景手法和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系列的园林艺术精品,点缀在以绿色为基调的城市环境之中,努力实现春花、夏荫、秋色、冬青的园林城市艺景。就我市来讲,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环境绿化建设
1、黄河沿岸绿化带和南山绿化带建设,要注重生态效益,突出植物景观,以抗性强的乡土乔木为主,混植松柏等常绿树种,乔、灌、花、草有机结合,营造大色块、高密度、多层次、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
2、青龙涧河绿化带,要以植物造景为主,选择观赏性强的乡土树种合理配置;采用开放式公园、游园形式,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丰富文化内涵,突出城市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注重社会效益,兼顾生态效益和防护功能。
(二)城市公共绿地建设
按照园林城市标准要求,要以植物景观为主,适当配置雕塑、喷泉、园林小品等设施,对市区公园、游园、广场等公共绿地进行改造、补充、完善,提高绿化档次和园林艺术品位,突出社会效益,建设精品绿地。对陕州风景区、人民公园、虢国植物园、涧河游园、六峰游园、大岭游园、黄河盆景园、***广场、黄河广
场、湖滨广场、火车站广场、虢国博物馆景区等现有公共绿地设施、景点进行补充、完善,提高艺术品位;沿黄防护林、南山防护林在形成规模的基础上,建设虢国博物馆配套景区、大岭公园和南山公园,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绿色景观;同时,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高起点增建涧河公园、黄河桥头游园、银桥沟游园及庙地沟文化遗址绿地,增加公共绿
地面积,丰富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三)城市道路绿化建设
行道树要选择以抗性强的乡土乔木为主,突出遮荫效果;道路绿带采用乔、灌、花、草复合种植结构,合理配置,丰富植物层次,突出四季景观效果,注重降低管护成本;以绿化达标道路为标准,搞好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与改造,完善道路绿化网络;要重视道路原有绿化树木的保护和利用,加快形成城市林荫路系统。对崤山路、黄河路、六峰路、分陕路及快速通道市区段等城市现有绿化基础较好的道路进行完善提高,达到达标道路标准;对上阳路、建设路、和平路、虢国路等道路绿地进行种植调整和绿量补充;对大岭路、经一路等改造道路绿化要高标准规划建设,形成绿色走廊。
(四)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地建设
要以创建花园式单位、花园式居住区为手段,以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目标,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市区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化规划、建设与管理,合理增加绿地面积,大力发展垂直绿化,努力提高绿地质量和绿化档次,改善环境质量和景观效果。
(五)城市水景建设
要通过修建各种水坝,把黄河、青龙湖、苍龙湖和青龙涧河过境段连为一体,形成常年5000亩,蓄水期3万亩环城水域;同时,搞好黄河、青龙涧河、苍龙涧河等水系沿岸生态绿化和环湖、沿河人居生态板块的综合开发:如滨水生态区,主题公园、观河广场、水上乐园、亲水步道、游览码头、黄河湿地等。
(六)旧城区改造
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要按照“拆五建一”的原则,规划增建一批品位较高,分布均匀的精品游园;同时,加强单位庭院、居住区配套绿地的规划建设,做到见缝插绿,努力增加旧城区绿地面积,改善旧城区景观和人居环境。
第三篇: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初探
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初探——以池州市为例
文章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21世纪城市建设模式时,提出“山水园林”城市的概念,他倡导:群山披绿,古木垂林,奇花异草,葱茏秀丽。随着时代与经济发展加快,各地掀起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高潮,但就其规则
关键字:园林 建筑 企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21世纪城市建设模式时,提出“山水园林”城市的概念,他倡导:群山披绿,古木垂林,奇花异草,葱茏秀丽;环城绿带,茂林苍郁;公共绿地,波光潋滟;城区绿树掩映,道旁花卉点缀,庭院流水透绿,雕塑风格多样。随着时代与经济发展加快,各地掀起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高潮,但就其规则而言,则无定式。本文以池州为例,对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进行探讨。
1、概况
池州地处皖西南,长江南岸,东接铜陵,南依黄山,西望庐山,北与安庆市一江相邻。境内有九华山、牯牛降、升金湖等自然风景区和保护区,森林覆盖率52%,是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
城区位于长江之南,南依九华山,面积359km2,人口15万。区内有山有水,植物群落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具有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先天条件。在城市规划中,城区分成三个功能区,即以老城为中心的主城区,江口临江工业区,南关站前区;结合这三个区和城市地理条件,城市绿地系统由相对完整的三个景观区域组成,绿地面积为302.79hm,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43%,人均绿地面积15.14m2,公共绿地11m2/人。
2、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20世纪以来,以城市绿地、水体治理为重点的城市环境建设,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但盲目而缺少生态设计的绿地却不能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世人公认的生态园林先驱伊安·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说:“在设计建设一座城市的时候,自然与城市两者缺一不可,设计者需要着重考虑的是如何将两者完善的结合起来。”[1],只有把城市和绿地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城市生态系统才能得到良性循环,“山青、水碧、城绿”的目标才能变为现实。
2.1 建设森林城市,让城市置于绿色和森林之中
山水园林城市其实质是以山和水为载体,以森林为依托,把城市建筑和构筑物置于绿色的环抱之中。池州市在建设森林城市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杏花村风景区、白沙湖风景区良好的森林植被,并联系中心区、生态恢复区将森林楔入城市建设用地,形成开敞、优美自然的城市森林风貌。在实施过程中,应坚持下列原则:
2.1.1 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
要想成为森林城市,首先必须做好“面”上的文章,也就是老城区周围的杏花村、白沙湖风景区、生态恢复区、长江防护林等面上的绿化,这样,城市将被森林包围;其次,在城区应大力抓好城区道路和滨河绿地建设,坚持以乔木为基调,形成城市绿廊。这两方面均是公共绿地的范畴,只要政府政策得当,执行到位,就比较容易实现。但形成森林风貌,光有“线、面”结合还难以形成良好郁闭度,还要提高城市“点”的绿化程度。“点”主要指居住小区、机关、事业单位,厂矿、企业等专用绿地,投资与管理属各自单位,这方面政府应探索一条符合建设山水城市和实际的经营监管机制,从而使“点”上的绿化与线、面相结合,成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2.1.2 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都称为生态设计。”[2]这种协调意味着坚持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植物多样性又是动物、微生机多样性的基础。实施生物多样性工程,不仅可以丰富城市园林景观,最重要的是通过植物生态群落的多层次结构,提高植物净化污染、保持水土的能力。同时又促进各种鸟类、昆虫、微生物入城,利用各物种间的生存竞争,使城市生态系统处于协调状态,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降低绿地养护成本。
池州气候温暖湿润,热量、物种丰富。在杏花村、白沙湖、生态恢复区等地应保持以乡土树种为特色的原有植物生态群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对野生植被,稍加干预,使其适者生存,形成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物种丰富、季相分明的景象。要避免杏花村景区那样,先破坏,再栽植的形式主义再次发生,降低其生态功能。
池州老城区,原有树种不过一百余种,远远低于国外的3000-4000余种,而且乡土树种更少。在今后的建设中,应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培育、驯化乡土野生树种,丰富城区植物种类。实践已表明,本土的檫木、杏树、檵木等树种不但观赏性很强,而且在城区适应性亦很强。在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进程中,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重点从事野生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为城市提供适应性强的新品种。
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还必须以野生态系统为基础,坚持乔、灌、花、草相结合,使城市森林名副其实,尽力发挥其生态效益。
2.2 坚持自然、随意、生态和谐的原则
要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还必须尊重自然,尊重大自然千百年形成的生态系统多样化的自然风貌。
池州城区北临长江,有长江防护林带,东、西、南以清溪河自南向北流而成为“碧水环抱池州城”,依清溪河为界,各自向外扩展为大面积的湿地和森林,这里是生物重要的栖息地,也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在利用时要进行合理规划,严格控制非农用地,可以高标准,高要求规划一些生态观光园,使其集旅游、观光、娱乐、生产、保护于一体。
在对清溪河的治理时,规划建设应满足景观、亲水、生态等方面的要求,把沿河两岸建设成绿色生态走廊;驳岸的处理上,应保持自然形态,不必裹上水泥外衣,保持原有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减少亮化、喷头,给鱼虾多一些空间,使污水多一些停留,恢复河流生态系统,使其成为城市翡翠的项链。
3、注重地方传统文化景观建设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不但形成了各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园林植物,也造就了不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景观。作为处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城市,在山水园林城市的营造中,应充分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营造园林文化气息,使其更具内在韵味,只有这样城市才能享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3.1 池州传统文化特色分析
池州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历代名宦将士、诗人墨客倾慕池州山水。《清一统志》记载:秋浦四时景物“宛如潇湘洞庭”。王十朋《泊池州》称:“城南风物似西湖,万里归舟入画图。”唐会昌四年,杜牧任池州刺史,写下了誉名中外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大宋至和二年,包拯出任池州知府,在齐山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墨迹。抗金名将岳飞,亦亲登齐山,赋诗赞美池州„„等等。由此可见,池州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在自然景观上有千古流传的,如“齐山洞天,清溪夜月„„”等池州十景;现存的名胜古迹和风景还有:齐山、万罗山、杏花村、包公井、清溪塔、兴济桥等。
3.2 坚持“以人为本”,更新观念,精心设计,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体系,提高山水园林城市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结合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运用大量植物造景并结合不影响生态质量的构筑物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内涵。从池州的文化特色的分析上,可以把池州人文景观建设分成三条线来设计和实施。
第一就是以清溪河环境整治为契机,在滨河景观建设上,紧紧抓住“清溪塔、白牙塔、兴济桥”等历史文化古迹,再现池州人民用水、治水方面的优良传统,同时恢复“白牙荷风”“贵口归帆”“清溪夜月”“南湖烟柳”等自然文化景观,传承池州商贾云集,百姓富足,社会繁荣昌盛的历史文化风貌。
第二就是依托城东南的杏花村风景区建设,体现杜牧《清明诗》中的意境和风格。在景点设计时,应在“古”字上做文章,恢复“杏花酒肆”“杏花古井”“清凉境”,“西庙霜枫”等历史内涵深厚的景区。在植物选择上,也应体现“杏花村”这一风景特色,广植杏花及其相似品种,再现杏花村的田园风光。
第三条线就是围绕包拯的“摩崖石刻”,岳飞的赞美诗句做文化轴线建设齐山—白沙湖风景区,力求再现包拯为官清廉、岳飞“精忠报国”的历史人物精神,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
地。同时,恢复“齐山洞天”的原始风貌,在白沙湖建设现代园林生态景观,传承现代人文景观特色。
4、结语
创建山水园林城市是人类对生存环境认识上的突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各地应结合实际,边建设,边完善,力求在不远的将来人类与自然能真正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美)I·L麦克哈格芮经伟译设计结合自然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 中国园林,2001(6)3-10.
第四篇: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小编推荐]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创建山水园林城市
一、关于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提高经营城市水平的重要平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包括组织管理、规划设计、景观保护、园林绿化建设、生态建设、市政建设等方面内容,它对于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创造最佳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辐射力、凝聚力,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园林绿化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治理环境污染、美化城市面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对树立城市的良好形象,吸引外资、发展旅游业和促进两个建设意义重大。
我县提出创建山水园林城市是结合城市布局特征、城市结构体系、人文历史脉胳、社会经济现状等实际情况提出的城市形态和发展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处理好人与自然与城市的关系。它是是一项“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德政工程,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创新性、开拓性、建设性的工作。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创建山水园林城市要从落实科学,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要求出发,要立足我县社会发展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城市发展现状,是我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我县园林绿化建设基本情况
我县城镇园林绿化从1999年开始,以机关单位为主,分片负责,绿化形式简单,树种单一。近几年,县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城镇园林绿化工作,并把创建国家山水园林城市作为发展目标,城镇园林绿化也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是相继建成了文化公园、西环广场、镇前广场、湿地公园、龙泽湖公园、森林公园等一批大中型公共绿地,各个公园景点各有特色,城镇公共绿地进一步扩大;二是对多伦大街、一环路、煤炭大街、诺尔大街、会盟大街等11条街道进行绿化,本着一街一景绿化原则,使街道绿地系统日臻完善;三是对主要街区和交通环岛进行绿化美化 ,建成具有标志性作用的南环岛、西环岛,在多伦大街,彩虹桥等街区摆放花盆体现绿化的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四是机关庭院,居住小区绿化逐渐兴起,绿化水平有了提高。目前,我县绿化面积达到10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18.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13.7%,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调查表明,我县园林绿化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要实现预定目标,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不可低估。主要表现在:一是城镇街区绿地少,硬化多,很多地方甚至没有绿地;二城市建设早期、中期缺乏规划;三是单位机关院落,居住区绿化面积少且单一;四是城市大环境绿化建设速度缓慢,尚 未达到应有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五是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起点低,精品少;六是城镇绿地的日常管护不到位,管护机制没有形成,绿地破坏严重。
三、关于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设想和实施意见
(一)搞好城市整体规划。城市整体规划是城市综合协调发展的蓝图,是经营城市的重要依据。在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中,科学的城市规划是最重要的资源条件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龙头作用。因而,山水园林城市建设规划要大手笔、高起点、高标准、高品味规划。要以高层次的山水园林城市规划引领城市建设有序进行。在规划工作中,墨守成规不行,不守规矩也不行。要在规划的原则指导下,协调动作,分步实施,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园则园,宜林则林,因地制宜构筑园林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观。结合我县实际应按照“三横七纵四大出口”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以建设最宜人居的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充分依托我县自然山水地形、地貌,运用生态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构筑以“一区、三线、多点”为基本特征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格局。“一区”是指东城区;“三线”是指多伦大街、会盟大街、诺尔大街三条标志性的大街。“多点”是指城市各类公园、游园、广场、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地等。将“一区三线多点”及境内众多水系和山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盘考虑,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和适地适树原则,兼顾、气候等重要因素,以植物为主,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营造蓝天、绿地、青山、碧水,最宜人居的山水园林城市环境。
(二)抓好绿化工程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要通过中国传统的造景手法和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系列的园林艺术精品,点缀在以绿色为基调的城市环境之中,努力实现春花、夏荫、秋色、冬青的园林城市艺景。就我县来讲,建设成以单位绿化、小区绿化、公共绿化为基础;防护、河道绿带为网络;均衡分布公共绿地为重点;城市近郊山丘绿化为背景;将点、线、面绿化,平面与立体绿化结合起来,创建有机的山水园林城市架构体系,让人民群众生活和安居在浓荫覆盖、生机勃勃、风光旖旎、生态平衡的山水园林城市,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城市公共绿地建设
按照园林城市标准要求,要以植物景观为主,适当配置雕塑、喷泉、园林小品等设施,对城镇内公园、广场等公共绿地进行改造、补充、完善,提高绿化档次和园林艺术品位,突出社会效益,建设精品绿地。对文化公园、西环广场、汇宗寺广场、湿地公园等现有公共绿地设施、景点进行补充、完善,提高艺术品位;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设森林公园、沙地公园。要以植物造景为主,选 择观赏性强的乡土树种合理配置;采用开放式公园、游园形式,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丰富内涵,突出城市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注重社会效益,兼顾生态效益和防护功能,进而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绿色景观。并与文化公园龙、泽湖公园、湿地公园形成五大绿地系统,增加公共绿地面积,丰富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2、城市道路绿化建设
行道树要选择以适应性强的乡土乔木为主,突出遮荫效果;道路绿带采用乔、灌、花、草复合种植结构,合理配置,丰富植物层次,突出四季景观效果,注重降低管护成本;以绿化达标道路为标准,搞好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与改造,完善道路绿化网络;要重视道路原有绿化树木的保护和利用,加快形成城市林荫路系统。对多伦大街、诺尔大街会盟大街等现有绿化基础较好的道路进行完善提高,重点要对硬化空间大的地方,摆放园艺小品和花盆造景,达到道路绿化的标准;对煤炭大街、向阳路、府前街、善因路等破坏严重道路绿地进行种植调整和绿量补充;对东城区内的所有道路绿化要高标准规划建设,形成绿色走廊。
3、大环境绿化建设
东河套沿岸绿化和城乡交界绿化建设,要注重生态效益,突出植物景观,以抗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混植松柏等常绿树种,乔、灌、花、草有机结合,营造大色块、高密度、多 层次、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
4、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地建设
要以创建花园式单位、花园式小区为手段,以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目标,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城镇单位庭院、小区绿化规划、建设与管理,对新建单位、小区要求绿化达标,对原有单位庭院、小区要逐渐完善,做到见缝插绿,合理增加绿地面积,大力发展垂直绿化,努力提高绿地质量和绿化档次,改善环境质量和景观效果。
5、城市水景建设
要通过修建各种水坝,景观河,把东河套与城镇内的水系连为一体,同时,搞好东河套和彩虹桥等周边生态绿化和环湖、沿河人居生态板块的综合开发。
(三)加强领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要抽调精干人员从事创建工作。有关部门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对县里下达目标责任逐一对号落实。对每一项工作都要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做到有主要负责人、有分管负责人、有直接责任人、有质量标准要求、有具体完成时限,倒排工期,狠抓落实。要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
(四)加强管理,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一要严格执行“绿线”管制,“绿线”就是在规划中界定城市绿地区域的周边线,是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范围内的用地 不得改作他用,更不能进行开发性经营建设;原有建筑物不符合“绿线”规划设计要求的,要逐步腾退。二要强化绿地养护管理。绝不能重建设轻管护,虎头蛇尾,工作一阵风,当时效果不错,绿化完了就不管了。事后要么旱死了,要么被沿街店户或过往行人破坏了。三要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对擅自填占和毁坏绿地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严惩不贷。四要制定政策,鼓励城镇内所有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居民开展立体绿化和公共绿地认领活动。努力实现“家家增绿量、户户映绿景”的生动景象。
(五)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决筹资难是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瓶颈所在。创建山水园林城市需要大量资金。政府投入一定的引导资金是必要的,但完全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借鉴外地经验,要坚定不移走全面发动、社会共建的路子。建议:一是政府量力投入一定的引导资金,列入财政专项,分期及时到位;二是精心包装项目,靠项目争取创建资金。三是发挥政策调控作用,大规模实施社会共建。采取土地拍卖、建设项目招投标方式,或本着“利益驱动”的原则,让投资者享受广告使用权,道路、游园、绿地冠名权等特殊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创建活动,以保证创建工作所需投入。
第五篇: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工作总结
**镇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工作总结
我镇从2008年创**市山水园林城市工作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赓即召开各社区、村和镇属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动员会,并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负责此项工作,按照**市山水罗林城市标准号召全镇干部群众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为成功创建**市山水园林城市而努力奋斗,现将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情况总结于后。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镇党委、政府把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镇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成立了相应机构,确保了此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在全镇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
二、加强创建宣传,积极开展创建活动
为了把创建山水罗林城市落到实处,一是镇属各单位制定了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宣传计划,印发宣传资料,书写标语口号,主动创建专栏,并组织实施。二是各村、社区、镇属各单位、部门积极开展市级“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创建活动,各单位各部门的所在办公区域、家属院绿地率达30%以上,单位人均绿地达6.5户平方以上。三是镇党委、政府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居民群众1500人,积极配合市政园林处对大河路进行绿化改造,修建花台,栽植 1
桂花树,增添风彩,大多数市民拥护和赞成,但有极少数市民不理解,阻挠绿化建设,党委、政府等单位多次派人到现场做群众工作,使**花台修建得以顺利实施,做花台50个,栽植15-25公分的桂花树50多株,同时还配合县市政管理局在**巷改造工程挖土方400余立方米,做花台近40个,栽植20公分以上的桂花树30多株,启动城市森林工程中的2个公园建设。这两个公园是**公园和**公园,平整道路400余米,栽种竹子5000余株,栽植树木80多株。四是对绿化的花草、树森,镇党委、政府以及各社区落实管护措施,发现新栽植的苗子倒了就组织人员进行扶持,还及时通知县园林绿化处的技术人员采取补栽、重栽措施,还组织社区党员、人大代表、低保人员给新栽植的树木花草浇水施肥等管护工作。
三、经费投入,措施有力
为贯彻落实县“三创”工作动员会精神,党委、政府把“三创”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抓实,出实招、办实事,讲实效,千方百计自筹资金2万余元为政府几个家属院购买花草、树木1500多株进行绿化,并落实专人管理使用,保证政府家属院和国土、财政等家属院绿化顺利实施,**社区、**社区还组织党员、居民组长自筹资金近1000元对社区办公楼院进行绿化,**社区和共建单位**中学建立绿化小区。镇政府还印发《关于加强职工家属院绿化建设实施方案》,对家属院绿化的目标任务、质量标准、时间安排、保障措施等,都制定了详实可操作的方案。
四、森林工程旧貌换新颜
“三创”动员会后,经过全镇人民与县属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在**街、**街新建花池160多个,栽植桂花树近400株,栽种其它
花灌木2万余株,新新绿化面积3700多平方米,一幢幢高楼大厦的建筑物在花草树木的映衬下,浑然一体,分外壮观,为广大市民办了一件看得见摸得着、千年难遇的好事实事,受到市民的高度赞扬,在这美好的城市环境中生活工作,广大市民感到无比幸福,事实证明,城市森林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实施城市森林工程势在必行。
下一步工作打算:党委、政府始终把森林**、宜居**、健康**、平安**、畅通**继续抓紧抓好。一是还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要常抓不懈地把绿化工作落到实处,每人植树10株以上,要保证成活率;二是党员干部要带头抓好植树造林工作,动员全镇人民行动起来,创建山水园林城市作出新贡献。三是对已栽植的花草树木要落实管护措施,落实到人,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成活率达100%。四是继续让县级有关部门抓好**公园、**公园、**公园、**公园、**公园的建设,争取在2010年国庆节向广大市民开放,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工程要给市民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给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镇创建山水园林办公室
2008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