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乡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时间:2019-05-13 11:1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城乡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城乡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第一篇:加快城乡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文章标题:加快城乡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加快城乡卫生体系建设

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为了贯彻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方略,区卫生局大力推动城乡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水平的同步发展,从2000-2007年,每年一个新变化、每年上个新台阶,在不断缩小城乡医疗卫生差距的工作

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一、加大投入,求实创新发展农村卫生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调整发展方向,营造发展环境,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健全和完善农村服务网络,强化乡镇卫生院的软硬件建设,农村卫生事业每年一个新举措,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00年所有乡镇完成以乡镇为单位实现初保规划目标,2001年开展示范性卫生院建设,2002年实行集中财力搞建设,2003年保持一方净土,2004年实施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2005年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06年规范化村卫生站建设顺利推行。现在,所有乡镇街道卫生院全部“三统一”管理,所有建制乡镇街道卫生院消除了危房,拥有业务用房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B超机、X光机、心电图、手术刀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麻醉机、心电监护、洗胃机等五大件设备已基本装备到乡镇卫生院,部分乡镇卫生院配备了专科设备。2005年以来,我区共进行乡镇卫生院房屋建设项目4个,2004、2005年度卫生局安排专门经费进行“翠屏区农村卫生信息网络”项目建设,每个卫生院配置了4台以上微机,共完成14个乡镇卫生院的微机化管理任务,投资近50万元,传染病直报和公共卫生直报网络已覆盖全区20个乡镇、街道卫生院,现在,已能在网上对全区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公文交换。乡镇卫生院技术力量不断提高,乡镇卫技人员全部达中专水平以上。由于决策大胆,思路明确,力求创新,乡镇卫生院发展稳步上升。

2004年10月乡镇、郊区街道卫生院全部上划区卫生局管理,并由集体所有制单位转为了全民所有制单位,落实了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编制519名。2005年起我区安排了专项经费与市级补助资金配套,实行“由政府出资,补助性购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区级每年配套资金28.8万元,落实了乡镇、郊区街道卫生院院长、防疫、妇幼人员工资由区财政按差额拨付外另每人每月800元的公共卫生补助经费和每人每年1000元的办公费,全面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区办区管。同时,按每个村卫生站100元/月标准核算购买村卫生站公共卫生服务,每年区级配套资金15.72万元。2004年10月乡镇街道卫生院上划区管后,我们通过全面考核、测评,广泛听取意见后,聘任了18位卫生院院长;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卫生系统公选2位院长,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配齐配强了乡镇、街道卫生院领导班子,并实现绩效激励分配机制,各卫生院均为职工解决了医疗、工伤、生育、住房公积金等城镇职工社会保障问题,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卫生院事业的发展,全区乡镇卫生院年门诊人次、住院人数和业务收入三项指标分别以较快速度攀升。

二、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建设步步高

从98年开始试点,通过几年的努力工作,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多次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曾多次接受省内外、市内外兄弟市区领导、专家参观和指导。2005年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又上新台阶,按照川办发[2005]187号文件的要求和《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川府发〔2006〕33号)重新调整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规划,建设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房屋、设施、人员、制度上突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六大功能,达到了“布局合理、功能突出、制度齐全、资料完备”,建成了2个标准化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标准化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特别是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原宜宾市第二中医院改建而成,在改建中全力体现中医、专科的特点和优势,使改建后的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加具有浓郁的中医特色,深受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验收通过后,被省卫生厅列入全省202个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名单,向全省推广,2006年,又将西郊、南岸、安阜、白沙湾四个街道卫生全部转型改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举措不仅解决了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过程中卫生院的定位难题,又使翠屏区大部分城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基本上得到了覆盖,2007年开始,区卫生局继续强势推进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将在南城街道办事处和北城街道办事处再再建成两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届时,社区卫生服务将会覆盖城区所有居民。

三.统筹安排,卫生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有保障

 按照“十一五”规划,区卫生局继续统筹发展卫生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三大保障举措,逐步实现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均衡化和高水平,为“十一五

”期间翠屏区43万农民的身体健康,提供更为可靠、安全、便捷的医疗卫生保障。

(一)加快农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区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的标准化建设。

(二)对乡镇级医院实行区级医院的对口支援,培养农村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和乡村医生。

(三)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乡镇一级医疗

机构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转轨转型,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探索改革农村医疗卫生经费保障的新模式、新机制。

四.真抓实干,开展新农合工作显成效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翠屏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2007年1月16日正式启动,在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不利条件下,积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截至到2007年2月28日,全区农业人口429653人(各乡镇上报实际人口数),共有387466人志愿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参合率达实际全区农业人口的90.18%。乡镇村覆盖面100。圆满完成我区2007年参合农民达85的预定工作目标。其中农民个人缴费376199人,参合农民缴费3761990元;民政解决五保户、低保户共11069人,民政补助110690元,已全部转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专户。确定26家新农合定点机构,涵盖了所有区级医疗单位和乡镇街道卫生院。自新农合工作开展以来,在补助资金尚未全部到位的情况下,通过由区属医疗机构先垫付的方式,积极开展新农合的报帐工作,截至今年4月底,全区农民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补偿的门诊人次2279人,实际补偿费用54756.25元;住院人次1873人,统筹实际补偿费用618809.66元。补偿金额共计673565.91元。

五.亲民惠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暖民心

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区卫生局围绕民生福祉,坚持实事求是,突出实效的原则,准确把握群众医疗健康利益诉求的重点,始终把群众切身的医疗保障问题作为检验行动成败的关键,整合资源和力量,落实资金和政策,务实开展“亲民惠民医疗保障行动”,若干举措为群众带来实效:

(一)加快乡镇卫生院国债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基层医疗环境。争取国债项目支持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2007年计划完成8个乡镇卫生院建设,规划床位136张,标准配置业务用房7810平方米,新增业务用地面积3000平方米。

(二)加快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实现小病就近就地就医。结合新农村村级阵地建设,在2006年已建成45个规范化村卫生站的基础上,2007年计划建成85个规范化村卫生站,完成设备投入17万元。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三)开展“送医送药到农家”活动,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全年计划开展“送医送药到农家”活动2次以上。春节前后,在区委宣传部的组织下,区卫生局组织医疗专家和技术骨干分别深入菜坝、南广、李庄和思坡等4个乡镇开展“三下乡”活动,发放医疗卫生知识宣传单5万份,义诊群众600人,接受群众咨询800人次。

(四)大力开展医疗扶贫工作,切实关心弱势群体。2007年在全区全面推行“三免一减一救助”的医疗扶贫工作。具体做法是对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和特困对象患病治疗享受门诊免挂号费、门诊检查费减收20、住院治疗减收50的床位费、住院期间的费用除药费外减收20、城乡低保户和特困群众患“十大重大疾病”住院支出500元以上的可以申请最高可达2000元的救助。今年以来,已对146名城市困难患者和87名农村困难患者开展医疗扶贫,资助参加新农合11069人,救助大病医疗87人,人均大病医疗救助金达1000元,医疗扶贫总支出资金达109544.44万元。

(五)加快卫生人才建设,提高医疗技术含量。严格实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准入机制,提升整体医疗技术水平,2007年医疗卫生单位事业人员计划公开招聘和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10名以上,目前各医疗机构已上报拟招收岗位人员共27名,已上报区编办待批。为科学规划医疗人才引进工作,目前完成《区卫生系统人才引进方案》草案,已上报待批。

(六)是加强区级医疗机构建设,巩固城乡卫生体系中坚力量。区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建设正在抓紧进行,住院部改造方案和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已被上级升级命名为“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进一步加强市第二中医院、市中医专科医院中医工作,做大做强我区中医事业。

《加快城乡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加快城乡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第二篇:加快新型城建建设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新型城镇建设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临湘市羊楼司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一〉

我们羊楼司镇地处湘北边陲。相传元朝年间,朝廷向南方推广养羊技术,在此建楼眺望,设司管理,而得名。全镇41个村、居委会,393个村(居)民小组,53000人口,总面积283平方公里。近年来,我们在省农办、岳阳市农办和临湘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努力提高城镇整体素质、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积极探索城镇带动、产业驱动、文化推动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在严重金融危机形势下,全镇生产总值实现15.37亿元,比上年增长21.4%;财政收入完成1900万元,增长12%;人平纯收入达到6200元,增加17%。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8万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4%。一直保持着“中国竹器之乡”、“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和联合国“小城镇政策改革、规划发展试点镇”称号。

〈二〉

我们着重做了如下工作: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铺定协调发展轨道。科学的城镇建设规划,是厉行资源节约,确保环境友好,推进经济 发展,实行长远竞争的根本。因此,我们把制订一个既切合实际,又能成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超前导向的城镇建设规划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先后投资53万元,请省市规划设计部门的专家调查研究,实地勘测,因地制宜制订了《临湘市羊楼司镇总体规划》。2007年,文白乡、龙源乡合并到羊楼司镇以后,我们又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对《规划》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规划》着眼于城乡共同发展,在确定城镇建设格局的同时,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突出各村庄的个性和特色,对乡村交通、道路、水、电、文化、教育、科技等设施建设以及村庄建筑风格、发展方向都进行了合理布局。从整体上确立了利用丰富的资源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利用优越的区位与交通条件发展商贸;建设特色小城镇,带动农村全面发展的策略。为了保证《规划》实施,我们先后颁了《村镇建房用地管理细则》、《村镇建房用地管理规定》,严格把住“三关”:一是审查批准关。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必须服从《规划》,按审批程序,严格控制用地标准,实行建设、管理一支笔审批;二是实地放样关。凡工程建设,一律由建管站派员到实地按《规划》要求放样后方可施工;三是复查验收关。各类建设工程施工由建管站监控,工程竣工后,由建管站按控制红线复查验收。这样,镇村建设逐步走上了规范建设、协调发展的轨道。

二、统筹兼顾,循序推进,构筑协调发展平台。为了更 好地发挥小城镇是上连城市、下接乡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行城乡协调发展,近年来,我们统筹兼顾,扎实推进城乡基础建设。努力打造特色鲜明,上下连接,城乡互补的发展平台。

第一,立足于提升城镇功能和城镇品位,推进集镇“一线五区”建设。“一线”是:开通京珠高速公路羊楼司连接线。这条线南接107国道,北连京珠高速公路,全长3.16公里,投资3000余万元,目前已经破土动工。随着连接线的开通,羊楼司镇将形成“三纵两横”网络格局,开辟近1.8平方公里新城区,并且从根本上破解羊楼司镇农副产品运输难题,有力地推动羊楼司镇的经济发展。“五区”:一是适应乡镇合并后,农民进镇的需要,在近期内筹资1000万元建设居民新区;二是适应竹木工业迅猛发展的需要,投资300万元,开辟了竹木工业区;三是,适应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需要,投资200万元,建成了集影剧院、篮球场、露天舞场、健身场、绿化广场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区;四是适应农副产品流转的需要,投资300元,建成了农副产品仓储物流区;五是,进行龙窖山瑶族千家峒古迹挖掘,将龙窖山千家峒由省保单位升为国保单位,加速龙窖山瑶族千家峒、龙窖山风景建设,开辟龙窖山旅游景区。

第二,立足城乡联通,推进乡村“两路”建设。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们多形式、多渠道筹措配套资金1000多万 元,完成了37个村的通村公路和连村公路建设。并且根据群众的迫切要求,启动了通组公路计划。

第三,立足于乡村文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庄建设。一是严格按照《羊楼司镇总体规划》要求,把握农民建房用地,引导农民讲究建房风格,突出建筑个性,建好新房子。二是在各村村部进行“五小”(小医院、小商场、小歌厅、小学校、小书斋)建设,建立多布点村级政治、文化活动和医疗、商业服务中心。三是普及闭路电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让农民居山村而知天下大事,通四海生意。目前,全镇37个村,有26个村已经达到和接近达到“村容整洁、环境优美、道路畅通、通讯灵便”的标准。梅池村是一个距集镇40多公里的偏远山村,千百年来,由于交通不便,漫山遍野的树木变不成财富,村民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2005年,我们组织投资600多万元将水泥路从107国道一直打到村部,4 年功夫,村民的泥砖房变成了整齐、漂亮、具有山寨特色的新楼房,梅池寨门、梅池山庄、梅池小学、梅池集市、梅池剧团相继建起,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了山峦迭翠、河水清流澈,游客不断的新农庄。龙源村和白里村充分发挥交通比较方便,人口相对集中的优势,积极发展商贸业,逐步成为我镇的两个乡村小集镇。龙源村的集镇建成面积达0.6平方公里,常居人口1300余人,拥有30多家店铺,白里村集镇建成面积0.8平方公里,常居人口1400余人,不仅促 进了本村经济文化建设,而且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发展。

三、城乡连环,培植产业,建设强力经济支撑。小城镇和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必须有可持续性产业支撑。为此,我们在科学规划、大力建设的同时,根据我镇山多田少,楠竹、矿石、茶叶资源丰富的特点,采取“山上供资源,园区建工厂,路边办市场”的方略,城乡连环,工农互动,大力推进楠竹、建材、茶叶三大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第一、建园区、办工厂,将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我们在集镇建有占地120万平方米的楠竹工业园、占地16万平方米建材工业园、占地1.4万平方米的茶叶工业园,发展楠竹工业企业613家,建材工业企业28家,茶叶工业企业6家。年产竹器6000多万件,利用楠竹1200万根,楠竹利用率达到80%;年产水泥8万吨、叶片石装饰砖80万块。页岩砖600万块,年利用矿石20万吨;生产砖茶、绿茶500吨,利用鲜茶2000余吨,茶叶利用率达到90%。使丰富的楠竹、矿石、茶叶资源变成了丰富的工业产品。

第二、建市场,促销售,将产品优势变为商品优势。前期,我们依托107国道建起了“十里竹器长廊”、建材市场和茶叶市场。今年,我们准备沿京珠高速公路羊楼司连接线兴建“中国竹器之乡竹器精品市场、茶叶精品市场、建材大市场、农林土特产市场和竹木堆码市场。使产品销售率再提 高10-15个百分点。

第三、搞科研,提质量,将商品优势变为竞争优势。我们投资100余万元,兴办了竹业研究所、茶叶研究所和石产研究所。申请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三级老科协将羊楼司定为竹业研发基地,在羊楼司设立了竹业研发中心。聘请了“湖南竹业第一人”、中国竹藤协会理事吴旦仁教授为竹业研发顾问,大力进行竹、茶、石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破解竹、茶、石三大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攻克了“竹器防裂、防霉、防虫”、“页岩砖配料、烧制”、“水泥污染治理”、“龙窖山贡茶制作”等一系列技术难关。发展了400多种科技含量较高的竹器,30多种新型建材,10多种“神茶”、“贡茶”,产品畅销国内10多个省市,挺进日本、韩国和欧美市场。

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和技术开发,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资源的升值,调动了广大农民培植资源的积极性,10多年来,农民自发地坚持栽竹、栽茶、改造低改竹林、改造低产茶叶,全镇发展竹林20万亩,茶园3000多亩,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保证了竹、茶工业发展的原材料供应,促进了城镇的繁荣,工农、城乡相得益彰。2008年,在严重金融危机影响下,全镇竹、茶、石三大产业产值达到8.6亿元,占全镇工农业产值的68%,仍比上年增长18%,被群众称为“坚不可摧的经济支柱”。

〈三〉

我们虽然在小城镇建设中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差距不小。主要表现在:城镇建设质量不够高,农村建设速度不够快,长远竞争力不够强。其原因,一是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不够到位。政策颁布得多,落实得少;“喊姑娘的多,痛姑娘的少”。二是建设资金短缺。许多规划难以按步实施,许多想作的事情难以作成。三是管理体制不顺。我们希望:

一、进一步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小城镇建设考核、督查、激励机制,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

二、把小城镇放到优先发展位置,落实国家各项扶持政策,健全、完善小城镇建设投资机制,切实解决小城镇建设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调查研究,科学制订小城镇建设规划,科学确定小城镇发展战略,加强小城镇工作指导,促进小城镇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定》对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举措。一是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提出要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国家将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从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等方面,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农村金融要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逐步形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稳定资金来源。二是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这意味着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将成为各级政府建设的重点,在可预见的将来,将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到2007年,将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将较快发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规模和水平将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也将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将不断扩大,到2008年,将在农村基本普及;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也将加快建设。三是为保障和增加农民福利,《决定》强调要逐步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这实际上是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为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征地制度改革,从严控制征地规模,完善征地程序,提高补偿标准,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第四篇:加快推进城镇化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城镇化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新闻日期: 2011年09月20日 09:59:39

人民网河南频道讯市六次党代会勾画了濮阳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段喜中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任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城建、发改、规划、交通等部门肩负着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的重要使命。

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濮阳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事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濮阳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强力实施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工程的意见》、《关于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加快推进城镇化,必须牢固树立“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用市场经济观念经营城市、按旅游景区标准建设城市、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管理城市”的理念,坚持市、县、乡(镇)三级联动,充分发挥中心城市“核心”带动、县城“骨干”支撑、小城镇“支点”吸纳的作用,不断增强城镇承载力、带动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实施“北进东扩”战略,着力打造省级区域性中心城市。按照“北进东扩”城市发展战略,推进濮阳县城“中心城区”清丰县城一体化,加速濮阳中心城区与现有油田基地、老城区的融合,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形成核心增长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构建豫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县城和中心镇,形成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新型社区四级城乡体系。按照“新区树形象,旧城换新貌,建筑有品位,文化显特色的总体要求,突出城市特色,用2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实施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工程,通过管理、改造、建设、教育等有效途径,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景观、环境卫生、城市管理和市民文明素质的大提升,带动城市竞争力显著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工程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至2011年春节前)以集中整治市容环境“六乱”为重点,启动部分设施改造和规划建设项目;第二阶段(至2011年5月1日前)以城市设施改造为重点,巩固市容环境“六乱”整治成果,有计划地推进城市建设;

第三阶段(至2011年年底)以城市建设为重点,实现管理出规范、改造出效果、城市出形象;第四阶段(至2012年年底)全面展开城市建设,推动中心城市大发展、大提升。

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管理提升成效显著,城区市容市貌明显改善;改造提升效果明显,绿化、美化、亮化改造进展顺利;建设提升态势良好,濮阳新区和东南片区路网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城区在建房屋加快推进。当前,要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濮阳新区和东南片区建设。强力推进濮阳新区“五纵四横”路网和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长庆路南延、胜利路东延等8条道路建设,年内新修城市道路力争突破50公里。二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二污水处理厂、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工程、保障性住房、在建房屋建设,完成市污水处理厂脱氮升级改造、地下水源续建工程、外来气源输气工程等项目建设。三是加快推进中心城市改造提升。大力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工程,加大力度推进城中村、旧住宅小区、旧商业中心、旧商业街改造提升。四是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树立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理念,严管重罚、严防死守,完善

城市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积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增强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按照复合型城市、紧凑型城市及绿色低碳、城乡统筹、全域规划、组团式集群发展的理念,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各类规划,实现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全覆盖,引导城乡建设和城镇化健康发展。在全面完成县(区)域村镇体系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中心村(社区)规划编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县(区)域村镇专项规划、各类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的修编和编制,形成中心城区和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层次分明的发展格局。注重城乡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实现城市(村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三规合一”,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旅游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相衔接,形成科学合理、统一配套的规划体系。认真开展了濮阳新区总体方案构想、新区空间战略规划编制方案和濮阳新区规划建设研究等前期工作。编制完成了8个省定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三项规划。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区建设与中心城区改造提升并重,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濮阳在豫东北区域的中心城市地位。加大中心城区改造提升力度,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适宜人居的新型城区。按照“组团式、集群化”发展理念,优化空间功能布局,促进组团产业集聚发展,完善基本功能,构建周边与中心城区的便捷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的城镇集群。到“十二五”末,力争建成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人的大城市,充分彰显中心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龙头作用。

提升城市功能。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以大项目为载体,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城镇发展的功能支撑。用2到3年时间,打通城市断头路。抓好南水北调受水城市供水配套工程和引黄供水系统改扩建工程,提高供水能力,保障供水安全。完成与渝济供气线连接工程,敷设高压外环储气工程,中心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5%。增加集中供热能力,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工程”,增加中心城区绿量,三绿指标逐年增加,到2012年,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绿地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启动污泥处置、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场等环保工程项目。2012年年底前,中心城区垃圾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在90%以上。

打造城市水域亮点。加快编制城市水系规划,打造城市亮点。加快濮阳市引黄调节水库建设,谋划金堤河北岸开发,加强马颊河、濮水河综合治理,实施“亲水临河”城市水系工程,引水入城,引水入园,形成“清绿交映、水城一体”的城市水系景观。实现沿河两岸污水排放的根本整治,建设高效可靠的地下污水排放网络,彻底实现城市水系水质的根本好转。

加快旧城改造。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推动、因地制宜的原则,以现有建成区内城中村、旧住宅小区和旧商业中心改造为重点,全面推进旧城改造。对设施不配套、功能环境差,但尚可使用的旧住宅小区进行改善。对不具有改善和保护、利用价值的旧住宅小区进行改建,争取2012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旧住宅区改造任务。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2015年前现有建成区城中村要全部完成改造。妥善解决拆迁安置、就业社保、集体资产处置、身份转变等问题,加快中心城区内现有旧商业中心区、商业街区改造,整合优化提升商业业态,加快

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综合性功能区。

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按照“向心布局、组团发展、两规衔接、四个层次”的指导思想,构建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一是优化行政区划,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把临近中心城市的县改设区,使中心城市形成一个中心城区、南北两个副中心城区。按照复合型新区的理念规划建设新区,优化居住、产业、生态布局,实现城乡统筹、产业协调、产城互动发展。加速周边县城与中心城区整合,南部副中心城区以濮阳县城为主向南亲水临河发展,作为历史文化和商贸服务区;北部副中心城区以清丰县城为主突出居住、文化、教育功能,作为产城互动和生态宜居示范区。二是提质扩容发展县城。支持南乐、范县、台前县城与周边城镇组团发展,突出特色,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三是发展壮大小城镇。支持中心镇特色发展,建设专业园区,促进农村人口就近向城镇转移。积极推进撤乡建镇,“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经济基础好、特色突出的乡撤乡建镇,建成各具特色的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四是积极稳妥发展新型农村社区。用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的理念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产城融合,产城一体”,以产业集聚区发展为重要载体,实现经济增长和人口集中。中心城市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绿色化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北部的清丰县重点发展食品和家具制造业;南部的濮阳县重点发展医用新材料。其他县城产业错位发展。南乐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范县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台前县重点发展羽绒服装和石油化工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吸纳就业、促进消费、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产业发展,广泛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人口聚集,加快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形成依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的态势。

加快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南林高速东延、濮范高速东延、德商高速范县段的规划建设,在我市境内形成“井”字型高速公路网络,实现河南高速公路网与山东和环渤海高速公路网的全面对接,彻底打破豫东北地区的交通瓶颈制约。积极开展市区—东明黄河大桥、柳屯—濮城、清丰—南乐、濮阳县城—黄河、范县—台前等快速通道前期工作。推动三条干线铁路在濮阳境内交会。协助推进晋豫鲁铁路尽快通车。加快郑州经鹤壁、濮阳至济南客运专线、安濮荷铁路前期工作,争取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来源:濮阳日报)

第五篇:促进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精)

广安市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 工 作 简 报 第 九 期

广安市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

2010年7月22日

全市卫生系统党员干部职工在抗洪救灾中积极创先争优

7月15日以来,广安市境内及渠江上游地区普降暴雨,个别地区雨量达350毫米。19日20:00左右出现洪峰,广安城区水位达238.17米,水位上涨25.81米,为广安自1847年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广安区中医院、华蓥市明月镇卫生院、岳池县罗渡中心卫生院等医疗卫生单位相继被淹。面对严峻考验,广安市卫生系统各级党组织、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不畏艰险、精诚团结,以抗洪抢险的实际行动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实践,唱响了一曲曲震撼人心的壮歌。

领导带队,争做先进表率。面对严重灾情,全市卫生系统 1 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精心组织、科学决策,争做先进表率,成为抗洪抢险的坚强堡垒。市卫生局党组迅速成立“7•17”特大洪灾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利民和其他党组成员带队到广安区、华蓥市、岳池县现场督促指导抗洪抢险卫生应急工作。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和区市县卫生局党委在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积极投身抗洪抢险卫生应急工作。

党员带头,争做优秀楷模。全市卫生系统党员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临危不惧,奋勇拼搏,争做优秀楷模,始终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市卫生局党组成员分赴抗洪现场,蹲点指导抗洪抢险卫生应急工作。300余名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主力军和先锋模范作用,组成47支“抗洪抢险医疗服务党员先锋队”,深入灾区免费提供医疗服务和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保障受灾群众有病即治,及时进行“消、杀、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广安区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张齐游不顾受伤红肿的手,亲自带领人员深入区中医院、浓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单位抗洪抢险;华蓥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戡和岳池县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晓进,从7月17日到现在一直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岳池县中和中心卫生院党员干部积极踊跃报名,迅速成立了院长黄秀明为组长的中和中心卫生院党员抗洪抢险队,积极投入抗洪抢险。

群众响应,争做抗洪标兵。在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带动下,2 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自觉融入到创先争优、抗洪抢险的洪潮中,形成了干群合力抗洪、争做抗洪标兵的良好工作局面。广安区卫生局女职工柏维琼不顾自身安危,脱掉鞋子赤脚涉水步行到城区可能进水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指导抗洪抢险;罗渡中心卫生院在被洪水围困的情况下,不顾自身遭受重创,坚持对8名危重不能转移的病员提供住院服务和生活服务,并向罗渡中学灾民集中安置点派出医疗队伍进行24小时服务;华蓥市明月镇卫生院在自身受灾严重的情况下,还发动干部职工组织3支医疗服务队,对4个受灾村的群众进行巡回医疗、免费体检和免费发放防暑防腹泻药品。据统计,截至21日下午5时,全市共出动医护人员4862人次,救治伤病员4099人;出动卫生防疫人员10049人次,消杀面积为305.2万平方米;出动卫生监督人员1020人次,覆盖灾区48.57万名群众,实现了灾后无疫情。

(市卫生系统创先办)

罗渡中心卫生院齐心协力抗洪灾

2010年7月18上午9时,罗渡中心卫生院已经将药品、器械等搬迁完毕的门诊、住院一楼全部被洪水淹没,医院成了孤岛。

“这些洪水超历史,罗渡水位预计达28.2米……”,广播里传来最新洪灾信息。因为洪水包围,医院与外界失去陆上联系,3 饮用水、食品均无法运进来,全院职工在又饥、又渴、非常疲劳的情况下,再次紧急出动,开展第二次紧急搬迁,共出动68人次,对全院中、西药房、药品库房、B超、检验、心电等20余个科室医疗设备、药品器械全部搬迁。

医院自身要顾,但受灾群众更要顾。罗渡中心卫生院同时对院外4个临时医疗点派出医务人员15名轮班坚守,救治伤病员32人次,发放药品6000余元,出动救护车一台,接转病员;组织专业队伍两个,出动疾病防控人员10名,使用消毒药品3种6公斤,消杀灭面积30000平方米,食品饮用水卫生监测2个,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岳池县卫生局 龙江)

送:省卫生厅创先办;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绩效办,市委创先办、市防汛办、市应急办,局领导。

发: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各区市县卫生局,局机关各科室。

(共印40份)

下载加快城乡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城乡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摘要:当今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问题的出现,城乡差距的不断增大,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现......

    加快农村就业结构调整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心得体会

    按照国际普遍承认的“就业结构偏离度”计算,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00美元时,就业结构偏离度农业为-0.3,按此计算,我省还有250万人需要从农业分离出来,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600万人......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

    关于加快城乡卫生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思路(5篇范文)

    加快城乡卫生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李庆平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中国 404000)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818-0086(2008)03摘要:在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城乡二元......

    关于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制定了若干意见,再次强调“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在国家......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1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在桑植县城市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陈家河镇党委书记谷忠涛 (2009年3月25日)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能够在今天的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言,倍......

    如何认识城乡协调发展

    如何促使城乡协调发展?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30年间,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平衡发展战略,各种投资政策和财政支付......

    减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减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决策。而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8亿农民整体收入和消费水平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