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干部社会管理培训情况汇报
基层干部社会管理培训情况汇报
2011年以来,xx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要求,把社会管理培训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力求实效,开展了一些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突出大范围培训,确保覆盖到位
为确保社会管理培训工作全面铺开、覆盖到位,将社会管理培训工作纳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三项工程”和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五有一创”工程的重要内容,分层次统筹组织推进。由市委组织部集中培训全市新任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并选调部分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对未参加市级培训的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集中开展培训;由各乡镇党委参加过市级培训的领导干部组织域内基层干部开展培训,实现培训对象的全覆盖。2011年以来,xx市、县两级组织部门集中培训农村基层干部xxxx人次,其中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xx人次,副科级以上乡镇(街道)领导干部xx多人次,村党组织书记和一般村干部基本实现全覆盖。启动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五有一创”工程后,市委下发了《关于落实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五有一创”工程具体措施的意见》,将“五有一创”工程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从今年开始,对街道党工委(辖社区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和社区党组织书记、专职副书记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能力培训,确保街道社区党务干部每年都能接受培训,目前已培训街道社区干部xxxx多人次。
二、突出高层次培训,确保培训实效
为确保社会管理培训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着力提升培训层次,大力倡导专家授课、域外考察的培训方式。由市农村党员创业培训中心在xxxx等合作高校选聘了xx名从事社会管理和“三农”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定期到xx为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党员授课,仅2011年各合作高校专家即到xx市授课达xx多人次,讲授社会管理、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xx个专题xxx多个学时,xxx余名农村基层干部参加了集中培训,超过总参训人数的30%。聘请国内高层次专家学者为全市机关党员干部授课,将社会管理创新相关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全市各级机关干部每年累计参学超过xx人次。市委在2011年组织全市xx名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到xxx等省外发达地区实地考察了社会管理工作经验,组织xx名村党组织书记到山东潍坊等地考察学习了农村管理经验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各县(市、区)均组织了超过xx%的村党组织书记和部分社区党组织书记到域外考察学习。全市2011年以来共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到域外考察学习xxx人次,组织社区和其他领域基层干部到域外培训xxx余人次,开阔眼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
三、突出整体性培训,实现效果提升
在市委下发的《xxx实施方案》中,将社区基层干部社会管理培训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把社会管理培训与其他专项培训有机结合,形成推进合力。今年x月,全市集中开展了“党务干部专题培训月”活动,分级对全市各领域基层党务干部进行系统化培训。将社会管理培训与红色理想信念培训相结合,今年已举办xx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4期,投入财政和党费资金近xx万元,组织各级组工干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务干部、党员xxx人,在培训中融入社会管理创新内容,提升了党务干部、党员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将社会管理培训与部门培训相结合,依托市民政局举办了全市近xx名社区基层干部参加的和谐社区建设专题培训,为社区干部如何立足本职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
第二篇:基层干部科学发展和社会管理主题培训工作总结
加强培训 促进管理 努力实现卫生工作新跨越
为贯彻落实省、市基层干部科学发展和社会管理主题培训文件精神,按照《xxxx基层干部科学发展和社会管理主题培训实施方案》阶段工作要求,县卫生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有序开展,现将培训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夯实活动基础。
为确保培训活动顺利开展,夯实活动基础,我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抓好落实。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卫生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并印发了《xxxx卫生系统基层干部科学发展和社会管理主题培训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成立了学习活动办公室,负责此项培训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二是领导带头,率先垂范。主要领导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调研、带头查摆、带头整改,有力地推进了各环节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精心谋划,加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及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及时的组织召开了动员大会,制订了各阶段工作方案,明确各阶段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以及工作要求,制定工作安排表,明确了工作任务、责任人,确保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
二、突出两个重点、全员培训。
一是突出“两个重点”。重点对象突出,即确定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作为活动的重点对象,努力增强领导班子的科学发展意识、开放合作意识、改革创新意识、争先发展意识、以人为本意识,使干部受教育,认识有突破,发展有信心。重点内容突出,牢牢把握围绕“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卫生”主题。二是机关全体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学习,达到人人了解相关政策,熟悉业务流程,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三、明确目标、注重效果。
把学习活动与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召开学习活动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立足当前卫生工作,认真研究,关注民生,缓解群众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医疗救治能力,制定符合实际的总体工作方案和各阶段工作意见,使学习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缓解群众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全面推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工作;二是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力度,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县医院上档升级,达到标准化县级医院水平,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是“三基两化”建设,全力打造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网络,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是开展全县新农合信息网建设,使合作医疗更加务实惠民,发挥农村合作医疗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作用;四是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采取一系列稳定人才、吸引人才、培训人才的办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四、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基层干部科学发展和社会管理主题培训工作。
一是创新培训模式,调整基层干部和业务骨干人员培训思路。扩大培训面,把以往培训领导干部为主扩大为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和各医疗单位基层干部、业务骨干及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为主;适当扩充教育内容,结合卫生系统的实际需求,把与卫生工作现实相关的医疗政策、行政执法、医患沟通及如何做好本职工作等内容作为重点课程,着重提高基层干部为民服务的能力。
二是丰富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参训人员学习热情。培训活动以集中授课和学员自学的形式开展。在维系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参加授课的教师积极备课并增加了课堂互动,使台上台下融为一体,使讲课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积极引用多媒体教学,通过丰富的影音资料使参加培训的人员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培训内容,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
五、学习取得的成效。
1、进一步提高了卫生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通过认真学习,反复讨论,领导班子成员、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纵横比较,客观分析,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通过深刻查摆,全面反思,找到了差距,明晰了症结,确定了方向。
2、进一步理清了卫生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思路。通过学习活动,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实现卫生工作的健康、和谐、快速发展,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统筹。就是要根据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着力解决不和谐问题,认真梳理好发展思路,促进卫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今后我们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积极推进全
县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3、进一步增强了卫生系统服务群众和社会的工作能力。通过学习活动,全县卫生系统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可以概括为呈现四个转变: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即变原来的狭隘卫生为现在的大卫生观念,变被动服务为现在的主动服务;其次是工作要求的转变,即以服务社会和群众为根本要求,致力求发展,着力办实事,倾力谋特色;其三学风的转变,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应付学习为认真学习;其四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工作热情更加高涨,服务意识更加浓厚,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4、提高了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一是加强政治理论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强化领导干部三种认识(对新时期领导干部标准要求、对构建和谐社会、对卫生工作要求)、提高三种素质(思想、文明、业务),增强三种能力(班子驾驭能力、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工作推进能力、服务发展能力)。二是加强医德教育,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注重提高医疗水平,把人性化服务落实到实处。从服务主体抓起,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活跃学术气氛,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医疗质量检查,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规范医务人员服务行为,关心病人的生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医务人员树立以病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制度建设,引导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正确地履行责任和义务,为病人提供温馨、舒心、放心的服务,从而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总的来看,卫生系统学习活动现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少数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不够高涨,学习停留于表面形式,没有将学习与实际工作、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没有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工作的动力。二是一些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还不够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还不足,调查研究还不够深入,在“调查”上下了一定气力,但在“研究”上做的文章不够,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力度还不够大。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因此,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基层干部科学发展和社会管理主题培训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效,以此为动力,推动全县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发改局基层干部科学发展和社会管理主题培训实施方案
发展改革局
基层干部科学发展和社会管理主题培训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根据组织部《承德市基层干部科学发展和社会管理主题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以提高领导干部综合能力素质为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造就一批守信念、重品行、有本领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县”基本目标提供思想、能力和保障。
2、基本原则。实施这次行动计划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紧扣我县“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立足于提高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管理能力开展培训。二是以人为本,按需培训。突出干部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干部特点,强化培训需求导向,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上下结合,统筹协调。在抓好重点对象培训的同时抓好全员培训,注意避免遗漏不训和多头重复培训。四是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研究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素质能力模型,结合发改部门行业特点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科学化水平。五是学用一致,注重实效。认真研究解决培训中学用脱节、学风不正问题,切实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破解我局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二、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通过实施行动计划,切实提高发改局干部履行职责、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完善干部培训的工作基础,探索总结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把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主要任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不同情况参加相应的培训,包括在职期间的各类岗位培训、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从事专项工作的专门业务培训、新录(聘)用的初任培训,以及在职自学、学历教育等其他培训。其中,重点对象要在行动计划期间分类别集中轮训一遍。确保干部参加培训的时间,局科级及以下干部在行动计划期间参加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20天,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5天;其他培训对象在行动计划期间参加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3天。
三、培训对象
1、局机关正科级及以下干部;
2、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
四、培训内容
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基层干部特点,在普遍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开展培训:
1.围绕我县“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和加快建成山水园林中等城市,打造文化旅游与绿色产业高度融合的国际旅游名县,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县基本目标;
2.突出抓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的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培训;
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的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训; 4.以增强党性为重点的党史党风党纪教育培训;
5.以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为重点的职业道德品行教育培训; 6.为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实际,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基层干部的特点和需求,重点学习可续发展观、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上的讲话、丰宁满族自治县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丰宁十二五规划、环境保护、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创新、党风廉政建设、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相关理论知识。对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重点进行科学管理、自主创新、法律知识、社会责任和新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五、培训方式方法
根据发改局基层干部特点和培训内容需要,以集中轮训的方式为主,灵活运用其他多种培训方式,并积极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改进干部在职自学。
1、集中轮训。充分发挥党校,理论中心组学习及高等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选配优质师资,设计精品课程,集中举办专题轮训班,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2、分散培训。结合单位、部门或股室实际,采取请进来、送下去等方式,选聘优质师资深入单位基层开展流动授课、现场教学等。学习时间可集中,也可分散分段,确保完成规定内容和学时。
3、电化培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远程教育、在线学习、光盘教学等方式开展培训。
六、实施步骤
学习培训计划实施时间从2011 年10月至 2012年9月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2011 年10月单位针对培训主题认真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安排部署;
2、实施阶段 2011年11月至2012年9月组织实施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干部培训工作,在2011年底前务必完成培训任务的50%;
3、总结阶段 2011 年底对我局主题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总结;2012年9月底单位要对主题培训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专题报告报组织部。
七、保障措施
培训工作涉及面广,各部门,各股室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统筹利用资源,狠抓工作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
单位成立实施培训学习领导小组,„„.担任组长,„„..为成员,负责对培训计划进行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研究解决培训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培训计划的具体实施。
2、抓好督促检查 培训期间,领导小组要加强分类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了解活动进展情况,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推动主题培训有序开展,确保培训的高质量、全覆盖。
3、营造浓厚气氛 学习培训领导小组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使基层干部充分认识开展主题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了解主题培训内容、方法和要求,调动基础干部参加主题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展改革局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汇报
狠抓落实 务求实效
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 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1日)
各位领导:
榆阳区作为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试点县区,担负着先行先试、走在前列、率先取得成效的重大责任。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统一部署,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放在工作全局来谋划和推进,动员全区各方面力量,重点抓好民生民计、基层建设和社会稳定等工作,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我们坚持把加强和改善民生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一项源头性、根本性工程,全力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40多亿元,实施十大类300多个民生项目,建成以经济适用房和养老服务中心为代表的一大批亮点民生工程,建立每户2-3千元标准的困难家庭救助基金,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灾返贫问题,继续完善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长期困扰百姓的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民生难题得到
有效解决。从今年起,每年安排新增财力50%用于民生建设,完善以民生为导向的财政政策体系,积极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乡低收入家庭就业问题,加大医疗、教育、住房、生态各项民生工程建设,构筑覆盖全民、创新领先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00元,分别较2006年翻了一番,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富裕,对区委、政府工作满意度持续提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把夯实基层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今年来,我们立足区情实际,加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把社会管理服务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不断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基层党建。以“升级晋档”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建立“榆阳区生活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今年“七一”,安排6万多元集中慰问我区建国前33名老党员,让困难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引导广大党员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农村党建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吸收80名返乡创业企业家出任村委书记、主任,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引领发展、维护稳定的本领。特别是文昌集团董事长张文堂
担当古塔乡黄家圪崂村村主任后,计划投资3亿元,着力打造集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推动了我区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构建和谐矿区。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地企(村矿)和谐共建领导小组,出台《和谐村矿建设实施办法》,成立了什拉滩、常乐堡等涉及16个煤矿的8个村企联合党支部,通过积极探索“入股”新途径、提高吨煤提取资金的比例、加快矿区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移、推开煤矿结对帮扶制度等方式维护了矿区群众合法权益,保障了煤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实现了村矿和谐建设的良好起步。自2006年以来,我区煤矿累计投资7570万元,支助孤寡老人、贫困户和贫困大学生达900多户(人),帮扶建设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等工程34处,修筑道路9条36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所在村组的生产生活条件。2010年全区共计提取煤炭开采环境治理补偿费5332万元,其中的70%全部量化兑付到群众手中,30%由政府统筹用于什拉滩、柳八滩、乔界等新农村建设,最近,吨煤提取资金比例由2元提高到4元,将有效提升村民收支水平,极大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别是什拉滩村通过土地折价入股,成立矿区运输公司,组建承揽矿区土建工程公司等方式,村集体预计收入780万元,村民收入3000多万元;村范围内4家煤矿各出资2000多万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420栋居民小别墅,推动村矿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不断向纵深发展,树起了陕北能化基地村矿和谐建设的典型样板。强化基层社会管理服务。针对全区现有20多万流动人口,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要求,积极探索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新方法新举措。把社区(村)划分为若干网格,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设岗定责、服务到户,让群众知道有话跟谁说、有事找谁办;根据不同管理对象的特点,分类制定管理服务措施,抓好特殊人群教育转化工作、校园及周边地区安保工作、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社区助老中心上门服务孤寡老人工作;按照每个村(社区)有一处固定场所、一名信息员、一套信息设备、一套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镇、村两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实现信息及时采集、情况动态掌握、服务迅速跟上、问题有效处理;建成乡村文化站点、“农家书屋”和社区体育活动点400多个,加强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服务工作,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全面开展社会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着力开创综治信访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紧紧抓住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县区的重大机遇,狠抓综治信访安全生产建设,全面提升社会管理质量水平。着力构建立体化综治维稳网络,2008年以来,先后招聘治安协警265名,安置“4050”治安联防员350名,录用部队转业安置人员108名,充实到基层一线,进一步壮大优化警力配置,建立小区、巷道、街面、出入城区卡点、城外堵截点的“五级巡防”机
制,形成点线面网格化全天候的强大人防体系。向科技要警力,投入4000万元,全力实施榆林城区“街道探头扩面”工程,筹资600万元,实现城区居民小区技防措施全覆盖,初步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防控大格局,社会治安感满意率明显提高,2010年,被市委授予全市平安区;着力做好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工作,构建信访工作大调解格局,率先建成全市技术一流、运行高效的综治维稳指挥中心,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村组(社区)综治维稳办公室和工作站,形成区乡村三级矛盾排查网络,动态调查收集社情民意,评估社会稳定风险。同时,在各乡镇(办事处)、村组(社区)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最大限度地将社会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连续两年无重大突发性群体上访事件,“一控三下降”指标全部在掌控范围之内。紧扣“机制创新、职责扛死、办结彻底”的工作思路,实行领导包抓、集中交办、跟踪督办信访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活动,率先在全市建立一站式“信访联合接待大厅”, 完善信访、综治、司法、调解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彻底解决连续上访20多年的尉迟达侠和张克平等多起信访难题,及时处理榆林制革厂、地毯厂、造纸厂等二十余家企业改制过程中遗留问题。今年,我区各级领导干部累计接访约访群众136批1626人次,走访下访群众79件(次)765人次,处理各类矛盾纠纷90余
件,中省市交办的60件信访案件全部报结;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文化建设、创建安全型企业三大工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对重点行业安全进行专项整顿,健全全区统一的应急救援体系和机制,完善了200多个应急预案,采取挂牌督办、跟踪整治、限期整改等一系列措施,连续五年保持重特大安全生产”零事故“。
四、把强化领导、齐抓共管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的领导是根本,协同管理是保障。作为试点县区,我们严格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谋划和推进,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常委会,组织学习领会中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全面梳理经济跨越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研究部署开展工作。区上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21个乡镇、7个,办事处和区级各职能部门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合试点任务分解表》,明确各职能部门、乡镇、单位职责,层层分解任务,层层狠抓落实,并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全区各级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工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同时,进一步强化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初步建立起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
机制互联、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管理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管理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总体来看,我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这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兄弟县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措施,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实力、魅力、活力、幸福现代新榆阳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推荐)
探索“四联四组链条式”管理 着力营造幸福和谐新社区
——灵乡镇谈桥社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自今年四月灵乡镇谈桥社区列入大冶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幸福、和谐、平安”社区为中心,把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构建法治平安社区、加快跨越发展作为社区改革、发展的总抓手,探索 推行联户组团式管理、联部组装式服务、联防组合式调解、联合组建式共享式的社会管理“四联四组模式“,着力打造创新社区管理的平安链、便民链、调解链、公共服务链“四条链条”,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化建设,有力提升了社区社会管理水平,推动社区科学和谐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探索联户组团式管理、打造社区平安链
第一、参照网格化、探索联户组团。社会管理创新,分类管理是基础。我们按照合理、便利、均衡的原则,将全镇135平方公里的按划分为园区、社区、镇区、景区等6大网格;将参与社会管理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精细化原则安排到每一个网格,同时结合谈桥社区实际,将社区管辖14个居民小区、1个集中居住点,2600人按“相对毗邻、联系方便、渊源深厚、和睦共处”的原则,以每30户左右为基础划分19个联户细化网格,同时根据“组织推荐、群众选举”的方式选出网格中心户长,对网格内的人、地、物、情、事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在网格管理过程中,中心户长成为网格的“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每个网格管理员对网格的“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住房设施清、隐患矛盾清”。通过建立村(社区)联户网格数据库对现有社会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搭建镇村管理两级平台,镇、村、中心户长三级服务管理组织体系。
第二、参照项目化、打造平安巡逻链条。我们成立了镇巡逻队——社区联防队——网格联防小组三级治安巡逻链条。一是组建镇治安巡逻队,根据市政法委要求,2012年5月,我镇率先组建了由15名退伍军人组成的专职治安巡逻队伍,队伍严格按照军事化要求,24小时在镇区、园区、社区扎实有效地开展治安巡逻。自队伍组建以来,参与治安保卫工作31次,协助抓获种类犯罪嫌疑人17人,成功协助处置交通纠纷4起,协助4名受伤群众得到及时救治,各类违法犯罪现象明显下降。二是组建社区义务联防队。以社区干部牵头,以中心户长、社区民兵为主要力量组成义务联防队。三是建立网格邻里守望联防小组。以中心户长牵头,网格居民为小组成员,形成社区、镇、网格三级联防机制,组成严密的治安防控网格,维护辖区的治安防范及公共设施安全。
第三、参照科技化、打造平安视频链条。在谈桥社区按要求设立社区警务室,以警务室为基础构筑社区平安链。一是建设平安视频监控链。我们投入300万元建设中心镇区——谈桥社区——网格联户三级视频监控链。中心镇区投入220万元建设了镇区监控系统,谈桥社区投入60万元在主要路段、路口及重要部位设置22个视频监控点,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的发生,视频监控 2平台启用后,社区的偷盗现象几乎消失,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大大增强。二是建设平安大喇叭。投入5万元共安装了16个平安大喇叭,每天定时段(早上7:00-7:30,下午5:00-5:30)播送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好人好事、社区新闻、农业种殖养殖技术等内容,丰富了广大居民的知识面和日常生活,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三是建设平安交通系统。我们投入20多万元在社区主要路段设置减速带和交通标识,以保障广大居民出行安全。
二、探索联部组装式服务,打造社区便民链条 创新社会管理,根本宗旨在于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幸福群众,因此我们充分整合便民资源,不断健全社会管理服务便民链条。
第一、大力整合便民资源。根据群众诉求,将国土、民政、劳动保障、计生、新农合、农业、林业、水利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集中组建镇便民服务中心,将信访、综治、司法、法庭、公安等社会维稳部门集中组建社会维稳中心,将农技、农机、畜牧、就业等涉农、培训部门联合成立“三农”服务就业培训中心,将文化、体育、各类文体协会集中组建文体服务中心。通过定期大接访形成大信访机制,群众“见警率”和民警“管事率”大幅提升,万人发案率、百户发案率均保持较低水平。
第二、全力打造便民平台。我们按照强化党务、规范村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五务合一”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配套完善了党员群众服务大厅、图书阅览室、卫生室、农资超市、远教剧场、健身 娱乐等基础设施,配置“民生服务110”,健全村级一事一议,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对公共资金支出等重大事宜进行讨论,激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大家管、大家建的热情。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现敞开流水线办公、全程跟踪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咨询,引荐群众办理事项,引导群众“有困难到社区,要上访找支书”,做到“矛盾化解不出村”。试点开展以来,共登记群众诉求31项,解决了29项,办结率达93.5%。
第三、着力优化便民服务。在镇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安装饮水机、电视机、休息椅,设置了办事指南触摸屏,为农民群众提供舒适的办事环境,在村便民服务室落实了村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谈心说事制度,镇便民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室全部实行实行开放式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的运行机制,对即办件、退回件、承诺件、联办件、补办件、代理件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能办迅速办不拖沓,不能办说明原因不推诿,有效保证便民中心工作正常运转。
三、探索联防组合式调解,打造社区调解链
调解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试点中我们不断创新矛盾调处的排查化解思路,着力打造中心户长——社区居民理事会——“五老”和谐会——居委会——镇维稳中心的5级矛盾排查调解链,尽量实现“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村镇”。
第一、组建“五老”和谐会矛盾调解队。镇设立“五老”和谐总会,全镇22个村(社区)设立“五老”和谐分会,主要 4 由政治威望高、工作经验丰富、社情民意熟悉、群众基础好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模范等“五老”人员组成,主要职能是调处、化解信访问题及矛盾纠纷。社区以镇“五老”和谐会为领导,相应组建了社区“五老”和谐会矛盾调解队,自组建以来已成功协助调处化解了37起小矛盾纠纷,为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作出了极大贡献。
第二、组建社区人民调解室。我们根据社区矛盾特征,参照市民调中心成立了社区人民调解室,民调室、警务室协助社区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矫正对象、吸毒人员、邪教人员、易肇事精神病人、闲散青少年等重点特殊人群的管理,摸清底数,落实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第三、组建社区矛盾调解链。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理事会、“五老“和谐会、社区居民自治委员会的“三会”作用。按网格管理的模式,成立“三会”联网化解矛盾的机制,形成网格上排查矛盾中心户长——社区居民理事会——“五老”和谐会——居委会——镇维稳中心的5级化解机制。中心户长担任联户网格的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组织员、帮教员。以调解员的身份就联户各类矛盾地进行首位调处,对于矛盾冲突比较严重的纠纷则以信息员的身份向社区居民理事会报告进行次位调处,解决不了的依次由“五老”和谐会、社区调解委员会调解,层层把关化解矛盾,级级尽力将矛盾化解在自已的“责任田”。
四、探索联合组建式共享机制,打造社区公共服务链 创新社会管理,核心内容是延伸公共服务,让村民充分 享受市民待遇,为此,我们突出用市场机制延伸公共服务,更加方便群众。
第一、推行把“村干部当镇干部用”。积极探索社区干部当镇干部使用的用人机制和千分考核机制,按照“群众有威信、经济有保障、政治有地位、工作有考核”的要求,充分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对社区干部工资全面实行统筹,试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列席镇党委会、班子会制度。试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千分制工作考核机制,社区党组织书记从工资中拿出6000元作为各项工作保证金,将信访维稳、计划生育、会纪会风、一些突击性的工作纳入考核内容,按月考核、同奖同赔。通过试行实施,镇、社区干部联通考核机制已初见成效。
第二、建设社区卫生保洁体系。落实卫生保洁环卫制度,组建社区自愿保洁队伍,对自愿保洁员发放一定数额的奖补工资,建立“以户为单元、中心户为基础、社区为主体”的生活垃圾作业链,镇建立垃圾焚烧场、组建设垃圾池、联户设立固定垃圾箱,保洁员定期打扫责任区卫生,指定垃圾回收点,集中垃圾运输处理,构建社区保洁工作长效体系,同时通过改水、改厕、改厨,开展文明卫生居民户评选,每周在学校、中心网格开展环保及卫生宣传教育,逐步改变落后卫生面貌,提高居民的卫生保洁意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三、加快文化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采取镇政府、社区、社会知名人士多方筹资的方式,组织对社区农家书屋的改造扩容,建设一批运动场和文化活动中心,根据居民自愿报名成立社区文艺队、篮球队,定期组织召开广场舞会,居民在社区广场开展开展文体活动,引导广大居民的生活方式更加 健康时尚。通过灵成工业园和灵乡镇农民就业培训中心,开展技能培训和专业教育,使社区居民户至少能掌握一项从事农业生产或种殖、养殖的技能或技术,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主服务、自谋发展。
近半年来通过加强社会管理,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实现了政府一元社会管理向公众多元参与社会管理的良好转变。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探索镇村社会管理新规律,创新乡镇管理新机制,触入现代管理新理念,不断提高了社会管理的效能和服务质量,为加快灵乡跨越发展提供更加强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