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有企业改革(含5篇)

时间:2019-05-13 11:0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我国有企业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我国有企业改革》。

第一篇:论我国有企业改革

产业经济学课程论文

班级:金融五班 姓名:马炜萍 学号:20115559

论国家垄断行业的改革

摘要: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各界强烈呼吁我国加快对垄断行业的改革。然而垄断行业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垄断产业改革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需要全面、系统的研究与评价。立足于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现状,指出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并针对自然垄断行业和行政性垄断行业的不同性质提出具体策略,最后总结出改革的整体思路。

关键词:国家垄断、弊端、现状、利益、难点、措施与思路、具体策略

一、垄断行业的弊端

党报上曾登有一篇文章:破除垄断才能改良“经济体质”。垄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垄断,在大部分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是大部分人民群众都一知半解的词。然而,垄断现象正在中国市场上叱咤风云、翻天覆雨般的搅动着我们的切身利益。到底什么是垄断?垄断一般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或几个厂商的市场组织。依据垄断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垄断分为经济垄断、自然垄断、国家垄断、权利垄断和行政垄断等。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追溯世界经济史垄断大致产生于19世纪中叶。几次工业革命使得经济飞速发展,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膨胀。为了保持与扩大利润,大企业之间有必要结成垄断组织,瓜分市场份额,以调节生产。由此,中小企业进入市场难度明显增大。长此以往,某个市场专门由一个或者几个大企业掌握市场份额与重要技术等,便形成了垄断。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垄断的形成原因主要有:(1)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商品的全部资源或者基本资源的供给;(2)厂商拥有了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3)政府的特许,如铁路运输部门、供电供水部门等;(4)还有自然垄断。

垄断现象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都是典型的垄断企业,例如中国移动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工商银行等等。由此可见,我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与垄断行业是息息相关的。垄断是如何影响我们利益的呢?联系垄断产业与它们提供的产品对我们的影响,垄断之弊端显而易见。

1.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使我国低收入人民的生活状况无法改善。

由于垄断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他们便能控制市场价格。由此导致商品或者劳务的价格过于昂贵,与他们所提供的服务严重不对称,大大影响了我们消费者的利益。例如:中国移动就是国有完全垄断企业。它作为全球最赚钱的电信公司,却让我们无法为之骄傲和自豪。因为移动的钱恰恰出自我们中国人民的身上。而移动公司的服务水平与价格水平相比实在相差甚远。堂堂十三亿人口的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因为行政垄断仅仅只有两家移动公司,而另一家联通还是移动的同胞兄弟。所以移动公司只要仍握住垄断这把锋利的大刀,无论我们多

么愤慨和无奈,也只能是垄断公司刀下待宰的羔羊。由此导致的各种基本生活用品的价格居高不下,对于低收入群体实在苦不堪言。

2.损害公众利益

作为国有垄断企业,他们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他们应该所承担一些公共

职能,然而现实中有些龙头企业并不是这样。在2004-2005年间,中国曾闹出“油荒”。2004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获得2000多亿元的利润,而仅2005年上半年,中石油就完成利润1029.27亿元。这说明了什么,这些垄断巨头面向国内几乎拥有全部油气资源,对外则垄断着石油进口权,享有无法想像的垄断性权力。而当国际油价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的时候,国有垄断巨头应当责无旁贷地起到稳定国内市场的作用,为国分忧。然而在公共利益需要的时候,它们并未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反而严重损害了公众的利益。不仅如此,当垄断企业的决策人出现重大失误时,整个企业将蒙受巨大损失。这些决策失误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也只有国家一并处理。

3.滋生腐败

国家给予垄断企业的福利一直都很丰厚,例如公交系统职工在非工作时间乘车可以不买

票,医院家属看病不用挂号,铁路职工出门坐火车免票等等。垄断企业的生产成本都是自己定的,福利未曾减少,产品价格却一升再升。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有众多企业参与竞争,那么这些企业在成本上升时一定会先想到去把成本降下去,如提高管理效率、打击行业潜规则

等等。而垄断企业呢?无人与他们竞争,一切他们说了算,自然首先想到要涨价了。而垄断企业如此福利的堆积下,垄断行业员工的待遇自然是非常优厚。

4.降低了企业的创新力

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一个国有垄断企业,如上文所说,福利好待遇优,又没有

竞争对手,垄断企业的固有商业模式自然无需变动也能赚取多多的利润。那么一个企业必然会有种懈怠的思想滋生,没有竞争的风险。我为什么要投入资金去进行有风险的技术创新改革呢?一般而言,改革和创新都是竞争对手逼出来的,没有对手的情形下,虽然集中了无数优秀大脑,但垄断企业有什么理由去做风险很大、收益和后果却难以确定的改革、创新。不仅如此,他们的存在还遏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创新。例如中石油、中石化等的存在,使得其他民营油业很难甚至无法在夹缝中生长。对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的限制,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更阻碍了一个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最终,创新力的丧失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无法享受到更加优质的产品服务,更加低廉的价格,使得群众的物质生活无法得到快速改善。

二.国家垄断行业的现状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平均GDP年增长率高达9.8%。

这是过去30年中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的成就。然而,过去30年的改革主要集中在竞争性领域,垄断产业改革很少涉及甚至一度被忽略。目前,垄断产业改革已经严重滞后于整个改革进程,改革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与回潮现象。垄断产业已经制约了我国经济领域活力的进一步释放,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障碍,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障碍。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以及金融服务等行业,并提出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完善对它们的社会服务等措施。然而,根据非公经济论坛2006年的调查报告,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民企认为,我国垄断行业的改革尚未见效,三分之一以上的民企认为没有享受到国民待遇。这个调查说明,行业垄断仍然是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进行的“2008年中国改革问卷调查报告”中发现“垄断部门与市场部门相

互冲突”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性弊端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60.66%的专家认为垄断产业改革基本没有进展,16.07%的专家认为垄断产业改革有所倒退。垄断产业的改革滞后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2008年以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每年都作为重要内容写进了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三、.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

垄断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如此重要,为什么改革却无法有效推进与深化呢?一个重要的原 因就在于,垄断产业改革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需要全面、系统的研究与评价。此外虽然行政垄断行业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但是却披着合法的外衣,这使得其改革进程相当艰难;再加上这些行业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以及其在学界和政界的代言人的存在,使得行政垄断行业的改革遭遇的阻力异常强大。此外政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可能的政企利益同盟,也是政府规制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1,垄断产业改革自身的复杂性

我国的垄断行业是长期计划经济的产物,目前我国的垄断既存在于某些与国家安全关系密切的领域,如军工、造币,也存在于与国家安全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自然垄断行业,如电力、铁路、电信、城市供水供气等,甚至还存在于一些竞争性领域,如石化、保险、银行、证券、汽车等。这些行业长期以来一直由国有经济控制,相应的政府主管机构,既是行业的管理者,也是经营者,两个功能合二为一。在长期的政企不分的国家垄断体制下,逐渐淤积了各种致命的问题,诸如预算软约束、企业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管理落后、效率低下等弊端,而其中电信、铁路和邮政部门则被公认为是垄断最严重的行业。在政企不分的前提下,由于企业内部缺乏严格的经济核算和利益激励机制,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压力不大,动力不足,责任心不强。

2,改革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我国当前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与利益群体影响着垄断行业改革的总体环境,与其他方面的改革相比较,垄断行业改革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与挑战。这些风险可能会影响改革的结果偏离目标,让消费者、企业、国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遭受损失。由于国家垄断行业都处于很关键的经济地位,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使我国经济生产与人民生活发生困难,政府的威信和执政能力也将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每次改革涉及到国有企业这一块,即是复杂又敏感的问题。

四、改革措施与思路

1.深化电力、邮政、电信、铁路等行业改革。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基本实现,发电领域竞争态势已经形成,新型电力监管体制初步建立。当前应巩固已有改革成果,把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推向深入,重点解决电源结构不合理、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等突出问题。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主要任务是:一是抓紧处理厂网分开遗留问题,逐步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二是加快电力市场建设,着力构建符合国情的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价机制,实行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电价政策。三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政企分开,健全电力市场监管体制。2005年国务院印发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并付诸实施,主要包括:重组邮政监管机构,组建国家邮政管理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改革邮政主业和邮政储蓄;完善普遍服务机制、特殊服务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下一步重点是继续贯彻落实好邮政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邮政监管体系。通过改革重组,电信市场初步建立了不同规模、不同业务、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目前,基

础电信领域有六家全国性运营商,增值电信领域有17000多家经营者,其中97%以上含有民营资本。要根据当前电信领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继续落实电信体制改革措施。铁路行业改革重点是研究制定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铁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2.稳定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目前,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普遍引入竞争机制,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建设、运营市场全方位开放,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下一步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应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前提、以分类改革为原则。改革的重点:一是培育规范竞争的市场主体。加快对传统国有企业的改造,使之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非国有市场主体进入。二是营造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实现这一目标模式,就必须打破行政垄断、管制自然垄断、反对经济垄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进程,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体制,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三是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形成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市场发挥作用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必须把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纳入其中。四是构建与市场化相适应的监管体系。主要包括市场准入与退出的监管、价格监管、产品与服务质量监管、运行安全监管、竞争秩序监管,并建立相对独立、专业的监管机构。通过有效监管,既确保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行安全,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4.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一是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必须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加快构造垄断行业的有效竞争格局,加快垄断行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加快推动相关行业的法制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垄断行业监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竞争性行业一般不要建立国有独资企业,同时尽可能消除非国有经济准入的障碍,以确保能够充分竞争,防止经济垄断的形成。对于由于竞争形成的经济垄断,则按照反垄断法的规定进行处理。对于部分基础设施和自然垄断行业,在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前提下,应当允许非公有投资者以参股形式进行投资,并尽可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的领域和环节,则从各方面加强政府监管,以防止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铁老大”、“电老虎”现象的发生。对于一些公益性的行业,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投资,同时加强政府规制,既要保证投资者能够取得合理的收益,又要防止造成垄断,损害社会和消费者利益。二是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对一些盈利性的运输、通信、能源等垄断行业,应根据条件成熟程度,逐步地、普遍地进行股份制改造。对于能够改造为规范股份公司的,应争取早日上市。对不能整体改制的企业,应采取分类、分解的办法,逐步实现股份制改造。对条件暂不成熟的企业应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分阶段实现股份制改造。在条件成熟时,应扩大社会债券发行的范围,以多种形式实现垄断行业投资的社会化,为垄断行业的股份制改革创造条件。推行股份合作制。它主要是由一家或几家企业(或个人)与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联合成立项目公司对项目进行投资建设,并按协定比例出资和占有股份。此种形式,由于有政府的参与,可以提高投资者对投资的信心,由于有私人资本的参与可以提高资金效率和经营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石淑华.2006.行政垄断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07.

2.王学庆.2003.垄断性行业的政府管制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8):63—73.

3.李世朗.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2003-8-20

4.戚聿东.自然垄断产业改革必须坚持五个原则[J].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2,(6)

5.戚聿东、范合君,放松规制:中国垄断行业改革的方向[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4期,PP62~72

6.商业经济2006年第8期 SHANGYEJINGJI∀8,2006

7.2012年《求是》第18期

第二篇:明年国有企业改革有七大任务

明年国有企业改革有七大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国有企业发展的新动力要靠改革来激活。从国资委职责来看,明年国有企业改革有七大任务。”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12月27日在首届国企改革发展前沿论坛上指出。

楚序平表示,一是要深入做好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工作;二是要稳妥、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四是要积极推进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五是要加快推进“四项改革”试点;六是要稳妥推进薪酬制度改革;七是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与此同时,近期多位国资系统研究者向《证券日报》证实,2015年国资国企改革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一位研究者称,“2014年年末国资委召开的两次会议基本完成了对2015年国资国企改革的工作部署。”

12月16日,国资委主任、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张毅主持召开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全体会议,此次会议审议了《国资委贯彻实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相关重要举措分工方案》和《国资委牵头的3项改革举措2015年工作要点建议》。紧随其后,12月22日至23日为期两天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提出“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稳妥、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鼓励通过IPO推进混改

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张毅指出,2015年将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将企业授权一批、下放一批、收缩一批、移交一批,把该企业行使的权力都放给企业,把不该企业负担的包袱都卸下来。

对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张毅表示,要稳妥、规范、有序发展,坚持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防止大轰大鸣,防止“一混了之”。

“2015年,亟待研究混合所有制的政策细节。我们前一段时间考察淡马锡公司所属企业,其股权结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许多改革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楚序平表示。

据楚序平介绍,目前,淡马锡公司以控股方式管理着23家国联企业,其中14家为独资公司、7家上市公司和2家有限责任公司。新西兰政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政府明确规定:政府保留对企业的控制权,保留至少51%的股份,不允许出现基石投资者(即除新西兰政府外,禁止任何单一投资者持有超过10%的股份);新西兰公民与机构享有优先购买权,新西兰公民与机构持有的股份(包括政府股份)不得低于85%;国有股份出售必须通过IPO上市发行,禁止协议出售;国有股权减持收益用于发展新产业或购买新资产等经验值得借鉴。

“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必须搞好顶层设计和操作细节安排。”楚序平表示,同时需要高度重视几个问题,一是中央企业总部最好保持国有独资,对绝大多数重要国有企业,政府要保留51%以上控制权;二是混合所有制优先考虑包括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公众基金,优先中国投资者;三是搞混合制出售的国有股权收入,必须用于发展国有经济的新投入,不能吃光分净;四是混合所有制要一企一策,不刮风、不搞倒计时、不搞运动,防止犯颠覆性错误;五是混合所有制操作,优先鼓励IPO上市发行进行混合,必须进场交易、竞价交易,禁止协议出售。

“目前,改革的关键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规范国有资产评估,完善国有资产定价机制,严格操作流程,确保公开透明,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亟需研究员工持股政策细节,选择部分企业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稳妥有序开展。”楚序平称。

系列方案明年揭开面纱

2014年,除了国资委牵头酝酿的多项国企改革方案外,地方版的国企改革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现阶段已有超过20个省市地区发布国企改革方案。

央企层面,2014年7月份,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启动了“四项改革”试点,包括开展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张毅提出,2015年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对不同类别国有企业,明确主要特点、发展目标、改革方向,分类推进改革调整,加强分类监管、分类考核。

“明年最先加速推进的是界定国有企业功能,推进分类工作,为改革打下基础。”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

据记者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资委专门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截至目前,国资委已经召开了16次全体会议和6次专题会议,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

此前,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透露,顶层设计方案会以“1+N”的形式出台。“牵扯国企改革的大小文件总数一共有30多个,主要的是„1+N‟文件形式,1个是主要文件,N个是配套文件,大约有10个。”

据新华社消息,近期成立的国企改革调研组和国资委、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进行了多次讨论研究,目前对于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已基本达成共识,最早有望于2015年年初出台。

第三篇:XX县县属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XX县县属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县县属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国企改革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XX县国企改革行动方案(2021-2022年)》(X办发〔2021〕X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企改革专项资金遵循“谁使用、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专款专用、滚动使用、统筹实施、高效安全。

第二章专项资金来源和使用范围

第三条国企改革专项资金是指国有企业资产处置收入(企业改革完成后的剩余部分)、国有企业改革中土地使用权处置收益及其他可用于国企改革的资金。

第四条县政府委托XX县XX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设立国有企业改革资金专户(以下简称“资金池”),专项用于国企改革专项资金的收付、核算。“资金池”资金由财政部门拨付到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拨付XX公司,属财政性资金,纳入专项资金监督及绩效管理体系。国企改革专项资金日常管理费用由县财政保障。

第五条各企业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编制所属企业改革所需资金预算,报县财政部门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国企改革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县属国有企业破产、关闭、清算注销费用缺口,即县属国有破产、关闭、清算注销企业的全部费用扣减企业资产变现收入(不含改革企业土地使用权处置收入)后的不足部分。本条所指清算注销是指企业仅拖欠职工工资、社保债务,无其他非职工债务,企业资产变现不足以安置职工,需申请国企改革专项资金安置职工后,即可进行简易注销的情况。

第六条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清算费用或破产管理人费用。

包含公告、诉讼、仲裁等费用;资产评估、审计、法律服务等聘用中介机构的费用;清算组人员费用;管理、变价和分配企业财产所需要的费用及办公费用(破产管理人执行职务费用、报酬及聘用工作人员费用)等。

(二)职工安置费用。

包含依法解除或终止“4050”以下职工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拖欠的工资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遗属补助,下岗职工的生活补助费用和“4050”以上职工生活补助费等。

以上费用执行标准按照《XX县国资国企改革行动方案(2019-2020年)》(X办发〔2020〕X号)及相关政策法规确定。

第三章职责分工

第七条国企改革专项资金使用涉及各县属国有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县国企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企改办)、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商务局(国资部门)、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医保局、XX公司。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分工如下:

企业破产管理人或清算组:提出国企改革资金申请,按规定使用资金,落实绩效目标。

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国企改革专项资金的初审和汇总上报、绩效管理,监督资金的使用。

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商务局(国资部门):负责拟定国企改革专项资金使用总体绩效目标,对资金实施审核、监管。

县企改办:负责对企业所报材料完整性进行审核,报县政府同意后出具拨款通知书。

县财政局:负责拨付“资金池”资金,对国企改革专项资金申请、审核流程进行复核,将各企业主管部门所需改革资金及国企改革专项资金管理费列入预算保障。

县民政和人社局、县医保局:按照部门职能对职工安置方案进行审核;对职工身份和社保情况予以认定。

XX公司:负责“资金池”收付管理,并对国企改革专项资金进行核算。

第四章资金的审批、拨付程序

第八条为确保资金安全,国企改革专项资金拨付使用时需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第九条审批、拨付程序如下:

(一)申请。

清算组或破产管理人向企业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审核后向县企改办提交申请,并提供以下资料:

1.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及申请表;

2.企业改革方案(清算方案或破产预案)和职工安置方案;

3.县企改办批复破产、关闭、清算注销的文件;

4.改革期间(当年或上年)的财务审计报告、清产核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

5.企业改革费用测算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6.企业资产变现情况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7.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及附件。

(二)审核。

县企改办对提交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初审后出具意见,企业主管部门根据初审意见将相关材料分送国资部门、人社、医保等部门审核,相关部门审核后在审核表上签字盖章。具体审核内容如下:

1.清算费用或破产管理人费用。

诉讼费、资产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等按照相关规定计算。

破产企业的资产评估、审计、法律服务、日常开支、聘用工作人员等费用由法院指定的破产管理人结合工作实际确定,需报债权人会议或债权人委员会审核的费用,经审议表决通过后,组织实施。

清算注销企业聘请第三方人员费用、清算组人员费用及办公费用由清算组结合工作实际出具意见并报主管部门确定。

企业市场化退出过程中,需申请财政垫资的,应由企业主管部门申请,履行财政评审、政府采购程序。

破产企业、关闭企业和清算注销企业聘用人员劳务费参照如下标准:外聘工作机构负责人3000元/月(聘用人员数量按企业在册职工人数100人以上聘用人员3人以下;企业在册职工人数50-100人聘用人员2人以下;企业在册职工人数50人以下聘用人员1人)、各工作小组组长2000元/月、工作组其他人员1500元/月;企业留守人员1400-2000元/月。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成立企业留守小组,该小组成员3-5名,负责全县破产、关闭和清算注销企业的留守工作。

2.职工安置费用。

由人社、医保、国资按职责审核确定。人社部门主要审核经济补偿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费用;医保部门审核职工医疗保险拖欠等相关费用;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工资拖欠、下岗职工生活费等相关费用;国资部门审核“4050”以上职工生活补助费用标准,组织研究确定其他无具体政策依据费用,如职工出资用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款项等。

(三)拨款。

相关部门审签意见后,由财政部门对资金申请、审核流程进行复核,企业主管部门将盖章后的审核表报县企改办,由县企改办审批或报县政府审批(清算费用或破产管理人费用由县企改办审签,职工安置费用由县政府审签。若一次性申请金额达到50万及以上,则不论何种属性费用,均需县政府审签)。履行完审批程序后,由县企改办向XX公司出具拨款通知,XX公司在收到通知后三个工作日内与企业主管部门完成资金划转。

第五章预算绩效管理

第十条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商务局(国资部门)、各县属国有企业主管部门及县属国有企业(破产管理人和清算组)要将预算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效益等方面,综合衡量国企改革资金使用效果,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一条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商务局(国资部门)负责拟定国企改革专项资金总体绩效目标,并在总体绩效目标框架内,指导企业主管部门制定具体项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的设定应以推动县属国有企业改革为主线,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清晰反映预期产出和效果,相应的绩效指标应当细化、量化、可衡量。

第十二条做好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县国资部门、县属国有企业主管部门要对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实施监控,发现执行偏离绩效目标时及时予以纠正,并报送县财政局。县属国有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应对报送情况的真实性负责。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县财政局应暂缓或停止国企改革专项资金的拨付、督促及时整改落实。

第十三条开展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县属国有企业主管部门应于终了,针对本部门所属国有企业使用国企改革专项资金的情况开展绩效自评,向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商务局(国资部门)报送自评报告,县属国有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对报送情况的真实性负责。每年3月份,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商务局(国资部门)依据绩效目标对上年国企改革专项资金使用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总体绩效评价,形成评价报告报县政府和县财政局。

第六章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

第十四条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商务局(国资部门)、县财政局要加强对国企改革专项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按规定使用;县属国有企业主管部门(含县国资部门)应加强对企业使用资金的监督管理;县属国有企业破产管理人和清算组要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审计部门负责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五条对违反规定挤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侵占资金或其他违法违规行为,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第七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办法仅适用于破产、关闭、清算注销的县属国有企业,由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商务局(国资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与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与国有企业改革

一、关于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

改革以来,我们在体制上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所有制改革使我们的所有制形式和所有制结构有了重大变化。经过20年改革,我国形成了四种比较典型的所有制模式。第一种是以东北几省为代表的国有经济模式,国有经济的地位还没有动摇;第二种是以广东的前期和上海的后期为代表的外资经济模式;第三种是以江苏为代表的集体经济模式;第四种是以浙江为代表的混和经济模式。这四种模式特征清楚,对比鲜明。其中对比最鲜明的是东北的国有经济模式和浙江的混合经济模式。东北的国有经济模式在我国历史上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改革开放后,由于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弊端造成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历史负担沉重,所以东北地区近几年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存在许多问题,如生产效率低,下岗人员多。与此同时,浙江则不同,浙江发展很快,这与它的混合经济模式有很大关系。以温州为代表的混合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曾受到过激烈的抨击,说它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私有经济泛滥,二是商业道德沦丧,三是公益事业无人关心。20年后的今天,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了,温州不但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而且公益事业也取得长足进展,如大家集资修建公共设施,大家一致打假。从这些情况看来,国有企业多的地方,社会问题就多;相反,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发展的地方,就比较稳定。所以,所有制结构不调整,一切无从谈起。加快改革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收缩国有经济战线,既有利于坚持公有制,又有利于政府从面大线长的国有经济困境中解脱出来,真正转变职能。因此,中央下决心调整国有企业的战略布局,让国有资本从有些领域坚决退出来。关于如何科学地进行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本文主要谈以下四个问题:

(一)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目标。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国有经济应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要控制的行业有: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骨干产业。我将其归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不投资,则没有人愿意投资的行业;另一类是别人想投资但国家不让投资的行业。除此两类,其他行业都可以鼓励非国有资本进入。换句话说,除此两类,在其他行业国有资本都可以退出。应该强调的是,国有资本的退出只能是“适当退出”而不是“全部退出”。前一阶段流行国有资本全部退出竞争领域的说法,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政府要通过国有资本在产权市场的自由流动来实现一些特殊目标,如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等等。另外,即使在以上所说的两类行业中,国有资本也不一定要处于垄断地位,引进非国有资本也是必要的。

(二)国有经济要占优势这个理论要发展。在我看来,国有经济的调整不要有比重限制。以前我们的全民经济比重很大,我们没有发展起来,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差点被搞垮了;现在我们的非公有经济发展起来了,我们的国有经济减少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在前进。

(三)国有经济调整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国有资产全民所有,到底由谁来代表?由国务院代表,但国务院是个很大的概念,也管不过来,还得由各级政府来代表。但是,各级政府不能随意调整处置国有资产,必须公开、有偿。

(四)国有资产的调整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有种说法是,借国有资产调整的机会建立经营者持大股。这要视实际情况而定。要使经营者持大股,就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经营者的定位不一定是原有的经营者;二是不能一股独大(当然卖给私有企业主就不要管一股独大);三是持大股不是无偿持股;四是持大股的经营者不能享有不同于职工的非市场优惠,要优惠就一定要有根有据。

总之,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将朝着两方面的目标进行,一是大量的国有资本从漫无边际的战线和领域退出;二是形成国家控制、多元化的控股格局。

其中,对于垄断性和公益性极强的行业要注意两点。第一,国家控股就可以了;第二,个别垄断的行业国家完全控制,那些带有竞争色彩的还可以进行切割,可以放开。

二、关于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搞得很早,但现在进展并不理想,搞起来的也不规范。有人前不久做过一个调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十分规范地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这也许有点片面。今后,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在规范上做文章,主要是四个方面的规范:

(一)要建立规范的出资人制度。现在很多国有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没有权,几乎企业所有干部都由政府部门来任命,董事长不能制约总经理,总经理不能制约副总经理。建立规范的出资人制度,应把握三点:一要明晰企业内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这个代表在一个企业一定要是自然人,而且必须通过招聘产生,必须赋予它相应的权力;二是出资人代表要按规范程序给予董事会行使国有资产投资人职能;三要建立严格、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出资人代表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尽职尽责。

(二)要建立规范的产权组织形式。我们不能仅仅从政治意识形态角度考虑,要从经济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资本主义最初的产权形态叫业主制,跟我们现在的雇主制差不多,一个人是老板,其他人是雇员,产权制度很清楚。但是这种业主制有个问题解决不了,就是资本有限,不能赚更多的钱,这样就引入了股份制,扩大了资本。形象地说,如果业主制是一个人的资本主义,那么股份制就是几个人的资本主义。到20世纪50年代末又有了发展,为了进一步放大资本,资本家把一部分股权以有偿、优惠的形式给了劳动者,使股权进一步分散,又形成了所谓的“人民资本主义”。到后来,资本经营者觉得还不够,要使企业获得更大利润,股权结构还应改善,让有才华的专家学者进入董事会,成为非资产董事,即非资本董事决策企业事务。这说明资本主义的股权逐步向多元化发展。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的国企改革就是要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尽量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国企改制在产权组织形式方面应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尽量不搞独资,如果必须搞独资的话,也要搞多个国有部门的联合独资,以避免形成垄断;二是尝试国家控股的多种股权设置。绝对控股尽量少,要相对控股,特别是搞“黄金股”的控制形式。黄金股这个概念来自于英国,就是通过法律规定使企业中的极少量资本,拥有特殊的权利,在重大问题上可以一票否决。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吃小亏、占大便宜;四两拨千斤;船小好调头。如果企业经营不下去了,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处置它,卖不出去就搭配着送出去。三要科学设置和有效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政府要给国有企业选派至少两名独立董事,以保持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但这方面产生了误区。一些人认为,要激励独立董事,就得给独立董事股权,因此,好多独立董事在企业持有股份。这种董事就不能叫独立董事。独立董事不能在所在企业持股。那么,怎样激励独立董事呢?现在正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有一种办法是按上市公司的交易量提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设立独立董事基金,独立董事的薪金奖金从此基金中发放。这个钱还是出自这个企业。如果要搞独立董事必须把握两点,这个人一要独立,二要“懂事”。

(三)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当前我国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十分混乱,传统的东西和现代的东西混在一起,使法人治理结构很不规范。西方的法人治理有三层,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关系非常清楚。我国是八架马车,老三会,新三会,再加一个经理班子,一个外部监事会,关系十分复杂和混乱。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党委和厂长的关系很难协调。有些企业即使建立了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各管理层也基本上由上级任命,各层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领导、制约,最终使企业无法有效运作。近几年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还没有一套合适的办法。在目前的情况下,主要是理顺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四者关系。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要体现中国特色,把党管干部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起来。这又是一个新课题。不管谁管干部,优秀的管理者必须通过市场机制选出。这有两方面好处:一是可以选到真正有才华的人;二是入选的人必须努力工作,否则有下岗的压力。但是我们的国情是党管干部,怎么把党管干部与市场机制结合?我们经过研究已经提出了一个方案,就是先党委提条件并公布,再由有关部门在社会上招聘,经过筛选,剩5个或3个人时,由党委来确定。这个方案才开始试点。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走出几个误区,一是走出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或董事由国家部门指定的误区,通过市场招聘产生董事长和董事;二是走出企业的资产出资人是一个机构、一个班子的误区,变出资人为自然人;三是走出董事长比总经理大的误区,两者是不同责任的主体;四是走出照搬西方模式的误区,要把西方的东西研究清楚,结合我国国情加以应用;五是走出副总经理由董事会决定的误区,还总经理应有的权利。在建立国有企业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任务非常重,如果把这些都搞好了,国有企业是有出路的。

(四)建立规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第一,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必须与企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搞好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前提是经营管理者职业化和经营管理者的选择市场化。只有职业化和市场化才能解决薪金的合理定价问题和“红眼病”问题,才能使权力与责任对等。所以,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必须和企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使人才选拔市场化。第二,激励与约束并举,在激励的基础上,强化约束力,不能只讲激励,不讲约束。给予激励的同时,应规定工作的目标,如果达不到目标就得处罚。处罚的方式可以考虑以现有的资产进行赔偿,由于非经营因素产生的,还要负法律责任;而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企业家档案,把企业搞坏的人,要逐出企业家行列,而不是换个企业或调到行政部门当官。我曾经对一些企业家说过,中国的企业家是辛苦的企业家,辛苦在于既要办企业,还要办社会,而且还不能自主办;同时,中国的企业家也是最幸福的企业家,他把一个企业搞垮了不仅不去负责任,而且还可以去当官。这都是我们的体制的弊病,我们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激励和约束对等,尤其是道德约束、逐出和禁入制度非常重要。第三,激励要考虑国情。一是形式上可以多样化,如采取股权激励,实行年薪制等等;二是差别不要过大,不要动辄就跟美国去比较,我们没有美国的经济实力,也还没达到美国的发展水平,要着眼国情,跟自己的老百姓比。要体现差别,但不能分化得太厉害;三是应同时考虑对非经营管理者不同形式的激励,对技术贡献者,对特别的劳动奉献者,也要进行激励,因此,激励不仅仅是对企业家,还包括企业的优秀员工。总之,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重要的不在于把财产分给个人,而在于通过财产关系和利益关系,建立一种激励与约束机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种责任机制,建立为企业发展竭尽全力的责任主体。这才是我们的关键。

三、关于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体系的问题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大问题,我们已进行了大量探索,但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探索出一条既适合国情,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国有资产运营体系改革的难点在于既要保持国家对资产的所有权,又要使国有资产的运营充满活力。下一步国有资产的运营管理要朝下面四个方面努力。

(一)要解决目前国有资产多头管理,又无人负责的状况。目前国有资产多头管理,财政部门管理,企业工委管理,还有其他部门的管理,非常多。多头管理、集体管理却无人负责,致使国有企业不同程度都存在经济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企业家个人道德素质原因外,主要还是体制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查起来非常困难,问题背后涉及到方方面面,盘根错节。如果不从制度上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很难解决。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统一的管理机构,使责任和权利集中,避免多头管理却无人真正负责的现象。

(二)要授予各级政府国有资产处置职能,使各级政府对辖区的国有资产除特殊情况外有高度的处置权。

(三)要组建有竞争性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一个行业,要有多个经营公司展开竞争。

(四)要依法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国有资产由谁管理,谁就要负起这个责任;国有资产的出资人是自然人,规定了出资人的权责利,权利到位,责任也必须到位,处罚和奖励

也要相应到位。

第五篇: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企业改革的几点看法

当前,国企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已是大势所趋,国策所向。这应该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最大的改革战役,它不同于减员增效,也不同于制定一般的计划经济下的各项管理制度,它是向国际化接轨,把企业投放市场,让企业按供求关系,市场需求,去灵活发展。

而如今的建筑市场的竞争,则完全建立在建方市场的前提下,个体与国企互相竞争,经营灵活与经营死板教条竞争,小锅饭与大锅饭的竞争,如果我们的企业再向以前那种大锅饭,盈了奖励对不了现,亏了也受不到处罚,那么只能会形成业绩没必要突出,败绩没必要暴露,人才失望而走,庸才附在企业上,管理水平下降,活源逐渐减少的被动局面。

一个企业对外要讲信誉,对内也要讲信誉。数年来我们对外讲信誉,对内却很少对现,这样表里不一终究会失本。

一个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充满活力,而我们企业体现的却是,反年轻人,就有希望,好象年轻就是活力,这不能说完全对。要知道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经营政策等也是活力,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的企业要想发展,要想在市场上站住脚。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

一、应该再上做大

1、在资金统筹和承接任务上改变垫资施工的策略,特别是为个

体房地产垫资的策略,改为自行起动房地产或合作地产开发,这比垫资给别人施工有利;

2、提升企业经营范围的资质等级;

3、扩充企业经营的范围,重点是市政、河务治理、水坝、煤气、石油管道施工的资质;

4、扩大市场范围,以北京市场为主,以国家开发政策为辅,以国际市场为补,进行有选择的承接任务,按资金到位、项目可靠、关系到位的原则进行投标。

二、对下搞活

1、权力下放,在保证公司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对项目经理或项目班子进行承包;

2、承包要严,承包的指标不光是经济指标还要有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等条款,且上缴费率是按合同履约率上下浮动;

3、采用承包合同进行公证的办法,以使合同达到法律效果;

4、对进行承包的项目要加大检查的力度,检查合同条款履约情况,避免出现大的管理漏洞;

5、控制资金的使用,避免资金被挪用;

6、进行成本跟踪,避免造成大的成本亏损无法挽回;

7、实行承包,项目经理部人员实行谈判工资而达到高收入;

8、实行承包,可以降低成本,保证公司既得利益,扫除亏损单位;

9、实行承包,企业既得利益保证,管理人员收入提高了,经营

手段由公司行为而部分特别是关键行为转化为个人行为后,企业的市场竞争也灵活了。

以上九条可归纳为一放、二严、三公证、四查、五控、六跟踪、七高、八低、九灵活。

上述意见仅代表本人意见,妥否,请领导批评指正。

2003-12-20

下载论我国有企业改革(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我国有企业改革(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改革浅谈(二)(★)

    企业改革浅谈(二) 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展现新气象、新生机的基础,改革的成败对企业的发展能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同行业不同程度的企业改革内容不......

    企业改革之我见

    企业改革之我见 关于"民营企业成长"这一问题在理论界一直存在这样的争议:是先做大、再做强,还是先做强、再做大。在中国,多数的民营企业选择了前者。这里就存在一个致命的风险:......

    企业改革之我见

    企业改革创新之我见看了《鹰的重生》视频短片,听了郑煤机集团董事长的讲话后让自己颇为感慨,对郑煤机集团改革创新的先进做法很是佩服,他们的各项改革创新做法可以扭转一个......

    国有企业改革浅谈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浅谈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形式,国有企......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经过30年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了巨大成绩,主要成绩有: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成效目前,公司制已成为国有企业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产权改......

    国有企业改革

    人民网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 曹华)“国有企业改革将根据十八大报告的要求,不断调整,向经济安全和民生上集中,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更加市场化,不断......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所存在的各种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体。我国国有......

    对公立医院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异同的探讨2

    对公立医院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异同的探讨 回顾公立医院改革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早期的“放权让利”,还是最近几年部分地方政府推行或默许的产权制度改革,其出发点都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