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城市文化建设内涵
浅谈城市文化建设内涵
赵力平
要加快城市文化建设,首先要明确城市文化的内涵。确定了内涵,就能对症下药,有效实施建设。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文化建 设的实践,城市文化建设大致有以下一些共性:
一是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市民 这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关键。市民 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是城市文化的 载体。城市市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没有现代 素质的市民,现代化城市由谁来规划?由谁来建设?由谁来巩固和发 展?一个充满小农意识和市井习气、封闭保守的城市,是无法成为一 个现代化城市的。广大市民只有不断增强城市意识、开放意识、法制 意识和现代生活环境意识,促进一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 风貌,有浓郁的崇文意识、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城 市才能现代化。
二是建筑具有个性的城市形象文化 城市形象文化主要指城市的外观形象,它包括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时尚的外观形象。诸如,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路灯、栏杆,甚至路牌、广告等等,都不能凌乱无章、残缺不 全、千人一面。要讲究城市的整体和谐和审美情趣,有文化个性和艺 术感。形象文化就像一个人的脸,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像巴黎、伦敦、莫斯科、法兰克福、威尼斯等世界一些文化名城,都具有独特 的城市文化形象。在形象文化中,标志性的文化、体育设施必不可少,往往一两个标志性文化设施就能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如悉尼,一个著名的海上歌剧院,就大大提高了它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三是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
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特别是中国城市)成为文化名城的一种最独特的文化优势。像世界 文化名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复兴中心,曾经产生过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一大批世界名人,它是一个完全靠历史文化 资源而名扬世界的城市。又如比萨、威尼斯也是如此。在国内,像曲 阜,也是完全靠历史文化资源而蜚声国内外的。
四是形成若干个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艺术团体 教育是 文化的基础,科技是文化的精华,艺术团体是文化的结晶。世界上所
有的国家都将这三者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文化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指标。特别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由移民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国家,更加重视教育和科技。像美国的波士顿,之所以能成为文化名城,靠 的就是这三者。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美国培养了不少总统,还有数不清的专家学者,其中不少人获得诺贝尔奖。波士顿的交响乐 团、芭蕾舞团不仅在美国,甚至在世界都是一流的。
五是有繁荣发达的文化产业 所谓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娱乐 产业、影视及音像制品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以及一些与文化 相关的美食、美容、时装、休闲、美术品产业等等。文化产业作为 “朝阳产业”,既可以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 城市的文化品位。美国文化名城洛杉矶,靠“迪斯尼乐园”和“好莱 坞城”,形成了惊人的影视及音像制品业和文化旅游业。现在,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许多城市,都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 重要支柱产业。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也已将文化产业列入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重点。
六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所谓群众文化,既指城市市民之间 自娱自乐的文化形式,比如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等,也 指一些节庆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 设文化名城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节庆文化活动,对提高 城市的文化品位,养成群众的文化意识,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如西班牙的巴塞罗纳,一届奥运会,就名扬世界。山东潍坊,本是个 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因年年举办一届风筝节而传遍海内外。去年一届 世界博览会,大大提升了云南昆明市的文化品位。可见,通过举办大 型节庆文化活动也是创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载体。
(萧山日报2000年4月19日)
第二篇:浅谈城市文化建设内涵
浅谈城市文化建设内涵
要加快城市文化建设,首先要明确城市文化的内涵。确定了内涵,就能对症下药,有效实施建设。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实践,城市文化建设大致有以下一些共性:
一是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市,这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关键。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市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没有现代素质的市民,现代化城市由谁来规划?由谁来建设?由谁来巩固和发展?一个充满小农意识和市井习气、封闭保守的城市,是无法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广大市民只有不断增强城市意识、开放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生活环境意识,促进一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有浓郁的崇文意识、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城市才能现代化。二是建筑具有个性的城市形象文化。城市形象文化主要指城市的外观形象,它包括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时尚的外观形象。诸如,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路灯、栏杆,甚至路牌、广告等等,都不能凌乱无章、残缺不全、千人一面。要讲究城市的整体和谐和审美情趣,有文化个性和艺术感。形象文化就像一个人的脸,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像巴黎、伦敦、莫斯科、法兰克福、威尼斯等世界一些文化名城,都具有独特的城市文化形象。在形象文化中,标志性的文化、体育设施必不可少,往往一两个标志性文化设施就能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如悉尼,一个著名的海上歌剧院,就大大提高了它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
三是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特别是中国城市)成为文化名城的一种最独特的文化优势。像世界文化名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复兴中心,曾经产生过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一大批世界名人,它是一个完全靠历史文化资源而名扬世界的城市。又如比萨、威尼斯也是如此。在国内,像曲阜,也是完全靠历史文化资源而蜚声国内外的。
四是形成若干个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艺术团体。教育是文化的基础,科技是文化的精华,艺术团体是文化的结晶。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将这三者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文化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指标。特别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由移民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国家,更加重视教育和科技。像美国的波士顿,之所以能成为文化名城,靠的就是这三者。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美国培养了不少总统,还有数不清的专家学者,其中不少人获得诺贝尔奖。波士顿的交响乐团、芭蕾舞团不仅在美国,甚至在世界都是一流的。
五是有繁荣发达的文化产业。所谓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产业、影视及音像制品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以及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美食、美容、时装、休闲、美术品产业等等。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既可以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美国文化名城洛杉矶,靠“迪斯尼乐园”和“好莱坞城”,形成了惊人的影视及音像制品业和文化旅游业。现在,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许多城市,都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也已将文化产业列入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重点。
六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所谓群众文化,既指城市市民之间自娱自乐的文化形式,比如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等,也指一些节庆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文化名城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
容,特别是节庆文化活动,对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养成群众的文化意识,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如西班牙的巴塞罗纳,一届奥运会,就名扬世界。山东潍坊,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因年年举办一届风筝节而传遍海内外。去年一届世界博览会,大大提升了云南昆明市的文化品位。可见,通过举办大型节庆文化活动也是创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载体。
第三篇:城市文化建设
试述昆明城市单中心转向三中心过程中的城市文化建设
——以呈贡新区为例
【摘要】文化是一个潜在的社会力量,它在社会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超越政治、超越经济。对于现代城市管理者来说,文化也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可以牵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应当从充分认识文化的软实力,看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加快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新城区的建设意味着重塑文化,所以新区文化建设的方向是新区建设阶段尤为重要的关键。
关键词:新区文化文化建设新区特色
2008年8月,最新一版昆明城市总体规划出炉向市民征求意见,如何让昆明恢复健康发展,成为整个总规的核心内容。新总规提出,昆明目前的主城单中心,将演变成为了主城、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为核心的开放式网络城市空间结构。呈贡新区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是从一个发展较为滞后的昆明城郊的县城崛起的,从呈贡到现代新昆明呈贡新城,呈贡的容颜和城市功能,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
一、新城文化建设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的缩影,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目前全国各地的大部分大中城市都面临着城市的转型,由于主城区功能退化,资源利用紧张,人口密度过大,环境不断恶化等原因,为了减轻主城区的压力和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各地纷纷开始建设新城、卫星城等,建设新的城市就意味着必须重建新的文化,城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城市文化是城市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文化,说明城市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可控性,但是城市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可控的。城市在形成之初就在塑造他的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城市赖以存在的基础。“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也可以说,根本就不是城市”。
在文化塑造方面,新城区建设与城区改造有着共同的地方,尽管新城是一个全新的城市,最具代表的文化就是一个“新”,但是这里的新城并不是在完全无人区新建一个城,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可能是农村、县城等小城镇)从新规划和建设形成的,所以现在的新城区、卫星城等的文化建设不仅面临文化的塑造也面临着原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问题,所以新形成的城市往往会带有他之前的文化气息,所以新城区的城市文化建设无疑需要确定城市文
化的定位、和文化的内涵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呈贡新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呈贡新区的文化建设就是城市形象塑造的过程,城市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
(一)城市文化的一般结构。包括:
物质文化:建筑、道路、通讯设施、住宅、水源、各色商品、绿化环境等。制度文化:家庭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
精神文化: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所习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二)城市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即为衣、食、住、行、语言、休闲娱乐
(三)城市文化特征:
1、城市文化具有集聚性
2、城市文化具有辐射性
3、城市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
4、城市文化具有世俗化特征
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及吸收外界的思想、准则、艺术等思想价值的观念及其表现形式。呈贡新区的文化也囊括了以上的内容:
1、全新的城市设施,规划较为前卫,道路宽畅,绿化面积大;原有的农村还未进行改造许多没有规划的村子和凌乱的共管设施与新建筑并存。
2、道路虽然比较宽畅但是新城区的相关城市职能还不健全,距离主城区较远,公共交通不便,人们的生活不便等,让在新区的居民感觉自己身在农村,人们的意识里还没有形成城市观念。
3、目前为止新区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居住人口较少,但是人员不断流入,带入了大量的不同的文化,尤其是大学城的建成在新区居住着十余万人数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在新区里不仅带动经济的发展也开始代表着新区的文化,呈贡新区的大学生由于现实条件的影响与处在市区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特征,远离繁华的都市,在公园式的新校园里学习生活,已经被烙上了呈贡的印记。
4、原有居民的任然是新城区的主要居住人口,原来的彝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在保有自身特色的同时不断吸收新的外来文化,大学的进入改变了原有居民的生活,改变了他们的习惯,当然大学与这些民族村寨为邻,他们具有着失地农民、和新城市居民的独特身份,吸引着许多专家学者对他们的研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
三、呈贡新区文化建设的特点
(一)规划建设较为前卫,文化正在逐步形成呈贡新区的建设本身就是为了减轻主城区的负担,加快昆明的整体发展,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强调对利润的过度追求,过分追求城市的功利性是城市建设严重不协调,城市文化建设等由于需要巨大投资、对市场反应不敏感等导致了被忽视,现阶段我国文化滞后现象主要表现在:(1)城市环境严重污染,城市
生态面临失调的危险,人居环境条件差。(2)城市交通、治安混乱,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3)群众性、公众性的文娱活动开展的较少,城市生活压抑。文化气息缺乏。(4)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严重。“拜金主义”普遍存在,社会道德观念败坏。呈贡新区的文化建设时,在物质条件上做了统一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合理,生活环境优美,对于文娱活动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呈贡新区有一个非常有利的优势就是十多万大学生的存在,大学生自然是道德修养形成的一个推动作用,绝大部分大学学生在道德修养上是比较高的,而且大学生每天都在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娱活动,现在就经常可以看到大学附近的居民每当得知校园中有什么活动时都会踊跃的观看或者参与其中,这些只要利用好了都是良好文化形成的关键。
(二)原有文化与新文化开始交融
呈贡新区的文化还未真正形成,现在是文化的孵化期,原有的文化与新进入的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具有许多不稳定的形态,现在的定居人口还不是很稳定,人群可以分为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群体:呈贡县的原有居民;居住在呈贡的上班人员(大学教师、政府工作人员等);居住在市区工作在新区的人员;大学城的大学生;在新区经商的人员等几类,这些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性,这是新区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不仅会给新区带来不同的文化观念,生活习惯等,也意味着新区的文化建设必须解决好人员流动带来的种种问题,现在的文化发展方向直接影响到新区真正发展完成后的文化形态。
(三)呈贡新区的文化发展必须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稳定问题,这两大群体有其独特性,会限制新区的发展。新区文化必然会在解决新时代大学生和失地农民这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过程中形成新区特色,政府部门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三、如何构建呈贡新区的文化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是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它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继生产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之后迎来的城市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城市品牌化的过程。[1]
呈贡新区文化是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也就是新区城市形象的树立过程,如何形成独具新区特色的文化是对新区的重要考验,也会影响到新区今后的发展。
(一)新区文化建设要挖掘自身特色,突出个性。
我们需要调查研究呈贡县之前的优势特征,找到与其它城形象不同的优势特征,定位、形象系统构建避免雷同,突出城市个性,有效强化认知,提升城市品
牌知名度。曾经的呈贡县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建设绿色经济强县为目标,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开拓创新,求实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墓础,以基地为保障”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先后被列为全国“科技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示范县”、“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示范县,、“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花木之乡”,全省“双拥模范县”等,这些都是呈贡的文化形成的基础,优秀的方面是必须保留的。这是呈贡县在作为县级政府时探索出来的道路,就算现在被划分为新的城市中心之一,由县上升为区也脱离不了原有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属性,要保留其特色并把握好新区的职能将优点利用好。
(二)依靠市场导向,依托资源,树立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形象系统构成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凸显差异化优势,提升城市知名度,实现经济效益;发挥凝聚功能,降低整体宣传成本,提升城市营销效益;确保城市形象的一致性和持续性;增强危机应对能力;产生正面外部效应,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城市品牌构建要能够体现城市战略发展方向和城市建设目标,从而引导内部公众与外部目标公关注、感知本城市形象个性与优势,在心目中形成良好心理预期,并对个体行为起到规范引导作用,推动城市健康发展;自然现在呈贡的定位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县城的定位,但是在新区形成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区的经济结构不可能脱离原有的产业和特色,现在呈贡新区发展的目标是“亚洲花都”、“新兴工业园区”、“科研教育基地”、“国际物流中心”可谓充满了商机。但这是在其城市职能上升之后必须做的战略调整,其基础来源还是原有的经济基础,所以这将会成为影响呈贡新区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新区的品牌形象。
(三)获得公众认同
新区文化是全新的文化,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构建要充分反映城市内部公众与外部目标公众心理需求与价值取向,现居人口和未来可能进入的人口之间的目标都是必须予以考虑的,使公众在感知城市各方面要素和传播信息的接触中,逐渐形成对新区品牌形象的认知与支持。这里面包括:长期形成的城市观念、行为和表达方式,新区品牌的构建即是要在追求发展推动作用最大化的同时,从观念、行为和表现方式上寻求和公众的共鸣;在新区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得顺其自然保存其自身的特色。保持原有优秀文化部分,有利于获得原有居民的认同,不同文化兼容发展有利于吸纳更多的人群加入到新区的建设中来。
(四)定位现实可行,符合新区实际
城市形象定位要从实际出发,符合贴近城市显示,确立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它包括:价值观念的可认同:历史文化、地域特征、经济环境;行为规范的可接受:城市经济环境、产业特征、市民素质特征;视觉表现的可执行:地域文化、地理环境、发展状态、投入成本;品牌管理的可操作:系统有序、原则鲜明、细节可调。
四、城市文化建设可以利用的资源
(一)人群特色
大学城、科技文化中心必将成为新区的重要特色之一,目前新区人口四十多万,其中有十多万是在校大学生,这不仅为带动了新区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的针对学生的商家到新区进行投资,是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不仅是利用好大学生整体的数量,十余万的大学生起个体的力量分散开了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文化的发展需要方向,但是其中最基本的一些原则是不会变的,我们要一个文明和谐的新区,当然就要提高新区人民的素质,这些大学生可以为新区的所有人提供一种道德模范作用,比如在公交车上就可以体现出来,170路公交车必然是路程较长,最为拥挤的公交线路之一,但有了大学生其为老弱病残让座的比例也是最高的,而且大学里经常有学生组织倡导大家文明乘车,排队上车等,只要比较一下大学城和周边城镇的公交线路的文明程度就可知,所以利用好大学生人群这个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二)重新规划整合的土地空间
现在的新区道路宽敞,各种公共设施都是从新规划过的,在目前为止是规划最合理的,所以要利用好各种公共设施,引导市区人民转变生活方式,提高市民素质。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林资源
新区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和公共设施的完善,新区文化建设正处于成形阶段,现在的一切问题都值得关注,所有的资源都值得利用,不仅要关注我们现在的新区文化也要关注新区文化发展的方向。新区的文化建设不能与全国的新区一样变得无特殊,如何增强新区的魅力和吸引力已经成为新区建设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刘合林.城市文化空间解读与利用——构建文化城市的新路径.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杨章贤.城市文化与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人文地理2002.8,第四期.朱铁臻.城市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70-75.
第四篇: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班级文化?各种提法都有。我认为,班级文化是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指引下,班级所有成员在班主任的具体引导下,在朝着班级共同目标不断迈进的过程中,用智慧和实践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按照层次可分为班级物质文化(表层文化)、班级行为文化(幔层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深层文化),其核心是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通过肉眼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是有形的,如桌椅摆放、教室布置、内务整理、学生着装等。它靠行为文化维护,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
行为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级日常生活中以具体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教育培养目标方向发展,既符合个人利益,又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的具体行动。行为文化是良好物质文化的保障,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
精神文化:是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理想信念、生活态度等意识形态的东西,它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和社会对人才标准的要求,是一个朝着理想目标不断接近的过程,是无形的,也是最核心的,它是班级全体成员思想观念的集中反映。
第五篇:检察文化建设的内涵
检察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及建设途径探
析
【内容提要】本文明确讷河检察文化建设定位;提出“倡树理念文化、打造管理文化、强化素质文化、建设环境文化、构建网络文化、营造和谐文化”的具体建设途径。
【关键词】检察文化 内涵 特点 作用 途径
当前,检察文化作为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力量,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检察文化日益成为凝聚队伍、提升素质、增强“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曹建明检察长深刻指出,“要把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臵,加大研究探索力度,正确认识和把握国家文化建设与检察文化建设、中国检察文化与国外检察文化、检察文化建设与检察队伍建设、检察文化建设与检察业务建设、物质文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建设、现实检察文化的整合提升与未来检察文化的创新发展等六个方面的关系,明确检察文化的核心价值、丰富内涵、实现方式、表现形式和载体途径等,扎实推进检察文化建设规划、措施的落实。”在全省检察机关文化建设热潮蓬勃兴起的新形势下,结合我市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实践,对检察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和建设途径,作一粗浅的探析。
一、检察文化的概念、内涵和特点
文化是一个大概念,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表现,是人们随着智力、能力、修养、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发展而形成的为了生存而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方式,它对其主体有着微妙与强大的感召力。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由此可见,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雄伟的建筑、美妙的音乐、深奥的哲学是文化;健全的社会法制、完善的社会保障、规范的社会秩序也属于文化的范畴。可以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经过历史检验沉淀下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传统文化”四种形式。我们认为,检察文化应当属于“主流文化”的范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衍生的法律文化,它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
(一)检察文化的概念。检察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检察文化,单纯指检察人员的文化、艺术、文体娱乐活动。广义的检察文化,是指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的学习、思想、工作、生活、文化、艺术和文体娱乐活动的总称,包括物质层面、思想道德层面、检察业务工作层面、制度层面、精神生活层面等等。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及全体检察人员在长期工作、生活及其他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集中体现;是检察机关政治建设、执法理念建设、监 督能力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制度规范建设、社会形象建设、检务管理和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总和。开展检察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践,是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是构建检察机关共有精神家园的根本所在。
(二)检察文化的内涵。检察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内涵。首先,检察文化反映了检察人员的价值取向,是检察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检察文化意在创设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是检察机关主流精神与新形势新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检察文化通过培育干警集体主义思想、团结协作精神、团队意识等主流精神和基本理念,使其内化为干警的共同愿望和价值取向,外化为全体人员的追求和自觉行动,从而使检察人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趋向融会贯通,达到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和文化品位,增强检察机关凝聚力、向心力,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目的。其次,检察文化反映了检察人员的道德规范,是积淀于工作实践中的高尚精神境界。检察职业道德是检察人员在司法实践和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从伦理上调整检察机关同国家、法律之间,检察人员同检察机关之间、检察人员之间相互联系的行为准则。检察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文化培育形式,使全体检察人员都能够自觉地追求、信仰和实践这些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精神和理念,并充分体现在履行检察职能、办案和个人的言行举止中。第三,检察文化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检察人员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人与人、人与环 境、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精神体现。检察文化把人的价值的开发和利用摆在了重要位臵,通过发展先进文化的引导、凝聚、协调、教育功能,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使机关每个成员实现自身价值与检察系统实现自身价值融合统一。检察文化一方面使检察机关与社会公众处于一种沟通状态,另一方面使系统中的个人能力与组织和谐发展。第四,检察文化反映了检察机关及其干警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是保障检察职能充分发挥的精神财富。检察文化通过美化外在环境,营造文化氛围以及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的培育,塑造美在心灵,树立公正执法理念,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检察官,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检察文化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可以使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增进了解,产生亲和力,推动中国法治进程。
(三)检察文化的特点。检察文化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管理方式,更是以检察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文化模式,是一种特质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正义性。检察工作代表了社会的正义、社会光明的一面,检察文化反映司法理念,体现公平、公正的价值追求。(2)科学性。检察文化是管理与文化的共生物,是检察实践、日常管理办法的科学总结,是文化大系统与检察文化本身的融合。(3)创新性。检察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时代精神在检察领域的具体化,富有改革和创新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检察实践活动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检察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 激励检察人员从事检察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4)整体性。检察文化是由检察机关的整体要素形成的,是一种群体的共同行为,源于检察机关各个部门、成员的实践,对外体现着检察机关的整体形象。
二、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文化建设对检察事业的推动力量是巨大的,作用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要实践好检察工作主题,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的历史重任,必须着力构建先进的检察文化。
(一)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是检察机关服务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等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既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保卫者,又是和谐社会的服务者。因此,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带头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和谐执法理念,培育和谐执法精神,形成具有时代特征、检察职业特点的道德规范,用正确的执法观指导检察实践。
(二)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是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检察文化是从人的角度和观念层面来认识和研究检察工作,体现了科学 发展观的本质特征。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检察机关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期待,不仅执法办案的任务十分繁重,而且各种思想和观念也无时不在考验着我们的检察干警。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检察队伍建设,走文化育检之路无疑是科学和明智的选择。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履行法律监督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的基本保证。检察文化是检察权赖以存在的形态,是检察权的灵魂。它直接影响着检察干警的执法思想和执法行为,检察权的正确行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察干警对检察工作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价值、信念、心理、感情和习惯等。检察文化具有启迪思想、净化灵魂、陶冶情操、传授知识、凝聚力量、鼓舞士气的功能。开展检察文化建设,针对检察队伍履职需要,培养理论思维、科学思维、法律思维,增强依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使检察干警通过执法实践,将蕴涵的高尚品德及良好的价值观展现到检察工作、日常生活之中。
三、着眼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检察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基、血脉和灵魂,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为 检察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在检察文化建设中应当主动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检察文化的内涵,推动检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一)着眼于巩固核心价值主导地位和实践检察工作主题,积极倡树先进理念文化。在开展检察文化建设中,核心价值观是关键。我们认为,检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队伍,用“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凝聚力量,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执法实践,用以“忠诚、公正、清廉、严明”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和以开拓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倡树先进理念文化,就要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警头脑,自觉做到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就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实践者和维护者;就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的理解。只有坚持用先进检察理念文化直接引领执法工作实践,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引导干警转变执法观念,把公平正义、保障人权、平等保护、无罪推定、关注民生、宽严相济、和谐执法、检务公开、有理推定、首办责任等理念自觉运用到执法办案之中,7 使其内化为干警的共同愿景和价值取向,外化为全体人员的追求和自觉行动。
(二)着眼于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积极打造检察管理文化。制度和机制是培养先进检察文化的重要保障。在开展检察文化建设中,我们以加强管理为重点,以强化监督为目标,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全面深化规范化建设。坚持从严治检,建立健全自身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落实督察巡视、诫勉谈话、述职述廉、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构筑检察人员惩防体系,确保队伍不发生重大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从理解、尊重、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关心干警生活,实行人性化管理,培养命运共同感和工作责任感,把干警的内在潜能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彰显体现时代要求的检察管理文化。加强检察礼仪文化建设,规范和倡导检察礼仪,从检察工作用语、执法态度、待人接物、言谈举止、言行装扮,物品摆放等细节抓起,引导和督促检察人员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司法品性和文化内涵,提升文明执法的社会形象。
(三)着眼于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不断强化素质文化建设。检察文化根本上是检察干警内在素质的外部表现。实践表明,建设先进的检察文化,必须首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检察队伍。我们以开展“强化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年”活动为主线,以创建“学习型检察院”、“学习型处(科、室)”为载体,着力增强干警素养。紧密结合执法实践,深入学习理 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刻苦钻研法学理论和检察业务,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岗位练兵活动,采取业务比武、技能竞赛、成果展评等方法,全面历练干警、提升自身素质。同时,积极培养干警学习能力,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提倡多渠道、多方式学习,把创建“学习型团体”作为繁荣检察文化、推动检察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建立争先创优机制,弘扬检察正气、积极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引导检察人员崇尚先进、争当模范。
(四)着眼于增强干警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大力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干警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是检察文化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加强环境文化建设上,我们围绕体现“优雅、温馨、绿色、环保、人文”的原则,积极营造浓厚的检察文化氛围。同时,因地制宜,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充分利用法律文化和儒家文化的丰富资源,建造了一些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和群众性的庭院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使干警工作有心情、休闲有去处、娱乐有空间,以体现检察机关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激励检察人员奋发进取、干事创业。
(五)着眼于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推进网络文化建设。以提高科技强检能力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为目的,重点推进网上办公、网上办案、网上绩效考核、网上事务管理“四个系统”的应用。从实际出发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和联动机制,积极占领网上舆论阵地。充分运用网络文化传播平台,通过 9 网上论坛、手机短信、个人博客等方式,拓展检察文化传播渠道和发展空间,为检察文化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六)着眼于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努力营造和谐检察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文疏导,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检察人员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保持内心和谐平衡,增强进取心和责任感。大力倡导理性平和、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勤奋廉洁、积极进取的和谐理念,努力培育团队精神。把开展形式活泼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营造和谐氛围的重要途径,积极适应检察人员求知、求乐、求美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检察官俱乐部,成立各类文体协会、兴趣小组,组织业余文艺创作、书画摄影和各种体育健身活动,为广大检察人员展示才华提供平台。通过组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增强检察队伍的文化底蕴,提升检察人员的文化品位,培养现代文明的生活风尚。
(七)着眼于弘扬传统文化优势,积极打造讷河检察文化品牌。各地均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检察干警生于斯、长于斯,已经与当地文化深入融合。只有将检察文化与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交织交融,才能打造具有特色的检察文化品牌,形成干警共有的精神家园。
检察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检察文化的支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检察队伍,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培育。在检察事业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检察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 和理念,为检察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武器。检察文化建设是一个新事物,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法治精神,同时,检察文化建设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首先必须从组织上、思想上、行为上和检察文化接轨,自觉摒弃种种不良习气和作风,以自己的检察实践来丰富和推动检察文化建设。总之,加强检察文化建设,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在完善中前进,进而来推动检察工作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