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办事处提升城市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2012年度重大调研课题的通知》精神,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街道党委书记钟俊任组长、分管城管领导朱福元任副组长、各相关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调研组。通过到社区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平安街道目前发挥规划引入作用在提升城市建设管理上档升级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
(一)城市规划现状。目前城市规划建设是由县城建和规划局负责,近年来,县城建和规划局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外延扩张和内涵提升并举,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并重,突出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力度,提高了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提升了城市形象,城区畅、洁、亮、美,宜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城市管理现状。城市管理是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模式。即:干道由城管执法局管理,背街小巷由所在街道社区管理。
1.街道社区仅就城市管理、创卫工作而言,主要承担了以下职责:
(1)以市容义务监督员(红袖套队伍)和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维护城区环境卫生秩序、交通秩序、市容市貌整洁,监督“门前双五”,夜间巡逻巡查;整治城市“牛皮癣”、清洗卷帘门等责任制落实;
(2)协助县城管职能部门搞好治理无证三轮、车辆和行人乱行乱撞、清除临街墙面灰层蛛网等城市管理集中整治活动;
(3)组织市民定期清淘阴阳沟、化粪池;
(4)整治卫生死角、小街小巷清扫保洁;
(5)开展以除“四害”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
(6)负责小区管理,落实业主责任制,监督物业管理,确保小区卫生、有序、安全;
(7)利用各种阵地培训教育市民,遵守《文明市民守则》和《文明市民“八不准”》争做文明市民;
(8)多层次、多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地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9)按属地管理原则,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签订责任书,搞好“共驻共建”活动;
(10)负责辖区公路沿线卫生;
(11)为迎接重大会议、节庆活动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
(12)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还房建设、城中村改造以及新城区的扩张等大量复杂艰辛的工作。
2.基层城管人员构成。街道办事处设置了城管办,人员2名(无编制,由其它部门抽调),遇大型活动全处人员参与;社区城管人员,目前是由社区三职干部和义务监督员(无报酬)组成。
3.城管经费情况。城管执法收费由县城管执法局负责。基层城管单位无城管经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规划还有待提升。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部分居民城市化意识淡薄,违反规划的行为时有发生。城市规划缺乏文化品味和现代气息,千房一面,开发建设档次有待提升。
1.停车场地、公共厕所考虑不周。导致车辆乱停乱放,占用人行道,带来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公共厕所布局不足造成居民在公共绿化带乱拉,严重影响城市卫生。
2.城市建筑垃圾堆放无场所。造成建筑垃圾和装修垃圾乱倒,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和形象。
3.城市排洪能力设计排洪标准欠长远考虑,杆、管、线规划滞后。一遇暴雨就形成城市内涝,乱开挖现象严重,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4.规划-建设-城管脱节。表现在部分小区化粪池、下水道、排污沟、垃圾堆放点的设计、规划不合理、不全面、不配套,建设后竣工验收移交责任主体不明确,规划-城管验收机制缺失,造成工程建设完工由规划、建设验收后开发商一经房子交脱,就撒手不管,埋下卫生死角和不稳定因素。如农机小区和阳光水城就造成住户集体上访多年,特别是农机小区因下水道堵塞问题上访多年。均因对它进行彻底改造,居民户有的要给数百元,就是小改造都要投人平几十元到百元不等,再加上城市居民下岗多、交不起钱的也多,所以集资改造就成空话,最后形成集体信访,还是将责任交街道和社区,街道领导、社区干部只有到处化缘。所以,每解决一个问题都必须当一个大工程来做,(二)城市管理力量有待加强。
1.基层城管人员和经费不足。街道办事处,社区承担着对全体居民和居住小区、小街小巷的每日周而复始的、持之以恒的、丝毫不能放松和懈怠的管理,一个城市绝对不能忽视这支管理力量。过去实行的是以“门前三包,共驻共建”为主的城管内容,现在看来也不落后。如果真正做好这些工作,仅靠社区三职干部和街道城管办2名无编制人员及无报酬的义务监督员是无法管好的。同时目前体制下的只有支出而没有收入,透支严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基层城管模式也无法提升城市建设管理上档升级。就街道的城管工作而言,它的重中之重就是组织社区保洁和“创卫”工作。从近几年的创卫工作来看,最头疼、最浪费行政和经济成本的工作,莫过于整治卫生死角,清除“牛皮癣”城郊结合部整治,至少要花上十天、半月,经费上多到几万,少则几千,而且组织起来十分困难,用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来形容都毫不夸张。
2.重视社区的“共驻共建”工作不够。在县城争创“省级文明卫生城市”的活动中,街道办事处根据县上的精神和外地的成功经验,在6个社区全面实施了社区居委会与所在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驻共建文明卫生社区”的工作。通过运作,确实收到了很大成效,但是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一些单位领导根本没把这项工作当回事,采取不支持、不配合、不参与,有的甚至是态度蛮横,恶语中伤社区管理干部,自认为是大机关、大企业,说权比你大,说钱比你多,瞧不起社区,更不理会“共驻共建”工作,社区对这类问题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有向上面叫苦。
3.“门前双五包”管理没有完全形成齐抓共管局面。“门前双五包”也是县城争创“省级文明卫生城市”时采取的措施,它的特定含义是经营者和管理部门的“双向五包”,街道办事处与之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通过两年的运作,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很多,一方面是经营者的原因。门面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不统一,经营者推卸责任而不管;门面以外确实人员复杂也管不了;白天开门,黑夜关门,店里不可能夜晚都“五包”;签订了责任书,而没有办法追究责任,无法制约,形同一纸空文,完全是靠店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来接受“门前双五包”。另一方面是经营者没有认真履职。而街道办事处无行政公权,只能进行宣传教育、解释,尽量进行启发、动员,对不履行者,只有不了了之,存在问题另派人解决。
4.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城市的最简单概念:就是人员居住生活、商业高度集中,足以影响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它在这个地区具有总体形象和较全面的代表性;然而它又对这个区域的周边环境产生巨大的带动、影响和推动作用,继而对这个地区产生革命性变化。所以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城市管理工作应该是重要的工作之一,然而建设一个城市,在各种条件比较具备的现阶段较易,而管理好一个城市相对较难,因为它涉及改变人们旧的传统生活习惯,转变人们旧的传统观念,以新的、科学的、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来规范要求,从而实现人们身心健康,城市焕然一新,达到“三城联创”之目的。要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而非易事,只有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在宣传教育当中,要系统、具体地讲解科学、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意义、目的,简明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提出城市管理的对象和内容,约法三章,不得越雷池一步,违者必究。还可以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典型报道,达到令行禁止的目的。
三、几点建议
(一)规划更合理、考虑更长远。合理规划停车场地和公共厕所;设置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场所;城市排洪能力设计多考虑城市发展面积扩大,集雨面积增加,行洪能力排洪标准设计提高防洪标准;杆、管、线规划力求一步到位;城管部门应参与介入城市建设的专项规划、设计和验收工作,工程移交要有基层城管单位参加。
(二)加强基层城管队伍,落实城管经费。成立街道城管中队,编制设置应与乡镇有所区别,增加城管编制和社区城管人员,增加市容市貌管理监督投资,城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三)重视社区的“共驻共建”工作,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县创卫领导小组和县城管局以及相关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公开肯定和支持社区开展的“共驻共建”活动,批评有关单位的错误言行,在此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从评选先进、申报荣誉单位、年终政绩考核等项工作,都应该给社区有一定的发言权。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的调动社区抓好“共驻共建”的积极性。
(四)“门前双五包”管理应该纳入齐抓共管范畴。县创卫领导小组、城管局认真对“门前双五包”工作搞专项调研,调动所有积极因素,启动所有制约机制,实行有权管理者就有责任的原则,由政府职能部门(有行政公权单位)与经营者签订责任书,实行齐抓共管方能大见成效。
(五)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教育和转化城市居民接受城管新理念,克服和消除在城市生活、工作上的不良习性。建议在县电视台,设立“城管之窗”专题栏目,每天在黄金时间报道5分钟左右,参与城管报道的记者至少2人以上,并鼓励业余记者参与,用宣传舆论引导和树立城市管理的正气,伸张正义,喊响“遵守科学、规范、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为荣,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可耻”的口号,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转化为自觉遵守城管的自觉行动。
此外,对已拆迁3-5年未安置的783户小区的建设问题,应尽快解决;对历史遗留的无证房屋,结合实际,建议积极商定可行的解决方案,妥善办理好产权证。
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紧紧抓住新一轮的历史机遇,超前大手笔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依法规范管理城市,用改革创新的城市发展成果来平衡现实矛盾,使我县的区位优势更优,实现新一轮跨跃式发展,真正展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城市。
第二篇:办事处安置帮教情况报告与办事处提升城市建设调查报告[推荐]
办事处安置帮教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区委政法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我街道始终把安置帮教工作作为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牢固树立“衔接好、引导好、扶持好、服务好”的以人为本工作思路,以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归正和维护社会和谐为目标,以管理创新为手段,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工作部署,积极履行职能,不断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水平,努力实现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制度化、措施具体化、帮教日常化、安置市场化”,为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辖区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杨庄经济社会事业和谐稳步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截止XX年底,我辖区共有刑释解教对象3人,安置帮教率达100%,重新犯罪率为零。现将我街道安置帮教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夯实安置帮教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对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促进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意义,专门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综治办、司法所、公安、民政、劳保、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在基层村委会还专门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站24个,建立健全了横向贯通、纵向联合的街、村、组三级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并落实了专职人员106名,在领导、组织、人员上抓好工作落实,确保了帮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内容。为确保安置帮教工作正常有序开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将安置帮教工作作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摆上议事日程,做到了与其他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评,促进了全街道安置帮教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三是加强培训,健全网络平台。为更好的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
教工作,按照上级安排,组织司法所干警及帮教人员参加了区上的全员业务培训,提高了业务工作能力。与此同时,按照工作要求,司法所建立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街道(乡镇)客户端平台,实现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信息化管理。
四是加强财力支持,确保经费保障到位。在街道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落实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费0.5万元的,确保安置帮教工作能够正常有序开展。
二、加强衔接管理,提高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率。
1、在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中切实抓好“五个及时”。一是及时登记造册,建立健全个人档案;二是及时进行家访,全面核实刑释解教人员本人及家庭实际情况;三是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严格落实各项帮教工作措施;四是及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积极预防重新犯罪;五是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勤劳致富。
2、认真组织开展刑释解教人员调查摸底工作,及时衔接下落不明的刑释解教人员。各村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刑释解教人员调查摸底专项活动,切实摸清刑释解教人员底数,提高衔接率。XX,通过刑释解教工作平台,我街道共协助监所及区司法局查找核实服刑人员信息13人,刑释解教人员信息3人,衔接率达100%。
3、加强台账管理,杜绝漏登、漏帮、脱帮现象的发生。结合每年帮教安置专项排查,进一步规范刑释解教人员的档案材料,建立健全全区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与此同时,建立对帮教对象的随访工作台帐,努力做到“五个一”,即填好一张帮教协议书,写好一份思想汇报,落实好一个帮教组织,开好一次帮教座谈会,建立好一份档案。对解教年满三年、刑释年满五年的,根据跟踪档案管理的记载,符合解除帮教条件的解除帮教,达到了不失控,不漏帮的工作要求。
二、加大帮教工作力度,降低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
司法所每季度开展一次刑释解教人员集体教育活动,组织刑释解教人 员参加一次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活动,帮助其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为使帮教对象不重新犯罪,我们采取了分类帮教的措施,对各帮教对象建立帮教工作记录,对重点帮教对象坚持加强管控,实行重点帮教。
另外,针对农村籍刑释解教人员人户分离、外出务工普遍存在的现实情况,司法所一方面积极动员其家人共同做好跟踪帮教工作;另一方面在得知其所在务工地情况后,及时通过信函、电话等方式加强与帮教对象的沟通联系,随时掌握其现实表现,进行不间断跟踪帮教。此外,坚持充分利用帮教对象在逢年过节或夏收、秋收季节返乡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面对面的帮教,最大限度地减少刑释解教人员漏管、失控现象的发生。
三、加大安置工作力度,提高刑释解教人员就业率。
街道安置帮教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为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提供服务,提高刑释解教人员就业率:
一是转变安置观念,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技能培训。一方面,按照市场化就业安置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教育、引导、扶持刑释解教人员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就业(通过自谋职业、家庭就业、临时就业、阶段性就业等方式实现就业);另一方面,针对刑释解教人员文化水平偏低、缺少劳动技能、就业素质差等问题,积极协调街道劳动保障所对外出务工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为他们搭建就业务工平台,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二是分类进行安置。对农村户口的刑释解教人员,坚决落实承包地和宅基地,让他们有地种,有房住,有活干,自食其力,服务社会。同时对其提供必要的农业技术服务,帮助他们发展多种经营,如鼓励其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对城镇户口的刑释解教人员帮助、引导、扶持其搞 予优惠和指导;对于年老体弱,符合低保条件的,协调民政部门积极为他们办理低保救助;对丧失劳动力又无亲属的给予社会救济,实现生活有着落。
四、认真开展帮教安置对象随访工作,增加帮教安置工作亲和力。司法所利用春节、农忙、古会等有利时机,及时深入返乡的帮教安置对象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开展思想摸底和帮助教育活动。在走访过程中,详细了解帮教安置对象的生产、生活情况,向他们宣讲法律、法规、政策发放法律服务、法律援助“连心卡”。同时,通过询问帮教对象的亲属、村干部、帮教责任人,了解帮教对象的思想动态和家庭现状,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教措施。对走访中发现的生活特困人员,及时向街办汇报,并积极协调民政办、劳动保障所等单位,为帮教安置对象提供技术指导、就业培训和生活保障,以解决帮教安置对象在生活、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共为3名帮教安置对象提供了就业培训,为2名帮教安置对象提供了困难救济。
五、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帮教安置工作长效工作机制。
在工作中,我街道始终坚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安置帮教工作机制,推动了安置帮教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一是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将矛盾纠纷排查与刑释解教人员摸底排查相结合,在排查矛盾纠纷过程中一并走访、摸排、帮教刑释解教人员,避免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二是建立专项管理制度。制作《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刑释解教人员排查摸底工作统计表》、《重点帮教对象登记表》,定期(每季度)进行一次摸排清理,登记造册、分类梳理,全面掌握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三是建立重点管理制度。对常年外出的刑释解教人员、重点帮教对象纳入重点管理对象,进行跟踪帮教和委托帮教,防止这部分人重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总之,一年来,我街道虽然在安置帮教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 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主要是:各村安置帮教工作开展不平衡;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环节上还不完善;安置帮教工作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我们继续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建立健全帮教安置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扩大就业安置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升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促进安置帮教工作逐步走向良性循环发展轨道,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办事处提升城市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20**重大调研课题的通知》精神,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街道党委书记钟俊任组长、分管城管领导朱福元任副组长、各相关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调研组。通过到社区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平安街道目前发挥规划引入作用在提升城市建设管理上档升级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
(一)城市规划现状。目前城市规划建设是由县城建和规划局负责,近年来,县城建和规划局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外延扩张和内涵提升并举,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并重,突出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力度,提高了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提升了城市形象,城区畅、洁、亮、美,宜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城市管理现状。城市管理是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模式。即:干道由城管执法局管理,背街小巷由所在街道社区管理。
1.街道社区仅就城市管理、创卫工作而言,主要承担了以下职责:(1)以市容义务监督员(红袖套队伍)和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维护城区环境卫生秩序、交通秩序、市容市貌整洁,监督“门前双五”,夜间巡逻巡查;整治城市“牛皮癣”、清洗卷帘门等责任制落实;
(2)协助县城管职能部门搞好治理无证三轮、车辆和行人乱行乱撞、清除临街墙面灰层蛛网等城市管理集中整治活动;
(3)组织市民定期清淘阴阳沟、化粪池;(4)整治卫生死角、小街小巷清扫保洁;
(5)开展以除“四害”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
(6)负责小区管理,落实业主责任制,监督物业管理,确保小区卫生、有序、安全;
(7)利用各种阵地培训教育市民,遵守《文明市民守则》和《文明 市民“八不准”》争做文明市民;
(8)多层次、多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地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宣传;(9)按属地管理原则,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签订责任书,搞好“共驻共建”活动;
(10)负责辖区公路沿线卫生;
(11)为迎接重大会议、节庆活动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
(12)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还房建设、城中村改造以及新城区的扩张等大量复杂艰辛的工作。
2.基层城管人员构成。街道办事处设置了城管办,人员2名(无编制,由其它部门抽调),遇大型活动全处人员参与;社区城管人员,目前是由社区三职干部和义务监督员(无报酬)组成。
3.城管经费情况。城管执法收费由县城管执法局负责。基层城管单位无城管经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规划还有待提升。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部分居民城市化意识淡薄,违反规划的行为时有发生。城市规划缺乏文化品味和现代气息,千房一面,开发建设档次有待提升。
1.停车场地、公共厕所考虑不周。导致车辆乱停乱放,占用人行道,带来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公共厕所布局不足造成居民在公共绿化带乱拉,严重影响城市卫生。
2.城市建筑垃圾堆放无场所。造成建筑垃圾和装修垃圾乱倒,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和形象。
3.城市排洪能力设计排洪标准欠长远考虑,杆、管、线规划滞后。一遇暴雨就形成城市内涝,乱开挖现象严重,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4.规划-建设-城管脱节。表现在部分小区化粪池、下水道、排污沟、垃圾堆放点的设计、规划不合理、不全面、不配套,建设后竣工验收移交责任主体不明确,规划-城管验收机制缺失,造成工程建设完工由规划、建设验收后开发商一经房子交脱,就撒手不管,埋下卫生死角和不稳定因素。如农机小区和阳光水城就造成住户集体上访多年,特别是农机小区因下水道堵塞问题上访多年。均因对它进行彻底改造,居民户有的要给数百元,就是小改造都要投人平几十元到百元不等,再加上城市居民下岗多、交不起钱的也多,所以集资改造就成空话,最后形成集体信访,还是将责任交街道和社区,街道领导、社区干部只有到处化缘。所以,每解决一个问题都必须当一个大工程来做,(二)城市管理力量有待加强。
1.基层城管人员和经费不足。街道办事处,社区承担着对全体居民和居住小区、小街小巷的每日周而复始的、持之以恒的、丝毫不能放松和懈怠的管理,一个城市绝对不能忽视这支管理力量。过去实行的是以“门前三包,共驻共建”为主的城管内容,现在看来也不落后。如果真正做好这些工作,仅靠社区三职干部和街道城管办2名无编制人员及无报酬的义务监督员是无法管好的。同时目前体制下的只有支出而没有收入,透支严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基层城管模式也无法提升城市建设管理上档升级。就街道的城管工作而言,它的重中之重就是组织社区保洁和“创卫”工作。从近几年的创卫工作来看,最头疼、最浪费行政和经济成本的工作,莫过于整治卫生死角,清除“牛皮癣”城郊结合部整治,至少要花上十天、半月,经费上多到几万,少则几千,而且组织起来十分困难,用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来形容都毫不夸张。
2.重视社区的“共驻共建”工作不够。在县城争创“省级文明卫生城市”的活动中,街道办事处根据县上的精神和外地的成功经验,在6个社区全面实施了社区居委会与所在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驻共建文明卫生社区”的工作。通过运作,确实收到了很大成效,但是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一些单位领导根本没把这项工作当回事,采取不支持、不配合、不参与,有的甚至是态度蛮横,恶语中伤社区管理干部,自认为是大机关、大企业,说权比你大,说钱比你多,瞧不起社区,更不理会“共 驻共建”工作,社区对这类问题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有向上面叫苦。
3.“门前双五包”管理没有完全形成齐抓共管局面。“门前双五包”也是县城争创“省级文明卫生城市”时采取的措施,它的特定含义是经营者和管理部门的“双向五包”,街道办事处与之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通过两年的运作,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很多,一方面是经营者的原因。门面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不统一,经营者推卸责任而不管;门面以外确实人员复杂也管不了;白天开门,黑夜关门,店里不可能夜晚都“五包”;签订了责任书,而没有办法追究责任,无法制约,形同一纸空文,完全是靠店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来接受“门前双五包”。另一方面是经营者没有认真履职。而街道办事处无行政公权,只能进行宣传教育、解释,尽量进行启发、动员,对不履行者,只有不了了之,存在问题另派人解决。
4.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城市的最简单概念:就是人员居住生活、商业高度集中,足以影响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它在这个地区具有总体形象和较全面的代表性;然而它又对这个区域的周边环境产生巨大的带动、影响和推动作用,继而对这个地区产生革命性变化。所以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城市管理工作应该是重要的工作之一,然而建设一个城市,在各种条件比较具备的现阶段较易,而管理好一个城市相对较难,因为它涉及改变人们旧的传统生活习惯,转变人们旧的传统观念,以新的、科学的、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来规范要求,从而实现人们身心健康,城市焕然一新,达到“三城联创”之目的。要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而非易事,只有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在宣传教育当中,要系统、具体地讲解科学、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意义、目的,简明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提出城市管理的对象和内容,约法三章,不得越雷池一步,违者必究。还可以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典型报道,达到令行禁止的目的。
三、几点建议
(一)规划更合理、考虑更长远。合理规划停车场地和公共厕所;设 置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场所;城市排洪能力设计多考虑城市发展面积扩大,集雨面积增加,行洪能力排洪标准设计提高防洪标准;杆、管、线规划力求一步到位;城管部门应参与介入城市建设的专项规划、设计和验收工作,工程移交要有基层城管单位参加。
(二)加强基层城管队伍,落实城管经费。成立街道城管中队,编制设置应与乡镇有所区别,增加城管编制和社区城管人员,增加市容市貌管理监督投资,城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三)重视社区的“共驻共建”工作,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县创卫领导小组和县城管局以及相关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公开肯定和支持社区开展的“共驻共建”活动,批评有关单位的错误言行,在此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从评选先进、申报荣誉单位、年终政绩考核等项工作,都应该给社区有一定的发言权。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的调动社区抓好“共驻共建”的积极性。
(四)“门前双五包”管理应该纳入齐抓共管范畴。县创卫领导小组、城管局认真对“门前双五包”工作搞专项调研,调动所有积极因素,启动所有制约机制,实行有权管理者就有责任的原则,由政府职能部门(有行政公权单位)与经营者签订责任书,实行齐抓共管方能大见成效。
(五)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教育和转化城市居民接受城管新理念,克服和消除在城市生活、工作上的不良习性。建议在县电视台,设立“城管之窗”专题栏目,每天在黄金时间报道5分钟左右,参与城管报道的记者至少2人以上,并鼓励业余记者参与,用宣传舆论引导和树立城市管理的正气,伸张正义,喊响“遵守科学、规范、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为荣,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可耻”的口号,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转化为自觉遵守城管的自觉行动。
此外,对已拆迁3-5年未安置的783户小区的建设问题,应尽快解决;对历史遗留的无证房屋,结合实际,建议积极商定可行的解决方案,妥善办理好产权证。
第三篇:办事处提升城市建设调查报告与办公主任个人述职报告
办事处提升城市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20**重大调研课题的通知》精神,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街道党委书记钟俊任组长、分管城管领导朱福元任副组长、各相关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调研组。通过到社区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平安街道目前发挥规划引入作用在提升城市建设管理上档升级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
(一)城市规划现状。目前城市规划建设是由县城建和规划局负责,近年来,县城建和规划局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外延扩张和内涵提升并举,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并重,突出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力度,提高了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提升了城市形象,城区畅、洁、亮、美,宜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城市管理现状。城市管理是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模式。即:干道由城管执法局管理,背街小巷由所在街道社区管理。
1.街道社区仅就城市管理、创卫工作而言,主要承担了以下职责:(1)以市容义务监督员(红袖套队伍)和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维护城区环境卫生秩序、交通秩序、市容市貌整洁,监督“门前双五”,夜间巡逻巡查;整治城市“牛皮癣”、清洗卷帘门等责任制落实;
(2)协助县城管职能部门搞好治理无证三轮、车辆和行人乱行乱撞、清除临街墙面灰层蛛网等城市管理集中整治活动;
(3)组织市民定期清淘阴阳沟、化粪池;(4)整治卫生死角、小街小巷清扫保洁;
(5)开展以除“四害”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
(6)负责小区管理,落实业主责任制,监督物业管理,确保小区卫生、有序、安全;
(7)利用各种阵地培训教育市民,遵守《文明市民守则》和《文明市民“八不准”》争做文明市民;
(8)多层次、多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地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宣传;(9)按属地管理原则,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签订责任书,搞好“共驻共建”活动;
(10)负责辖区公路沿线卫生;
(11)为迎接重大会议、节庆活动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
(12)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还房建设、城中村改造以及新城区的扩张等大量复杂艰辛的工作。
2.基层城管人员构成。街道办事处设置了城管办,人员2名(无编制,由其它部门抽调),遇大型活动全处人员参与;社区城管人员,目前是由社区三职干部和义务监督员(无报酬)组成。
3.城管经费情况。城管执法收费由县城管执法局负责。基层城管单位无城管经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规划还有待提升。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部分居民城市化意识淡薄,违反规划的行为时有发生。城市规划缺乏文化品味和现代气息,千房一面,开发建设档次有待提升。
1.停车场地、公共厕所考虑不周。导致车辆乱停乱放,占用人行道,带来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公共厕所布局不足造成居民在公共绿化带乱拉,严重影响城市卫生。
2.城市建筑垃圾堆放无场所。造成建筑垃圾和装修垃圾乱倒,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和形象。
3.城市排洪能力设计排洪标准欠长远考虑,杆、管、线规划滞后。一遇暴雨就形成城市内涝,乱开挖现象严重,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4.规划-建设-城管脱节。表现在部分小区化粪池、下水道、排污沟、垃圾堆放点的设计、规划不合理、不全面、不配套,建设后竣工验收移交 责任主体不明确,规划-城管验收机制缺失,造成工程建设完工由规划、建设验收后开发商一经房子交脱,就撒手不管,埋下卫生死角和不稳定因素。如农机小区和阳光水城就造成住户集体上访多年,特别是农机小区因下水道堵塞问题上访多年。均因对它进行彻底改造,居民户有的要给数百元,就是小改造都要投人平几十元到百元不等,再加上城市居民下岗多、交不起钱的也多,所以集资改造就成空话,最后形成集体信访,还是将责任交街道和社区,街道领导、社区干部只有到处化缘。所以,每解决一个问题都必须当一个大工程来做,(二)城市管理力量有待加强。
1.基层城管人员和经费不足。街道办事处,社区承担着对全体居民和居住小区、小街小巷的每日周而复始的、持之以恒的、丝毫不能放松和懈怠的管理,一个城市绝对不能忽视这支管理力量。过去实行的是以“门前三包,共驻共建”为主的城管内容,现在看来也不落后。如果真正做好这些工作,仅靠社区三职干部和街道城管办2名无编制人员及无报酬的义务监督员是无法管好的。同时目前体制下的只有支出而没有收入,透支严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基层城管模式也无法提升城市建设管理上档升级。就街道的城管工作而言,它的重中之重就是组织社区保洁和“创卫”工作。从近几年的创卫工作来看,最头疼、最浪费行政和经济成本的工作,莫过于整治卫生死角,清除“牛皮癣”城郊结合部整治,至少要花上十天、半月,经费上多到几万,少则几千,而且组织起来十分困难,用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来形容都毫不夸张。
2.重视社区的“共驻共建”工作不够。在县城争创“省级文明卫生城市”的活动中,街道办事处根据县上的精神和外地的成功经验,在6个社区全面实施了社区居委会与所在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驻共建文明卫生社区”的工作。通过运作,确实收到了很大成效,但是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一些单位领导根本没把这项工作当回事,采取不支持、不配合、不参与,有的甚至是态度蛮横,恶语中伤社区管理干部,自认为是 大机关、大企业,说权比你大,说钱比你多,瞧不起社区,更不理会“共驻共建”工作,社区对这类问题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有向上面叫苦。
3.“门前双五包”管理没有完全形成齐抓共管局面。“门前双五包”也是县城争创“省级文明卫生城市”时采取的措施,它的特定含义是经营者和管理部门的“双向五包”,街道办事处与之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通过两年的运作,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很多,一方面是经营者的原因。门面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不统一,经营者推卸责任而不管;门面以外确实人员复杂也管不了;白天开门,黑夜关门,店里不可能夜晚都“五包”;签订了责任书,而没有办法追究责任,无法制约,形同一纸空文,完全是靠店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来接受“门前双五包”。另一方面是经营者没有认真履职。而街道办事处无行政公权,只能进行宣传教育、解释,尽量进行启发、动员,对不履行者,只有不了了之,存在问题另派人解决。
4.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城市的最简单概念:就是人员居住生活、商业高度集中,足以影响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它在这个地区具有总体形象和较全面的代表性;然而它又对这个区域的周边环境产生巨大的带动、影响和推动作用,继而对这个地区产生革命性变化。所以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城市管理工作应该是重要的工作之一,然而建设一个城市,在各种条件比较具备的现阶段较易,而管理好一个城市相对较难,因为它涉及改变人们旧的传统生活习惯,转变人们旧的传统观念,以新的、科学的、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来规范要求,从而实现人们身心健康,城市焕然一新,达到“三城联创”之目的。要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而非易事,只有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在宣传教育当中,要系统、具体地讲解科学、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意义、目的,简明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提出城市管理的对象和内容,约法三章,不得越雷池一步,违者必究。还可以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典型报道,达到令行禁止的目的。
三、几点建议
(一)规划更合理、考虑更长远。合理规划停车场地和公共厕所;设置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场所;城市排洪能力设计多考虑城市发展面积扩大,集雨面积增加,行洪能力排洪标准设计提高防洪标准;杆、管、线规划力求一步到位;城管部门应参与介入城市建设的专项规划、设计和验收工作,工程移交要有基层城管单位参加。
(二)加强基层城管队伍,落实城管经费。成立街道城管中队,编制设置应与乡镇有所区别,增加城管编制和社区城管人员,增加市容市貌管理监督投资,城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三)重视社区的“共驻共建”工作,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县创卫领导小组和县城管局以及相关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公开肯定和支持社区开展的“共驻共建”活动,批评有关单位的错误言行,在此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从评选先进、申报荣誉单位、年终政绩考核等项工作,都应该给社区有一定的发言权。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的调动社区抓好“共驻共建”的积极性。
(四)“门前双五包”管理应该纳入齐抓共管范畴。县创卫领导小组、城管局认真对“门前双五包”工作搞专项调研,调动所有积极因素,启动所有制约机制,实行有权管理者就有责任的原则,由政府职能部门(有行政公权单位)与经营者签订责任书,实行齐抓共管方能大见成效。
(五)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教育和转化城市居民接受城管新理念,克服和消除在城市生活、工作上的不良习性。建议在县电视台,设立“城管之窗”专题栏目,每天在黄金时间报道5分钟左右,参与城管报道的记者至少2人以上,并鼓励业余记者参与,用宣传舆论引导和树立城市管理的正气,伸张正义,喊响“遵守科学、规范、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为荣,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可耻”的口号,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转化为自觉遵守城管的自觉行动。
此外,对已拆迁3-5年未安置的783户小区的建设问题,应尽快解决;对历史遗留的无证房屋,结合实际,建议积极商定可行的解决方案,妥善 办理好产权证。
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紧紧抓住新一轮的历史机遇,超前大手笔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依法规范管理城市,用改革创新的城市发展成果来平衡现实矛盾,使我县的区位优势更优,实现新一轮跨跃式发展,真正展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城市。
办公主任个人述职报告
尊敬的领导、同事们:
XX年在公司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在工作中,我始终铭记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对我提出的要求,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全方面提高完善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虽然工作上经历了很多困难,但对我来说每一次都是很好的锻炼。XX年我按照领导班子布置的工作要求,全力完成对内服务、对外协调任务,并使自身的工作水平得到了提高,有力地促进了部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现总结如下:
一、全年完成的各项工作;
1、加强思想政治与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人员素质是保证办公室各项任务完成的前提,在业务工作较忙的情况下,仍严格按年初制定的员工学习培训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并参加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提高了办公室人员素质。
2、党务、工会工作顺利开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以班子为核心的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学习,深入员工当中倾听意见。“七一”前夕召开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座谈会,号召全体党员在岗位实践中当表率,多奉献。利用展会间隙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利用工作空闲由工会牵头,组织员工到净月大顶子山开展森林徒步活动,进一步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公司热衷公益事业,积极奉献爱心,我参与了“三八”妇女节慰问环卫女工;中秋节来临之际,公司部分领导和 文件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形象。因此在工作中,我认真审核每一个文件以防止出错,认真较对每一个文字避免错字漏字,为了保障文件的及时性,我们经常加班加点地进行校对装订。为了保证发出去的文件质量,我们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平时认真学习研究一些质量高的文件。为了保证文件的规范,我还认真学习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7、认真负责热情周到地做好各项接待任务
接待工作是办公室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接待工作的热情周到与否直接影响会展中心的形象。XX年我们共完成不同规模的接待任务几十件,突出体现四月份在北京举办的推介会和刚刚结束的长春市会展项目招商暨项目洽谈会的成功举办,我们的努力工作也得到了相关领导一致认可和好评。
二、存在问题:
回顾一年来我们办公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克服。如:内部制定各项制度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很多制度虽然制订了,但是贯彻执行却不尽如人意;在做好领导的参谋方面还要作更大的努力;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做有心人。这些都需要在新的一年里加以改进和提高。
三、几点体会及明年工作思路:
做好办公室工作离不开领导的关心,离不开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可以说办公室的工作大多都是在领导的直接关心支持下完成的。工作中有了成绩,领导及时给予鼓励。工作中出现了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同时不断给我们的工作提出努力的方向,从而使办公室的工作
一步步走向规范。我们的工作很多情况下需要各部门配合支持才能完成任务。在实践工作中各部门同事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更加团结,齐心协力、充分发挥每个同志的特长和主观能动性,通过全体办公室人员的共同努力,把办公室的工作做得更好。不论工作成绩如何,但是我有积极肯干的态度,充分发挥我的党员带头作用、弘扬正气、发挥正能量,带动身边的同志们为会展事业多作贡献!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城市建设调查报告
学院:专业:姓名:学号:
城市社区组织建设 内容摘要
城 市社区组织建设有行政推动模式与自治模式之争,我认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应该遵循责名求实这一简单的路径,先将社区定位于居委会所辖区域,然后再求居委会自治组织角色之复位,这一定位与复位的过程便是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城市社区组织建设能更好的宣传中国共产党,让人们更好的围绕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更好的管理居民生活。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什么是城市社区组织
社区建设组织是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1986年,为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民政部首先倡导社区服务,旨在城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主的福利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从此之后,社区服务进入千家万户,深受群众欢迎,为方便城市居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区服务的发展,原有的社区服务项目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其他社区工作,如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等也迅速开展起来。社区服务的概念已经包容不了全方位的社区工作,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基层社会管理薄弱的问题。更好的进行群众管理,和服务人民群众。
城市社区定位
那么我们所说的“城市社区”在我国城市中到底是指什么?
有人认为“一个街道办事处所辖的范围大致就是社区的地域空间,为了淡化其行政区划的色彩而突出社区特征,许多学者称之为街区” 有人认为就是以街道和居委会为单元的基层社区[ 还有人指出,在很大程度上社区已成为街道办事处以及居委会这些基层管理机构的代名词 还有人指出“在官方的正式文件中,城市社区指涉的是街道办事处所辖的范围” 而国家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张明亮曾撰文指出“要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自治的原则和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对原有的街道、居委会规模作适当的调整,以调整后的居委会辖区作为城市社区的主导形式,形成社区地域”
可见目前对城市社区的在我国的具体所指还没有统一的意见,大多数人认为城市社区就是指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域,只有少数人认为城市社区应该指居委会所辖区域。在我们思考社区的定位时,我们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要提出社区的概念,为什么要倡导社区建设,显然社区概念在我国的提出是有明确的背景和用意的,那就是我国的经济体制由由计划转向市场,计划经济破产,政府不再拥有支配所有社会资源的能力了,但政府承担的职能仍然是全能式的,在此状况下,政府不堪重负,社区概念的提出与社区建设的倡导就是政府想将自己担负的过多的职能还给社会,以减轻自己的负担,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明白了这样的背景与用意,我们再来定位社区就明晰多了。我认为在我国开展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将城市社区定位于居委会所辖区域而非定位于“街区”。城市社区的具体定位问题不仅涉及社区的性质问题,更牵涉到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的主体问题,从而影响甚至决定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乃至最终的成败。
社区核心所指还是明白无误的大家基本公认的:具有高度认同感的相互依存的自发性的地域共同体。其主要特征有:民间性、普遍参与、自治、高度认同、情感依赖等。居委会所辖区域刚好在理论上符合社区的性质:居委会在理论上是居民普遍参与的自治组织,非官方组织,居民由于日常生活聚居的原因,对所生活的居民区有某种自发的认同感,居民间也有一种相互的情感依赖。将城市社区定位为居委会所辖区域就使居委会成为理所当然的社区建设主体,而居委会本来就是法定的自治组织,刚好契合。就这为政府和群众积极发展城市组织将设提供了充足的动力。让群众自行管理和提高自己的生活社区水平。
社区组织的复位
城市社区的定位后还必须解决社区组织的复位问题。这里所说的社区组织主要是指以居民委员会为主导的社区自治组织也就是非盈利成员组织,其区别于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非盈利公益组织。所谓复位也就是让其回复其原来的位置,扮演其本来应该扮演的角色。目前应该着力加以解决的就是居委会的行政化问题。居委会这一社区的主导自治机构变成了基层政府的腿,在实际上成了政府的一部分,甚至全然丧失了自治的特征。(在调查中大部分居委会成员认为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在实际上是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居委会日常工作中的70%左右来自街道办事处)当然居委会的行政化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和当前体制下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承认其必然性与合理性决不能推演出容忍之、纵容之甚或发展之的结论,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基层社会永远只会处于国家的强行政控制之中,何谈社区建设。
社区组织建设复位问题
居委会的行政化首先表现于居委会组成人员的行政化。居委会组成人员的产生、待遇都由街道办事处控制或决定。虽然目前有些居委会实行了直选的试点,但选举之前有各种各样的反复做工作及各种组织保障措施,选中的也皆是原来的居委会成员也就是在选举前反复给居民做工作的街道办事处审定认可的候选人。居委会成员的身份是“民选街聘”还有相当比例的人员属全民事业单位编制的专职干部。既然居委会成员都是政府的雇员当然都有了干部的身份和替政府做事的义务了。所以,居委会之所以能称之为居委会,必须要有城市社区居民来自己选举和审核。但是目前社区人员,尤其上班族,基本很少参加社区选举或者是活动,这是由于社区宣传不到位,社区居民没有凝聚力。这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居委会成员行政化,群众感觉选举和自己没有关系。所以积极性不强。 居委会本来应该代表社区与政府进行互动,作为社区的发言人向政府表达社区的利益和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制约基层政府的行为,从而达致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而在实际中其角色完全颠倒了,它反而成了基层政府在社区的发言人,要协助政府对社区进行管制与控制了。居委会既经行政化社区居民必然对其认同感不高,工作很难开展,很多居民“不给面子”。这使得城市社区组织建设非常困难。也是居委会和居民,还有物业和业主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
居委会的工作经费依赖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开展各项事业的经费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街道办事处筹集得来。居委会的固定办公费用由街道办事处按统一拨付,但在具体使用上一般是“街管居用”,居委会用任何一笔经费都必须向街道办事处写报告申请报销。居委会开展公益事业或公共服务的费用也经常向街道办事处求救,或由街道办事处协调由居委会辖区内的有关单位捐助,甚或以街道办事处的名义向本居委会辖区内有关单位或居民摊派集资。
目前居委会这种“财政”来源直接决定了居委会的性质。如果经费及工资不是从街道直接获得,不是从政府(全部)获得,那么通过哪种方式筹集呢?显然应该从社区筹集,怎样筹集呢,是否是要居委会再设立一个专门收取费用的机构呢?经费和工资水平如何确定呢?我的一种不成熟的想法是经费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居委会协助有关政府部门办理相关政府部门的有关事务的费用,这部分费用应该由政府拨付,另一部分是居委会办理社区自治事务的有关费用,这部分费用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决定筹集。相应的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也分两部分分别由政府拨付和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决定筹集。当然这两部分费用具体如何分配要经过认真的研究和不断的调整。居民(代表)大会决定筹集费用的数额后,如何保证征收又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在居民(代表)大会下设一专门收取费用的机构负责征收,当然这个问题需要通过立法来规定,这种经费或者说一种新的规费或税种的征收还需要相应的政府机构的协助与支持。我认为这样一种设计能够体现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结合,并且通过“强制性的利益关联”解决了部分居民对居委会的冷漠与不关心,使社区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居委会的社区自治组织的角色复位后,就可以通过自身的运作来动员起社区内各种资源进行社区建设。能够更好的进行宣传党的建设方针。更好的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解决社区矛盾,减少社会尖锐矛盾。
定位与复位后目前争议问题之解决
1、居委会组成人员的专职化与社会化问题
既然居委会作为社区的主导组织是居民的的自治组织,是社区的代言人,那么居委会的成员必须严格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选举产生,并且必须是本社区的居民。目前的“街聘”居委会“干部”和事业单位编制干部及由非本社区居民担任居委会成员都是不适宜的。关键是居委会组成人员的“干部”身份的改变就会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组织的认同感,提高社区组织的“合法性”。
2、关于社区建设中的“议行分立”问题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居民委员会必须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可见在社区中居民会议是议事和决策的机构,而居民委员会即是居民会议的常设和执行机构,因此没有必要再设什么社区议事会来作为社区的议事和决策机构。社区议事会作为由社区内有影响力的人士和社区活跃分子构成的组织只能对居委会起建议、咨询和监督的作用,而决不能让其代替居民会议的最终决策权。但是目前很多地方的居民议事会俨然代替了居民会议,同时居委会人员还常有这样的抱怨:“议事会也不敢多开,多开怕闹麻烦”。之所以实践中居民议事会权利越来越大,居民越来越对之认同,正是因为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度不够,认为他们不能代表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另外选择居民代表参加议事会制约监督居委会,一旦居委会复位后,居民对之认同度会迅速提高,那时居民就会认为进入居委会的人员都是代表自己利益的居民,因此就没有必要再设立一个议事机构了,因为居委会本身就是一个委员会,是居民会议的常设议事决策机构。虽然居委会作为居民会议的常设机构,相对于居民会议属于执行层,但这并不意味着居委会对于社区建设的诸多事项必须亲力亲为。在居委会的工作中还可以有个组织管理与具体操作的分离,居委会囿于人力、精力、知识的有限,可以将社区建设中具体操作性的工作通过市场化的方法或通过招募志愿者的方法将其分离出去,或者考虑在居委会下设一社区工作委员会专门承接居委会分离出来的具体操作性工作,这个委员会中的成员称作社区工作者或社会工作者,他们可以而且应该专职化和社会化,但他们一定要由居委会来聘用和管理,再不能来个什么“街聘”或事业干部编制了。经费由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向居民筹集
3、关于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关系问题
目前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实际上形成了双向依赖的行政隶属关系,一旦我们将社区定位于居委会所辖区域,将居委会复位于其自治地位,行政隶属关系必将予以冲破。社区定位与社区组织复位后,街道办事处就不用再承担社区建设的直接主体组织的角色重任了,它就可以专心履行其政府职责而将组织开展社区服务、进行社区建设的任务交给居委会为主导的社区组织,但街道办事处仍是社区建设的一个主体,它社区建设上负有的职责主要是监管、支持和催化社区自治组织开展社区自治和社区建设,它要为社区内居民提供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居委会回复了自己的角色地位后就可以从政府行政事务中撤离出来,专注于组织开展社区建设。
4、居委会和其他社区组织的关系
既然居委会是社区内的涵盖所有成员的自治组织,那么社区内其他的自治组织如业主委员会和其他的各种兴趣爱好组织在事关社区全体成员的利益的事情上必须服从居委会的指导和协调。社区内其他各类自治组织的组织活动必须接受居委会的监督和协调,它们和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发生纠纷居委会也有调解和协调的权力和义务。
5、社区内党组织与居委会等自治组织的关系
由于社区内的党组织在实际中与居委会同构是导致居委会一直被街道办事处强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在居委会复位后就需要改变目前这种社区内党组织与居委会完全同构职责不分的状况。共产党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执政表现是领导政府,如果党组织能通过对社区组织自治的支持获取社区组织的自觉的高度认同,就相当于在新时期又找到了一条加强执政合法性的渠道,就会不断扩大执政的合法性,巩固执政地位。因此在社区建设中基层党组织要主动自觉的支持居委会开展自治、开展社区建设,而不能一味的“配合”街区的党政机关对居委会下达什么行政硬任务。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街道党工委工作观念和工作方式的相应转变,而街道党工委的改变又对应于街道办事处在社区中角色职能的转变。在当今中国有人以认为循名求实不可得,依实求名亦不可得。这在急剧变革的中国社会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也正是这普遍的名实日渐疏离(虽然其中蕴藏着变革的巨大张力)使我们进一步改革难以有清晰的路径可选择。我认为在社区建设这一问题上应当遵循正名求实----定位与复位这一简单的路径进行,这也是一种高效而又低成本的理性选择。这种选择虽然需要突破种种观念与现实的重重障碍,但其还是一条相对容易的渐进改革之路。中国的任何改革,包括社区建设都应走渐进改革之路,都应力求在既有法律体系既有体制框架内寻出路,一旦既有的法律体系和既定体制框架内没有了出路,创新突破,这是考虑到比较成本效益的理性的明智之举。在城市社区建设这一问题上既然一部《居委会组织法》提供的基本框架就可以解决诸多的问题,我们又何必还要浪费人、财、物、时间和精力去另辟蹊径呢?
第五篇: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
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城市和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方位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超越行动计划》(X委办发〔2021〕X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全市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2021〕X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点任务
(一)居住品质提升
1.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改造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0.5万户。分批分期实施161个建设年代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同步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推动西街南片区、东街南片区、涂门南片区等3个老旧片区改造项目前期工作,统筹布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建设成“完整社区”。
责任单位:区住建局,江南城建集团、文旅投资集团,各街道办事处(排序第一的单位为牵头责任单位,其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2.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对建成时间长、整体环境差、结构安全等级低的棚户区(危旧房)实施成片区改造,重点推动繁荣片区、站前西片区、江南兴贤路中段片区等3个棚户区成片改造;深入开展玉霞片区、华塑厂片区、高山古民居片区等棚户区改造前期工作;推广安置型商品房建设模式,新开工延陵三期、锦美二期、金泰花园二期、爱国路安置房等4个安置房项目。对于零星危旧房,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建、适当补助的原则,推进综合整治和改造。
责任单位:区住建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江南城建集团、文旅投资集团,各街道办事处。
3.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加快实施北门、石崎等2个菜市场提升改造项目。推广引入市场运营商等多种模式,提升市场管理水平,打造购物环境超市化的市场,提升群众购物体验。鼓励规模小、设施旧、交易量低的农贸市场整体改建为小型便民超市。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各街道办事处。
4.房屋安全专项治理。持续深化人员密集场所房屋结构安全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房屋安全复核整治、钢结构厂房等专项整治,深化标准地址二维码社会化应用,建立房屋安全“一楼一档”,基本消除房屋安全隐患。建设房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建立房屋安全行业核查、“健康绿码”等常态化管理机制,有序推进全区城市危房改造、规范房屋建设、工业厂房升级、历史“两违”处置等“四大工程”。
责任单位:区房屋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指挥部,应急局、住建局、城管局、财政局、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二)交通品质提升
5.城市道路。推进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修编,优化城市道路功能和路网结构。梯次实施聚城畅通工程,加快打通中环城路,开工建设繁荣大道(笋江-内环路)段道路工程、站前大道南延伸(池峰路打通)等江南新区重要主干道;配合推进大桥扩宽改造工程、延陵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跨江通道扩容增效,提升环湾区域跨江能力,促进晋江流域融合发展。着力推动延陵配套道路项目年底前建成投用,福中路打通、许厝埕南段拓宽、站前西片区规划六路等3个“断头路”项目新开工建设,畅通片区微循环。
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城管局、财政局、发改局、自然资源局,江南城建集团、文旅投资集团,各街道办事处。
6.公共停车设施。增加公共停车泊位供给,盘活停车资源,加强配建停车位建设,利用机关、学校、广场等区域打造地下停车场,推动枢纽配套建设P+R停车场,投用智慧停车系统,鼓励共享停车。重点针对居住区、公园景区、历史街区、医院、中小学等区域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盘活现有停车资源,新建成一批立体停车库。推动实施平水庙智能停车管理综合体项目、市供销大厦立体停车场、温陵公交首末站停车场、宾馆停车楼等一批停车场项目,确保年底前全区新增350个以上公共停车泊位。
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城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交警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7.慢行系统。围绕“山水线、全天候步行系统和特色街巷”,完善山线、水线,加强山-城-水连接线建设,开展街道全要素整治、优化人行道公共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依托现有骑楼系统的完善,串联古城主要绿地公园、景点、商圈;积极融入跨江通道慢行系统项目前期研究进程,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对接《中心市区电动自行车路权改造提升规划研究》,探索进一步提升城区主干路的非机动车路权提升,倡导绿色文明出行。重点谋划站前大道两侧景观综合提升项目,实施主干道街区改造,推进慢行系统示范区建设。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自然资源局、财政局、交警大队,江南城建集团,各街道办事处。
8.交通整治。实施道路微循环、路口微改造、信号灯优化等整治,提升通行效率,推动实施江滨南路、江南大街、荔春路等一批市政道路改造,推进古城29条街巷提升,完成8条以上主次干道“微整治”,包括开展自行车路权改造提升,路面沥青化改造和人行道改造等,提升道路品质和平整度。结合温陵公交首末站停车场项目实施,打造P+R换乘中心,建设具有公交换乘、停车等功能的交通“微枢纽”。开展占道经营及电动自行车和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放专项整治。跨江跨河、技术复杂的区管桥梁要推进智能监控监测预警系统。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财政局,交警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三)水环境品质提升
9.排水防涝。深化海绵城市建设,保护、恢复、修复城市自然生态空间,优化城市竖向,依山就势建设湖体等滞洪区,建设雨水滞渗等削峰调蓄设施,加快构建“源头减排、雨水收排、排涝除险、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着力推动乌石山滞洪区、仙堂滞洪区等重大排水防涝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城区内涝整治。结合滞洪区规划,打造建设雨洪公园,强化城市易涝点隐患整治和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结合繁荣大道、池峰路打通、林荫大道等新建市政道路项目,新改建雨水管网(渠)5公里。推动排水管网排查、疏浚、修复、建档等工作。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农水局、住建局、财政局,江南城建集团,各街道办事处。
10.城市供水。推进供水管网改造,配合市级供水部门实施辖区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推进二次供水建管合一,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探索适合我区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接管方式,确保规范运行安全供水。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提高社区供水保障水平。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
11.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继续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收集率和处理率,巩固提升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全区新建改造修复污水管网5公里,完善8个街道管网,结合实施古城29条街巷改造提升项目,有序推进古城区域雨污分流改造。辖区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各街道办事处。
(四)风貌品质提升
12.城市园林绿化。以江南新区山体、水系、苗圃、农田为载体,新开工延陵体育公园建设,推动江滨南路(笋江路-大桥)段绿化提升工程,确保全年实施绿地建设5公顷以上。深化晋江南岸(段)整治及景观提升项目前期工作,规划建设滨江福道不少于5公里,打造1个面积不小于6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性公园。启动新建改造世茂云璟东侧节点提升、海西二手车市场停车场节点整治、江南古榕公园改造等10处以上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的“串珠公园”“口袋公园”,年底前完成5处节点建设。结合古城29条街巷U型面提升工作,策划并完成5处立体绿化建设。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开展园林式小区建设,充分调动市民参与创建园林式居住小区活动,建设绿色家园。实施拆墙透绿工程,推动临路临街实体围墙改为开放式空间、透空围栏。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住建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江南城建集团,各街道办事处。
13.城乡建筑风貌。推进江南新区新一轮城市设计工作,确保年内完成设计工作。配合市级启动并完成具有地域风貌的建筑立面图集编制工作。
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城管局、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
14.魅力休闲空间。鼓励大力挖掘江南新区滨水区域、湿地、古树名木、山体植被等具有独特特征的资源,推进魅力空间建设。深入研究晋江南岸景观提升项目,充分利用河道沿岸现有公园、步道等设施,建设滨江亲水步道、运动慢跑道或休闲骑行道。在街头绿地、社区公园等开放空间,合理配建儿童、全民健身设施。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财政局、农水局、文旅局,各街道办事处。
15.城市夜景照明。强化和提升重要节点、走廊夜景照明品位,配合市级推进临漳门环岛、北门街等重要节点的夜景改建提升,有序清理城市中心区主次干道霓虹灯、LED走字屏等。实施城区道路路灯节能化改造工程。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财政局,江南城建集团,各街道办事处。
16.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攻坚世遗大会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新提升项目,完成迎接世中会、世遗大会考察路线重点提升项目建设。贯彻落实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九条措施,加强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保护,新公布一批历史建筑,完成陈光纯故居等一批历史建筑修缮和活化利用。完成新门街-涂门街、新华路等2项古城街区综合整治提升工程。
责任单位:区住建局、文旅局、自然资源局、财政局,江南城建集团,各街道办事处。
(五)管理品质提升
17.“两违”整治攻坚。按照省、市关于开展“两违”整治攻坚部署,健全完善“两违”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深入推进网格化巡查和信息抄告制度落实,开展治违部门履职督查。推进占用耕地、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道“两违”整治、科技控违等五大攻坚战,运用“卫星遥感+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建立全覆盖的线索发现机制、“短平快”的核查处置机制、“全程跟踪、实时督办”的监督管理机制,实行“发现、核查、处置、检查、考核”闭环管理。
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城管局、农水局,生态环境局,各街道办事处。
18.城市网格化管理。整合或共享城市管理相关部门数据资源,拓展功能,建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对接连通省市平台,形成“一张网”管理,构建统一协调指挥、高效监督的城市管理现代化体系。健全巡查移送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网格员巡查队伍,以街道、社区、路网等划定网格单元,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设施、消防安全、“打非治违”、建筑垃圾、亮化绿化等纳入网格巡查范围。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应急局,区委政法委,公安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19.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科学谋划推进江南片区大型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前期选址工作。继续深化垃圾分类工作,年底前将海滨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
(六)启动建设一批试点示范工程
20.新区(组团)建设示范。深入谋划江南新区城市建设,建立工作联盟,创新建设模式与机制,以繁荣片区改造为试点,优先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海绵城市、绿化花化等一批重大项目,突出产城融合和品质提升,打造城市建设新标杆。
责任单位:区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发改局、财政局,江南城建集团,各街道办事处。
21.老城更新示范。着力推进西街南片区改造试点项目,对片区内建成时间长、整体环境差、公共配套弱、街景街貌脏乱差的老旧小区及街巷进行更新。结合古城申遗工作,推动实施西街、XX路历史文化街区等2个街区改造示范样板。
责任单位:区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发改局、财政局,江南城建集团、文旅投资集团,各街道办事处。
22.花漾街区示范。重点推动XX路(XX街-XX)段绿化布置项目,策划实施街区绿化、花化工作,充分利用街区、广场等公共空间,植入特色树箱、花箱等设施,强化绿化花化彩化和休闲绿地广场建设。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
23.特色园林风情道路示范。策划实施站前大道段景观综合提升项目,启动沿线两侧景观带建设,打造江南新区特色园林风情道路。在新建和改建道路工程中,多用市树、乡土树种和适生树种,突出植物特色,提供舒适出行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财政局,江南城建集团,各街道办事处。
24.城市主干道整治示范。策划实施江南大街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针对主干道可视范围道路条件、交通管理等全要素整理,推进道路平整度、井盖治理、路口微改造和辅道改造、交通绿波、街巷微循环等。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财政局,交警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25.水环境综合治理区域示范。以市区联排联调为抓手,实施辖区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结合防洪排涝、滞洪区整治、黑臭水体整治等工作,启动八卦沟、霞洲引港、玉田渠整治工程等一批水环境整治项目,打造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内河道水环境。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农水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各街道办事处。
26.城市精细化管理街区示范。结合XX路业态提升工作,启动XX中路城市管理精品示范街创建工作,争取打造为省级精细化管理示范项目。健全街区管理体制机制,围绕环境卫生、生活垃圾分类、广告牌匾、车辆停放、秩序管理、道路交通设施管护、公共空间、立面整治、工地管理、绿化亮化等方面进行创建。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住建局、财政局,交警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二、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区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挂靠区住建局,从相关单位抽调工作人员组成,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大统筹协调推进力度,每月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各街道办事处要落实属地责任,按照“难、硬、重、新”行动要求,制定工作计划,细化进度安排,定期协调推动,解决突出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责任单位:区住建局,江南城建集团、文旅投资集团,各街道办事处。
(二)加快项目建设。
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前置条件,压减报建审批时间。加快规划选址、用地、环评、水土保持等前期工作,加大征地拆迁、市政配套、水电接入、资金落实等推进力度,加快项目建设。对于进度落后的项目,要明确责任单位,研究落实解决问题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城管局、自然资源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
(三)落实资金保障。
区财政部门要结合发展基础和财力状况,多渠道加大投入,合理保障建设运维资金。区直各部门应会同财政部门调整优化专项支出结构,按轻重缓急分在区级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并在原有基础上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项目业主及行业主管部门要聚焦中央投资方向提前谋划项目,精准对接专项债券支持投向,储备好城乡建设领域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助。在省级下达的专项债务限额内,申请专项债券资金用于城乡建设项目。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发改局、住建局。
(四)培育壮大城建融资平台。
区属国有企业要主动对接全区“十四五”规划布局,特别是片区更新布局,策划对接重点项目的投融资路径、商业模式、运营方式及收益回报,形成项目可持续的规范运作机制。要盘活现有存量闲置资产,支持对已建成且具备收益的基础设施,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筹集新项目资本金。发挥保险资金优势,通过债权、股权、股债结合、基金等多种形式,积极为城乡建设项目提供融资。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发改局、住建局,国投集团、江南城建集团、文旅投资集团。
(五)加强人才和技术保障。
支持政府部门与高校、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等单位建立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在置业、落户、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建立专家顾问团,指导项目设计、施工、管理、评估,编制相关技术导则和标准,指导各地建设。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住建局、财政局。
(六)加强督导考核。
区住建局要会同区直相关部门加强对全区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工作的日常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对于整改不到位的,纳入绩效考核察访核验范畴。建立考核与奖励相挂钩机制,对典型示范项目,由区级财政给予正向激励奖励。责任单位:区住建局、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