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城郊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共××××市××××区委书记××××
××××地处××××市城郊,是××××三大城区之一,全区面积467平方公里,下辖6镇、7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近几年,随着××××大都市区战略的加速推进,××××已经成为××××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主阵地,正处在城郊向
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城郊基层组织建设如何主动适应、如何切实改进和加强?这是实践和历史给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我带着这一课题,深入城郊调研,结合日常工作思考,试图在全面分析当前城郊基层组织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工作实践,推动城郊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科学发展上水平。
一、××××城郊现状分析
××××城郊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区域,正面临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城市建设带来的多重考验,它既存在传统城郊的一般特点,也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与传统意义上的城郊有较大的区别,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巨大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工业企业数量多但“低小散”问题仍然突出。××××作为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全区共有2万多家企业,工业经济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其比例超过67%。××××企业多,但结构呈现“金字塔”型,超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是塔尖,数量极少,仅55家,比例不到1%;规模企业仅767家,仅占工业企业总数不到4%,是塔的上部;企业中下部则是量大面广的“低小散”企业。如,××××街道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18个村居,就有企业479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64家,蟠凤、南堡等村分布企业均在300家以上。这些企业大都由家庭作坊式发展而来,依托城郊散落分布在各镇、街道村居,前店后厂、家厂不分、村企混合现象普遍存在,与新型工业化格格不入,并对城郊安全生产、环境改善造成很大的压力,给城郊基层组织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3、人口流动频繁但管理难度较大。人口大进大出是城郊的基本特点,这个问题在××××城郊表现更加突出。据调查,近年来,××××外来人口总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去年全区共登记外口80万人,是常住人口的2倍,其比例之高位居全省前列。大量的外来人口除少部分通过安心公寓实施集中安置、统一管理外,绝大部分租住村民住宅,分散在村居,居住条件十分简陋,安全隐患大量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突出,治安情况十分复杂,给我区的社会管理造成很大压力。另一方面,大量本地村民被征用土地后,主要依靠出租房收入,并举家搬离本村,使许多村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而本地人口越来越少,其比例严重失衡,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空壳城中村”,比如北村村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比例达到了20:1。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和本地居民的相继搬迁致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基础配套建设、社会公益事业无人问津,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在社会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整合资源、优化管理结构和措施,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都是城郊基层组织需要攻克的难题。
二、××××城郊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
针对城郊基层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提升公共服务、统揽全局能力、强化社会管
理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我区紧紧围绕省、市委的决策部署,结合××××城郊特点,按照“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要求,以强化乡镇调控力,提高村级执行力,激发基层活力为重点,大力推进区域统筹,有效促进了城郊基层组织建设,先后被评为省级“先锋工程”先进区、农村指导员工作先进区、党建带工建“三级联创”先进单位,为打造“一城四区”,构建和谐××××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1、发挥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增强调控力。乡镇党委作为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不仅担负着宣传贯彻和落实党的政策、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还要认真履行对农村基层组织实施政治领导、工作指导和思想引导的职能。××××的13个镇、街道,承担着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等大量工作,乡镇党委作用发挥的好不好,直接关系这些工作能否得到落实。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着重抓好乡镇党委这一龙头,着力提高乡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一是强化党委书记的龙头地位。乡镇党委书记是基层组织的核心,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强化镇级调控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选配党委书记时,我区注重从经过磨练的乡镇长人选中,把“有思路,会打硬仗、会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并努力改善乡镇党委书记的履职环境,比如,扩大党委书记对班子成员配备的建议权、尊重党委书记对驻乡镇基层站所干部任免意见等,这些都从外部环境为乡镇党委书记树立了权威,创造了良好的履职环境。二是突出干部绩效考核的杠杆作用。我们充分利用考核这一杠杆来撬动乡镇干部干事热情,在全区深入开展以“日记实、周审阅、月定级、年评定”为基础的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对于平时考核表现优秀,年度评定等级较高的,加大奖励力度;对考核不理想的干部,加大处理力度,打破了以往“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衡状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针对镇(街道)工作特点,逐步构建以线上履职、网格化管理、专项组推进三大模块相结合的运作模式,有效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强化基层干部的网格责任意识。我们针对少数干部“责任在嘴上,行动在纸上”的突出问题,将全区13个镇、街道划成600多个网格,将基层党建、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等工作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健全联系包干工作体系,每个网格配备镇街道干部、村干部、社区民警、协管员等各类成员,组成网格服务团队,绑定工作内容,强化责任意识,有效推动工作落实,形成了基层组织体系与社会治理紧密衔接、互通互补的工作模式。
3、发挥企业党组织的引导作用,增强影响力。发达的非公有制经济一直都是××××的一个特点,××××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更加迅猛的发展起来,做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通过党建来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一是以“活力和谐企业”创建促进非公企业党建提质。“活力和谐企业”创建就是由党委部门牵头,联合各职能部门制定一系列的评价体系,通过指导企业开展创建,定期对企业评定、命名、表彰,促进非公企业“发展充满活力、内部关系融洽、外部环境友好”。××××区每年定期开展“活力和谐企业”创建和评选工作,并对被命名的企业进行高规格的表彰,予以10万元的奖励。三年来,我区共创建市级“活力和谐企业”3个,区级“活力和谐企业”29个,提升了全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水平。二是以非公企业党建区域化促进非公企业党建拓面。城郊地区中小企业量多面广、管理不规范、员工流动性强,一直是非公企业党建的一块软肋。非公企业党建区域化就是通过整合区域内的党建资源,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党建平台,对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党建工作进行全覆盖,发挥党建工作优势,促进中小企业的规范管理和谐发展。镇南工业园区建立朝霞企业社区党支部,通过党支部实现对园区内168个中小企业的党建工作全覆盖,开展消防检查、安监培训、园区安保、员工培训等公共服务,促进企业的规范发展。三是以村企联建促进非公企业反哺社会。城郊地区企业与村相互交织、相互混合情况较为普遍,企业与村各种利益关系较为复杂,甚至成为城郊一些社会矛盾的引线。村企联建就是通过企业党组织与村党组织联合共建,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比如,森马集团出资金、技术、人才与龙头村共同创建瓯柑基地,实施“瓯柑西移”项目,促进了龙头村农民的就业和增收,同时也推进了企业产业的多元化。潘桥镇河西村辖区内有多家非公企业入驻,河西村党组织与15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形成了共建关系,建立河西村企业联合支部,在促进本村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企业党建工作,形成了携手共赢、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4、发挥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增强战斗力。党的形象是通过每一个党员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只有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主体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力于发展,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这几年,我们结合城郊基层党员受经济利益严重冲(来源:文秘11
4http://www.xiexiebang.com)击、党员意识淡化等实际情况,完善党员关爱机制,强化党员教育,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活力,党员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一是着眼关爱帮扶,凝聚组织力量。建立党员关爱帮扶机制是壮大队伍、凝聚力量的有效方法。我们针对城郊基层组织党员流动性大,党组织关爱帮扶机制难实施的现状,坚持以人为本,真心关爱基层党员,建立了以乡镇、街道、社区等服务站为重点的党内关怀服务网络,在全区成立党员关爱互助会,在各镇、街道成立党员关爱互助站,全面推行以“党员生病支部必访,党员家庭遭受重大变故支部必访,群众住院支部必访”为主要内容的“三必访”工作,通过发动党员缴纳特殊党费、开展党员联系户、设岗定责、公开承诺、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城郊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二是着眼教育引导,强化党员意识。党员意识淡化是城郊基层组织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为此,我们紧抓党员教育工作,在充分运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的基础上,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大力开展“五分钟党课”、“党员论坛”等活动,创新“党员手册”、“党员手机报”、“××××话党员课件”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载体,不断探索党员教育新形式,丰富教育新内容,切实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进一步加强了党员意识教育。三是着眼党员发展,增强队伍活力。针对城郊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本领不强等问题,我们改进党员发展工作,以优化结构为重点,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在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三年来,共发展党员1511人,进一步增强了党员队伍活力。
三、新形势下××××城郊基层组织推进策略
当前,××××中心区建设初现雏形,科技轻工区、现代商贸区、休闲旅游区、新兴文教区建设稳步推进,处于全国交通枢纽地位的××××火车南站已通车运行,××××从“城郊”走向“城市”的步伐正不断加快。放眼今后5-10年,日新月异的城区面貌,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必将给基层组织建设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组织设置面临新调整。越来越多的“城中村”将出现,一些村将迁建和撤并,平稳有序地实现“村改居”的任务相当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将大量出现,特别是现代商贸业大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加大,各类市场和办公楼宇大量建成,如何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将成为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二是基层组织功能面临新定位。农村变城市,农村社区化,许多村级组织将不再承担服务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和农业的职责,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主要领域的基层党建格局将发生变化,城市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的功能越来越重要,许多基层组织在如何发挥作用上将面临新的定位选择。三是流动群体党建面临新机遇。随着新型城市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外来人口的集聚将出现新的特点:更多创业人士和中高级人才涌入,文化层次和整体素质将明显提升;许多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外来人口将选择在××××安居乐业,临时租住、频繁流动的农民工比例将明显下降。这些变化,将对如何做好流入人员的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为总抓手,在坚持已有的成功做法,巩固现在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切实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努力开创××××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局面。重点将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推进的思路,积极探索新的组织设置方式,努力实现党建工作的动态延伸和全面覆盖。打破城乡之间的组织分割,大力推进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与园区联建、村与社区联建等多种混合型党建模式;充分依托不断健全的党员服务中心网络体系,发挥建党“孵化器”作用,实施服务建党模式;依托市场、商业楼宇、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点等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实施区域建党模式;按照“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思路,积极探索产业链建党模式,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2、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带头跟党走、带头发展致富、带头服务群众、带头维护和谐稳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的作用。大胆拓宽村居基层干部来源,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办法,把“双带”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居党支部书记岗位,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班子。建立完善以“定岗位目标、工作有待遇、干好有前途、离任有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一定三有”村居党支部书记保障激励机制,切实解决党支部书记队伍不稳、实干不足和后继乏人等问题。在继续把好选配关的基础上,把提高镇(街道)党委书记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加强培训锻炼,使他们不断开阔视野,提升知识层次,增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本领。
3、构建全区统筹的党群服务体系。把大力推广舟山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经验与我区的党群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党内资源、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按照“全区统筹、上下联动,网格化定位、组团式联系,多元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把镇(街道)和村居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组建相应的服务团队,点对点、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实现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群众经常化,从而强化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4、加大在流入人员中发展党员力度。按照注重质量、优化结构的要求,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建立健全举荐推优、教育培养、实践锻炼和两地考察机制,把好“发现”、“成长”、“提升”和“保障”环节,加大在外来创业经商人员、高知识高技能群体和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员,不断增添党的新鲜血液。
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二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中积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部署。社会管理的根基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突破点也在基层,基层基础建设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武进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近年来我区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成效
针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近年来,我区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建双赢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居(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对接与融合,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服务力得到有效提升,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在条块结合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覆盖。近年来,我区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突破传统“单位式”的党组织组建模式和城乡界限,积极探索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党组织,切实提升基层组织设置的科学化水平,从而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形态稳定、机制开放的区域性组织网络。根据全区农村城市化进程和优化村域布局的需要,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将全区有关村党组织升格为党委或总支;按照城市社区模式建立农村社区和拆迁安置小区党组织,探索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根据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推行村企联建、企企联建等党组织设置模式,使行业党组织活动与行业自身的特点紧密结合。统筹城乡党建,打破城乡界限,推行机关事业单位与村、社区、企业结对共建党组织模式,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在经费保障、人才聚集、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镇、开发区成立流动党支部,加强对流动党员 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规范建设,目前全区269个村,98个社区,已建立31个村(社区)党委,286个村(社区)党总支,41个村(社区)党支部,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有效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在开放互动中实现基层党群工作优势互补。整合党群资源,牢固树立大党建意识,积极推进党群工作一体化,通过整合阵地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行政资源等,将党群工作统一部署、统一配置力量,使党群组织在人、财、物的利用上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合城乡党建资源,积极适应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组织联建、队伍联抓、活动联办、信息联通、发展联促为主要内容,全面开展“组织联建,共促党建”活动,通过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结对联建,大力推进城乡党建工作的对接与融合,有效建立起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发展共赢的长效机制。整合党组织自身资源,利用武进党建网、武进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组织工作视频会议系统等平台,建成了武进区党建信息化系统,为共享党建信息资源,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在村居自治中促进基层管理服务规范民主。在村委、居委的日常建设中,实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方针,村里的重要公务、公益事业、财务管理等变过去的干部“说了算”为村民“说了算”,变“行政命令式”为“民主商量式”,变过去的“为民作主”为现在的“由民作主”。如今,村中的大事都由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全区镇、村自觉按照《组织法》办事已经蔚然成风,村务公开率达100%,涌现了一大批村民自治模范村。特别是在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中,礼嘉镇、湖塘镇、邹区等镇把涉农、惠农政策交给群众,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医疗卫生、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在强化服务中保障基层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预防化解发展中的各类矛盾为着力点,切实加强群众工作,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及时详细将党的方针政策和区有关政策宣传贯彻给全体居民,确保政令畅通,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相对复杂的征地拆迁工作中,基层干部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全力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确保了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推进了农村城镇化步伐。同时,村级组织积极组织开展基层社会治安防范和群防群治建设,在暂住人口服务管理,村级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等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并通过细致入微的群众工作,在源头及时预防和化解大量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仅今年以来,村级组织调解和参与调解的矛盾纠纷就达8000余起。
二、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区基层组织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社会管理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都与基层基础工作跟不上有很大关系,主要表现为:
1、部分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与领导核心地位还不相适应。少数村“两委”关系不顺,工作难以形成合力。一些村党支部越权包办,把村里的大小事务都归为己管,村委会只是形式。一些村委会位置不正,揽权越权。村委会认为他们是全村村民选举产生的,比数量不多的党员选举产生的党支部应该更有权威,不愿接受党支部的领导,导致领导关系错位。同时,村委会还认为他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不用党支部领导。少数党支部自身建设不过硬,凝聚力不强,难以起到领导核心作用,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2、基层组织建设的推进水平与改革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撤村建居、村居合并、大型安置小区的管理及组织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各类大型安置小
区的服务管理中,由原来多个村委拆迁安置到一个社区的,基层党组织还未能有效整合设置,组织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社区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还未理顺,服务管理工作出现真空,社区居民缺乏归属感,对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带来严重隐患。
3、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社会发展变化还不相适应。农村地区基层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不高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少数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开拓进取精神不足,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一些基层党组织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能力较差,缺乏发展农村经济新举措新办法。部分基层干部自身素质较差。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漂浮,作风不深入,等靠要依赖思想仍然存在;做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手段方式还有不足,对如何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办法措施不多,影响了基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措施的落实。
4、基层组织建设的保障力度与实际工作需要还不相适应。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当部分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差,经济实力不强,党组织发挥作用缺乏物质基础,影响了农村干部的积极性,没有经济基础为民办实事好事。特别是在城镇社区方面,受经费保障不足等限制,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不到位,日常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的情况相对突出。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建议
在城镇化全面加速的大背景下,必须进一步树立强基固本的思想,以“一村一社区”为模式,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和城镇社区建设,重点围绕组织网络构建和服务管理工作做好文章,在工作重心上进一步下移,在管理体制上进一步创新,在人财物保障上进一步强化,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切实把社会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末梢,真正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一是加强城乡社区组织建设。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
主体、管理服务站和综治办为依托、以物业管理机构和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机制,引导社区多元建设主体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将社区党建工作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纳入总体规划,确保撤村建居、村居合并等工作落实后,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创新社区管理格局,全面建立“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社区管理模式,积极推广“网格化管理”和楼道长、志愿者队伍建设,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建立区级机关与社区挂钩联系制度,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加大对社区工作的扶持力度。
二是推进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始终把服务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重在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加大区、镇两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重点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拓展社区服务项目,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扶贫济困、就业社保、综治平安、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体系,切实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理顺行政事务与社区服务的关系,把社区工作从纷繁的部门条线下派任务中解放出来,全心投入服务管理工作。积极打造服务品牌,通过设置“一站式”、“一门式”的社区服务站,通过资源整合,在社区内逐渐形成社会福利服务、社会互助服务和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网络。建立社区服务社会化引入机制,通过培育中介组织和服务实体,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服务,扶持、培育和发展贴近社区居民需求的服务项目,促进社区服务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三是推动基层民主自治落实。把人民群众依法直接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最广泛途径,着力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保障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探索建立符合实际、尊重群众合理意愿的基层民主制度,提高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水平。建立健全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科学界定决策范围,严格规范决策程序,坚持实行“一事一议”,促进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群众当家作主的管理机制和约束有力 的监督机制,疏通干部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渠道,构筑起增强提升干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平台”。不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推动建立社区居民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关怀的关系,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树立关口前移理念,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努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打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四是拓宽畅通的诉求渠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使社区真正成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成为反映居民诉求、协调利益关系的重要渠道。继续推进和完善社区民主议事、民主评议等制度,畅通民意反映渠道,让社区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善于用民主、法制和示范的方式方法来指导工作,通过协调、协商、教育、引导的方法,使各方利益主体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反映诉求,并积极主动地协助党和政府及时妥善处理各类事件,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社区、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切实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能力,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建设者、管理者、受益者。
五是强化群众工作能力水平。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深入做好群众工作。以能力提升为重点,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开展经常化业务培训,着力提升社区工作者管理社区事务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加大对基层工作经费的支持保障力度,推行职业认证制度,配齐配强社区工作人员,落实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保障队伍的稳定。以改进作风为根本,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串千家门,知千家情,理千家事,解千家难,暖千家心,真正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让广大居民群众感到温暖。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把量化考核与民主评议结合起来,完善社区工作考评激励机制,充分释放广大社区工作者的热情。
第三篇: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城郊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共××××市××××区委书记××××
××××地处××××市城郊,是××××三大城区之一,全区面积467平方公里,下辖6镇、7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近几年,随着××××大都市区战略的加速推进,××××已经成为××××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主阵地,正处在城郊向
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城郊基层组织建设如何主动适应、如何切实改进和加强?这是实践和历史给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我带着这一课题,深入城郊调研,结合日常工作思考,试图在全面分析当前城郊基层组织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工作实践,推动城郊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科学发展上水平。
一、××××城郊现状分析
××××城郊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区域,正面临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城市建设带来的多重考验,它既存在传统城郊的一般特点,也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与传统意义上的城郊有较大的区别,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巨大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基础配套相对落后。近年来,我们按照“一年一主题”的工作思路,加快实施“一城四区”发展战略,一大批重点项目纷纷上马或进入建设高潮。全区所辖13个镇、街道,251个行政村,除一个镇和部分村处于农村地带外,其余12个镇、街道,162个村均由于地处××××中心城区边缘,被列入××××大都市区战略的规划,成为新型城市化的主阵地,全区城郊区域迅速扩大。但对照新型城市化的更高要求,××××成型社区少、城中村多,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违章建筑现象突出,整体城市化率还不到30%,城市建设步伐急需进一步加快,开发建设任务相当繁重,近年来累计征用土地3万多亩,仅××××火车站所在的潘桥镇就需征用土地近万亩.这些都对城郊基层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工作、开展工作。
2、工业企业数量多但“低小散”问题仍然突出。××××作为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全区共有2万多家企业,工业经济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其比例超过67%。××××企业多,但结构呈现“金字塔”型,超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是塔尖,数量极少,仅55家,比例不到1%;规模企业仅767家,仅占工业企业总数不到4%,是塔的上部;企业中下部则是量大面广的“低小散”企业。如,××××街道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18个村居,就有企业479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64家,蟠凤、南堡等村分布企业均在300家以上。这些企业大都由家庭作坊式发展而来,依托城郊散落分布在各镇、街道村居,前店后厂、家厂不分、村企混合现象普遍存在,与新型工业化格格不入,并对城郊安全生产、环境改善造成很大的压力,给城郊基层组织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3、人口流动频繁但管理难度较大。人口大进大出是城郊的基本特点,这个问题在××××城郊表现更加突出。据调查,近年来,××××外来人口总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去年全区共登记外口80万人,是常住人口的2倍,其比例之高位居全省前列。大量的外来人口除少部分通过安心公寓实施集中安置、统一管理外,绝大部分租住村民住宅,分散在村居,居住条件十分简陋,安全隐患大量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突出,治安情况十分复杂,给我区的社会管理造成很大压力。另一方面,大量本地村民被征用土地后,主要依靠出租房收入,并举家搬离本村,使许多村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而本地人口越来越少,其比例严重失衡,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空壳城中村”,比如北村村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比例达到了20:1。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和本地居民的相继搬迁致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基础配套建设、社会公益事业无人问津,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在社会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整合资源、优化管理结构和措施,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都是城郊基层组织需要攻克的难题。
4、社会组织数量多但存在相互角力现象。××××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现有的城郊农村基层组织中,除了传统的组织诸如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经济合作社等以外,老人协会、宗教等一些农村社会组织也逐渐变成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地位不断上升。据调查,我区部分农村的老人协会占有较多社会资源,他们利用一些正当或不正当手段,通过向村集体索取、搭建违章、乱收费等手段谋取利益,经济收入丰厚,甚至个别村的老人协会收入大大超出了村级集体收入,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宗教组织也存在类似情况,全区基督教徒、天主教徒共有7.8万人,这部分人热衷于宗教活动,对公益事业却关注不多,出现了“教堂豪华、村庄落后”的反差现象,甚至少数企业也成为宗教势力试图渗入的范围,与党组织争夺思想阵地。这些社会组织竞相争取经济利益和社会资源,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
扩张,形成相互角力、此消彼长的局面。这就对我们的城郊基层组织统揽全局能力提出了挑战,需要强化自身的执政能力来提升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需要强力发挥核心作用,统揽全局,把握社会发展的主阵地、主旋律、主渠道。
二、××××城郊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
针对城郊基层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提升公共服务、统揽全局能力、强化社会管
理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我区紧紧围绕省、市委的决策部署,结合××××城郊特点,按照“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要求,以强化乡镇调控力,提高村级执行力,激发基层活力为重点,大力推进区域统筹,有效促进了城郊基层组织建设,先后被评为省级“先锋工程”先进区、农村指导员工作先进区、党建带工建“三级联创”先进单位,为打造“一城四区”,构建和谐××××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1、发挥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增强调控力。乡镇党委作为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不仅担负着宣传贯彻和落实党的政策、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还要认真履行对农村基层组织实施政治领导、工作指导和思想引导的职能。××××的13个镇、街道,承担着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等大量工作,乡镇党委作用发挥的好不好,直接关系这些工作能否得到落实。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着重抓好乡镇党委这一龙头,着力提高乡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一是强化党委书记的龙头地位。乡镇党委书记是基层组织的核心,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强化镇级调控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选配党委书记时,我区注重从经过磨练的乡镇长人选中,把“有思路,会打硬仗、会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并努力改善乡镇党委书记的履职环境,比如,扩大党委书记对班子成员配备的建议权、尊重党委书记对驻乡镇基层站所干部任免意见等,这些都从外部环境为乡镇党委书记树立了权威,创造了良好的履职环境。二是突出干部绩效考核的杠杆作用。我们充分利用考核这一杠杆来撬动乡镇干部干事热情,在全区深入开展以“日记实、周审阅、月定级、年评定”为基础的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对于平时考核表现优秀,评定等级较高的,加大奖励力度;对考核不理想的干部,加大处理力度,打破了以往“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衡状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针对镇(街道)工作特点,逐步构建以线上履职、网格化管理、专项组推进三大模块相结合的运作模式,有效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强化基层干部的网格责任意识。我们针对少数干部“责任在嘴上,行动在纸上”的突出问题,将全区13个镇、街道划成600多个网格,将基层党建、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等工作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健全联系包干工作体系,每个网格配备镇街道干部、村干部、社区民警、协管员等各类成员,组成网格服务团队,绑定工作内容,强化责任意识,有效推动工作落实,形成了基层组织体系与社会治理紧密衔接、互通互补的工作模式。
2、发挥村级组织的中坚作用,增强执行力。村级组织是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村级组织的执行力强不强,直接关系一个地方的工作成效和发展水平。××××共有251个行政村,大部分处于城郊地区,我们针对部分村党支部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设置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发挥村级组织的中坚作用,切实增强其执行的能力。一是突出支部的核心地位。我们把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作为首要工作,并在村委会换届中着重把好候选人的资格关。重视从制度层面为村党支部发挥领导作用提供保障,比如,通过法定程序规定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原则上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建立健全村支部书记审批村级财务制度,完善“先党内后党外”的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二是突出村级组织的均衡发展。我区由于地域、历史等原因,致使村级组织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村级发展极不平衡,城郊162个行政村中既有资产过亿的强村,也有许多集体经济薄弱的空壳村。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在工作中全面推行“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以此强化村级的执行力。每年确定10%的村作为党建示范村,为各种类型的村居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累经验,提供范例;同时确定10%的村作为后进村进行集中整治,并建立了村级组织预警机制,动态关注社情村情,如出现两委不团结、社会不稳定、安全生产出问题等情况就直接列入后进村的范围进行集中整治,以此达到创建一批,培育一批,带动一批的工作目的。三是突出部门村居的互联互动。面对城郊艰难繁重的工作任务,仅靠村级本身往往力不从心,适当引入外力可以提升村级工作的执行力。为此我区安排了四套班子领导和部门“一把手”共93名正科级以上的干部和93个重点村实行“包村负责制”,负责解决所驻村班子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各类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共走访农户2325户,开展慰问送暖892次,接待来信来访463次,落实帮扶项目124个,破解各类难题77件。并深入开展 “三联三促”活动,四套班子领导和区属部门单位组成12个联系服务组,组团联系镇(街道)、联系重点村、联系党员群众,进一步“促进基础巩固、促进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3、发挥企业党组织的引导作用,增强影响力。发达的非公有制经济一直都是××××的一个特点,××××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更加迅猛的发展起来,做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通过党建来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一是以“活力和谐企业”创建促进非公企业党建提质。“活力和谐企业”创建就是由党委部门牵头,联合各职能部门制定一系列的评价体系,通过指导企业开展创建,定期对企业评定、命名、表彰,促进非公企业“发展充满活力、内部关系融洽、外部环境友好”。××××区每年定期开展“活力和谐企业”创建和评选工作,并对被命名的企业进行高规格的表彰,予以10万元的奖励。三年来,我区共创建市级“活力和谐企业”3个,区级“活力和谐企业”29个,提升了全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水平。二是以非公企业党建区域化促进非公企业党建拓面。城郊地区中小企业量多面广、管理不规范、员工流动性强,一直是非公企业党建的一块软肋。非公企业党建区域化就是通过整合区域内的党建资源,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党建平台,对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党建工作进行全覆盖,发挥党建工作优势,促进中小企业的规范管理和谐发展。镇南工业园区建立朝霞企业社区党支部,通过党支部实现对园区内168个中小企业的党建工作全覆盖,开展消防检查、安监培训、园区安保、员工培训等公共服务,促进企业的规范发展。三是以村企联建促进非公企业反哺社会。城郊地区企业与村相互交织、相互混合情况较为普遍,企业与村各种利益关系较为复杂,甚至成为城郊一些社会矛盾的引线。村企联建就是通过企业党组织与村党组织联合共建,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比如,森马集团出资金、技术、人才与龙头村共同创建瓯柑基地,实施“瓯柑西移”项目,促进了龙头村农民的就业和增收,同时也推进了企业产业的多元化。潘桥镇河西村辖区内有多家非公企业入驻,河西村党组织与15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形成了共建关系,建立河西村企业联合支部,在促进本村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企业党建工作,形成了携手共赢、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4、发挥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增强战斗力。党的形象是通过每一个党员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只有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主体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力于发展,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这几年,我们结合城郊基层党员受经济利益严重冲(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击、党员意识淡化等实际情况,完善党员关爱机制,强化党员教育,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活力,党员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一是着眼关爱帮扶,凝聚组织力量。建立党员关爱帮扶机制是壮大队伍、凝聚力量的有效方法。我们针对城郊基层组织党员流动性大,党组织关爱帮扶机制难实施的现状,坚持以人为本,真心关爱基层党员,建立了以乡镇、街道、社区等服务站为重点的党内关怀服务网络,在全区成立党员关爱互助会,在各镇、街道成立党员关爱互助站,全面推行以“党员生病支部必访,党员家庭遭受重大变故支部必访,群众住院支部必访”为主要内容的“三必访”工作,通过发动党员缴纳特殊党费、开展党员联系户、设岗定责、公开承诺、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城郊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二是着眼教育引导,强化党员意识。党员意识淡化是城郊基层组织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为此,我们紧抓党员教育工作,在充分运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的基础上,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大力开展“五分钟党课”、“党员论坛”等活动,创新“党员手册”、“党员手机报”、“××××话党员课件”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载体,不断探索党员教育新形式,丰富教育新内容,切实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进一步加强了党员意识教育。三是着眼党员发展,增强队伍活力。针对城郊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本领不强等问题,我们改进党员发展工作,以优化结构为重点,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在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三年来,共发展党员1511人,进一步增强了党员队伍活力。
5、发挥区域统筹的基础作用,增强整合力。探索推进不同区域党建工作的融合与共建,已经成为城郊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课题。我们基于城郊基层组织功能不强、服务弱化的现状,以党员服务中心为硬件平台,以党群服务体系为软件载体,充分发挥区域统筹的基础作用,加快党建资源整合步伐,全面提升我区城郊基层组织工作水平。一是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活动阵地小、散、差,且利用率不高,存在低级重复建设,这个城郊基层党组织的通病给党员活动和党组织发挥作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充分发挥党员服务中心区域化党建阵地作用,可以整合区域党建资源,创新区域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为城郊区域内党建统筹发展提供硬件保证。从2007年底开始,我区财政投入1000万元,在全区各镇、街道和人员聚集区域建设党员服务中心,目前已建成12个镇级党员服务中心,5个村级党员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有力促进了我区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二是创新党群服务机制。基层党组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个必然趋势,但城郊地区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频繁,需求多样化给基层党组织开展服务带来挑战。我们建立党群服务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整合资源功能,将社会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纳入服务网络中来,建立遍布全区的“7171”服务网点,创建了具有××××特色的“7171”服务品牌。“7171”便民服务网点经基层党组织挑选、考评、命名,由基层党组织进行品牌化、公益化的宣传,由服务网点负责提供高质低价或义务服务。“7171”党群服务机制进一步延伸了服务网络,丰富了服务内容,拓展了服务领域,实践证明,这种双赢模式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可操作性。例如,新桥街道前花社区有24个“7171”便民服务网点,今年以来,便民服务网点有记录的义务服务已达1430多人次。三是延伸组织覆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郊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迅速增加,外来人口大量流入和集聚,如何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这些新组织、新人群,成为一个新的基础性工作。我们结合地域、群体、行业等特点,突破传统单位党建的模式,创新党组织的组建设置。比如,在潘桥镇横屿头设置由18名外来菜农组成的绿园党支部,实现了对周边1300多名外来菜农的自我管理。在南塘大道建设指挥部设立工地党支部,使建筑工地上的流动党员都有一个自己的“家”,组织设置覆盖面逐步扩大到社会各个领域。
三、新形势下××××城郊基层组织推进策略
当前,××××中心区建设初现雏形,科技轻工区、现代商贸区、休闲旅游区、新兴文教区建设稳步推进,处于全国交通枢纽地位的××××火车南站已通车运行,××××从“城郊”走向“城市”的步伐正不断加快。放眼今后5-10年,日新月异的城区面貌,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必将给基层组织建设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组织设置面临新调整。越来越多的“城中村”将出现,一些村将迁建和撤并,平稳有序地实现“村改居”的任务相当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将大量出现,特别是现代商贸业大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加大,各类市场和办公楼宇大量建成,如何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将成为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二是基层组织功能面临新定位。农村变城市,农村社区化,许多村级组织将不再承担服务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和农业的职责,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主要领域的基层党建格局将发生变化,城市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的功能越来越重要,许多基层组织在如何发挥作用上将面临新的定位选择。三是流动群体党建面临新机遇。随着新型城市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外来人口的集聚将出现新的特点:更多创业人士和中高级人才涌入,文化层次和整体素质将明显提升;许多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外来人口将选择在××××安居乐业,临时租住、频繁流动的农民工比例将明显下降。这些变化,将对如何做好流入人员的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为总抓手,在坚持已有的成功做法,巩固现在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切实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努力开创××××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局面。重点将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推进的思路,积极探索新的组织设置方式,努力实现党建工作的动态延伸和全面覆盖。打破城乡之间的组织分割,大力推进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与园区联建、村与社区联建等多种混合型党建模式;充分依托不断健全的党员服务中心网络体系,发挥建党“孵化器”作用,实施服务建党模式;依托市场、商业楼宇、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点等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实施区域建党模式;按照“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思路,积极探索产业链建党模式,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2、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带头跟党走、带头发展致富、带头服务群众、带头维护和谐稳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的作用。大胆拓宽村居基层干部来源,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办法,把“双带”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居党支部书记岗位,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班子。建立完善以“定岗位目标、工作有待遇、干好有前途、离任有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一定三有”村居党支部书记保障激励机制,切实解决党支部书记队伍不稳、实干不足和后继乏人等问题。在继续把好选配关的基础上,把提高镇(街道)党委书记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加强培训锻炼,使他们不断开阔视野,提升知识层次,增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本领。
3、构建全区统筹的党群服务体系。把大力推广舟山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经验与我区的党群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党内资源、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按照“全区统筹、上下联动,网格化定位、组团式联系,多元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把镇(街道)和村居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组建相应的服务团队,点对点、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实现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群众经常化,从而强化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4、加大在流入人员中发展党员力度。按照注重质量、优化结构的要求,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建立健全举荐推优、教育培养、实践锻炼和两地考察机制,把好“发现”、“成长”、“提升”和“保障”环节,加大在外来创业经商人员、高知识高技能群体和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员,不断增添党的新鲜血液。
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第四篇: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吾合沙鲁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提拉汗
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抓好乡镇党委自身建设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龙头”工程。如何加强新形势下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呢?我认为,应从提高乡镇党委成员思想水平,增强其领导能力,规范其工作行为,树立其勤政形象入手,在“六好”上下功夫,把乡镇党委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一、营造三种氛围,提高党委成员思想水平
1、营造学习氛围。学习是提高党委自身素质的保证。要坚持依托党委中心学习小组,对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做到辅导有老师,自学有笔记,讨论有记录,发言有提纲,体会有文章,不以工作会代替学习会,不以工作报告代替中心发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班子成员的头脑。通过理论学习,使班子成员坚定理想信念,更新思想观念。
2、营造团结氛围。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是搞好党委自身建设的根本。党委书记作为“班长”,既 1
要身体力行,坚持原则,又要胸怀坦荡,关心支持他人。班子成员要以大局为重,以整体利益为重,以事业为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班子成员之间要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形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良好风气。
3、营造民主氛围。要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把民主集中制理论作为班子成员岗位培训的必修课,建立健全《党委工作条例》、《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度》。党委书记要带头发扬民主,广开言路,不搞“家长制”、“一言堂”。班子成员要自觉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党委决策要尊重民意,对违反民主集中制的行为要及时教育,严肃查处,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二、强化三种意识,增强党委成员领导能力
1、强化发展意识。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来进行,使乡镇党委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面对农村在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乡镇党委必须牢固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具有对上级组织负责、对一方群众负责的历史责任感,以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出发点,以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
活水平为落脚点,大力发展本地的优势产业,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2、强化开放意识。发达的经济必然是开放性的经济,高素质的领导必然是开放式的领导。现阶段,乡镇党委要积极调整战略思路,大力推行“走出去”战略,把好的人才、信息引进来,把好的技术、项目引进来,以此来带动本地的经济结构调整,从而把自己的品牌树起来,把自己的产品销出去,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3、强化环境意识。环境也是生产力。这里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治安环境。乡镇党委要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条块关系,在加强引导的同时,支持他们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要制定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损害经营者、生产者利益的行为。要坚持整治城乡治安秩序,大力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
三、建立三种机制,规范党委成员工作行为
1、建立目标管理机制。乡镇党委要全面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制定详细的经济建设、党的建设、社会发展和精神文
明建设任期目标和目标。要把目标分解到每个班子成员,并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全员目标量化管理,奖惩同完成目标任务挂钩,按时考核兑现,做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三个指标一起下,三项工作一起抓,三个成果一起要。
2、建立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坚持实事求是论功过,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对于那些改革探索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干部坚持看主流,扬其长,避其短,帮助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他们尽快成长。二是在工作中积极为干部撑腰壮胆,排除来自各方面的责难和非议。对于那些大胆改革、政绩突出而又有争议的干部,应帮助他们澄清是非,改正缺点,并大胆使用。对于那些因触及少数人利益,而遭到诋毁和人身攻击的干部,要旗帜鲜明地扶正压邪。三是对干部在工作上要严要求,生活上要多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四是实行工资绩效挂钩制度,奖优罚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与干少不一样,干好与干坏不一样。
3、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诫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以及乡镇党委定期向党代会报告工作制度和班子成员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疏通和拓宽对领导班子的监督约束渠道,既要加强对领
导班子成员工作圈的监督,还要加强对其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
四、大兴三种作风,树立党委成员勤政形象
1、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乡镇党委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一年至少要用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研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党委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大兴艰苦创业之风。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建立严格的考勤签到制度、来客接待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坚决整治办事讲排场、消费摆阔气等奢侈浪费问题,树立勤俭节约思想,做到耐得住艰苦,顶得住歪风,抗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同时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顽强拼搏,带领群众建设富裕、文明、现代化的新农村。
3、大兴狠抓落实之风。乡镇党委对党的政策和集体决策落实与否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带领群众致富,必须有务实的作风,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研究农村实际,把思想的开拓性与工作的务实性结合起来。乡镇领导必须脚
踏实地,真抓实干,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坚持锲而不舍、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竭尽全力干事业。同时,落实工作要做到巧干、苦干相结合,要讲究工作方法,善于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
第五篇: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抓好乡镇党委自身建设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龙头”工程。如何加强新形势下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呢?我认为,应从提高乡镇党委成员思想水平,增强其领导能力,规范其工作行为,树立其勤政形象入手,在“六好”上下功夫,把乡镇党委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一、营造三种氛围,提高党委成员思想水
平
1、营造学习氛围。学习是提高党委自身素质的保证。要坚持依托党委中心学习小组,对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做到辅导有老师,自学有笔记,讨论有记录,发言有提纲,体会有文章,不以工作会代替学习会,不以工作报告代替中心发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班子成员的头脑。通过理论学习,使班子成员坚定理想信念,更新思想观念。
2、营造团结氛围。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是搞好党委自身建设的根本。党委书记作为“班长”,既要身体力行,坚持原则,又要胸怀坦荡,关心支持他人。班子成员要以大局为重,以整体利益为重,以事业为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班子成员之间要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形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良好风气。
3、营造民主氛围。要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把民主集中制理论作为班子成员岗位培训的必修课,建立健全《党委工作条例》、《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度》。党委书记要带头发扬民主,广开言路,不搞“家长制”、“一言堂”。班子成员要自觉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党委决策要尊重民意,对违反民主集中制的行为要及时教育,严肃查处,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二、强化三种意识,增强党委成员领导能力
1、强化发展意识。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来进行,使乡镇党委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面对农村在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乡镇党委必须牢固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具有对上级组织负责、对一方群众负责的历史责任感,以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出发点,以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落脚点,大力发展本地的优势产业,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2、强化开放意识。发达的经济必然是开放性的经济,高素质的领导必然是开放式的领导。现阶段,乡镇党委要积极调整战略思路,大力推行“走出去”战略,把好的人才、信息引进来,把好的技术、项目引进来,以此来带动本地的经济结构调整,从而把自己的品牌树起来,把自己的产品销出去,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3、强化环境意识。环境也是生产力。这里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治安环境。乡镇党委要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条块关系,在加强引导的同时,支持他们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要制定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损害经营者、生产者利益的行为。要坚持整治城乡治安秩序,大力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
三、建立三种机制,规范党委成员工作行为
1、建立目标管理机制。乡镇党委要全面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制定详细的经济建设、党的建设、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任期目标和目标。要把目标分解到每个班子成员,并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全员目标量化管理,奖惩同完成目标任务挂钩,按时考核兑现,做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三个指标一起下,三项工作一起抓,三个成果一起要。
2、建立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坚持实事求是论功过,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对于那些改革探索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干部坚持看主流,扬其长,避其短,帮助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他们尽快成长。二是在工作中积极为干部撑腰壮胆,排除来自各方面的责难和非议。对于那些大胆改革、政绩突出而又有争议的干部,应帮助他们澄清是非,改正缺点,并大胆使用。对于那些因触及少数人利益,而遭到诋毁和人身攻击的干部,要旗帜鲜明地扶正压邪。三是对干部在工作上要严要求,生活上要多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四是实行工资绩效挂钩制度,奖优罚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与干少不一样,干好与干坏不一样。
3、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诫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以及乡镇党委定期向党代会报告工作制度和班子成员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疏通和拓宽对领导班子的监督约束渠道,既要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圈的监督,还要加强对其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
四、大兴三种作风,树立党委成员勤政形象
1、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乡镇党委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一年至少要用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研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党委正确决策提供
科学依据。
2、大兴艰苦创业之风。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建立严格的考勤签到制度、来客接待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坚决整治办事讲排场、消费摆阔气等奢侈浪费问题,树立勤俭节约思想,做到耐得住艰苦,顶得住歪风,抗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同时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顽强拼搏,带领群众建设富裕、文明、现代化的新农村。
3、大
兴狠抓落实之风。乡镇党委对党的政策和集体决策落实与否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带领群众致富,必须有务实的作风,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研究农村实际,把思想的开拓性与工作的务实性结合起来。乡镇领导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坚持锲而不舍、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竭尽全力干事业。同时,落实工作要做到巧干、苦干相结合,要讲究工作方法,善于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