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四化,城镇化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上一个十年,中国较好地利用了外部机遇发展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如今,金融经济危机大大削弱了外需,而过去保证中国成本优势的人口和资源红利也趋于耗竭。放眼未来十年,支撑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机遇何在?
据上述经济学家称,国内很多智库人士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引擎,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中长期动力。但他同时分析称,虽然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但城镇化如要充分发挥其经济拉动作用,将牵涉到很多领域的体制转型。
高层定调
通常认为,中国经济到了现阶段,依赖传统人口、资源红利的发展模式已然不可持续,高层亦将改革界定为新红利,引发各界关于改革的热议。而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则被认为是新一轮改革的重要目标。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新型城镇化有三个主要侧重点:一是强调城市群引领,并以此作为城镇化主体形态;二是强调“新四化”同步,注重城镇化质量;三是强调核心城市辐射,关注中小城市发展。
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从单纯的城市化转向新型的城镇化,从土地的城镇化转向人口的城镇化,创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机制,就是如何把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农业转移人口或者农民工及其家属变成真正的城镇居民和城市居民,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使城乡居民公平地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广东考察工作,他强调,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习近平指出,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深化改革开放,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第二篇:四新四化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
今天非常高兴能有这么一个机会,聆听各位领导对于目前经济形势、政府方针政策的解读;同时在各位企业家的汇报中汲取先进的经验,借他山之石以攻玉,以更好的搞好我们的企业发展工作。下面我来汇报一下某某公司电子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小看法、小做法、小经验、小故事,请各位领导、企业家不足之处多多给予指正:
一、“四新”是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生存发展的新要求。
近几年来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速差速换挡,国内电子材料及元器件结束了“十年黄金期”迎来了市场的寒冬。而某某公司电子在2015年走出一波震荡调整之后,2016年迅速反弹走出深V型曲线。
在我们2016年末战略总结会上,我们认为某某公司之所以能在逆势当中迅速反弹,快速发展,源于长期以来公司对“四有”工作的重视。
某某公司电子于2004在高新区孵化器中成立,公司自成立伊始就秉承“科技创新求发展,技术进步立潮头”的发展理念。公司发展十几年来,坚持通过自主创新与联合科研机构集成创新的方式驱动发展。内部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积极进行产业创新;外部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与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兵器53所、国机制造、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材料学研究实践中心等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所展开多领域创新。正是十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创新使某某公司捕捉到了 “新业态”的发展方向,厚植了“新技术”的板凳深度,创造了“新模式”的创新理念,规划出了“新产业”的链条布局。
1、某某公司 “新业态”:
我国是电子元器件最大生产国,有着近20年的电子产品生产历史,但电子产品行业大而不强。长期以来电子材料行业存在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亟需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新的经济形势下,传统的盲目追求规模扩大,一味重复扩张产能的发展方式已现颓势,深度业态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对此一方面我公司积极展开高性能、高附加值、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适用性的新产品研发,对传统的、落后的、过剩的低附加值产品进行动能转换,转变整体产业产品结构,深度挖掘市场潜力,焕发企业发展新活力。另一方面我公司通过大数据技术结合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对研发设计进行“订制”,生产工艺进行“武装”,物资、仓储进行“清零”,并逐步向智能化工厂迈进。从而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正是这两方面的结构调整,“开源节流”,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才为公司在逆势中异军突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业态”不仅实现了企业转型升级,更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为标志的互联网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的开始。“新业态”推动下的产业智慧化将成为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化关键一环。
2、某某公司“新技术”
目前某某公司已搭建“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 “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并先后承担国家火炬计划、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自主创新等各级计划课题项目40多项,产生国家专利30余项,发明专利8项。其中10余项产品及工艺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还先后与-------等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使公司具有代表本领域先进水平的研发力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新技术”板凳的深度使某某公司在近两年来的逆势之中如鱼得水。成果转化形成的新产品迅速占领了新能源、网络电子通讯、军工等行业领域,并得到下游领军企业的认可,从而逐步成为行业中的领军企业,逐步实现世界级磁电品牌的产业愿景,促进品牌高端化。在取得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还将有效的推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培育电子材料及元器件行业的新动能。
3、某某公司“新模式”
从我国的工业基础产品和工艺应用端来看,解决“用”的问题面临较大困难。工业化基础能力的短板大多是因为应用经验和积累不足而造成,是研发成果难以通过实际应用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结果。工业基础领域中无论是科研院所还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着“成果有而不用”的问题。根本原因就是行业的上下游产业并没有形成一个连续的产业链协同从而实现研发成果与市场的深入对接。
对此某某公司创立了“产学研政”集成创新新模式。公司搭建的山东省软磁复合材料创新中心以本领域骨干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单位+本领域的领军人才、学者+本领域的科研院所、高校研究机构+高新区投资有限公司即“产学研政”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形成中心运营模式构架,采取以智力驱动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商品化和规模化生产的完整的市场化运作。从而实现以市场发展为导向、行业需求为目标、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真正打通从“研”到“用”的通道,缩短研发时间,提高应用效果,成为行业、企业高速发展的助推器。
目前协同创新“新模式”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一个互联互通的大环境下,只有不断的创新新的产业模式、经营模式、商业模式等,才能在市场大潮中以新动能勇力潮头。
4、某某公司“新产业”
这是一个跨界融合化的时代,我们有看到支付宝跨界融合冲击了银行业,微信跨界融合改变了通讯三巨头,京东“线上”支付“线下”一只脚跨入零售行业。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面,任何的细分市场都有可能随时闯入“野蛮人”。跨界融合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某某公司已经做好了准备在这场洪流中泛舟。
2013年某某公司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引入--------再次为在电机整机产业方向的延伸写下了重重一笔。
“新产业”以新科学发现为基础,以新市场需求为依托,势必将引发产业体系重大变革。为此我们决不做等待者,将积极的以“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继续企业发展新动能,披荆斩棘,开创跨界融合“新产业”。
二、新形势下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经济从过去多年的稀缺经济到如今的全面过剩,城市分化、市场分化加剧,“二八”定律成为现实。今天政治体制在改革,经济体制在改革,各行各业在变革,经济形态越来越丰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和残酷,一批传统大型行业走向衰落,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崛起,合作时代、寡头时代已经全面来临。
“十三五”期间,我国陆续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单项冠军、强基工程等重大专项,致力于将我国建设成制造强国,以上政策的出台必将促进我国电子材料及元器件行业的迅速发展,缩短与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差距。
新时期下新能源汽车、智能设备等市场的广泛关注带动磁性材料、电子元器件行业迎来了新的增长点。目前新技术趋势主要体现在产品结构和性能设计、原材料改进和工艺创新几方面。产品向高频化、高效率、低损耗、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表面贴装及新材料、新结构等方向发展。未来采用半自动化、自动化生产设备取代部分人工作业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受人工成本的持续上升和用工荒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在提高生产效率、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因此,时代发展的要求倒逼电子材料及元器件行业,向产业结构调整“新业态”要张力,向科技创新“新技术”要活力,向集成式创新“新模式”要合力,向技术型产业链条延伸“新产业”要动力,只有放下包袱,坚定信心,奋勇拼博,迎接挑战,坚持以“四新”促“四化”才能加快新旧动能转化速度,实现二次创业的成功。
第三篇:佛山新四化公司简介
公司简介
广东佛山新四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称“新四化”,于2010年6月开始运营,为生产制造型企业提供科学、合理、实用、高效的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为生产制造型企业进行全方位把脉,帮助企业制定合适的改善方案;为生产制造型企业训练企业管理人才,手把手实践性的辅导企业锻造一流的生产现场,一流的员工。我们的服务内容包括:精益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计划体系优化、5S现场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绩效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物流布局优化、一个流生产设计、模组化、成本优化、流程与制度优化、文化与团队建设、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等。公司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思想、方法和操作体系。
公司宗旨:协助制造型企业打造精益工厂
精益生产咨询业务:
制造流程优化:工厂布局规划、一个流生产设计、TQM提升、模组化
生产效率提升:线平衡提升、5S管理开展、物流工具设计优化、IE工具导入
企业资源优化:供应链提升、产能配套优化、计划体系优化、三新技术导入
管理能力培训:卓越班组长培训、5S与七大浪费培训、精益生产系列知识培训
管理信息化:自动排程,ERP管理、SCM管理、条码系统,MES过程管理,设备效能管理
自动化设备业务:
电饭煲、电压力锅内胆、中层、盖板冲压机械手(单工位、连线式、单机多工位)五金拉伸、冲压机械手:单工位、连线式、单机多工位、三次元机械手
自动化装配线、CELL线、精益柔性工装
第四篇:新型城镇化究竟“新”在哪?
新型城镇化究竟“新”在哪儿?
十八大报告要求,到2020年,“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新型城镇化被寄予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活力的重任。然而在今天,虽然名义上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0%,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背后潜藏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城镇化还有多大的潜力可以挖呢?
——汪传虎在“大头针PPP问答平台”上的提问。
最近新型城镇化提得少了,但并不是没有人关心了。汪传虎抛出的这个话题又在一个小范围引起了热议,讨论角度和思考深度又有新的进展。中央层面提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地方上照葫芦画瓢对不对?我们想问一问地方政府和地方的专家,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那么人以什么为本?
城镇化乱象丛生及原因
各界对城镇化乱象的指责和批评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王明从专业的角度概括了过去一个时期的城镇化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镇化片面发展、不均衡发展问题。过去的城镇化是侵吞土地的一轮狂欢,是房地产的一场盛宴,目前造城重于产业发展,形成了农业人口在被城镇化的同时随即‘失地’、‘失业’。
“二是资金不足的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离不开资金支持,仅靠国家下拨的款项是远远不够的,如何筹措城镇化建设所需资金,也是当前的一大问题。
“三是资源浪费问题。由于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总量有限,加上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有限,使得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低下,有些地区还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
“四是城镇化发展中的不公平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荣邦瑞明的陈民说,“过去在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农村土地变城市土地,随之房地产大发展,各个城市都能分享一些城市化发展的红利,只是多少不均而已。”
豪宅研究院院长朱晓红说:“新型城镇化的提法有待商榷,我们这个社会浮躁得很,概念满天飞,难落地的东西太多。原因是,我们的决策、规划多数是长官意识,拍脑袋的结果。不解决由下而上的决策程序,不广泛汲收各界意见,一个城市的发展必然会顾此失彼!一些地方出现鬼城现象是因为规划出了问题,是长官的意识,专家的诗意畅想的结果。”
就城镇化乱象的原因,彭松总结了四点: “一,城镇化参与的人多,但专注的人少,很难形成合力,也就失去了凝聚力。“二,现在主导城镇化的企业大多数是从原来的房地产企业或者是建筑企业转型过来的,还是没有脱离房地产或建筑行业的思维,缺乏合作概念和运营理念,重经济利益,重眼前利益。
“
三、国家层面对于新型城镇化缺乏有效的指引,本来强调‘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但到头来又成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行为,没有走出原来的套路,只是给了一些企业新的概念和名头。
“四,城镇化项目的效果是逐步显现的,一般要5~10年之后才能进入良性运转阶段。新型城镇化这个概念从提出到现在还不到五年,还有一大批项目都在探索过程中,很难形成范例。”
新型城镇化规划中“话语重述”现象制约发展
整个新型城镇化,用一条什么主线提起来,才算抓住了根本,而且具有操作性?李伟认为,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这是非常好的,非常正确的,但是在各级尤其是一线实践中不能空喊”以人为本“。以什么人为本?人又以什么为本?都需要进一步思考,不能跟着中央简单重述。
比如我们承担了某区域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在规划中坚持紧密当地实际,注重地方特色和创新,也得到当地领导的高度认同。但在省里组织的新型城镇化验收的时候,问题和麻烦就出来了。专家组一位专家发言说:”你们对政策掌握得不到位啊!习总书记最近关于新型城镇化的论述你们都看过了吗?“我们的项目经理解释说:”老师您说的都很对,我们看了,我们也按照这个精神结合当地的情况落地了。“这位专家马上就急了:”你这叫什么落地!城镇化以人为本写进去了吗?“项目经理说:”写进去了。不仅写进去了,还是结合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写的。“他说:”错就错在你自作聪明的有的放矢,中央领导怎么说的,你就怎么写。“会后,地方领导找到我说:”老李啊,还需要再提高啊!您看这专家多有政治水平啊!“我俩会心一笑,”还是要按照专家的意见好好整改啊!“
总书记曾经多次批评地方政府领导说套话和空话,可是为什么很多地方政府的领导还把套话和空话放在嘴上呢?为什么这位专家还要机械重复中央领导的话呢?这里面有他们自己的”小九九“,那就是追求绝对正确。永远正确的空话虽然明知无用,却是最安全的。这是一个多层级话语体系中常见的问题。按照系统工程来看,子系统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这个子系统才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下级政府和上级政府总目标可以一致,但具体目标决不能是同一个。从这个角度来说,前一阶段的城镇化的“房地产化”,不是因房地产行业的错,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有简单重复,所以发展最快,所以赢得了主导权。新型城镇化之“新”要不流于空谈,就必须在各行各业、各级各部门改变这种毫无意义的重述作风。
如何改变,作者提出三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口号是这有自身道理的,因为中央要改变过去以投资为本,以土地为本,以速度为本等错误的导向,所以提出以人为本。
第二,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人以什么为本?中央为什么不问人以什么为本的问题呢?因为这个是个性的问题,每个区域的情况不一样,发展阶段不一样,人的地域性格和地域文化不一样,需求特点和需求层次就不一样。对于特定区域,其主要问题和矛盾可能只有本地本级政府最清楚,所以各级各地政府都应有自己的以人为本的方向,要分别讨论清楚本地人以什么为本的问题。围绕本地人以什么为本,制定本地以人为本的政策,才可能出具有针对性的、有创新的策略和目标。比如台湾省在蒋经国先生执政时期,政府为居民提供的福利中竟然有米酒补贴。因为本地人酷爱米酒,几乎是生活必需品,如果不补贴,消费成本会很高,民众就会有意见。像这样的政策,拿到其他哪个地方都不行。
第三,以人为本的地方策略是什么?以人为本要深化到人以什么为本的战略后,形成管理策略、财务策略、组织策略、传播策略等。我们地方政府在传播策略上也是有很多忌讳的,他们最大的担心就是出错,所以传播上基本上是以不出错为基本出发点,最简单的就是“重复”了。这样,不管你是“左”还是“右”来攻击,我都不犯什么大毛病。
新型城镇化要处理好的六个关系
汤明旺提出,城镇化诸多问题的本质是发展不协调、不可持续。他说: “有研究指出城镇化率在50%前后是一个关键期,这在过去拉美体现明显,各种矛盾和问题逐渐进入集中爆发期。掌控好的国家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相反则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社会处于混乱局面。中国新型城镇化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面临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摊大饼‘、以土地开发及硬件建设为主的模式不可持续已成共识。‘深耕细做’,把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环境保护等“软设施”及‘软服务’做好,应该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及PPP领域努力的主要方面。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 “一是新城与旧城的关系。旧城是城市文脉所在,不能断但也不意味着止步不前,局部改造提升是延续城市活力的重要途径;新城“求大求高求洋”,没有体现本地特色,与旧城(母城)割裂,可以说走向人气不旺将是大概率事件。
“二是本地与周边的关系。看过许多地方的城镇化规划,往往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是眼光仅仅局限于本地,……另一个极端则是天马行空。……更合理的做法应该是……既立足本地、又跳出本地,合理利用周边资源,开拓周边市场。
“三是硬件与公服的关系。房地产、道路、市政基础设施等硬件一般都不是短板,教育、医疗及社区商业等配套才是。软环境真正能够吸引人,并为房地产保值增值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产业与居住的关系。城镇化要让人留住,既要“安居”也要“乐业”。而且,“业”比“居”更重要。以东北为例,振兴的关键不在于……推动多少棚户区改造,而在于……培育发展新的接续产业。
“五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城市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行政能够规划甚至建设新城,但未必能让新城运营发展下去。……构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模式的必然选择,PPP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模式。
“六是短期与长期的关系。短期相对固定,长期则可能发生巨大变化,从这个角度说,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也可以视为静态与动态的关系。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城镇化必然带来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在短期看似低迷的行情中,找到顺应城镇化发展规律的战略思路,并付诸实施,是所谓创建百年基业、永续发展的根本。”
处理大中小城市关系要站在客观角度科学定位
就大中小城市关系问题,胡志刚说:“大中小型城市协调发展比较符合国情。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避免片面地只发展大型城市,将中小城市、小城镇与大城市的发展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一定要杜绝地方借新型城镇化之机大搞‘形象工程‘。必须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人口的吸引力,同时严格把住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关,扎扎实实地通过调查研究、问计于民进行投资建设,使更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中国研究院院长助理单红松有自己的想法,他说:“大城市的优势是机会多、综合性强,分工定位应在高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优势是特色突出,环境优美宽松,在特定领域成本低、效率高,分工定位应在专业性。年轻人和创业企业应该到大城市锻炼一段时间,不停地试验,寻找机会,发现自己的专长,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以后,完全可以通过返乡创业、被产业园区招商等渠道,回到家乡的中小城市,或者其他合适的中小城市,沿着既定的方向,尽情地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把专业细分领域做到极致。中外都有很多著名企业的总部长期坚持驻在小城镇,就是找到了自身定位与小城镇的契合点,不用去投靠大城市。”
(编者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五篇:2013新城镇化与户籍土地
新城镇化户籍土地改革分析
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国家将按照小城镇落户先行全面放开、中小城市落户有序放开、大城市落户继续严格控制的原则,制定公开透明的各类城市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政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其中,户籍改革最先受益的将是有稳定劳动关系、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农民工群体。
在推进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同时,《规划》中还明确,国家鼓励部分省市积极稳妥地推行居住证制度,解决好流动人口在居住地劳动就业、子女上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口管理将会采取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有效衔接的制度,等到各方面运行成熟,再进一步实施全国统一的居住证制度,这样也就没有了“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之分。
而《规划》中提出的土地制度改革路径是,国家对城镇建设特别是工业用地要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的规模扩展要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相挂钩,以此来避免走城镇化摊大饼式的老路。目前中国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已经超过130平方米,未来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将被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城镇建设用地之外,《规划》还明确,对于农地征占补偿问题,要求在确保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的基础上,允许农民通过市场流转方式出让承包地、合规面积的宅基地并获得相应的财产收益,以此来消除农民进城落户的后顾之忧。
很多人关注的农村宅基地权益试点改革,知情人士表示,按照现行《土地管理法》,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公民个人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担保法》也规定,农民所拥有的宅基地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不能用于抵押。对此,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等方面正在加快完善、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的步伐。
要破解中国城镇化的改革难题,现行的土地、户籍、财税金融和行政区划等制度都是绕不开的障碍,这些或将需要更为详尽的城镇化改革配套政策。
了解更多我国农业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