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海无涯国培作灯
教海无涯国培作灯
作者:李世阳
2010年暑假,我参加了小学品德的国培学习。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逐渐从容,到最后的不舍,回顾培训期间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真的要对本次培训活动说声谢谢,感谢国家对农村教师的重视,这一学习的平台的铺设让我们教师又有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这次国培学习聚集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层次的教师。我们聆听了专家、学者的讲座。倾听他们对品德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德育思想方法。因此,这次培训收获很大,开阔了视野,改变了认识,提高了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和启发,业务上有很大提升,并且还学到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纵观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讨论互动、观摩研讨、案例评析、论文撰写的理论培训,也有亲近课堂、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农村教师所关注的领域,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提高的内容。十多天的培训学习,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受益良多。
本次培训的安排中理论讲座占三分之二,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各位知名专家、教授、特级教师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中小学品德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在专业知识提升模块,《如何认识和解决中小学学习困难问题》、《 将评价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怎样实施有效教学》、《运用教学评价 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怎样备好一节课》及专题讲座,让我们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为我们开辟了新视野,使我们理解了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所应有的前瞻性和科学发展观。
在教学技能提高模块,《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评价》、《各年级品德教材与课例分析》和《教学案例分析》,让我们改正并更新了头脑中原有的死板的教学观念。同时体会到教育教学方法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和调动。以鼓励、肯定、分析、讨论,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锻炼提高学生们的交流能力。注重实际能力培养,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的方法,是我们所追求的素质教育内涵。同时,我转变了学习的观念,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培训才会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尤其是在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上更是需要这样的平台。
培训结束后,我乡举行了品德课教研活动,我听了多位教师的课,并在课余时间与授课教师一起探讨他们的教法与学法。关注了有效课堂,提高了教学实践水平;研究并设计了典型案例,解决了存在问题,提升了教学素养;强化了我们的专业意识,更新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科研能力。
培训安排的这些内容恰恰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也是我们所困惑的。这些专家、学者、大师的讲座如甘霖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我们的心境豁然开朗。
教学理论的感悟需要在相应的实践中融会贯通。在课堂展示,分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工作,教学内容以“教——研”的形式进行组合教学,即先上“原味”的诊断课,经过自我诊断和导师与同伴的诊断后进行教学策略的修正,再上提高课,在这样对比教学的方式下,使我们每个学员都感触到自身课堂教学中最本源的东西,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此外,在这期间我也领略到了一些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锻成了精湛的教学技艺,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素养,是我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在实践中不断领略国培下的浓厚的教研氛围。教师都是在不断地历练中获得成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本次培训,我积极与其他学员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各校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长”。在小组讨论中,学员们畅所欲言,许多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都是农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引起全体学员的一致共鸣的同时,也得到专家们的重视,他们的回答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习之余,自我反思:我对有效课堂教学行为深入思考了吗?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观察或是管理学生纪律、或是做学生思想工作等方面,考虑到对学生的有效性了吗?等等都是我经常思考的,反思自己的不足,让我获得前进的动力,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要主动学习,主动研究。
培训只是一种手段,一个开端。这次培训给我的不只是知识、经验,还有比这更宝贵的是我在思想上的巨大改变,我要把这次培训的学习精神一直保留下去,今后要不断通过网络等工具来充实自己,从各个方面去寻
找法宝,更新理念,这次培训让我感到了作为一线教师的责任重大,并且感觉到自己的压力更大、肩上的担子更重,我一定会把这次所学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根据我校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为教学出谋划策,带动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在茫茫的教育教学的海洋中,国培就像一盏指引方向的灯塔,为我指路导航。
第二篇:教海无涯 爱心永驻
个人工作总结
宜城市城关初级中学 范玉环
范玉环,女,现年34岁,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2001年8月来宜城市城关中学任教至今。
从教十四年来,本人能从严要求自己,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育人方向。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努力做到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始终坚持对社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无愧于领导的关怀指导、无愧于老师们的信任支持、无愧于学生的前途发展、无愧于家长的殷切期望、无愧于自己的岗位职责”。
一、敬业爱岗,无愧于领导的关怀指导。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深深地领悟到:没有教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人才的茁壮成长,就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日积月累,看到自己付出的血汗换来了桃李满园,硕果累累,我感到万分欣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一向严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早到校迟回家,出满勤、干满点,服从分工,勇挑重担,和老师团结友爱,热心帮助有困难的教师。由于他处处以身作则,模范带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依法从教,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形成了独具特色教育方法,所以老师和学生都以我为典范,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二、提高素质,无愧于家长的殷切期望。
近几年,社会、家长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优质的学生是许多家长的强烈希望。本人在教育工作中,坚持“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养成“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工作作风,多琢磨事,少琢磨人,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新课的类型,合理安排新课的结构,认真备好课,上好课,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根据教材的特点适当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做到“七个一点”,(即每天学一点、每天总结一点、每天体会一点、每天设计一点、每天记录一点、每天改变一点、每天提高一点。)任职以来,任课成绩年年在学校名列前茅,学生学得好,省去了家长的烦恼,也提升了学校的声望。
三、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了解时事,用于教学。
担任思想品德教学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龄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报刊,及时了解当前的新闻,用于教学;而且还向同行们学习有关的数学教学经验,对于别人的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经验。其次,我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 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最后,我在课堂上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故事与新闻结合起来,运用理论知识加以引导分析,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学生非常愿意上我的课,我也乐在其中,和学生成为了真正的朋 友。他们在兴趣中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四、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有时间还外出培训,学习新型教学方式,从而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总之,我将继续努力,取得更优异的教学成绩,为学校争光!
五、取得的成绩
2004年12月荣获宜城市第三届教学大比武一等奖;2007年1月在基础教育课改中被评为先进个人;2007年5月被评为襄樊市第四轮中小学骨干教师;2008年10月荣获宜城市教学大比武一等奖;2012年国培计划远程教育中被国家教育部评为优秀学员;2012年10月被评为宜城市第五轮骨干教师;2013年10月获宜城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2006年至2008年7月,经过两年的努力学习,于2008年7月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资格,并在学校担任心理辅导员。任现职期间,还有多篇课件、论文,教学设计分别获得省市一、二、三等奖。
2013年8月5日
第三篇:国培送教工作总结
“国培计划(2016)”——旬阳县初中物理“送教下乡”
活动工作总结
“国培计划(2016)”旬阳县初中物理“送教下乡”活动,于2016年10月10日启动,11月29日圆满收官。现将本次初中物理“送教下乡”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准备,制定方案,明确目标任务。
根据《“国培计划(2016)”旬阳县“送教下乡”实施方 案》精神,初中物理学科组建了以师训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员詹老师为核心,物理学科省市县级教学能手为主要成员的“送教下乡”培训团队。团队于2016年10月10日至11日进行集中商讨,讨论并制定了《“国培计划”(2016)旬阳县初中物理学科“送教下乡”实施方案》。
《“国培计划”(2016)旬阳县初中物理学科“送教下乡”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本次送教活动紧紧围绕深化“问题诱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这一主题;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着力解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为目标;以课堂教学实际为抓手,切实提高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自主研修能力。送教活动以观摩课堂教学、说课反思、评课议课、专题辅导、返岗实践和成果展示为主要方式。采取“聚焦课堂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现场学习观摩与研讨点评”结合,“集中学习与返岗实践”结合,“专家授课与学员展示”结合的策略,促使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的提升。结合培训主题、目标,团队成员研讨确定本次培训内容分为四个板块,即“问题诱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下新授、复习、试卷讲评这三类课的课堂教学研讨、“学习诱导”的设计;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电子白板环境下初中物理学科的备课与上课;物理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二、同课异构,精彩纷呈。
本次送教下乡活动改变了以往先由团队成员示范引领课堂教学的模式,而是采用团队成员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同课异构的方式,对“问题诱导,自主探究”模式下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课堂教学、说课反思进行集中交流展示。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设计方式、不同的实施过程,各显神通,完全演绎出了不同的课堂特点,可谓精彩纷呈,让参训教师享受了一餐课堂教学的盛宴。之后,参训教师分成5个小组对这三个类型的课进行深入研讨交流,要求人人发言,观点独到。在交流研讨中,通过对比,参训教师对“问题诱导,自主探究”教学的三类课如何设计更好,如何实施更有效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同时,同课异构过同种,不同教师对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方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给参训教师带来了很多启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专题辅导,夯实理论。
本次“送教下乡”活动穿插安排了关于“问题诱导 自主探究”教学方面专题讲座、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微课制作、电子白板环境下的备课与上课、如何做课例研究,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新教学等方面的相关专题辅导。每一个专题都尽最大努力为全县物理教师送去新理念、新方法、新知识。夯实参训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拓宽了参训教师的视野。把物理学科教学的新思路、新动向带给广大的农村一线教师,引领参训教师紧跟相应学科教学当前的发展方向,切实提高了物理教师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物理教学实际的能力。
四、汇报展示,百花齐放。
经过前期的观摩引领,专题培训辅导,参训教师以小组 为单位分别就“运动的相对性”“欧姆定律”两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两周的返岗实践研究备课,于2016年11月28日至29日由五位老师进行教学汇报展示。他们的课堂教学有的长于沉稳理性,有的长于对学生的调动,有的长于语言魅力,有的长于细节处理,真可谓百花齐放。在汇报展示中,好几位老师都巧妙地应用前期学习中学到的微课制作、电子白板的应用等手段化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真切的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根本要求。
五、总结经验,寻找不足。
整个送教下乡过程中,大家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有了清晰的认识,对于未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达成了几点共识。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以学生为主体,养成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内容有效整合,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注重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及其它学科的有机整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三,解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关键在于一系列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生活经验,创设情景,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处处有物理,处处留心皆学问。
从参训教师的汇报展示课、微课展播、课例展评、心得体会中,我们感受到送教下乡活动,让参训教师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践行者,更要致力于做一个研究者。通过全县物理教师的交流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经历了听课——评课——备课——上课——反思等环节,参训教师在理念、方法、知识、责任感等方面的提升,他们在备课上能准确找到突破口,课堂上能找到自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六、几点建议:
1、来年如果继续有类似活动,建议提前着手充分调研,确保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更新、充实、完善送教内容。
2、鉴于本次送教下乡活动,初中、小学、幼儿园,各学段的各个学科几乎同步进行,导致很多学校出现培训人数过多,学校教学无法正常进行的现象,建议来年将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分散到一年的不同时段进行,避免影响正常的学校教学秩序。
3、为了每一次培训都让参训教师受益匪浅,建议加大对培训专家的培训力度。
本次旬阳县初中物理送教下乡活动结束了,但我们旬阳物理老师不会就此止步,我们会认真学习、总结经验、不断巩固成果,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努力将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打造出一支优秀的培训团队,培养出一支优秀的物理教师队伍。
第四篇:周慧同志先进事迹《海至无涯天作岸》(修订稿)
海至无涯天作岸
——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中国移动江西公司上饶分公司员工周慧同志先进事迹
一位全国劳模,始终不骄不躁,一如既往地保持昂扬的创新精神,用勤奋学习、扎实苦干的专家风范绘就“激情燃烧的岁月”篇章,永葆劳模本色不变。他工作23年,担纲或参与技改项目170余个,为企业创造价值近亿元。其感人事迹被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评为“我与企业共成长”企业文化最佳案例奖。
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成为江西通信行业第一位、中国移动首批三位全国劳模之一,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8年,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总工会、中国移动江西公司党组先后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他以自己的行动学习实践着科学发展观。
一个中国移动基层员工,敦实的身材,质朴的衣着,憨厚的笑容,平实的言谈,总是无声忙碌着。他的成长足迹,无不彰显着中国移动这头“快跑的大象”背后蕴含的员工精神,无不闪耀着中国移动核心价值观——“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璀灿光芒。
他,就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和谐型的青年工人,新时代的“创新尖兵”——全国劳模、中国移动江西公司上饶分公司网络部经理周慧。
有一种境界叫奉献
青春应该把自己的奋斗与国家、民族、人民、团队的最大利益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永恒的青春。
——摘自周慧日记
2008年6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下发《关于表彰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决定》,对周慧等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称赞周慧等一批共产党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优异成绩,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展现了共产党员的时代风貌。
在这之前,周慧已经荣获多项殊荣:2000年4月29日,周慧光荣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全国劳模荣誉证书,成为江西通信行业第一位、中国移动十万员工里的首批三位全国劳模之一。2003年,周慧光荣当选为江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2006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文明办、国资委等10部委联合授予周慧“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8月21日,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向周慧同志学习的决定》文件,认为“周慧同志是我省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学习型、创新型工人的先进代表”,号召全省广大共产党员、干部职工向周慧学习,学习他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刻苦钻研、自学自强的进取精神,恪尽职守、忘我无私的敬业精神,甘当人梯、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正因为周慧艰苦卓绝的努力,他已成为中国移动的“明星”:参加中国移动劳模巡讲团,向全国移动员工代表巡回宣讲,他的先进事迹被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编入《中国移动劳模风采》书籍;参加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的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畅享移动新生活》特别节目演出;参加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并代表全国移动职工作《倡议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王建宙总裁、张春江书记等领导,亲切慰问看望周慧,赞扬“周慧同志是中国移动的骄傲”。
周慧出名了,可他依然保持着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色。每次领奖或是参加社会活动回来的第二天,他都像往常一样身穿工作服,手拎便捷式电脑,和同事们一起奔赴岗位,一样翻山越岭,跑基站、检修设备。经常是接到电话拔腿就走,一天到晚马不停蹄。每当有任务和困难,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一线。哪里条件艰苦,哪里有技术难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市2000多个基站。他说:“荣誉属于我们整个集体,只不过我比较幸运地得到罢了。离开了我们移动事业,离开了我那些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的同事,我周慧又能打几个钉?”
每当逢年过节,周慧往往是最忙碌的时候。因为逢年过节,是移动通信网络负荷最重也是最易出错的时候。上饶是外出打工人员较多的地市,春节期间返乡团聚的客户多,多少个除夕、春节是在岗位上度过的,周慧也算不清。他的妻子张俊说:“我最怕半夜打雷了。一打雷,移动基站就有可能被雷击,无论何时只要有故障,周慧就会飞奔到公司组织抢修,我和孩子又要提心吊胆了!”
2006年8月,四十年不遇的超强台风“桑美”突然从天而降,吞噬着大地上的一切。在这个时刻,畅通的通信就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周慧对各个县的基站情况作了精确的分析和最坏情况的估计,顶着暴风骤雨,为故障基站送去了应急的备件,和同事24小时整装待命,连续3天3夜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8月12日傍晚,机房里突然报警声大作,险情报告大水冲跨了一条传输大动脉,几个基站被迫退出服务,需要紧急抢修。周慧带着队员,抓起工具箱,飞快地冲进了雨幕中。他们踩着泥泞,在各基站之间一遍又一遍地仔细检测传输线路,以最短的时间排除了故障。基站终于恢复正常时,已是万家灯火,他们这才感觉到全身湿透,饥肠辘辘。可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还没有来得及坐下喘口气,急促的求援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
在2008年抗击冰雪保通信的关键时刻,周慧带着抗冰救灾突击队始终奋战在冰雪灾区第一线,他与同事们一起扛机器、一起同甘共苦、任劳任怨。大年廿八,由于人手紧张,周慧带领一支抢险小组赶往受灾最严重的余干县抢修。因电杆倒塌、路面积满厚冰,车辆无法通行,只能靠人扛将发电机运送上山。冰滑泥泞的山路上,他们肩扛手抬着数百斤重的发电机,喊着号子,艰难前行。遇到河流,周慧竟然脱掉鞋子,赤脚在刺骨的冰水里前行,雨水和着汗水湿透了衣服、鞋子,坚硬的冰凌,折断的树枝,划破了手和脸,但周慧与同事们没有一个人喊一声累,叫一声苦。寒冷彻骨的长夜,他们坚守在荒山野岭的基站里,啃干粮,吞雪水。有的连续几天几夜未合眼,有的发着高烧仍在坚持工作,有的连家人病重了都未回家看上一眼,许多人伴着油机噪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他们以血肉之躯,铸造了中国移动金牌网络“生命线”!一次,周慧带着队员顶着凛冽的寒风、冒着雨雪,在泥泞的山路艰难地跋涉一个多小时,来到一座基站进行抢修。当他们刚刚走到基站门前时,一块大冰块突然从40多米高的铁塔上脱落下来,不偏不倚地砸在了周慧的肩上,巨大的撞击力让他眼前一黑,晕倒在地。大约过了一刻钟,在同事们急促的呼喊声中,他才渐渐苏醒过来,一睁开眼睛就问道:“基站修好了吗?发电机开始供电了吗?”他把个人安危全然不放在心上,一心想着通信畅通,深深地感动了随同的员工。雪灾后,他谢绝公司的推荐,把江西省通信管理局、上饶市委、上饶市人民政府评选的“抗冰救灾模范”名额让给了他的队员。“周慧先锋队”的英勇壮举,得到了江西省人大副主任、时任上饶市委书记姚亚平同志的高度赞扬,姚亚平作出批示:“在此次抗寒救灾工作中,移动公司员工不畏艰辛、不畏严寒,吃苦耐劳、连续作战,抢修受损设备,保障网络畅通,为全市抗寒救灾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9年清明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山火正在威胁着广丰县的36个移动通信基站,烧断了供电和传输线路,已经有部分基站出现了中断信号的现象。当警报声传到周慧耳朵里时,他正被复发的“肾结石”这个老毛病折磨得面色苍白。为了及时恢复通信,周慧立即带着维护队伍迅速行动,同事看见周慧虚弱的身体都劝他:“周经理,你就不要去了,有那么多维护员在,不用担心。”可周慧却说:“没事的,老毛病了,我知道怎么对付它。再说我经验丰富,抢修会快点!”他楞扶着腰,强忍着疼痛,带着抢险队员分乘6辆车,奔向广丰组织人工发电,与大伙儿硬是肩扛手抬把发电机搬运到山上,以最快的速度对基站供电。
作为中国移动员工,周慧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把他的家乡建设成一座“无线城市”。在未来的城市里,无线宽带网络覆盖整个城市,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信息化服务,不再受网线的限制。TD-SCDMA的发展,给了周慧一个圆梦的机会,让他如饥似渴地投入到“无线城市”建设规划工作之中。2009年3月7日,上饶市TD演示网络建成,打通了第一个可视电话,3G业务首次在美丽的饶城亮相。在周慧和同事们的努力下,3G的建设得到上饶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上饶市政府《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写道:“在信息化建设上,大力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网络建设,逐步推广互联网无线化,继续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上饶市政府下发专项文件,成立由上饶市市长董仚生亲自挂帅的上饶市TD-SCDMA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为TD建设保驾护航。周慧的执着、敬业精神,终成正果。
有一种快乐叫创造
作为一名世界一流企业的中国移动员工,应该时刻怀有自主创新的情结!
——摘自周慧日记
周慧的成长历程,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的历程。
2008年初,途经上饶的铁路动车组型号由原来的CRH2改为CRH1后,因新动车密封性好,穿透损耗增大,车厢内通信质量明显下降,接通率低和掉话等现象很频繁。周慧组织力量通过六个方面的举措对网络进行优化,大幅度提升了动车网络质量:现网主覆盖小区序列整理、主覆盖小区切换关系优化、参数优化、沿线LAC区优化、天线调整及基站改型、覆盖调整及优化。其中天线调整及基站改型优化专题工作中,周慧和同事詹宾首创了“3DB 3 电桥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原来一根天线只发射一个小区信号,变成一根天线可发射两个小区信号,而且两个小区覆盖特性完全相同,这样覆盖铁路的网络容量翻了一倍,解决了LAC区边界SDCCH信道拥塞的问题。出于对解破难题的痴迷,2009年以来周慧又着手研究时速350公里的京台、杭南长高速铁路上饶段的网络覆盖难题。
移动客户规模迅猛发展,急需应急通信设备。当时全省移动仅配备了两台进口的应急通信车,一台整车价格就高达300多万元,各地市移动公司排队要求调用,而且极不适应崇山峻岭的山区使用。周慧主动请缨,自行设计应急通信车。应急通信车在业内被称为流动的“移动机房”,包括电源系统、传输系统、无线系统、接地系统、环境系统等五大系统,结构极其复杂。周慧用了一周的时间设计方案,设计的图纸草稿都堆成了小山。他又亲自采购材料,多次计算测试数据,重新确定参数和模拟调试。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周慧和同事们还在挑灯夜战。1个月后,终于自行设计成功了小型大容量应急通信车,全部造价仅160万元。现在,这种小型大容量应急通信车已经在全省各地市移动公司投入使用。仅此一项,就为全省移动系统节约资金1400多万元。
上饶与浙江、安徽、福建三省接壤,与本省南昌、九江、抚州、景德镇、鹰潭五市交界,边界漫游投诉严重。2006年,周慧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行政边界漫游SBS-CLA解决方案”,将行政区域交接的部分基站由全向站改为定向站,与周边省份移动公司联合规划、共建基站,同时进行客户话单分析、模糊计费处理。通过联合优化提高边界网络质量,不但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还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上饶分公司的边界漫游问题,使该类客户投诉量下降至历史最低。目前,这一创新成果已得到推广。
为了提升网络运营效率,2008年,周慧带领攻坚小组,连续奋战20个日日夜夜,在全省移动率先引进传输网OLP系统和网络“健康智能医生”项目。OLP系统能够在传输线路中断后,自动将故障光纤主路切换至备用路由,切换时间仅为50ms。周慧特地选用了具备双路由资源的上饶至德兴段“二级干线”进行试验,有效地保护了备用纤芯的性能和主用纤芯的安全。而GSM网络健康智能医生项目则是一款可以有效统计网络故障并进行自动处理的智能软件,该系统能够自动定时登陆到所有网元,发现异常现象,并自动修复障碍。原来1位网络优化工作人员半天的工作量,使用“健康智能医生”系统只需数分钟便能解决,极大地提高了网络优化工作的效率。
通信企业是高耗能企业,面对每年上千万元的电能消耗,有什么办法做到既能降低能耗又能提高效率呢?2008年2月,按照上级公司指令,周慧带领他的团队开展“绿色行动”。经过分析,周慧发现全年处在工作状态的空调占通信机房能耗的20%至45%,有的甚至高达60%,而上饶分公司拥有空调2000多台。因此,在保证通信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节能就首先要从空调这个耗能大户抓起。在目标确定了之后,周慧先后提出了“新风节能系统”、“热交换器节能系统”、“自适应控制空调节能系统”、“谐波抑制、功率因素补偿”4种节能系统方案,并先后选用了几个中型规模的机房进行了试验,每年可为公司节省上百万元的电费。
在2008年春扩工程中,出于对周慧的信任,江西移动把全省第一台华为公司软交换端局建设任务交给上饶分公司。接到任务后,周慧组织公司网络口干部员工召开了工程项目现场协调会,对工程所有细节进行了梳理,对设备安装场地进行重新规划。从到货、安装、加电、调试,到打通第一个电话,仅用了3天时间;到割接入网,仅用了13天时间,此举创造了目前华为公司交换机开通速度全球最快的记录。在这短短的16天中,周慧更是带领队 员完成了1238条中继电缆的布放,2476个2M头的焊接,20多个各局向网元数据的配置。这些工作量,供应商的常规时间是2个月!这样的奇迹在周慧等技术骨干手中总是发生,在一次覆盖上饶全市一半区域的810座基站搬迁替换国产设备的大型搬迁项目中,周慧团队硬是创下了平均每天割接入网30座基站的最高速度,而且特别难能可贵的,竟然实现了客户“零”投诉!
2008年起,上饶分公司历史性地实行自主网络优化,由周慧自行组织实施优化项目,主导整个集中网络优化过程。经过研究,他前瞻性地提出了“网优五步工作法”:第一步摸排网络运行、客户感知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步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原因;第三步制定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第四步狠抓进度抓落实;第五步针对优化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解决方案。“网优五步工作法”以现网存在问题为切入点,指明了自主优化的工作方向,明确了自主网络优化的目标。通过“网优五步工作法”的实施,上饶分公司各项网络质量指标稳步提升,在第三方调查中,语音网络整体客户满意度由2007年底的81.06%提升到2008年底的85.6%,位居全省优秀行列。自主网络优化工作的成功实施,彻底改变了以往网络优化工作依赖厂家人员的局面,节约了大量网络优化资金,同时培养了公司自己的网络优化人才。2008年,上饶分公司荣获“江西移动网络优化管理优胜奖”。
上饶分公司有个著名的“谷地”创新平台。“谷地”取自英文Good Idea谐音,意为“好主意、金点子”,是上饶分公司首创的智力源泉。多年来,周慧多次操办“谷地论坛”、主持PDCA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担纲或参与的创新项目达170多个,范围几乎涉及公司的所有技术环节,为企业创造价值近亿元。近年来,上饶分公司QC小组活动成绩卓越:2个获“国优”,4个获“行优”,18个获“省优”。周慧将上饶分公司所倡导的“创新为魂”文化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越来越多敢于创新的“周慧”式员工的努力下,上饶分公司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开展得如火如荼,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在周慧精神的感召下,近年来上饶分公司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08年,上饶分公司总体KPI位居全省移动第三名;全年有效客户净增同比增幅29.29%,位居全省移动第一;话务量增幅达到45.03%,位居全省移动第二;运营收入增幅领先度位居全省移动第一;三比用户市场份额高达85.57%。上饶分公司程伟总经理说:“创新是公司贯穿始终的发展思路和工作主题,也是公司未来持续发展、自我超越的战略撬动点。上饶分公司的高速发展,靠得就是我们浓厚的‘谷地文化’和周慧式员工的创新精神。”
说起这些工作成绩,询问周慧持续创新的动力在哪里?周慧说:“国家把价值十几亿元的通信设备交给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它们管好,用好,让它们发挥最大效益!”
有一种信念叫超越
只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初中毕业生同样可以胜任高科技的工作。
——摘自周慧日记
1987年3月,初中毕业的周慧顶职进入上饶地区邮电局。由于勤学苦练,周慧练就了一手让人叹为观止的绝活。一块书本大小的逻辑电路板,正反两面近千个焊点,线路细如发丝,若隐若现,他能时轻时重,时缓时疾,似行云流水,如蜻蜓点水,动作挥洒自如又恰到 5 火候,让行家里手赞叹不已、自愧不如,同事称他有一双“点金手”。内行的人都知道,焊接电路板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如果一个点掌握不好温度和焊锡量,出现虚焊或者不准,就全盘报废。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练就这一手绝活,周慧不知吃了多少苦头。为了对各种电路图烂熟于心,他找来一大堆废弃的电路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灯泡,在强光照射下,电路板上隐身的线路显现出来,他赶紧一笔一笔地绘制成图;为了练习焊接的手感,手指经常被电烙铁烫得一块一块的。
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单位两次计划安排周慧去新加坡、荷兰参加高级培训。得到消息时,他高兴得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然而,当出国名单公布时,他却“名落孙山”,原因是学历太低。他没有怨言和气馁,可是触动却非常大,从而更激发起他强烈的求知欲。他对自己立下誓言:我一定要证明,只要努力学习,刻苦工作,初中生同样可以胜任高科技的工作!
从此,他一有空暇就骑着自行车跑新华书店、图书馆和大专院校。因为太专注,他曾创下了一年间丢掉5辆自行车的纪录。有一次,爱人有事出门,临走时嘱咐他过一会把锅里的饭煮好,周慧当时忙着查阅资料,答应了一声,起身把火打开,又坐下继续学习。不知过了多久,一股焦糊味从厨房传来,他才猛然想起忘记关火了,一锅米饭成了黑乎乎的锅巴。对于一个初中毕业的人来说,要克服与高科技领域存在的知识断层谈何容易啊?!他找来高中的课本和无线电“大块头”理论书籍,一段一段地“硬啃”,其中甘苦自不待言。对于“拦路虎”英语,他随身揣本《英汉词典》,有空就掏出来反复背诵,追着公司的大学生请教,生僻的单词抄下来贴在餐桌上、床头边,吃饭睡觉时也都是嘴里念念有词。正是凭着这种百折不挠的韧劲,短短几年,周慧的英语、计算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轻松地获取了南昌大学本科文凭。
20多年来,周慧把“超越自我”作为座右铭,始终痴迷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海洋里。他说:“在别人眼里,学习是一件苦事。但对我来说,学习带给我无穷的快乐。每当我攻克一个难题,我就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强烈的超越意识,促使他立志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向行业高新技术发起艰难的冲刺。工余时间或节假日,他都在读书。每天一个半小时的学习,雷打不动。机械、电气有关的书籍、报刊、工具书摆满了书橱。光他读过的各类专业书籍就有1000多册,写的读书笔记有近百万字。
几年前,他作为技术骨干被选送到芬兰学习诺基亚数字交换机的维护和管理。在这个风光旖旎的国度,周慧无暇欣赏迷人的风景名胜,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教室、宿舍、图书馆,随时可见他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的身影。连外国专家对这个能够说一口流利英语、熟练掌握专业授课教材的中国小伙都连连竖起大拇指:“OK!”。结业回国,有的同行带回家电、特产,而他却带回了一大包装箱的技术资料。
Motorola公司在上饶建基站,周慧是工程随工人员,他寸步不离地跟着厂家的工程师,细心观察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谦虚请教,工程结束时他的工作笔记一大摞。有一次,在农村安装基站的休息期间,大家在附近的小餐馆用餐。在等上菜的间隙时间里,周慧却找来纸笔画起电路来,与同事激烈讨论起BSC内部连线技术问题。他克服了GSM 基站扩容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奔波于施工现场和Motorola 公司举办的设备安装培训班课堂,在Motorola公司组织的结业考试中,周慧获得了二等奖并取得了Motorola设备安装调测资格证书。周慧有句口头禅:“认真只能把事做对,用心才能把事做好!”他给自己定下一个准则: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专一行。
周慧的工作台上,放着厚厚的工作笔记本,里面详细记录着他多年来消化洋设备和技术创新的资料和心得,有的还绘制成图表。这些笔记本被同事们称为颇具实用价值的“活辞典”。如今,笔记本变成了便捷式电脑,更新更全面的资料被分门别类的上了电脑,这又成了创新的“数据库”。从“活辞典”到“数据库”,人们明白了什么叫刻苦钻研,什么叫忘我工作。在感动于他在技术革新中取得的突出成绩的同时,人们同样感动于他显示出来的执著的自我超越精神。周慧精心地维护设备,就像照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他说:“我手上的通信设备,从它出厂的那一刻起,就己经有了生命。我钻研、维护设备的过程,就是在同设备对话的过程,在用特殊的维护语言和它交流。我不但要读懂它,还要为它看病、诊断,让它们都能够健康地工作。”
周慧充分认识到“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深刻领会只有拥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才能发挥团队的最大价值,实现1+1﹥2。在他身边,大家遇到难题总是习惯了就问他,他也乐于把自己的知识、经验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与别人分享。他以自身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将自我超越的意识传递给“周慧先锋队”的每一位成员。在他的影响下,上饶分公司网络部门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个个一专多能,涌现出了全国移动网络技术大比武二等奖获得者詹宾、江西移动华为设备技术大比武一等奖获得者黄莺,江西移动劳模王福俊、王辉等一批先进人物。他率领的设备维护中心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网络优化中心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周慧先锋队”这个响当当的模范群体,已成为江西移动的团队文化典范。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作为网络党支部书记的周慧同志坚持先学一步,深学一点,当好表率。他经常利用闲暇时间,与同事们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听取采纳他们对提高“网络运营科学发展能力”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获取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他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查找网络建设与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在学习实践大讨论活动中,他提出了“应用TD-SCDMA才能实现无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引起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周慧虽然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他还是挤出时间,主动担任上饶市第十三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帮助孩子们学习科学技术、英语和计算机,被老师们誉为“活雷峰”;他还频繁、主动参加公益活动,慷慨解囊资助失学女童等弱势群体;他还多次到上饶市唯一的少数民族――畲族群众聚居地,帮助他们信息致富;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第一个在公司捐款箱中投入他火热的“爱心”,每次捐款总是他最多;从2008年底开始,他义务承担方志敏“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精神宣讲,被上饶市委推选为“弘扬方志敏精神先进典型人物”,经常到企事业单位宣讲科学发展观、宣讲方志敏精神„„他把中国移动员工的“社会责任宣言”写在了行动上。
周慧在述职报告里写道:“父母亲给了我七尺身躯,而中国移动却给了我壮丽的人生;秉承中国移动‘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移动奉献智慧和青春是我的使命;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本身对我来说就是报酬,因为我在干自己热爱的事业!”他以出色的业绩诠释了当代知识型产业工人的内涵,以不懈的努力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在周慧心目中,遍布城乡、无缝覆盖的基站铁塔,就是他生命的至高点。他攀登的身姿,是那么的矫健,那么的敦实„„
第五篇:周海灯发言稿和简介
周海灯,男,湖北经济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税务Q0742班学生。
所获国家级奖励:
参与阳光学社关于湖北省社区志愿者的调查,团队报告获“挑战杯”国家三等奖; 论文《基于不对称信息下的企业纳税研究》获“平安励志杯”全国三等奖;
2009年(大三)以非毕业生身份参加全国公务员考试,以江苏省无锡市国家税务局第四名进入面试。
所获省级奖励:
参与湖北省社区志愿者调查,团队调查报告《湖北省社区志愿者的调查》,获湖北省挑战杯一等奖。
校外学术成就:
论文:
《基于信息不对称下的企业纳税研究》发表于2010年2月《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总第六十八期,并获2010年全国“平安励志杯”论文大赛三等奖;
《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合约理论解释》发表于2010年8月《广西财经学院学报》总第112期(RCCSE学术期刊,广西省高校优秀学报)。
经济散文:
《千百度奶茶店与卫生间》发表于《经济学消息报》2010年五月第18期,总第903期; 《真实世界的商品定价》发表于《经济学消息报》2010年六月第24期,总第909期; 《从宜昌到黄石的红灯区看经济》发表于《经济学消息报》2010年六月第25期,总第910期;
《从人力资本看建筑中的合约》发表于《经济学消息报》2010年九月第36期,总921期;
《房子是可种的》发表于《经济学消息报》2010年九月第39期,总第924期。
媒体影响:
从2010年六月起,在著名经济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网站撰写“读者来论”的专栏; 2010年7月5日,大众网转载《房子是可种的》;
2010年7月22日,搜狐财经、搜狐证券转载《罢工与价格弹性》;
2010年7月14日,金融界转载《学历造假与优秀有何关系?》;
2010年8月16日,安徽地产投资网转载《房价为什么会大跌?》
2010年5月著名大型门户网站凤凰网置顶凤凰博文《中国的香港人?》,引起凤凰网关于香港文化的讨论;
2010年9月,凤凰博客以财经类博客身份与茅于轼、叶青等经济学家博客一起被推荐入围“中国网民文化节”博客大赛决赛;
2010年湖北经济学院团刊《汤逊湖》杂志系列报道《周海灯:飞流直下三千尺》; 湖北经济学院团委官方网站朝阳网转载经济评论《房价什么会大跌?》、文化评论《中国的香港人?》等,并推荐“大学生周海灯的博客”;
自2008年在新浪开博以来,迄今为止撰写了近十万字博文,在校内外的青年学子群众产生较大影响,例如江沈红老师博文《海灯的出路》。
实践活动:
2008年参与阳光学社“居家养老”组武汉社区社会实践,团队获校级一等奖,论文和报告分获二等奖;
获2008年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称号;
2008年参与阳光学社民政厅课题《湖北省社区志愿者的调查》,报告获挑战杯全国三等奖,湖北省一等奖;
2009年领队赴汉川调查有关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社会实践,团队获校二等奖,报告获二等奖,论文三等奖;
获2009年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称号,2009年社会实践标兵称号;
2009年参与湖北省委课题“湖北水资源保护研究”调查,获个人三等奖。
校内学生干部任职情况:
2007-2008年任财管学院税务Q0742班团支书;
2008-2009任湖北经济学院校团委学生会宣传部部长;
2008-2009创建财管学院学术中心,并任首届社长。
校内文化成果:
湖北经济学院学术科研标兵;
湖北经济学院大学生学术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8-2009年主编财管学院学生学术期刊《财管论坛》;
历史散文《世间已无海汝贤》发表于《藏龙学刊》2009年第六期;
论文《浅析王朝周期理论下的明代中晚期财政税收》发表于《藏龙学刊》2009年第一期; 论文《浅谈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发表于《藏龙学刊》2009年第四期。“第五届网络文学大赛”中获二等奖;
科技文化艺术节“book思溢”征文大赛三等奖;
第二届“藏龙杯”财经征文大赛二等奖;
第二届“楚天杯”论文大赛二等奖;
第四届读书节“墨香随你”征文比赛优秀奖;
“古典书韵VS现代文语”征文活动,获优秀奖。
基本技能:
大学英语四级,六级;
计算机二级。
兴趣特长:
“新生杯”书画大赛,绘画组二等奖,书法组二等奖;
“新生杯”篮球赛团体第三名。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很荣幸能作为学术科研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感谢各位老师给我这个机会来谈谈我的学术经验和对学术的理解。
陈寅恪为国学大师王国维碑铭曰:“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为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同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在江老师倡导建立的学术中心上我曾经以此为其宗旨,在从大二到大四的这几年对学术的了解中我对其有更深的了解。从各位著名学者的抄袭门甚至暴力相向,到我所不能理解的发表论文支付费用制,从我个人的经济学学习的艰难到发表论文的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我深知作为一个本科生,学术之路何其艰辛,而要做到对抄袭引用的规范,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学者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幸运的是财管学院有一批关心学生学术科研的老师,有担当我院科研立项重点项目指导老师的李大明院长,有从大二起就开始指导我社会实践的蔡院长,还有一直以来鼓励我不断学习经济学基础的胡凯老师,对你们我心怀感激。
从大二上学期起,我对本专业以及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暑假在蔡院长的指导下,我曾经带队赴汉川调查农村金融服务的有关问题,实践成果获团队二等奖,论文和报告也均获得二等奖,个人获实践标兵的称号。同时在学校主办的大学生科研立项中与方伟一起领衔申报关于增值税转型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荣立重点项目。从大三开始,一方面不放弃本专业的爱好,另一方面不断对经济学进行深入的了解,寒假,花了一个月时间研读了张五常晦涩而深奥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以后,撰写的《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合约理论解释》在广西财经学院学报上发表,该学报是广西省优秀学报,和我同期的登报的,不是教授就是博士,本人学历最低,年龄最小。而在另一篇论文中,我成功的将信息经济学与企业纳税结合,撰写了《信息不对称下的纳税研究》发表在《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并在平安励志论文大赛中荣获全国三等奖。在对学术的研究中我从来没有忽视过经济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和应用,从2009年起,我先后在《经济学消息报》上发表经济散文《千百度奶茶店和卫生间》、《人力资本中的合约理论》已及《房子是可种》等五篇经济型散文。从2010年起,开始在《21世纪经济报道》网站“读者来评”中撰写专栏,其中有多篇经济评论被搜狐财经、经济观察报等大型门户网站转载。当然,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与刚刚上面提到的各位老师有关,而且江老师和夏老师主办的《财管论坛》和学校《藏龙学刊》也给了我很大的发挥空间,在《财管论坛》和《藏龙学刊》上发表论文近十篇。
大一的时候我和各位一样,面对着经济学家长廊迷茫不已,怀揣经院人应该而且必须了解经济学家长廊的心情和压力,在图书馆找到各位经济学家的经历和学术过程奋笔疾抄,可是后来意识到没有什么作用,因为不了解不熟悉乃至无所适从,那么,以我现在来看,应该怎么做呢?举两小例,一是大约两周前各位在院办准备财官论坛,主题有关价格上涨的。无非是想说明柳暗花明之外,还有很多村,只是使要进步的。
另一例子是,翻开各位财政学课本,开篇讲的是市场失灵。外部性,垄断,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以及公共物品。无非是想说明,学术研究得秉承独立思考的精神去探究。
我已然大四,正在考研备考之中,回顾几年来的科研经验,最大的感触是科研是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这艰难的科研之路中,面对无数的学术腐败、论文发表中的种种潜规则曾经彷徨过失落过,但是在李院长和蔡院长的指导下,在胡凯老师的帮助和江老师夏老师的支持下,我还是在学术的道路上孤独的跋涉,小有成就。我愿意用在全校大一新生见面会上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发言:“给大家推荐一个人经济学家茅于轼,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历史类书籍《万历十五年》,给大家推荐一份报纸发行量很广的报纸《南方周末》给大家推荐一处湖北经济学院的人文景点—历史学家长廊。”,是为五个一工程。
谢谢各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