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城市规划如何解决城市问题
现代城市规划如何解决城市问题
城市问题,广义指具有城市特点的各种矛盾,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狭义则专指城市弊病。
当代中国正处于极速发展的阶段中,虽说国家的快速发展带给了人们许多直接经济上的效益但是却对于许多城市今后的建设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而这些隐患也逐渐的浮现在人们眼前,其中就包含有许多城市问题。而具体的城市问题则包括以下的几个部分,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社会问题以及城市住宅问题。
城市环境问题: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而环境问题是由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被破坏,主要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所造成的。城市自然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而由环境问题所牵涉到的其他问题还有1.资源与城市环境问题2.人口与环境问题3.经济发展与城市问题
城市交通问题:1.交通堵塞2.交通事故3.公共交通问题4.步行者问题5.停车问题。
城市住宅问题:我国城市的住宅问题主要是住宅建设满足不了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现行住房制度弊端尚未得到克服;城市危房、棚户区改造步履维艰;推行住房制度改革不够理想。
城市社会问题:1.就业问题2.贫困问题3.老年人问题4.社会责任感缺乏5.种族与社会争端6.内城问题。
第二篇:李克强:逐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问题
李克强:逐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
市问题
2012年12月30日18:32 新华网
李克强在江西九江和湖北恩施调研时强调
问需于民问计基层 做好中西部开放发展和扶贫攻坚大文章
新华网武汉12月30日电(记者 陈二厚)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江西九江、湖北恩施调研。他走进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码头、农民工宿舍,冒雪探访深山农户,进入街边商铺,并召开多个基层座谈会,深入倾听百姓心声,共谋发展之计。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年前李克强就来过这里,这次进山又路过龚延强老人家。李克强说,几年不见,我来就想看看乡亲们生活有哪些变化,还有什么困难和心愿。得知老人家里收入在增加但还不宽裕,他说,党和政府同大家齐努力,相信能脱贫、会致富。新年快到了,给乡亲们送上节日祝福。
车辆沿着陡峭湿滑的山路继续前行。在老乡家,李克强与村民会议代表围坐交谈。他说,很高兴你们生活有改善,现在还有什么烦恼事吗。大家反映孩子教育、乡村公路等还有难处,李克强一一记在本子上。他叮嘱随行同志,村民实现了温饱但还不稳定,对群众的困难要挂在心上、帮助解决。对反映的挂坡地问题,李克强放心不下,冒雪登上陡坡实地察看。他说,山里地少田薄、群众增收难,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本在中西部山区,这些地区人口超过2亿,脱贫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难点。中国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差距大,潜力也大,差距就是发展的动力。要下决心、有韧劲,打好这场硬仗。
在屯堡乡集镇,李克强走进路边两家个体小店,详细询问收费多不多、工商注册方不方便。他还与街上群众亲切交谈,了解就业、收入等情况。随后,他在乡政府召开乡村干部座谈会,请大家说实情、讲实话。与会同志就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谈了建议。李克强对基层干部承上启下、扎实工作提出了勉励和要求。
在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李克强走进农民工宿舍与大家座谈,询问个人工作、孩子上学、家中父母生活等情况。他说,农民工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生力军,要逐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问题。
李克强十分关心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请来当地十多位企业经营者座谈。他说,你们每个人的发言有甜水、有苦水,难处和建议我们都记下了。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为经济增长、就业做出重要贡献。政府要创造公平公正环境,使投资创业者放心发展。在九江港考察时,李克强详细了解港航企业促进沿江物资流通和产业转移情况。他说,要用好长江这条连接东西的黄金水道,推动沿江特别是内陆腹地梯度开发、开放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
考察中,李克强希望江西、湖北两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奋斗,再创佳绩。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杨晶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原标题:李克强:问需于民问计基层 做好中西部开放发展和扶贫攻坚大文章)
第三篇: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一、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城市规划及设计理论。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新城市主义思想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1993年在美国亚历山德里亚召开的第一届新城市主义大会比标志着新城市主义运动的正式确立和理论体系的成熟。新城市主义提倡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的、适于步行的、紧凑的、混合使用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和邻里单元。其两大组成理论为:
一、传统邻里社区发展理论;
二、公共交通主导型开发理论。特点:
1、适宜步行的邻里环境。大多数日常需求都在离家或者工作地点5~10分钟的步行环境内完成。
2、连通性。格网式相互连通的街道成网络结构分布,可以疏解交通。大多数街道都较窄,适宜步行。高质量的步行网络以及公共空间使得步行更舒适,愉快、有趣。
3、功能混合。商店、办公楼、公寓、住宅、娱乐、教育设施混合在一起,邻里、街道和建筑内部的功能混合。
4、多样化的住宅。类型、使用期限、尺寸和价格不同的各类住宅集中在一起。
5、高质量的建筑和城市设计。强调美学和人的舒适感,创造一种区域感。在社区内特别设置一些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通过人性化建筑结构和优雅的周边环境给人特别的精神享受。
6、传统的邻里结构。可辨别的中心和边界。跨度限制在0.4~1.6公里。
7、高密度。更多的建筑、住宅、商店和服务设施集中在一起,鼓励步行,促进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节约时间。
8、精明的交通体系。高效铁路网将城镇连接在一起。适宜步行的设计理念鼓励人们步行或大量使用自行车等作为日常交通工具。
9、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开发和运转对环境影响到最小程度。减少对有限土地资源和燃料的使用,多用当地产品。
10、追求高生活质量。总的来说,以上各点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提高整个社区居民乃至整个人类社区的生活质量。
二、精明增长与增长管理思想: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空间紧凑,混合用地功能,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步行,保护开放空间和创造舒适的环境,通过鼓励、限制和保护措施,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精明增长是一种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发展模式。最直接的目标就是控制城市蔓延,其具体目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保护农地;二是保护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两个方面;三是繁荣城市经济;四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通过城市精明增长计划的实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现措施:断面规划、划定城市增长区、填充式开发和再开发、发展权转移。
成功之处:精明增长在美国的不同层面和不同领域得到了积极贯彻,且产生了不错效果。这主要归结于国家、州和地方三个能级政府的大力扶持,相互配合及其导向功能。联邦政府从预算及财政资助方面、州政府从政策制订以及超区域协作方面、城市政府从具体实施方面也都扮演了良好角色。在实施手段上,也能合理选择法律、经济、行政等政策工具,恰当地推进了精明增长的实践进程。
不足之处:精明增长的具体操作方式还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测量和评估标准尚待统一,针对不同地区和城市人口、地理等特征应有区别使用精明增长的管理工具;参与主体以政府组
织为主,没有充分调动企业、社团及公民的积极参与;在推进精明增长的流程中,对于中前期的规划制定及实施比较关注,但对于后期的效果评估和反馈则缺乏重视。
三、城市“触媒”理论:“城市触媒”是指城市化学连锁反应,其中激发与维系城市发生化学反应的“触媒体”可能是一间旅馆、一座购物区或一个交通中心;也可能是博物馆、戏院或设计过的开放空间;或者是小规模的、特别的实体,如一列廊柱或喷水池。一个具有良性触媒作用的城市设计将会给城市发展带来正面的推动作用。城市触媒是由城市(它的‘实验室’)所塑造的元素,然后反过来塑造它本身的环境。他的目的是促使城市结构持续与渐进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该触媒并非单一的最终产品,而是一个可以刺激与引导后续开发的元素。在城市触媒理论中重要的突破点在于提出了如何从目标到实现的途径,其中作用与反作用、原因和结果是构成触媒概念的主要部分。触媒理论并没有为所有的城市地区规划出单独完成目标的方法、一个最终的形式或一个较好的视觉特质,而是描述一个城市开发的必备特征:可激起其他作用的力量。
第四篇:城市问题研究
城市问题的研究
人类社会由农村进入城市是一大进步,然而,从城市产生的第一天起就伴随着城市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不断的解决问题,又出现新问题,又解决新问题.......揭露和解决城市问题是为了追求进步,追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现如今,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现在的主要问题都有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住宅问题、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安全问题等。城市管理问题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之一,如何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是关乎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课题。首先对城市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城市的环境问题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资源、人口、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日益明显。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增长,刺激了对资源的需求,同时也诱发了对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加上在发展过程中诸如“先发展,后治理”等错误观念影响导致了对环境的破坏。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土地的损失,不仅减少了自然资源,而且造成了农业环境的退化。工业化带来了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是人口涌向城市,造成城市的拥挤等。因此城市环境问题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1.大气污染
在人类社会的前期,由于从事规模狭小的农牧业生产,环境污染的程度很低,污染成为一个大范围的环境问题,并且发展成为一个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经济公害,产生于近代工业产生之后。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向大气排放各种污染物,超过了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使大气的质量发生恶化,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工作、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建筑物及设备财产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破坏性恶劣影响。例如:PM2.5超标。
2.水污染
水污染是指外来物质进入水体的数量达到破坏水体原有用途的程度。目前,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水污染都十分严重。污染水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而且腐蚀管道破坏城市内部娱乐用水域。还有些有机污染物,会使水体营养化,造成水中溶解氧缺乏,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的生存。例如:最近的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
3.噪声污染
噪声是指妨碍人们休息、工作、交谈,以及损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当噪声
成为城市环境中的普遍问题时就构成了噪声污染。例如:广场舞大妈的高音炮。
4.垃圾污染
垃圾污染是指随着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城市固体垃圾等废物急剧增加而未得到及时处理,达到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的程度。
二、城市交通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汽车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在许多大城市,由于过量的汽车、道路网规划建设的滞后、交通管理不善,经营导致交通阻塞,交通事故频繁,大气污染等。交通问题已经给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1.交通阻塞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加,而交通设施建设则相对缓慢;同时,由于城市空间的限制,使得城市中心区对道路空间的需求必然大于供给,造成了土地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这种交通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以及长期形成的城市混合交通导致了交通拥挤与阻塞。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经济的效率。大城市圈内的汽车道路还在继续建设,汽车数量也进一步增加,道路的建设和汽车的增加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更为严重的交通阻塞。
2.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是许多大城市存在的日趋严重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次数明显上升,死亡人数逐年增加,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公共交通问题
公共交通问题主要表现在:(1)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比较低。(2)由于对公共交通投资不足,致使峰值期人们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大于供给,而非高峰期使用又不充分,收入锐减。在发展中国家,即使公共交通高峰时间的拥挤现象更为严重,从而加剧了城市交通问题。
4.停车问题
汽车并非处于运动之中。当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时,就要占据一定空间。汽车越多,占据的空间越大。城市中心区里人多车多空间少,停车场与汽车数量很不相称,停车也最困难。
5.交通污染问题
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和行驶里程数的增加,汽车排污所占份额还在上升。
三、城市住宅问题
1.住宅质量低劣
住宅质量低劣主要表现为设备缺少和住房破损。比如,市中心的住宅年久过时或缺乏必备设施,不再被认为是“现代化的”,因此中产阶级向外分散,导致城市中心的税收和服务需求锐减,并使城市中心成为贫民集中区,这些因素加剧了住宅问题。例如:最近的浙江宁波奉化市房屋粉碎性倒塌事件。
2.高比例空房率
市区有大量的空闲建筑。空闲建筑易于变成犯罪、越轨行为、吸毒的场所,给社会治安带来危害。由于空房率高带来上述不良后果,所以成为城市问题。
3.灰区的大量存在一些城市的某些区,常常集中有年代较老、比较破旧的住宅,为灰区,主要表现在:灰区一般是老年人集中区。灰区的空房率较高。灰区多为贫民区。
4.贫民窟与棚户区
大多数城市都有贫民窟和棚户区。住在这里的人大多数从外地而来,但他们进入城市后不但没有就业机会,连起码的住房都没有,只能住在贫民窟和棚户区,靠政府救济过日子。
5.房价偏高
与大多数市民的收入相比,房价偏高。
四、城市社会问题
城市社会问题是指在城市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就业问题
在现代社会,就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多种多样的就业机会也是一个城市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现代大城市的就业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阶级分化、贫富差异、地位悬殊等社会矛盾,是城市社会问题的重要方面。
2.贫困问题
西方国家大都有法定的贫困线,当低于贫困线的城市贫民的比重超过一定比例后,就意味着城市陷入贫困状态。多数贫民长期失业,需要救济,受歧视、不卫生的环境、缺乏教育是这个阶层无法改善贫穷状况,因而不能摆脱贫困状况。
3.老年人问题
由于大力推行刚性极强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城市过早的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增长之后老龄化速度,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来不及建立或完善,大大增加了国家负担,导致劳动人口老化,劳动力资源缺乏,以及带来诸如老年人的赡养、住房、医疗、婚姻、娱乐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4.种族与社会争端
失业问题伴随着其他因素问题,产生了许多次一级的城市问题,比如种族与
社会争端。
五、城市安全问题
1、安全防灾问题
城市是人类对地表改造最强烈的区域,也是自然灾害发生最强烈的地方,同时也是受害影响最严重的地方。城市生命线在自然灾害面前不堪一击,城市危机四伏。地震、洪灾、火灾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城市安全。
2、防卫问题
治安性犯罪问题恐怖袭击问题
3、公共卫生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公共卫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安全问题,现在西方城市规划的源起也是解决公共卫生问题。公共卫生的不安全给当时的经济、社会、人口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与损害。城市的公共卫生成为我们今天必须充分注意的问题。
4、化学品事故问题
化学品事故是指化学毒物经大量排放或泄露后,污染空气、水、地面、土壤或事物,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人体,引发群体中毒甚至死亡的事故。
第五篇:城市问题研究69期
《城市问题研究》第六九期 2012年06月14日 星期四
宏观调控时期下的招商引资
宏观调控时期下的招商引资与经济热潮时期的不一样,经济热潮时期的招商引资,找房地产开发商就成,在那种环境条件下,他们就是有钱大佬,就是能带来项目、拉动经济的人。
不过,宏观调控来了,这个时候再把眼睛盯着房地产商就有些不明智了。政府搞经济,在宏观调控的情况下,需要换种眼光来做事,重新过滤一遍自己的招商引资对象,重新建立重点,重新梳理政策体系。不要以为房地产开发商中还能有剩下的“有钱人”,因此去挤独木桥。因为房地产商的钱,基本都是银行的钱,现在即使还有“有钱人”的话,那基本也是“三残”人士:残枝败柳,残军败将和残汤剩饭,根本无资可投,无潜力可挖。
那么在宏调背景下,应该怎么做呢?哪些项目是有前景的呢?
首先应该抓紧的是政府项目,政府财政还是“有钱”的,在各种钱路中,政府项目是最稳定的,不大会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有人说铁道部算不算政府项目?肯定不算!他们原本就是最后一个抗拒改革的部委,本来早就是企业了。在这方面,只要跟对了政策方向,多看看安邦的《每日经济》,大大小小的各级政府项目还是相信还是可以搞定。
其次是趋势项目,如环境类项目。这种项目是必然要上的,无论怎么议论,最后都要上,所以这一大块的资金是不会因宏调而动摇的。第三是生产资料,宏调背景下,生产资料价格肯定走低,但有低潮就有高潮,如果将低潮和高潮熨平了看,那些生产资料作为工农业的必需品,无论处于何种经济环境,都是可以挖掘的项目,无非就是力度大小的问题。
第四是农业项目,伴随着宏调发生的往往还有一个通胀,如果通胀“没了”,那就意味着宏观调控该结束了,一切将恢复正常。所以在宏调的背景下,只要有通胀,农业往往就是得利的单位,是值得投资和大举推动的。
最后,是文化产业。这个产业之所以在宏调背景下被提出来讨论,那是因为在经济热潮期,几乎不会有人注意这个领域,大家都忙着赚钱,恐怕连“麻将”都没时间打了,还有什么文化可言?但在宏观调控的条件下,往往有很多的问题浮出水面,很多问题需要反思,于是大家又开始学习了,而思想的活跃又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政府类项目、趋势类项目、生产资料、农业项目和文化产业,这些在中国的宏观调控历史过程中,都是曾经反复出现过的事情,值得当下的地方政府重点考虑。(CG)
(注:凡是重点分析类别的问题,客户均可向安邦城市组提出要求,作出进一步的讨论。其中包括相关资料的索取、评估意见和咨询具体的城市开发问题。安邦城市组对这一类别的问题将根据客户的客观需要,一一提供具体的评估意见和直接的帮助,方便客户的项目操作和工作思考。)一二线城市的差距在精神生活层面
去年喧嚣于媒体的“逃离北上广”和“逃回北上广”之争,本质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之争。从小白领的角度看世界,一线城市意味着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但是选择相对自由,以能力决胜负;二线城市意味着节奏相对缓慢的生活、不紧不慢有惊无险一眼能望得到头的工作,大多以关系和人脉决胜负。实际上,一二线城市的差别,最主要的是在精神层面,这也是很多人即便压力山大也留恋北上广的重要原因。我们回头看看二线城市的夜生活场景:烧烤摊是主流,麻辣烫陪衬,地摊上十块钱的背心和两块钱的袜子总有人砍价,扎啤和光膀子的爷们总是捆绑式出现,在中国大多数二线甚至三线城市,夏季的夜晚大多在这样的微风中缓慢度过。谁也没觉得有什么……商业的繁荣便是全部的夜生活,这是与物质世界密切相关的。与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屈指可数。在二线城市中,新华书店都被网商吞噬的差不多了,荒岛和西西佛书店,还有那些极有性格的咖啡店,一年半载都不会到二线城市落户,更别提演唱会、话剧和体育赛事了,因为在二线城市,街头的按摩店和洗浴中心总比精神食粮更有市场。人们总是渴望一个城市既可以是精神家园,也可以是温暖港湾,但世间总难有双全法,所以才有了选择逃离还是回归的纠结。对于二线城市而言,在大建商场大修综合体的同时,还可借着繁荣文化的东风,多引进些个性化的咖啡店、书店,多扶持一些演出剧团,建几个电影院而非夜总会,才是竞争之道。(TLM)北京轨道交通运营也需向国际看齐
2011年北京市人均GDP为12447美元,按世界银行的统计来算,人均GDP达8000美元意味着已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与发达国家一样,城市公共轨道交通成为北京最主要、最高效的公共交通形式。从2008年到今年,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翻了一倍多,与纽约、伦敦等国际化大都市地铁运营里程相近。北京用4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百年的地铁历程。北京轨道交通发展速度和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在欣喜之余其中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2006年,北京积水潭地铁站地下管道发生透水事件,站台大面积积水,造成了大量乘客滞留;经调查,除了工程质量问题,疏于对管道进行日常维护也是事故的重要原因。2011年,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A口的自动扶梯突然逆行,造成了3人重伤、27人轻伤的严重安全事故;事后调查,人流疏导不利造成电梯严重超载,加之对电梯的日常维护与检查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最终造成严重事故的发生。2011年地铁5号线因空调故障,车厢内闷热,引发乘客抗议,并与乘务人员发生冲突,造成全面晚点。这些事故不仅反映出工程质量问题,运营管理及设施维护更值得北京地铁反思。北京公共轨道交通建设已达到国际级规模,而掌控庞大地铁系统的运营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目前,国内上海、广州、成都、南京、西安等很多城市掀起了地铁建设的热潮,在大干快上、争分夺秒的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冷静思考远远落后于建设速度的运营管理,只有安全、高效、有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才能适应和保障城市的高效发展。(SHY)秦岭违建别墅造成多方位破坏
近日,秦岭地区违建别墅的情况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在秦岭北麓沿环山路一线分布着多个别墅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已建成和在建的别墅约有4000多套。林林总总的别墅群“堆积”在秦岭北麓的山脚下,大有向秦岭深处蔓延之势。秦岭土地资源十分宝贵,而这些别墅项目动辄占地数百亩,却只用于建设供少数人居住的别墅,这对土地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必然对秦岭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大多数项目为了增加建设用地,开挖大片山体用于造景、修高尔夫、建别墅,严重破坏了山体植被、地下水补给以及生物群落等生态系统,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在秦岭地区圈地开发运动中,很多地方历史文化遗迹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各种形形色色别墅拔地而起,原有居民纷纷迁出,使乡村的历史人文氛围面目全非。秦岭是中国南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中国重要的生态资源宝库,也是西安历史人文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别墅开发项目却罔视国家和地方有关禁令纷纷上马建设,其肆无忌惮、禁而不绝的开发建设势头,令人担忧。(SHY)
爱心GDP恐又成数字游戏
据报道,民政部今年将调查全国所有约700座城市在2010-2011年两年间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全貌,适时以“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的形式发布调查结果。所谓的“城市慈善指数”,包括社会捐赠、慈善组织、慈善项目、志愿服务、政府支持和慈善文化等层面的上百个具体指标,被形象地称为“爱心GDP”。长期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衡量被与“GDP、绿色GDP、黑色GDP”等等各种数字指标紧紧联系在一起。有些权力者偏偏对数字充满喜好,动辄喜欢动用一些声势浩大的数据支撑场面,却又似乎从未思考过,这些巨量的数字跃进背后,是否越来越远离了指标的初衷。同时,这些数字也被作为各地城市形象打造的硬性指标,诸如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生态城市等等,形成一道行政文化景观。以此逻辑,“爱心GDP”自然成为“慈善城市”的评价指标,这可以说是对慈善的一种绑架。我们认为,地方政府致力于宣传“慈善文化”、营造“慈善氛围”,以成就“慈善事业”、打造“慈善城市”,其根本出发点是好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建设“慈善城市”应充分认识慈善文化根于民众自觉,源于文明和社会进步;应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避免硬性任务式的指标考核,应以教育、引导、服务为主,循序渐进。慈善城市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全民的工程,应谨防追求数字指标的“全民总动员”的“大跃进”式慈善运动,否则,“慈善城市”将仅仅是座“海市蜃楼”。(SHY)
盲目建“低碳城市”陷发展误区
近几年,在环境危机的升温和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引下,中国俨然出现了低碳城市跃进潮,从所谓国际大都市到西部偏僻小城,大多数城市都处于建设误区。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如保定、上海、北京、杭州、无锡、芜湖、德州、珠海、深圳、厦门、成都、重庆、武汉、南昌、贵阳、哈尔滨等。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不仅没有一座城市有过可以量化的减排历史,还出现了诸多以低碳之名行地产开发之实、打着低碳旗号的高新产业园区。与此同时,很多地方以低碳城市建设的名义,弃“旧城”建“新城”,甚至形成了“低碳生态城市等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错误认识。这种跟风式的“低碳城市”建设,使许多城市逐渐意识到盲目建设造成的难题。两年前,北京近郊怀来县提出要在经济开发区内建起新城,打造成中国第一个零碳城,而如今除了一座生态新城规划馆外,土地上依然荒草丛生。我们认为,目前国内“低碳城市”概念还不成熟,对低碳生态城市还没有统一的、清晰的定义,缺少权威性、导向性的指标体系,相关配套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也不完善。在各地“低碳城市”盲目建设中,一味追求技术的新、奇、特,甚至仅仅是概念的设计,而忽视与国情和客观需求的结合,这必然使城市步入低碳建设的误区。(SHY)
生活成本飙涨损害城市发展环境
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美世近期公布了最新《全球生活成本调查》,东京成为全球海外派驻人员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美世咨询的调查旨在协助跨国公司和政府机构为其海外派驻人员确定适当的薪酬津贴提供参考。该调查涵盖了全球五大洲的214个城市,衡量了各地200多个项目的相对成本,包括交通、食品、服装、家居用品以及娱乐。住房成本也被包含在内,因为这往往是海外派驻人员最大的一笔支出,在决定各个城市的排名情况时起到重要的作用。而纽约被用来作为基准城市,其它所有城市都与纽约进行比较。中国大陆的城市中,上海排名第16位,北京排名第17位,分别攀升了5位和3位,超过了首尔。此外,深圳(30)和广州(31)的排名比2011年分别上升了13位和7位。一线城市中,商品价格上涨加上人民币的升值推高了中国大陆城市的排名,对住房的持续高需求也导致了房租的适度上涨。除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排名大幅上升外,二线城市的排名也大幅飙升:如青岛(66)、天津(72)、沈阳(85)、南京(94)和成都(94),这些城市今年的排名均出现了大幅飙升——而前一年它们的排名都在前100名之外。二线城市排名飙涨的原因,主要也在于房租成本。对于一二线城市而言,房租成本都疯狂增长,对企业而言,大幅影响了生产成本和商务成本;对个人而言,生活成本上涨对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都有深刻影响,长此以往,损害的是整个城市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TLM)
新加坡公共事业局的机构设臵
上期的《城市问题研究》中,安邦提议各地应该恢复建立公用事业管理局,专注于民生的宏观管理,引发客户的积极反馈,希望做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以新加坡的公共事业局为例,来说明其中的差别。实际上,中国现有的公共服务的提供部门,如燃气公司、自来水厂、国家电网等,实际上是带有部分公共性质的企业,市场化的特征很突出。而公共事业局却是以监管、协调为主导的管理部门。各地应该恢复建立公用事业管理局,这个机构是专注民生的宏观管理部门。新加坡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少,且人均水资源量仅211立方米,排名世界倒数第二。以如此少的水资源量支持发达的经济和社会,新加坡水务部门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2002年新加坡进行了机构改革,整合了所有与水相关的行政部门。新的公共事业局的责任除了水资源的管理和供水外,还扩展到包括废水处理和回用、洪水控制和废水系统等领域,公共事业局进行综合的水管理。
除了公共事业局主导管理以外,其他有关的政府机构也参与水的管理。比如,新加坡实施的集水区规划和管理,其中会涉及到“在集水区不能建设有污染的项目,主要指工业”、“将分散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池塘等连接成一个网络体系”等内容,就必须通过与其他政府机构,诸如城市再发展管理机构、住房和发展署、国家环保局、土地运输管理机构等一起实施。其中,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很关键。(T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