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借鉴国外经验 发展我国绿色城镇化

时间:2019-05-13 11:1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铁:借鉴国外经验 发展我国绿色城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铁:借鉴国外经验 发展我国绿色城镇化》。

第一篇:李铁:借鉴国外经验 发展我国绿色城镇化

李铁:借鉴国外经验 发展我国绿色城镇化

专家表示,借鉴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城镇化的推进需要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此外,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避免贫民窟和城市病问题的出现。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绿色发展

从国际经验来看,城镇化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人口向城镇集中,并因此促进村镇发展为小城镇,小城镇向小城市转化,大中城市的规模日趋扩大。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人口流向城市的速度加快,大中城市迅速发展,小城镇发展速度相对减慢。第三阶段人口继续向城市集中,但速度变慢,主要以流向中小城镇为主。同时,大城市人口也向小城镇迁移,由此推动小城镇快速发展。

以欧洲为例,欧洲的城市独具特色,注重空间合理布局,重视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崇尚保护自然和历史风貌,致力于城市体系协调发展。近些年来,欧洲城市更加注重智能、绿色、低碳,努力探索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欧洲城镇在文化历史的传承、规划体系的完备、管理和经营城市的理念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中国需要告别以短期行为促进城镇发展的时代,通过改革来促进城镇治理和规划的完善,实现城镇发展方式的转型。借鉴欧洲城市发展经验,中国需放弃很多传统的城市管理理念,从加强公共服务入手,改革城市治理结构,更多引进市场化机制来促进中国城镇发展。

专家认为,中国是一个资源短缺比较严重的国家,城镇化速度加快必然给耕地合理利用以及资源保障、环境保护等带来一定挑战。在城镇化建设中,必须认真解决资源短缺、环境脆弱与城镇化发展的矛盾,大力提倡建设低碳都市、绿色城镇,走资源节约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对如何实现低碳、绿色城镇化发展之路,李铁认为,实现低碳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成本太高不易推广,并且容易被形式化,单纯追求视觉的“绿色”、“低碳”效果却不能从根本上降低能耗节约资源。要正确借鉴欧洲经验,实现低碳发展必须把握三个因素:一是政府的引导;二是市场的作用,三是正确的消费观念。

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表示,我国城镇化建设可以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发挥“后发优势”,避免发达国家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另外,必须要有一种低碳、可持续的创新意识,并让国内消费形成低碳、环保理念。

警惕贫民窟城市病两大问题

专家表示,城镇化涉及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结构变迁、城镇合理布局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国外城镇化发展来看,有两大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和警惕。

“一是贫民窟现象,例如拉美地区,贫民窟现象较为严重,国家中等收入陷阱很大。二是城市过分集中带来的城市病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慕海平表示,城镇化过程中这两大问题需要高度关注。

慕海平认为,贫民窟本身是可以避免的,它不是必然的。贫民窟出现的两个主要条件是:农民失地和社会政策不到位。以巴西为例,巴西的农奴制解除之后,失地的农奴直接进入城市,没有土地后,城市的社会政策跟不上,就形成了贫民窟。社会政策和土地制度紧密相关。另外,对于城镇化集中所带来的交通拥堵、人口过度集中等城市病问题,只能在某些方面能够较好解决,很多问题难以避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院研究员倪鹏飞表示,城市病的出现主要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过分重视大城市发展,导致大城市规模膨胀,并产生了资源消耗大、空间过度集中、经济结构失衡、环境严重污染,社会矛盾激化等一系列问题。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需要空间一体,适度聚集,协调发展,以城市群来带动整体城镇的发展

第二篇:我国城镇化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一、我国发展城镇化的背景和意义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2012年,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会议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二、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会议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会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要注意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注意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来看,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特别是要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办法,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当前要发挥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放宽市场准入,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处理好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价格问题,既保护消费者利益,又让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推进城镇化,既要优化宏观布局,也要搞好城市微观空间治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我国已经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同时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建筑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对导致建筑质量事故的不法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打击和追究。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加强城镇化宏观管理,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要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也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编制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尊重专家意见,形成后要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权威性。

会议指出,城镇化与工业化一道,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产业转移。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具体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实施,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日前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中国城镇化工作有哪些战略任务?明年推进城镇化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回答了记者相关问题。

严格规范新城新区建设

问:推进城镇化要秉持哪些原则?

答: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必须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以人为本、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完成好5大战略任务,也就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完善城镇化体制机制。

问:如何理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答: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就是按照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问:国家将如何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答: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就是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和推进城镇化,根据土地、水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促进城镇空间布局合理均衡,优化城镇规模结构。

问:如何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答: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严格规范新城新区建设,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着力提升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

城镇化规划将尽快发布实施

问:我国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问:请简要介绍如何完善城镇化体制机制?

答: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加快破除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问:明年我国城镇化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答: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明年必须开好头、起好步。

明年,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推动城镇化规划实施,出台配套政策,编制配套规划,开展试点示范,完善基础设施等工作。

同时,我们要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抓紧修订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争取尽快发布实施。

问:我国明年要出台哪些配套政策?

答: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出台户籍、土地、资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研究推出促进中小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支持政策。

问:您刚才讲的试点示范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试点示范将围绕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降低行政成本的设市模式、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将在不同区域开展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试点。

问:明年重点要完善哪方面的基础设施?

答:提高东部地区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推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对人口集聚和服务的支撑能力。

第三篇:我国城镇化发展

我国城镇化政策的具体实施从目前来看,还是处于低级阶段,无论是从城镇化的后的居民的收入情况和城镇化后的消费水平,都还是很低下的,但是前景是光明的。

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中期之后,城镇化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凸显。我国城镇化最大的潜力,主要是指人口城镇化的潜力巨大:

人口城镇化率有倍增的空间。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57%,实际的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5%,远低于2011年世界52%的平均水平。如果能打破政策与体制掣肘,到2020年,人口城镇化率就有可能接近目前的世界平均水平

人口城镇化拉动内需的潜力巨大。人口城镇化能够有效释放消费潜力并引致相关的投资需求。初步估算,到202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进程将带来百万亿级别的内需规模,成为7%—8%中速增长的重要支撑。以农民工为例,农民只进城务工,人均消费支出将提高171%;但如果农民进城务工并且成为市民,人均消费支出将提高214%。

把人口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落脚点。一是坚持以人口城镇化带动工业化的转型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由此将形成服务业发展的大环境。估计到2020年,我国服务业的比重有望提高到55%左右。二是坚持以人口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三是以人口城镇化带动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增加。到2020年人口城镇化基本格局初步形成,对实现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倍增将产生决定性影响。

但是,我们还必须明确地认清我国的国情,那就是,我国还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依低下,城镇化水平还很只是处在低级阶段。目前我国有9亿农民,4.85 亿农村劳动力中有 1.75亿剩余劳动力,在社会生产中还主要依靠于劳动力的输出,农民收入还普遍很低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城镇化正实现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人口非农化得加速, 城镇化正保证着农业增产增收、增加农民的收入, 城镇化正保证着农业增产增收、增加农民的收入,当然,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社会保障制度、规划改革鼓励促进中小城镇的发展。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城镇化进展过快,力争实现健康的城镇化。

第四篇:但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

但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

法国1994年修订的《法国刑法典》就有“怠于给予救助罪”,具体条文是:“任何人对处于危险中的他人,能够个人采取行动,或者能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均无危险,而故意放弃给予救助的,处5年监禁并扣50万法郎罚金。”

美国州法律,发现陌生人受伤时,如果不打“911”电话,可能构成轻微疏忽罪。国汉律师认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的一些经验,但应谨慎,毕竟中国的国情与别国不同,但是可以立法规定惩罚机制,即被救者如若事后反咬一口,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至3倍的处罚。新加坡就有类似的规定,正因为有“道歉+赔偿”,新加坡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公民在实施见义勇为时也免去了顾虑和担忧。

2011年10月23日下午1时,在广东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小悦悦出事之地,280名来自佛山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以“拒绝冷漠、传递温暖”抱抱团的名义,在悼念小悦悦之际,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爱心抱抱团的成员们举着各种倡导拒绝冷漠的牌子,边走边向路人呼吁。

活动开始,抱抱团成员一起宣读了“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倡议书,并在“我们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的横幅上纷纷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倡议书号召:“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如果那一天是你,是我,我们一定要停下自己匆匆的脚步,拉她离开街心;我们一定要伸出各自的援手,将她抱离险境。这是本分,更是底线。”并呼吁“全社会都来向冷漠宣战,都来将温暖传递”。

倡议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举着各类倡导拒绝冷漠的牌子,纷纷以同陌生人拥抱的方式来“传递温暖

第五篇:浅析我国农村小城镇化发展

浅析我国农村小城镇化发展

一.农村小城镇化提出的背景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这是宋朝诗人翁卷在其诗《乡村四月》中描述的农人繁忙务农的景象。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就以农业大国著称,历朝历代都对农业极为重视,重农抑商是更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农业可谓是支撑国家经济的命脉。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转轨,国民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逐渐被淡化,以传统农业为生的农民的处境越来越艰辛,以作物换回的报酬与农民辛勤的劳动根本不成比例,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似乎已成为平穷的代名词。除了经济上的落后,在文化教育、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等方面,农村与乡镇间也存在着鸿沟,农民的生存环境远远不如城镇居民。

农业、农村、农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基问题。农业发展关乎着人民的温饱经济的稳定,构建现代化农业是民生大事;农村的建设也是构建美好中国的重要组成;而农民更是构成我国人口的主要部分,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截止到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达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已经无法承载农村人口的增长,即8亿农民若总是滞留在农村、滞留在土地上,僧多汤少狼多肉少,一旦进入市场经济,就必然出现产品过剩,原因是8亿农民生产产品去供给3亿人的消费需求,结果必然是过剩。我们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仍然会增加农产品过剩。由此,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城镇化发展与繁荣农村经济放在同一个章节,加快农村小城镇化建设被制定为“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内容。

农村城镇化成为农村发展的方向与任务,也是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优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城镇化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小城镇化中的“小”。

小城镇,顾名思义即为较小的城镇。它介于城乡之间,地位特殊。归纳起来,不同的学科对小城镇概念的理解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我国狭义上的小城镇是指除设市以外的建制镇,包括县城。这一概念,较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法定含义。建制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1984年国务院转批的民政部《关于调整建制镇标准的报告》中关于设镇的规定调整如下:(1)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2)总人口在2万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的,可以建镇;总人口在2万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亦可建镇。(3)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20%,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的建制。

我国广义上的小城镇,除了狭义概念中所指的县城和建制镇外,还包括了集镇的概念。这一观点强调了小城镇发展的动态性和乡村性,是我国目前小城镇研究领域更为普遍的观点。1

为什么在农村发展中强调小城镇化?

在我看来,首先,大规模城镇化会占用大量耕地,民以食为天,耕地的占用、粮食产量的减少势必会导致社会与经济的不稳定,基于此点原因,在保留足够耕地的基础上进行农村城镇化发展既可以促进农村结构调整,又可以维持足量的农产品供给。

其次,在多年的发展中,农村形成了自己的风俗文化生活习惯与消费水平,而这是与城镇不同的,绝对彻底的城镇化会使农民一时间难以适应,消费层面的变化也会增加他们的负担,从而对他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困扰,小城镇化从“小”入手,以缓和的姿态改变农村人口的生活状态,减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的可能。

三.我国实行农村小城镇化的意义。

城镇化问题的提出,主要是为解决目前农村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即促进农村发展而不是城市发展。

在实行农村小城镇化的问题上,有些人觉得没有多大意义,认为我国现阶段城市化还不完全,应该将投入在农村的资金用于进一步的城市化,以城市带动农村,紧跟先富带动后富方针。

我认为,首先,我国城市化建设已到一定程度,某些地区已接近饱和状态,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城市化建设中的投入产出比率在逐渐下降,而农村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在这里的投资会带来很大的产出效应。

其次,继续城市化建设而忽略农村建设会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过大的经济鸿沟要想缩小并非易事,这种情况下,先富带动后富可能会要求更多资金物力投入。

除以上两点外,农村小城镇化建设也会带来更多的商机,推动经济的发展,为大中城市

1的房地产投资降温,把资金吸引到农村小城镇,既能推进小城镇的建设,又能利用城镇建设继续发挥房地产在拉动GDP增长中的作用,发挥房地产业与众多的产业相关联的特点,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还可以解决大城市房地产泡沫问题。

最后,我国的国情和资源条件难以支撑集中发展大中城市的城市化道路。客观上,农民进城也存在习俗、就业、购房、生活费用等诸多约束,采用农民熟悉和能够承受的小城镇生活方式,则是一个现实选择。

四.实施农村小城镇化的好处。

我国现阶段农村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滞留在土地的农民过多,农业生产过剩带来农作物产品供给多于需求,农产品价格水平低、农资成本较高、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以及农村流通市场不健全,最终导致农民收入低下,经济拮据,据统计,2011年我国农民平均收入仅有6194元。

二是农村存在农业水土资源流失、草原过度放牧、大量用宅基地滥用等情况,国家本来对农村用宅基地的使用有规定,可是,当这些规定具体到农村之时,常常已变的软弱无力。占用耕地建新房子,舍弃的老房子没有拆除,导致耕地减少。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就要减少农民数量,90年代中央曾提出“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的农民往哪里去?我国只有两部分人口——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从绝对量上减少农村人口就一定要增加城镇人口。这一提法将导致两个结果:1)增加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资源;2)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因此,“城镇化”将减少农村人口,从而有利于增加农民人均占有资源、有利于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量。通过“减少农民”而“富裕农民”。此外,由国家统筹规划土地建设,也避免了土地的滥用,节约了宝贵的耕地水土资源,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个问题也迎刃而解。

农村小城镇化除了可以增加农产品需求,富裕农民和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良性循环外,还存在着其他几点优点:

1.促进农民的思想文明建设。

小城镇建设将农村与城市边界打破,使农民暴露在城市的文化中,改变农民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促使他们在思想上的跃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与拼搏进取的精神,从而整体提高农村的思想、精神文明水平。

2.小城镇建设既加强了城乡联系,也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城市膨胀、农村不断衰落的“发展的陷阱”,有坚固平衡共同富裕的好处。

信息的不对称是造成城乡差异的原因之一,通过小城镇化建设,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

信息、管理经验传播到广大农村,成为我国亿万农民接触城市文明的媒介。

3.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城市体系的完善合理,有利于大中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和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体系“链条”中,农村城镇处于末端,通常被视为是理想的城市体系“金字塔结构”的基石,它们一方面接受大中城市的扩散和辐射,同时又是各中心城市和大城市进一步防治的基础,也是规模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良性发展与体现的必要前提,从而促进大中城市的健康发展和整个城市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大城市的经济增长极地位和作用将走向极端,导致城乡两极分化和城市自身的不可持续发展。在大中城市周边地区大力发展建设不同等级的卫星城镇,形成多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亚中心、次中心,对强化和扩大中心城市辐射半径区域市场体系的形成和作为联合大中城市社会经济的纽带,拓展广泛的经济要素交换与交流,增加城镇间的经济粘合力和发展后劲,具有不可获缺的重要作用。

4.农村小城镇化是建设新农村的根基。

五.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现状规划滞后

城镇发展规划是城镇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我国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建设而轻视发展规划的状况。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先建设、后规划或边建设、边规划,建设牵着规划走的不科学现象,导致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恶化。

一个能够把现实和未来整体发展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的城市和城镇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国家没有一个整体的城镇化发展战略,目前的城镇化基本还是各自为政、单兵突进的格局。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小城镇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缺乏协调统一的规划和布局,缺乏区域协作与联合的内在动力,最终形成我国大城市不大,中城市不强,小城镇不特的不利局面。小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功能不完善,吸引和带动能力不强

有些小城镇规模过小,力量分散,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小,对周边的资源和资金的吸引力小,使城镇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影响,同时,许多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非农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就业机会少,对农村劳动力吸纳力弱。

基础设施是城镇维持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前提条件,是衡量城镇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道路、交通、供排水、能源、邮电通讯、环境和防灾等系统。

过去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的行政性投入,在政府财政支持有限的前提下,国家只有重点地扶持一些大中城市,即使如此,大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不令人满意,就 拿路网交通建设来说吧,其越来越成为城市的一大难题,道路的发展跟不上城市和城镇的发展以及车辆的增加。目前我国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不及经济发达国家的1/3.对小城镇而言,政府能够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更“捉襟见肘”了,基础设施普遍不足:道路数量少、质量低、失养失修、占路经营、混合交通;供水站较少、东部平均每个建制镇只有1.2个,而西部平均每个建制镇仅有0.6个,根本满足不了居民的用水需要。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等设施几乎没有,供电负荷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高速宽带计算机信息网络尚未根本建立,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园林绿地面积特少,全国平均每个建制镇只有0.1个公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足3平方米。小城镇建设资金筹集渠道过于单一,市场融资机制不健全

目前,虽然从全国来看,小城镇的投融资体制呈现出多样话的特点,但总的说来政府部门的投资仍然是最重要的,在很多地方甚至仍然是单一的投资渠道。各类企业、个人参与投资的很少,在吸收社会资本上缺乏有效的机制,不能调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市场尚未在小城镇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土地是小城镇建设最重要的资源,但在小城镇建设中,用地大都以协议出让为主,很少进行土地的挂牌拍卖出让,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造成小城镇建设使用土地普遍存在廉价、土地使用率低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相关体制制约小城镇发展

现在,小城镇中仍存在一些政策和体制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例如,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城乡户籍制度等尚未完善,小城镇发展的环境尚未真正形成。受上述制度束缚,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形式大多数都是采取半工半农,就业者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流动不转移,导致农村工业与农村城镇化相分离,制约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

6小城镇规模偏小,对人口和要素的聚集能力弱,聚集效应差

城市本身就意味着集中,经济社会活力充分,竞争力强劲的城市都是聚集效应较好的城市,我国目前的城镇体系中,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都存在聚集效应较差的问题。尤其是小城市或者小城镇问题更为突出,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但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企业和居民的聚集不足。

对小城镇聚集效应不理想的问题进行分析,离不开对工业化道路的反思。改革开放前,我国推行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加上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广大农民不可能大量流入城市,不可能积极参与工业化进程。

改革开放后,农民开始尝试走出农村和农业,参与工业化进程,于是在农村较差的物质条件下崛起了生机蓬勃的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对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市场增加就业做出了较大贡献。但乡镇企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存在先天性缺陷,大部分乡镇企业没有按工业生产的特殊要求向一定区域聚集,而是设立在本乡、本镇的社区内。在农村社区利益机制的作用下,乡镇企业的存量资产难以向有利区位转移,不仅不能与城市工业做到资源产业和产品互补,而且乡镇企业间也彼此缺乏联系,难以展开分工合作,聚集效应难以形成。由于乡镇企业分散化投资,分散化布局,分散化资源配置,不可避免与城市产业结构趋同,城市工业“大而全”农村乡镇企业“小而全”,致使二者间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总之,乡镇企业发展到今天,其技术水平、粗放经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规模效益差等重重问题不断暴露出来,以致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回落,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市场竞争能力日益弱化。

没有较多乡镇企业向小城镇的聚集,小城镇就缺乏相应的产业内容,发展就缺少了经济支撑,同样就出现了聚集效应差的问题。

六.农村小城镇化发展的建议政府要承担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定位

2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3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户口的一体化管理

4进行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5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改善小城镇的融资

参考文献

【1】.经济支持与制度创新北京商务印书馆叶裕民【2】.中国城市化之路北京人民出版社蔡秀玲

【3】.小城镇论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陈甬军陈爱民 【4】.中国城市化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5】.第四次战略机遇期与中国城市化

下载李铁:借鉴国外经验 发展我国绿色城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铁:借鉴国外经验 发展我国绿色城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着障碍性因素。各国政府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行了政策支持,促进其发展。本文就国内外政府对......

    借鉴国外经验 推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定稿]

    借鉴国外经验 推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 根据今年微软中小企业白皮书显示,中小企业已经在我国经济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然而它们信息化建设方面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出现了诸如认......

    李铁:城镇化面临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难题(五篇模版)

    李铁:城镇化面临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难题 “财经年会-2013:预测与战略”11月28日在北京举行,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主持分议题三:城镇化进程与土地管理制度改......

    我国新型城乡关系及城镇化发展

    我国新型城乡关系及城镇化发展 年级:2015级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姓名:杨旺 学号:2015013165 地理科学学院城市地理论文 我国新型城乡关系及城镇化发展 杨旺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学......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加快发展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加快发展,城市盖了很多高楼大厦,但是在居民的住房上,还是有一部分人的居住情况不尽如人意。如何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住房建设模式?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的政府......

    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性特征分析

    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性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4-4-6信息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但也面临着人口红利减弱、土地等要素资源制约等诸多挑战......

    浅谈我国绿色酒店的发展(推荐)

    浅谈我国绿色酒店的发展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09酒店管理02班范利平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必然成为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作为旅游业主要力量的酒......

    我国城镇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速率逐年提高,这对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状况,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有重大作用,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增长,与之紧密相连的房地产业也得到了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