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某某镇调研城乡一体化汇报

时间:2019-05-13 11:1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某某镇调研城乡一体化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某某镇调研城乡一体化汇报》。

第一篇:2011某某镇调研城乡一体化汇报

关于牛首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情况汇报

近年来,牛首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

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区委有关会议精神,立足“一区三园五城”(普陀堰生态旅游运动休闲度假区,牛首工业园、襄樊现代物流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张营新城、竹条新城、尚庄新城、熊集新城、牛首新城)的建设目

标,不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一、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态势良好

一是科学制定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结合牛首镇实际情况,牛首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科学制定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即以牛首、竹条两集镇为中心、以张营、熊集为发展聚集区,以长寿岛、普陀堰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以刘岗、张湖两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李冲村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点,完善城镇体系与村庄布局规划,对每个村的产业发展、村庄布局、道路交通、绿化美化、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分别进行了近期和长期规划设计。各村因村制宜,完成街巷硬化绿化、村内绿化美化,对临街墙体进行粉刷。在抓好绿化、硬化、美化的同时,着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及水、电、路、气、通讯等配套公共设施,做到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的制订为牛首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是创新了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在继续稳定和完善农

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牛首镇积极筹建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主动抓好了试点工作推进。以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各种方式规范流转土地,全年实现土地流转不低于3000亩。

三是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围绕新农村建设目

标,重点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实施基础设施优化工程。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重点做好普陀堰、黑龙堰、白龙

堰、黄龙堰等4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加大对所属

4条干渠50公里清淤整治力度,完成受益农田1000亩的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农村交通方面,新建通村公路60公

里。改善农村公交环境,在现有3条通村公交路线的基础

上,力争再发展一条农村公交路线。加强落实农路的管护

措施,着力搞好农路绿化和路检工作,切实改善农民朋友的出行环境;二是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大兴植树造林,完成低产林改造1028亩,荒山造林430亩,在张岗、新

中两村进行“绿色家园示范村”建设,全年植树30万株

以上;三是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围绕汉十复线、316

国道沿线14个村进行国道环境整治,通过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确保沿线各村环境始终达到在“五清”、“五

无”标准;四是实施农村风貌改造工程。完成36个村庄

规划编制,抓好刘古岗、张湖两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

设。切实规范农民建房的申报、审批程序,加大对无证建

房、超标建房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建房监管网络体

系,确保全镇农民建房合规、安全、美化,适宜人居;五

是实施城乡结对帮扶工程。以全区深入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为契机,全力支持和协调共建单位深入我镇各村,着力将牛首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

按照“依托区位优势,发展高效种养业,推进产业

化经营”的发展思路,我镇在巩固提升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以316国道沿线13个村为

载体,大力实施“绿色蔬菜走廊计划”,建设万亩高科技

农业示范园,目前已建成大李营千亩莲藕,汉江源、巨

龙山、鑫顺天、农兴达等一大批蔬菜种植基地;以围绕

建设全市养殖大镇为契机,全力开展“畜牧养殖业规模

推进计划”,新发展养殖大户50户,规模养殖户3户,牲猪出栏5万头,家禽出栏45万只,半年创造产值达7500

万元;以“明国”、“翔毅”等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有序推进“农民合作组织提质增量计划”,全镇新注册李

珩、永久发农业专业生产合作社两家,农业生产向组织

化、品牌化发展。

今后一段时间,牛首镇将大大力实施“四大计划”,实现了农牧业向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集约化、高

效化水平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1、绿色蔬菜走廊计划。牛首镇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

范园以熊营、刘岗、庞营等13个村为载体,规划建设集

聚“农产品加工物流、高效蔬菜种植、生态养殖”三大

功能的示范园。“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将以其独

特区位优势和丰富生态资源,有效促进农民高起点的发

展各具特色的融现代农业、乡村文化、观光休闲及农事

体验于一体的“乡村生态园”项目,大力发展近郊“一

日游”,从而把园区建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2、农产品加工业崛起计划。对现有涉及东汇、妞妞

等企业集团的涉农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服务力度,2010

年落实妞妞公司隆中牌大头菜2000亩基地的规划工作。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协调引进北京龙建、上海致盛

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入驻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实行重

点跟踪、扶持,着力培育一个具有相当数量、规模和实

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群,有力促成牛首农产品加工业的崛起。

3、畜牧养殖业规模推进计划。围绕建设全市养殖大

镇,继续深入推进生猪“万头猪场”模式、肉牛“165”

养殖模式,2010年新发展养殖大户300户,规模养殖户

13户,牲猪出栏14万头,家禽出栏75万只,年创产值

1.5亿元,推进全镇规模养殖达到养殖总量的50%以上。

4、农民合作组织提质增量计划。在规范“明国”、“翔

毅”等原有合作组织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其引领辐射作

用,2010新发展涉及以养殖、蔬菜种植为主要内容的农

民专业合作社2个。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平稳

(一)资产积累状况平稳。2009年全镇村级集体总

资产9765万元,与2008年的相比增长12%,集体净资

产6530万元。

(二)集体经济收入普遍较低。2009年收入(不含

土地征用补偿、转移支付)按村组分,5万元以下的村

32个,占总村数的89%;5—10万元的村3个,占8.3%;

10—20万元以上的村1个,占2.7%;全镇当年集体经

济收入入不敷出的村有32个,占村总数的89 %。

(三)集体兴办经营实体少。目前村办集体企业

只有2个(袁营砖厂、黄庄砖厂),而且规模都比较小,经营收入不多。村经济来源渠道减少,其收入来源主要

靠砖厂经营收入。

尽管我镇在发展集体经济、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做了

大量工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少,底子薄。据调查,全

镇除袁营村、黄庄村、牛首村经济收入成递增趋势,其

他各村经济发展缓慢或呈萎缩趋势,制约了新农村发展的进程。

(二)大部分村级债务沉重。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债务形成的原因主要兴办企业投

资、上交税收,形成时间多为80、90年代。

(三)农业“三缺”问题仍然存在。在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中,农民普遍存在缺信息、缺资金、缺技术的问

题。农业信息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的发展;农

业投入力度不够,农业发展缺乏资金投入;农民信贷难、融资难,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

四、社会力量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热情高涨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目前已成为牛

首镇广大干群的共识,社会力量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热

情高涨。元至八月全镇共引进内资1.9亿元,工业总产

值达到4.1亿元,增长33%。规模企业达到14家,总产

值达到2.73亿元,增长43.2%。祥镭激光、泰和集团、华泰天成等企业先后落户园区,湖北先开环保、妞妞食

品等续建项目进展顺利,新建标准厂房9.7万平米,牛

首工业园初具雏形。以襄樊普陀生态公园、黄龙堰会议

中心为代表的重点商贸项目和以长寿岛生态开发为重点的旅游经济蓬勃兴起。长寿岛旅游经济自我发展,效应

初显,近万名市民前来旅游观光,生态旅游招商规划基

本完成;普陀堰旅游休闲度假区完成9个球道土建工程,与该项目配套的9米宽的铁路涵洞已经完工,移植景观

树木共计2万余棵。以牛首美邻超市、竹条广源超市为

代表,新增商贸企业5家,新建村级商店18家。仅2010

年,牛首镇在建、扩建和向上争取的各类项目达19个,涉及工业、农业、商贸、旅游等多个领域,项目总投资

达39亿元;村镇面貌大大改观,玉皇街东路、政府街东

路两条集镇道路建设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成为牛

首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镇区经营秩序、卫生秩序,集

镇环境形象开始改善,村庄建设规划、316国道牛首段沿

线8个村庄的建设规划得到积极落实。生态建设工程深

得民心,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长寿岛、黄庄两村新改

造低产林面积2000亩,建沼气2000口;通过实施农村

公路“村村通”工程,建成新中、茶庵等村通村路106

公里,开通302、306、308三条通村公交路线;通过实

施“安全饮用水”工程,两大集镇初步实现自来水供应,张岗村水厂项目已经达成意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15个村卫生室

通过达标验收;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进一步加大,计生水

平明显提高;民政救助能力进一步增强,1105户3019人

享受到农村低保,524户1227人得到社会救助。通过增

添锅炉和太阳能热水器,福利院“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条

件进一步改善;加快发展文化广电事业,镇达标文化站房

建设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全镇有线电视覆盖面达到

40%以上。

第二篇: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县政协办:

根据府协办发【2010】16号文件《关于开展府谷县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将相关调研内容做简要汇报。

一、农村劳动力结构及转移就业情况

截止2009年底,我县总人口230493人,其中农业人口183702人;农村劳动力人口118541人,其中转移就业49218人,占农村劳动力人口的42%。14岁以下人口41583人,14-40岁人口57887人,40-60岁人口62458人,60岁以上21774人。农村残疾人数为12800人,占农村人口的6.9%。大中专以上学历有15000人,高中学历有82000人,初中学历有65000人,小学水平有20702人,文盲人数1000人。大中专以上毕业生未就业人数达1500人。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人数为50000人。2009年底,各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技能培训达2.2万人次。

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

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为49218人。分布在第一产业人数有9844人,分布在第二产业人数有24609人,分布在第三产业人数有14765人。从2007年开始,我县每年财政拿出1000万元鼓励我县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未

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广大城乡青年进入职业技能院校进行职业技能专业培训并给予补贴,截止2009年底累计培训人数达7900人。培训学员现在陆续毕业进入我县各行各业,培训达到良好的效果。学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此项工程惠及了广大农村青年,有效地缓解了我县就业压力。

此外,我们针对农民的实用技术,由各相关部门深入基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走访,然后由各乡镇人民政府上报培训计划,同时我们也深入企业,根据企业需求,对我县的农民工进行了培训。

培训中,我们聘用专业讲师,对农民工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尤其在农民实用技术方面,我们聘用了榆林农校的讲师们,实地对各乡镇农民进行了讲解,同时我们给培训人员建立了档案。2009年短期培训人员达2.1万人。

三、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方面

全县设立劳动保障平台23个,各乡镇、社区都设有一个劳动保障事务所(站),主要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办理、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劳务市场4个,主要开展职业咨询、职业介绍、失业登记、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能够有效地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就业信息,开展技能培训、办理相关社会保障服务。由于23个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站)机构身份没确立,工作人员由乡镇府工作人员兼任且经常有变动,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工作的连续性有很大的影响。

四、就业保障制度方面

1、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加大执法力度,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宗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查处雇用童工、办理群众投诉案件为突破口,进一步规范了各类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2009年累计检查各类用人单位480余户次,涉及劳动者2.8万人,下达询问通知书480余份、限期整改指令30余份,督促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18000余份。对违反劳动法的用人单位进行了处罚,累计罚款114万元。受理群众举报投诉案件185起,立案130起,结案126起,调解案件43起。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性劳资纠纷7起。共追讨农民工工资438.3221万元。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和结案率,妥善处理来信来访等工作,有效地化解了劳动争议。2009年立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45起(调解26起,裁决14起,不予受理4起,撤诉1起),涉及职工47人。结案率是100%,总共涉及金额2326506元。另外,庭外调解83起,涉及职工238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接待来电、来信、来访1000多人次。依法鉴证各类劳动合同852份,审查无效劳动合同50余份并督促其整改,劳动合同鉴证合格率为100%。

五、随着我省户籍制度的改革试点进一步推进,我县的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人员在就业方面也逐步享受同等待遇,同时也需要在制度上不断完善此项工作。农民工与城镇居民没有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没有出现这种问题的争议和诉

讼案例。

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

2007年我县被确定为榆林市三个新农保试点县之一,县2008年10月1日,我县率先在全市启动实施新农保,2009年11月被列为省级试点县。截至目前,全县已有74041人参保,其中35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参保率达95%以上,累计收缴保费1459.9446万元,参保情况远远好于预期,享受待遇人员20359人,死亡注销登记人员921人,累计核发新农保养老金和丧葬补助费4671.662万元(其中新农保养老金4632.0336万元,丧葬补助费39.6284万元)。

府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调研汇报

“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汇报提纲

近年来,我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加快城市化进程,合理规划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努力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

一、前段工作情况

一是以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根据全区人口变化的趋势,05年研究制定了全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计划到2010年,撤销23所农村中小学,使全区农村学校的总数由50所调整为27所。目前,已经撤并学校15所。在抓好布局调整的同时,区政府投入资金2亿多元,先后完成了※※※※※※※一中新建工程和实验中学等6所学校改扩建工程,新增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使城乡学校布局日趋合理。为进一步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04年投资300多万元,在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实现了“校校通”,并与市教育局信息中心对接。07年投入资金360多万元,完成了义务教育仪器设备更新工程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08年又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实施了“班班通”工程。目前城区9所学校都实现了班班通互联网、通多媒体,基本达到“教师人手一机”,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二是加强扶持与引导,不断推动农村中考落榜生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从02年开始,区政府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区内学生给予专项补助。我们完善了相关的措施,积极做好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6年来,共有10000多名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占中考落榜生的90%以上。从07年开始,区政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向职业学校大专生发放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向中专农村学生发放助学金,并向家庭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补助,有效推动了农村中考落榜生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三是健全扶贫助学和经费保障机制,全力解决好农村学生

就学与学校发展问题。自1998年起,我区就通过科级干部包帮、财政专项资金救助等形式,积极开展贫困学生资助活动。07年我区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并为义务教育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成立了学生资助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各学段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筹集资金937万多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确保了每一个孩子不因贫失学。同时,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先后3次提高了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标准,08年城市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每生每年达到450元和310元,农村中小学达到445元和295元,并为农村中小学每生增加取暖费50元,满足了学校发展的经费需求。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针对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性超编、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着眼于内部挖潜,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在校长这个层面上,开展学习型校长队伍创建活动,通过举办校长沙龙和专项培训,开展“述学、述职、述廉”等活动,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在教师这个层面上,大力推进“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有效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二、下步打算

根据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总体需要,下步我们准备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针对近两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增多、新出生人口减少而导致农村中小学在校生大幅下降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将于今年建成投入使用,我们将对05年的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进行调整。调整的总体目标是 “乡镇中学办在城区、农村小学办在镇街”,计划到2015年农村初中学生全部集中到城区就读(实行寄宿制),镇中心小学集中到就近的初中学校办学,进一步提高城乡学校

布局的科学化、办学条件的标准化程度。

2、统筹考虑学校布局调整等因素,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装备配置工作,年内投资550万元,为农村中学、中心小学和部分城区小学配备“班班通”教学设备,进一步提高城乡现代化教学水平,以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

3、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将城乡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每生每年600元和400元,消除城乡差异。同时,免除义务教育段寄宿生的住宿费,提高义务教育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切实推动城乡教育公平、和谐、一体化发展。

4、抓住※※※※※※※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年内投入使用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做好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逐年提高入学比例,切实从源头上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

5、认真探索城乡教师互动交流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城乡学校联谊和“送教下乡”等活动,通过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设坛”讲学或选拔农村骨干教师进城观摩学习,为农村教师提供学习、观摩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第四篇:龙镇城乡一体化调研工作汇报

2011年龙镇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2011年4月5日)

龙镇位于五大连池市区东部,吉黑高速、鹤嫩公路、哈黑铁路在镇内通过,行政区域总面积1136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6.29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8个自然屯,4个社区,7300户,2.2万人,耕地16.47万亩,草原11万亩,林地0.35万亩。行政区域内和周边有5个国营农场、6个部队农场、7个国营林场和沾河森工总局,驻镇中、省、市直单位25家。龙镇现有中学1所,小学3所,中小学教职工172人,中学在校学生494人,小学在校学生1310人。有中心卫生院1所,有企业138家,其中个体企业127家,规模企业11家。自来水入户率95%,有线电视入户率85%,全镇住房平均砖瓦化率62%,城镇化率35.7%,2010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4.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80元。龙镇是国家级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示范镇,首批省级小城镇建设网络工程示范镇,黑河市首批综合改革试点镇,2008年被省确定为环境优美型乡镇。2010年被黑河市确定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示范镇。几年来,先后被省民政厅授予省先进乡镇人民政府,省文化厅授予先进文化乡镇称号。被中共黑河市委授予“五个好”乡镇党委荣誉称号。

一、2011年重点工作

(一)明确发展方向,落实任务目标

按照五大连池市委六届十六次全会精神要求,结合龙镇总体发展思路,2011年龙镇将加快实施以“城镇化建设为核心,产业发育为重点,普惠民生为目标,创新机制为手段,和谐稳定为基 1 础”战略,以“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为总体要求,加快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实现镇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努力构建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环境优美的区域性产业名镇。

1.城镇规模扩大。示范镇龙镇城镇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到2011年底全镇城镇人口要达到25600人,新增幅度达到20%,城镇化率提高到50%以上。

2.经济发展加快。依托示范镇龙镇资源、区位、环境、人文和产业基础及优势,建立产业发展集中区,带动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粮豆薯总产预计实现35000吨,农业生产总值实现2.15亿元,比上年增长6 %,二三产业总产值实现3.51亿元,比上年增长40%。人均收入实现9300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

3.社会事业繁荣。全镇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初中、高中阶段升学率有所提高;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药品供应服务保障体系;文化体育设施比较健全;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100%,入户率95%以上;建立覆盖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低保户和“五保户”实现应保尽保。完善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的卫生院、中心小学、室内综合性活动室、5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休闲健身广场、综合性集贸市场,并继续将五保户集中到市中心敬老院供养。

4.居住环境优美。全镇主要街道全部硬化;市场化运作建设集中供热站;力争建设污水处理厂,做好城镇污水处理;城镇实现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公共设施管理实现社区化,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5.管理科学规范。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完善城管、城建、自来水、环卫处管理服务职能。通过民主、科学、依法有效管理,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

(二)加强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1.制定城镇控详规划。预算投资100万元,聘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对龙镇近4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城市建设设计,对龙源街、龙兴街近1平方公里区域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根据省百强镇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启动百镇建设第二批试点镇的通知》要求,试点镇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工作方案、由乙级以上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试点镇总体规划和城镇市政公用设施、社会事业、市场服务体系和产业发展等各专项规划,3月30日,杨市长和黄市长带领发改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商务局来龙镇调研,明确了各专项规划的编制责任主体,城镇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社会事业规划由镇政府负责,市场服务体系规划由商务局负责,产业发展规划由发改局负责,各专项规划力争4月底前完成。

2.加强城镇基础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对龙镇小城镇基础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结合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要求,确定2011年拟建项目九项。一是红灯记广场公园。市政府投资400余万元,北安农垦分局投资绿化,建设1.7万平方米红灯记广场公园,目前已经完成初步设计,有两套设计方案:第一套设计方案预计投资1228.7万元,第二套方案预计投资1336.4万元。力争投资50万元,新上电子大屏幕一块。同时对八卦街高标准科学设计并推进落实。二是棚户区改造和生态移民。2011年新建楼房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以上,现在已有4万多平米的完成规划设计 3(2011年龙镇农场计划新建3层以下楼房60栋,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出台棚户区改造、土地复垦、购房补贴和户籍制度改革等优惠,引导农村人口向镇内聚集,将北河屯、古东河屯全部搬迁到镇内。3月25日市委范书记、政府黄市长、政协王主席到龙镇调研,3月30日杨市长、黄市长到龙镇调研,就整屯搬迁工作明确了政策:两个屯的现有居民根据现居住面积每平方米补助500元,到镇内购楼享受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住房、农村泥草房改造政策,每平方米大约1350元,每户限购面积60平方米,超购面积按市场价格,现在已经完成了调查摸底工作,两个屯实际有房屋建筑总面积5007.4平方米,需财政搬迁补助资金300万元(北河屯住房46所,158口人,房屋建筑面积3079平方米,需补助资金184.5万元;古东河屯47户,162口人,房屋建筑面积1928.4平方米,需补助资金115.5万元),两个屯有意愿购楼户 户,购楼预约面积为平方米,待资金落实即可组织实施。三是实施城镇供水管网改造项目。通过市发改局争取城镇供水项目,计划投资60万元,维修改造自来水管线5000延长米,彻底解决镇内居民饮水供应不足的难题。现已完成项目编制,正在积极向上争取。四是扶贫开发项目。投资58万元,实施镇内增产村和镇西村扶贫开发项目,分别建设村办公室一所、休闲广场一处、打深水井一眼。五是开通龙兴街公交线路。投资100万元,新上公交车4辆,实现龙兴街全线通车。六是力争实施龙兴街、次干道建设项目。计划投资863.8万元与龙镇农场合力贯通龙兴街,建设1300米白色路面,铺装2000米人行道、实施绿化、亮化和排水工程;投资186.83万元,硬化总计1840延长米,宽3.5-6米的总面积9830平方米的次干道6条。七是加强城镇管理,提升城镇综合执法水平。经3月25日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将 4 隶属于龙镇的城市管理监察中队划归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管理,负责龙镇管辖区域内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监察中队由龙镇党委、政府和综合执法局双重领导。组织关系由龙镇党委政府管理,其他事宜归综合执法局领导。机构编制、办公经费、人员工资等事宜待市政府研究综合执法局城市监察大队机构编制、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等问题时一并统筹解决。城管监察中队的成立,将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强化城镇环境卫生管理,增加环卫公益性岗位,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村、社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创建 “三优”文明城镇为载体,改善人居环境。八是人口聚集。积极推进产业发育增加人口就业,吸引外来人口,同时加大宣传,使镇内四个村的人口,由农业变成非农人口,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城镇低保。

(三)培育主导产业,引领经济发展

突出重点产业,形成依托资源、区位、环境和产业基础,确定产业发展重点。一是物流业。以现有的粮食流通企业和粮食批发大市场为基础,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现正在招引锦州华强集团,欲到龙镇投资10455万元,成立富通物流有限公司,建一处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年货物吞吐量300万吨的物流中心,已经完成先期可研及建设规划,正在协商用地及项目申请准备工作。二是精深加工业。通过招引大庆客商,投资5000万元,在发展村建设年生产1.2万吨的苏打水厂一处,项目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计划购置国产生产线2条,水处理设备1套,并探索开发地热温泉旅游;扩大超越、北华山野菜加工厂规模,年保鲜蔬菜、山野菜100吨,实现产值40万元,利润4万元;依托旺仔冷冻屠宰厂和兴盛大牲畜定点屠宰厂,发展畜产品加工,实现年加工8万头(只),创造产值3200万元,利润144万元;利用 5 龙镇宏达生猪屠宰厂,年屠宰生猪6000头,实现产值600万元,利润60万元。三是面粉加工业。沈阳军区农副业基地投资3600万元,新上一套300吨的小麦加工生产线;黑龙江省龙垦面业有限公司投资2300万元,新上日处理240吨小麦加工设备。四是旅游业。依托历史文化,开发红色旅游,建设红灯记广场和《红灯记》原型人物雕塑。五是现代农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按照“降豆、增禾、扩经”的目标,2011年计划播种大豆7.5万亩,小麦4万亩,玉米1万亩,马铃薯3万亩,中草药0.1万亩,蔬菜0.4万亩,杂粮0.5万亩,力争达到三年轮耕一次。土地规模经营达到7万亩,以农场托管、承租方式实现开发村、向东村土地规模经营整屯推进;重点建设发展村1000亩玉米、2000亩小麦,3000亩马铃薯,开发村3000亩小麦、1000亩玉米、20万平方米棚室蔬菜和向东村5100亩大豆7个示范园区;扶持向东村奶牛专业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打造奶牛养殖专业村,力争年存栏奶牛350头,依托宏达生猪屠宰厂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年出栏生猪2500头;开展职业技能及创业培训,扩大劳务输出数量,打造龙镇劳务品牌,年实现劳务收入3000万元。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努力营造良好农村人居环境,完成今年龙镇造林规划总面积249.55亩目标任务。同时对镇内区域显著地段进行绿化。

(四)合力共建共赢,促进区域发展

加大场镇共建力度,与农场紧密配合,在农业、工业园区、社会事业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共建,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1.加强农业共建力度。继续加强农机、农技、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基地建设,计划建设向东村5100亩大豆、开发村1000亩 6 玉米,1000亩大豆示范园区3处,3个园区全部采用农业标准化整地耕作模式。场镇间农机跨区作业达到5万亩以上,其中深松整地1万亩,机械收获3万亩以上。

2.加快工业园区共建步伐。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与龙镇农场的工业园区建设,共同将园区打造成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对工业园区建设进行详细规划,为企业入驻搭建平台,保障园区建设顺利开展。今年,龙镇农场将修通火车站——工业园区——高速公路辅路8.5公里的道路,其中火车站——工业园区路宽12米,并进行绿化和亮化,打造景观大道,园区——高速辅道路宽8米,道路的升级改造,将大大提升园区的建设速度和水平。目前,园区已有纯净水厂、苯板厂、免烧砖厂等5家小型企业入驻。

3.共同谋划大项目。一是污水处理项目。2010年4月龙镇农场已经聘请黑龙江省轻工设计院对龙镇污水处理厂进行了规划设计,形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测算投资4000万元。目前龙镇政府通过市发改委向省有关部门申报立项。二是集中供热项目。招引客商进行市场化运作,争取引进一家供热公司,建设一处集中供热站,实现地方统一供暖,并成立物业管理中心,力争达到一流的服务水准。三是讷谟尔河引水工程。农场现已完成讷谟尔河引水工程前期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规划工作,该项目投资5200万元,已列入农场十二五规划上报到省农垦总局,目前我们正在共同努力积极争取中。

4.拓宽共建领域。本着“资源共享,平等共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打破地域界限和行政管理界限,在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等方面探讨合理的共建切入点,拓宽合作共建领域,有效整合公共资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拟将龙镇农场职工医院设立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提升龙镇区域医疗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龙镇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正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问题:

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自身的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城镇建设资金匮乏。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自有资金不足,融资能力有限,导致自我发展乏力,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没有城镇特点和风格。已往楼房的设计、规划、立面效果、色调等没有明确要求,自己特有的风格没有体现出来,而对历史现存建设的重新修饰和规范发展也需要时间和资金。四是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建立完善的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制度,公共服务功能不强,就业平台不是很充分,城镇吸纳农民的引力不大。五是城乡居民享受的政策不统一,如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使工作推进难度加大。六是村屯合并面临很多困难,需要大量资金。七是供热工程、引水工程、污水处理厂等大项目可研报告、规划和向上争取等方面前期费用较大,困难较多,但却是近期需要解决的难题。

三、推进措施

1.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宣传搞好城乡一体化示范乡镇建设目的意义,统一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注重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全面宣传扶持政策,搞好思想发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城镇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2.明确目标准确定位。以产业为依托,注重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特别是发挥本地资源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培养龙头企业,搞好相关产业规划布局,建设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无公害蔬 8 菜种植园区。明确产业聚集区具体位置、规划面积和功能定位。发展商贸,搞活物流,增加小城镇发展的后续动力。

3.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步推进。深入实施场镇共建,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拓宽小城镇领域合作共建,推动与附近农场在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共同进步。

4.强化考核督促工作。加强对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镇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定期进行检查、召开会议推进。要制定建设目标,分解任务,责任到人。要把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镇工作列为“绩效工程”进行目标管理,并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第五篇: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摘要:xxxx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更需要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为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战略新兴产业等提供资金支持。作为地方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联系城乡居民的金融纽带,农村信用社要紧跟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变革和创新步伐,确保始终保持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不动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信用社 对策研究

当前,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进程中,我国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村信用社在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也将面临新的问题、机遇、挑战,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城乡一体化对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城乡一体化给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xxxx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健全机制体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动。农村土地改革逐步推行,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新型城镇化正加速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以及非农业发展对金融资金的有效需求急剧增大,农村居民对金融的有效需求也大幅度增加,除了存款、汇兑、结算、银行卡等传统银行服务外,消费信贷、理财、电子银行等新兴金融服务也逐渐走入寻常农民家庭,为农信社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城乡一体化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

农村整体的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城镇和农村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需要综合性、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需要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更丰富、更完善的金融产品;促进农业增收,解决农业贷款难问题,需要更便捷、更有效的服务方式。因此,农信社必须在信贷管理制度、集约化经营、金融产品等方面展开创新,加快经营转型步伐。否则,就很难满足农村金融发展的需求,很难适应现代金融竞争的形式。

二、城乡一体化下农村信用社发展对策研究

城乡一体化发展,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农信社与“三农”同根同源、互相促进,要从战略定位、金融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实施变革与创新,增强助推城乡一体化的综合金融能力。农村金融业务普遍存在效益较低等问题,农信社提供农村金融服务往往面临更大的商业化经营压力。在农村金融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现实情况下,对农信社给予适度的政策支持,是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增加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强化政策扶持,能够让农信社有动力、能安心地去从事“三农”服务。所以,切实提升农信社服务城乡一体化的综合能力是基础,建立和完善农信社服务城乡一体化的长效机制是保障。

(一)切实提升农信社服务城乡一体化的综合能力

1、找准并坚持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关键在于找准市场战略定位。从农信社长期的实践看,坚持“三农”战略定位不仅符合自身发展规律,体现政治担当,履行社会责任,更可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找到路径。农信社应发挥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投身城乡一体化大潮,努力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城乡金融服务差距大的难题。

2、扩展城乡普惠金融服务新渠道。

继续发挥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探索新的服务内容和形式,致力于为农民提供储蓄、汇兑、代理、便民取款等基础金融服务,延伸城乡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从主要依靠物理网点转变为物理网点于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银行等新型渠道并重转变,最大限度地打通金融服务渠道。以开放的姿态致力于同业合作,侧重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特别是注重把小银行的灵活性和地缘优势与大银行的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财、保险、债券、外汇、资金等市场上展开全面战略合作,为农村地区提供丰富的农村金融产品。

3、实施多元化、差异化信贷支持策略。

针对城区、城郊、城镇“三城”客户群体,认真分析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和金融需求的差异化特征,实行分层对接、分类管理,落实“双层经营”战略,既满足小额信贷的需求,又支持较大项目的发展。从体制、机制、产品和服务模式等多个层面入手,开发出符合农村实际、有效服务县域经济的金融产品,完善涉农贷款产品体系。加快形成一个由各业务条线、分支机构、政府、企业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的机制,让信息更灵敏、反应更果断、服务更到位,做到一旦有项目,就尽快落地。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共同体等一系列有特色的信贷产品,做到应贷尽贷,大力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

4、创新涉农贷款风险管理机制。

针对涉农金融服务“风险高、成本大”的特点,制定专门的涉农业务风险管理措施,出台单独的准入、担保、拔备和核销等规定,合理设定“三农”业务风险容忍度,强化涉农业务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涉农业务的制度、流程,增强制度、流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定一整套适合涉农业务需求的信贷制度。以信贷管理系统等科技手段为支撑,加强对涉农贷款用途、资金流向、客户生产状况的了解和掌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搭建服务平台,落实反担保措施,借助政府的力量降低涉农业务信用风险,确保涉农业务可持续发展。

5、进一步深化农信社体制机制改革。

按现代银行的管理理念,以股份制作为方向,扎实推进农信社改制农商银行。引导农信社进一步强化法人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健康的董事会、有效的监事会以及负责任的经营层,切实形成科学的权利制衡、利益激励和责任约束机制。建立区别于城市的金融产品研发、客户营销、服务渠道、风险管理、考评体系,以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小微企业贷款服务中心,培育本乡本土的金融服务队伍,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完善涉农服务组织体系。同时借助省联社“小银行+大平台”的完整的体系,提升农信社的综合竞争力。

(二)、建立和完善农信社服务城乡一体化的长效机制

1、继续实施财政税收扶持政策。

对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实行长期的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政策,以降低支农金融服务成本。对农村金融机构接受、处置抵债资产给予免征税费,降低不良贷款处置成本。全面落实县域涉农贷款的增量奖励政策,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的杠杆作用,激励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

2、帮助化解历史不良贷款包袱。

因计划经济体制向行政管理、乡镇企业欠款、农业灾害等造成的不良贷款,具有社会性、综合性、复杂性,以现有扶持政策化解这些历史包袱远远不够。建议人民银行以专项票据形式对2007年末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给予以置换;建议国家在化解乡村两级债务中,重点解决拖欠农村金融机构的债务问题,把乡村两级拖欠不良贷款纳入政府预算,逐年予以偿还。

3、取消存款开户歧视性政策。

尽快消除有关机构对农信社等禁止开立社保、医保、公积金等存款账户的歧视性政策,使其与国有商业银行享有同等待遇。全面下放农村资金存款的管理权,允许财政、社保、住房、教育及国家其它基金在农村金融机构开户存款,鼓励地方有关涉农单位、企业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户,以增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支农实力。

4、健全合理的风险分散机制

建议考虑加快推进农业保险进程,并由财政出资设立涉农风险补偿金,同时,建立涉农信贷担保机制,对农村信用社进行风险补偿和风险分散,解决涉农信贷服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问题。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切实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加大“三农”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不断完善农村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三农”领域。

5、实施差异化监管准入要求。

建议考虑农信社的业务规模、所在区域及支农贡献等综合因素,动态调整制定存款准备金率标准,不搞“一刀切”,以增加农信社支持“三农”的资金供给规模。建议考虑农信社历史包袱较重及承担支农的社会责任,造成经营成本较高的实际情况,在存款保费制度设计上,制定适当低于城市金融机构的费率,以使农村信用社金融机构有更多的实力用于支农。建议对主要监管指标达标、内控管理机制健全、资产质量较高且发展潜力较大的农村金融机构,适当放宽业务准入要求,如对银行卡等技术成熟、普遍运用的金融业务,允许农信社全面开办。

6、营造良好的城乡信用环境。

建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监督和完善征信建设体系,使自然人和企业的财务信息、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其他财务信息更加完善,便于金融机构准确掌握客户生产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以打击逃废债和深化诚信宣传教育为重点,以金融信用环境治理为着力点,进一步拓展信用环境建设范围,促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下载2011某某镇调研城乡一体化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某某镇调研城乡一体化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义协(2011)03号关于我市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情况的调研报告最近,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察看了集中居住区建设进展......

    城乡公交一体化调研

    关于阜阳市颍东区市人大代表小组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的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颍东区城乡协调发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安排以......

    城乡一体化调研提纲

    城乡一体化调研提纲各县区、管理区、开发区农村改革试验办:为贯彻落实“一个载体、三个体系”跨越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城镇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市城乡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城乡一体化进展汇报

    长庆桥镇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汇报 (2009年9月16日) 长庆桥镇位于庆阳市南端,董志塬南麓,泾河北岸,距宁县城西南48公里处,呈东西狭长分布。分别与陕西省长武县,甘肃省泾川县接壤,地处......

    城乡客运一体化汇报材料

    海运集团互助威远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汇报材料 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互助县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道路状况的不断改善......

    城乡一体化汇报2017(大全五篇)

    关于“宝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校”创建活动汇报凤翔县范家寨镇中心幼儿园 范家寨镇中心幼儿园 2017年11月 凤翔县范家寨镇中心幼儿园 关于“宝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校”创建活动......

    城乡一体化汇报搞

    推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汇报 按照“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总体战略部署,根据市委、市政府在 区进行全市城乡一体化试点的工作要求,结合正在推进的北国水城和科技新城建设......

    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汇报材料

    犍为县交通运输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犍为县委 犍为县人民政府 (2012年9月12日) 犍为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处乐山、宜宾、凉山、自贡四市州交汇地,是岷江进入长江的门户。国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