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测量学实验教案1
实验十三RTK GPS 碎部测量和施工放样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RTK GPS放样原理,掌握放样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建立GPS基准站和流动站。
2.用流动站放样道路中线和其它放样工程点。
3.GPS碎部测量
三、实验步骤
1、根据测量任务,收集测区控制点资料,包括控制点坐标、等级、类型、中央子午线经纬度、坐标系统,控制点周围的地形和位置环境。
2、求定测区转换参数:选择在测区四周及中心均匀分布的、能有效地控制测区的几个(3个以上)已知控制点上,安置RTK GPS接收机,实时获得控制点的WGS-84坐标,实时求解测区坐标转换参数。
3、参考站的选定和建立:在已有控制点中,选择地势高、交通方便、天空较开阔、周围无高度角大于10的障碍物,有利于卫星信号的接收和数据链发射、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点作为参考站。
4、野外作业:在参考站上安置GPS接收机,打开接收机,输入参考站的精确地方坐标和天线高,基准站GPS接收机连续接受所有可视GPS卫星信号,同时通过数据发射电台将其测站坐标、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发送出去。流动站接收机在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进行处理后获得流动站的三维WGS-84坐标,在通过与基准站相同的坐标转换参数将WGS-84转换为地方坐标,并在流动站的手持控制器上实时显示。若进行放样,则接受机还可将实时位置与设计值相比较,并在流动站的手持控制器上实时显示移动方向,指导放样。
5、内业数据处理:由于RTK GPS实时得到了流动站的坐标,因此,内业工作主要是下载记录的实测坐标,显示坐标点位、轨迹,并对点位图形进行放大、缩小及漫游等操作。
四、主要仪器
基准站:RTK GPS 接收机、GPS天线、数据发送电台、天线、电源、脚架
流动站:RTK GPS 接收机、GPS天线、数据接收电台、天线、电源、背包、手持控制器、对中杆
五、注意事项
1、为防止数据链丢失以及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参考站周围应无GPS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无高压线、电视台、无线电发射站、微波站等干扰源。
六、学时分配
课內2学时,课外2学时。
七、上交资料
每人上交一份含有合格观测记录的实验报告。
第二篇:测量学实验教案2
实验十四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通过对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掌握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变形原因及其规律。
二、实验内容
1.水平位移观测 2.沉降观测 3.数据处理
三、实验步骤
1.水平位移观测:即根据平面控制点测定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随时间而移动的测量工作。①设标:选一施工和运营期间的大型工程建筑物(如大桥、高层建筑等),在其上按一定规律设置一组或几组观测标志。
②平面控制网布设: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和大小及场区实际情况,布设与之相适用的平面控制网。③观测:按设计方案定期对观测标志位置进行观测。
④观测成果整理:检核观测成果,计算水平位移、位移方向及倾斜度。
2、沉降观测: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通过观测布设在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与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来推求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①观测点布设:根据建筑物的大小、荷重、基础形式和地质条件等选定观测点。
②水准点的布设:在建筑物基础压力和震动影响范围以外,选择土质坚固、稳定的地方,埋设3个以上水准点。
③实施:用精密水准仪按设计的观测方案定期进行精密水准测量,测出建筑物上观测点相对于水准基点的相对高程,从而推求其下沉量。
④观测成果整理:检核观测成果,计算本次观测沉降量。
3、数据处理与分析:绘出各点时间—位移关系曲线、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判断倾斜、沉降趋势和规律,提出处理意见。
四、主要仪器
电子(数字)水准仪或精密光学水准仪、全站仪、精密水准尺或条码尺。
五、注意事项
1、变形观测要求观测精度高,因此应使用精密水准仪、精密全站仪(或精密经纬仪),采用精密测量方法。
2、为真实和及时反映建筑物的形变信息,必须按照工程进度和实际情况按时进行变形观测,不得补测和漏测。
3、观测中应尽量减少误差干扰,应做到定人、定仪器、定时间、定路线,以使各期观测条件基本相同。
4、观测成果应准确、可靠、完整。
六、学时分配
课內2学时,课外2学时。
七、上交资料
每人上交一份含有合格观测记录的实验报告。
第三篇:测量学实验教案4
实验十六
GPS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根据工程特点,掌握GPS的布网方法,外业观测、高程拟合方法和成果处理。
二、实验内容
1.GPS控制测量外业
2.内业基线解算、控制点坐标求算及精度评定。
三、实验步骤
1、布网:根据布网目的、控制网的应用范围、卫星状况、预期应达到的精度、仪器设备情况和交通装备设施等综合考虑,进行GPS的网形设计。再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地形情况,确定布网观测方案。
2、选点与建标:选择地面基础稳定、易于保存、方便安置接收设备,便于操作,视野开阔、交通方便,周围无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的地方,埋设具有中心标志的标石。
3、外业实施:按照技术设计时所拟定的观测计划进行外业观测,用GPS接收机采集来自GPS卫星的电磁波信号。
①天线安置:将GPS接收机天线精确地安置到标志中心的铅垂线上,精确整平。
②天线安置后,应在观测时段的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要求两次量高之差应不大于3MM,取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记录。
③观测:开机,捕获GPS卫星信号并对其进行跟踪、接受和处理,以获取所需的定位和观测数据。④观测记录与测量手簿:观测记录由GPS接收机自动形成,并记录在存储介质上,其内容为:GPS卫星星历及卫星钟差参数;伪距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相应的GPS时间等。测量手簿由观测人员在观测过程中填写,不得测后补记。手簿内容包括测站信息(如测站点号、观测时段号、近似坐标、天线高等)、天气状况、气象元素、观测人员等。
4.成果检核与数据处理:等外业观测工作完成后,一般当天即将观测数据下载到计算机中,解算GPS基线向量,基线向量的解算软件一般采用仪器厂家提供的软件。
当完成基线向量解算后,应对解算成果进行检核,常见的有同步环和异步环的检测。根据规范要求的精度,剔除误差大的数据,必要时还需要进行重测。
当进行了数据的检核后,即可将基线向量组网进行平差计算。最终得到各观测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坐标。
⑤精度评定:对坐标值的精度进行评定。
四、主要仪器
GPS接收机、计算机
五、注意事项
1、在选定GPS点位时,应保证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小于15。
2、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应大于4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应大于200m。
3、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
4、选点建标后,应绘制点之记、测站环视图和GPS网图、作为提交的选点技术资料。
六、学时分配
课內2学时,课外2学时。
七、上交资料
每人上交一份含有合格观测记录的实验报告。
第四篇:测量学实验教10
实习八
全站仪三维导线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1、了解导线测量工作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测量技术水平。
2、掌握全站仪坐标测量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利用全站仪三维导线测量功能测量一个任意三角形的各角点坐标。
三、实验步骤简要
1.在实验区域内选取A、B、C、D四点,A、D通视,A、B、C相互通视,如图2-13-1组成三角形,假设AD为已知方位边,A为已知点。
图2-13-1
2.在A点架设全站仪,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输入测站坐标、高程、仪器高。后视D点,设置后视已知方位角。
3.依次观测C点、B点,输入各反光镜高,测量并记录其三维坐标及AB方位角。4.搬站至B点,以B为测站,以A为后视,观测C点,记录其三维坐标,注意各边高差应取对向观测高差的平均值,以消除球气差的影响。
5.搬站至C点,以C为测站,以B为后视,观测A点,记录其三维坐标。6.计算坐标闭合差,评定导线精度。
四、仪器及工具
全站仪1套、对中架2副、棱镜2个、花杆1根、记录板1块
五、注意事项
1.边长较短时,应特别注意严格对中。2.瞄准目标一定要精确。
3.注意目标高和仪器高的量取和输入。
六、学时分配
课內2学时,课外2学时。
七、上交资料
每人上交一份含有合格观测记录的实验报告。
第五篇:测量学练习题1
第一章 测量学概述
一.填空题:
1.测量工作大致可分为()和()两部分。
2.测绘是指使用()和(),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测设是指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的依据。
3.测量学按研究对象及应用范围的不同,主要分为()、()、()和()学科。
4.测量学的任务是()、()、()和()。
5.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基准线是()。6.地球上任一点重力的作用线,称()。自由静止的水面,称(),其特点是表面处处与铅垂线()。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叫()。把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延伸,穿过大陆、岛屿而形成的团合曲面,称为()。为了使用方便,我们通常用一个非常接近于大地水准面的规则几何表面,来代替地球的形状,称为()。
7.地面点的空间位置一般用其投影位置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与其()来表示。
8.当测区范围(如半径不大于10km)较小时,常采用独立()系。将坐标原点选在测区(),使测区内各点的坐标均为()值。以该地区中心的子午线作为纵轴()轴,且向北为正;横轴为()轴,且向东为正。象限名称()方向编号。
9.当测区面积较大,就不能把水准面当作(),测量工作中,此时常采用()法。
10.已知P点的高斯直角坐标是xP44388.12m,yP456859.45m,则P点所在高斯投影6带的带号为()。
11.某地的大地经度为10517,则它所在的6度带的带号为(),其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
12.6带投影后,其边缘部分的变形能满足1:25000或更小比例尺测图的精度,当进行更大比例尺测图时,要求投影变形更小,可采用()带投影法或()带投影法。
13.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简称(),又称()。
14.为了统一全国的高程系统,我国在()设立验潮站,长期观察()海水面的高低变化,取其平均值作为大地水准面的位置,其高程为(),并在此建立了(),其高程为72.260m,称为()。全国各地的高程都以它为基准进行测算。
15.在局部地区,有时需要一个假定水准面。地面点到该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或()。
16.地面上两点间绝对高程或相对高程之差称为(),用()表示。17.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其()、()和()来确定。
18.地球表面外形复杂多样,在测量工作中将其分为()和()两大类。
19.在进行某一测区的测量工作中,一般先进行()测量,然后再进行()测量。
20.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在测量的布局上,是(),在测量次序上,是(),在测量精度上,是()。
21.在半径为()的圆面积之内,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所产生的距离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2.当进行高程测量时,即使距离很短,也应顾及()的影响 23.已知HA27.837m,HB30.014m,则hBA为()。
二.判断题:
1.测量工作大致可分为控制测量和细部测量两部分。()2.测量学按研究对象及应用范围的不同,主要分为大地测量学、地形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这几个学科。()
3.大地水准面的表面为不规则的、复杂的曲面。()4.自由静止的水面,叫水平面。()5.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地面点的位置。()6.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象限名称按逆时针方向编号。()7.为了统一全国的高程系统,我国在大连设立验潮站。()8.地球表面外形复杂多样,在测量工作中将其分为地物和地貌两大类。
9.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其距离、角度和高差来确定。()10.在半径为15km的圆面积之内,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所产生的距离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
11.当进行高程测量时,半径为10km的圆面积之内,可以忽略地球曲率的影响。
()
12.测绘地形图时,一般首先对测区内具有控制意义的少量控制点以较精密的仪器和较严密的方法测定其点位,称为控制测量。()
13.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在测量次序上,“从整体到局部”。()14.地面上两点间绝对高程之差和相对高程之差不相等。()15.地面点到地球椭球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绝对高程。()16.为了能确定某点在哪一个6度带内,于是在横坐标前冠以带的编号。()17.当测区范围(如半径不大于10km)较小时,常采用高斯投影法。()
18.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19.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叫水平面。()20.本课程主要介绍地形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三.简答题:
1.测量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测绘和测设有何区别?
3.什么叫水准面?何谓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4.何谓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两点之间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是否相等? 5.测量工作中所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的有哪些不同之处?
6.水准面和水平面有何区别?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和高程有何影响? 7.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8.确定地面点位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是什么? 9.测量工作有哪些基本观测量?
第一章 测量学概述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测绘、测设
2.测量仪器、工具、地形图、建筑物、构筑物、施工 3. 大地测量学、地形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
4.地形图测绘、地形图应用、施工放样、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5.铅垂线、水准面
6.大地水准面、铅垂线、垂直、水平面、大地水准面、地球椭球面 7.坐标、铅垂距离
8.平面直角坐标、西南角、正、x、y、顺时针 9.水平面、高斯投影 10.45 11.
18、105
12.3、1.5
13.绝对高程、高程、海拔
14.青岛、黄海、零、水准原点、“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15.假定高程、相对高程。16.高差、h 17.距离、角度、高差 18.地物、地貌 19.控制、细部
20.“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低级” 21.10km 22. 地球曲率 23.2.177m
二.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三.简答题: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空间位置,并对其信息进行处理、储存和管理。2.测绘是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位和界限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而测设则是将工程建筑的设计位置及土地规划利用的界址划分在实地标定,作为施工和定界的依据。
3.假设某一个静止不动的水面延伸而穿过陆地,包围整个地球,形成一个闭合曲面,称为水准面。其上任意一点均与重力方向垂直。
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其中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4.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绝对高程。
在局部地区,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假定高程。相等。
5.测量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坐标为x轴,而横坐标为y轴;另其一、二、三、四象限为顺时针注记。
6.水准面为静止的水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为水平面。
在半径为10km的范围内,即面积约为300km2内,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所产生的距离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当进行高程测量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高差影响较大,应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
7.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在测量的布局上,是“从整体到局部”,在测量次序上,是“先控制后碎部”,在测量精度上,是“从高级到低级”。8.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差测量。9.距离、角度和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