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趋势
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趋势
一.未来30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变化最剧烈的时期。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格局也将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
(一)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人均收入差距可望缩小
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地带仍将是投资的热点地区。
首先,从石油、铁矿、粮食、棉花等重要资源的供给来看,国内的储量不足;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大多是从资源开发起步的,而资源开发一般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等特点,勘察开发和生产的成本高。海外进口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仍具有较大的竞争力,我国的产业结构将偏重于制造业而非采掘业,虽然东部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不断加快,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布局的重心仍在沿海。
其次,沿海地区的产业密集度高,企业之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分工关系,以降低生产成本。
再次,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相对较低。西部建设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往往高出沿海城市好几倍,这自然会影响到对西部投资的经济效果。另外,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国土面积小,社会管理成本低。西部地区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总水平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管理水平低,管理成本高。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与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有望缩小。为了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国家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财政转移支付和用于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的资金也会不断增加。
政府投资的倾斜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人民收入的提高。东西合作的加强、城市规模的扩大、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企业活力的提高,不仅能够增加就业,而且能够提高工资水平。随着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改善、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全国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和人口将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向东部地区流动,西部地区的人口可能出现减少的趋势。“分子”增加,“分母”减少,人均收入必然增加,相应东部地区的“分子”“分母”同比例增加,因此二者的差距是有望缩小的。
(二)三大城市群继续主导中国经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经济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长三角在上海的辐射带动下,外资增长迅猛,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加工基地。未来30年,长三角的腹地将继续扩大,江苏、浙江全部、安徽一部分地区都将进入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地区将和香港、澳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优势更大,辐射力更强。
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各大城市特色和优势十分明显,互补作用强,北京具有政治、文化和高科技的优势、天津具有港口和制造业的优势,石家庄具有商贸业的优势,一旦突破行政的藩篱,发展潜力就会迅速释放出来。
可以肯定,三大城市群在未来30年仍将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其他地区都难以望其项背。
(三)一大批中等城市成长为大城市,新的城市群不断涌现
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和城市建设方针的改变,抑制大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将不复存在,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将大大加快。中等城市最有发展潜力,且多是区域经济的中心,随着户籍制度的变革和市场化的推进,许多中等城市将迅速成长为大城市。到2030年,我国10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量将超过100座,5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量将超过200座,绝大多数的地区级城市都将跻身于大城市的行列。
省域范围内将形成多个经济中心,规模不等的城市大都是相应不同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它们不仅集聚着区域内先进的制造业,也是区域内的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对区域的经济活动起着调节、辐射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省的经济中心有可能与行政中心出现偏离,比如已经形成或初见端倪的新的省内经济中心有青岛、大连、厦门、深圳、包头等等。此外,随着各省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各省区经济的发展,会逐步改变省内单一经济中心的格局,逐步发展起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
除了三大城市群之外,新的城市群将不断涌现。现在已露端倪的有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江淮地区、湖南中部、吉林中部、北部湾、天山北坡等都有希望成为新的城市群。大大小小的城市群、产业带和经济圈将推动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对“诸侯经济”形成冲击。
(四)京广线中段和长江中游地区可望崛起
这一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和安徽的沿江沿湖地区,以前被称为中原五省,是中国交通条件最好,资源比较丰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却比较缓慢。近年来,经济发展开始加速,优势重新显现出来。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经济区,如武汉、襄樊、宜昌三角区,长沙、株州、湘潭经济区,南昌、九江和景德镇经济区,安徽沿江经济带。京广铁路沿线的大中城市发展很快,武汉、长沙、郑州三大城市呈遥相呼应之势。钢铁、汽车、食品、机械制造等产业已具有相当的竞争力。这一地区有望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以满足内需为主的消费品、中间产品和投资品并重的制造业中心。
(五)中国经济重心有北移的趋势
中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是由不同区域所具备的各方面的条件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两处形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核心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带动二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从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心向西的转移存在着一些客观限制。无论从历史的发展,还是从区位条件来分析,北部沿海地区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潜在经济增长核心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水资源条件的改善,制约北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因素将逐步化解,经济重心向北转移的趋势有可能成为现实,广义的环渤海地区的重化工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六)国际合作继续加快,次区域经济合作加强
1978年以来,中国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在深化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适应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往来。对外开放的空间格局由80年代的沿海逐步扩大到90年代的沿江、沿边和广大内陆城市,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多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
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了化解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将不断加快,中国与相邻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将得到加强,逐步形成若干个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包括中国的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与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东部地区、蒙古;东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包括中国的华南、西南地区与东南亚诸国;中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包括中国的西北地区与中亚诸国;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包括中国西南西北地区与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中国周边次区域经济合作区的形成和发展必将有利于中国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格局,加速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二、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趋势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的快慢,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国际城市化的规律性,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以后,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因此,21世纪,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将会加快,并逐渐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城市发展也将出现多样化的态势。
(一)我国将进入加速城市化时期
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已经成功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已经具备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1.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城市化进程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我国国民经济已步入平稳发展的阶段,这无疑为城市化的加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改革的深入为城市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的城乡隔离的二元结构将会改变,现行的户籍制度将根本改革,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将基本消除,过去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的城市化潜能将得到释放。城市化同工业化、城市化同经济增长的关系将渐趋协调,城市在外延上的扩张的同时,注重内涵发展壮大将为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特别是多数中等城市和小城市,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经济实力和素质的增强和提高,对城市化将形成明显的推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也将由于户籍制度的松动、社会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大,人口增长速度也会加快。此外,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对中小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城市化发展规律表明我国将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
根据发达国家走过的城市化道路来分析,城市化的发展从起步开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城市化水平在10%至30%以下为早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至70%之间为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为成熟期阶段。城市化中期阶段所耗用的时间,一般比早期阶段所耗用的时间少,如英国在城市化中期所耗用的时间比早期阶段少一半,也就是说,在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将是加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超过40%,可以预料,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加快。
(二)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
城市化水平决定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和人口城市化的各项政策,但城市化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惯性作用。根据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许多专家进行了预测。据有关专家预测,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每年可增长1个百分点,高于1949~1997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也高于1979~1999年的平均发展速度。
到203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超过70%,全国的总人口达到15亿,市镇总人口将超过10亿。
城市化不仅仅是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且也是文化扩散和融合交替发展的过程,因此,影响城市化的因素是众多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而且有自然、历史以及人文等因素,要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其中,做出令人信服和十分精确的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根据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综合考虑影响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出相对的大致的预测,是有一定意义的。
(三)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功能作用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对城市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因此,未来中国城市将向国际化、连绵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1.国际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城市与世界交往日渐频繁,城市发展的国际性因素逐年增多,中国的一些特大城市将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国际化大都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产物,早在19世纪初,伦敦已成为国际性的城市,近30年来,由于生产力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国际性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城市发展的趋势。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也迅速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一些大的跨国公司纷纷在各国设立分支机构;国际金融业务不断扩大,促进了各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现代化交通和通讯使空间概念大大改变,为国际化
都市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中国的一些城市已具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条件,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 重庆、武汉、沈阳、南京、杭州、西安、成都、青岛、大连等城市将率先进入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列,2030年,将有更多的城市成为国际性城市。
2.连绵化
城市连绵化是指一个区域内中心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从而形成城市密集区的过程。近40年来,城市带和城市群的发展已从发达国家的北美、西欧等地区扩展到一些发展中国家,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城市密集地区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我国的主要城市集聚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辽中南地区等已形成了城市连绵化的基本框架,其内部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城市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优越的地理区位、集中的智力资源、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使这些地区将迅速实现连绵化。
3.生态化
城市自身发展孕育了城市现代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并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观念;与此同时,也造成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交通拥挤、用地用水短缺等一系列环境问题。20世纪中后期,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城市环境问题,遏止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环境日趋恶化的势头。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势必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防止“大城市病”的出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自然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市生态化将是未来大中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市生态化是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不但不使生态环境恶化,而且使生态环境更适宜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增加城市绿地,发展城市人工森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将是实现城市生态化的首要措施;其次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或多个城市之间的中心腹地,设立生态走廊和生态保护区;三是减少污染源、兴办污染小的公共交通设施,并积极推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四是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集中处理等等,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4.现代化
城市化本身意味着现代化。产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人民生活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内容。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将迅速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科技进步将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超越其经济、技术鸿沟,追赶发达国家城市的动力与源泉,依靠科技进步来改造城市,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推动城市转型与升级,是我国城市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科技的进步、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改变传统的产业模式与管理模式,使城市经济从倚重自然资源和制造业转向倚重高新技术、信息资源和服务业。
以交通通讯和能源供应为基础的高效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及其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只有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才能实现城市现代化。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建设,协调市域、市际基础设施的衔接,形成未来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客运体系和公共电讯网络,大大增强城市辐射与吸引能力,并建设适应国际化需要的航空港、海港以及与之配套的高效、便捷、安全的区域交通网络。
人民生活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本质,通过生态城市建设,人民将生活在舒适的环境里,城市将充实各种文化体育医疗设施,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激发人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第二篇:2013-2018年中国通用航空行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http://www.aerochina.net
2013-2018年中国通用航空行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 通用航空业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 通用航空的概述
一、通用航空定义与分类
二、通用航空的飞行环境
三、通航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四、通用航空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通用航空产业分析
一、通用航空产业链
二、通用航空运营分析
三、机场基地运营分析
第三节 通用航空法规体系分析
一、民航规章体系分析
二、作业标准体系分析 第二章 2016年中国通用航空环境分析
第一节 通用航空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中国通用航空运行标准
二、中国通用航空补贴政策
三、中国通用航空政策分析
第二节 通用航空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民用航空经济运行情况
二、民用航空人才科技投入
三、民用航空产品交付情况
四、通航业务私用份额上升
http://www.aerochina.net
第一章 通用航空业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 通用航空的概述
一、通用航空定义与分类
通用航空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从事通用航空活动分为从事经营性通用航空和从事非经营性通用航空。
从事经营性通用航空,限于企业法人。从事经营性通用航空的,应当向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申请领取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工商登记。通用航空企业从事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应当与用户订立书面合同,但是紧急情况下的救护或者救灾飞行除外。组织实施作业飞行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飞行安全,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防止对环境、居民、作物或者牲畜等造成损害。从事通用航空活动的,应当投保地面第三人责任险。从事非经营性通用航空的,应当向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办理登记。
二、通用航空的飞行环境
通用航空飞机主要使用小型机场,通常只需要在几百米长的碾压过的土跑道上就可以起降。但是在此机场上空还是要求有一定的净空条件,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障碍物。此外还需要有必须的气象服务和风速风向的指示设施、简易的机棚和维修设备等等保障措施。
多数通用航空飞机不装备仪表飞行所需要的仪表,只能做目视飞行。它所活动的3600米以下的空域,在发达国家属于非管制空域,是留给通用航空使用的。对于通用航空的飞行不做过多的控制,它无需预交飞行计划,只需要向塔台通报,然后塔台就安排允许它飞行并为这种飞行提供所需情报及气象服务等。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塔台才会控制或具体指引通用航空飞机的飞行。在我国,目前还暂不具备这样宽松的条件。国内除民航航路和机场上空的空域是由民航当局管辖,其他空域全部在军事管制之下。规定各种通用航空飞行必须向指定的军事主管当局申报,得到批准后方可飞行。这就约束了不少的飞机拥有者,造成有机也不能
http://www.aerochina.net
飞的状况。这也是我国通用航空不能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通用航空业向发达国家看齐也势在必行,估计现行制度将会得到改变。
三、通航对农村经济的新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农林牧业在治虫除草、飞播施肥、催熟矮化、绿化荒山、防火巡护、抗旱增雨和防汛泻洪等作业项目上对通用航空的要求愈感迫切.因此,加快发展通用航空,不仅会使国家、农民收益,同时可以创造10倍于投资的价值,对发展农村经济和加快农林牧业实现现代化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一,飞机作业效率高。可适期作业、争取农时采用飞机航化作业,可以有效地缓解人、机械不足的矛盾。一般飞机作业效率为53.3公顷/小时-146.7公顷/小时。M-18A飞机每小时可作业133.3公顷,较地面机械作业高10倍-15倍,相当于人工喷雾300倍-400倍。据测算,1架Y-5B型飞机10天的工作量,相当于动力喷雾机100台工作20天,相当于地面人工使用1O0台喷雾器160个工作日。由于飞机作业效率高,作业效果好,在严重春涝、夏涝多雨年份更能显示出飞机作业的优越性。
第二,突击能力强。采用飞机航化作业,有利于防治暴发性、突发性病虫害。由于飞机作业机动性强,作业半径大,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方面显示了很强的突击能力。如1972年和1987年小麦粘虫大发生年,飞机防治面积占总防治面积的60%以上。特别是近年水稻大面积发生病害,采用飞机防治都收到很高的防治效果。
第三,不受作物长势限制。施微量元素、叶面施肥、促进作物早熟、健身防病、高油大豆、提高品质等技术措施,都是在作物生育的中后期进行。该期作物长势繁茂,田间郁闭,直升机哪里买,地面大型机械很难进入,而使用飞机作业就不受其影响,作业效果及质量好。有利于后期作业随着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作物生育期内增加许多新技术措施,如作物病虫害防治、叶面喷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叶面施肥等作业项目的作业最佳时间很短,只有保证在此间喷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只有采用飞机作业才能做到这一点。如防治小麦赤霉病,只有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两周内防治;水稻防治穗茎瘟的最佳时机是在水稻始穗期至齐穗期;大豆叶面施肥(喷施磷酸二氢钾)在大豆盛花期作业增产效果显著。大
http://www.aerochina.net
豆食心虫、玉米螟、水稻潜叶蝇、大豆灰斑病等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期都在10天左右,这些技术措施不采用飞机作业,难以在短时间内保证适期防治。
第四,作业效果显著。飞机航化作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项农业生产的常规措施。作业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在化学除草方面大豆、玉米、水稻、亚麻的苗后除草有效地控制了草荒。各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采用飞机作业,有效地防治了暴发性、突发性病虫害的危害。特别是近年来对水稻病害的防治,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叶面施肥和喷洒微量元素,使用飞机作业增产效果明显,平均增产10%以上。
四、通用航空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用航空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航空运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越高,航空运输的水平就越高,航空运输的能力就越发达。经济的发展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一般来讲,交通运输的发展要快于经济的发展。通用航空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志。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水平越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就越高,这个国家的通用航空事业就越发展。通用航空不但要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同时还要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不久的将来,在中国个人拥有飞机的“私人航空”旅游也决不是一件“天方夜谈”。
作用: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体育等事业的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具有公共航空的作用,它可以担负起重要的旅客和货物的运输作用。其次,它的通用性,发挥着公共航空或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也是发展通用航空的重要意义之所在。第二节 通用航空产业分析
一、通用航空产业链
通用航空产业链很长,从大类看主要包括通用航空飞机研发制造、通用航空运输运营、通用航空辅助服务等。
http://www.aerochina.net
通用航空飞机制造:初期以仿制及改进国外飞机为主,逐步建立起系列产业配套基础及一定的研发制造水平。目前我国通用飞机制造业在多用途飞机、教练机、直升机及轻型飞机的制造方面,已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部分生产机型走出国门。
通用航空运输运营:预期随着我国通用航空飞机数量的迅猛增长,通航运输的飞行作业量将会快速增长,除原覆盖的重点工农业航空作业项目外,受到运力限制的作业项目将较快增长,而一些公务航空消费、私人航空消费、旅游航空等商业作业项目在经过市场初期的培育后,可能呈现爆发性增长。
通用航空辅助服务:我国通用航空服务业从低起点发展,参照发达国家成熟的运营模式是较好的选择。我国公务机FBO及小型私人飞机FBO相继建立,市场空间较大。
二、通用航空运营分析
通用航空产业链一般可划分为三大部分:通用航空飞行器制造、通用航空运营,以及支撑通用航空运营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业。通用航空运营包括使用航空器从事各项工农业作业、公商务飞行、个人休闲娱乐、体育文化以及应急救援飞行等;飞行服务保障包括通用航空机场、飞机维护与修理、油料储运、航材储备与供应、航务服务、导航设施与空管指挥等。
三、机场基地运营分析
通航机场投资属于资产性投资,可能暂时无法盈利,但具有增值价值。通航机场的投资额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国外一些小型通航机场的建设资金,除去土地费用只需两三千万,但却有从几千万到几个亿的增值空间。此外,通航机场相关设备种类繁多,现实需求量大,也存在不少投资机会。
第三节 通用航空法规体系分析
一、民航规章体系分析
目前涉及到通用航空的民航规章共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经济管理和安全运行管理的内容。其中经济管理的规章包括:
1、《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76号)。该规章规范了行业管理部门的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行为,规定了设立通用航空企业的条件、经营项目、申报文件要求、审批
http://www.aerochina.net
程序、时限等。该项行政许可由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实施。
2、《非经营性通用航空登记管理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30号)。该规定规范了行政管理部门对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的行政许可行为,规定了申请登记的条件、内容、文件要求、登记程序、时限等。该项行政许可由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实施。
3、《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10号)以及《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的补充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39号)、《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的补充规定
(二)》(民航总局令第174号)等民航规章,规定了境外资本投资民用航空包括通用航空的具体条件、要求及审批程序等。
安全运行规章的包括: 通用航空运行审定类:
1、《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CCAR-91)
2、《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专业机构审定类:
1、《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合格审定规则》(CCAR-141)
2、《飞行训练中心合格审定规则》(CCAR-142)
3、《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专业人员执照、资质审定类:
1、《民用航空器驾驶员、飞行教员和地面教员合格审定规则》(CCAR-61-R1)
2、《民用航空器领航员、飞行机械员、飞行通信员合格审定规则》(CCAR-63FS)
3、《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R1)
4、《民用航空飞行签派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5FS-R1)
5、《民用航空航行情报人员岗位培训管理规定》(CCAR-65TM-TV)
6、《民用航空航行情报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5TM-III-R2)。
二、作业标准体系分析
为保证通用航空作业质量,引导和规范通用航空企业开展作业项目,自1986年以来,大陆先后发布了下列通用航空的标准:
民航行业标准包括:航空摄影技术术语MH/T(0009-1996)、农业航空技术术语MH/T(0017-1998)、农业航空作业质量技术指标MH/T(1002-1995)、农业航空作业事故等级MH/T
http://www.aerochina.net
(1003-1996)、彩红外航空摄影影像质量控制MH/T(1004-1996)、民用航空摄影测量用航空摄影仪的技术要求MH/T(1005-1996)、航空摄影仪的检测技术规范MH/T(1006-1996)、飞机喷施设备性能技术指标MH/T(1008-1997)、航空物探飞行技术规范MH/T(1010-2000)等。
第二章 2016年中国通用航空环境分析
第一节 通用航空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中国通用航空运行标准
2010年,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8月印发《关于深化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低空空域改革试点自2011年起开始向全国推广。对于低空空域管理,将按照管制空域、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三类划设进行管理。管制空域,需要提前申请并接受航管部门管制指挥;监视空域,则仅需要备案,确保雷达看得见、能够联系上;报告空域,则类似于自由飞行。与此前低空空域全部实行管制管理相比,分类管理在改进审批、简化审批程序和缩短审批时间上有很大进步。关于千米以下低空放行,原则上是垂直地面1000米以下,可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要求,具体划设高度范围,经报批后严格执行。意见还要求国家民航局会同空军一起研究论证在现行航路内、高度在四千米以下,按照“监视空域”管理办法,为通用航空飞行提供空中交通服务。按照三类空域划设要求,空军在长春、广州两个试点地区划设了13个报告空域、4个监视空域、21个管制空域,其中报告空域和监视空域占两个分区面积的60%,满足了当地通用航空飞行需求。
二、中国通用航空补贴政策
作为民航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的配套政策,《通用航空补贴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颁布实施。作为一项具有较强实质性扶持作用的重要措施,《办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将有较大促进作用。航空运输发达的国家必然要有先进的通用航空。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民航局、国家农林业主管部门曾出台过一些通用航空补贴政策,但收效甚微。近年来,民航局积极研究加快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将支持通用航空飞行作业、飞行员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纳入民航发展基金使用范围。
http://www.aerochina.net
与以往的补贴政策相比,即将出台的《办法》集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惠及面广,凡在中国境内注册登记、持有民航局颁发的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和运行合格证的通用航空企业,不论所有制性质,均可申请补贴;二是涉及领域广,补贴范围既包括应急救援、农林作业、工业服务等不同领域,也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和通用航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等通用航空发展薄弱环节;三是积极向公益性项目倾斜,民航局将按照应急救援作业充分补、农林牧渔作业重点补、工业服务和其他领域适度补的原则,有效安排补贴资金。此外,民航局还将在减轻通用航空企业税负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为我国通用航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建设、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的通用航空发展严重滞后。2011年,我国通用航空作业飞行量仅有50万小时,而同期运输航空则完成了559万飞行小时,是通用航空的11倍。目前,我国拥有各类通用飞机1010架、通用航空机场70余座、直接从业人员8000多人,而美国则拥有通用飞机22万架、通航机场1.8万座、直接从业人员126万人,每项指标都是我国的数百倍。
三、中国通用航空政策分析
近年来,通用航空的政策利好接踵而来,这为通用航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也极大的鼓舞了人们对通用航空的参与热情。
近来政府出台的通用航空相关政策包括:2010年8月民航局和国家发改委出台了《通用航空民用机场收费标准》,起降费降低40%以上,停场费降低50%以上;明确通用航空机场收费管理程序以及民航行业主管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明确通用航空机场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做到价格透明、合理,同时取消不必要的收费环节等。
2011年4月,民航局在《民航“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将“通用航空规模快速扩大”列入民航“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服务领域和规模,促进通用航空快速发展”。提出要保障航油供应,加快通用机场建设和飞行员培养,并对通用航空的市场准入有所放宽。“十二五”期间重点改善通用航空发展环境,鼓励通用航空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通用航空机场以及运行保障设施建设,扩大通用航空机队规模,规划新增通用
http://www.aerochina.net
航空飞机1000架以上,重点培育3至5家骨干通用航空企业,修订《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构建低空空域法规标准体系,研究运行管理机制。
此外,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副司长孟平表示,民航总局正在起草通用航空“十二五”规划,目前草案经过了几次研讨审议,预计年内将通过并公布。其它一些相关政策也间接利好通用航空的发展。如工信部表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有4大发展目标,在航空装备方面,要“以市场为主线,组织航空研发、产业化、市场服务发展,大力发展系列支线飞机,重点突破发动机关键技术和装备,空中管理系统和先进发展能力,建立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飞机。”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通用航空尤其是直升机将在此大有作为。
第二节 通用航空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民用航空经济运行情况
2012年一季度,虽然国内航空公司营销收入同比增长10.9%,达730亿元,但这一时期各项开支增长了18.7%,达712亿元。这其中主要是喷气机航油价格的大幅上升,导致国内航空公司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减少10亿元,降幅达75.9%。
尽管5月份国内燃油费用下降了1.6%,但是全球经济处于瞬息万变状态,再加上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出现下滑,燃油价格又持续处于高位,这些因素将在2012年的剩余时期,继续对国内航空公司的财务报表构成沉重压力。在政府扩大内需、转型升级、消费升级的促进下,国内航空市场还是总体平稳,去年中国民航运输量为2.9亿人次,今年预计将上升到3.4亿~3.5亿人次。由于去年海啸和地震后日本市场的需求反弹,亚太区域需求预计增长3.9%,这为亚太地区航空公司盈利提供了一定保障。
二、民用航空人才科技投入
根据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及办公室的统一要求,作为全国人才规划体系18个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之一和现代交通运输业人才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用航空局组织编制了《民航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该规划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民航强国建
http://www.aerochina.net
设需要和行业人才队伍实际,围绕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开发培养,提出了统筹推进民航“五支人才队伍建设”、“五大重点人才工程”、“四大平台建设”和“创新人才工作五项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民航业人才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着眼民航强国建设需要,全面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和重点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和造就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民航业人才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09年年底,民航从业人员总量达到110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49万人,客货销售代理等相关从业人员61万人。预计到2020年,民航从业人员总量将达到240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140万人,客货销售代理等相关从业人员100万人。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总量(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中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的比例不断提高,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达到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1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逐步提高。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等结构趋于合理。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在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航空运输和服务保障领域,造就大批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队伍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基本形成。
三、民用航空产品交付情况
2010年,民用航空产品交付金额169.58亿元,比上年增长30.59%。其中民用飞机交付金额26.39亿元,占交付金额的15.57%,比上年增长21.80%;飞机零部件50.86亿元,占29.99%,比上年增长73.28%;发动机整机交付金额2万元,比上年下降99.79%;发动机零部件24.54亿元,占14.47%,比上年增长30.4%;其他民用航空产品12.28亿元,占7.24%,比上年增长95.59%。
四、通航业务私用份额上升
2011 年低空试水,政策后续有望稳步放开低空开放是通用航空发展的必要条件,2010 年
http://www.aerochina.net
《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作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颁布,2011 年开始在海南、珠海等地试点。由于我国空域的独特性,低空开放未来应逐步实现,而非一蹴而就。
我国通航发展滞后,潜在需求受抑我国通用飞机利用率高于全球水平,通航需求长期受制于空域、人才、保障等因素无法有效释放,发展缓慢。现有通航业务主要应用于传统工农业,以服务政府和国有企业为主,近几年公益份额逐渐下降、私用份额逐年提升。重点细分市场研究——私用领域空间广阔,需求大幅释放有条件目前我国已有公务通用飞机70 架,私人小型飞机160 架,规模尚小。公务航空以包机和飞机托管为主要盈利模式,其中飞机托管与私人飞机消费直接相关。根据《2011 年胡润财富报告》,我国私人飞机潜在需求有成千上万的庞大市场。按照人机比1:3 的规模,私人飞机需求将大力拉动执照培训业务。
私人飞机需求的有效释放,不仅需要低空开放,还需要相关购买和审批政策、人才和保障资源等长期各种制约因素的齐松绑。即便低空开放,若申请飞行程序繁琐、大楼停机坪设施不足、维护和保险不完善,也将使私人飞机的安全、便捷性大大受限。
通用航空在发达国家的蓬勃发展,也预示我国通用航空发展势在必行。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通用航空整体发展尚处于较低水平。据权威部门公布,现在全球通用飞机约有34万架,直接提供了专业性的工业航空、农业航空、应急救援、空中巡逻、空中游览、飞行培训和公务飞行等活动。
加拿大约有3.1万架通用航空飞机,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等国拥有的通用航空飞机也都在1万架以上。通用航空能够在这些国家得到蓬勃发展,既与这些国家旺盛的通用航空需求有关,也与政府对通用航空大力实行扶持政策密不可分。世界庞大的通用飞机产业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目前,全球约有40个国家的160家至190家企业从事通用飞机研制和生产,其中规模较大的约30家至50家。
第三篇:2014年中国茶叶发展趋势及规划
2014年中国茶叶发展趋势及规划营销环境发展趋势则是在茶叶市场,市场集中度,产品生产以及品牌经营这几个方面。接下来详细的分析下中国茶叶微观营销环境和茶叶营销环境发展趋势。
一、中国茶叶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1.茶叶生产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分析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茶叶生产企业规模都比较小,造成生产力水平低、经营成本过高、市场占有率小。在内部管理方面:一是缺乏战略目标,对未来发展没有把握,因此具有一定的盲从性和不确定性;二是没有完善的公司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结构,没有建立科学的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企业的运营效率较低;三是缺乏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后续的管理、生产和营销队伍缺乏。
在生产管理方面:一是对产品质量安全、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和产品质量管理重视不够,面对苛刻的国际检测标准和技术壁垒显得力不从心;二是产品的生产研发与市场需求脱节,只重视传统的生产工艺而忽略新兴的市场需求;三是生产技术研发落后,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造成产品竞争力不强。
2.产业链环境分析
良好的产业链环境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目前我国茶叶生产产业链较为复杂,产业链存在的形式也多样化,但很少能实现产业链利益一体化的良好循环体系。相反,大部分产业链上的利益主体都单方面的追求产业链上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产业链上其他主体的利益,造成产业链运营成本高,内部竞争的无序化和恶性化,从而造成茶叶种植原材料供给者与茶农之间、茶农与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与经销商、经销商与市场需求之间各个环节信息的不对称、反馈缺失和反馈失灵,由此造成产业链上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从而导致产业链利润低下。因此,必须导入产业链的价值管理,寻求从生产资料供应商到消费者一体化价值增值过程,从提高整个价值链的竞争力角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竞争环境分析
竞争环境分析有助于企业了解当下的市场形势,从而做出合适的营销策略。从近年的发展看,由于我国茶叶生产企业众多,一定程度上造成竞争的无序性。一方面茶企面临着来自上游产品供给者的竞争,由于优质资源的稀缺,资源的所有者总想获取最大的利益,而企业则希望以最小的代价获取资源,一定程度上造成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茶叶生产企业众多,品牌林立,产品各有特色,也造成了企业之间为争夺客户而产生的不良竞争行为。第三、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更多的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茶饮和其他茶饮替代产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传统的茶叶生产企业面临着来自这些替代品生产企业对同一顾客群的争夺。第四、在买方市场的今天,茶企面临的是具有更多选择的顾客,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更加细致的关注消费者需求变化,不断的迎合消费者需求。
二、中国茶叶营销环境发展趋势
1.中国茶叶市场仍将处于成长期
如下图从2005年到2009年中国茶叶消费的数据看,我国茶叶消费量呈递增趋势,近年受经济低迷的影响增幅有所放缓,但总体仍处于增长的趋势。因此。未来的一段时间,随着经济的复苏,我国茶叶消费市场仍会处于上升阶段。
2.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高
目前虽然我国茶叶生产企业数量仍非常多,但随着各个地区实力较强的品牌的发展,部分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将会不断上升,呈现地区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的态势,届时各个地区市场集中度将会不断提高,竞争也将由区域内的竞争转向区域之间的竞争。
3.产品生产将逐步向标准化迈进
近年来随着茶叶生产的各方对产品质量的重视,产品质量标准化也提上了日程,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已经开始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因此,一方面随着产业品牌化的发展,各品牌厂家为树立品牌形象,纷纷引入茶叶生产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外贸对茶叶质量标准的要求以及行业内对产业生产质量标准的呼吁,茶叶生产的行业和国际化标准也在逐步的引入。因此,茶叶生产质量的标准化将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4.品牌经营是趋势
品牌化经营已是各个茶叶生产企业目前急于解决的问题,实力较强的生产企业已经在品牌化经营上崭露头角。和中国的加工产业品牌化转型的趋势一样,中国的农产品生产也将走出初级加工的经营方式转向品牌化的经营,走出低利润的困区。因此,为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品牌化经营将是我国各个茶叶生产企业的发展趋势。
第四篇:2013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览电缆英才网(http://dl.epjob88.com)
随着2013年的到来,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将迎来新的商机和市场。特别是随着中国电力工业、数据通信业、城市轨道交通业、汽车业以及造船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线电缆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带动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刚刚过去的2012年对于中国电线电缆行业来说是一个槛,由于GDP增速减慢、全球经融危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造成国内缆企普遍开工率不足和产能过剩,甚至一度引发行业忧虑倒闭潮。
目前,全球电线电缆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亿欧元,而在全球电线电缆行业范围内,亚洲的市场规模占37%,欧洲市场接近30%,美洲市场占24%,其他市场占9%。其中,虽然中国的电线电缆行业在全球电线电缆行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并且早在2011年中国电线电缆企业的产值已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但客观来看,相较于欧美地区的电线电缆行业来说,我国还依然处于大而不强的局面,并且与国外知名电线电缆品牌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以国家为划分,意大利普睿司曼公司以超过50亿欧元的年营业额位居世界龙头,而法国的耐克森公司不甘落后,以仅次于普睿司曼公司的营业额位居第二。美国通用电缆公司则以超过34亿欧元的年营业额排名第三。日本住友电工和古河电工的电缆业务营业额也超过了25亿欧元,而从中国电缆企业的销售额方面来看,还远不能与之比拟。
2011年,中国电线电缆工业销售产值11438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增幅高达28.3%,利润总额680亿元。步入2012年后,1-7月份全国电线电缆工业销售产值6715亿元,利润总额281亿元,平均利润只有4.11%,行业利润已经低于中国电工行业平均利润4.88%,相较2011年有明显的下降。即便如此,这个利润还是建立在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现象更加说明了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充满危机,虽然2013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开辟了广阔的市场,但企业内部、行业内部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制造规模以惊人的速度中得以提升,技术和产品的升级都远远跟不上市场的步伐,由此造成行业内重复建设十分严重,形成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投入产出低、科技创新薄弱等问题。而电线电缆行业是一个系统产业,从工业原材料的冶炼,经过产品的设计、试制、到成品的批量生产、测试、使用和集成,甚至发展到产品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是一个极端复杂的过程。抓住时代的好时机内盲目扩张、粗放发展,尽管能够在短时期内获得经济利益,但难以形成规模,形成品牌。
而又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目前我国工业面临四大难题:发达国家重回高端制造业,增大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压力;周边其他发展中国家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和我国争夺低端制造业;我国劳动力成本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企业利润被压缩;我国在核心技术方面受制于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同整个中国工业密切相关,同样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一方面是对产品要求不断提升,正逐步从低端向中高端转移。另一方面,市场环境更加复杂,由满足国内需求向参与国际竞争转变。因此,通过工业转型升级,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环节,而延伸到品牌、市场和技术创新,成为当前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行业由大变强的关键环节。
目前来看,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除几家大型企业之外,目标似乎仅仅是为了短视的挣钱。而因为企业的目标短视,因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目标短视也造成基层生产工人的短视。现在电线电缆企业中的一线工人,仅为赚钱而工作的人员比比皆是,缺乏一定的生产知识和工作技能,缺乏责任心,在工作岗位上很难精益求精。
第五篇:2013年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古
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近日,由专业旅游行业研究机构劲旅咨询与古村镇旅游门户网站中国古镇网合作撰写的国内首份<<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对中国古镇旅游的现状做了深度的研究和分析, 并对古镇旅游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客观的预测.中国古镇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衡
中国现有19522 个建制镇和14677 个乡,其中,百年历史以上的古村镇共220个,分布在中国的24个省市。表1列出了中国24个省区市的古镇数量和所占比重。可以看出,浙江省古镇数量最多,有39个,而天津、新疆、内蒙古、甘肃和西藏最少,只有 1 个。排在前三位的是浙江、四川和江苏,古镇数量分别为39、38和23,所占比重分别为17.73%、17.27%和10.45%。排在5位的省市的古镇数量所占比重均为0.45%。浙江、四川、江苏和安徽4个省份古镇数量累计比重占全国古镇总量的一半以上,为52.27%。
具体从古镇在东、中、西三大地带[1]的分布状况来看(见表2),我国古镇在三大地带都有分布,但分布不均衡,呈东、西中递减趋势,东、西部分布数量相当。另外,如果将中西部地区古镇总量和平均数量进行比较的话,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古镇数量是中部地区的2倍之多,而平均数量却为1.7倍。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古镇分布不均衡,四川的古镇数量为38,在全国古镇排名第2,而内蒙古、甘肃等
4个省份的古镇数量仅为1。
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传承是造成中国古镇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此外,古镇要想发展旅游业,会受到诸多因素约束,如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产业政策、市场等,而这些因素在各省市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
古镇旅游产品种类多样,以资源驱动型、观光型为主
目前我国古镇旅游产品种类多样,归纳起来共有以下5种类型:节事体验游、美食养生游、文化展示游、探幽访古游、民俗风情游等。总的看来,我国古镇旅游产品开发日新月异,但仍以资源驱动型和观光型为主,在开发上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性和体验性,简单模仿其他地区,导致雷同缺乏特色,其中,江南水乡古镇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市场高速发展,需求逐年递增,江南水乡古镇仍是古镇旅游的热点地区
近年来,古镇旅游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而以周庄、同里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发展尤为迅猛。江南水乡的传统村镇旅游起步于198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区域的传统村镇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客源市场。2000 年周庄接待海内外旅游者 147.5 万人次,同里 87 万人次,甪直41 万人次,乌镇于 2001 年正式对游客开放,当年接待游客数达 78.9 万人次。与江南古镇相比,以西递、宏村、渔梁为代表的徽州传统村镇的旅游接待人次较低。2001 年西递接待游客总量 27.08 万人次,宏村 20.09 万人次,2002年渔梁古镇旅游接待人数仅为1.99万人次,仅为周庄接待人次的1%、同里接待人次的2%。一项研究显示,近年来,江南古镇的旅游接待人次一直是徽州传统村镇的近20倍或20倍以上[2]。2009年,同里的旅游接待人次为363万,2010
年,周庄接待游客 592 万人次(见图1),乌镇接待游客 531 万人次。
数据来源: 中国古镇网劲旅智库
古镇旅游以休闲和文化体验为核心,旅游方式以“慢游”和细细品味最为适宜
一般而言,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旅游、休闲愿望也逐步增强,出游率大大增加。古镇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古式建筑为载体,吸引了大量的文化旅游的爱好者,因而,使得偏好古镇旅游的游客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
游客群体的年龄结构间接反映了旅游者在体力、旅游兴趣、生活阅历和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古镇旅游以休闲和文化体验为核心,旅游方式以“慢游”和细细品味最为适宜。因此,古镇旅游者在年龄结构上,以中青年、中老年为主,青少年相对较少,一般是随同前两类人群而来。
数据来源: 中国古镇网 劲旅智库
知名度不甚高的古镇,其客源空间分布遵循距离衰减规律;知名度较高、且旅游开发较早的古镇而言,其客源市场除了显示出距离递减规律外,还表现出空间分布较广、从沿海到内地梯度递减的显著差异
对一般的知名度不甚高的古镇而言,其客源空间分布遵循距离衰减规律,即客源主要集中在古镇所在省(市、区)及其周边地区,呈现出较强的空间集中性。例如,在一项针对成都古镇的市场调研中,来自成都市区及其周边的游客分别占调查样本总量的44.25%和37.63%,而四川省内其它地区和外省市的游客所占比重较小;而对知名度较高、且旅游开发较早的古镇而言,其客源市场除了显示出距离递减规律外,还表现出空间分布较广、从沿海到内地梯度递减的显著差异。例如,一项针对周庄的市场调研显示,周庄游客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如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河北、北京等地,这些地方的游客占到访游客总量的比重为77.65%;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5%和7.35%。交通的通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是造成古镇客源市场梯度递减的主要原因[3]。
短途的一日游是古镇旅游的主体,且多大选择周末出游
客源市场的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是互相呼应的。对于知名度较低的古镇而言,由于游客市场以古镇所在地及其周边的居民占较大比重,因此,短途的一日游是古镇旅游的主体,且多大选择周末出游。例如,在针对成都古镇旅游的调查中,成都周边短途一日
游游客占出游总人数的3/4左右;而对于知名度较高的古镇而言,中途和远途的游客数量也
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元旦”、“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出游的游客较多。
总的来看,我国古镇旅游的客源市场出游时间较为集中,中短途的主要集中在周末,远途的主要集中在各节假日,在主要的“五一”、“十一”长假期间,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旅游需求井喷的现象,这是中国旅游市场的通病,而随着我国休假制度的完善,以及带薪假日的逐步推行,古镇旅游的客源市场时间结构将更加合理化。
古镇旅游的开发模式
目前,我国古镇旅游存在五种主要的开发模式,分别为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主导的项目公司模式、经营权出让模式、社区开发模式和综合式开发模式。
古镇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我国古镇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期。旅游开发促进了古镇的保护和发展,然而古镇旅游发展态势良好的背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题特色不鲜明,旅游开发差异化不明显;旅游开发深度不足,空间竞争加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较为突出;对当地社区的冲击较大,社会参与尚待提高等等问题仍然突出。
精细化、深度游、旅游地产化、产业集群化将成为古镇旅游的发展趋势
精细化是古镇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是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的精细化。要定位明确、规划合理,深入考察,避免粗制滥造和杂乱无章;(2)是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并通过开展精细化管理,推动古镇旅游向集约化、品牌化、效益型方向发展,提升古镇旅游在管理、信誉、品牌、服务、理念等方面的“软实力”。(3)是实现古镇旅游的信息化,古镇不仅是观光的胜地,还是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之一.随着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普及,古镇要想让后可做更多的停留,进而带动更多综合,消费提供方便快捷的免费无线网络是大势所趋。
深度游,就是指不同于传统的观光性旅游,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到古镇旅游中,对古镇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了解。随着旅游者体验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往那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旅游方式已经不再受欢迎,游客更希望在一个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多做停留,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特色,寻找它的“来龙”与“去脉”。
刚刚闭幕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未来十年要加快城镇化步伐,并把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之一。近几年如火如荼的旅游地产发展,将会随着新一轮城镇化的大开发而更加蓬勃发展,打造通过打造特色古镇、以旅游的概念进行定位的城镇将不会是少数。
旅游业,将是未来中国城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发展动力之一。古镇旅游20年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为接下来的中国城镇化做了很好的示范和样板。与之前的工业化引导的城市化不同,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是一种消费产业带动即内需型产业带动的城镇化。今后古镇旅游的发展将融合文化创意产品、农产品、收藏品等购物消费,文化体验、娱乐活动、运动康体、养生理疗、养老服务、会展培训、祈福修学等服务消费,内涵和外延将更为丰富,古镇旅游将呈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