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专家提未来30年中国城市发展十大新趋势

时间:2019-05-13 11:1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专家提未来30年中国城市发展十大新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专家提未来30年中国城市发展十大新趋势》。

第一篇:城市专家提未来30年中国城市发展十大新趋势

城市专家提未来30年中国城市发展十大新趋势

http://news.QQ.com2008年10月20日01:04中国新闻网我要评论(0)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九日电(记者 阮煜琳)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十九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城市论坛二00八年北京峰会”上提出,未来三十年,中国城市将呈现出城市人口突破十亿、千万人口的巨型城市将达二十个等十大新的发展趋势。

连玉明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源泉。未来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也必然推进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未来三十年中国城市将呈现十大新的发展趋势:

一是城市人口突破十亿大关,住房和就业成为城市两大难点。到二0二五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接近百分之六十六,城市人口达到九点一五亿。

二是人口超过一千万的巨型城市将达到二十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武汉、重庆、成都首先进入巨型城市行列。交通拥堵、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成为大城市痼疾。

三是城市群成为中国城市化的主导,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七十。

四是流动人口成为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到二0二五年,中国将新增城市人口三点五亿,其中流动人口将超过二点四亿。

五是现代服务业主导城市经济,中国城市将实现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战略转型。

六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基本形成。特别是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金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将成为加速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引擎。

七是中产阶级成为城市主流,公民参与意识增强,城市民主化进程加快。

八是临空产业及空航新城建设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0二0年中国民航机场将达到二百四十四个,将形成北方、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个区域机场群。

九是环保和生态将成为宜居城市的首选。城市宜居还必须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高房价三大难题。

十是城市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多种安全威胁增多,城市完成多样化应急任务和城市治理任务繁重而艰巨。

连玉明强调,未来三十年不仅是中国城市的加速发展期和成长关键期,也是城市病的多发期和爆发期。特别是当前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等不稳定因素正在演变为城市的潜在风险,必须引起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完)

(中国新闻网)

第二篇: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趋势

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趋势

一.未来30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变化最剧烈的时期。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格局也将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

(一)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人均收入差距可望缩小

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地带仍将是投资的热点地区。

首先,从石油、铁矿、粮食、棉花等重要资源的供给来看,国内的储量不足;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大多是从资源开发起步的,而资源开发一般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等特点,勘察开发和生产的成本高。海外进口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仍具有较大的竞争力,我国的产业结构将偏重于制造业而非采掘业,虽然东部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不断加快,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布局的重心仍在沿海。

其次,沿海地区的产业密集度高,企业之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分工关系,以降低生产成本。

再次,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相对较低。西部建设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往往高出沿海城市好几倍,这自然会影响到对西部投资的经济效果。另外,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国土面积小,社会管理成本低。西部地区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总水平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管理水平低,管理成本高。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与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有望缩小。为了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国家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财政转移支付和用于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的资金也会不断增加。

政府投资的倾斜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人民收入的提高。东西合作的加强、城市规模的扩大、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企业活力的提高,不仅能够增加就业,而且能够提高工资水平。随着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改善、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全国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和人口将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向东部地区流动,西部地区的人口可能出现减少的趋势。“分子”增加,“分母”减少,人均收入必然增加,相应东部地区的“分子”“分母”同比例增加,因此二者的差距是有望缩小的。

(二)三大城市群继续主导中国经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经济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长三角在上海的辐射带动下,外资增长迅猛,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加工基地。未来30年,长三角的腹地将继续扩大,江苏、浙江全部、安徽一部分地区都将进入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地区将和香港、澳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优势更大,辐射力更强。

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各大城市特色和优势十分明显,互补作用强,北京具有政治、文化和高科技的优势、天津具有港口和制造业的优势,石家庄具有商贸业的优势,一旦突破行政的藩篱,发展潜力就会迅速释放出来。

可以肯定,三大城市群在未来30年仍将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其他地区都难以望其项背。

(三)一大批中等城市成长为大城市,新的城市群不断涌现

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和城市建设方针的改变,抑制大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将不复存在,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将大大加快。中等城市最有发展潜力,且多是区域经济的中心,随着户籍制度的变革和市场化的推进,许多中等城市将迅速成长为大城市。到2030年,我国10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量将超过100座,5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量将超过200座,绝大多数的地区级城市都将跻身于大城市的行列。

省域范围内将形成多个经济中心,规模不等的城市大都是相应不同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它们不仅集聚着区域内先进的制造业,也是区域内的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对区域的经济活动起着调节、辐射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省的经济中心有可能与行政中心出现偏离,比如已经形成或初见端倪的新的省内经济中心有青岛、大连、厦门、深圳、包头等等。此外,随着各省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各省区经济的发展,会逐步改变省内单一经济中心的格局,逐步发展起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

除了三大城市群之外,新的城市群将不断涌现。现在已露端倪的有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江淮地区、湖南中部、吉林中部、北部湾、天山北坡等都有希望成为新的城市群。大大小小的城市群、产业带和经济圈将推动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对“诸侯经济”形成冲击。

(四)京广线中段和长江中游地区可望崛起

这一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和安徽的沿江沿湖地区,以前被称为中原五省,是中国交通条件最好,资源比较丰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却比较缓慢。近年来,经济发展开始加速,优势重新显现出来。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经济区,如武汉、襄樊、宜昌三角区,长沙、株州、湘潭经济区,南昌、九江和景德镇经济区,安徽沿江经济带。京广铁路沿线的大中城市发展很快,武汉、长沙、郑州三大城市呈遥相呼应之势。钢铁、汽车、食品、机械制造等产业已具有相当的竞争力。这一地区有望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以满足内需为主的消费品、中间产品和投资品并重的制造业中心。

(五)中国经济重心有北移的趋势

中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是由不同区域所具备的各方面的条件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两处形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核心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带动二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从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心向西的转移存在着一些客观限制。无论从历史的发展,还是从区位条件来分析,北部沿海地区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潜在经济增长核心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水资源条件的改善,制约北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因素将逐步化解,经济重心向北转移的趋势有可能成为现实,广义的环渤海地区的重化工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六)国际合作继续加快,次区域经济合作加强

1978年以来,中国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在深化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适应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往来。对外开放的空间格局由80年代的沿海逐步扩大到90年代的沿江、沿边和广大内陆城市,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多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

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了化解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将不断加快,中国与相邻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将得到加强,逐步形成若干个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包括中国的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与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东部地区、蒙古;东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包括中国的华南、西南地区与东南亚诸国;中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包括中国的西北地区与中亚诸国;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包括中国西南西北地区与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中国周边次区域经济合作区的形成和发展必将有利于中国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格局,加速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二、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趋势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的快慢,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国际城市化的规律性,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以后,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因此,21世纪,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将会加快,并逐渐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城市发展也将出现多样化的态势。

(一)我国将进入加速城市化时期

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已经成功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已经具备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1.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城市化进程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我国国民经济已步入平稳发展的阶段,这无疑为城市化的加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改革的深入为城市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的城乡隔离的二元结构将会改变,现行的户籍制度将根本改革,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将基本消除,过去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的城市化潜能将得到释放。城市化同工业化、城市化同经济增长的关系将渐趋协调,城市在外延上的扩张的同时,注重内涵发展壮大将为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特别是多数中等城市和小城市,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经济实力和素质的增强和提高,对城市化将形成明显的推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也将由于户籍制度的松动、社会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大,人口增长速度也会加快。此外,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对中小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城市化发展规律表明我国将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

根据发达国家走过的城市化道路来分析,城市化的发展从起步开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城市化水平在10%至30%以下为早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至70%之间为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为成熟期阶段。城市化中期阶段所耗用的时间,一般比早期阶段所耗用的时间少,如英国在城市化中期所耗用的时间比早期阶段少一半,也就是说,在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将是加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超过40%,可以预料,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加快。

(二)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

城市化水平决定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和人口城市化的各项政策,但城市化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惯性作用。根据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许多专家进行了预测。据有关专家预测,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每年可增长1个百分点,高于1949~1997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也高于1979~1999年的平均发展速度。

到203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超过70%,全国的总人口达到15亿,市镇总人口将超过10亿。

城市化不仅仅是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且也是文化扩散和融合交替发展的过程,因此,影响城市化的因素是众多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而且有自然、历史以及人文等因素,要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其中,做出令人信服和十分精确的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根据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综合考虑影响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出相对的大致的预测,是有一定意义的。

(三)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功能作用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对城市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因此,未来中国城市将向国际化、连绵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1.国际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城市与世界交往日渐频繁,城市发展的国际性因素逐年增多,中国的一些特大城市将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国际化大都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产物,早在19世纪初,伦敦已成为国际性的城市,近30年来,由于生产力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国际性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城市发展的趋势。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也迅速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一些大的跨国公司纷纷在各国设立分支机构;国际金融业务不断扩大,促进了各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现代化交通和通讯使空间概念大大改变,为国际化

都市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中国的一些城市已具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条件,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 重庆、武汉、沈阳、南京、杭州、西安、成都、青岛、大连等城市将率先进入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列,2030年,将有更多的城市成为国际性城市。

2.连绵化

城市连绵化是指一个区域内中心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从而形成城市密集区的过程。近40年来,城市带和城市群的发展已从发达国家的北美、西欧等地区扩展到一些发展中国家,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城市密集地区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我国的主要城市集聚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辽中南地区等已形成了城市连绵化的基本框架,其内部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城市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优越的地理区位、集中的智力资源、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使这些地区将迅速实现连绵化。

3.生态化

城市自身发展孕育了城市现代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并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观念;与此同时,也造成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交通拥挤、用地用水短缺等一系列环境问题。20世纪中后期,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城市环境问题,遏止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环境日趋恶化的势头。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势必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防止“大城市病”的出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自然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市生态化将是未来大中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市生态化是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不但不使生态环境恶化,而且使生态环境更适宜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增加城市绿地,发展城市人工森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将是实现城市生态化的首要措施;其次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或多个城市之间的中心腹地,设立生态走廊和生态保护区;三是减少污染源、兴办污染小的公共交通设施,并积极推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四是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集中处理等等,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4.现代化

城市化本身意味着现代化。产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人民生活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内容。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将迅速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科技进步将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超越其经济、技术鸿沟,追赶发达国家城市的动力与源泉,依靠科技进步来改造城市,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推动城市转型与升级,是我国城市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科技的进步、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改变传统的产业模式与管理模式,使城市经济从倚重自然资源和制造业转向倚重高新技术、信息资源和服务业。

以交通通讯和能源供应为基础的高效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及其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只有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才能实现城市现代化。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建设,协调市域、市际基础设施的衔接,形成未来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客运体系和公共电讯网络,大大增强城市辐射与吸引能力,并建设适应国际化需要的航空港、海港以及与之配套的高效、便捷、安全的区域交通网络。

人民生活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本质,通过生态城市建设,人民将生活在舒适的环境里,城市将充实各种文化体育医疗设施,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激发人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第三篇:《2014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解读

《2014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解读关注绿维创景扫描官方微信二维码 微信号:lwcj200

5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官方网站:旅游运营网http://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

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014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解读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7月28日起就进入三伏天的中伏阶段,恰逢暑期,家长们应如何带孩子避暑?近日,《2014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正式发布。绿维创景结合报告,就避暑区域路线图与带薪休假制度等话题展开阐述。

2014年避暑旅游关键词:市场培育与专业引导

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制作的 《2014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14年6月27日在《旅游卫视》发布。

《报告》回顾了2013年避暑旅游的发展情况,认为全国避暑旅游市场已初步形成,避暑经济效益显现;不同目的地城市有着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与模式。但总体来看,我国避暑经济产业结构单一,避暑旅游、避暑旅游地产、旅游交通等行业发育较好,其他延伸行业如避暑休疗养、反季节农业等滞后;避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往往是既有的线路、产品的简单重组,不能体现避暑的专业性等。因此2014年的报告将“市场培育与专业引导”作为今年的关键词。《报告》建议:

1)避暑旅游目的地城市要提升对旅游气候资源价值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把握天赐“凉”机,着力打造避暑旅游目的地和品牌。

2)旅游主管部门和企业要正确认识避暑旅游的旅游产业属性,科学合理地规划,并制定避暑旅游管理与服务标准,进行专业的引导。将全国性、中远程、3-5天以上的避暑基地和近程、2-3天的避暑休闲度假目的地结合起来。规划若干种类型的避暑旅游专项产品和线路,不只是简单的把既有的产品进行重组、包装。

3)延伸避暑产业链条,发展广义避暑经济,由单一的、狭义的避暑旅游向康体养生、疗养保健、节庆会展等多个行业的联动发展的广义避暑经济转化,形成以避暑旅游为核心,整合资源、前后关联、层次性高的产业链条,从而获得功能互补基础上的整体效益。

4)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特别是夏季旅游旺季到来,价格虚高、欺客宰客、服务质量差等问题也都会浮出水面,要强化市场监管和旅游执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法,提升游客满意度;

强化老年人的安全保障,在医疗服务、食品卫生、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强化旅游公共气象服务,及时提供准确气象信息。最后,要彰显文化特色,强化避暑城市品牌建设,提升城市避暑形象的认知度。气候对旅游的驱动力就在于一些呼吸道、心脑血管或精神类疾病如抑郁等能够通过短期异地旅游得到缓解或控制,而夏季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因此,要努力将凉爽的气候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夏季防护等建立关系并得到市场认可,那样候鸟、候鸟地产、旅游气候经济才能真正成型。

2014年避暑路线图

《报告》指出,2014年8月份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分别是烟台、大连、哈尔滨、昆明、吉林市、贵阳、呼和浩特、青岛、秦皇岛、沈阳、延边、长春、太原、西宁和延安。

绿维创景针对长江沿岸各个“火炉”的避暑需求圈定出六个度假型避暑区域。自西向东主要包括以成都为重点市场的青城山板块、以重庆为重点市场的黔北板块、以长沙为重点市场的湘西板块、以武汉为重点市场的鄂西板块、以南昌为重点市场的庐山板块、以南京为重点市场的皖南板块。

度假型避暑线路图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2014年避暑市场支撑:带薪休假

2014年避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且随入夏的提前到来,需求提前。“家庭游”是夏季出游的主要形式。居民在选择避暑旅游时,以短途为主、长短结合。然而,我国现有的假日体系中,七月和八月存在假日空白档,加之带薪休假制度一直没有真正落实,导致居民的避暑旅游意愿无法实现。当前,人们讨论调整假日制度时,多从经济发展、旅游管理等角度去分析,绿维创景认为,其中更应考虑的是民生。以符合人们需求为立足点,科学研究、梳理休假制度,调整或增设小长假,使其合理化,并形成规范制度。小长假时间方案如下:

模式一:周末大小化

调整旅游时间节奏。绿维创景主张将现有的双休日打散并重新组合,结合民众意愿调查和科学评估,形成2个双休+1个单休+1个三休的周末新模式。模式二:季节合理性

现有的假日体系中,七月和八月存在假日空白档的问题,绿维创景认为应该在这两个月分别形成一个三天的小长假,原因有三:

1、这两个月处于高温期,避暑逐渐成为当前旅游的新方向;

2、学生经历一个漫长的学期,七月考试后可以和家长有一个愉快的小长假外出旅游;

3、八月建军节,可以设定一个小长假,掀起红色旅游的高潮。七月和八月小长假的方案有两种模式:

第一,增加2天法定假日

我国居民劳动强度大。根据对全球人均年工作时间的调查,日本、美国分别为1800和1777小时,英、法、德分别为1673、1453和1429小时,而我国为2040小时,明显偏长。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国民迫切需要能够满足休闲消费需求的疏导口。建议增加2天法定假日,在七月和八月各增设一个必休的法定假日,和双休分别组合成一个小长假。这种方法可能不易为企业所接受。

第二,强制执行法定高温假

带薪休假能够使人们拥有自由支配假期的权利,实现错峰出游,缓解交通、景区资源和环境等各方面承受的巨大压力,是缓解“人满为患”的有效办法。但是由于利益考量,很多企业或机构排斥甚至不执行该制度,带薪休假一直无法难以推进和落实,员工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尽管现在已经将带薪休假的落实提上日程,但是还需要出台更具操作性的细则来指导政策落实,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绿维创景建议从带薪休假中拿出两天,以固定法定假日与非固定带薪假结合的方式,在七月和八月各组合成一个小长假,强制执行法定高温假。这种模式即保障了公民休假权,又推动了带薪休假的落实,是一个比较缓和、有效的模式。绿维创景院长林峰博士认为现在中国完全具备带薪休假的条件,以及强制推行带薪休假的基础,关键是要下定决心,并且做好相应的安排。一旦实施带薪休假结构,旅游聚集的效应会完全市场化,旅游的收益效应将更加合理的平摊,达到更好的游客满足率和满意感,同时产业回报率也会获得比较大的提升。

(本文由绿维创景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2014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的观点,并结合绿维创景对带薪休假的原创研究整理而成)

(有关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旅游规划设计的更多研究,详见)或拨400-068-8099咨询热线在线进行咨询。

扫一扫官方微信二维码关注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微信号:lwcj2005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第四篇:未来5年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的态势

未来5年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的态势

针对于城市的地下综合管廊而言,主要是为通过电力以及通讯、给水、制冷和燃气等真空管道的两种以上的管线集中的进行设置到道路之下相同的一个空间,从而可以形成一个集约化一会科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并且也是有效的去解决了城市在进行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管线进行维修和扩容所导致出现的“蜘蛛网”等方面的问题,十分有效的对城市的形象进行了一定的提高,并且对于创建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也是具有着重要的一个作用。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具体分类以及结构分析

1.1具体分类研究

在城市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当中,其设施环节非常多,也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其主要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市政管道部分,这一环节当中包括较多的管道,主要包括给排水管道、天燃气管道、原料供应以及运输管道等多个环节,对于给、排水环节就有几种,有工业上的给、排水管道和生活饮用水源给、排水管道等。而原料的供应就包括燃气、,煤气等管道,是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运输领域当中就包括地铁,是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重要途径,能够降低地面交通的拥堵。其次,电缆疏通,在地下管廊当中能够有效的实现电缆的连接和管理,其中就包含用电电缆以及通信电缆等,通过在地下管廊当中铺设不同的电缆,能够有效的节约地面空间,还能避免地面上电缆受日晒或其他因素而产生的电路损坏等问题,防止供电或通信系统在运行当中出现的不同故障等。最后,附属

设施环节,对于这一环节的内容主要就是地下综合管廊运营以及管理当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而保障综合管廊运作的安全性。

1.2具体结构分析

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当中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管廊本体结构主要是运用钢筋混凝土来构建的,运用的技术是是现浇方式或预制方式来进行建设的,最后形成完善的地下结构,从而保证城市当中不要的管线能够在这一空间当中通行。其二,不同管线的结构,在地下综合管廊当中,所承载的不同管线是管廊当中的核心环节和关键部分,在早期只有是以电力、电信、供排水等环节为主要内容。

而在现今不同的城市管线都可以通过地下综合管廊来运行,而对于排水管以及污水管等几个环节,这些都是重力流管线,在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当中会带来很大的成本影响,因此在当前的地下综合管廊当中没有幽水管和污水管环节,其三,监控管理环节,对于地下综合管廊当中,出现的湿度和煤气浓度较高、人员进出等状况,都会对地下综合管廊带来一定的安全问题,所以必须要在地下综合管廊当中设计监控系统,并与地面控制中心相连,及时将地下综合管廊的问题上报到相关办法,从而制定有效的方法和处理进行控制和管理,对于这一环节来说,是保障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其四,通风环节,对于在地下开展管线施工工作,为了更好的保障施工工程的安全性和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并且更好的提升管道的使用寿命,就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制定完善的机械通风环节,进而保障整体工程的 通风,为工作人员施工带来有利条件。其五,排水环节,对于地下施工来说,整体工程很容易会出现下幽或是地下水渗水的现象和问题发生,这一现象的出现会导致施工现场出现较多的积水,而影响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所以必须要在地下综合管廊当中涉及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工程不会因积水问题而影响整体工程。其六,供电环节,在整体的工程施工当中,整体的采光是相对比较差的,为了更好的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提升整体施工效率,就必须要运用电力来帮助工程施工过程,从而更快提升工程的施工进度,增强整体施工效率。其七,地面上的设施,在开展地下综合管线施工工作时,一定要具备相应齐全的地面设施支持,其中就包括地面控制环节、人员出入口等,从而更好的确保施工工作的有效开展,其八,制定完善的标识环节,地下管廊建设期间,必须要保障管道当中标识的完善,在管线当中所涉及到的管径、性能和施工部位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拥有相当完善、明确的标识,来提醒工作人员开展具体的工作。其九,完善的通信环节,工程施工当中,必须要具备较为完善的联系环节,这是保障施工安全性的重要环节,通过运用通信系统来实现及时准确的报告具体工作情况,从而提升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确保各个环节以及信息的互动性。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原则

首先,必须要对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原则进行明确,还要对其共同沟的概念进行掌握。对于综合管廊设计原则来说,应该要按照综合化施工原则和长远规划的原则开展相应工作,对于综合化施工原则来说,主要就是对管廊内有效的将更多的管线装载到其中,而长远规划

原则,就是在管廊内必须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为后期的工作提供有利的保障,这能够为城市未来建设提供更多的管线,进而降低施工成本的浪费现象出现。还要坚持附属规划的原则,在管廊规划当中能够与地下交通设施结合到一起,还要对地面街道建设等多个因素进行考虑。还要坚持适应规划的原则,主要就是在管廊规划当中,对管道的综合性能标准等进行有效的连接,保障管道在使用当中的合理性。

其次,现今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对于人们的市政管道建设工作已经无法满足现今人们生活的需求。所以从总体角度分析,地下综合管廊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在进行综合管廊建设工作当中,对提升国家的综合财力水平。对于人们的市政管道,如果出现新的管道建设时,就必须要对道路进行重新挖掘,之后在进行地下管道的安装,这样会对地面上的交通带来阻碍和影响,所以应该有效利用地下综合管廊形式,从而防止从新挖掘给地面带来的影响。在综合管廊当中能够实现供电、通讯、给排水等管道的布设,能够有效的满足市政建设当中的不同需求。对日后的整修工作也有一定的帮助,能够保证管道维护和维修的便利。

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当中应该注意的关键技术

(1)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开展施工工作前,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并根据不同的施工环节制定完善的施工技术以及应对的施工措施。

(2)要保障整个工程部署环节的统一化,在工程施工当中也可以在确保工程整体质量的同时,有效的提升整体的施工效率。从而让

整体的工程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并保障整体质量到的相应标准。

(3)施工当中,所有的施工环节必须要进行紧密的配合和联系,并且要结合总工程师的统一指挥,提前对工程进行划分,并且要明确自身施工责任,进而保障整体工程能够如期完成,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4)工程施工当中,应该结合设计图纸以及相应要求开展工作,并在第一时间内与相应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图纸工程的审核,保障图纸当中不会出现相应的问题而影响整体工程的正常运作,提升工程整体质量,确保工程施工的完善和合理。

4.结语

在城市建设当中,为了能够不影响地面交通和建筑工程的良好建设,国家可以通过设计出完善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并按照相应的设计和图纸,开展相应的地下综合管廊设计,从而更好的保障地面建设工程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阻碍工程的顺利开展。

发布猫云媒体

http://www.xiexiebang.com/mayi/ http://www.xiexiebang.com/fbm/ http://www.xiexiebang.com/news/fbm/ http://www.xiexiebang.com/fbm/ http://www.xiexiebang.com/fbm/ https://www.xiexiebang.com/Mayi/ http://www.xiexiebang.com/fbm/ http://www.xiexiebang.com/fbm/ http://www.xiexiebang.com/fbm/ http://news.mingluji.com/

第五篇:2014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2014年中国城市GDP排名(2013年末前30名单位:亿元)

1.上海22107

2.北京19645

3.广州15093

4.深圳14810

5.天津14687

6.苏州13284

7.重庆12657

8.成都9348

9.武汉9275

10.杭州9102

11.无锡8345

12.青岛8236

13.南京8178

14.大连7985

15.佛山7354

16.沈阳7326

17.宁波7285

18.长沙7076

19.唐山6385

20.郑州6146

21.烟台5854

22.东莞5411

23.泉州5250

24.济南5245

25.南通5118

26.哈尔滨 5045

27.长春5083

28.石家庄 5036

29.西安4876

30.福州4796

下载城市专家提未来30年中国城市发展十大新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专家提未来30年中国城市发展十大新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商标发展十大最佳城市

    中国商标发展十大最佳城市 作者:卿碧海 城市的竞争,与人和人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一样的,通过综合素质的比较,就能看出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今天我想通过一份商标注册数量的榜单,来分......

    未来城市发展国际论坛邀请函

    上海市建筑学会2011年会暨未来城市发展国际论坛 邀请函尊敬的_________女士/先生: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上海市建筑学会2011年年会暨未来城市发展国际论坛。大会定于2011年12......

    未来城市的发展:绿色+智慧

    未来城市的发展:绿色+智慧 4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通知的形式印发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将是指导我国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

    长沙市天心区未来的城市发展

    长沙市天心区未来的城市发展 天心区地处湖南省会长沙的南大门,位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融城的核心区域,京广铁路和107国道穿境而过,城市一、二、三环线紧紧相绕,距京珠高速公路......

    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2009年4月14日,《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北京发布。 本次报告的年度主题为:“城市,中国跨向全球中......

    2009-2012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业发展动态调研报告

    【报告名称】:2009-2012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业发展动态调研报告【关 键 字】: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行业 城市商业银行市场调研【报告页码】:530页【图表数量】:191个【报告......

    路桥工程专家陆周刚解析未来桥梁发展新趋势

    路桥工程专家陆周刚解析未来桥梁发展新趋势--为了突破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交通“瓶颈”,我国铁路、公路投资迅速增长,带动桥梁事业快速发展。我国路桥工程建设已走在世界先进行列......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新愿景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新愿景 什么是智慧城市? 基本内涵 目前,关于什么是“智慧城市”,并没有形成统一说法。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月发布的《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