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4 19:0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第一篇:《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城规1201

这本书的作者埃罗·沙里宁是一名美籍芬兰裔建筑师。1910年生于芬兰,曾与父同设计了不少重要建筑,其设计风格清新、个性突出、造型独特、有创造性。前期曾追随密斯的有古曲风格的、技术精美的现代建筑,后期则倾向于多变的空间组织与有力的结构表现,作品中还反映了少年时受到雕塑训练的影响。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是沙里宁的经典作品之一,虽然没有现在我们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数学定量分析,但通过将城市与自然界的类比,深入浅出的向我们展示了城市发展的核心原理,并提出了经典的、至今仍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有机疏散”理论。

作者首先介绍了中世纪城镇建设的情况。在这一部分,沙里宁有条理性的地指出了中世纪社会及城镇居民状态与现代的区别,进而逐一反驳了针对中世纪城镇的三条严厉批评,即关于卫生状况方面、街道格局方面和富有表现力的设计方面的批评。他把中世纪城镇不清洁的卫生条件归结为当时人们对自己不灭灵魂的纯洁性的要求远远高于对于身体清洁的要求;把中世纪城镇“杂乱”的街道格局归结为缓慢的城市进程与当时险恶的城际关系的十分合理的产物;最后,沙里宁运用三维的城镇设计的观点,指出中世纪的城镇不受平面布局的约束,真正从三维入手,建筑物之间互相协调,并体现了中世纪人民的空间概念。在这里,沙里宁始终将城市与生物学中的有机体进行类比。他认为城市就像一个生命体,有许许多多的细胞构成组织,许多的组织组成器官,再组成人体。每一个生命体是那么奇妙的无数更细小个体的组合,他们的组合方式被沙里宁称为“有机”。

建筑构成了街区,构成城市,但建筑与建筑之间组合的结果远没有细胞之间的组合结果精妙。沙里宁猛烈砰击了实利主义诱导下的模仿之风与创造力的衰退,并认为这是导致建筑面貌劣化的根本 原因。另一方面,作为建筑之土壤的社会条件也因为工业的巨大发展而产生了深远的变化,这些发展带来了城市中工业的集中,街道上机器的飞驰以及艺术品的粗糙复制和随之而来的居民审美能力的普遍下降,一切都变得追求效率和实利,艺术的成份越来越少,思考也越来越少。这样,建筑面貌和人们的态度都坏了,城市也就衰败了。

城市的面貌,展现了一座城市的人的审美品位,美丽有序的城市景观令人心驰神往,肮脏混乱的道路交通使人心烦意乱。户外的空间,是占人们生活很大一部分的使用空间,室外空间的优劣决定了人们室外生活的质量。因此,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要比一般人想象的重要的多。之所以现代的人们没有注意到户外空间的重要性,是因为现在的城市,户外空间是如此的混乱不堪,如此的拥挤恼人。街道成为仅供车行的公路,在大街上,人们感受到的只有紧张和不安,从来没有悠闲和愉悦。临街的房屋被巨大的广告牌所覆盖,乱七八糟的拼凑在一起,可谓丑陋不堪。所以,还指望谁会在街上呆呢?人们的享受完全搬到了室内,室外的愉悦空间几乎为零。而且,没有良好的大的城市环境作为背景,要想设计美观的建筑,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座建筑,自身可以做的造型美观,但是没有建筑可以脱离环境而存在,一旦放入城市环境之中,其作用便大打折扣。这当然不是说在恶劣的环境中就不能产生好的设计,但在这里,评价一座建筑的好坏的标准往 往是在现有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条件。这就意味一个顶级优秀的设计在绝对意义上就是美丽的,而营造的环境是美好的,其意义仅仅是相对意义上的。因此,城市对于建筑的影响同样比一般人认为的更加重要。

沙里宁所写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心思想有三点,即:动态规划、连续性规划、有机疏散理论。首先,沙里宁将他所处时代的美国城市与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建设做了比较,从而得出了三点中心思想。作者认为中世纪的城市建设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相反它有许多值得人们借鉴的地方。反而现代城市建设许多方面不及中世纪的城市建设。当今城市的贫民区(贫民窟)是城市规划不合理的表现,而正是因为城市的发展速度过快城市膨胀过于剧烈,造成了部分城市区域生活环境,经济文化的落后,导致差距拉大,形成了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了贫民窟的产生。这本书中多处拿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和美国现代大城市做了比较,案例非常丰富,结论很有说服力。

沙里宁认为城市是发展的、动态的,因而城市的规划也应该是动态的。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应寻找对应的变化去做规划,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此处,他将中世纪的城市作为例子做了阐述,中世纪的城市因为防御性的要求而建的比较拥挤,从今天看来是满足不了市民对阳光、绿地等等要求的。但是,中世纪的城市建设确实是从实际需求出发的因为战争防御外敌的需求反而至关重要,反观现代城市的建设,我们有对阳光、绿地、新鲜空气的需求,然而城市却没有给予我们。城市越建越大,整个城市的建设混乱、没有条理。所谓的动态规划,是指依据城市的发展做不同的、相应的规划。在城市建设之初,或许因为防御性的要求建成像中世纪那样的城市,但随着后来的发展,防御性已经没有要求了,因而我们的规划就应该适合当今城市的发展。也就是说,规划不是一次性做好的,规划是要随城市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动的。

连续性规划规划,是指我们在做城市的规划的时候不能只做当时的规划,要想到以后城市发展成什么样子,去做更长远的设计与规划。就像在十几年前我们就应该能够考虑到城市车流量的变化,大量的私家车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堵。而更早的做出预先的设计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对城市变化产生深刻影响的新事物的产生,从而做出未来的城市的规划。

有机疏散理论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沙里宁城市规划思想的核心。他将现代美国城市与中世纪的城市做出了比较。中世纪的城市因其防御性的需求,城市是集中的。然而现代城市已没有那种建城墙、道路设置弯曲难找的防御需求,却仍建设的很集中,这是错误的。时刻去了解这个时代,这个城市的需求,更为重要。因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已经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城市不应该再集中了,因为城市发展的太过于迅速膨胀,过度的集中会使城市的中心密度过大,从而对城市的交通有很大的消极影响,人口在一个区域的过度集中,如果社区治理不到位,很容易出现贫民窟。城市的过度集中,加上人们不断建设的摩天大楼,加剧了城市对阳光、绿地、新鲜空气的缺乏。城市的不断发展告诉我们,城市需要有机疏散,“卫星城”“邻里单位”都是疏散的办法,将城市的发展扩展开来,而不再是只在某一区域集中发展。集中发展除了贫民窟的出现,还有就是土地价值的不合理抬高,投机家们会使城市中心的土地价值虚高,而周围的土地却处在一个不合理的低价值中。将城市疏散开后,其他区域的土地使用价值得到了真实体现,也避免了市中心土地价值的过度升高。同时,城市疏散后,市民不再需要每天都往市中心去工作、娱乐等,这样就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卫生压力。“有机”是指在城市疏散分散开后,各个区域便拥有了足够的绿地,这些绿地是对人们生活空气质量及精神生活质量的保证。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对我们现代城市的规划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如果我们可以在城市规划中合理的去运用其中的道理,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无奈的堵塞在回家的路上。街道就不会再堆积那么多垃圾,城市里就不会再缺乏阳光。也不会有那么多房地产商打着绿化的旗号大肆的抬高房价。这本书对我思想上的帮助很大,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判断设计与规划。

第二篇:商朝的发展与衰败

商朝的发展与衰败

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因最后首都固定于殷,又称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相对于夏朝具有更丰富的考古发现。原夏朝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建立商朝。经历17代31王后,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商朝的世系年代无定说,据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商朝取代夏朝的时间约前1556年,至前1046年1月20日被周武王所灭,共510年。该时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界采用。按民国初年史学家董作宾依历法推算,商代的时间应为前1766年至前1111年,共655年。中华民国史学界采董之说法,并写入台湾教科书中。商朝六百五十多年间曾五次迁都,五个都城中的四个都在河南境内。目前在河南的偃师市、郑州市、安阳市都发现了城市规模的遗址,在信阳市、温县、辉县、新郑市等许多地方还发现大量商朝文化遗存。关于商朝的信息多来自于其后面的周朝,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商朝金文和甲骨文的记载。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蛮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存在发达的文明。以玄鸟为图腾。《史记·殷本记》记载:有娀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与《史记》的记载一致。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开始向奴隶制过渡。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号。其后裔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称之,或者“殷商”并称。

一、商朝的政治体制与军事体制

商王朝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国家机构。中央分设管理政务的卿事寮和主持祭祀的太史寮二大机构。地方用侯、邦伯加强各地的统治,还有大批宫廷侍卫。同时商朝王室还掌握有大批武器和军队,贵族还设立了残酷的刑法和监狱。另外,还使用宗教观念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商王甚至自称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把神权和王权结合起来。

商朝的《汤刑》比《禹刑》有所发展,其刑法条目当已渐趋完备。刑名如商代有用刀锯断足的刖刑,每次行刑的人数,动辄以十计,有多到百人的。传说商纣还有炮烙之刑和脯醢之刑。这些都暴露了商法的残酷性。

商代的军队组织更为庞大。卜辞有“三师”的记载,当是商王直接统辖的军队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商王领兵出征,经常要临时征发一部分平民和奴隶充当兵卒,卜辞称为“登人”,动辄三五千人。每次出兵人数,最多的超过万人。

商代后期,战车已成为作战主力。商代战车每辆驾马两匹,有甲士三人:一人御车,一人持戈或矛,一人操弓矢。战车两旁和后面跟随着由平民组成的徒兵数十人。这些军队都由商王和卿士所统帅,成为他们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工具。

二、商朝的盘庚迁殷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

三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

可是,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想安定我们的国家。你们不但不谅解我的苦心,反而发生无谓的惊慌。你们想要改变我的主意,这是办不到的。”

由于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终于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三、商朝的繁盛时期

武丁(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是盘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盘庚之侄。他年幼时,小乙曾让他到民间生活了一段时间,深知民众生活的艰难困苦。他即位以后,兢兢业业、不敢荒宁,励精图治,决意振兴大业。他四出征伐,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战争的规模不小,往往动用数千兵力,最大的一次发兵一万三千人。在这些征战中,商王征服了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也捉获了大量俘虏。武丁时期的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宫殿、墓葬、作坊等遗存都有发现。代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如铜、铅、锡三元合金出现了;分铸技术已被广泛运用;青铜器生产数量大增,还出现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联这样的重器。武丁之世在青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国青铜时代进入繁荣时期。此外,在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武丁开创的盛世局面,为商代晚期社会生产的发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四、商朝的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

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可以使用多种谷类酿造酒,已经可以铸造精美的 铜器和烧制白陶。由于交换的发达,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文明发达的国家,由于商王朝商业的发达,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往来很多,今天商人一词,源自当时周边国家对商朝国人的称谓。农业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农田有比较整齐的规划,农田作物种类有黎、粟、稻、麦,发明了中耕;有蚕桑经营,纺织业有所发展;商代除有六畜外,还驯养了象,畜牧业相当发达。

商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牵着牛车和 船从事长途贩运的商贾。到商代后期,都邑里出现了专门从事各种交易的商贩,吕尚就曾在朝歌以宰牛为业,又曾在孟津卖饭。

自商代起,中国音乐进入了信史时代。民间的音乐和宫廷的音乐,都有长足的进步。由于农、牧、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冶铸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而使乐器的制作水平飞跃,大量精美豪华的乐器出现了。乐舞是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可考证的有《桑林》、《大护》,相传为商汤的乐舞,为大臣伊尹所作。从事音乐专业工作的,主要有“巫”、音乐奴隶和“瞽”三种人。有关商朝的民间音乐的材料很少,《周易·归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

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总共发现有四千六百七十二字,学者认识的已有一千零七十二字。甲骨文因刻写材料坚硬,故字体为方形。而同时的金文,因系铸造,故字体为圆形。

商代开始初步掌握了冶铁技术,制陶业、商业也很兴盛。商代甲骨文的发掘证明,商代的文字发展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天文历法比夏代进步,天象学上也有新的发现,人们发现了火星、彗星,此外还有数学和疾病的记载,音乐的成就很大,出现了专习音乐、舞蹈的乐人;雕塑是商代工奴们最突出的工艺成就。

天文: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闺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数学: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

光学知识,很早就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五、商朝的衰落与灭亡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祖庚、祖甲以后诸王,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东南方的侯起来反叛。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帝辛(纣)少年英勇,派部向东下征讨莱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将商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但是其连年的征战,极大消耗了国力,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国内兵力空虚,使其对西北的控制下降,给了周以可趁之机。在周武王时,周起兵攻商,商王帝辛(纣)仓促间只能以奴隶为军抵御周人,结果,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战,“血流浮杵”,国内商军尽墨,帝辛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

第三篇:未来城市发展国际论坛邀请函

上海市建筑学会2011年会暨未来城市发展国际论坛

邀请函

尊敬的_________女士/先生: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上海市建筑学会2011年年会暨未来城市发展国际论坛。大会定于2011年12月2日下午一点半在同济大学大礼堂隆重召开,预计此次大会将有2000人出席。本次学术论坛围绕“低碳城市、绿色建筑“的主题探讨未来城市发展即关注的热点。

我们邀请了上海市建设与交通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秦云先生、英国FOSTER+PARTNERS建筑事务所设计总监戴维德•尼尔森先生、上海市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局总工程师俞斯佳先生 作主题演讲。

上海市建筑学会年会是每两年一次设计师交流的盛会,高质量的学术论坛将会为业内人士带来丰富的收获。大会为每位与会者准备了“上海市建筑学会第四届建筑创作奖作品集”、“建筑师手册”等会议资料。

时间:2011年12月2日(星期五)下午

地点:同济大学大礼堂(四平路1239号,具体可参见入场券背面)

议程:13:00–13:30嘉宾、媒体、会员签到暖场视频、ppt播放

13:30–13:40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先生主持年会,介绍与会嘉宾

13:40–14:00领导致辞

14:00–14:20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

曹嘉明先生作2011工作报告

14:20–14:40上海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黄岗先生宣读2011年

“第四届建筑创作奖”优秀奖获奖项目名单

14:40–15:30主题演讲——上海市建交委总工程师秦云先生

15:30–16:20主题演讲——英国FOSTER+PARTNERS建筑事务所

设计总监戴维德·尼尔森先生

16:20–17:10主题演讲——上海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规土局总工程师俞斯佳先生

17:30 前年会结束

主办单位:上海市建筑学会

支持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华盖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中国传媒有限公司

赞助单位:和椿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出席对象:上海市建筑学会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建筑中国传媒有限公司定向邀请

每家企业限定报名两个名额,请与11月29日前将报名回执表以传真或E-mail回传:

备注:收到您的报名回执表后我们会电话与您确认,并快递邀请函。

论坛现场仅凭邀请函出席!

第四篇:长沙市天心区未来的城市发展

长沙市天心区未来的城市发展

天心区地处湖南省会长沙的南大门,位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融城的核心区域,京广铁路和107国道穿境而过,城市一、二、三环线紧紧相绕,距京珠高速公路不足2公里,距黄花国际机场仅20公里。全区现辖9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镇,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含湘江水面30平方公里),人口42万。其中,以京广铁路为界,北部15平方公里为经济繁荣、人气旺盛的商业老区;南部57平方公里为风景秀丽、建设兴盛的生态新区,南北联动,交相辉映,尽显现代都市之繁华和田园风光之怡人。

天心区是楚汉文化名城长沙的主要发源地,历史文化悠久。早在秦汉时就设有郡臵县,长沙和平解放,成立南区,1996年区划调整后因天心古阁而得名,至今己走过三千多年的沧桑岁月,深得古城风雨神韵,荟萃湖湘文化精华。区域内拥有众多的人文历史景观。雄居城中的天心古阁,高耸凌云,挺峭壮观;源远流长的白沙古井,古朴甘甜,被誉为“长沙沙水水无沙”的江南名泉;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求学的湖南第一师范,人才辈出,声名远播;享誉中外的走马楼三国吴简,宋福王墓,清何绍基墓和贾谊故居,等等,为这块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自2001年以来,天心区按照建设生态新城的规划,致力完善城区功能,改善城区环境,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区初步建设。自“十五”以来,累计建成省市重点工程60多个,新建城区主次干道50多条,形成了以芙蓉路、湘府路为主轴的六纵六横城区路网骨架,开发住宅

小区300多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120万平方米,提质改造背街小巷113条,建设了新世纪体育文化中心、急救中心、简牍研究保护中心、省府新院、区治大院、田汉大剧院、省府文化公园、省府景观中轴线等一大批公益配套项目,水、电、气、公交完全配套,相继被评为全国计生模范城区、全国首批科技进步城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生态示范区,城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事业繁荣。天心区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前沿阵地,发展的区位优越、发展的态势强劲。目前,全区已形成了以大型商贸、现代物流、休闲娱乐、高新技术和总部经济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007年全区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2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8亿元。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解放西路酒吧文化街、坡子街民俗名食街等一批特色街市流光溢彩,一力物流园、王府井、天鹅工业泵、平和堂等一批财源项目张力强劲,特别是全区正全力推进南湖片区、省府新区、北部商区和工业园区四大板块建设,建设热火朝天、发展欣欣向荣。

天心区牢固树立“无外不富、无外不快”的意识和“亲商、爱商、护商”的理念,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全方位强化招商引资措施。在政策环境上,除给予国家、省、市的一切优惠政策外,还根据具体项目,一事一议,在土地租赁、区级税收和融资额度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在服务环境上,成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行政效能监察中心、经济环境110处警中心、外来投资者协会,制定了外商投资企业检查登记制、首问责任制、纳税大户重点挂牌保护制等一系列制度,竭诚为外

商提供代办审批登记手续服务,及时查处破坏经济环境和投资环境的不良行为等等,发展环境优良。近年来,全区共引进大小项目200多个、资金180多亿元,有力推进了区域加快发展。

未来五年,天心区将紧紧围绕建设“富强天心、和谐天心”的发展目标,加速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升城市品位、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全面构建和谐文化,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4亿,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建设区面积扩大到65平方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基本建成一个产业结构优良、环境友好文明、社会和谐有序的现代化生态新城。

第五篇:未来城市的发展:绿色+智慧

未来城市的发展:绿色+智慧

4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通知的形式印发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将是指导我国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发展总体目标为:到“十二五”期末,绿色发展的理念为社会普遍接受,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基本形成,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基本实现城乡建设模式的科学转型。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农房,引导农村建筑按绿色建筑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造。

在理念导向上,倡导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理念,以人为本,以维护城乡生态安全、降低碳排放为立足点,倡导因地制宜的理念,优先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充分利用通风、采光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倡导全生命周期理念,全面考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施工、运行及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内的综合性能。在目标选取上,发展绿色建筑与发展绿色生态城区同步,促进技术进步与推动产业发展同步,政策标准形成与推进过程同步。在推进策略上,坚持“先管住增量后改善存量,先政府带头后市场推进,先保障低收入人群后考虑其他群体,先规划城区后设计建筑”的思路。《规划》重点任务包括: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农房、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产业、着力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老旧城区的生态化更新改造五大方面。

4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新产品博览会上说,近5年,我国绿色建筑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发展,2012年绿色建筑项目数和面积均相当于2008年至2011年的总和。仇保兴说,城镇化要转向新型城镇化,就意味着作为城镇化最基本的细胞——人类的住房必须要更新形式,从传统建筑转向绿色建筑。未来,必须把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融入城镇化的进程中。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仇保兴指出,要把住绿色建筑质量关,第一,加强评价标识机构、专家、测评机构监管。第二,要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运行进行全过程的监测。第三,加强社会监督。第四,完善绿色建筑的补贴和处罚机制。在补贴机制方面,绿色建筑财政补贴要使业主和消费者能够分享,具体可以通过财政补助、减免契税、维修基金、物业费减免、直接兑付等方式。政府投资的绿色公益型建筑要补贴给建设单位(业主),鼓励业主主动要求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第五,要培养绿色建筑的物业管理。推进物业服务企业从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服务创新型转变,构建绿色物业服务体系等。让城市“智慧”起来

此前,1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在各地初审的基础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2012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的综合评审。经研究,确定北京市东城区等90个城市(区、镇)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第一批试点。《通知》指出,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拉动内需、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各地要以创建智慧城市为契机,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通知》要求各地应结合相关规划实施和自身特点,在充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应用和数据共享,构建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和惠民利民的公共服务应用体系,并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种渠道、多元投资的方式,开展试点相关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试点所在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并会同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与试点城市(区、镇)人民政府签订“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2012年7月19日,第一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会上作了“智慧地进行城镇建设,积极促进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发言。仇保兴指出,应从三个方面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第一,从社会发展的整体角度,系统谋划城市的发展。第二,从有效的可执行的角度来分析,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可执行、可落实、可检验、可考核。其中,必须关注并解决产业、民生、环境、行政、资本这5个问题。第三,要从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角度来思考,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成果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说,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潮流和趋势就是信息化,特别是当前新一轮信息通讯技术变革甚至是革命正在全面展开,以云计算、物联网等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不仅仅是概念上的转变,它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技术发展演变的背景,是一个全方位的变革转型升级。从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至少有几点根本性的转变:第一,信息化跟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会进一步地深度融合,会更进一步地面向现代化的需求全面展开;第二,在理念上,从过去数字城市的建设把网络空间和实体空间建设对应互动发展,进一步引向把人脑智慧的作用进一步和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融合互动,增加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世界和谐发展的能力;第三,在应用上,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原有的每一项应用,在原有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各种应用大集成、大整合和基于集成上的全面创新,在各种应用中,增加人智慧的因素;第四,在信息资源开发方面,从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转型,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转向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向人的智慧的开发利用;第五,在信息技术应用上,更多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成熟的信息技术;第六,要建设更好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像建设泛在的、融合的、智慧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等,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中国梦城市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不长的时间内连发两个指导性文件,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已经格外清晰。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在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做了题为“理想城市”的演讲。他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新型城镇化,什么是新型的城镇化?它应该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集约节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它一定是绿色的、低碳的、生态的、智慧的、宜居的。

李迅说,中国的城市发展要实现四大转型:增长方式上要从过去的工业文明的褐色发展转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发展;发展方式上从过去的线性发展转向循环发展;城乡 空间要从过去无序的摊大饼、蔓延式的发展,向紧凑、集约、有序、均衡的方向发展;发展模式要从过去英美模式走向中国模式,就是科学发展的新型化城镇化模式。

在本届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上,中国万通“立体城市”的概念再次被提及,它所倡导的绿色低碳全新理念得到李迅的肯定。“立体城市”是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中国商界气候变化国际论坛”上首次提出并付诸实践的新型城市建设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在大约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一个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可容纳8万至10万人口的高密度建筑群。它有六大规划理念:竖向发展、大疏大密、产城一体、资源集约、绿色交通、智慧管理。

北京万通立体之城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杰斌用“微循环、正能量”来概括立体城市。他强调,立体城市将充分体现生态、科技和文明等特色,实现微规划、微产业和微管理的有机结合。微规划就是从生态、能源和交通等领域充分考虑绿色、节能和低碳的要求,表达立体城市对自然的尊重;微产业则是要让医疗产业、教育产业和都市农业在立体城市中得到发展和创新;微管理就是引入社区自治的理念,充分运用新信息技术,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打造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郝杰斌用数据加以说明,立体城市只占同样规模的平面城市约1/7的土地,节约58%的城市用水,降低41%的能耗,减少60%的碳排放和89%的不可降解垃圾填埋量。

天空城市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瑛介绍了“天空城市”的独特意义,“天空城市”有点儿类似万通“立体城市”,该设想是把所有的城市功能汇集在一个建筑里。天空城市是利用最高的建筑科技、最高能源效率、最高空气品质、最高土地效率,让人得到最高生活享受,真正由科技创造品质。她说,郭沫若先生有一首诗叫《天上的街市》,而“天空城市”完全可以把那样一个飘渺的空中街市变为现实。

李迅说,理想城市是人类永恒的一个追求。我们的理想城市应该是低碳、生态、绿色、智慧、宜居,让人有美丽幸福的感受。梦想就在前面,我们一定要做梦,城市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大家追求现代理想城市,一起为中国梦圆梦而努力。

下载《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转型发展与未来城市的思考(推荐阅读)

    . 转型发展与未来城市的思考 顾朝林【摘要】从工业城市转型发展路径入手,基于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理论和美国城市的三次转型实践,就中国城市可能出现的转型城市类型进行比较深入......

    海洋生物与未来发展(★)

    海洋生物与未来发展 摘要:海洋虽然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但也经不起我们人类无尽的索取。海洋生物,人类同样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在开发海洋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海洋生物的......

    我们发展的未来-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规划 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研究和实践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城市是碳减排的关键,而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城......

    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区域多样性

    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区域多样性 中国建筑历来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建筑风格,都是以木结构为主的,不同与西方力与美的结合,用钢筋混泥土为主的建筑。中国的建筑还具有可修补性,可......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新愿景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新愿景 什么是智慧城市? 基本内涵 目前,关于什么是“智慧城市”,并没有形成统一说法。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月发布的《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

    【房地产】中国城市未来发展九大趋势

    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标签:中国 城市 经营 定位 策划 趋势 房地产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中国城市化是中国也是全球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国城市未来发展无疑将......

    公司未来发展与展望

    公司未来发展与展望 未来展望: 其实就我现目前的工作岗位与职务,对整个公司发展的信息获取量是不够的,我没有办法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说出什么规划,但是我所能看到的就是股份公司的......

    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

    浅谈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 ——观《逃离克隆岛》有感 初教院 小教114 竺丽雯 就影片中展现的场景来说,由于背景是2019年,我们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未来,未来的高科技造就了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