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2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业发展动态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0:1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2012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业发展动态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2012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业发展动态调研报告》。

第一篇:2009-2012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业发展动态调研报告

【报告名称】:2009-2012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业发展动态调研报告

【关 键 字】: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行业 城市商业银行市场调研

【报告页码】:530页

【图表数量】:191个

【报告格式】:pDF电子版或纸介版

【交付方式】:Email发送或EMS快递

【订购电话】:0755-25407397 胡小姐

【报告来源】: www.xiexiebang.com 中商情报网

【报告说明】: 本报告为中商情报网原创,近期我公司发现有一些网站将中商情报网的报告目录原样或改头换面后挂在其网站上销售,对不明情况的客户进行欺诈(如:付款后迟迟收不到或收不全产品、收到的产品与网上公布目录明显不符等,识别报告请重点识别图表目录)。为避免对您的市场决策带来重大损失!购买报告请直接中商情报网市场部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报告描述】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城市金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8年中国136家城市商业银行整体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各项经营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截至2008年底,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1320亿元,中商情报网研究显示,2003-2008年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2 3.1%,存款余额33928亿元,不良贷款余额485亿元,不良贷款率 2.33%;城商行总体和单体均实现资本达标;全年税后利润407亿元。同时,截至2008年年底,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设网点的异地城商行数量均在3家以上,昔日的夹缝已被拓展成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2009年4月,银监会下发《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商业银行在相关地域设分支机构,将不再受数量指标控制,同时放松对分支机构运营资金的要求。分支机构地域限制的开禁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有助于增强城商行服务的辐射功能。2009年,在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大背景下,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将迎来难得机遇。在贷款供给方面,中小银行将在准备金等方面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需求方面则更多地视异地分行的发展状况而定。开设异地分行,继续推进规模扩张,以量补价将成为城商行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中商情报网发布的这份报告共十二章。首先分析了银行业的总体发展概况、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然后细致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国际业务等发展情况,随后报告对城市商业银行的重点区域、主要城商行2008年的经营状况、改革发展、经营管理、竞争与营销、风险管理等方面作了具体分析,最后报告分析了2009-2012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投资潜力及未来发展前景。您若想对城市商业银行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相关行业,本报告是您最权威的参考工具。

第一章 城市商业银行相关概述16

1.1. 城市商业银行的特点16

1.1.1 跨区域发展掀起高潮16

1.1.2 战略投资者目标转向国内16

1.1.3 深化中小企业服务定位16

1.1.4 从“市民银行”转向“社区零售银行”17

1.1.5 以理财为突破口转型17

1.1.6 抢抓农村改革新机遇18

1.1.7 上市增资扩股遇阻18

1.1.8 城商行“大扩容”18

1.2.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优劣势分析18

1.2.1 从外部环境上考察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宏观外部环境19

1.2.2 从银行业竞争态势来看19

1.2.3 从城市商业银行内部资源来分析20

1.3 城市商业银行现状存在的问题20

1.3.1 市场细分不够20

1.3.2 业务创新带盲目性20

1.3.3 经营管理理念落后

21 1.3.4 信息技术落后21

1.3.5 银行之间合作不够21

1.4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21

1.4.1 法人治理不完善21

1.4.2 高素质人才缺乏22

1.4.3 经营区域受限2

3 1.5 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2

5 1.5.1 兼并、重组和联合25

1.5.2 加强内控机制改革25

1.5.3 正确的市场定位26

1.5.4 政府的政策支持26

1.5.5 加强产品创新扩充业务范围26

第二章 2008-2009年中国银行业运行状况分析28

2.1 金融危机环境下银行业的发展分析28

2.1.1. 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分析28

2.1.2. 金融风暴使世界银行业资本金缩水大幅缩水29

2.1.3 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的发展良好29

2.1.3 金融危机是国内银行全球化发展的重大机遇30

2.1.4 世界经济危机使私人银行业获发展契机31

2.1.5 银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32

2.1.6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金融危机的对策34

2.2 2008-2009年中国银行业运行动态分析37

2.2.1 中国银行业发展回顾37

2.2.2 2008-2009年中国银行业资产与负债情况40

2.2.3 2008年中国银行业运营主要指标情况43

2.2.4 2008-2009年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51

2.2.5 2008年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分析55

2.2.6 2008-2009年中国银行业发展分析63

2.3 2008-2009年中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8

2.3.1 中国银行业发展存在创新不足68

2.3.2 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主要策略68

2.3.3 加快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主要措施70

2.3.4 中国银行业发展方向选择的若干建议72

2.3.5 解析国内银行业并购的战略选择75

第三章 2008-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分析82

3.1 2008-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82

3.1.1. 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总体概况82

3.1.2. 2008年中国居民收入与消费分析82

3.1.3 2008年中国人口总量分析86

3.1.4 2008年中国金融行业概况86

3.1.5 200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分析88

3.1.6 2009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总体发展形势90

3.1.7 2009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银行业主要风险分析93

3.2 2008-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政策环境分析95

3.2.1 房地产新政对银行业的负面效应95

3.2.2 金融30条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解读96

3.2.3 国九条鼓励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促经济增长102

3.2.4 信贷调整见明确国家房贷政策103

3.2.5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和政策105

3.2.6 2009年央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分析107

3.2.7 2009年7月影响城商行发展的政策分析107

3.3 2008-2009年中国银监会的监管动态分析108

3.3.1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解读108

3.3.2 2009年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获准生证116

3.3.3 2009年商业银行新规变化大117

3.3.4 银信合作指引出台城商行获利大119

3.4 2008-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社会环境分析120

3.4.1 2008年中国社会民生环境现状120

3.4.2 2009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受阻122

3.4.3 中国信用体系建设已取得良好成效123

3.4.4 本土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亟待拓宽129

3.4.5 2009年城市居民投资理财意愿134

第四章 2008-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运行综合分析136

4.1 2008-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总体概况136

4.1.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进程136

4.1.2. 2008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分析138

4.1.3 中国城商行发展的呈六大主流趋向139

4.1.4 城市商业银行逐步拓展发展空间141

4.1.5 受益区域经营城商行异军突起146

4.2 2008-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运财务状况分析147

4.2.1 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情况分析147

4.2.2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148

4.3 2008-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综述151

4.3.1 2008-2009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热点151

4.3.2 2009年异地扩张成为城商行发展主旋律160

4.3.3 2009年中国城商行快速发展的驱动因素162

4.3.4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扩张模式分析163

4.3.5 2008-2009年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分析165

4.4 2008-2009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应对170

4.4.1 新会计准则对城商行的影响评析170

4.4.2 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利好与危机172

4.4.3 城商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分析174

4.4.4 应用利率手段控制城商行的不合理扩张176

4.5 2008-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分析182

4.5.1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82

4.5.2 2008年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压力与困境184

4.5.3 当前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内部缺失185

4.5.4 产权制度成为城商行发展的重大瓶颈187

4.5.5 中国城商行战略管理的误区191

4.6 2008-2009年中国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193

4.6.1 城商行发展亟需理性处理的问题及对策193

4.6.2 城商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策略198

4.6.3 2008年中国城商行发展的战略突围203

4.6.4 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与发展对策206

4.6.5 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发展区域一体化208

4.6.6 加大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政策支持210

4.6.7 城市商业银行与企业文化关联性发展战略211

第五章 2008-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特色分析218

5.1 2008-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概况218

5.1.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经三次蜕变218

5.1.2. 地方政府在城商行改革发展中的定位222

5.1.3 城商行体制改革可实行强强联合模式222

5.1.4 欧美社区银行发展对中国城商行改革的借鉴意义223

5.2 2008-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分析228

5.2.1 城商行公开上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透析228

5.2.2 城市商业银行上市的基本条件简析230

5.2.3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对城商行上市至关重要233

5.2.4 改制上市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233

5.2.5 从三方面分析城市商业银行的上市路径236

5.3 2008-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分析238

5.3.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并购形式与现状238

5.3.2 透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的特征241

5.3.3 国内城市商业银行的并购战略分析242

5.3.4 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的相关解析246

5.3.5 加快城市商业银行战略重组的建议249

第六章 2008-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分析251

6.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分析251

6.1.1. 银行负债业务的概念和构成251

6.1.2. 城市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发展的概况252

6.1.3 阻碍城商行存款业务发展的双因素252

6.1.4 推进城商行存款业务发展对策分析253

6.2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分析255

6.2.1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种类255

6.2.2 中小城商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综述257

6.2.3 2008年城商行增加中小企业贷款额度260

6.2.4 2009年中国城商行抢食中小企业贷款261

6.3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析263

6.3.1 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义及分类263

6.3.2 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概述264

6.3.3 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关键问题265

6.3.4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措施266

6.3.5 经济落后地区城商行发展中间业务建议267

6.4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分析271

6.4.1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范围与经营目标271

6.4.2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现状273

6.4.3 国内城商行发展国际业务的优势分析274

6.4.4 中国城商行发展国际业务面临的瓶颈275

6.4.5 中国城商行发展国际业务的出路选择276

6.5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分析278

6.5.1 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总体发展现状278

6.5.2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概况279

6.5.3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优势280

6.5.4 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对策分析281

6.5.5 城市商业银行理财策略的具体实施283

6.6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分析285

6.6.1 信用卡业务成为城商行必要战略阵地285

6.6.2 公务卡消费是城商行信用卡盈利重要来源285

6.6.3 个人消费信贷成为城商行信用卡发展方向286

6.6.4 循环信贷开创城商行信用卡特色服务时代287

第七章 2008-2009年城市商业银行业经营管理状况288

7.1 2008-2009年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现况288

7.1.1.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前提条件288

7.1.2. 中国城商行跨区经营热衷一线大城市290

7.1.3 中国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典型范例分析291

7.1.4 2009年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迎高潮292

7.1.5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面临的挑战293

7.2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合作的模式探讨295

7.2.1 南京银行与日照商行的合作模式解析295

7.2.2 城商行跨区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96

7.2.3 城商行跨区合作应重点关注的要点297

7.2.4 城商行跨区域合作的其他途径分析298

7.3 中国优质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评析299

7.3.1 正确把握市场定位创新经营机制299

7.3.2 树立牢固跨区域经营的战略思想299

7.3.3 城商行对自身实力提升不可忽略300

7.3.4 完善管理机制和市场激励机制300

7.4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特色化经营策略300

7.4.1 城市商业银行特色化经营的必要性300

7.4.2 城市商业银行特色化经营面临的挑战301

7.4.3 城市商业银行特色化经营的路径选择302

7.4.4 城市商业银行特色化经营的实施策略304

7.5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深入分析305

7.5.1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初期的艰难探索305

7.5.2 城市商业银行日渐成熟的主动探索306

7.5.3 城商行市场化经营模式的完整构建309

第八章 2008-2009年中国重点区域城市商业银行分析310

8.1 长三角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状况310

8.1.1. 长三角地区城市商业银行走在全国前沿310

8.1.2. 长三角地区城商行跨区域竞合现状透析310

8.1.3 长三角城商行区域合作发展面临的难题310

8.1.4 长三角城商行区域合作发展的对策分析311

8.1.5 提高长三角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措施313

8.2 京津冀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状况314

8.2.1 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综述314

8.2.2 北京银行成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领头羊315

8.2.3 2008年异地城市商业银行落户天津318

8.3 东北三省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状况318

8.3.1 2008年吉林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完成318

8.3.2 2008年葫芦岛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透析319

8.3.3 2008年黑龙江城市商业银行开始跨省经营320

8.3.4 2009年辽宁省城市商业银行力推房贷新政320

8.4 中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状况321

8.4.1 湖南省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概述321

8.4.2 2008年河南省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321

8.4.3 构建武汉城市圈区域性商业银行探讨322

8.4.4 洛阳银行引领河南城商行跨地区经营323

8.5 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状况325

8.5.1 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居全国首位325

8.5.2 2008年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总体发展概况325

8.5.3 2008年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合作联盟成立326

8.5.4 山东威海市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出路的探讨327

第九章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与营销分析330

9.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形势分析330

9.1.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劣势分析330

9.1.2.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优势分析332

9.1.3 城市商业银行成为外资参股焦点334

9.1.4 外资全面抢滩本土城商行市场份额334

9.2 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对策分析336

9.2.1 构建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要素336

9.2.2 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紧迫性337

9.2.3 提升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措施337

9.3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路径分析339

9.3.1 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经验解析339

9.3.2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营销环境透析341

9.3.3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343

9.3.4 城市商业银行开展市场营销策略取向346

第十章 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企业竞争分析348

10.1 北京银行348

10.1.1. 银行基本情况348

10.1.2. 北京银行竞争优势分析349

10.1.3 2008年北京银行经营状况分析354

10.1.4 2004-2009年北京银行财务指标分析361

10.1.5 2009-2010年北京银行发展展望363

10.2 南京银行363

10.2.1 银行基本情况363

10.2.2 南京银行竞争优势分析364

10.2.3 2008年南京银行经营状况分析366

10.2.4 2003-2009年南京银行财务指标分析370

10.2.5 2009-2010年南京银行发展展望372

10.3 宁波银行373

10.3.1 银行基本情况373

10.3.2 宁波银行竞争优势分析373

10.3.3 2008年宁波银行经营状况分析376

10.3.4 2004-2009年宁波银行财务指标分析380

10.3.5 2009-2010年宁波银行发展展望381

10.4 上海银行384

10.4.1 银行发展概况384

10.4.2 上海银行经营特色分析385

10.4.3 2008年上海银行经营状况分析388

10.4.4 2009-2010年上海银行发展展望396

10.5 江苏银行397

10.5.1 银行基本情况397

10.5.2 2008年江苏银行经营状况分析398

10.5.3 江苏银行推“电视银行”401

10.6 杭州银行401

10.6.1 银行基本情况401

10.6.2 2008年杭州银行经营状况分析403

10.6.3 2009-2010年杭州银行发展展望407

10.7平安银行409

10.7.1 银行基本情况409

10.7.2 2008年平安银行经营状况分析410

10.7.3 2009-2010年平安银行发展展望413

10.8 天津银行415

10.8.1 银行基本情况415

10.8.2 2008年天津银行经营状况分析417

10.8.3 天津银行多渠道服务中小企业420

10.9 温州银行420

10.9.1 银行基本情况420

10.9.2 2008年温州银行经营状况分析421

10.9.3 2009-2010年温州银行发展展望423

10.10 齐鲁银行423

10.10.1 银行基本情况423

10.10.2 2008年齐鲁银行经营状况分析425

10.10.3 2009-2010年齐鲁银行发展展望427

10.11 福州市商业银行428

10.11.1. 银行基本概况428

10.11.2. 2008年福州市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分析429

10.11.3 2008年福州市商业银行发展动态432

10.11.4 2009-2010年福州市商业银行发展展望434

10.12 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434

10.12.1 银行基本概况434

10.12.2 2008年大连银行经营状况分析436

10.12.3 2009-2010年大连银行发展展望439

10.13 烟台银行440

10.13.1 银行基本概况440

10.13.2 2008年烟台银行经营状况分析442

10.13.3 2009年烟台银行发展动态445

10.14 石家庄市商业银行446

10.14.1 银行基本概况446

10.14.2 2008年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分析447

10.14.3 2008年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经营特点450

10.15 宁夏银行451

10.15.1 银行基本概况451

10.15.2 2008年宁夏银行经营状况分析453

10.15.3 2009-2010年宁夏银行发展展望455

10.16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456

10.16.1 银行基本概况456

10.16.2 2008年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分析457

10.16.3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的三品模式460

10.17 汉口银行461

10.17.1 银行基本概况461

10.17.2 2008年汉口银行经营状况分析462

10.17.3 2008年汉口银行发展动态465

10.17.4 2009-2010年汉口银行发展展望466

10.18 台州市商业银行467

10.18.1 银行基本情况467

10.18.2 2008年台州市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分析469

10.18.3 2009-2010年台州市商业银行发展展望471

10.19 重庆银行472

10.19.1 银行基本情况472

10.19.2 2008年重庆银行经营状况分析474

10.19.3 2009-2010年重庆银行发展展望476

10.20 广西北部湾银行476

10.20.1 银行基本情况476

10.20.2 2008年广西北部湾银行经营状况分析477

10.20.3 2008-2009年广西北部湾银行发展动态480

10.21 桂林市商业银行480

10.21.1. 银行基本情况480

10.21.2. 2008年桂林市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分析483

10.21.3 2009-2010年桂林市商业银行发展展望488

10.22 乐山市商业银行490

10.22.1 银行基本情况490

10.22.2 2008年乐山市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分析492

10.22.3 2008-2009年乐山市商业银行发展动态494

10.23 泉州市商业银行495

10.23.1 银行基本情况495

10.23.2 2008年泉州市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分析496

10.23.3 2009-2010年泉州市商业银行发展展望498

10.24 锦州银行499

10.24.1 银行基本情况499

10.24.2 2008年锦州银行经营状况分析501

10.24.3 2009-2010年锦州银行发展展望503

第十一章 2009-2012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趋势分析506

11.1. 2009-2012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前景展望506

11.1.1 新金融体制下城商行面临挑战与机遇506

11.1.2 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展望507

11.1.3 2009年城市商业银行迈入历史机遇期508

11.1.3 2011年城市商业银行IT投入规模预测509

11.1.4 2012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509

11.2. 2009-2012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趋势分析510

11.2.1 城市商业银行向精品银行发展趋势510

11.2.2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型趋势510

11.2.3 城商行成新区域性商业银行趋势510

11.2.4 城市商业银行松散业务合作型趋势511

11.2.5 城市商业银行被收购或兼并型趋势511

11.2.6 城市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型趋势511

第十二章2009-2012年城市商业银行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512

12.1 2009-2012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投资环境分析512

12.2 2009-2012年城市商业银行投资潜力与策略分析512

12.2.1 城市商业银行投资价值具比较优势512

12.2.2 城市商业银行投资需关注金融生态环境513

12.2.3 2009-2012年城市商业银行投资要点解析514

12.2.4 2009-2012年城市商业银行投资策略分析515

12.2.5 2009-2012年城市商业银行战略定位分析515

12.3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分析522

12.3.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综述522

12.3.2 城商行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524

12.3.3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控制525

12.3.4 城商行不良资产存在的风险及规避526

图表目录

图表 1 2003-2008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总量趋势图41

图表 2 2008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季末资产及负债统计41

图表 3 2009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季末资产及负债统计41

图表 4 2003-2008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份额(按资产)42

图表 5 2003-2008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情况表42

图表 6 2003-2008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情况表43

图表 7 2003-2008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存贷比43

图表 8 2003-2008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表44

图表 9 2003-2008年中国资本充足率达标商业银行数量和达标资产占比44

图表 10 2003-2008年中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45

图表 11 2008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利润结构图45

图表 12 2003-2008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所有者权益情况表46

图表 13 2007-2008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利润情况表46

图表 14 2003-2008年中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47

图表 15 2008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47

图表 16 2008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分行业情况表47

图表 17 2008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分地区情况表48

图表 18 2003-2008年中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情况表49

图表 19 2003-2008年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情况表50

图表 20 2003-2008年中资商业银行引进外资情况表50

图表 21 2008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机构和从业人员情况表50

图表 22 2007年中国商业银行在世界前1000家商业银行的排名情况54

图表 23 2008年四家上市大型商业银行三大类七项指标一览表57

图表 24 2008年中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基本情况59

图表 25 2008年末在华外资银行业机构情况60

图表 26 2004-2008年在华外资银行业营业机构数与资产情况60

图表 27 2008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试点情况62

图表 28 2004-2008年中国GDp增长趋势图82

图表 29 2004-2008年中国居民销售价格涨跌幅度83

图表 30 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83

图表 31 2004-2008年年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84

图表 32 2004-2008年中国税收收入及其增长速度84

图表 33 2004-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85

图表 34 2004-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85

图表 35 2004-200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86

图表 36 2008年中国人口数及其构成86

图表 37 2008年中国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87

图表 38 2004-2008年中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87

图表 39 2009年中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预测91

图表 40 2002-2008年中国城商行信贷不良率趋势图148

图表 41 2008年中国城商行信贷不良率分布图148

图表 42 2004-2008年中国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增长趋势图149

图表 43 2002-2008年中国城商行资产利润率增长趋势图149

图表 44 2008年中国城商行盈利状况分布图150

图表 45 2008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排名150

图表 46 2008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更名情况152

图表 47 2008年中国城商行的地区差异152

图表 48 2005-2008年中国城商行信贷不良率地区间差异153

图表 49 2008-2009年6月部分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情况157

图表 50 2008-2009年城商行联合重组与区域合作情况159

图表 51 2003-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指标统计表166

图表 52 2003-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增长趋势图166

图表 53 2003-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负债增长趋势图166

图表 54 2008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季末资产及负债统计167

图表 55 2008年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167

图表 56 2008年中国商业银行季末不良贷款情况表168

图表 57 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季末资产及负债统计169

图表 58 2009年中国商业银行季末不良贷款情况表169

图表 59 2008年中国新成立城商行统计184

图表 60 可供选择的城市商业银行具体发展战略213

图表 61 城市商业银行具体发展战略之间的交叉影响214

图表 62 以发展战略为导向的城市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特征216

图表 63 1999-2005年外资参股的城市商业银行一览240

图表 64 2008年城商行引入战略投资者情况241

图表 65 2008年北京银行主要股东持股情况349

图表 66 2008年北京银行业务收入构成及比例361

图表 67 2008年北京银行分地区经营状况361

图表 68 2004-2009年北京银行股份公司资产及负债统计362

图表 69 2004-2009年北京银行股份公司销售及利润统计362

图表 70 2004-2009年北京银行股份公司盈利能力统计362

图表 71 2005-2009年北京银行股份公司成长能力统计363

图表 72 2008年南京银行主要股东持股情况364

图表 73 2008年南京银行业务收入构成及比例369

图表 74 2008年南京银行分地区经营状况370

图表 75 2003-2009年南京银行股份公司资产及负债统计370

图表 76 2003-2009年南京银行股份公司销售及利润统计371

图表 77 2003-2009年南京银行股份公司盈利能力统计371

图表 78 2003-2009年南京银行股份公司成长能力统计371

图表 79 2008年宁波银行主要股东持股情况373

图表 80 2008年宁波银行营业总收入构成及比例379

图表 81 2004-2009年宁波银行股份公司资产及负债统计380

图表 82 2004-2009年宁波银行股份公司销售及利润统计380

图表 83 2004-2009年宁波银行股份公司盈利能力统计380

图表 84 2005-2009年宁波银行股份公司成长能力统计381

图表 85 2008年上海银行主要股东持股情况385

图表 86 2008年上海银行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389

图表 87 2008年上海银行经营状况分析393

图表 88 2008年上海银行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394

图表 89 2008年上海银行贷款投放地区分布情况394

图表 90 2008年江苏银行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398

图表 91 2006-2008年江苏银行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统计400

图表 92 2008年江苏银行补充财务指标统计400

图表 93 2008年江苏银行不良贷款分布情况401

图表 94 2008年杭州银行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403

图表 95 2006-2008年杭州银行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统计405

图表 96 2006-2008年杭州银行补充财务指标统计406

图表 97 2008年杭州银行公司类贷款余额按行业划分(前十行业)结构406

图表 98 2008年杭州银行不良贷款分布情况407

图表 99 2009年杭州银行业务发展计划407

图表 100 2008年平安银行主要股东持股情况409

图表 101 2008年平安银行主要财务指标状况412

图表 102 2008年平安银行资本的构成及其变化情况412

图表 103 2008年平安银行补充财务指标状况412

图表 104 2008年平安银行贷款的主要行业分布情况413

图表 105 2008年天津银行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416

图表 106 2008年天津银行主要利润指标统计417

图表 107 2007-2008年天津银行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统计418

图表 108 2006-2008年天津银行补充财务指标统计418

图表 109 2008年天津银行公司类贷款余额按行业划分结构419

图表 110 2008年天津银行不良贷款分布情况419

图表 111 2008年温州银行主要股东持股情况421

图表 112 2008年温州银行主要财务指标情况422

图表 113 2008年温州银行补充财务指标状况422

图表 114 2008年温州银行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423

图表 115 2008年末齐鲁银行前十名股东及持股情况425

图表 116 2008年齐鲁银行主要利润指标统计426

图表 117 2006-2008年齐鲁银行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统计426

图表 118 2008年齐鲁银行补充财务指标统计426

图表 119 2008年齐鲁银行公司类贷款余额按行业划分(前五行业)结构427

图表 120 2008年齐鲁银行不良贷款分布情况427

图表 121 2008年末福州市商业银行前十名股东及持股情况429

图表 122 2008年福州市商业银行主要利润指标统计430

.........................

第二篇: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报告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报告

编者按: 2015年年初以来,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依然火爆,各大银行在国际化方面均加快了步伐。2015年3月23日,中国工商银行加拿大子银行正式开办人民币清算业务,而不久前中国农业银行与丝路基金正式开展合作并办理了首笔业务,农业银行香港分行成为丝路基金第一家境外合作银行。而在20天前,中国建设银行的伦敦子银行建行(伦敦)获得了人民币境外合格投资者(RQFII)资格成为首家在欧洲获得牌照的中资机构。2015年2月26日,中国银行为国际航空集团旗下的英国航空公司成功做成全球首笔离岸人民币飞机融资业务,总金额达27.5亿元,期限12年,用于英国航空公司购买两架空客A380型飞机。2月9日,中国银行悉尼分行的人民币清算中心正式启动。同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引起了广泛关注,正吸引着英、德、法等西方国家的加入,显然中国金融的全球影响力正在提升。

伴随着企业走出去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一带一路”等多个国家全球战略的实施,在国际排名节节上升的中国商业银行在最近十年特别是近五年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十年过去了,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不仅是国有大型银行已经实行了国际化战略,而且一些中小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始了国际化探索。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截至2013年底,18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在海外5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127家分支机构,总资产已超过1.2万亿美元。这些数字仍在上升之中。2014年,中国银行新设了8家海外机构,中国工商银行新设了9家机构。

国际化战略的推进背景

尽管中国银行业开办国际业务由来已久,但银行的海外发展一直进展缓慢,为什么直到近十年来中资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才取得迅速发展?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中资银行国际化在近十年来的加速发展,我们在国际投资领域的专家拉格曼(Rugman,1981)提出的国家特定优势与企业特定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打铁还需自身硬。最近10年来,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不论从银行规模、资本充足性、风险管理能力、产品创新能力、资产质量以及盈利能力都有长足的进步,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从而更加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

中国银行业改革促进了中资银行的竞争力的大幅提升。经历了1990年代从专业银行到商业银行、发行特别国债补充2 700亿元的资本金、剥离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等一系列改革后,在2001年入世之前,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仍然较多,于是从2003年底开始,实行脱胎换骨的改革。通过注资、财务重组、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上市等一系列的改革使得中资银行增加了资本,降低了风险,管理状况与盈利能力也得到了改善与提升。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监管体制从2003年开始改革,独立的监管部门引入了一系列审慎监管办法,使银行监管更加符合国际标准。

银行业的开放也促进了中资银行竞争力的提高。外资银行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进入中国市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银行获准开办人民币业务后,加快了在中国的布局。2006年底,有分别来自于22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77家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截至2013年底,已经有51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42家外资法人机构、92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87家代表处。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资银行在产品、服务、管理等方面都向中资银行构成了压力,也促使中资银行向外资银行学习,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与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的技术合作促进竞争力提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似乎成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规定动作。尽管对外国机构投资者的作用至今依然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其对改进我国银行公司治理和提升银行竞争能力方面的作用。中资银行与境外战略投资者一般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些战略合作协议往往包含了对于中资银行曾不太擅长的一些领域,如信用卡、财富管理、辛迪加贷款等业务,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等管理层面(参见表1)。

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外汇储备越来越多,2005年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与此相适应,中国也积极推进了企业“走出去”战略。2005年中国对外投资122亿美元,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额是1 208亿美元,是2005年的近10倍。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留学、移民等人数也持续增多。出于追随客户的商业考虑,中国银行业需要设立更多的境外机构,以便为客户提供更方便、更全面、更及时的服务。

人民币国际化为银行业国际化提供了巨大商机。2009年7月1日开始试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以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跨境贸易、跨境投资、跨境贷款以及人民币资金回流方面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需要银行国际化为之服务,而人民币国际化为银行业国际化提供了业务发展空间。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非常迅速。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报告,2013年人民币的场外交易外汇成交量已达1200亿美元(日平均值),占全球外汇市场的成交量的2%,在所有外汇中排名第九。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也实现了从每季度1亿元到1.53万亿元的巨大飞跃(见图1)。人民币国际支付全球市场份额和排名从2011年末的0.29%和第17位,攀升至2014年10月的1.59%和第7位。海外人民币使用的意愿也不断提升,中国银行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白皮书》调查显示,已有41%的境外企业与中国大陆以外的第三方之间发生过人民币跨境收付。

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推进是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第一,人民币国际化促进海外人民币回投国内金融市场,为国内商业银行拓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吸收国际先进投资经验和增强金融市场盈利能力提供了新的机遇。第二,人民币国际化也可以促进国内银行海外分行或代理行人民币贷款通道实现境内企业的海外直投,从而利于海外分支机构拓展业务、扩大客户群、壮大实力,帮助商业银行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第三,人民币国际化与中资企业“走出去”相互促进,由于中资企业“走出去”会产生对国际结算业务和跨境财富业务的需求,从而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国际化。首先,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一方面带来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更多的中资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承担起当地清算行的角色,或者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比如作为债券的承销行),增加了银行的利润空间,也提升了中资银行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其次,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大幅度降低汇率风险,以及及时应对中资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动的风险;再次,人民币结算与投资业务的巨大需求也必然会推动中资银行国际化进程。当然,中资银行人民币融资的优势以及发放人民币贷款的优势也使得其在全球范围内筹集、运用人民币资金的能力得以提高。

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国机会

长期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和监管方面的考虑,对中资银行的进入并不实行对等的政策。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工行和建行就向美国政府申请设立分支机构,迟迟没有取得批准。这并不完全是出于银行监管上的考虑,还有重要的政治因素。招商银行属于业绩不错的银行,2007年才获得纽约分行的申请批准,这是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中的成果之一。显然其中限制中资银行海外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出于政治原因,而与银行资质并无太大关系。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申请则到了2008年才获得批准。2008年发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使一些国际上的大银行普遍陷入资本不足和流动性短缺而不得不向政府求助的局面,不得不实施信用紧缩政策和收缩政策,而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中国银行业与发达国家银行业形成了截然对比。这场金融危机也成了中资银行扩张的一个重要机会。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这些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和经济增长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出于需要依靠中国帮助走出危机的考虑,发达国家对中资银行的进入开始持正常态度。中资银行在发达国家的进入变得更为容易。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改变了全球银行业格局,更改变了人们认为西方主流银行安全、可靠的印象,使各国认识到中国银行业的实力和能力,从而使中资银行在全球新兴经济体和世界金融中心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此外,金融危机之后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的客户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2007年以前中资银行的纽约分行可能主要服务于中资的中小客户,但2007年后一些本土企业也开始选择与中资银行合作,也提升了中资银行国际化的层次。

中资银行的国际化战略

在我国,以中行和工行为首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走在国际化道路前列,其经营路径均为先占领亚洲市场,后突破欧美市场,再完善海外整体布局,最后协调海内外一体化建设的“四步走”发展路线。中行行长陈四清认为应该“积极推进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经营步伐,强化与国外银行业在人民币支付清算、资金拆放、报价做市等方面的业务合作,为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资本输出提供更加完善的配套银行服务”。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则认为“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应当采取购建并举、管理先行、本地化经营以及立足本土四大策略”。当然,不同的银行有着不同的扩张战略且路径各有不同。

由于中行最早开始国际化经营,也是目前中资银行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基本完成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因此其海外营业收入、海外利润所占份额相对较高。但是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中行的海外经营成果遭到了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国内的营业收入及利润相对可观,因此中行开始调整其发展重心,更多地注重国内业务和“走出去”企业的海外业务需求,其海外扩张的策略也变为:填补空白市场,发展空白业务,以及使分支机构融入当地市场。为填补空白市场,中行在俄罗斯和巴西设立了子公司,在阿曼、加纳、秘鲁、阿联酋等国设立中国业务柜台,不断扩大和填补全球服务网,并且注重强化总分行、海内外、部门间的穿透合作,增强集团联动协同。相应地,中行的发展战略总体要求也从“立足本土,海内外一体化发展”转变为把中国银行建设成“在全球化进程中优势领先的银行”。前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离职前这么评价过去十年中行在国际化方面的表现:中国银行“充分发挥了国际化、多元化优势,积极服务中国企业和个人‘走出去’,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工行作为规模最大的银行,在国际化布局上十分积极,非常强势。经过过去十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搭建起全球化的布局,其推进自身国际化进程的策略是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海外扩张,成为当地主流银行。因此,借鉴桑坦德银行和汇丰银行的经验,工行近年来进行了十几次海外并购,使其海外扩张战略得以迅速推进。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认为,工商银行在20年的国际化过程中,始终坚定贯彻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紧扣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要,把握不同时期的战略机遇,稳步加快了国际化进程。正是由于坚持与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相匹配的国际化战略,工商银行的海外扩张才得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果。而目前工行国际化建设的重点则是继续稳步推进国际化、综合化经营发展,加强对“走出去”企业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支持,着力推动海外机构的内生发展,并且加强内外联动、外外联动的能力。

在2006年以前,建行的国际化进程远远落后于中行与工行。但2006年建行的一次战略调整――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向批发与零售业务并重转变;全面调整产品和服务结构,向传统与新兴业务并重转变;努力改进盈利模式,向利差与非利差并重转变;积极探索综合化经营,向多功能银行转变;加快拓展海外业务,向国际化银行转变――使得建行的海外扩张开始加速。在“巩固亚洲市场,扩大欧洲市场,在美洲、大洋洲、以及非洲寻求突破”这样的战略目标的引导下,建行的海外布局提速,综合化经营格局日臻完备,海外业务快速发展。尽管目前建行的海外机构和海外资产仍少于工行和中行,但是无论从地理分布还是人均利润来说,建行海外扩张的每一步都是以高于同行的水平在扎实推进。另外,建行于2014年8月完成的对巴西工商银行(Banco Industrial & Commercial S.A.)的收购,也使得建行实现了在每个大陆均拥有分支机构的布局。

交通银行从恢复成立之初就将国际化发展作为自己的特色,其第一家海外分支机构――纽约分行――也早在1991年就成立了,1993年又在东京设立代表处,因此交行的国际化起步相对较早。交行的战略定位为: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公众持股银行集团(“两化一行”战略),因此为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交行专门成立了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其目前国际化经营的重点则是希望把握住人民币国际化的契机,依托日趋完备的全球化结算体系,大力强化境内外两个市场之间的联动,抓好跨境人民币和离岸等重点业务,使得海外业务贡献度可以持续提升,从而全面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境外行全面风险管理,使得海外资产质量保持较好水平。

而作为五大行中最晚完成重组上市的农行是五大行中国际化发展最缓慢、国际化程度最低的银行,其现阶段的发展策略也是希望借助企业“走出去”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来加强其跨境金融服务建设,稳步推进海外市场的地理布局,提高境内外机构的联动能力,加速贸易融资业务以及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随着成为中国第三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后,农行正在加强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衔接,势头不可小觑。

近几年来,更多的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开始了国际化。目前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都已经具有海外分支机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招商银行(CMB)。虽然招商银行1987年才成立,但是却被大家认为是一直保持良好业绩的银行的代表,也是第一家开启离岸业务的银行。由于其海外机构建设仍处于开始阶段,因此目前海外扩张的策略为稳步拓展海外市场,重点拓展港澳地区、新兴市场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城市。

在城商行中,富滇银行借助地理上的优势于2010年在老挝设立了代表处,成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商行,后成立了老挝合资银行。北京银行借助于其外资战略投资者荷兰银行的便利在荷兰开设了代表处。

海外扩张的区位选择

在一个银行考虑如何进行海外布局的时候,通常应该综合考虑地理距离远近、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当地制度安排与文化背景等因素,我们可以用地理距离、经济距离、政治距离与制度距离来分析。地理距离很容易理解,相对短的距离可以降低沟通和管理的成本,而且地理距离近的国家通常也具有相对紧密的经济关系,比如日本银行在亚洲的分支机构多,而欧洲银行在欧洲的分支机构多。经济距离则是指经济关系的远近。经济距离与地理距离是紧密联系的,而通常经济距离是决定一个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最重要的原因。一些学者认为跟随客户的策略、贸易投资关系是决定银行国际化布局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而一些学者则认为以GDP代表的市场机会是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政治距离指两个经济体的政治关系。因为一个银行是否入驻一个国家或地区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涉及政治考虑。如果与该国的政治关系较为紧张,银行的海外经营风险也相应加大。制度距离则是指两个经济体间的文化、制度、法规、语言等之间的差距。由于银行提供的是服务是无形的,因此沟通是银行运营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量研究和实践都表明银行的海外扩张更容易发生在制度距离小的国家。因此,中资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一般优先选择存在紧密联系的市场或者主要金融中心作为主要扩张区域。

截至2013年年底,中资银行的海外机构已经覆盖到了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的51个经济体以及除南极洲外的各个大洲。对于目前走在国际化前列的6家中资银行来说,其境外机构覆盖率最高区域的均为港澳台及亚洲其他国家,其次为欧洲,再次为南北美洲,非洲的覆盖率最低,大洋洲的情况视各家银行情况有所不同,但覆盖国家也只有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见表2)。因此,目前各家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南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的海外分支机构建设相对欠缺。甚至在非洲只有中行、工行与建行拥有分支机构,不过,中行在非洲的海外机构建设相对领先,已经在赞比亚拥有一家子银行,在南非有一家分行,以及在肯尼亚和安哥拉设立了代表处。而在美洲大陆,除了工行与中行,其他银行的海外机构覆盖国家仍局限于美国与加拿大。如果不考虑永隆银行,目前招行的海外机构仅覆盖了香港、新加坡、美国与伦敦4个国家及地区。中资银行的网点布局有着如下特点:

香港发挥着特殊作用。在中资银行海外扩张的过程中,香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香港既是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因此香港一般为中资银行海外扩张的第一站,也常常是内地非金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一站。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中资银行在香港仍然有不少优势,如发行港钞和人民币清算方面。至2014年年底,有17家中资银行(含国开行)在香港设有分支机构,不少银行在港有多种金融机构。香港分支机构对银行海外业务贡献占很大的比重,以2013年的数字为例,中国银行在香港的网点数占到全部海外网点数的81.9%,资产数占到了全部海外网点的62.5%,中国工商银行这两个数分别是31.6%和48.3%(参见表3)。中资银行在香港的分支机构发挥着诸多作用:除了服务于香港企业和居民之外,还服务于内地企业和居民,更重要的是服务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同业业务,当然,为向内地员工特别是需要派往海外工作的人员提供培训等。尽管随着中资银行不断在更多的海外国家或地区扩张,香港的地位日渐减弱,但其作用依旧不可忽视。

亚洲特别是东亚是重点。中国身处亚洲,与东盟以及日韩的经济联系较多,从地理和文化上都比较接近,在亚洲的布局比较集中。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在亚洲49个国家,中国内地银行在22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参见表4)。

金融中心全覆盖。由于全球金融中心具有产业集聚效应、很强的辐射效应和很高的品牌效应,银行都将入驻全球金融中心作为国际化的目标。近年来,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都盯上了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商机,鼓励中资银行进入。因此,在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都有中国的银行分支机构,在不同的金融中心有着独特的定位,同时,在同一金融中心可能有多家中资银行进入;此外,即使同一机构在同一金融中心可能有不同机构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非洲和拉美是努力的方向。总体而言,在非洲和拉美地区,中资银行的进入仍然有限,与正在发展的对外投资关系似乎并不相称。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如果从对外投资的角度来看,各大洲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中资银行的覆盖率也并非完全一致:比如,在南美洲的对外直接投资覆盖率高达60.4%,然而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的覆盖率只有8.3%,因此可能是南美洲同中国的地理距离远、文化差异大、以及经济合作关系弱所造成的;再比如非洲的对外直接投资覆盖率也高达85.7%,而其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的覆盖率只有6.7%,可能是当地经济相对落后使然(参见表4)。

随着中国经济开始下行,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加快,国内业务利润增长的减速和信用风险的回升,为了分散风险和保持持续的盈利能力,中资银行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是一条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大型银行的战略选择。从2013和2014年的情况来看,国际化战略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根据刚刚公布的年报,2014年末,中国银行海外资产较年初增长18.11%,海外资产在集团中的占比达到27.41%,比年初上升1.65个百分点;海外机构利润总额增长29.91%,利润总额对集团的贡献度达到22.98%,比上年上升3.60个百分点,这两项都高于整个银行集团的增长。中国工商银行最新公布的业绩表明,2014年,工商银行境外机构实现净利润折合人民币151亿元,同比增长35.6%,拉动集团利润增长1.4个百分点;同时,海外机构的不良率很低,境外及其他不良贷款率仅为0.41%(见图2a、2b、2c)。

对于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的衡量,联合国贸发会议在2001年提出了一个跨国公司国际化指数(即对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率、海外资产占总资产比率、海外当地员工数占总员工数比率三者赋予相同的重要性,然后取平均数)。根据2013年数据计算的结果,中行为17.6,工行为5.3,交行为4.8,建行为2.2,农行为1.3。这也印证了我们对各家银行国际化程度的判断。

当然,对银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效果不能仅从短期来看,也不能仅从海外机构的直接贡献度来看,还需要从长期视角,从对产品创新能力提升、银行品牌、市场影响力以及整个业务发展的角度综合来看。

前景展望

诚然,中国银行业的全球扩张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银行的整体支持能力和对实体经济以及国家战略的支撑能力大大提升,但相比全球大银行而言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不同银行之间也面临不平衡的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第一,海外机构仍存有空白之处;第二,海外机构的贡献度仍然不高;第三,海外机构的整合仍未到位。第四,产品还比较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面临如下矛盾:

国内发展和海外扩张的矛盾。由于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同步,当其他国家经济体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增长下行之时,中国经济却逆势上扬,这种快速的发展,可能使一些银行面临着国内发展和海外扩张的权衡,可能一些银行出于业绩的压力而将精力放在国内市场。这最终是取决于银行的战略定位,海外业务的战略定位以及每一个网点的战略定位,定位不清和游离是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

国家战略和商业利益的矛盾。中国银行业机构特别是大型银行都是国有银行机构,服务于国家战略是银行的应有之义,而且从长期和全局来看,服务国家战略并不意味着牺牲商业利益,就像履行社会责任不一定以商业利益为代价一样。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商业银行有其自身的利益,为了国家战略就得让出一部分商业利益。比如,事实上,在双边关系发展中存在政热经冷的情况,存在对方经济体经济总量偏低的情况,但从国家利益出发,商业银行应当有相应的商业存在或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这可能会影响到银行的商业利益。当然,从国家层面来说,应当给予一定的补偿,事实上类似补偿也一直都有,如人民币清算银行的地位就是某种程度的补偿。问题的关键是这笔账如何来算。

本土人才和文化融合的矛盾。海外机构在当地的生存发展需要当地的人才,因此,人才本土化是银行国际化的一般策略。但是如何将当地人才融入本行的文化当中仍然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中国工商银行采取的邀请海外机构当地雇员回中国培训的作法当然不错,但可能不够。同样地,银行派出人才也面临一个如何尽快适应当地监管、法律和商业环境的问题,这对人才的挑选和激励机制都提出了挑战。

展望未来,中国银行业国际化之路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同时也面临不少机会。从挑战方面来看,随着欧美一些主要银行元气的恢复,中国银行业的全球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而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下行,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自身扩张能力可能会受到限制。从全球政治格局来看,全球仍处于某些人所谓的新冷战阶段,地缘政治的冲突使得世界并不太平。从全球经济格局来看,全球油价的低迷、经济增长的乏力、汇率的波动,使银行海外业务的风险在增加。从机会方面来看,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建立、中非合作、中拉合作等一系列有重点、全方位国家外交战略的实施,为中国银行业走出了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中国企业筹资全球化和投资全球化的需求,中国居民投资多元化的需求也在大量增加,全球经济和政治不平衡的所带来的风险,正为中国银行业提出了扩展业务需求的机会;中国经济仍然会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中国市场仍然是全球最好的投资市场,中国银行业仍然大有可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以人民币为计值货币的金融产品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有这些都考验着中国银行家们的智慧。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

第三篇:《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1-2012)》内容提要

《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1-2012)》内容提要

中国银行业协会7月3日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1-2012)》。报告显示,2011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努力把握经济金融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导向,积极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持续科学稳健发展,有效传导货币政策,促进信贷增长回归常态,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同时,继续优化业务结构,深入推进战略转型,在信贷结构调整、中间业务发展、国际化发展、综合化经营、促进金融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报告称,在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也可能继续放缓,预计2012年我国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并适时适度微调。受此经营环境变化的影响,2012年中国银行业可能出现生息资产增速继续有所放缓、净息差见顶回落、不良资产小幅反弹、中间业务收入增速下降的趋势,经营业绩增幅可能显著降低,总体呈现温和增长的特点。经营环境更加复杂 银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

2012年,欧债危机仍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虽然大幅度恶化的可能性较小,但短期经济好转的可能性不大。报告分析,全球经济增速,2012年下行风险较大,预计可能放缓至

2.6%至3%。受欧美债务危机及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仍将延续,“三驾马车”两降一升,虽然消费仍能保持平稳增长,但由于外需下降,将会抑制总需求的增长。

报告发布会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内外经济增速略有放缓可能会影响到我国银行业的业务增速,未来银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经济下行导致信贷需求下降,对发达国家出口增速放缓,国内投资增速、消费尚未完全启动,国内信贷需求增速很可能趋于下行,银行业未来利润增长很可能稳中趋降;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全面、快速放松的可能性较小,国内的流动性状况仍将偏紧,银行存款拓展形势更加严峻;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房地产以及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信用风险可能会有所显现。不过,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也给银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持续,消费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银行业可把握机遇,推动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服务领域的金融创新,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关联银行业的资产受到很大的冲击,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规模不断提高,中国银行业海外发展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期;此外,利率市场化仍需一段时间才能最终完成,银行业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加快转变业务发展模式,提高可持续增长和跨周期经营的能力。信贷规模略有宽松 信用风险不容忽视

尽管经济增长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但2012年以来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在物价总体可控情况下,报告预计,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的总体基调不变,同时操作上朝着合理增强流动性并促使市场利率下降的方向继续微调,从而有利于银行信贷规模扩大,但净息差趋于收窄。报告分析,一方面,准备金率适度下调有助于银行提高信贷投放能力,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另一方面,监管机构继续通过对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有关参数进行调整优化,鼓励银行适度加快信贷投放步伐,并通过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银行加大对特定领域的信贷支持。预计2012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万亿~8.5万亿元,较2011年有所增加。

不过,受准备金率适度下调的影响,加之经济下行背景下信贷需求放缓,信贷供求关系

缓解,预计银行业实际执行贷款利率有所下降,进而导致净息差逐步回落,再加之6月8日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扩大贷款利率下浮和存款利率上浮幅度,也将导致净息差明显收窄。与此同时,银行业还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而针对国内宏观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欧美金融危机,将使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的信用风险有所上升的情况,报告指出,银行业需要加强不良贷款管理、增加拨备等表内外风险管理,同时进行债权行信息沟通和协调,做好资产重组风险定价的各项工作。报告判断,监管部门将会在保障房建设的风险控制以及平台贷款清理规范方面,强化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严控增量风险。

尽管监管部门实行了适度灵活的监管政策,推迟了资本充足率、拨贷比和流动性新监管指标的执行日期,从而缓解了商业银行达标的部分压力,但报告同时指出,在新监管环境下,银行业应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充足渠道,顺应杠杆率监管规则调整经营策略,高度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努力满足拨备要求,通过战略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

资产增速较为平稳 盈利增速回落并温和增长

经营环境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势必对银行业业绩带来影响。报告预计,2012年银行业盈利增速或将明显下滑。

报告分析,受银行信贷总体需求放缓、贷款新规继续深入实施、境外资金流入放缓、存款增长形势依然严峻等因素影响,银行业生息资产增速可能略有放缓,但仍是拉动盈利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与此同时,经济增速下行使得信贷需求有所放缓,从而使信贷供需矛盾有所放缓,银行贷款议价能力有所下降,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净息差逐步见顶回落,对银行盈利增长贡献度有所降低。报告预计,2012年银行业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对上市银行净利润的拉动作用将从2011年的17.1%下降到2012年的15%左右。

而由于中国经济增速的下行和社会总体物价水平的回落以及信贷供求环境和中间业务收费环境的变化,手续费收入对银行业盈利增长贡献有所下降。预计上市银行手续费收入将从2011年的39%下降至20%左右,手续费收入对银行净利润增长的贡献也将从去年的2.46%降低至2012年的0.60%左右。

不过,报告亦称,我国银行业盈利增长与实体经济发展基本适应,且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和阶段性特征。预计2012年全年银行业的资产增速较为平稳,不良贷款余额或将微幅上升,但资产质量不会显著恶化,盈利增速回落并温和增长,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的局面。

第四篇:城市发展调研报告

2020 城市发展调研报告 3 篇 【篇一】城市发展调研报告

一、南溪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南溪交通区位好,城市亲水性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自然资源匮乏,仅仅依赖自身条件难以实现快速发展。为此,南溪充分审视自身实际,主动融入到川南城市群、成渝经济区等大的发展格局中去思考和谋划,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来抓区域经济的发展,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在城市建设发展上形成了独特的“南溪模式”,走出了一条强区富民、和谐崛起的科学发展新路。2007 年以来,南溪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 4.9平方公里,达到 9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增加了 6万人,达到 14 万人左右;全区城镇化率提高了 9.62 个百分点,达到 46.22%。南溪十分注重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统筹发展城市新区与工业园区,罗龙工业集中区已入驻企业 129 户,2012 年实现产值 152 亿元。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双轮驱动下,2007 年到 2012 年,南溪 GDP 年均增长 17.2%,达到 84.02 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了 7.2 倍,达到 4.07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5.6%,达到 19555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4.5%,达到 7928 元。南溪连续 6 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目标考核一等奖,2012 年被评为四川省县域经济激励发展先进县(区)。归纳起来,南溪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经验之一:科学民主定规划,大手笔追求高品质,知名团队绘就新南溪。

城市怎么建,建成什么样?这是南溪党委、政府考虑的头等大事。2007 年初,南溪组织党政领导、相关干部和企业家到广州、深圳、珠海、重庆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集众家之长,仔细梳理和反复论证别人的做法在南溪的可行性。多方学习借鉴后,南溪在全省甚至全国率先开展城市策划,将长江文化、历史文化、休闲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设当中,着重做好“古”、“水”两篇文章。聘请知名城市专业策划团队深圳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南溪城市发展战略策划方案》,提出了南溪“仙源福地,上善水城”的城市品牌定位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先后投入 6000 多万元用于城市总规和控规编制。引进了世界 500 强之一的阿佩克思公司编制《南溪城市发展战略策划》;引进成都锦

里古街设计团队和四川美院设计团队强强联合创作“千栋千面”的《桂溪河商业古街》;引进深圳建筑设计总院编制《南溪西城城市设计》;引进水立方的中方设计总负责单位中建国际设计咨询公司(CCDI)进行桂溪河水上主题公园设计;引进重庆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经验之二:无中生有造亮点,河滩地上建新城,推陈出新打造南溪精品。

城市发展的载体是什么,亮点和特色在哪里?这是南溪党委、政府考虑的关键问题。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南溪敢于“打破常规”,善于“无中生有”,以修建滨江防洪堤开发4.76平方公里滨江新城为标志,城市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2008 年 9 月,南溪以滨江堤三期工程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了滨江新城建设的序幕。城市“三横五纵”骨干道路、桂溪古街、五宾馆等引擎项目快速推进,南溪职中迁建、综合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项目加快建设,带动长江国际、凯丽香江、盛景天下、巴塞罗拉庄园等一大批城市商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目前4.76平方公里的滨江新城初具雏形,成为各地竞相学习的典范。南溪善于画龙点睛,通过打造桂溪古街等亮点景观迅速提升了城市品位。桂溪古街完全从一张白纸上绘建,融合了千年南溪的城市古韵和长江首善的水城风韵,整个建筑风格汇集了川南、江南水乡的民族风貌特色,将桂溪河水引入街内穿行,形成了“巷穿城、水融街、楼重院”的别致空间。同时,南溪还打造出一流的滨江景观带,形成“一带一心三核六区”的格局,充分展示了南溪的文化魅力与理念。

经验之三:市场运作添活力,大招商带来大项目,大项目推动大发展。

项目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出,怎样快节奏地推进城市建设?这是南溪党委、政府考虑的重中之重。南溪坚持“梯次开发,市场运作”的原则,将新城开发建设划分为“首期核心突破、二期拉开骨架、三期全面开发”三个阶段。引资 1.2亿元建设滨江及桂溪河景观带工程;引资5330万元代建6.5万平方米安置房;引资8000 万元完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罗龙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同时在城市管理中凡是能够市场化运作的,一律交由市场管理。如滨江景观带,政府遴选专业的园艺管理公司锦绣园进行管理和维护;宜南快速通道两旁绿化带项目,完全由企业投入推动土地流转,建立起大型的苗木基地,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共赢。南溪十分注重对项目的策划与包装,积极对外招商引资,通过加强与广东四川商会、重庆四川商会、北京商会等的战略合作,大

力开展定点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积极赴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招商引资,成功引进重庆博正投资有限公司投资 3 亿元建设滨江护岸堤三期工程及罗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广东蜀粤投资有限公司投资 4 亿元建设文体中心打捆项目。南溪在项目建设中全面推行“代建制”,专门成立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统一对政府性项目实施代建,切实保障了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为确保政府资金效率和干部廉洁,2007 年以来,南溪还通过优化方案、财政评审、决算审计等措施,有效审减项目投资 2.4 亿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的效益。

经验之四:团结拼博创辉煌,党政齐心铸就铁军精神,和谐拆迁催生南溪速度。

怎样形成共识,如何加快建设速度?这是南溪党委、政府考虑的核心环节。南溪在地上地下均无丰富资源的条件下,意识到唯有团结拼博、创先争优,才能超常推进南溪经济社会发展。南溪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领导班子的理念和思路得到高度统一,大家讲奉献、讲大局、讲风格、讲团结,坦诚布公、共谋发展,凝聚成了一股激情创业的强大合力。在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时,公开遴选项目设计单位和营销单位,在遴选会上由区四家班子领导、专家、相关部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组成的评审团集体投票确定。凡涉及公众利益或城市形象的项目,如城市公交站台的样式和色调,都提交政府常务会集体审定;重要项目的设计方案由四家班子领导联席会确定。为切实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南溪推行“5+2”、“白+黑”,形成了为民服务铁的信念、众志成城铁的团结、令行禁止铁的纪律、勤政廉政铁的作风、勇争一流铁的目标的“南溪铁军”精神,在工作中采取集中力量打攻坚战的方式,以重点突破带动了全面推进。同时,南溪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和谐推进征地拆迁,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为解决安置群众的后顾之忧,南溪还从 2006 年开始,在全市率先建立实施了《南溪县失地无业年老人员生活补助简易参保试行办法》等制度。

二、从南溪城市建设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启示之一:规划水平决定城市发展的高度,重编制更要重执行。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总方向,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追求和目标。只有重视城市规划,真正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并且严格规划执行,城市发展定位才能体现,城市发展的追求才能实现。

南溪在规划上坚持大手笔、高标准,不仅高水平编制《城市发展战略策划》、《滨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等总体性的规划,还特别注重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质量。同时,南溪十分注重规划把关,决不轻易调整规划。

启示之二:项目建设决定城市发展的速度,重生成更要重推进。

抓城市建设,说到底就是抓一个个具体的项目。项目建得好,城市才发展得好;项目建得快,城市的变化才大。在城市规划区内,不同的项目都有不同的主管部门、不同的业主和不同的承建单位,由于项目实施的具体环境不同、工作水平各异,往往造成不少项目推进缓慢,影响城市形象和城市发展。南溪发展为什么这么快,他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抓项目、抓招商、抓投入,其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抓手就是建立政府性项目代建制,专门成立了直属事业单位重点项目办,汇聚了 30 多名各方面的专家和人才,统筹实施各级各类项目建设。

启示之三:资金保障决定城市发展的广度,重投入更要重市场。

资金问题是城市建设中的难点,仅仅依靠财政投入推进城市建设难以持续。南溪为适应城市建设资金需求,在原国资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南溪财源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搭建起了南溪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平台、政府性融资平台和政府性投资平台。南溪还将城市建设项目纳入招商引资范畴,积极赴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招商引资,实现了“以地生财,聚财建城”。

启示之四:人才队伍决定城市发展的力度,重管理更要重提升。

人是搞好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城市变化大不大,发展快不快,最终取决于人才。在城市建设中,不仅需要管好用好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有效提升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人才队伍,满足城市建设不断提高的新要求。南溪出台《南溪区股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有效地治理和解决了“中梗阻”现象。强化对城市项目的服务管理,推行并联审批制度,对城区所有建设项目特事特办,优化服务,优先审批。出台了引进人才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引进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方面的人才,充实到工程指挥部。南溪每年还安排 1000万元教育培训资金,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城市建设专题培训班。并且借助铁军讲坛平台,邀请城市规划建设、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不断提升干部和企业家的城市建设经营理念,有力推动南溪城市品质的提升。

三、工作建议

党的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市委、市政府把宜宾放在全国和长江经济带、川滇黔区域去定位和谋划,确立了建设“辐射吸纳川滇黔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的形象定位。这是深刻把握形势、充分审视市情、凝聚各方共识后形成的战略决策,是宜宾城市建设新的纲领性要求。当前,全市上下正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市推进城市建设发展。我们借鉴南溪区的主要做法,立足宜宾城市规划建设实际,围绕“拓新城、改旧城、建中心、造亮点”的要求,主要提出五个方面的工作建议。

建议之一:科学制定规划,刚性实施规划,进一步发挥好规划的先导作用和引领作用。

市委、市政府对城市规划高度重视,目前,我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已经确定,总体规划正在抓紧制订。下一步,应以编制出台高水平、高标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为契机,科学推进具体节点的城市设计,尽快实现控制性详规全覆盖。抓紧编制修建性详规和交通、绿化等专项规划,加快编制重点路段、重要节点的街景设计和沿街建筑色彩的设计,促进总体规划与控规、专项规划、分区规划无缝对接,通过精细规划促进城市建设上品位、上档次。同时,进一步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执行和落实规划。

建议之二:优化项目实施平台,注重统筹协调,切实解决好项目推进速度的问题。

根据各部门工作实际,进一步优化项目实施平台,尽量避免多头实施、多头管理的情况。除有明显政策要求等情况外,政府性投资项目在直接委托市级建设主体代建项目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选择项目代建单位,切实推动项目建设速度、质量、效益整体提升。在财政、审计、监察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政府资金效率和干部廉洁。针对推动难度大的重大项目,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组织强有力的工作力量,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靠前解决,共同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建议之三: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围绕三产互动、产城相融,加快“三个中心”和“六大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经济实力。

按照“政府组织、市场运作”,“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经营城市理念,动

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城市。围绕“三个中心”和“六大基地”的建设任务,抓住市民普遍关注的重大区域、重点地段、重要节点,下大功夫加快推进一批城市建设项目,迅速提升城市形象;应抢抓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重大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退城入园”,鼓励大企业参与城市建设,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经济实力。

建议之四:高度重视城市风貌塑造和功能完善,培育城市风格,提高城市品位。

在城市建设中,追求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建筑风格,树立自己的独特风味和环境品位。高度重视城市风貌塑造,对每一栋单体建筑都从造型、色调上进行严格把关。科学规划造绿,有序推进现代城市亮化工程,切实做到历史与现代,建筑与人文融为一体,展现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的名城风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打造城市综合体、大型卖场和酒店,切实留住外流的高端消费,努力吸纳周边城市的消费群体。加快建设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现有城市历史文化旅游设施,对独具特色的古迹、古街、公园进行包装和打造。应培育和提升酒文化、长江文化、工业文明,对拟建、在建的城市文化设施进行旅游包装,使其成为新的城市旅游景观。应结合城市文化元素、给城市以人文文化内涵,全面提高旅游的可停留性。

建议之五: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稳妥地解决好拆迁等问题,依法管理好城市。

以群众利益为上,让好处真真切切落实在百姓的口袋里、群众的房子上。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将拆迁安置作为党委政府推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变“要我拆”为“我要拆”;尽量创造条件满足群众的要求,切实做到“拆迁一处、造福一片、稳定一方”。坚持建管并重理念,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切实做到“重心下移”。整合政府部门的工作力量,落实日常巡查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有效消除城管盲区。特别注重调动和发挥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市民诚信、规范、参与的观念,使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爱护花草树木和市政设施成为广大市民高度自觉的行为习惯。

【篇二】城市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十届自治区政协第 53 次主席会议精神,自治区政协组成以李达球副主

席为组长,由部分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提案委员会,民进广西区委,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建厅,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邕江大学等单位参加的调研组,就加快推进我区城市新区建设进行专题调研,为自治区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做准备。本报告研究的新区是指各设区市政府主导建设的城市新区。调研组从今年 3 月开始相关工作,7 月先后深入南宁、柳州、桂林、防城港、钦州等 5 个城市,广泛听取各城市及有关新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了解这些城市新区建设的情况。与此同时,自治区政协与我区设区市政协联动,请各市政协就各自城市的新区建设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在调研基础上,有 11 个市政协提交了城市新区建设的调研报告,为调研组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调研组还先后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新区、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天津市中新生态城考察了城市新区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在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形成如下专题调研报告。

一、我区城市新区建设的进展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区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的战略决策。2010 年底,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决定》及 19 个配套文件;在自治区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全区城镇化率年均增加2 个百分点,在 2015 年达到 50%左右的战略目标。

城市新区建设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通过建设城市新区,可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服务能力。二是通过建设城市新区,有利于调整优化老城区的产业结构,使城市的产业布局合理化。三是通过建设城市新区,优化规划布局,实现新城区居住、工作与休闲等功能的有机结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四是通过建设城市新区,可以塑造城市新形象,优化投资环境,形成城市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总之,城市新区作为中心城市空间拓展、产业转型、功能完善、形象提升的核心载体,有序加快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对提升我区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此,近年自治区提出加快南宁五象新区、柳州柳东新区、桂林临桂新区、北海海湾新城、钦州滨海新城等中心城市新区建设的战略要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设区市与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力推进,我区城市新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一)明确了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

科学和鲜明的城市定位,可以正确指导政府活动、引导企业或居民活动、吸引外部资源和要素,限度地聚集资源,化地配置资源,最有效地转化资源,最有效地制定战略,化地占领目标市场,从而最有力地提升城市竞争力。各城市在新区建设之初,就注重创新个性化的城市形象,提出明确的战略定位。例如,南宁市将五象新区定位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总部基地,南宁市新的行政、信息、文体、商业商务中心,具有秀丽岭南风光、浓郁民族风情、鲜明时代风貌的现代化宜居城区;柳州市将柳东新区定位为汽车城;桂林市将临桂新区定位为旅游城。

(二)基本完成了新区主要规划设计的编制

南宁、柳州、桂林、钦州、防城港等城市邀请知名设计机构参与了新区的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主要片区的控规及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的编制,形成一批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操作性均较强的优秀规划成果,为新区发展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管理依据。

(三)积极探索新区建设筹资路子,初步建立了城建投融资机制

新区建设面临的难题是建设资金不足。各城市新区改变以往城市建设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着力改革创新,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通过建立投资平台的模式,按照企业化经营的理念,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城建投融资体制。各市政府相继组建和规范城建投融资公司,注入资本金,政府控制土地一级市场,通过城投公司统一开发经营,获取收益还本付息,实现市场运作,由其承担开发、建设融资、经营新区的任务,使其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主体和龙头,并坚持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景观环境设施先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例如,柳州柳东新区以东城投资公司为主体,积极将融资范围扩大至政策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银行贷款、土地一级开发合作、BT项目合作及争取各级政府性资金支持,2011 年全年落实到位资金 41.2 亿元,并带动大量社会资金投向柳东新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59 亿元,同比增长63.8%。目前新区整体骨架与形象初步显现。

同时,各市也注意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南宁市五象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视运用 BOT、BT 模式,出台《南宁市市政基础设施 BT 项目管理办法》,积极破解融资难题。目前新区“三横三纵”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广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等已投入使用和运行。

(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为新区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新区开发和经济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民间资本,提高新区建设的参与度,各新区积极组织招商引资,引进了大批产业项目与地产项目,新区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多元化。

南宁五象新区提出重点通过广西文化产业城、广西体育产业城、台湾健康产业城、“六馆三街”、总部基地、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龙象谷项目等七大板块带活新区,中国联通南宁总部基地、广西文化产业城中国东盟创意乐园(锦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进展。

柳东新区坚持“产业驱动、教育驱动、环境驱动和创新驱动”,综合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战略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产业等综合产业,新区 2011 年招商引资内资完成约 86 亿元,外资完成8320 万美元,至今已有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玲珑轮胎、玉柴发动机、重庆工业园、正菱工业园、东岸门户区金融中心等大批重大项目进驻,使新区成为了新兴产业的聚集地。

钦州滨海新区积极引进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滨海发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广东光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广西五洲交通股份有限公司等实力较强的公司作为新区建设的战略合作伙伴,并积极与韩国驻华大使馆、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奥林匹克文化发展中心、奥特莱斯(中国)有限股份公司、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自治区体育局等单位对接,推进运动休闲、商贸旅游、文化娱乐、创意研发产业等功能性项目合作发展。通过主动引入有实力的企业,滨海新区同时也植入了先进的管理运作模式,为新区高水准、持续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出台加快新区建设相关政策措施

新区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相关政策的综合引导和推动。2010 年底,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的意见,规定在土地使用、财政支持、信贷支持、企业准入、人才引进等方面对新区给予支持。南宁、柳州、桂林市委、市政府等先后出台了支持新区建设的文件,国土资源厅出台关于支持南宁市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多方面提高国土资源部门对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的保障能力。

(六)部分城市新区设立了专门机构

柳州、桂林、钦州、玉林等城市设立了新区管委会。柳州市构建起了柳东新区、柳州国家高新区、广西柳州汽车城“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以及“112+1”的组织架构,通过实行封闭式管理、明确下放市直部门及垂直部门派出机构管理权限、开通“柳东新区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特区式管理举措,有力助推了柳东新区的建设。

目前,我区各城市新区建设初显规模,城市框架初步形成,综合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为加快推进新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我区城市新区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区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新区发展理念有待完善

1.部分新区公共服务配套工程“重视大配套,忽视小配套”。在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大型公建的配置,对邻里中心、市场、中小学、幼儿园、卫生设施、小区供水、供电等民生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投入与配套相对滞后,影响了新区人气集聚。

2.城市新区建设不同程度的存在产业支撑不足的问题。有的新区虽然也在规划中提到工业等产业发展问题,但缺乏具体的措施和足够的项目来保障。有的新区或者过多强调政府公共产品的支撑作用,市场运作的产业项目不足,或者主要以普通房地产作为新区建设的产业支撑。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区的房地产项目成交量并不乐观,空置率较高。

3.设施工程“重地表,轻地下”现象仍很突出。因协调建设机制缺乏、资金占用量太大,部分城市新区对地下管线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只进行了过渡性安排或不予考虑。这就给未来的城市新区留下了“逢雨必涝、逢雨必瘫”以及“拉链马路”的隐患。

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缺乏新区建设经验,对国内外城市新区建设的经验教训研究借鉴不够;对新区建设的发展思路、措施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研究论证不够;涉及地下工程规划和行政协调不够,缺乏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对各部门加以规范和约束等。

(二)部分新区规划不够完善,品质有待提升

有的城市新区对地域自然特色与历史文化特色的研究吸纳不够,缺乏对新区天际线、新区色彩、空间形态、建筑形体与立面以及开发强度的整体控制,一些建筑物单个看来似乎问题不大,但从整体上看则显得杂乱无章,建筑群体空间整体协调性较差,缺乏美感与特色。

有的城市新区生态化建设尚停留在绿地水系层面,对人行过街系统、绿道网、慢行交通、雨水收集系统等的考虑和建设不够,对绿色节能与智能化建筑也缺乏探索与实践。

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在于:缺乏城市设计和相应的实施管理措施;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研究;新区建设和管理机构中专业人才不足;规划设计审批和决策欠科学;缺乏对新区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等。

(三)城市新区建设所需资金缺口巨大

城市新区建设需要的资金量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各地级市今年上半年仅静态计算的资金缺口在 200~250 亿元之间,从动态测算的缺口资金更是巨大。资金困难原因:

1.从“开源”的方面看。一是我区各级财政收入水平较低,可用于城市新区建设极为有限。二是城市投融资平台建立时间短,实力不强,加之近年来国家对融资平台贷款实行严格管控,融资形势更加严峻。三是由于金融市场发育不全,直接融资市场规模较小,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难度大。四是由于引导民间资本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办法和措施相对单一,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城市基础建设的动力不足。

2.从“节流”的方面看。一是建设模式相对落后,如设计与施工可实行工程总承包的项目却分解为许多项目分头进行招标,造成设计、采购、施工等方面互相脱节,摩擦增多、时间拖延、资金流失、投资浪费,增加了建设成本和发展的机会成本。二是由于建设项目成本意识不强、投资控制不当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

费。三是由于缺乏整体的筹融资及还款规划、摊子铺得过大、建设项目时序安排不当,产生了不少无谓的资金需求。

(四)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我区这一轮城市新区建设基本处在启动阶段,设施类项目与龙头企业项目进驻比较集中,普遍反映需要大规模增加建设用地指标或需要调整土地利用规划,但情况各有差异。南宁市五象新区用地需求大、建设任务紧,而单列计划难以保障项目用地;桂林希望在旅游产业用地获得政策支持,满足大量项目落地的需求;钦州、防城港两市则希望增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满足农民安置回建的用地需求。

新区用地供需矛盾突出除了供给指标总量紧张的原因外,也有一些新区用地不合理、浪费指标的问题。比如存在城市建设用地批而未征和征而未用现象;存在为了完成招商引资目标而一味迎合企业用地需求,导致土地资源粗放利用、指标滥用;存在闲置土地处理不力而长期闲置,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或指标浪费等。

(五)征地拆迁难,回建安置滞后,影响项目推进

拆迁征地工作是所有新区面临的最突出难题,尽管各城市也不断完善政策、创新征地工作方式、全力以赴开展征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征拆工作仍困难重重。

拆迁难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城市项目用地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突出。二是部分地方确实存在补偿标准明显偏低的问题,导致拆迁户抵触情绪很大。三是部分回建安置难落实、安置专项经费难以保障,造成农民回建安置工作相对滞后。四是部分新区处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处理不力,甚至有拆迁敛财的情况。

(六)新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执行力有待加强

1.管理体制机制不顺。除了少部分城市新区成立管委会以外,其他城市只成立了指挥部,由于指挥部只是一个过渡性机构,既不是行政区也不是注册独立的经济实体,法律地位不明确,其内设各部门工作人员,也都是临时抽调;有的城市尽管由相关部门在新区设立了派出机构,接受部门和新区的双重领导,但实际上有些可以放权的市级权限落实不到位,影响新区开发建设工作效率;有的城市新区还涉及多个县级行政区,在管理中牵涉到事权、财权的划分,各方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

2.城市新区建设获得相关专业、政策等方面的指导不够。城市新区建设需要十分广泛的专业和政策知识,但大多数城市推进新区建设时主要依托主管部门和涉及单位,所获得专业知识和政策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未能很好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地促进新区建设。

三、加快推进我区城市新区建设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新区发展理念

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人是城市的核心,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终极服务对象,所以在新区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实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协调。在总体布局上,要按照混合功能的要求,注重统筹兼顾、系统思考,合理安排产业发展、政务办公、金融商贸、社会事业、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生活居住等项目规划,使居住在新区的居民就业和生活能就近解决。

2.加快新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把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重视邻里单位的建设,优先、适时建设幼儿园、中小学校、菜市、医院等关系民生的配套工程。加快新区供水工程和水质保障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开展雨水初期径流污染治理工作,优化雨水调蓄和综合利用,逐步提高雨水设计重现期标准。统筹协调各类地下工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避免城市道路反复开挖。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时配套建设地下公共管沟。应尽快研究并出台有关法规,切实保证新区地下管线与地下空间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并统一协调各管线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3.推行低碳绿色新区发展模式。倡导绿色交通,做好新区绿道网、步行系统、绿色能源系统及智能化、生态化社区等规划与建设,推广绿色节能建筑与设施,搞好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尽可能减少新区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二)切实重视城市设计,加强规划管控

1.自治区住建部门应对城市风貌研究和城市设计给予引导和支持。建议自治区政府出台城市设计指导意见,规范城市设计编制。对其优秀成果组织评审,并给予奖励,促进新区城市设计水平和空间形态质量水平的提高。

2.各个城市应该组织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组织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出台城市设计方面的管理政策和措施,例如将城市设计控制要素纳入规划设计条件进行管理等,使城市设计具有严肃性、性与延续性。

3.要完善新区规划管控机制。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推动公众参与,提高规划设计和管理决策水平。制定和修订规划要突出前瞻性。用世界的眼光、超前的思维、全局的观念来编制和修订规划,把规划项目真正编制成精品。要建立完善新区规划管理机制,加强规划管理,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过法定程序都无权变更,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性。尤其要加强对城边村、城中村的规划管理,引导其有序发展与建设。

(三)坚持产城互动的原则,使新区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区

城市新区在不同的城市承担不同的城市功能,在产业发展上也有相应的分工,建议各城市新区在既有的产业安排基础上,根据城市自身条件和基础,有侧重地发展一批新兴产业,使新区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区。

在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可以考虑在新区集聚培育先进装备制造、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结合工业发展特点设立综合的或专业的科技研发中心,使得新区能参与国际、国内产业高端竞争和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

在商贸服务业发展条件较好的城市新区要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以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知识化和高端化为取向,使知识、技术和创新成为城市新区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根本驱动力。不同城市新区结合城市定位与辐射能力,大力发展面向国际或区域、城市的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中介咨询服务、教育服务、会展服务、流通服务、外包服务、旅游服务等产业,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各城市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例如文化娱乐演艺和美术工艺品产业、新闻出版产业、广播影视和动漫产业、文博和会展节庆业、创意设计和广告业、网络和休闲软件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等,使得新区成为相应区域或城市的文化先发基地。

(四)着力解决妨碍新区建设的资金、土地等瓶颈问题

1.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努力化解资金困难

一是要发挥财政在新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参照工业园区扶持资金模式,单

列城市新区扶持资金,结合分级管理以及开发建设评估机制,对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进行差别化扶持或奖励。

二是投融资手段多元化。全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开展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信托融资、股权融资等多元化多渠道融资工作,鼓励发展私募基金等新型金融工具,推进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工作。

三是大力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区开发建设。全面落实国发〔2010〕13 号文件精神,对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适度增加政府性引导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性引导资金“杠杆”作用,完善对进入微利或非营利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民间资本的激励和补贴机制,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新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的财政、土地、规划、征地拆迁等相关配套政策,不断优化民间投资环境。

四是全面抓好融资规划和资金运筹管理。各城市新区可邀请专业机构做好开发建设投融资规划和计划,做好项目策划与统筹安排,坚持量力而行、滚动开发,做到成熟一片,推进一片,条件未成熟区域和项目不要盲目拓展与仓促上马,要做好空间预留,避免资金浪费。加强对项目的策划和论证工作,合理确定项目的性质规模、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提高项目决策的水平。

五是积极探索和全面推进多元投融资建设开发模式。推广 BT、BOT、BOOT与 BOO 模式,积极探索并推进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EPC)。学习和借鉴国内新区投资、建设和运营经验,引进运营成功的城市新区平台公司参与新区建设运营。

2.采取多重措施综合解决用地指标紧张的问题

一是充分用好用活征转分离、只征不转、区位调整(空间置换)、盘活存量等政策,高效利用有限的用地指标,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大力开展低丘缓坡综合开发,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

二是完善城市新区内重大项目、特殊项目用地指标单独会商、决策机制以及项目用地检查机制和责任机制,避免产生土地闲置与盲目扩张。

三是积极配合有关城市向国家相关部委争取支持,解决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旅游产业用地以及历史遗留等问题,使新区建设项目及时报批。

(五)坚持城乡统筹,妥善推进征地拆迁与回建安置工作

1.吸纳区内外好的做法和经验,完善自治区及市级对新区征地拆迁及安置的有关办法与机制,切实优先做好安置回建与就业安置的工作,研究制定解决特殊拆迁对象的有关办法;建立自治区层面对城市新区征拆安置工作奖励机制,按安置情况及满意程度分类分级进行征拆经费奖励。

2.各城市要积极借鉴宅基地换房、土地换社保、集体用地全部土地国有化、引进开发商参与三产开发与回建安置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以土地折款入股等成功做法,并将拆迁安置用地与保障性用房指标等同对待、优先保障。

3.积极研究探索利用农民安置用地建设公租房的可能性和做法,争取进行试点,为被拆迁农民探索建立新的收入来源,也为缓解地方保障房资金压力探索新的路径。

4.加强对征拆后社会主义新农村或新社区的引导与扶持,同时加强待征拆区域村庄的规划建设管理,既要一定程度满足当前未拆迁村庄农民生活改善的合理诉求,又要严格打击各类违法抢建抢栽、套取补偿款的行为。

(六)创新城市新区管理机制

1.在自治区层面成立城市新区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在自治区加快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领导小组之下,设立城市新区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非常设咨询性机构,组成人员包括相关部门领导,区内外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设、经济、社会、法律等各方面专家。该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对广西各地的城市新区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建设模式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估,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性意见。

2.设立新区管委会,创新管理机制。新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主要职责是制定发展规划、统筹产业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重大问题等,凡可以下放的市级管理权限应下放给新区。

【篇三】城市发展调研报告

一、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一)项目概况及建设进展

1、城东新区项目

城东新区三项工程及路网、绿化长廊建设是目前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民生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约 7.5 亿元,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约 3平方公里。工程主要包括曲阳生态公园、体育中心、安置楼等三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长

3660 米、宽 15 米的绿化长廊,滨水休闲带,水街、五酒店、学校等诸多配套设施项目。

项目建设进展:曲阳生态公园项目 1 号园和 2 号园已开工建设,园内花木已部分栽植、道路等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建设。体育运动中心项目土地征收工作已完成,规划方案已确定,正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安置房项目完成规划设计和地质勘探工作,建设施工单位已经招标确定。新区中的 6 条道路已完成工程量约 55%。绿化长廊工程已完成土方整理 2.7 万方,占任务 95%。安盐 1 号地块开发已完成前期相关工作;2 号地块中的 4 幢楼基础施工完成,正在施工四至六层主体结构;5号地块开发项目已完成围墙施工,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土地房屋征收涉及土地征收 4500 亩,已完成征收 4300 亩,房屋征收 1035 户,已签订协议 358 户。

2、东园棚改项目

项目位于县城北部,占地面积 655 亩,总投资约 21 亿元,是安徽省 861 重点项目工程。项目建设主要包括综合大市场、商业开发和安置房三大功能区,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建设方式,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建成一座规模大、档次高、设施先进、宜商宜居的综合性大市场和园林式居住区。

项目建设进展:项目拆迁涉及房屋征收 1057 户,分两期实施,目前累计完成房屋征收协议签订 736 户、占任务的 70%,已发放三项资金 637 户,搬家 525户,拆迁房屋 447 户。土地出让工作,已取得 1 个批次 25 亩的安置用地。取得2 个批次的商业用地,第一批次 45.9 亩,涉及征收 41 户房屋已全部拆除;第二批次 35 亩,涉及房屋征收 157 户,已签协议 94 户、占任务的 60%。首期安置房计划建设 11 栋、约 5 万平方米,现已开工 4 栋安置楼和幼儿园、地下车库等项目。首期商业开发建设 7 栋、约 3.6 万平方米,已开工 5 栋。项目东扩涉及征收西周和小陈 2 村民组 66 户、379 亩土地,丈量、公示已结束,土地补偿款正在发放中。

3、汽车五金城项目

汽车五金城项目是滁州市60个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全县36项重点工程项目。项目位于 xx 县城东部泉坞山路与戚继光大道交叉口西南角,总用地面积约 494亩,计划总投资 20 亿元。项目建设共分四个阶段进行,依次开发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安置楼和高层住宅、汽配城、黎明水库改造等项目,主要包括汽车修配

展示交易、五金综合交易市场、酒店、商业住宅、休闲以及观光等为一体化的大型综合体,项目规模大、档次高、设施全,将是宜商、宜居、宜休闲的综合性市场和园林式住宅小区。

项目建设进展:拆迁征地涉及住户 168 户,征迁工作基本完成,涉及企事业单位 5 家,搬迁征收工作全部完成,补偿款大部分发放到位。安置房工程 2 月下旬开工建设,现已完成 1 幢二层主体浇筑工程,已完成 7 幢三层主体框架浇筑工程。商业综合体工程五金综合商业市场于 3 月中旬开工,现有 2 幢楼基础梁浇筑工程已基本完成,另有 2 幢开挖基础,五酒店正在设计招商。其他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

4、高铁连接线项目

高铁连接线工程是我县近年来政府投资的单体工程,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土地报批等费用达 5 亿元左右。整个道路工程分为四个标段,通过公开招标,工程招标价为 3.256 亿元。

项目建设进展:工程自 xx 年 xx 月 xx 日开工建设,计划 xx 年 xx 月底主体工程建成通车。征地工作涉及 xx 乡镇,约 2349 亩,xx 年 xx 月底已完成征收工作。拆迁工作涉及池河、桑涧、定城三个乡镇,至目前,整个征迁工作已结束,土地报批工作正在进行。连接线工程施工进展较快,xx 年 xx 月份完成清表工作,xx月份进行土方、桥涵施工,至目前已完成土方工程量的 40%左右。

5、花园湖二期工程及老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

花园湖二期项目位于县城西北部,土地征收范围包括长征西路北侧,城北水库西干渠西侧,泄洪渠东侧,城北水库 100 米控制线以南。规划用地总面积约280 亩,约需要拆迁 330 户。项目建设内容包括 3700平米老年活动中心,36000平米安置楼和商业开发三个部分。总体目标是围绕花园湖公园打造一个环境优美、品位一流高档商住区,彻底改变西门入口的整体形象。

项目建设进展:已完成游泳中心地块 28.65 亩土地出让工作,完成部分房屋及附属物拆除工作。3700平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大楼完成基础验收,一层结构已开始施工。花园湖公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已基本结束,目前管理施工房已经搭建完毕,部分土地已整平,指挥部正积极协助施工方做好三通工作。对项目区内洪庄、前费两村民组的人口认证已初步完成。完成洪庄部分地块征地工作,对违法

建筑启动强拆。

(二)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宣传工作氛围不浓,还没有形成人人关注、支持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的良好态势。当前正在建设的城市重点工程实际上也是民生工程,它不仅能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而且能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大家都是工程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但是,由于对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的意义,土地征收、房屋征迁的政策和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够,致使广大居民对政府开展城市建设工作理解够、支持不够,甚至少数人为满足个人私利漫天要价,百般阻挠,致使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土地与房屋的征迁工作中,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

2、政策执行不一致,群众愿望过高,造成土地房屋征收困难。在以前开展的城市建设征迁工作中,由于政策制定的过宽,在执行过程中自由裁量权过大,让一些投机钻营者获利,无形中造成了越会闹越得利的从众心理。新房屋征收政策收紧,补偿标准比先前征收的低,群众暂不能完全接受,抵触情绪较大,普遍存在等待观望或漫天要价现象;不同的项目执行的政策不一、每个工作队的尺度把握不一,造成了群众之间相互攀比;群众对安置小区的区位、楼层、环境、管理、户型等方面要求都越来越高。各种原因相互叠加,这些都导致了征迁工作进展缓慢。

3、资金缺口较大,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工程建设推进难。如城东三项工程建设项目,县政府对重点工程资金管理作了调整,资金运行方案正在调整中。原与安徽盐业公司订立的共管账户一直未正式投入使用,资金运转不正常,急待解决工程款、三项资金等合计 6100 万元。汽车五金城尚有 1500 万元土地征收补偿款未到位和 6500 万元安置房资金缺口。东园棚改项目正式投资协议未签订、资金拨付不到位,资金管理办法也没有出台,造成资金流转不畅,也是工程进度慢的另一个原因。

4、用地指标难申报,影响项目建设的投资和推进。国家土地政策收紧,现有的土地指标难以满足城市建设需求,一些项目需用土地进行融资,指标无法落实,融资也就无从谈起。如汽车五金城用地手续大部未批,到目前为止,只有92 亩土地有使用指标,尚有 402 亩土地没有用地指标。东园棚户区改造、高铁连接线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问题。

通过对重点工程的调研,认为虽然我县当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阻碍进展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不会从根本上影响...

第五篇: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

最近,我们根据市政府领导的安排,就我市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中,我们与武陵区委、鼎城区委以及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城管局、市城建投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经过近十年持续不断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我市城市容量得到成倍扩张,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等国家级荣誉,城市综合实力已进入全国百强。我市十年城市发展的成就在中部内陆城市中是非常突出的,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也是相当少见的。要持续保持这一良好发展势头,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步伐,应该把科学发展观更好地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具体来讲,就是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城市发展应该遵循经济规律,进一步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经济规律是一切社会经济发展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城市发展同样要遵循经济规律,总体上保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近5年来,我市累计投入城区一块的建设资金达150多亿元,其中政府直接投入40多亿元,先后新建了20多条主次干道,新增道路520多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3.6平方米,基本形成了“五纵五横”、“内外三环”的格局,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55.9平方公里,人口61.9万,比1995年分别增长85.9%、54.3%。新建了城市防洪圈,新建和改造了排水设施,日处理排水能力达400万立方米。新建了污水处理中心,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0%。新建了自来水厂,供水普及率达100%。加强了园林绿化建设,人均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3.6%、38.4%。**机尝火车站、水运码头、常长高速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我市已成为目前省内除省会长沙外同时拥有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海关、商检等设施和机构的城市。巨大的投入推动了城市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得市财政背上了一定的债务包袱。现在,市财政每年不到3亿元的城建资金,既要搞建设,又要还老帐,矛盾很大。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城市建设负债已经对现在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城市发展速度的把握,城市建设项目的安排,应该建立在现实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应该控制在政府和民众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既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一味的求大求快。实践证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适度举债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必须建立稳定可靠的债务偿还机制。从我市的情况看,今后几年,应该进一步加大经营城市的力度,多渠道筹措城建资金,同时,适度压缩城建规模,每年拿出一部分城建资金用于还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发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处理好“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城市是人的城市,人永远是城市的主体,人的需要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终极目的。这些年,市委、市政府顺应群众要求,积极组织城市创建,不仅打造了武陵大道、**诗墙、商业步行城、火车站广场等一批精品工程、亮点工程,提升了城市品味,实现了“锦上添花”,而且通过实施杆线入地、“穿衣戴帽”、穿紫河综合治理、小街小巷整治等工程,解决了市民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实问题,收到了“雪中送炭”的良好效果。应该说,这两方面的工作都是卓有成效的,市内各个层面都是充分肯定的。但从实际情况看,市民对“雪中送炭”的要求相对迫切一些,这方面的任务也相对重一些。今后要在有计划、有重点地继续搞好“锦上添花”的同时,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雪中送炭”上来。一是着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加快小街小巷整治、穿紫河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从细微之处,从方方面面改善人居环境。二是着力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把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作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来对待,把新区开发、产业发展、精品工程建设和社区建设与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就业需求。三是着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配套完善社区学习、休闲、娱乐设施,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总之,在城市发展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重,把市民生产生活中最基本、最基储最现实、最紧迫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好,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城市发展的实际成果。

三、城市发展应该突出整合资源,进一步处理好政府投资与社会融资的关系。建设和发展一个城市,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要吸纳社会资本,使其成为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政府投资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关键是要发挥好基础性、引导性作用,真正用到点子上,用出效率来。一是要合理安排资金投向。把政府资金更多地投向公益性、福利性项目,投向社会资本不愿参与的无利性、微利性项目,凡是通过市场手段吸纳社会资本能解决的问题,原则上政府都要少投入或不投入。二是要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凡是政府投资的项目,事前都要由建设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搞好成本核算,合理控制建设成本,防止利润虚高;事后都要由审计部门严格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予以公示,堵塞资金使用上的漏洞,防止资金外流。三是要严格规划管理和质量监督。尽可能避免重复建设和无效投入,减少资金浪费,提高使用效率。社会融资的渠道和途径很多,关键是要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一是开发和盘活城市土地资源。城市国有资产中,数量最多、增值潜力最大、政府可以直接控制的资产就是城市的国有土地。可以采取以地换路、综合开发等办法,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在旧城改造中,要推行成片开发,防止“剥皮”开发,切实保证土地保值增值,获取最大的土地收益。二是实行城建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回报补偿机制,运用市场经营手段,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着力经营城市公用设施。积极推进城市水、电、气、文化、体育等公用设施经营机制的改革,使之由福利服务型向有偿服务型转轨。四是推行无形资产商业化运作。城市的街道、广尝

重要公用建筑物的冠名权及广告发布权等,实际上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充分挖掘这笔资源,就能筹集大量的城建资金。

四、城市发展应该强化经济支撑,进一步处理好基础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对一座城市而言,基础建设与产业发展同等重要,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只有基础设施跟上来了,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才能不断向城市聚集;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城市经济才能活起来,财政实力才能强起来,人民群众才能富起来。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狠抓基础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城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3年,市城区GDp达177.57亿元(不含武陵镇),占全市的36.5%,总量是1995年的3.7倍,比重提高14.6个百分点。国税收入425520万元,占全市的89.7%,总量1995年的4.4倍,比重提高16.9个百分点;地税收入61707万元,占全市的60.1%,总量是1995年的3.6倍,比重提高了15.9个百分点。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819万元,是1995年的2.5倍。但总体来看,产业发展水平要相对滞后一些。因此,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要进一步强化两个观念:一是“产业兴城”的观念。始终把产业发展放在城市发展最突出的位置,以产业发展带动基础建设;二是基础建设服从并服务于产业发展的观念。切实把基础建设的重点放在改善产业发展环境上来,以基础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具体来讲,在基础建设上,要根据城市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向德山区工业组团、桥南区商业组团、新城区现代物流组团、旧城区休闲产业组团、柳叶湖区旅游组团、新老城区结合部房地产业组团倾斜。在产业发展上,要进一步突出“工业强市、产业富民”这个主题,大力实施“百亿产业发展计划”,加大烟草、铝材、林纸、珍珠、建材、机电、电力、食品、医药、盐化工等11大主导产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通过3-5年的努力,分别形成一批产值过2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的主导产业;要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着眼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切实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城市产业集群式发展;要进一步优惠政策、优化环境、改进服务,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充分激活民间资本,通过政策的活力、机制的活力,激发产业发展的活力。

五、城市发展应该注重规划指导,进一步处理好规划编制与规划执行的关系。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这些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的基础性、导向性、控制性作用,始终坚持用规划指导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实际工作中,重规划编制轻规划执行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规划编制和规划执行是规划管理工作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忽视其中任何一环都不行。在规划编制上,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和群众参与机制,无论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还是重点片区、重要单体建筑规划的制定,都要实行公开招标,并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征求市~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尽可能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无效投入。在规划执行上,要进一步充实规划监察队伍,加强日常的规划执法监管,切实提高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确实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悖于人民群众实际需要的专业规划、片区规划,要依程序及时组织调整和修编,确保城市按规划规范有序的发展。

下载2009-2012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业发展动态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2012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业发展动态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中国新型城市发展报告

    2010中国新型城市发展报告 《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昨日在蓉发布。成都在《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公布的50个城市新型城市化水平排序中,排名第五,较去年上升1位。新型城......

    20130722商业发展破题调研报告(定稿)

    2013重点调研课题 成果汇报交流材料 广陵新城商业发展破题研究 陈锴 (2013年7月22日) 一、广陵新城商业发展背景 广陵新城位于扬州城市地理中心,是江广融合一体化大区域经济......

    社区商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模版)

    关于宝坻区社区商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现代服务代表专业组(2014年6月13日)为促进我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现将宝坻区社区商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

    中国银行业反商业贿赂承诺

    中国银行业反商业贿赂承诺 编辑:admin | 2006-07-11 19:34:09| 作者:CBA | 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浏 览:10841次 为贯彻落实中央治理商业贿赂精神,认真开展银行业治理商业贿......

    中国银行业反商业贿赂承诺

    中国银行业反商业贿赂承诺 为贯彻落实中央治理商业贿赂精神,认真开展银行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我们作出如下承诺: 牢记八荣八耻,践行职业......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4)》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4)》 6月3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京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4)》。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委员会主任单位交通银行牵头,20余......

    促进城市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XX年我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各项主要数据稳步增长。年全年共接待游客6870 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

    城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并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畜牧业是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传统产业,在为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