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政策——(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明确完善城乡一体化,三保合一或加速

时间:2019-05-13 11:1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保政策——(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明确完善城乡一体化,三保合一或加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保政策——(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明确完善城乡一体化,三保合一或加速》。

第一篇:医保政策——(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明确完善城乡一体化,三保合一或加速

(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明确完善城乡一体化,三保合一或加速

来源: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2014-3-17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3月17日讯,中共中央、国务院16日晚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这可能意味着,迟迟未能落地的三保合一将进入加速通道。

规划中提及,要根据常住人口配置城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服务。

本该于去年年中就整合完毕的城乡医保,却迟迟未能落地。在今年两会的国务院总理答记者问上,李克强总理也明确提出要整合城乡医保,构建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网。不仅如此,今年年初,部分省份已经开始推进该工作的进展,如山东省已经明确规定由人社部门统一管理。

业内人士表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职能的整合有利于加快推进医疗资源公平化与提高运作效率,解决我国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多头管理的现状。

另外,规划中亦指出,加强农民工聚居地疾病监测、疫情处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当地医疗救助范围。

第二篇: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下)

一.单选题
1.2002 年以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的县,7800 多万农民领到了养老金。(分 数:10 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30% B.40% C.50% D.60% 2.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主要动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的 城镇化道路。(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健康可持续 B.效益显著 C.有代表性 D.现代交通 3.中国山地、高原、丘陵比重占国土面积近()。2011 年,中国人口占全球的 18.98%,耕地占全球 的 8.67%,粮食产量占全球 的 22.2%。(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60% B.70% C.75% D.80% 4.粮食与食物体系的三阶段,1)数量安全为主-()安全;2)质量安全为主-食品安全;3)综合安全为主-食物主权。(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健康 B.粮食 C.三农 D.农田

5.成都市自 2003 年以来,率先在全国推行城乡统筹,特别是在被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

套改革试验区后,选择以“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 营集中)为核心,以市场化为动力,以政策为保障,推进城乡一体化,探索以城带乡破解城乡二 元结构的新途径。(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农民 B.服务 C.商业 D.教育 6.在农村内部,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业劳动力外流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的 矛盾日益显现,农地()构成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来源,粗放经营和土地荒芜现象日趋严重。(分 数:10 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荒芜 B.唯一 C.已 D.不能 7.适度()和整治复垦,有利于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也可净增耕地约 13 %左右。(分数:10 分)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城乡一体化 B.农村社会养老 C.集中居住 D.涉农补贴 8.城市扩张和资本扩张的核心要素,是建设用地的获得和使用。在国家()的严格保护、建设用 地指标紧张的条件下,如何做好土地文章,显得十分关键。(分数:10 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旅游环境 B.环境污染 C.农业安全 D.基本农田 9.成都市以“确权赋能”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农村()改革,着力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推进农村资产资本化。以此为基础,成都市总结推 广了“土地有偿流转,业主规模经营”、“土地量化入股,集体统一经营”、“龙头企业带动,村企 合作经营”、“ 土地量化入股,农民与企业合作经营”等多种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体制 B.产权制度 C.分配

制度 D.户籍制度 10.土地金融有三个特征:一是服务标的物主要是()农村土地。二是主要为农业、农民服务。为农民提供长期信用,帮助农民购买耕地、改良土地或兴建农业设施等(美国联邦土地银行)。协助当局推行土地政策,进行农地改革,发展农林渔牧等事业(台湾土地银行)。三是从事与土 地有关的长期信用业务。发行农地债券和发放长期低利息贷款。(分数:10 分)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农村贸易 B.农村商业 C.农村土地 D.农村劳动力


第三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

中国的城市经营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不仅需要战略,更需要策略;不仅需要理念,更需要手段。

政府作为城市经营的运作主体,该如何牵住城市化这个“牛鼻子”,制定出科学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从而实现城市和区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一、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型城镇的科学内涵和特点

建设新型城镇,推进城乡一体,首先必须搞清楚其科学内涵,深入研究其基本特点和运行规律。这是确保新型城镇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要把新型城镇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型城镇的科学内涵和特点。

(一)关于新型城镇的科学内涵。

概括为四句话,即“三次产业复合、三化协调推进、三大功能共生、城乡发展一体”。具体说,就是现代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复合发展;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宜居功能有机统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推进;城市和农村一体发展。可见,新型城镇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性和复合型区域。新型城镇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复合”,主要是体现在产业复合和功能的复合;一个是“综合”,它涵盖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部要求,体现了经

济与社会、发展与生态、城市与乡村、新区内与新区外、开放和内需等五个方面的统筹。这就是说,我们要建设的新型城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建设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开发区,更不是一个新的行政区划,它在空间上涵盖城市、农村和生态用地,但规划面积不等于城市建设区面积,既不是大面积圈地,更不是大规模造城。同时,新型城镇也不同于专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体现了单一性,产业集聚区体现了产业的集群性和链接性,新型城镇体现了综合性和复合型;但三者又存在一个梯次发展的递进关系,专业园区达到一定规模,具备了产业集聚构成要素,可以上升为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区达到了新型城镇的基本条件,可以上升为新型城镇。

(二)关于新型城镇的功能定位。新区功能定位是新型城镇制定发展战略、谋划新型城镇空间布局、编制新型城镇发展规划的基本前提和导向,在新区的发展中起着龙头性和战略性作用。我们对新型城镇的定位,从总体上讲可以称为“五区一中心”,即现代产业集聚区、现代复合型功能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先行区、环境优美宜居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和区域服务中心。当然,根据各地情况的不同,每个新区的功能定位也可以因地制宜、有一定的差别,发展的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

(三)关于建设新型城镇的目的。总的来讲是探索实现科学发展的途径,具体讲主要是解决五个问题:一是解决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问题,探索如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二是解决经济结构优化问题,探索如何使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怎样优化,质量效益怎样提高等;三是解决城乡统筹发展问题,探索如何实现城市科学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市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怎样加快推进等;四是解决以人为本问题,探索如何更好地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怎样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等;五是解决增长极问题,探索如何把新区培育成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总之,我们要深刻理解新型城镇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新型城镇的功能定位和目的,确保新型城镇始终沿着健康快速的轨道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应有的功用。

二、抓住关键,努力开创新型城镇建设新局面

新型城镇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现在的工作只是刚刚起步,今后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分清轻重缓急,科学、有序、有力地予以推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千城一面、面子工程等局面,或是一届领导班子一个城市规划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原来的规划对战略、产业、空间的研究不系统,规划未能充分反映出政府的战略意图和发展构思。另外,资金不落实、产业不落实等现象也屡见不鲜,使得规划不具备真正的实操性或者,所以,城市战略规划至关重要。城市发展战略规

划,是根据自然的秉赋、产业的优势、资源要素的整合、城市人口的聚集、区位的优势、差异性和后发优势等,充分研究和确定战略定位,进行正确的产业选择,并以金融进行引导,再体现在空间蓝图以及空间功能布局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也具有很好的执行稳定性,将成为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加快各项规划编制工作。“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就是统筹思想。新型城镇建设规划是龙头、是蓝图。有一套科学性、系统性的规划,是保证新型城镇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规划编制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把握好四个原则。具体讲:一要体现“三规合一”,确保新区规划与城市体系规划和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精准对接,使新区建设始终置于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二要体现组团化发展,使各组团相互衔接、功能互补,跳出“摊大饼”、扩张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同时组团划分要为将来的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留下空间;三要体现城市建设的复合型、紧凑型、节约集约、生态环保等先进理念;四要体现城市特色,包括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和规划功能特色等,坚决避免规划的“流水线”生产,搞成千城一面。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六个关系。具体讲:一要处理好新区规划与老区的关系,既要依托老区,又要优化老区,形成新区、老区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格局;二要处理好新区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体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尽量多用废地,避免占用优质良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三要处理好新区规划和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提倡城市集

群发展、组团发展、向心发展,形成各个组团分工合作、相互依托的关系;四要处理好新区规划与重要产业布局的关系,促进产城融合互动发展,把新区建设和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起来;五要处理好新区空间布局与城市功能定位的关系,新区的各项发展、建设都要体现创新、体现率先;六要处理好新区规划与现代交通体系建设的关系,城市发展要以交通条件为基础,交通要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规划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变更,确保权威性和严肃性。也正是基于规划的严肃性,规划的编制一定要慎重,涉及控制性、永久性、基础性的问题决不能出错。

(二)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城镇的功能越完善,其承载产业和吸纳人口的能力就越强,竞争力就越强。所以,规划确定之后,就要加快新型城镇各项设施建设,使其载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理念,率先完成新型城镇内道路、供排水和污水管网、供电、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整个新区建设的全面铺开创造条件。特别要高度重视地下设施建设,做到考虑周全、一次到位,避免丢三落四,地面建好之后再反复挖沟。二是加快生产性服务设施建设。以新型城镇内的产业集聚区为重点,统筹规划布局现代物流、金融担保、职业培训、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信息网络、环保监测、工业房地产等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三是加快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要在新型城镇内产业集聚区的外围,同步规划建设住房、学校、医院、商业网点、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新型城镇对产业和人口的吸引力、承载力,实现产城互动。四是拓宽融资渠道。新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单靠财政肯定不行,所以要加紧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筹措机制。这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近期,去重庆学习考察,他们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组建了八大建设性投资集团,现已成为重庆市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等领域的重要投融资平台。

(三)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无论是新型城镇还是产业集聚区,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都是产业,区内产业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中心新型城镇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没有产业作为支撑,其他功能就难以很好地发挥,新型城镇和产业集聚区也就难以形成增长极。因此,要在加快新型城镇现有产业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把招商引资作为新区建设的重头戏来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一要高水平策划招商概念,把新型城镇这个载体规划好、打造好、包装好、宣传好、运用好,充分发挥其“筑巢引凤”的载体功能。二要围绕新型城镇确定的主导产业,尽快引进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促进配套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三要抓好那些能完善薄弱环节、提升实力、地位和形象的项目,比如在现代物流、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等领域,大力引进其技术、品牌、销售网络等,藉此作为弥补不足或“走出去”的跳板。有条件的新区,要注重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经济效应。

第四篇: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上)答案

课件名称: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上)

测试题目共:30,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深化改革,把城乡一元结构作为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提出城乡均等的公共开支。(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2题、1998年遭遇生产过剩危机以后,我国开始了“三大差别再平衡”。(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3题、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4题、生态文明是一种超越传统工业文明、以多样性为内涵的人类自觉回归自然的文明形态。(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5题、近代城市化源于工业化阶段产业资本集中所客观需求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及其派生制度。(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6题、工业标准化及其就业标准化要求人才向城市集中的制式教育,必然摧毁生态化乡土知识体系。(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7题、科学发展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8题、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9题、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0题、工业内生资本和技术增密机制,绝不会造成产业集群和形成资本利益集团。(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1题、()多重流通分配环节恶性竞争,造成产销对立,信任缺失,监管困难,城乡矛盾。(单选题)(分值:3)

A. 商业资本过剩

B. 产业资本过剩

C. 金融资本过剩

D. 以上均错误

第12题、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提出了()。(单选题)(分值:3)

A. 和谐社会

B. 以人为本

C. 发展经济

D. 科学发展观

第13题、2004年,我国提出了()。(单选题)(分值:3)

A. 和谐社会

B. 以人为本

C. 发展经济

D. 科学发展观

第14题、()意味着:向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转嫁危机,造成水土条件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单选题)(分值:3)

A. 商业资本过剩

B. 产业资本过剩

C. 金融资本过剩

D. 以上均错误

第15题、占人口()的小资和30%的中资都是高度分散个体。(单选题)(分值:3)

A. 60%

B. 10%

C. 30%

D. 40%

第16题、2007年,十七大提出()。(单选题)(分值:3)

A. 建设生态文明

B. 和谐社会

C. 科学发展观

D.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17题、《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伟大旗帜。(单选题)(分值:3)

A. 社会主义

B. 改革开放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以人为本

第18题、()社会组织建设是应对中产阶级崛起的主要措施。(单选题)(分值:3)

A. 单一

B. 多元化

C. 全面协调

D. 大力发展

第19题、2002年,我国提出“三农”问题和城乡二元结构,确立城乡统筹战略,开始()。(单选题)(分值:3)

A. “区域再平衡”

B. “贫富差别再平衡”

C. “城乡再平衡”

D. 以上均错误

第20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单选题)(分值:3)

A. 和谐社会

B. 以人为本

C. 改革开放

D. 群众路线

第21题、城市资本经济三大过剩向乡土社会转嫁危机,势所必然造成()等三大安全挑战。(多选题)(分值:4)

A. 房价过高

B. 食品质量

C. 环境污染

D. 城乡割裂

第22题、《决定》指出,让一切()、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多选题)(分值:4)

A. 劳动

B. 知识

C. 技术

D. 管理

第23题、《决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多选题)(分值:4)

A. 经济体制

B. 政治体制

C. 文化体制

D. 社会体制

第24题、二元结构造成农村()三要素长期净流出。(多选题)(分值:4)

A. 劳动力

B. 资本

C. 土地

D. 人才

第25题、2006年的1号文件中强调“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文化传承等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多选题)(分值:4)

A. 原料供给

B. 就业增收

C. 生态保护

D. 观光休闲

第26题、《决定》指出,不断扩大开放,()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多选题)(分值:4)

A. 影响之深

B. 决心之大

C. 变革之深

D. 影响之广

第27题、《决定》指出,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选题)(分值:4)

A. 道路自信

B. 理论自信

C. 制度自信

D. 文化自信

第28题、《决定》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多选题)(分值:4)

A. 更有效率

B. 更加公平

C. 更加快速

D. 更可持续发展

第29题、2006年的1号文件中强调,改变1956年因国家工业化确立的“农业现代化”思想,由单一经济视角转向()多维视角。(多选题)(分值:4)

A. 经济

B. 社会

C. 生态

D. 科技

第30题、《决定》指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多选题)(分值:4)

A. 市场经济

B. 民主政治

C. 先进文化

D. 和谐社会

第五篇: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9日 07:38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李文慧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河南省南阳市围绕如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进行了积极探索。深刻认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和模式。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比较,有五个特点:一是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统筹城乡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二是产城互动,坚持以产业兴城镇、依城镇促产业,同时依托新型农村社区转变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三是严格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四是破除农民进城的体制性障碍,使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五是以人为本,融合城市现代文明和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开放包容、和而不同、尊重差异、多元一体的新文化,为工业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文化条件。目前,南阳市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期。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都需要空间,而城镇化本身就是城镇空间拓展的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都对土地具有刚性需求,这成为当前制约南阳市发展的突出困难。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创新思维,从提升空间使用率上寻求突破。这就对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了紧迫要求。

坚持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联动发展。一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和农村发展的增长点。坚持有利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民就业的原则,综合考虑交通条件、历史沿革、生态环境、居住习惯等因素,采用城镇带动型、园区辐射型、特色产业型、村庄合并型等建设模式,分期分批将行政村整合为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享受和城市同等的社会服务。二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深刻认识南阳市具备建设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独特区位优势,紧紧抓住筹备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新区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等机遇,全面实施中心城市振兴工程。三是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以县城为依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强产业支撑,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农村人口就近转移就业。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科学规划,破解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保障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快速推进。首先,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无论选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地点,还是发展产业,都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实施环境“面源治理”工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低碳经济,打造绿色水源地,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次,推进新型城镇化涉及产业布局、村庄撤并、基础设施、社会保障、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住宅建设等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谨慎决策、量力而行、分类指导、合力推进。第三,拓宽筹资渠道,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市、县财政出资作为引导资金;积极整合各项涉农资金,集中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力度,探索通过土地、房产抵押等办法加大对农户建房、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动农民自己量力投入,多渠道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问题。第四,认真研究、灵活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置换和土地综合整治等制度措施,最大限度挖掘农村土地潜力,多举措解决新型城镇化用地矛盾。

(作者为中共河南省南阳市委书记)

下载医保政策——(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明确完善城乡一体化,三保合一或加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保政策——(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明确完善城乡一体化,三保合一或加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