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现代化向智慧城市发展推进需要新内涵

时间:2019-05-13 11:2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现代化向智慧城市发展推进需要新内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现代化向智慧城市发展推进需要新内涵》。

第一篇:城市现代化向智慧城市发展推进需要新内涵

城市现代化向智慧城市发展推进需要新内涵中国城市化进程活跃,但目前的城市化主要还是数量和规模的扩张,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早在智慧城市运营商贝尔信提出智慧城市之前,贝尔信就深刻认识到各级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现代化水平会有更高的要求,且中国城市亟待加快发展转型和空间重构,发展重心亟待由规模的扩张转到数量与质量的并重。因此贝尔信认为,城市现代化向高级阶段的智慧城市发展是必然趋势,但其过渡需要新的内涵表现。

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能力变革。城市已成为当代经济的“主战场”,而目前城市经济增长主要建立在资源、投资和劳动力高投入以及工资、地价等要素成本的基础上你,产业发展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创新驱动力严重不足。贝尔信认为我国城市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急需转变增长方式,突破增长极限,城市必须拥有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才具备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而智慧城市智能信息新一代技术正是成为城市产业发展和变化的主要力量。

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要保障城市高效、通畅、有序地运转,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关键,它是城市经济、技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基础,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人工物质载体。当前城市资金严重短缺、融资渠道狭窄、简单僵化的方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交通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具有工业、商贸、金融、交通运输、旅游、科学文化等多种功能,应建成以经济中心为主,开放度高、吸引力大、辐射力强、功能齐全的智慧城市。

城市管理智慧化。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建设与发展正处于高潮时期,然而资源环境约束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日益严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停滞不前;贝尔信认为,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需要新的思路,以及在新思路指导下的体制改革和工作方法改革,实现高管理水平城市,从而为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利用新一代技术,实现智慧化管理才能与日益复杂的城市实体系统协调一致,达到市民安居乐业的新型城镇化。

第二篇:数字辽源向智慧城市推进

7月19日的北京,热力四射。在西苑饭店,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和中国智慧城市论坛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CSC2012)隆重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领导、专家,以及来自新加坡、广东、浙江等地的专家、嘉宾济济一堂,共同研究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智慧城市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在我国也进入了快速推进阶段,目前超过50个城市提出建设目标,其中上海、宁波、武汉、佛山等明确出台智慧城市相关规划。本届论坛以“科学建设智慧城市 高效运营智慧城市”为主题,旨在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探究其发展的基本规律、典型模式与行动策略,寻求智慧产业与智慧应用的融合发展,通过政企合作做好智慧城市(镇)示范和推广。

广东省佛山市、浙江省宁波市、河北省迁安市等在会上相继阐述了当地在智慧城市方面的规划和做法,来自吉林省的辽源市委书记姜有为所作的“积极打造智慧城市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新辽源”主题报告,尤为引人关注。长达20分钟的专题报告里,辽源打造智慧城市超前的理念、丰富的成果,吸引了参会领导、专家以及国际国内参会嘉宾的目光,大家惊叹辽源之变。的确,辽源在“数字辽源”和“智慧城市”建设上精彩纷呈,可圈可点:

辽源市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在“数字城市”、“基础网络”、“信息兴业”、“信息兴农”和“信息兴教”五大工程开展深度合作,为“数字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软通动力、大唐移动、吉林移动、吉林大学等企业和高校的入驻,使“数字辽源”建设拥有了完备的技术、人才支撑体系;

特别是IBM东北卓越云计算中心在辽源建成并启动运行,使“数字辽源”建设的应用项目全部具备了运行条件,重点规划的38个基础应用项目中“数字工商”、“平安城市”、“数字出租车监控管理”等14个项目已上线运行……

辽源,正在演绎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向智慧城市的华美嬗变,正在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迈进。

解读辽源:用智慧建设智慧城市

“抓住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的机遇,辽源走出了资源枯竭的困境,率先提出打造数字辽源,按照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政策保障、社会参与,以智能化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打造产业发展、城市管理、社会建设、民生服务新模式,形成面向未来的全新城市形态。”论坛上,姜有为作的“积极打造智慧城市 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新辽源”主题报告,从把握智慧辽源建设方向、打牢智慧辽源建设基础、探索智慧辽源建设模式三个方面,对辽源建设智慧城市的现状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解读。

立足实际明确目标 确定智慧辽源建设体系

纵观辽源的发展,目标超前、明确: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以信息技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层次跃升;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城市事件和部件管理,提高城市自适应能力,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推进城市管理层次跃升;加快政务信息化和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和社会管理水平,推进社会建设层次跃升;建立民生需求数据采集系统和供给系统,提高调控公共资源能力,实现民生服务便利化,推进公共服务层次跃升。

姜有为说,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体系,辽源重点打造三个应用服务平台。

一是构建产业链协同服务平台,以商务应用、行业应用、企业应用为核心,加快建设智能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集散、企业协理、云计算应用等信息服务业,带动软件产业园建设,加快信息产业发展。

二是构建政务信息化应用平台,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扩大网上政务服务范围,重点建设网上审批、网上投诉、官方微博、政府公共服务呼叫中心等系统。

三是构建城市智能管理平台,依托东北云计算中心和应用软件基础平台,整合和分配城市管理资源,深化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管理和业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实现对城市的科学、精细、长效管理。

实施重点项目 打牢智慧辽源建设基础

从2011年开始,数字辽源已经打牢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迈出了向智慧城市迈进的步伐。

建设围绕产业发展、城市管理、社会建设、公共服务四大领域,辽源谋划实施38个基础应用重点项目。目前,已启动实施14个,其中含子项目22个,累计完成投资9.7亿元。

产业发展方面,一批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项目相继落户。7月9日,全国第三家、东北第一家IBM东北卓越云计算中心在辽源正式运营,以卓越云计算中心为支撑,以大唐移动、软通动力、上海象形科技等企业为主体的软件产业园已完成初步规划,9月份启动实施。到“十二五”末期,园内高科技企业将达到20户以上,销售收入将实现40亿元左右。

城市管理方面,重点建设数字环境监控、数字防灾减灾、数字城管、应急指挥等15个系统。目前,综合平台建设硬件设备完成安装调测,形成业务承载能力,应用项目具备运行条件,数字集成平台建设完成,数字交通系统建成城市出租车监控平台,实现对全市1500台出租车的GPS定位监控管理。数字城管和应急指挥系统8月末完成。监督指挥中心、数字城市体验中心9月末投入使用,地下管网普查、城市部件调查和三维建模工作10月底完成,数字社区启动建设。

社会建设方面,行政审批服务网全面开通,电子监察系统启动运行,行政审批提速提效、行政服务提质提标。数字工商项目已百分之百覆盖到全市所有食品批发业户,平安城市管理系统在吉林省率先完成交通管理、应急处置和公共安全服务系统整合,治安交通卡口监控系统建成,所有公共场所监控点全部接入监控中心,成为吉林省首个电子监控系统全覆盖的地级城市,数字安监中心也将于9月末联网运行。

公共服务方面,数字医疗、食品安全溯源平台、市民“一卡通”、民生账单、数字教育等系统,为群众提供生活到生产、家政到出行的方便快捷服务。数字医疗7月底完成系统上线和数据对接等工作,“一卡通”项目数据中心建设将于7月末完成。

到2015年,辽源将全面完成“智慧辽源”规划项目建设任务,形成完整的“智慧辽源”运行系统。

探索多元投入 推进智慧辽源建设

在智慧辽源建设过程中,辽源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及时调整新方向,不但坚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的关系,而且积极尝试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努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扎实推进智慧辽源建设。

政府主导作用是智慧辽源建设的根本,辽源市结合实际,组织制定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对公共资源进行科学分配,对原有城市信息化系统按照“逻辑一体,物理分离”的理念实行整合、改造,坚持“交换共享、资源统筹”的原则,在保障智慧辽源项目建设相关企业利益的同时,也确保政府投资获得相应收益。

辽源还注重强化企业主体作用,与上海象形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就智慧城市运营签订框架协议,确定了以服务提供、自主盈利为目标的运营方向。建立以IBM、软通动力、大唐移动、吉林移动、吉林大学等公司和高校为合作伙伴的技术、人才支撑保障体系,整合各方面技术力量,建立创新应用、可靠运营、优质服务、资源共享、有效监管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一个兼顾政府公共服务和企业有偿服务的综合体,辽源尝试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上提倡“小政府,大社会”,“政府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服务型政府理念,确保相关服务项目尽快建成。利用智慧辽源服务平台,推广服务外包、政务业务外包等模式,既减少政府财政支出,提高行政效率,又保证企业收益。

此次论坛不仅学习交流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成果,更是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在全国推进建设“智慧城市”的动员会,他们将在全国654个建制市里选择5个智慧城市示范城市。根据目前的判断,辽源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城市规模、数字城市建设等条件,比较适合在东北做示范城市。

B

专家观点:辽源适合做东北的智慧示范城市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建设智慧城市,既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争创新一轮发展新优势的必然选择。第一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现场,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们齐聚一堂,就智慧城市及相关产业最新发展动态,产业发展导向、前沿研究、最新技术标准等进行交流和探讨,部分专家还针对“数字辽源”的现状建言献策,为辽源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意见。

建设基础好 领导重视程度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辽源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先锋城市,非常有特色,“数字辽源”已经把数字城市推广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社区、数字教育,包括智能的交通、医疗等等都融合在一个平台上,所以发展很快。我认为,辽源要更加智慧地推进城市化建设,要做到:第一,从社会发展的整体角度,系统谋划城市的发展,把城市发展归纳到一个信息化的系统中间去,从更长远、更广泛的角度,以更多新的视角看待城市,把城市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第二,更加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数字城市建设中间可知性,可落实,可检验,可考核,一步一个脚印推进辽源的数字城市的建设;第三,就是要从现在科学应用角度思考,特别是要用尽可能新,尽可能廉价,尽可能创新的信息技术来应对和解决发展中间的问题。

辽源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基础很好,市委、市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很高、信心很大,希望辽源的智慧城市建设能给整个东北的数字化城市建设带去更新、更好的经验。

智慧城市与管理结构吻合 影响不可估量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智慧城市的建设对辽源十分重要,因为它恰好处于中国面临的五化交集,将直接而深入地推动信息化与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融合,并且给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从这一点来看,智能城市的建设对辽源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意义。智慧城市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它恰好处于各种信息技术新的浪潮交集上。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这些大数据技术、数字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感知中国技术都是智能城市所需要的技术,而且远远不止这些。智能城市恰好和中国的管理结构相吻合,中国有一个强大的市政管理,而智能城市是一个极妙的抓手,在推动城市化又好又快的发展。当前,辽源已经自发吹响了建设智能城市的号角,各种IT企业纷纷踏歌而行,这将是一项宏观而广阔的工程,其影响不可估量。

智慧城市建设需协调好三大关系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辽源和许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一样,在建设智慧城市时,需要协调好三大关系:第一,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关系,应该是两轮驱动,不能离开技术创新,也不能离开金融创新;第二,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市场的机制与政府引导,就是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第三,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基础硬件和环境软件两个基点,两方面建设并重。

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辽源具有前瞻性思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董云庭: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改变管理模式和服务流程,包括政府的工作流程,服务部门的服务流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存在一定的困难,但相信辽源具备良好的基础,政府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具有前瞻性思路,智慧城市的建设在辽源一定能够实现。

通过辽源成功模式 扩散到全国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规划部部长万碧玉:我们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一直在从事研究各种不同城市、城镇的数字化城市建设,在华南、华东、环渤海湾开展了很多调研工作,目前更关注东北的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辽源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基础非常好,已经有像大唐移动、软通动力、象形科技这样比较知名的公司做了“数字辽源”基础建设方面的工作,智慧城市的规划也细致、周密。

辽源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在研究智慧城市方面提供了参考,规模不大,有着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它是一种模式创新。

我们希望通过辽源信息化试点示范城市的工作所取得的成功,能把这种模式扩散到全国,为其他城市提供参考。另外,我们也希望通过辽源这种产业集群,如IBM云计算的落成,扩散到整个东北区域。

聚焦:什么是智慧城市?

进入21世纪后,全球城市面临着人口膨胀、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等诸多问题。各国政府、技术专家与工程界都在致力改革,努力改进,积极处理各类问题。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展示了全世界对此的探索与解决方案。自IBM提出“智慧地球”后,目前,“智慧城市”已成为当前全球最热点的话题。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在信息感知、智能分析、后期运营、信息互联、管理决策等方面更具智慧的城市(镇)。

智慧城市的核心构成:智慧城市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将城市中的信息基础设施、社会信息基础系统和智能建筑连接起来,构成城市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的电子政务系统、行业业务信息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等各领域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紧密化,成为实现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大系统。

第三篇: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生动体现。这就要求各城市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与指示。

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主标题)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区域创新发展实践的新热点、新趋势,在我国当前进入经济新常态、优化结构实现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是加快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落脚点和重要空间载体。

从总体上看,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内涵是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较完善的城市科技创新制度

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是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土壤,直接影响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生成。创新型城市的制度设计一定要以最大限度调动城市创新要素投入城市创新活动为目标。

在一个创新型城市中,拥有完备的创新活动领导机制与协调机制,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创新活动管理和执行成本,保证城市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这种制度旨在鼓励创新型人才成长,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实现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同时,还要围绕激发城市科技创新意识和行为,设计导向一致的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以及围绕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政府服务等。

二、高水平的城市科技创新投入和基础条件

保证城市科技创新活动的前提是良好的投入水平和科教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分析世界上典型创新型国家的经验,可以发现,在经济发展初期,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0.5%一0.7%左右;在经济起飞阶段,该比例上升到1.5%左右;进入稳定发展期,该比例则保持在2.0%以上。在前两个阶段,政府的投入应占主导地位。

要提升城市科技创新投入,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特别是在人均GDP较低的情况下,更需要政府资金发挥引导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动员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加大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形成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其它社会主体在市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下的科技投入合理分工和协调配合机制。

三、大规模的城市创新型企业

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创新不是科学发现和发明,而是企业家利用新思想创造出新的生产资源组合来增加利润的过程。

因此,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中之重是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中之重依然是培育本市的创新型企业。一个创

新型城市一定是创新型企业密集的区域,这种密集不仅表现在创新型企业的数量上,更表现在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意识与实力上。

从城市的创新成果上看,拥有大批居于全国行业领先地位的本市科技型企业,就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最突出成果。比如深圳市,因为有了华为、中兴、比亚迪、迈瑞、腾讯等一批企业,而成为创新型企业高度密集的区域,并成为国内创新型城市的排头兵;而青岛市,由于有了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等一批企业,成为全国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最集中的城市,走出了一条“品牌战略+自主创新”的品牌经济发展之路。

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城市发展模式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最根本内涵就是实现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节友好型城市的重要支撑,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城市运行体系内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创新。如深圳形成了全国首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城市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业化为目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把通过自主创新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经济质量作为建设“效益深圳”的核心,政府层面也形成了有效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全产业链支持服务体系和与自主创新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

且深圳是典型的开放型社会、多元文化并存。深圳的外来移民,以追求理想和美好生活为目标,在艰苦拼搏和创业奋斗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立奋进、勇于竞争、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移民文化价值观,移民文化价值观遂孕育了深圳创新文化的基因,造就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结语注意音效转折)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全党全社会面向新世纪新阶段的共同事业、伟大事业。站在新起点,迈步新征程,只有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定能凝心聚力,建设公平共享的现代化创新型城市,谱写新时代的发展新篇章。

第四篇:智慧城市发展论文

中小型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基础,包含了众多领域,各个领域之间有机互联,互为整体,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如火如荼,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能交通系统 智慧医疗系统 智能电网 发展前景

一、发展背景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智慧发展、五化融合。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八部委文件精神,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以人为本,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二)因地制宜,科学有序。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

— 1 — 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经验,再逐步扩大建设范围和领域,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

(三)整合资源,统筹协调。进一步依托云计算中心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等系统性软硬件设施,整合政企各方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统筹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资源重复及浪费,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四)市场为主,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五)可管可控,确保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六)细化要求。

1、公共服务便捷化。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出行、防灾减灾、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领域,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的信息服务体系,公众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方便、及时、高效。

2、城市管理精细化。市政管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社会诚信、市场监管、检验检疫、食品药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的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统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实现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精准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动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3、生活环境宜居化。居民生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水、大气、噪声、土壤和自然植被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线防控体系基本建成,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4、基础设施智能化。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运行管理实现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5、网络安全长效化。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基础网络和要害信息系统安全可控,重要信息资源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得到有效

— 3 — 保护。

三、发展前景及问题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交汇点,代表了信息技术发展和综合利用的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过快、交通拥堵不堪、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等多种挑战,推动城市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打造智慧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智慧城市建设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智慧城市已成为医治“城市病”的最佳良药,是城市发展的高层次需求。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智慧的基础设施、智慧产品、智慧技术、智慧设备等协同推进,最终形成城市整体智慧产业链,推动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未来成熟的智慧城市体系将包含以下几种必要组成。

1、集多种技术为一体化的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建立起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目前,智能交通系统已发展为集交通信息采集、通信传输、数据处理、控制指挥等技术为一体的多学科应用型产业,因其实时、准确、高效、绿色的特点,成为解决一些大型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2、实时互动的智慧医疗系统。智慧医疗是以医疗信息化为基础,核心是借助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通过传感设备进行患者的身份管理,形成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患者主索引,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约定的业务逻辑和网络协议,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目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监控管理、数字化医院和远程医疗监护三个方面。未来智慧医疗产业将向个性化、移动化方向发展,智慧胶囊、智慧护腕、智慧健康检测产品等移动智慧医疗产品将会广泛应用,借助智慧手持终端和感测器,有效地测量和传输健康数据。

3、坚强型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基于高速通信网络,利用传感和测量技术、设备技术、控制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高度融合。智能电网具有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等特点,能够抵御各类外部干扰和攻击,同时,由于具有强韧的电网基础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因此在实现多种能源便捷接入的同时,能够抵御各类外部干扰和攻击。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个性化智慧家庭。智慧家庭又可称为智慧家庭服务平台,是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家电控制等技术,将家庭电器智能控制、信息交流及消费服务等家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创造出高效、舒适、安全、便捷的个性化家居生

— 5 — 活。智慧家庭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依托数字电视机顶盒、个人手机等终端载体,实现政务服务、社会服务信息化,将人们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机联系并融合起来。同时,智慧家庭可将技术、产品、应用、服务和社会、社区、家庭、个人等单元密切联系起来,体现出科技创新对于提升消费水平、推动人文生活进步的巨大力量,真正做到安全、便利、舒适、节能、智能。智慧家庭产业融合了硬件升级、软件应用与运营服务等多个领域,为芯片制造商、面板厂商、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等产业链参与者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及空间。

(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存在的问题。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基本与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并且具有良好的实践土壤。随着科技部在2013年10月将20个城市纳入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规划数目已超过220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各地先后投入智慧城市建设中。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综合分析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缺少运营准入标准,存在项目一哄而上等现象。此外,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体系,项目建设水平、基础参差不齐,严重制约智慧城市的建设。

2、缺乏详细的工作任务和实施路线。目前我国有些城市盲目跟风,把智慧城市仅仅定位在工程建设,或者是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没有深刻领悟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国家 — 6 — 打造智慧城市的核心目的。

3、缺乏相应的配套体制和法制环境。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而当前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这一特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推动智慧城市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仅仅依靠政府投资来推动建设,无法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将直接导致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严重不足。

(三)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加快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求解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复杂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途径。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1、要制定顶层设计和长期规划。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政策,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力量,联合推进,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要求,加强对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和监督。

2、要考虑各个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从自身特色和需求出发,以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为着眼点,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统一规划下考虑到每个城市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3、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配套措施和法制环境。建立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重照,刘淑华.智慧城市:中国城市治理的新趋向[J].电子政务,2011(06).[2]李峰.智能交通系统在国外的发展趋势[J].国外公路,1999(01).[3]王立谦,朱明清.浅谈智能电网的现状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4]李建功,唐雄燕.智慧医疗应用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兴通讯技术,2012(02).[5]李艳.如何认识和推进社区信息化——面向社区服务和管理开展社区信息化的经验总结[J].中国信息界,2007(06).— 8 —

第五篇:努力推进城市向新型宜居城市发展

努力推进城市向新型宜居城市发展

专业:行政管理学号:200810301096 姓名:杨匡指导老师:姚贱苟

摘要:

随着时光的推移,时代的进步,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已经转到21世纪的历史车轮,为我们追求新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要求。城市化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小乡镇到小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对于城市化的发展从来就没用停止过。当新世纪的来临,全球化的加深,对于新型的城市化道路,城市发展战略都有了新的改变。由于工业的发展带来种种城市病,我们不得不慎重的考虑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二十一世纪以前,是城市患病的时期,二十一世纪到来,是城市治病的时候了。我们不断的摸索着前进的道路,创新和发展。宜居城市,一个新兴的概念,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一.宜居城市的内涵

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

宜居城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强调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能协调发展,人们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都感到满意,并愿意长期继续居住下去。狭义的宜居城市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在实践中,有的城市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宜居城市建设的首要位置,突出园林绿化的作用。建设现代宜居城市是每一个城市管理者的追求,更是每一个市民的期盼。推动城市向宜居城市转型已经成为当今城市管理的重要职能了。

客观上来说,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定的宜居性。现代宜居城市的建设实践,早已经开始。例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连市,在20世纪90年代快速崛起,改变了过去城市发展的老思路,老模式,把环境的整治,美化,保持作为新的城市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真正的花园城市,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今大连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宜居城市。浙江小镇千岛湖是从一个传统乡镇转变为现代旅游的黄金城市,城市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围绕着美化环境,保留历史文化,保护山水景色,提供优良服务等,也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一句城市。

总之,宜居城市这一理论的出现,是城市管理理念,发展战略,发展动力的一次重要转变。

二.宜居城市的发展背景

随着城市化由低到高的进化过程,工业的不断发展,一些城市问题不断出现,道路拥挤,住房紧张,环境破坏,空气污染,就业紧张等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每一个城市的共同问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正是由于这一变化,人们必将越来越关心自己的人居环境和生存环境。建设宜居城市的概念就这样产生了。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在经历着发达国家已经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正在面临粗放型城市向节约型城市的过渡,正在急切地探索中国新型的精明增长城市道路,实现节约资源、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目的。在这场浪潮中,大量城市把城市做大、做强的同时,也在探索如何把城市“做好”。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普遍开始重视宜居城市建设,近两年之内已经有许多城市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

因此,宜居城市建设标志着中国城市发展观念的提升,是城市建设目标质的飞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 宜居城市的科学评价标准

2007年5月30日《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正式发布,《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的出台是关于我国城市环境的一大进步,是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工作方面的具体体现。

宜居城市分为三类:宜居城市,较宜居城市和宜居预警城市。

宜居城市的科学评价标准内容主要包括六大方面,他们分别是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另外,该标准还根据“水桶短板效应”原理,设置了几项否定条件。宜居指数得分大于等于80分的,只要有任何一项否定条件,就不能确认为宜居城市。

我们不能说给宜居城市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宜居城市对于城市的要求是高的。城市富裕,环境优美,绿化程度高,就业环境好,公共安全稳定,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几点是毋庸置疑的。

四.宜居城市理念的意义

宜居城市理念的提出,是城市化进行到如今,的一场伟大的革命,它具有深远的影响。宜居城市的发展同时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当然不可能预知未来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全部。但是通过宜居城市发展的数十年的成果,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宜居城市理念的提出的深远影响。

宜居城市是一场深远的革命,它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策略,将进一步的改革创新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城市管理方式和城市空间分布形态,形成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布局。

宜居城市的发展,将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生活环境的高要求,真正的通过城市的变化达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潮,我们可以想象,宜居城市的理念将成为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潮流。

宜居城市是21世纪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城市一句质量高低直接代表着城市的争议发展观念,代表着人,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能力和水平;影响着反映着城市的文化传承,城市特色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等生活质量,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观念和行为。因此,一个城市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宜居城市,对于其是否具有竞争力,吸引力,发展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 如何向宜居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向宜居城市发展,一定要理论先行,实践论证,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走向生态宜居城市的道路。

一定要树立现代城市发展理念,不能一味的追求GDP的增长,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应该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结合。系统的整体的规划城市的产业结构,城市土地使用等,搞好城市规划,把建造生态宜居城市中的生态二字放在首位。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不能鼠目寸光的看到近几年的效益,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城市规划。

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政府,管理者要在城市环境和生态的问题上特别关注,需要建立起城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编订城市环境法规。注重城市的绿化,建立城市边缘森林等,要把城市规划和绿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大自然引入城市。在工业和环境的矛盾上,要根据生态环保和新的工业发展改变不适合城市环境的产业格局,要把城市发展的目标集中在可持续发展上,寻找适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产业。

城市管理者要把极高城市公共服务的质量作为重要的课题。一个宜居城市的重要标准,就是市民能够满意城市提供给自己的服务。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重视公共服务的供给。

更重要的是各个城市的宜居城市发展道路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发展各自的宜居理念的时候,就要深刻的结合本城市的文化和特点,要体现出自己城市的特色。不能盲目的参照某个成功的城市,照搬其发展策略,最终导致的只有失败。

总结: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不断发展的社会,不断提高的个人生活要求,都要求我们的城市发展朝着文中提出的宜居城市的目标前进。宜居城市的理念真正慢慢的普及到各个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市的宜居状态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潮流。在进行新一轮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的重点,应该把宜居城市的理念引入。

参考文献:

⑴吴琳 《宜居城市管理》人民出版社 2007.8

⑵北京市“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现代城市运行管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8

下载城市现代化向智慧城市发展推进需要新内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现代化向智慧城市发展推进需要新内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新愿景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新愿景 什么是智慧城市? 基本内涵 目前,关于什么是“智慧城市”,并没有形成统一说法。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月发布的《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

    推进城市快速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城市快速发展 根据省《关于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意思》,AA山市融入成都都市圈这一“增长极”,我市已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

    智慧城市需要顶层设计指引

    智慧城市需要顶层设计指引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市正面临诸多挑战:人口膨胀过快、交通拥挤不堪、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过度、安全隐患明显、各类事故不断发生„„令人高兴的......

    浅谈海绵城市的内涵与发展

    海绵城市的现状与发展 给排水131 闵宗谱 摘要:“海绵城市”的概念产生于行业内和学术界习惯用“海绵”来比喻城市的某种吸附功能,最早澳大利亚人口研究学者Budge学者应用海绵......

    “智慧城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转载:来自“中国物联网” 文章作者:秦洪花 李汉清 核心提示: 未来越来越需要依赖信息技术而推动智慧城市发展,世界各国和政府组织都不约而同地提......

    智慧城市的滥觞与发展

    智慧城市的滥觞与发展 智慧城市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各个地方政府都在开展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的相关工作,今天这门课主要想通过对国内外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践,以及相关理论的分......

    打造智慧城市,助力长春发展

    打造智慧城市,助力长春发展 刘钦磊,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加速了信息化向智慧化的转变,新一代信息技术成就了各领域应用的智能化,“智慧......

    未来城市的发展:绿色+智慧

    未来城市的发展:绿色+智慧 4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通知的形式印发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将是指导我国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