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病及其治理小组及个人讨论提纲
小组讨论的提纲:
一、“城市病”的含义
“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病产生的原因
1.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低,且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2.对城市规划的作用认识不够,规划意识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行政干预规划、人为影响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肢解了城市规划集中统一管理权,削弱了规划的权威。
3.中小城市为了招商引资大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商在优惠政策的保护下,受利益驱动,不服管理,随心所欲,不报自建、随意乱建,先建后办、边建边办、建毕不办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规划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城市病”的主要表现:
1.规划滞后于建设。
2.“马路拉链”随处可见,影响城市整体形象。
3.城市绿地少、公园广场数量不足,标准低,生态环境差。
4.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劣。
5.城市规模盲目扩张,缺乏特色。城市的形象关键在于有特色。
四、城市病对人体的危害
常年在城市居住的人对城市形成的依赖,会导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它不仅能影响健康,严重者还会发生疾病。
1.以车代步。
2.以补求寿。
3.娱乐过度。
4.迷恋电视。
5.睡眠不足。
6.饮食过精。
7.烟酒成癖。
五、城市病的治理措施
1.树立规划权威,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⑴加大投入;
⑵政府带头执行规划。
2.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
⑴各级领导必须形成“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的共识;
⑵规划一条道路或一个小区,要强调规划的前瞻性、预见性,各类管网要合理布局、科学布局,始终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原则组织施工;
⑶政府要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加以立法,管理部门依法加强管理。
3.立足本地实际,实施增绿扩绿工程:
⑴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自然资源,合理安排绿地布局,突出园林绿化地方风格;
⑵强化绿化监督管理,确保城市绿地面积不被侵占。
4.加强污染治理,构建城市生态经济:
⑴严格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⑵优化能源结构;
⑶大力加快治污设施建设,增强污染治理能力;
⑷借助先进科技构建城市生态经济。
5.注重个性特色,科学为城市定位:
⑴做到文化特色和现代化气息相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呼应,要有超前性、科学性、指导性,准确把握地域内的建设脉博;
⑵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内不同区域的分工,突出功能,注重实用;
⑶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做好城市风貌规划,在新的建设中注入历史的遗存
使城市脱离肤浅平淡,丰富其文化内涵。
六、总结
为了防止“城市病”的发生,必须在城市建设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兼顾,实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举例:多城市重唤自行车出行
北京市交通委规划处处长陈燕凌称,目前北京44%的机动车日出行距离不足5公里,这一部分需求是可通过自行车解决的。
曾经我们被外国人感叹为“自行车王国”,城市中涌动的自行车流被比喻为“移动的长城”,如今却难觅其壮观景象。这两天,在某网站推出的“谁动了中国的自行车”这个图片专题中,上万网友参与讨论,其中很多人是这次黄金周大假出行的游客,他们纷纷感叹:在“自行车时代”,根本就没人担心会堵车。永久、凤凰、大金鹿、飞鸽……不少人对这些老牌自行车如数家珍。
今年8月初,永久自行车推出全新品牌与车型,时尚美观,兼具现代与复古风格,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注意。“永久C”的重磅出现唤起了对渐渐褪色的自行车生活的回忆。
据报道,目前一些地方也开始着力重唤城市自行车出行。根据计划,北京将更多地修建自行车专用道、在2012年内将自行车租赁点增至1000个、增加自行车停靠设施的建设等,争取在3-5年内,让自行车回归市民生活。
杭州,作为首个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城市,已经建成了2000个租赁点拥有50000辆自行车,任何一人,只要年龄在16岁以上70岁以下,会骑车,都能够从任何一个租赁点租车,如果在一个小时以内把车还到任何一个租赁点,都将享受免费骑行的服务。
个人讨论提纲:
一、“城市病”的含义
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导致现代化的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能源短缺,而造成的种种弊病,称之为“城市病”。
二、“城市病”的主要表现
人口膨胀
就业压力增大
交通拥堵
环境污染
住房紧张
能源短缺
三、“城市病”对人类生活的危害
常年在城市居住的人对城市形成的依赖,会导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它不仅能影响健康,严重者还会发生疾病。
1.以车代步。
2.以补求寿。
3.娱乐过度。
4.迷恋电视。
5.睡眠不足。
6.饮食过精。
7.烟酒成癖。
四、“城市病”治疗方法
比如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北京采取单双号限制车辆出行,未来在销售汽车方面更采取摇号的办法,实行宏观调控统一策划的方式控制并抑制交通问题。
举例:
上海世博会各国展示治疗城市病的方法
1.如何解决城市交通中的污染、拥堵、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欧登塞案例馆带
来的处方是全城修建专用自行车道,限制汽车发展。
2.法国罗阿大区案例馆提出以楼层高度的平衡来实现中密度的方案。
3.广告、招牌、乱贴乱画等城市视觉污染由来已久,圣保罗案例通过实施的“清
洁城市法案”,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大大扫除了过去铺天盖地的城市“牛皮癣”令城市原本的风貌重见天日。
4.伦敦“零碳”案例馆,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实现“零碳排放”的样本,为建设低碳社会提供了一套完全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二篇:城市管理学作业1_城市病及其治理的讨论提纲2
小组讨论的提纲:
一.“城市病”的含义
“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病产生的原因
1.资源过度集中。
2.城市规划不合理
3.公共设施跟不上,医院、学校、垃圾处理场等设置跟不上城市和人口扩张速度。
4.盲目发展汽车工业、房地产开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三.城市病的表现
1、人口膨胀
特大型城市通常对人口具有强大的集聚作用,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也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在人口快速集聚的过程中,一旦城市建设和管理跟不上迅速增长的需求,导致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滞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出现环境污染、就业困难、治安恶化等城市病。
2、交通拥堵
交通问题一直是大城市的首要问题之一。迅速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大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交通拥挤以及由此带来的污染、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3、环境污染
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化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化学成分改变等。
4、资源短缺
2002年在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高峰会议上,一致通过将水资源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
5、城市贫困
贫民窟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大中城市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现象,贫民窟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以及本城市内人口的收入差距过大所造成的。
四.城市病对人体的危害
常年在城市居住的人对城市形成的依赖,会导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它不仅能影响健康,严重者还会发生疾病。
1.以车代步。
2.以补求寿。
3.娱乐过度。
4.迷恋电视。
5.睡眠不足。
6.饮食过精。
7.烟酒成癖。
五.城市病的治理措施
1.树立规划权威,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⑴加大投入;
⑵政府带头执行规划。
2.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
⑴各级领导必须形成“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的共识;
⑵规划一条道路或一个小区,要强调规划的前瞻性、预见性,各类管网要合理布局、科学布局,始终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原则组织施工;
⑶政府要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加以立法,管理部门依法加强管理。
3.立足本地实际,实施增绿扩绿工程:
⑴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自然资源,合理安排绿地布局,突出园林绿化地方风格; ⑵强化绿化监督管理,确保城市绿地面积不被侵占。
4.加强污染治理,构建城市生态经济:
⑴严格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⑵优化能源结构;
⑶大力加快治污设施建设,增强污染治理能力;
⑷借助先进科技构建城市生态经济。
5.注重个性特色,科学为城市定位:
⑴做到文化特色和现代化气息相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呼应,要有超前性、科学性、指导性,准确把握地域内的建设脉博;
⑵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内不同区域的分工,突出功能,注重实用;
⑶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做好城市风貌规划,在新的建设中注入历史的遗存
使城市脱离肤浅平淡,丰富其文化内涵。
六.总结
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城市群是多中心的结构,多中心的结构有利于防止把城市功能过于集中于一个超大城市而带来的城市病。城市群是在一定地域空间相对集中布局,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有效地避免城市分散化而带来的土地浪费。从这一点来讲,城市群成为全球城市体系中的重要角色是有其存在的道理的。因此,推动城市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积极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体系。
第三篇:2018城市病治理
关于“城市病”及其治理
个人讨论提纲:
一、“城市病”的定义及其表现
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在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下面对于交通拥堵问题的形成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对策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二、“城市病-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交通问题一直是大城市的首要问题。美国《外交政策》8月24日盘点了世界五大交通最拥堵城市,我们生活的北京位居榜首位置。随着经济、科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私家车辆成倍增长,现行的城市道路已经满足不了日越增长的机动车辆的需求,交通拥堵这个“城市病”日趋严重。究其原因如下:
(一)如果政府提供的公交系统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势必增强人们出行对小轿车的依赖,从而加重交通拥堵。
(二)城市规划建设、道路规划建设、商业网点、学校、医院、宾馆等规划建设,布局不合理也是造成交通拥堵原因之一。
(三)人为因素也是加重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1)行人随意横穿马路,不走人行道及人行横道,不遵守交通信号灯。
(2)机动车驾驶员交通道德修养差,一味从众心理,遇有道路事故或故障车辆影响通行,争、抢、占,见缝插针一味“加塞”,造成拥堵。
三、“城市病-交通拥堵”的治理.(1)政府部门要立足长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运输。(2)城市建设,政府部门要将城建、规划、城管、交管、消防、市政、工商、税务等召集起来,联合执法,完善交通管理与配套设施,适应出行需求。
(3)加强交通参与人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参与人的交通道德修养,提倡“慎独”,杜绝一味从众的心理和行为。
(4)实行错时上下班。
(5)城区部分路段实行禁行或实行单双号限制通行。小组讨论提纲:
一、“城市病”的定义: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有人将这些问题统称为城市病.现代化的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能源短缺,“城市病”日趋严重,因此建设健康城市对未来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二、“城市病“的主要表现.(1)人口膨胀特大型城市通常对人口具有强大的集聚作用,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也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
(2)交通拥堵交通问题一直是大城市的首要问题之一。迅速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大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交通拥挤以及由此带来的污染、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交通拥挤对社会生活最直接的影响是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时间和成本。另外,交通拥挤也导致了事故的增多,事故增多又加剧了拥挤。第三,交通拥挤还破坏了城市环境。在机动车迅速增长的过程中,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增加,并且逐步成为城市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污染源。
(3)环境污染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化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化学成分改变等。比如农作物将减产、病虫害发生频率和危害速度将明显增加、水资源短缺将恶化等。环境污染使得城市从传统公共健康问题转向现代的健康危机,包括工业和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噪音、震动、精神压力导致的疾病等。环境污染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4)水资源短缺《全球环境展望》上指出,“目前全球一半的河流水量大幅度减少或被严重污染,世界上80多个国家或占全球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今后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
此外,土地资源紧缺问题也是国际大都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必然出现的问题。
三、“城市病”形成的原因:我们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包括:(1)资源过度集中。(2)城市规划不合理。(3)公共设施跟不上,医院、学校、垃圾处理场等设置跟不上城市和人口扩张速度。(4)盲目发展汽车工业、房地产开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四、“城市病”的治理的有效措施并举例说明
1、目前我们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和城市病显形的阶段,随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我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辟建新城是治理城市病的重要手段:要发展这个城市,在另外一个地方,我们要建一座新城,这个新城包括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都是按照现代化的城市整体规划。我感觉以前顺义还没有那么多的人口,楼价也没有那么高,可近两年楼市价格猛增,以工薪阶层去购买房子几乎不太现实,只能是增加的房屋的空置率,浪费资源,现在政府也推出了很多政策来尽量解决部分人群的住房问题,例如近两年的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和廉租房等保证性住房政策解决了一部分人的住房问题。顺义还在马坡开辟顺义新城,通过新城的发展和老城的改造来缓解人口不断膨胀带来的问题。
2、对于交通拥堵问题,一定要限购车辆,不光是限号,在一个城市里能容纳多少车辆,应该做一个计算,然后每天就允许这些车辆上道。欧登塞案例馆带来的处方是全城修建专用自行车道,限制汽车发展。目前北京采取了很多限制机动车数量的措施,从单双号限行、增加公交线路并降低公交出行的费用、油价提高、停车费提高等提高私家车出行的成本,同时还采取摇号购车政策等。我个人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限量生产汽车的数量。
3、广告、招牌、乱贴乱画等城市视觉污染由来已久。圣保罗案例通过实施的“清洁城市法案”,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大大扫除了过去铺天盖地的城市“牛皮癣”,令城市原本的风貌重见天日。
4、伦敦“零碳”案例馆,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实现“零碳排放”的样本,为建设低碳社会提供了一套完全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城市病的治理,我有如下四点建议:
第一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从国家层面讲确实需要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来建立城市空间的发展布局规划,鼓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地方多发展,鼓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差的地方要优先发展。第二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国外很多大城市治理城市病也很重视公用设施、公共交通系统的作用。
第三要树立以人为本,城市治理的理念。第四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体系。
第四篇:个人讨论提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讨论提纲
姓名:李真真班级/组别:2015级统计学班第一组
学号:20155035047专业:统计学 讨论时间:2016年5月9号晚上 讨论地点:数学学院402教室 讨论题目:《精忠魂,华夏魄》
讨论内容:
一、关于讨论题目的总体认识(300字以上)
司马迁狱中受刑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史家之绝唱”;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范仲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写照;文天祥宁死不屈唱出了万世流芳的浩然正气;谭嗣同英勇就义前大声愤呼“死得其所”的无悔人生。遭受日本侵略,中国几万万国人奋起拼死抵抗,用鲜血换取胜利。
遥想古时,展看今朝,中华的精神之魂如燎原的火种,燃遍了这片神圣的热土;又如高立的丰碑,铭刻着世代相传的铮铮誓言„„“精忠魂,华夏魄”这是作为中国人血液里、灵魂中传承的东西,是中国矗立于世界几千年的支柱。我们为我们是一个中华儿女而自豪,同时我们要努力学习,用我们所学让国家更强大,保卫祖国,保卫我们的家园。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牢记的使命,是我们奋发求志的理想和追求。
二、制作幻灯片的建议
幻灯片应美观大方,符合主题。幻灯片内容以抗日战争背景,旨在让同学们真切了解抗日战争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心,同时幻灯片着重于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誓死把日本人赶出中国行为故事与照片。展现出每一个中华儿女在面临国家危亡时所展现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气魄,以此彰显中华儿女的华夏魄,精忠魂。
幻灯片采用合适主题,并可以播放背景音乐。
三、活动过程及收获
活动由组长主持,同学们热情参与,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活动中还播放了关于抗战的视频。一起了解了中国抗战。最后组长做了结束讲话,并为各个成员分配了任务。
本次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感情,并让每个同学都加入到这活动。我们为这次活动仔细阅读课本、收集资料。了解了国民党、共产党为抗战所做的贡献,国民党各个时期对抗战的不同态度,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流砥柱的作用,日本人的暴虐行为,以及中国人的中华魄。同时激励我们好好学习,为祖国强大做贡献。
第五篇:讨论提纲
讨论提纲
一、序论
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以后,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多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新变化,呈现了很多新的景象和特征。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两个必然”理论体系,可以得出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性与过程长期性的统一,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性与发展曲折性的统一。
二、本论
<一>“两个必然”理论体系的提出
1848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相互依存与斗争的过程,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的结论即“两个必然”的思想: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第一次科学的经典表述。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法人资本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它体现了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资本主义所有制经过这些形式的演变,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2、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在劳动关系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坚持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采取允许部分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等多种形式改善 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在分配关系上,许多发达国家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全方面介入个人收入分配。
3、社会阶层、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再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手中拥有和掌握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入为主。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
5、政治制度的变化
首先,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其次,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再次,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最后,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得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否定“两个必然”的真理性
我们肯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不否认这些新变化强化了资本主义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大再生产能力,但据此否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趋势却是不能接受的。主要问题在于,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和本质,也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本质。资本主义社会,不管国家对经济是采取自由放任,还是采取计划干预形式,其制度基础都是私有企业制度,政府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私有企业活动的基础上安排的。国家干预经济的目的是为了私有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正常进行,是为了资本积累能够得到可靠的保证。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垄断形式,资本主义都不可能改变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贪婪,都不可能消除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及其对生产力无限发展趋势的限制。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本身”。所以,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和否定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的真理性。
<四>、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在当代,社会主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也未发挥穷尽,因而还未发展到它的极限。没有发展到极限并不等于没有极限。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制从根本上规定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极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在矛盾,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矛盾规定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空间。由于资本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建筑在无限推动生产力发展和无限追逐剩余价值的矛盾之上,或者说,资本本身就是这一矛盾的生成和展开,所以,一旦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一旦资本扩张在世界范围内达到“饱和”状态,资本主义的发展就到了它的极限。资本在空间扩张的极限就是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制度”的资本主义灭亡的时间。同时,社会主义要真正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制度”也只有在新的世界体系中才能确立。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历史进程,“两个必然”的全面实现是世界性的。关键问题是,不能把资本主义看成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形态,变暂时的相对稳定为永恒的绝对形式,不能把社会主义暂时的挫折看成是永久的失败,变运动中的曲折为运动的终结。
从人类总体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才刚刚开始。正如邓小平所说:“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三、总结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新的特点,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有着它本身固有的问题、矛盾的发展趋势。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否定“两个必然”理论。马克思主义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就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而言的。至于这一“代替”如何实现、在多长时间内实现,他们则认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将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与历史演进过程的“长期性”统一起来,将资本主义的“腐朽性”与它继续发展的“可能性”统一起来,将历史发展进程的“阶段性”与历史结局的“指向性”统一起来,既坚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又要看到这一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总而言之,无论资本主义世界怎样变化,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丝毫不会怀疑“两个必然”的必然性,也丝毫不会放弃共产主义的理想,"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