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3 11:2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湖南省道县四马桥中学中学胡旭

电话:***;电子邮箱:hx781127@126.com;QQ:1054678036

历史学科作为实现完成中学基础教育任务的一门基础科目,同其他学科一样,其目的应该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正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如何能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历史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关键。我们从事历史教育的人应该知道,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每一次飞跃都是以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为先导的。为此,我们在历史教育过程中,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使之养成勤于思考,求新、求异的习惯。要达此目标,我认为:首先,作为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品质以示榜样作用,这样无形之中就会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对历史观点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唯书、不畏权威;要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结合实际去处理教材、课程标准;要能设计一些创新情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等等。其次,要打破传统历史教学的“一言堂”,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和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四十五分钟绝对是老师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现象:当老师正在眉飞色舞之时,某位同学突然站起来对老师所讲的问题持不同意见,老师一般会很不高兴地让他坐下,“有问题下课再谈”。殊不知他可能是在抹杀一个学生的灵感或创新性的思维,因为学生的思维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产生的,只有“趁热打铁”才能促进他的进一步思考,而且会带动其他同学加入,以便更进一步挖掘同学们的创造潜能。再次,要鼓励学生向传统观点甚或是权威观点挑战。随着历史学科研究的不断突破和历史本位的回归,历史教材的滞后性更加明显,特别是一些陈旧的历史观点和结论已经明显过时了,甚至被证明是错误的。学生在学习中只要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唯物主义观点,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我们都应当给予鼓励。对创新观点,我们应多表扬,多鼓励,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并给于适时的引导,千万不能按“常理”一棍子打死。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开辟群众讨论,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

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如在讲二战中“敦克尔克大撤退”,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交战双方的胜负,一部分学生片面认为“大撤退就是大逃跑,打败了才逃跑呢,当然是英法联军的失败。”经过一番激励争论,加之老师的点拨,从整个战局的发展变化,用战略的长远的眼光来看此事。于是最终使同学们对此战役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于双方都有胜负,但德法西斯企图将英法联军主力消灭在法国的阴谋破产。英法为以后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保存了实力。在讨论中,同学们获得各方面的知识,还学会了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新教材增加了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以典型习题为范例,仔细讲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在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材料的基础上,上课尽可能增加课堂中材料容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见多识广,另外增加一些趣味性材料,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由于种种原因,初中历史老师把教学过多的放在课堂内,而轻视了课堂外这一重要方式,这无疑影响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而且课外的空间资源及灵活性特点是课堂教学无法比的。那如何来实施课外教学以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呢?我认为可以采取:第一,专题辩论。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个能引起学生广泛兴趣而又能引发争鸣的辩论题目,然后帮助同学们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收集相关的史料和论文,选出不同观点的代表并指导他们辩论前的准备工作。双方辩论结果的输赢并不重要,关键是在整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式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撰写小论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同学们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老师可以从中确定一个题目或学生自拟题目,让同学们在课外广泛收集相关史料,写一篇篇幅不长的历史小论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当然,我们在强调课外教学作用时,并不是说课堂教学不重要。相反课堂教学仍然是学习的主战场,但它不是唯一的战场,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课外教学应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补充。

总之,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历史教学的根本。这些能力将来步出校门后,可以用于实际生活,在这一点上,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是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提供的。因此,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评论文

论文标题: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单位:

姓名:

参评科目:道县四马桥中学 胡旭中学历史

第二篇:中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荐]

中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纵观历史,还是横阅当今,民族之间或国家之间的所有进步与落后的差异,都是由创新所致,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及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倍加重视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多是一种学习意义上的创新,为其以后的创新做充分的准备。学生的独立思考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只要不墨守陈规,能别出心裁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是创新。创新是人的本性,人人皆有。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情景,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建立平等关系,培养创新精神

在大力提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扬教学民主的今天,“师道尊严”仍蛰伏于许多人的思想深处,学生对教师即敬又畏,教师永远是正确的,书本永远是正确的,对书本质疑,对老师质疑,便是对老师不敬,换来的是老师的不屑、不耐烦,甚至训斥,久而久之,学生就没了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抹杀了。相反,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蔼的态度、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激励的话语、耐心的引导,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创设良好的氛围。教师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之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才消除与教师的隔阂,消除胆怯与禁锢,以良好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努力探讨与思考,以创新的观念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创新能力。教师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保护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得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

三、师生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创新之母,问题孕育着创新,惟有提出问题才是创新的第一步。能发现问题就等同于取得了成功的一半,甚至一大半。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质疑,没有多问一个“为什么”,就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没有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等等。袁振国在《反思科学教育》中论述:“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可见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在课堂上,问题应成为教学的开端,且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更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师首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问的天性,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其次,教育学生不要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要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积极探索,勇于从多个角度、以多种方式思考问题,独辟蹊径,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到敢言前人所未言。最后,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四、自信心和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动力

自信心是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动力源泉。增强自信心,可以提高学生在创新过程中的抗挫折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如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支持学生各种与众不同的构思,即便看似荒唐,也不轻易全盘否定和排斥,尽量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表扬和鼓励。另外教师评价学生应坚持使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的回答很独特;你回答问题的角度很新颖;你所说的这个方面连老师都想不到;你回答的可能是正确的,老师现在还不能肯定,我们课后探究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全神贯注的,甚至是废寝忘食的。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各种因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总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营造创新的空间,以益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篇: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中学 吴 维

内容提要:创新是时代的特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尽可能给学生以想象和自我探究的空间。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倡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出问题。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拓宽知识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开展物理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创新。

主题词: 物理教学、思考、创新、实践能力

中学物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会学习,树立科学观点,科学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近几年我省的中考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考查能力的题目明显增多,而那些光靠死记硬背的学生是考不出好成绩的。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创新,就不能有所发现,有所突破。对21世纪人才而言,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所以,物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关于物理学的创新

创造力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独特新颖且有价值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通常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创新多属于初级的创新,其主要表现在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科学地表达所学知识,把知识重新整化,有新意的小论文、小制作等。物理学的创造性思维是探求创造新的物理知识的思维活动,包括提出新的物理问题,设计新的物理实验,发明新的物理技术,形成新的物理概念,创建新的物理理论,启用新的物理方法,作出新的物理解释。物理学创新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重新安排、组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和形象,如牛顿总结伽利略等人的成果,提出了牛顿三个定律;二是突破已有的物理知识,提出崭新的见解、设想、思路、观点,如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途径

1、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和动机,要激发创新意识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物理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大量的物理实验能显现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1 并且物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非常切合实际,能够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另外,物理学史又是一块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热土,所有的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这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条件。在教学中,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内在动力。物理学史的大量事实证明,强烈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爱。因此,我们在教学当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实验、物理学史等方法来刺激学生那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意识。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学会科学研究和科学创新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怎样思考,教会学生科学研究和科学创造的方法。布鲁纳说,学习即发现,对于重要的物理规律可采用模拟发现法来展开教学,把教学过程变成激动人心的科学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和科学创造能力。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方法,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应让学生深入理解伽利略是如何得到落体定律的,是如何通过落体理想实验否定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推导出正确的观点。伽利略把实验和数学结合在一起既注重逻辑推理,又依靠实验,这样就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这种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物理学研究方法由伽利略首创,是人类历史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即通过观察、实验、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理论,通过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

在物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前辈科学家的创新活动中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1)、怎样抓住新问题,从而把握科学发展新动态,发现新规律,新现象;(2)、怎样借鉴前人,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从而找到新的途径;(3)、怎样对待矛盾,从矛盾的对立中找到突破口;(4)、怎样设计实验,从而取得判决性的实验结果。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创新的前提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牛顿说:“如果我对世界有微小贡献的话,那不是别的,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而耐久的思考所至。”爱因斯坦也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办法成为科学家的。”思维是人脑将感性材料加工,提炼为理论认识的过程,独立性是思维的灵魂。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只能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知识是能力的载2 体,无知即无能,没有知识的人谈不上创造。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学习物理重在理解。许多学生在学习和解题时不会独立处理问题,不是题目做得少,而是平常缺乏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不能过细,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空间。讲得过细,会使学生不分主次,不利于形成知识框架;不利于从基本概念和规律出发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而是机械地记具体结论,乱用具体结论,乱套公式,不会独立获取知识,没有自我开拓能力,不会自己钻研新的问题,依赖性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做到既要讲清,又不能全讲清。对主干知识要讲清,如知识的来龙去脉,经过抽象、概括、分析、推理得来的过程,概念和规律的含义以及规律的使用条件;对派生的知识不能全讲清,给学生留出余地,让学生自己去钻研,“逼迫”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证明的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做。在教学中,对重要的物理规律,课上老师引导学生证明,对一些结论和推论,则以练习和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完成。要求学生自己适时总结,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对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条理化和系统化。对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以及它们的应用,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都应引导学生做到“心服口服”,即必须经过思考,想通了,才接受;理解了,才应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越强,创新的欲望就越高。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教师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的真知,同时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发挥认识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胜利果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实验时,要求学生认真思考,独立操作,手脑并用。强调学生自己写出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列出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表格,独立完成实验。有些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从简单开始,逐步提高。鼓励学生刨根问底,养成凡是多问一个为什么的习惯。没有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将不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4、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开展讨论和争辩

(1)物理教学施行开放式,不搞“一言堂”。提倡教学互动,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作用。教育学生相信真理,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物理教学必须增强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发展创造力,才能把知识提升为智慧,看问题看得大,看得远、看得深、看得全。如果让学生只能按照课本、教师或“先哲”的说法、想法,去说、去想,则容易限制思路,使思考面过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中3 既要强调教育普遍的基础性,加强实践性和综合性,还要强调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承认个体发展的多样性,给学生留出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尊重他们的选择。教学中,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允许暂时保留和“想不通”。学生初学物理知识,想做、说错在所难免,重要的是敢想。教师应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不能因为学生想错了说错了而受到批评,哪怕有些想法幼稚荒诞。教学中,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提倡学生积极思考,鼓励讨论和辩论。有了宽松的氛围,思维才能活跃,通过思考、讨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学会了思考,更尝到了独立思考的“甜头”,使他们更乐于思考,勇于创新。思维敏捷灵活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竞争式的训练,提倡学生争辩,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培养学生的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的或者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要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不经过思考是做不到的。问题能提在点子上,表明了思考的深度。能独立地提出问题,能在别人看来不成问题的地方提出新问题,这正是创造的开始。学生的思维不活跃,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不会、也不敢提出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分析理论与实验的矛盾,多种假说的差异与对立,让学生为寻找对物理事实的统一解释,追求物理理论的普遍性而发现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真理的渴求,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能力。解题时,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独创能力。

三.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多渠道让学生参与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像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参观访问、阅读课外书籍,家庭废旧物品的拆解与维修,让学生参与多媒体教学的拍摄与制作等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开发,以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实际操作(实践)的能力等。同时选择一些不确定的习题或不能得到唯一正确答案的习题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实际经验来选择适当的方式或量值,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潜力、创造才能。如将题目“有一壶0℃的冷水,试用8种以上的方法使水的温度升高。”让学生进行讨论实验或实践。学生可以提出多种方法,这些方法涉及了物理学中热、力、光、电等方面的知识,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热传递、对流、辐射、能的转化、热平衡等规律融于一体,4 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又进行了物理思维训练,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作出反应的能力,提高学生许多新颖设想的能力,使学生的思路活跃,随机应变,也使学生以实践得到知识,深感“实践出真知”的正确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显现出创造才能。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亲手做一做教师上课所做的演示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小制作、小发明中,更给学生提供了思维、动手、创新的新天地,这就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把难学的变为易接受的,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均上了个新台阶,为以后接受再教育,走进社会奠定了坚实的能力基础。同时,通过课外活动,也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通过在活动中碰到的困难、失败、成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从而磨练了他们自己的意志。使各种学生均觉得学有所成。

近年来物理科的各种考试中,越来越重视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物理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大势所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为以后成为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是我们当今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们物理教师应该要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周小山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

2、吕祥顺 《树立六大观点 推进教学改革》

3、孔棣华 《现代教育锦囊》

4、陈爱宓 《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

5、崔秀梅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

6、关文信 《新课程新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

第四篇: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见

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见

江西省萍乡市青山中学魏志岗

如何在新课程条件下开展中学历史教学,不少同仁有许多令人深思的理性见解.笔者认为历史教育之所以要创新,那是面对现实必须做出的理性选择.目前就全局而言,我们的创新观念及创新能力如何呢?据新华社专稿:9月26日,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2010—2011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我国国际竞争能力总体水平排名比前一下降了6位,从去年的第48位下下滑至今年的第54位。有关专家分析后认为: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原因!那我国表少年的创新能力又如何呢?中国科学工作者技术学会和共青团中央的一项名为《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系列社会调查的研究》,从探究能力、想象能力、收集信息能力这三方面调查结果竟只有4%的对象在调查中体现出富有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形势毫不容乐观!

而在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钟声早已敲响。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经济,其核心是创新,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预测“21世纪创新教育的世纪”,国际教育界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一切都证明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是教学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这便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课堂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阵地。本文拟从历史课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略陈管见。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日本学者木村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热情去野外学习和搜集标本,以至后来成为著名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决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有创造性的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得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就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的基础上,巧于设计问题的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脍炙人口的诗歌、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警句、幽默省人的喻文等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创新意识。如在讲到十九世纪末,英、德对殖民地的争夺时,比喻为:“德国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是根本不满足只得到一些残汤剩菜的,它像一个吃不饱的汉子,自然盯着英国的那个大盘子——相当于英国本土面积一百多倍的殖民地。”这一连串的形象比喻,既新奇恰当又幽默风趣,顿时让学生眼前一亮。又如在讲述《三国鼎立》这一内容时,首先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主题曲,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充满历史沧桑感的歌词中拉开了此节内容的序幕。歌曲之后随即一问:“哪位同学谈谈自己对三国那段历史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谈到“诸葛亮、曹操、刘备、孙权等英雄人物”,有的谈到了“‘三国鼎立’这一局势的形成”,有的谈到“《三国演义》这一历史名著存在抑曹扬刘之现象”,等等。可见,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提高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愿学,乐学,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随之逐步培养起来。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的动力来源于疑问,把学习历史当成纯知识的记忆,而没有任何的疑问,是历史教学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根本原因,要承认,传统教学中存在着让学习记忆考虑真理般历史内容,不允许有“问”和“疑”,记忆就是最终目的倾向,这种课堂教学,除了应付考试,没有太多用处,试想这样的教学怎么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活水源头”?怎么可能让学生“通过历史这个浓缩着以往时代丰富智慧与思想的巨大宝藏;去认识去感受去体验遥远时代地域里人类历史的无限恒久性与丰富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诚然,教学实际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历史教师就是要做到课前精心设计疑问,课堂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后,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成功”的快感,同时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那么何种提问方式最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其标准应是:(1)能发人深思,给人启迪。(2)能激发、唤起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3)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观察、想像等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中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历史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正如《学记》所说“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思则达”。因而,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允许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当然,求异思维不是单向思维,它是多向的、立体的、发散的。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特性。例如在讲“法国大革命”时,针对雅各宾派采取的措施,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面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在评价时不拘一格,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更可以二者兼顾。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就行。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逐渐学会发散、变通和独特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之,历史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求异,让学生懂得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于现成的方法和答案;要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去做具有独创精神的创新人才!

四、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和主要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师教学还要注重学法、指导学法。老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放弃“填鸭式”教学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而向参与式教学过渡得培养教育创新人才的客观存在要求。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往往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缺乏创新的能力,因而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造能力不够,思维方式趋于同化倾向严重。因此,必须创建和实施更先进的参与式教学。参与者式教学是较好的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其要点主要有:(1)教师要把发现和创新确定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2)教学要执导学法|、改革学法。(3)要广泛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4)学学生不是被动地听讲答题,而是主动动脑、动口、动手。(5)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6)教学评价与检测形式多样化,答案要多元化,并鼓励标新立异。

在历史课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起来教学内容,选择参与式教学的恰当形式(如圆桌谈话式、自主学习式、分组讨论式、情境复现式等)。例如,课堂内可以设计“历史上的今天”一栏目,让学生课外自我寻找资料,轮流以值日形式参与者。例如可以设计“时光倒流演讲“历史辩论会等,让学生动脑、动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创新思维的火

花在积极思考与激烈争鸣中闪现。又例如,有一位历史老师在讲“北宋的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内容时,他让学生想像自己就是宋太祖,要想巩固自己的的统治,现在面临哪些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结果每个学生都显得积极活跃,非常乐于参与,大家集思广益,找出了自唐代以来至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原因,并找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这时再让学生对照课本,看自己的方法一当时宋太祖的措施有何不同。这样一来,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理解与记忆并举,这一例子很值得深思及借鉴其体现出的教学内涵。

总之,只要老师认真投入,巧妙设计适合教学和学生心理特征的参与者式教学方案在形式不拘泥,内容上不断丰富,就一定会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经常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确实,曾经深谙“因落后就要挨打”之理的我们,在聆听知识经济的时代清脆的脚步时不能不猛醒:除了创新教育,我们别无选择。这是时代的机遇,更是强者的挑战。也坚信,在各方面的努力重视与辛勤汗水浇灌下中学历史课堂这片沃土也一定会培养出绚丽的创新教育之花!

第五篇:浅论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论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潘能清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我们教师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各学科的进步,同时对他们未来学习和生活大有益处。本文就四个方面能力培养阐述一些看法。【关键词】

历史

教学

能力

培养

在长期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历史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然而,由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历史教材文字表述一般偏重于叙述,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就势必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兴趣是学生学习历史科的关键。

兴趣是人们追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我们不能只追求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来引起学生对上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永远不会真正热爱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既在课堂中学习了历史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我们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而且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些能力会让学生在未来的一生的学习、工作当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使人终身受益。这样就会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对传统机械教学的改革,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各种知识能力和效率,便于培养新世纪合格的学生。那么,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当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四方面能力。

一、概括能力的培养

概括能力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高级阶段,是在思想上把抽象出来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本质特征结合起来、联系起来。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没有完全成熟,有时也会把正确的与错误的成分混合在一起,影响了结论的确切与完善。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概括能力的培养。

调动学生自觉进行概括的积极性。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在学习环境的创设上,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气氛,放手让学生练习概括历史事件,无所顾忌地去分析、综合、比较和抽象。练习多了概括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总结正确进行概括的方法。比如,学习了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农民起义后,就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从起义地点、领导人、起义原因、经过、结果等方面进行概括。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学生掌握的概括方法也越来越多,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也越来越强。

遵循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正确途径。历史事件是历史教材的最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必须在研读历史教材、挖掘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中进行。在引导学生挖掘历史事件内在联系时,一般按“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什么”这三步去循序渐进地开展。在训练途径中培养出来的概括能力既准确抓住了历史事件的重点,又简洁明了不繁冗。历史理论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要使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提高到一个较理想的境界,那就要在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什么”的过程中,将必要的历史理论渗透其中,才能使历史事件和历史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否则,便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概括能力。由此可见,基本的历史理论是连接分散的历史事件的筋骨,是培养学生历史概括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是在表象概念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能力便是人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中学生对历史学科形成的概念却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平时根本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考试时就突击背几天去应付。要扭转这一局面,历史教师就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历史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是社会学科的必修课程,有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功能。从而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态度,提高学习历史课的热情;进而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综合等思维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拿起“思维”这个武器,积极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逻辑形式梳理各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分析各种历史现象、历史关系,并重新归类组合,形成眉目清晰、条理分明的历史网络图,自觉摈弃死记硬背的陈旧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历史学科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是认识历史现象和形成科学概念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综合,而综合又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要形成“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概念,首先应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具体功绩、取胜原因等,然后综合为:戚继光是明朝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其实这就是历史思维过程的一种形式。历史思维还是一个“比较”和“概括”的过程。比较就是对历史上发生的许多现象的某些因素进行对比,从而概括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三、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是素质教育对历史教学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深入领会和把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更是学生运用已知解决未知问题,达到“以史为鉴”的基础和关键。

历史的理解要注意理解历史的多样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线索、层次等方面理解,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和灵活性有很大的益处。要注重历史的连贯性,培养学生对任何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连贯的思维。要注意历史的规律性,规律性体现了历史发展最本质的东西,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要注意理解历史发展的因果性和连续性,便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系统看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精心设计课前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欲望。通过课前提问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使其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重视课前的语言表达训练,教学中,如能每节课前用几分钟由一名学生讲一个历史小故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慢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历史知识。

开展课堂讨论。针对一些重大而学生又难以理解的问题,启发学生去分析思考,开展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辨解能力。例如,在讲“西安事变”时,围绕“蒋介石该不该杀”这一问题开展讨论。开始由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让他们理解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伟大举措的重要意义。课堂讨论要针对历史上的重大问题,学生辩论要集中时间,语言要简练,教师要注意引导,在分析、辩论的过程中形成共识,起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对学生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激发感情,培养想象力有特殊作用。教学中,选择课文一些有教育意义或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段落让他们朗读。要求朗读时不仅声音宏亮、吐字清晰、流畅,而且抑扬顿挫,富于强烈的感情色彩。朗读训练既牢固掌握了历史知识,又锻炼了口才。

通过以上的实践,学生的能力提高了,不仅可以促进对历史课的学习,而且对各门功课的学习都有益处,从而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整体素质。中学生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学科就能完成的。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我们历史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使命。

下载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诱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诱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科技、制度、管理、理论、观念全面创新的新时代,为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已当之无愧的成为我国教育的总趋势,人的创新能力......

    应用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论文(优秀范文5篇)

    化学不单单是各个公式的相互应用,不同物质分子的相互影响和转变。化学可以解释为现代科学的实际应用,是一种创新,是提高人们生活的一种有效方式。化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学到的化......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永城市第七小学王雪真 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与众不同或标新立异的表现,在深入理解、领会前人智慧精华的基础上,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和假设,敢于尝试......

    培养创新意识,实践创新理念(精选合集)

    培养创新意识,实践创新理念 关键词: 创新意识阅读写作综合实践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创新,必须利用语文学科特有的优势和独特的能力要求,加强言语操作,创设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使学生......

    论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论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历史教学当中,我们教师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各学科的进......

    论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论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摘要]:在历史教学当中,我们教师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各学科的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涉县神头乡中心校杨利平摘 要: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平台。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应从学生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