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
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
安委〔2012〕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中央企业:
为提高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安全监管监察效能,防止和减少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以下简称“三违”)行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就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作出如下决定:
一、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培训工作,安全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企业职工安全素质和安全监管监察人员执法能力明显提高。但一些地区和单位安全培训 工作仍然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实效性不强、投入不足、基础工作薄弱、执法偏轻偏软等问题,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压力。实践表明,进一步加 强安全培训工作,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 安全素质,提升安全监管监察效能的重要途径;是防止“三违”行为,不断降低事故总量,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举措。
(二)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坚持依法培 训、按需施教的工作理念,以落实持证上岗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为核心,以落实企业安全培训主体责任、提高企业安全培训质量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安全培训基础建 设,严格安全培训监察执法和责任追究,扎实推进安全培训内容规范化、方式多样化、管理信息化、方法现代化和监督日常化,努力实施全覆盖、多手段、高质量的 安全培训,切实减少“三违”行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工作目标。到“十二五”时期末,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等高危行业企业(以下简称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以下简称“三项岗位”人员)100%持证上岗,以班组长、新工人、农民工为重点的企业从业人员100%培训合格后上岗,各级
安全监管监察人员100%持行政执法证上岗,承担安全培训的教师100%参加知识更新培训,安全培训基础保障能力和安全培训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二、全面落实安全培训工作责任
(四)认真落实企业安全培训主体责任。企业是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责任主体,要把安全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健全落实以“一把手”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 责”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培训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机构并配备充足人员,保障经费需求,严格落实“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和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健全安全 培训档案。劳务派遣单位要加强劳务派遣工基本安全知识培训,劳务使用单位要确保劳务派遣工与本企业职工接受同等安全培训。境内投资主体要指导督促境外中资 企业依法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安全生产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单位要与使用单位共同承担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培训责任。
(五)切实履行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培训监管和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培训职责。地方各级政府要统筹指导相关部门加强本地区安全培训工作。有关主管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 规,组织实施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培训工作,完善安全培训法规制度,统一培训大纲、考试标准,加强教材建设,严格管理培训机构,做好证件发放和复审工作,避免 多头管理、重复发证;要强化安全培训监督检查,依法严惩不培训就上岗和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行为;要组织培训安全监管监察人员。要将安全生产知识作为领 导干部培训、义务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的重要内容。要减少对培训班的直接参与,由办培训向管培训、管考试、监督培训转变。
(六)强化承担安全培训和考试的机构培训质量保障责任。承担安全培训的机构是安全培训施教主体,担负保证安全培训质量的主要责任,要健全落实安全培训质量控制制 度,严格按培训大纲培训,严格学员、培训档案和培训收费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持续改善培训条件。承担安全培训考试的机构要严格教考分离制 度,健全考务管理体系,建立考试档案,切实做到考试不合格不发证。
三、全面落实持证上岗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
(七)实施高危企业从业人员准入制度。有关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准入制度。矿山和危险物品生产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至少具备相关专业中 专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或者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各类特种作业人员要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
度,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 人员要具有高中或者相当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矿山井下、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从业人员要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安全技术 服务时,要对企业安全培训情况进行审核。高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延期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时,有关主管部门要审核企业安全培训情况。
(八)严格落实“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企业新任用或者招录“三项岗位”人员,要组织其参加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后上岗。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并 经注册的,可以直接申领矿山、危险物品行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对发生人员死亡事故负有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和安全管理人 员,要重新参加安全培训考试。要严格证书延期继续教育制度。有关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定期开展本行业领域“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登记普查,建立 信息库。要建立特种作业人员范围修订机制。
(九)严格落实企业职工先培训后上岗制度。矿山、危险物品等高危企业要对新职工进行至少72学时的安全培训,建筑企业要对新职工进行至少32学时的安全培训,每年进行至少20学时的再培训;非高危企业新职工上岗前要经过至少24学时的安全培训,每年进行至少8学 时的再培训。企业调整职工岗位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要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矿山和危险物品生产企业逐步实现从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相 关专业毕业生中录用新职工。政府有关部门要实施“中小企业安全培训援助”工程,推动大型企业和培训机构与中小企业签订培训服务协议;组织讲师团,开展培训 下基层进企业活动。
(十)完善和落实师傅带徒弟制度。高危企业新职工安全培训合格后,要在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带领下,实习至少2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工人师傅一般应当具备中级工以上技能等级,3年以上相应工作经历,成绩突出,善于“传、帮、带”,没有发生过“三违”行为等条件。要组织签订师徒协议,建立师傅带徒弟激励约束机制。
(十 一)严格落实安全监管监察人员持证上岗和继续教育制度。市(地)及以下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同志要在明确分工后半年内参加专题安全培训。各级安全监 管监察人员要经执法资格培训考试合格,持有效行政执法证上岗;新上岗人员要在上岗一年内参加执法资格培训考试;执法证有效期满的,要参加延期换证继续教育 和考试。鼓励安全监管监察人员报考注册安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在职攻读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学历和学位。
四、全面加强安全培训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十 二)完善安全培训大纲和教材。有关主管部门要定期制定、修订各类人员安全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根据安全生产工作发展需要和企业安全生产实际,不断规范安全 培训内容。鼓励行业组织、企业及培训机构编写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实用教材。要分行业组织编写企业职工安全生产应知应会读本、建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库和制作 警示教育片。
(十 三)加强安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承担安全培训的机构要建立健全安全培训专职教师考核合格后上岗制度,保证专职教师定期参加继续教育,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际 学术交流。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承担安全培训的教师培训,定期开展教师讲课大赛,建立安全培训师资库。企业要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选聘一线安全管理、技 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十 四)加强安全培训机构建设。要根据实际需要,科学规划安全培训机构建设,控制数量,合理布局。支持大中型企业和欠发达地区建立安全培训机构,重点建设一批 具有仿真、体感、实操特色的示范培训机构。要加强安全培训机构管理,定期公布安全培训机构名单和培训范围,接受社会监督。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技工院 校、工会培训机构等开展安全培训。
(十 五)加强远程安全培训。开发国家安全培训网和有关行业网络学习的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立安全培训视频课程征集、遴选、审核制度,建设课程“超市”,推 行自主选学。实行网络培训学时学分制,将学时和学分结果与继续教育、再培训挂钩,与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年度考核、提拔使用、评先评优挂钩。利用视频、电视、手机等拓展远程培训形式。
(十六)加强安全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编制安全培训信息管理数据标准。开发安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健全“三项岗位”人员、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培训持证情况和考试题库、培训机构、考试机构、培训教师等数据库,实现全国安全培训数据共享。
五、全面提高安全培训质量
(十七)强化实际操作培训。制定特种作业人员实训大纲和考试标准。建立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实训制度。推动科研和装备制造企业在安全培训场所展示新装备新技术。提高3D、4D、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组织开发特种作业各工种仿真实训系统。
(十 八)强化现场安全培训。高危企业要严格班前安全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讲述岗位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知识、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等,使班前安全培训成为安全生产 第一道防线。要大力推广“手指口述”等安全确认法,帮助员工通过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确保按规程作业。要加强班组长培训,提高班组长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和现场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十九)建立安全培训示范视频课程体系。分行业建立“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示范视频课程体系,上网发布,逐步实现优质培训资源社会共享。将示范课程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建立示范课程跟踪评价制度,定期评选优质课程,给予荣誉称号或者适当资助。
(二十)加强安全培训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估。建立安全培训需求调研、培训策划、培训计划备案、教学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等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全过程管理。制定安全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向全社会公布评估结果,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培训机构考评的重要依据。
(二 十一)完善安全培训考试体系。有关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健全本行业领域安全培训考试制度,加强考试机构建设,严格教考分离制度。要建立健全安全资 格考试题库,完善国家与地方相结合的题库应用机制。建立网络考试平台,加快计算机考试点建设,开发实际操作模拟考试系统。加强考试监督,严格考试纪律,依 法严肃处理考试违纪行为。有关主管部门要统一本行业领域一般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合格证书式样,规范考试发证管理。
六、加强安全培训监督检查
(二 十二)加大安全培训执法力度。有关主管部门要把安全培训纳入年度执法计划,作为日常执法的必查内容,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专项执法。要规范安全培训执法程序和 方法,将抽查持证情况、抽考职工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知识作为日常执法的重要方式。要加强对承担安全培训的机构管理,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促进安全培训机构健康 发展。企业要建立安全培训自查自考制度,加大“三违”行为处罚力度。
(二 十三)严肃追究安全培训责任。对应持证未持证或者未经培训就上岗的人员,一律先离岗、培训持证后再上岗,并依法对企业按规定上限处罚,直至
停产整顿和关 闭。对存在不按大纲教学、不按题库考试、教考不分、乱办班等行为的安全培训和考试机构,一律依法严肃处罚。对各类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一律倒查培训、考试、发证不到位的责任。对因未培训、假培训或者未持证上岗人员的直接责任引发重特大事故的,所在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矿长(厂长、经 理),实际控制人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二十四)建立安全培训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安全培训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做到定性与定量、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相结合。安全培训绩效考核结果要纳入安全生产综合考核内容。每年通报安全培训绩效考核结果。
七、切实加强对安全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 十五)把安全培训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各级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各企业要把安全培训工作纳入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各级安委会要定期研究解决安全培训 突出问题,有关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各级安委会办公室要牵头抓总,当好参谋,创新实践,整合资源,示范引领。要经常深入基层、企业开展 安全培训调查研究。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以及新闻媒体等参与、监督安全培训工作。
(二 十六)保证安全培训投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社会资金积极资助的安全培训投入机制。要将政府应当承担的安全培训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企业要在职工培训 经费和安全费用中足额列支安全培训经费,实施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时要专门安排安全培训资金。研究探索由开展安全生产责任险、建筑意外伤害险的保险机构安排 一定资金,用于事故预防与安全培训工作。
(二 十七)充分运用典型和媒体推动安全培训工作。要总结推广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加大安全培训监管力度、企业落实安全培训主体责任、培训机构提高安全培训质量的典 型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要定期公布安全培训问题企业和问题培训机构名单。要广泛宣传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安全素质,努力形成全社会更加支持安全生产工作的氛围。
各省级安委会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及各有关中央企业要根据本决定制定实施意见,并及时将实施意见和落实情况报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国务院安委会
2012年11月21日
第二篇:国务院安委会关于 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
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
安委〔2012〕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中央企业:
为提高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安全监管监察效能,防止和减少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以下简称“三违”)行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就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作出如下决定:
一、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培训工作,安全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企业职工安全素质和安全监管监察人员执法能力明显提高。但一些地区和单位安全培训工作仍然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实效性不强、投入不足、基础工作薄弱、执法偏轻偏软等问题,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压力。实践表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升安全监管监察效能的重要途径;是防止“三违”行为,不断降低事故总量,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举措。
(二)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坚持依法培训、按需施教的工作理念,以落实持证上岗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为核心,以落实企业安全培训主体责任、提高企业安全培训质量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安全培训基础建设,严格安全培训监察执法和责任追究,扎实推进安全培训内容规范化、方式多样化、管理信息化、方法现代化和监督日常化,努力实施全覆盖、多手段、高质量的安全培训,切实减少“三违”行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工作目标。到“十二五”时期末,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等高危行业企业(以下简称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以下简称“三项岗位”人员)100%持证上岗,以班组长、新工人、农民工为重点的企业从业人员100%培训合格后上岗,各级安全监管监察人员100%持行
政执法证上岗,承担安全培训的教师100%参加知识更新培训,安全培训基础保障能力和安全培训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二、全面落实安全培训工作责任
(四)认真落实企业安全培训主体责任。企业是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责任主体,要把安全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健全落实以“一把手”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培训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机构并配备充足人员,保障经费需求,严格落实“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和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健全安全培训档案。劳务派遣单位要加强劳务派遣工基本安全知识培训,劳务使用单位要确保劳务派遣工与本企业职工接受同等安全培训。境内投资主体要指导督促境外中资企业依法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安全生产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单位要与使用单位共同承担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培训责任。
(五)切实履行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培训监管和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培训职责。地方各级政府要统筹指导相关部门加强本地区安全培训工作。有关主管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实施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培训工作,完善安全培训法规制度,统一培训大纲、考试标准,加强教材建设,严格管理培训机构,做好证件发放和复审工作,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发证;要强化安全培训监督检查,依法严惩不培训就上岗和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行为;要组织培训安全监管监察人员。要将安全生产知识作为领导干部培训、义务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的重要内容。要减少对培训班的直接参与,由办培训向管培训、管考试、监督培训转变。
(六)强化承担安全培训和考试的机构培训质量保障责任。承担安全培训的机构是安全培训施教主体,担负保证安全培训质量的主要责任,要健全落实安全培训质量控制制度,严格按培训大纲培训,严格学员、培训档案和培训收费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持续改善培训条件。承担安全培训考试的机构要严格教考分离制度,健全考务管理体系,建立考试档案,切实做到考试不合格不发证。
三、全面落实持证上岗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
(七)实施高危企业从业人员准入制度。有关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准入制度。矿山和危险物品生产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至少具备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或者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各类特种作业人员要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要具有高中或者相当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矿山井下、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从业人员要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安全技术服务时,要对企
业安全培训情况进行审核。高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延期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时,有关主管部门要审核企业安全培训情况。
(八)严格落实“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企业新任用或者招录“三项岗位”人员,要组织其参加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后上岗。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并经注册的,可以直接申领矿山、危险物品行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对发生人员死亡事故负有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要重新参加安全培训考试。要严格证书延期继续教育制度。有关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定期开展本行业领域“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登记普查,建立信息库。要建立特种作业人员范围修订机制。
(九)严格落实企业职工先培训后上岗制度。矿山、危险物品等高危企业要对新职工进行至少72学时的安全培训,建筑企业要对新职工进行至少32学时的安全培训,每年进行至少20学时的再培训;非高危企业新职工上岗前要经过至少24学时的安全培训,每年进行至少8学时的再培训。企业调整职工岗位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要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矿山和危险物品生产企业逐步实现从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中录用新职工。政府有关部门要实施“中小企业安全培训援助”工程,推动大型企业和培训机构与中小企业签订培训服务协议;组织讲师团,开展培训下基层进企业活动。
(十)完善和落实师傅带徒弟制度。高危企业新职工安全培训合格后,要在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带领下,实习至少2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工人师傅一般应当具备中级工以上技能等级,3年以上相应工作经历,成绩突出,善于“传、帮、带”,没有发生过“三违”行为等条件。要组织签订师徒协议,建立师傅带徒弟激励约束机制。
(十一)严格落实安全监管监察人员持证上岗和继续教育制度。市(地)及以下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同志要在明确分工后半年内参加专题安全培训。各级安全监管监察人员要经执法资格培训考试合格,持有效行政执法证上岗;新上岗人员要在上岗一年内参加执法资格培训考试;执法证有效期满的,要参加延期换证继续教育和考试。鼓励安全监管监察人员报考注册安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在职攻读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学历和学位。
四、全面加强安全培训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十二)完善安全培训大纲和教材。有关主管部门要定期制定、修订各类人员安全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根据安全生产工作发展需要和企业安全生产实际,不断规范安全培训内容。鼓励行业组织、企业及培训机构编写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实用教材。要分行
业组织编写企业职工安全生产应知应会读本、建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库和制作警示教育片。
(十三)加强安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承担安全培训的机构要建立健全安全培训专职教师考核合格后上岗制度,保证专职教师定期参加继续教育,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承担安全培训的教师培训,定期开展教师讲课大赛,建立安全培训师资库。企业要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选聘一线安全管理、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十四)加强安全培训机构建设。要根据实际需要,科学规划安全培训机构建设,控制数量,合理布局。支持大中型企业和欠发达地区建立安全培训机构,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仿真、体感、实操特色的示范培训机构。要加强安全培训机构管理,定期公布安全培训机构名单和培训范围,接受社会监督。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工会培训机构等开展安全培训。
(十五)加强远程安全培训。开发国家安全培训网和有关行业网络学习的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立安全培训视频课程征集、遴选、审核制度,建设课程“超市”,推行自主选学。实行网络培训学时学分制,将学时和学分结果与继续教育、再培训挂钩,与安全监管监察人员考核、提拔使用、评先评优挂钩。利用视频、电视、手机等拓展远程培训形式。
(十六)加强安全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编制安全培训信息管理数据标准。开发安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健全“三项岗位”人员、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培训持证情况和考试题库、培训机构、考试机构、培训教师等数据库,实现全国安全培训数据共享。
五、全面提高安全培训质量
(十七)强化实际操作培训。制定特种作业人员实训大纲和考试标准。建立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实训制度。推动科研和装备制造企业在安全培训场所展示新装备新技术。提高3D、4D、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组织开发特种作业各工种仿真实训系统。
(十八)强化现场安全培训。高危企业要严格班前安全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讲述岗位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知识、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等,使班前安全培训成为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要大力推广“手指口述”等安全确认法,帮助员工通过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确保按规程作业。要加强班组长培训,提高班组长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和现场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十九)建立安全培训示范视频课程体系。分行业建立“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示范视频课程体系,上网发布,逐步实现优质培训资源社会共享。将示范课程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建立示范课程跟踪评价制度,定期评选优质课程,给予荣誉称号或者适当资助。
(二十)加强安全培训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估。建立安全培训需求调研、培训策划、培训计划备案、教学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等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全过程管理。制定安全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向全社会公布评估结果,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培训机构考评的重要依据。
(二十一)完善安全培训考试体系。有关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健全本行业领域安全培训考试制度,加强考试机构建设,严格教考分离制度。要建立健全安全资格考试题库,完善国家与地方相结合的题库应用机制。建立网络考试平台,加快计算机考试点建设,开发实际操作模拟考试系统。加强考试监督,严格考试纪律,依法严肃处理考试违纪行为。有关主管部门要统一本行业领域一般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合格证书式样,规范考试发证管理。
六、加强安全培训监督检查
(二十二)加大安全培训执法力度。有关主管部门要把安全培训纳入执法计划,作为日常执法的必查内容,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专项执法。要规范安全培训执法程序和方法,将抽查持证情况、抽考职工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知识作为日常执法的重要方式。要加强对承担安全培训的机构管理,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促进安全培训机构健康发展。企业要建立安全培训自查自考制度,加大“三违”行为处罚力度。
(二十三)严肃追究安全培训责任。对应持证未持证或者未经培训就上岗的人员,一律先离岗、培训持证后再上岗,并依法对企业按规定上限处罚,直至停产整顿和关闭。对存在不按大纲教学、不按题库考试、教考不分、乱办班等行为的安全培训和考试机构,一律依法严肃处罚。对各类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一律倒查培训、考试、发证不到位的责任。对因未培训、假培训或者未持证上岗人员的直接责任引发重特大事故的,所在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矿长(厂长、经理),实际控制人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二十四)建立安全培训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安全培训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做到定性与定量、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相结合。安全培训绩效考核结果要纳入安全生产综合考核内容。每年通报安全培训绩效考核结果。
七、切实加强对安全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五)把安全培训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各级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各企业要把安全培训工作纳入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各级安委会要定期研究解决安全培训突出问题,有关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各级安委会办公室要牵头抓总,当好参谋,创新实践,整合资源,示范引领。要经常深入基层、企业开展安全培训调查研究。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以及新闻媒体等参与、监督安全培训工作。
(二十六)保证安全培训投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社会资金积极资助的安全培训投入机制。要将政府应当承担的安全培训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企业要在职工培训经费和安全费用中足额列支安全培训经费,实施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时要专门安排安全培训资金。研究探索由开展安全生产责任险、建筑意外伤害险的保险机构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事故预防与安全培训工作。
(二十七)充分运用典型和媒体推动安全培训工作。要总结推广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加大安全培训监管力度、企业落实安全培训主体责任、培训机构提高安全培训质量的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要定期公布安全培训问题企业和问题培训机构名单。要广泛宣传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素质,努力形成全社会更加支持安全生产工作的氛围。
各省级安委会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及各有关中央企业要根据本决定制定实施意见,并及时将实施意见和落实情况报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国务院安委会
2012年11月21日
第三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发布部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川府发[2004]20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是指导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按照《决定》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提高认识,加强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一)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国务院《决定》。国务院《决定》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刻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任务(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安全生产法制和执法队伍“三项建设”)和努力方向(推进安全生产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转变等“五个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地、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国务院《决定》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订贯彻落实措施,务求抓出成效。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和“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基本原则,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决定》。以遏制重特大事故和控制各类伤亡事故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为根本,以专项整治和排查事故隐患为基础,加快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的“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努力开创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争取在2007年底以前使我省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事故伤亡总量逐年有所下降,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三)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各市(州)、县(市、区)、乡(镇)政府必须认真履行以下职责:1.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2.制订安全生产工作规划并切实监督执行。3.每季度召开1次由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各有关部门正职参加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决定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4.指导、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5.建立并落实公共设施的安全投入制。6.保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必要的工作条件。7.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坚决完成国家和省部署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重特大隐患治理任务。8.制订完善本地区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组织事故救援、善后处理,并依法查处事故。
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同时要实行“三项制度”:1.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各级政府领导既要对分管业务和部门负责,也要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2.实行行政领导干部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的应予告诫,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必须依法严肃追究相应责任。3.实行重特大安全事故述职检查制度。内发生1起1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安全事故,或者发生5起1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事故的市(州)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到省政府作出检查。4.实行安全生产奖励制度。
(四)加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保障公共设施的安全投入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把政府管理的公共设施的安全投入和安全隐患治理纳入财政预算,统一安排,集中使用,专款专用,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省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政府管理的公共设施的安全投入,用于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建设,用于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用于建立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专项资金并随着省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有所提高。各市(州)、县(市、区)、乡(镇)政府也应根据本级财力的实际安排专门的公共安全隐患治理经费。
(五)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结合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健全市(州)、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市(州)、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既是政府的工作部门,也是同级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办事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督执法队伍。
(六)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制订本行政区域内、本行业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制订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应急培训,开展应急演练。由省、市(州)、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牵头,建立三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在整合现有110、119、120及矿山救护队救援资源的同时,按照合理布局、高效精干、分工明确、装备齐全的原则,加大投入,加快生产安全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生产安全应急救援的重点是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水上运输、建设施工和公众场所等重特大事故。大型集会、展销会、民俗文化活动等大型公众聚集活动的安全保障实行“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七)认真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建立省、市、县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各市(州)、县(市、区)应在2005年底以前完成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因未能按期完成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或对重大危险源监控不力导致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要追究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
二、增添措施,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
(八)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着主导和关键的作用,是安全生产的主体。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业主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有全面责任。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采取措施,把安全生产责任切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班组,落实到生产岗位,落实到每1名员工。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投资人、负责人都必须对其安全生产状况和伤亡事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逐步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信誉体系,积极创造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机制。
(九)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生产经营单位,道路和水上客货运输经营单位,特种设备制造安装维修运营单位以及与前述单位直接相关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单独设置安全生产及设备管理机构并按本单位从业人员1%的标准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足3人的配齐3人。非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劳动者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照3‰的标准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足2人的配齐2人;劳动者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属单位的,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分别独立设置和配备。
(十)完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提取和保障机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生产经营特性,分别按照滚动提取或累计提取的方式,及时足额提取安全设备设施购置建设费用、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安全教育培训、现场安全管理和隐患整治、劳动防护用品等各项安全费用。安全费用提取的标准:煤矿按吨煤不低于10元的标准提取;非煤矿山企业按不低于年销售收入3%的标准提取;民爆器材、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生产和经营分别按不低于2%和1%的标准提取;道路客运和货运企业分别按不低于营业收入2%和1%的标准提取;建设项目的安全费用按不低于工程造价1.5%的标准,由建设单位(甲方)在工程预算外另行单独支付,由施工企业专款专用(国家和省的重点建设工程按有关规定执行);电力企业、设备制造安装维修租赁企业按不低于年销售收入1%的标准提取;地质勘探企业按不低于货币工作总量3%的标准提取。非危险性较大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也应按照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计提安全费用。企业实际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安全费用支出,凭真实、合法的凭据据实在税前扣除。具体办法由省财政、税务部门会同省安监局制订。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投入提取使用管理的监督,确保专项提取、专科存储、专款专用。要建立安全生产投入审计制度。对拒不提取、使用安全生产专项经费,造成职业危险和职业危害的,必须依法予以处罚。
(十一)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进一步搞好对县、乡领导干部和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工作。以学习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重点,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和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观念。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工厂)、车间(项目)、班组“三级教育”制度,开展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切实关心进城务工农民的人身安全,搞好农民工的安全教育。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一组织有关部门实施。
(十二)积极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基本要求是:1.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责任落实。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独立设置、人员充实。4.保障安全生产投入并按规定及时缴纳风险抵押金。5.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6.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程、规范、标准,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有序。7.大力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8.有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可靠的应急救援体系,重视隐患治理和劳动保护。9.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及时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用。10.安全生产工作档案齐全、管理规范。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省的要求,积极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首先在危险性较大的行业选择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试点,逐步建立具体、规范的考核标准。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十三)严格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事故的经济责任。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大伤亡事故经济赔偿的规定,提高企业生产安全事故伤亡赔偿标准。发生伤亡事故后,除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外,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还必须依法向事故受害者或家属支付国家规定的人身伤害赔偿金。事故救援、善后工作及事故调查处理的必要费用以及险情处置的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或责任人承担。
三、健全制度,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十四)加快修改制定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的进程。出台《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以及配套规章;各地及省级有关部门要依据国家和省新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时清理、修改有关规定、制度,确保《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律法规的顺利实施。积极建立省级安全生产规范、标准体系。
(十五)深入搞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持深入开展矿山、道路和水上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开展森林防火、航空、铁路、建筑施工、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和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道路和水上交通运输企业、危险化学品企业、烟花爆竹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凡在1个县(市、区)的范围内有3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依法应当关闭而未关闭的企业,追究县级政府领导人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责任;因未关闭而发生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对县级政府主要领导人、分管领导人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从严查处。
(十六)推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贯彻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加强对《条例》实施的组织领导。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省建设厅、省国防科工办等部门要抓紧起草《安全生产许可证核发管理办法》。坚持依法办证,确保在法定期限内完成核发各类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工作。省、市(州)、县(市、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安全生产许可证》申领、颁发、使用的监督管理,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发现生产经营单位不再具备相应安全生产条件的,必须责令整改。整改后仍不能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必须依法暂扣、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十七)严格建设工程“三同时”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矿山建设项目,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道路、桥梁、机场、铁路、码头、电站等建设项目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应当进行安全预评价和验收评价。其他建设项目要对安全生产条件及安全设施进行综合分析,编制安全专篇。未进行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审查和安全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使用,审批部门不得办理行政许可手续。所有建设项目由同级政府发展改革委(计划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立项后1个月内送安监部门备案。
(十八)稳步实施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省财政厅负责,2005年内在3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开展各类危险性较大行业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制定《四川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规定》,在全省全面推开。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财政部门共同管理。属于危险性较大行业的中央在川生产经营单位、省属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国有生产经营单位要先行建立内部风险抵押金制度,为统一缴交、管理风险抵押金提供经验。危险性较大行业的国有企业必须向其直接分包和承租单位收取风险抵押金。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向任何从业人员个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从业人员转嫁本应由生产经营单位承担的负担。
(十九)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管服务工作。中小企业既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是伤亡事故多发领域。在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要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引导小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做大做强,提高安全生产保障和抗御风险能力。发展安全设备、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人才市场,充分满足中小企业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需求。在中小企业中实行安全监理制度。鼓励中小企业聘任具有执业资格的安全监理,从事所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监理管理办法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二十)严格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行政执法。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负有行业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加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力度。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组织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事故,落实责任追究。大力推行、严格规范危险性较大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现状评估工作,搞好分类指导,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事故报告统计制度,严禁隐瞒事故、谎报和拖延不报。建立事故和事故隐患举报制度。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重过轻罚、以罚代刑等问题。建立市(州)级职业安全健康检测检验机构,开展定期和不定期职业安全健康条件检测检验工作,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整治事故隐患,改善劳动条件。
四、共同努力,开创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
(二十一)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安全生产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的特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要把宣传教育作为安全生产的一件大事,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讲究方法,注重实效。新闻媒体和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及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开辟安全生产专栏,组织安全生产专题报道,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安全生产常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准确报道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安全生产舆论监督。省教育厅要按照国务院《决定》的要求,抓紧在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开设安全知识课程。鼓励举办安全生产公益活动。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扎扎实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天府行”活动。
(二十二)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乡镇”活动。全面加强乡镇、街道、社区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工作。进一步“重视基层、关心基层、帮助基层”,按照“抓基层、打基础、重投入、强监管”的要求和“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原则,巩固和发展“安全生产示范乡镇”活动的成果,深化“示范乡镇”工作。在检查验收的基础上,调整轮换省级100个“示范乡镇”。各市、州要分别建立20一30个市(州)级“示范乡镇”。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要及时制订规划,加强指导协调和检查督促,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把“安全生产示范乡镇”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要把政府部门帮助指导“示范乡镇”的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中。省级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安排,加强对联系乡镇的帮助指导,努力为“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办实事、办好事。要落实“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工作的乡镇长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工作绩效考评和奖惩制度。“示范乡镇”工作要扩大到行业、企业和社区。经委、国资委、公安、交通、农机、建设、旅游、教育、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要抓好行业安全示范工作。
(二十三)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作用。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生产经营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在安全生产中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和民主决策的作用,依法加强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安康杯”活动,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安全生产权益。共青团组织要发挥联系广大青年的优势,在青年中开展“青年示范岗”、“青年安全技术能手”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各类安全生产协会和科学技术、宣传教育、评估评价、检测检验机构要围绕安全生产的中心任务发挥积极作用,当好各级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助手。
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大事。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深入实际,开拓创新,积极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从业人员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为创造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安全稳定环境而努力奋斗。二○○四年十月三日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维稳工作的决定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维稳工作的决定
分公司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室:
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动脉,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是文明建设的窗口。保修分公司作为集团公司下属二级单位,作为集团公司运营车辆的维修和技术保障基地,在安全维稳方面承担着两方面的职责,一是要保证全部运营车辆的技术状况良好,这是集团公司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修分公司的天职;二是保修分公司自身的安全稳定是建立和完善新保修的重中之重,是保修分公司经营发展的生命线,是集团公司安全维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落实“安全维稳第一”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保修分公司自身安全维稳工作的协调、指导、监督、管理,完善保修分公司安全维稳工作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健全制度,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保修分公司作出如下决定:
一、构建“大安全”管理体制
在保修分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和维稳领导小组原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新的保修分公司安全维稳委员会,全面协调组织、监督检查全系统安全维稳工作。
(一)成立安全维稳委员会 主任:保修分公司党委书记、经理
常务副主任:主管安全维稳工作的副书记 副主任:保修分公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 委员:机关各部室负责人
安全维稳委员会主要职责:贯彻落实国家及市委市政府有关安全维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文件,制定保修分公司安全维稳工作规章制度和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维稳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维稳责任制,协调组织、监督管理全系统安全维稳工作;制定并指导落实保修分公司安全维稳工作规划、计划和考核标准,定期考核各单位安全维稳工作;组织保修分公司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全面监控安全维稳状况。
原保修分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的机电车辆安全委员会、防火安全委员会、交通安全委员会、劳动安全卫生委员会等四个专业安委会及保稳定领导小组的具体职能不变,仍然分别由保修分公司安全保卫部、党委办公室、经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技术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对外信息发布由保修分公司党委办公室负责。
(二)设立安全维稳委员会办公室
为强化对保修分公司安全维稳工作的组织领导,保修分公司安全维稳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分公司安全保卫部),负责督查各专业安全委员会、厂、中心和机关部室的安全生产、安全维稳工作情况。
1.成立安全维稳办公室 主任:党委副书记李燕侠
副主任:王 山 王立勇 杜 李 扈启美 吴克强 魏 渭 成员:安全保卫部全体人员及各专业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 分公司安全保卫部负责安全维稳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2.安全维稳办公室主要职责
按照保修分公司党委会、经理办公会、党政领导及安全维稳委员会的要求,组织落实分公司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安全维稳工作要求,代表分公司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安全检查验收工作;负责向集团主管部门报告工作情况;负责各类重大安全事故、不稳定事件信息管理,做好报送上级主管部门相关信息的工作;协调开展安全维稳培训教育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文化建设;协调开展保修分公司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不稳定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协调开展保修分公司各类应急响应和抢险救援工作;承办安全维稳委员会召开的各类会议和重要活动,督促检查会议决议执行情况。
(三)明确各厂、中心、机关各部室安全维稳管理职责 分公司安全维稳委员会成立后,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机制不变、专业部室的管理职能不变。分公司所属各厂、中心、气瓶检验站要明确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安全维稳工作,要明确责任部门和联系人;机关各部室要明确安全维稳工作联系人。
1.厂、中心、气瓶检验站安全维稳管理职责
(1)建立单位安全维稳的各级组织,要有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安全维稳工作,落实安全维稳主管部门,落实专人负责安全维稳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维稳基础台帐。
(2)贯彻落实分公司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安全维稳工作要求,定期召开安全维稳委员会各类会议和重要活动,督促检查本单位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
(3)抓好单位内部治安保卫、防火安全、交通安全、劳动安全卫生和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安全指标的完成。
(4)定期向分公司主管部门报告安全维稳的工作情况;负责各类重大安全事故、不稳定事件信息管理,做好报送上级主管部门相关信息的工作;
(5)做好企业的安全维稳培训教育,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要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管理 进行。
(6)做好单位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案件、不稳定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响应和准备工作,配合分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做好事故案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7)制定单位安全维稳工作安排和检查计划,负责组织开展定期、重点时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并按照“三定四不推”的原则制定整改方案,监督隐患整改。
(8)高度重视信息报送工作,建立安全维稳工作的报告制度。各厂、中心、专业部室在发生影响到安全维稳事件时,要及时向分公司安全维稳办公室报告。
2.机关各部室安全维稳管理职责
(1)经理办公室: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接待内、外部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按《信访条例》规定要求和时限,协调、督促相关单位和相关部室按规定时限办结信访案件。负责检查和督办经理办公会有关安全维稳工作的重大决议事项、重要工作的执行及落实情况。负责分公司信访工作记录。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工作情况。
(2)生产计划部(体系部):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将安全维稳各项管理指标纳入体系进行监督、评价,结合分公司安全维稳工作目标、重点、热点、难点工作,开展内部审核工作,检验安全维稳工作符合性,推进安全维稳工作的开展和问题的改进。负责内审工作不合格纠正措施的验证工作。
(3)财务部: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监督检查各单位安全维稳经费和治安消防费用的使用情况,保证安全维稳经费和治安消防费用做到专款专用,防止挪用安全维稳经费和治安消防费用的现象。
(4)人力资源部: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制定分公司 安全维稳教育培训计划。指导监督各单位及机关各部室落实安全维稳培训计划和各项准备管理工作,做好调查研究,逐步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制定分公司劳动安全工作安排和检查计划,负责组织开展定期、重点时期和不定期的专项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各类安全隐患,监督隐患整改。指导监督各单位及机关各部室落实好劳动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对企业劳动安全生产管理负责。指导监督各单位及机关直属机构落实好工伤职工的各项管理工作,负责员工工伤申请、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定,解决好劳动争议,按标准核发员工工伤保险待遇和报销医疗费用。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指标完成情况。
(5)技术部: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车辆、机电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定和完善生产安全操作规程,督办安全隐患的治理,对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负责。负责策划、组织、协调落实重大政治活动、冬防、夏防以及节假日的技术保障工作。负责技术、设备、节能、环保、机电安全管理指标的考核。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指标完成情况。
(6)质量监控管理部: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影响安全维稳的重大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分析及鉴定工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7)行政部: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分公司行政后勤防暑降温、食堂、疾病防控、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每月按照分公司行政后勤工作检查考核标准,对各单位厂区环境、食堂、卫生间、室内卫生、禁烟工作等进行检查,对职工反映的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做好监督落实工作。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工作情况。
(8)安全保卫部: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分公司治安、防火、交通、排查调处等安全维稳工作的管理。负责制定 5 治安、防火、交通安全的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并组织评审,确保其充分性和有效性。对企业治安保卫、防火安全和交通安全管理负责。负责检查和督办分公司安全维稳委员会形成的重大决议事项、重要工作的执行及落实情况。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指标完成情况。
(9)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对保修分公司管理的国有独资、控股、参股公司、出租房屋的安全维稳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安全稳定。负责按照保修分公司管理文件,完善土地房屋资产租赁的管理程序,建立租赁风险和安全维稳预警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工作情况。
(10)信息中心: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按照授权权限命令和工作指令,执行安全维稳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要求,与安保部门协同工作,搞好分公司局域网络安全运行系统的建设。负责分公司机关计算机房的管理。做好局域网络及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网络系统用户账号、密码、权限管理和网络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工作。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工作情况。
(11)抢修生产调度室: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抢修车辆在抢修救援过程中安全维稳工作的整体策划,在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任务中安全维稳工作的监控、管理。负责对各个抢修工段的抢修人员实施专业评定,并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工作。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工作情况。
(12)党委工作部: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检查和督办党委会关于安全维稳的重大决议事项、重要工作的执行及落实。负责对安全维稳工作的内、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和企业安全维稳工作的对外信息发布事宜。负责妥善接待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负责领导接待日的具体安排,督促有关领导、部 门对信访的解决、处理,对涉及企业安全维稳的事项负有督办责任。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工作情况。
(13)纪检监察部: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对安全维稳工作进行专项监察,对在安全维稳工作中,造成重大失误的各级干部的失职、渎职行为,提出处理意见。
(14)工会: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监督检查企业安全维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政策及法规的落实情况,参与生产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参与分公司涉及职工利益的各项政策、方案的研讨与制定。向企业及时反映职工所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按规定时限办结劳动争议调解案件和群众来信、来访。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工作情况。
(15)团委: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青年团安全维稳工作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思想调研活动,听取青年人意见,反映青年人要求,针对青年人的特点,落实安全维稳工作。
二、坚持安全维稳工作原则
(一)坚持责任明确、一岗双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专业委员会、厂、中心、机关各部室的安全维稳任务,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维稳,一岗双责”的原则,严格落实主管领导安全维稳工作领导责任、各部室专业管理责任和单位安全维稳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维稳长效机制,提高群防群治能力,逐步实现安全维稳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坚持教育先行、预防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安全教育作用,加强对各级负责人、保修工和特殊工种的安全培训。严格资格管理,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技能。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和安全文化建设。突出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严格各项预防措施落实,确保企业运行安全。
(三)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的原则。安全维稳工作必须 坚持以人为本与依法依规相结合的原则,牢固树立尊重职工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的理念,关心职工生产生活,尊重职工利益诉求,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加强对全体人员的法纪教育。职工要依法依规生产操作和反映诉求,管理人员要依法依规解决诉求。健全信访稳控机制,突出抓好源头预防排查化解。进一步强化依法依规经营管理、依法按政策办事和处理信访问题的意识,杜绝为求得一时一事的解决而引起新矛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信访接待工作流程,提升处理信访事件的水平。
三、健全安全维稳工作机制
(一)健全安全维稳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安全维稳委员会安全生产例会、安全工作讲评会、专题会等各种会议、督查工作机制,推进会议议定事项落实;及时检查、通报企业安全维稳形势以及各单位、机关各部室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意见,交流安全维稳工作经验。协调、组织、指导各专业委员会、机关各部室和各厂、中心各项安全维稳制度。
(二)健全安全维稳目标管理考核评估机制。按照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改进企业安全维稳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安全维稳目标责任制度,形成运行有效的评价机制。加大安全维稳工作奖惩力度,调动各厂、中心、机关各部室和从事安全管理与维稳工作干部的积极性。认真执行安全维稳工作月通报、季公布、年考核制度,促进企业安全维稳主体责任的落实。
(三)健全安全维稳监督检查机制。进一步研究、加强安全维稳工作的基础管理,指导、推动各单位落实安全维稳各项措施。监督各厂、中心、机关各部室落实主要负责人的一岗双责、建立安全维稳责任制、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 工作落实情况,推动企业安全维稳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健全安全维稳工作投入机制。加大对安全科技研究、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事故隐患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危险源监控、应急运输与抢修救援、宣传教育培训和安全监管等工作的资金投入,推动各单位改善安全维稳工作条件,提高企业抵御安全生产事故和不稳定事件的风险能力。完善安全维稳先进典型激励机制,积极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五)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各厂、中心党政一把手负责、专业部室直接管理、安全维稳办公室综合监督相结合,定期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和重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并对重大事故隐患与重点矛盾纠纷登记建档、评估分级、整改治理、跟踪监督,及时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企业安全稳定。
(六)健全事故事件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按照“实事求是、依法依规、注重实效”的要求,认真查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妥善处理各类不稳定事件;督促、指导各单位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整改措施。建立完善和落实事故事件约谈、事故事件现场分析、事故事件通报、事故事件结案和报备等制度。完善安全生产事故与不稳定事件责任追究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对事故事件责任追究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
(七)健全安全生产事故与维稳信息统一发布的机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细化安全生产事故与维稳信息报告、处置办法,逐级规范安全生产事故与维稳信息报告、处置工作。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与维稳信息统一由保修分公司党委办公室发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四、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安全维稳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维稳责任。各厂、中心、机关各部室是保修分公司安全维稳的责任主体,党政正职要对安全维稳工作负全责,主管领导要负主要责任,其余领导各负其责。各级领导干部要认清当前企业安全维稳工作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抓好安全维稳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求真务实,齐抓共管,全力推进,确保全系统运营生产安全形势平稳,职工队伍稳定。
(二)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各厂、中心、机关各部室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维稳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维稳运行机制,做好与安全维稳工作的业务衔接。安全维稳办公室要积极协调各方力量,进一步强化对厂、中心、机关各部室安全维稳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事故、隐患和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化解矛盾,全力压减事故。
(三)排查隐患,落实预防措施。各厂、中心、机关各部室要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采取分公司督查、专业部门排查和单位自查等方法,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治理,做到查到边,治到底,不留疑点,不留死角。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重点矛盾,各厂、中心、机关各部室要认真研究对策,采取定治理时限、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员、定督办领导的“四定”措施,全程跟踪,逐一整改,逐项销号,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做出成效。
(四)加强培训,提高防控能力。各厂、中心、专业部室要切实重视并加强对广大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把集中教育和经常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增强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技能为重点,不断丰富和扩展安全教育内容,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改进安全培训方法,通过抓重点以点带面,抓典型以事警示,抓基层落实到 人,迅速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提高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防控安全生产事故、不稳定事件的能力。
(五)转变作风,共创和谐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作风建设,要完善领导公开接访、带案下访、包案约访制度,妥善处理群众信访问题。要切实提高各级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水平,通过改革创新,全方位、多层级推进思想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基层干部的感召力,不断开创干群共谋发展,上下共建和谐的安全稳定新局面。
(六)加强信息报送工作。要高度重视信息报送工作,建立报告制度。各厂、中心、专业部室在发生影响到安全维稳事件时,要及时向分公司安全维稳办公室报告。凡发生不报、漏报和瞒报行为的,分公司将对领导干部实施问责,追究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全国生产安全事故逐年下降,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事故总量仍然很大,非法违法生产现象严重,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暴露出一些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管理薄弱、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地方和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1.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标准,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坚持依法依规生产经营,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强化企业安全生
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对以整合、技改名义违规组织生产,以及规定期限内未实施改造或故意拖延工期的矿井,由地方政府依法予以关闭。要加强对境外中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严格落实境内投资主体和派出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责任。
4.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确保整改到位。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停产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不得复产。
5.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带班。煤矿、非煤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对无企业负责人带班下井或该带班而未带班的,对有关责任人按擅离职守处理,同时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现场带班的,对企业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6.强化职工安全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企业用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要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于2年之内全部完成;鼓励有条件的渔船安装防撞自动识别系统,在大型尾矿库安装全过程在线监控系统,大型起重机械要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安全防护水平。
10.加快安全生产技术研发。企业在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国家鼓励企业开展安全科技研发,加快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的换代升级。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加大对高危行业安全技术、装备、工艺和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高危行业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合理确定生产一线用工。“十二五”期间要继续组织研发一批提升我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关键技术和装备项目。
四、实施更加有力的监督管理
11.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全面落实公安、交通、国土资源、建设、工商、质检等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工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指导职责,形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在各级政府
产和使用。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未做到同时设计的一律不予审批,未做到同时施工的责令立即停止施工,未同时投入使用的不得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并视情节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严格落实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管等各方安全责任。对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存在违法分包、转包等行为的,立即依法停工停产整顿,并追究项目业主、承包方等各方责任。
14.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与监督权,鼓励职工监督举报各类安全隐患,对举报者予以奖励。有关部门和地方要进一步畅通安全生产的社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人民群众的公开监督。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舆论反映的客观问题要深查原因,切实整改。
五、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15.加快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按行业类型和区域分布,依托大型企业,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支持下,先期抓紧建设7个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配备性能可靠、机动性强的装备和设备,保障必要的运行维护费用。推进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水上搜救、船舶溢油、油气田、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国家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各
19.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前置条件。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作为高危行业企业准入的前置条件,实行严格的安全标准核准制度。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凡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违规建设的,要立即停止建设,情节严重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实施关闭取缔。降低标准造成隐患的,要追究相关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
20.发挥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依托科研院所,结合事业单位改制,推动安全生产评价、技术支持、安全培训、技术改造等服务性机构的规范发展。制定完善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保证专业服务机构从业行为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专业服务机构对相关评价、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对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的,要依法依规从严追究相关人员和机构的法律责任,并降低或取消相关资质。
七、加强政策引导
21.制定促进安全技术装备发展的产业政策。要鼓励和引导企业研发、采用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和产品,鼓励安全生产适用技术和新装备、新工艺、新标准的推广应用。把安全检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保护、个人防护、灾害监控、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院校、职业学校逐年扩大采矿、机电、地质、通风、安全等相关专业人才的招生培养规模,加快培养高危行业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
八、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5.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规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在制定国家、地区发展规划时,要同步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和专项规划。企业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实在企业发展和日常工作之中,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计划中要突出安全生产,确保安全投入和各项安全措施到位。
26.强制淘汰落后技术产品。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要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予以强制性淘汰。各省级人民政府也要制订本地区相应的目录和措施,支持有效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技术改造和搬迁项目,遏制安全水平低、保障能力差的项目建设和延续。对存在落后技术装备、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予以公布,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关闭。
27.加快产业重组步伐。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对相关高危行业企业重组力度,进一步
1伤亡的,以及瞒报事故、事故后逃逸等情节特别恶劣的,要依法从重处罚。
30.加大对事故企业的处罚力度。对于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年内发生2次以上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并负主要责任的企业,以及存在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由省级及以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告,并向投资、国土资源、建设、银行、证券等主管部门通报,一年内严格限制新增的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等,并作为银行贷款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31.对打击非法生产不力的地方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在所辖区域对群众举报、上级督办、日常检查发现的非法生产企业(单位)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查处,致使非法生产企业(单位)存在的,对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相关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2.建立事故查处督办制度。依法严格事故查处,对事故查处实行地方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层层挂牌督办,重大事故查处实行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挂牌督办。事故查处结案后,要及时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