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劳力职业技能培训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1:3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妇女劳力职业技能培训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妇女劳力职业技能培训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村妇女劳力职业技能培训调研报告

近期,xx县妇联按照xx市妇联《关于开展农村妇女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调研的通知》要求,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在全县各乡镇围绕农村妇女劳动力职业技能现状、需求、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后妇女受益状况以及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建议等展开了调研。

一、农村女劳动力现状

2009年,全县农村共有劳动力118847人,其中女性5661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7.6%。调查显示,xx县农村女劳动力中,18-30岁的女劳动力有20267人,占35.8%;31—40岁的劳动力有16757人,占29.6%;41—50岁以上的劳动力有19588人,占34.6%。

二、农村女劳动力文化程度及职业技能现状

据统计,全县农村女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的31245人,占女劳动力总数的55.2%,初中文化程度的22196人,占39.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171人,占5.6%。取得绿色证书或女农民技术员职称的有513人,占0.91%;取得国家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的有762人,占1.34%;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术的有24386人,占43%。参加妇联系统劳动技能培训的有10029人,占17.7%;参加政府其他部门劳动技能培训的有12174人,占21.5%。目前,全县有女致富带头人2009名,占女劳动力总数的3.5%,其中从事种植业的有992名,养殖业的有677名,加工、服务业等的有340名;有女经纪人822名,其中从事种植业的有262名,养殖业的有162名,加工、服务业等的有151名,劳务输出的有133名,其他的114人。以上数据说明,xx县女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素质总体偏低,且技能单一,观念落后,技能培训工作迫在眉睫。

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后妇女受益状况

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技术骨干队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证。调查显示,在“您认为妇女通过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后有哪些受益”一项中,认为掌握了一技之长或增加了增收致富能力的妇女占99%,而认为没有受益的仅占1%。这充分说明,妇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后,一方面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会了各种实用技术,增加了收入,使她们致富有了方向。另一方面,一部分妇女还通过培训提高了创业本领,创办了农家乐、小型加工企业,从事运销市场营销等,带动了全县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结果中可看出,对农村妇女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帮助农民家庭脱贫致富和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必然要求,而妇女的收入增加也将为其获得日益平等的家庭和社会地位起到积极的作用。调查显示,制约农村妇女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妇女接受技能培训的能力较弱,招收培训人员困难。据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要改变村里的面貌最缺致富实用技术的农村妇女仅占16%;而在问及不能参加培训的原因一项中,因没有时间参加培训的只占到了33%;认为没有必要的占到了67 %。大多数农村女劳力思想观念陈旧,加之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接受培训能力弱,不愿进行培训。她们认为参加培训学不到真技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与其参加培训浪费时间,不如在家多纳几双鞋底,多干点家务,使得培训工作难度加大;部分妇女则因年龄偏大,认为年龄较大在外找工作较难,而不愿参加培训。大多数妇女得不到家庭的支持,丈夫也不愿让妻子去参加培训。

2、培训经费投入不足,补助标准偏低,培训质量不高。从xx县近2年的阳光工程培训投入来看,2007—2008年培训补助标准分别为每人300元和370元,而要把农村妇女培养成技能型人才,达到用工单位及自主创业技能要求,至少应培训1个月左右,需培训费600-900元,除了370元(2008年补助标准)的补助外,学员无力承担其余的培训费用。有很多妇女虽然很想参加学习培训,但存在很多实际困难。阳光工程培训虽然免培训费,但生活费、住宿费、差旅费还是需要不少,许多妇女拿不出或不愿拿出这个钱,又担心学不会,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钱。同时,由于培训资金投入不足、补助标准偏低,造成培训时间短,培训不到位,难以保证培训质量,特别是新生劳动力培训难以真正掌握就业技能,最终导致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难或即使转移也不能向技能型岗位转移,无法提高经济收入,影响了妇女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培训硬件不足,培训机制不完善。各级党委、政府虽然非常重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但由于地方财力不足,目前针对广大女劳动力致富就业而专门设置的培训中心或基地还不健全,培训设施不配套。大多培训机构没有足够的实习基地和供学员实践操作的设备,无法按培训要求完成各项教学任务,难以保证培训质量。致使培训只

能分散在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各类规模很小的短训班式的学校。面对农村女劳动力培训对象基数大、专业要求多和培训经费少的现状,无论是各级政府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还是社会力量办的培训学校都存在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单

一、实习操作场地缺乏等问题,不能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需求。另外,由于掌握培训资源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互不连通,缺乏统一

领导、协调组织的有效机制,难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培训内容雷同,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培训效果不理想。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县农村女劳动力不论是与城镇女从业人员比较,还是与发达地区比较,她们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普遍较低,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也较低,要实现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4、培训对象没有层次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含金量”低。目前的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对有转移愿望和转移条件的妇女,不能根据年龄、文化、从业特点、接受能力等综合因素,因人而异进行分层培训,对产业特色和妇女个性化需求也缺乏深入分析,班次设置时段集中、内容雷同,缺乏针对性。且由于培训时间过短、培训过程与市场严重脱节,市场虽然技术工紧缺,但真正培训内容符合市场需求的又不是很多。目前xx县的培训以中、短期为主,短的只有几天,很难学到过硬技术,在务工过程中难以胜任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只能从事简单劳动,遇有市场用工变化,极易造成回流,不利于长期稳定就业。部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甚至类似于以往开展的专项科技宣讲,内容陈旧,培训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存在,妇女很难学到过硬技术,质量难以保障,致使学员结业后对新技术、新品种的了解和应用受到限制。另外,农村女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与市场、岗位信息需求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和对接,造成培训内容单

一、过时,从而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形成。

5、妇联系统开展妇女职业劳动技能培训难度大。一是无培训经费。各级妇联无经费来源,连正常的工作经费都难以保证,更不要说用于妇女劳动技能培训的经费,缺乏经费保障。二是劳动技能培训无力开展。县乡妇联编制少、工作人员少,没有精力开展妇女的技能培训。三是缺乏培训的场地和设施。妇联每次搞培训都要请教师、租场地,培训时间有限,培训质量无法保证,弱化了培训效果。

五、思考与对策

1、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一是要成立“政府牵头,财政扶持,教育主管,各部门积极参与”的组织管理体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农村妇女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把党和政府对农村妇女培训的优惠政策宣传到位,把培训前后的比较效益宣传到位,提高农村妇女对培训的认识,在全社会树立“技术致富”的观念,增强女农民参与培训的自觉性。三是要加强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加快推进男女平等的进程。要把开发农村妇女人力资源问题、男女平等的观念和主张渗透到法律和政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变成社会行动并产生社会影响力。

2、整合资源,理顺管理体制。一是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积极调动行业和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为农村女劳动力提供培训机会,争取在较少投入的情况下解决“在何处培训”的问题。将县、乡镇两级各级成人教育学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等教育主渠道现有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进行整合,实行校校联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统一配置资源,统一筹措资金,统一培训,统筹城乡就业,形成理论教学——实习操作——上岗就业服务一条龙的模式,解决多头管理,互相牵制,浪费资源的弊端。二是进一步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加强和规范培训资金的管理。要切实用好国家对农民工的培训扶持资金、各部门的转移培训专项资金和项目资金,改善培训基础设施,配强师资力量,扩大女农民受训面,提高女农民的技术素质。三是要积极收集信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建立供需关系,实行“定单”培训。同时加大中、长期培训比重,使女农村劳动力能真正学到一技之长,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实现稳定就业。四是广泛吸取各地农村女劳动力培训的经验,努力探索适应我县培训的新模式。

3、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增强培训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各培训机构要围绕市场需求和用工单位提出的女劳动力用工数量、类别、技能标准、时限要求等,制定培训计划,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农村妇女择业竞争能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方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妇女就业的适应能力;围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返乡女农民的农业技能;对青年农民工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期限,强化职业技能实训,使其至少熟练掌握一项职业技能。对缺乏技能、年龄较大、外出务工有困难的妇女,应着重开展技术含量低、周期短的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为她们就地致富创造条件。对中青年农村妇女,应进行市场亟需的技能培训,为她们外出务工夯实基础,对初、高中毕业回乡的农村妇女劳动力应从高级技能培训着手,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快速实现转移;对具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力的妇女,应重点进行对创业观念、创业知识、创业政策培训,提供创业咨询、创业指导,带动其尽快走上创业发展之路。

4、争取政策支持,解决培训经费短缺困难。各级各部门要争取教育培训机构在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星火科技培训等培训项目中加大对农村女劳动力的培训。上级妇女组织要为县乡妇女培训多争取政策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农村女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力度,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5、搞好跟踪服务,维护妇女权益。要建立跟踪服务机制,掌握受训人员就业和胜任工作情况,不断调整培训方式,提供后续跟踪服务,增强受训女劳动力的致富能力,同时要加强女劳动力的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生活常识、公民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受训人员综合素质,使农村女劳动力“出得去、稳得住”,与社会和谐相处。

6、建立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具备条件的公办、民办培训机构都可承担政府财政支持的培训项目,以“阳光工程”为依托,合理安排培训内容。要适应由体力型、数量型向技能型、质量型转变,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打造劳务经济品牌和职教培训品牌。对妇女培训的数量、质量和培训就业情况,要纳入相关单位年度责任目标管理,作为年终考核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妇女培训面和就业率的提高,防止“只开花不结果”的培训现象。县劳务培训领导小组要做好对相关部门和单位农村女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常性检查监督工作,保证培训资金及时到位,使农村妇女真正受益,共享培训的社会资源。

第二篇:职业技能培训调研报告范文

职业技能培训股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落实《百乡千企万人大调查活动的意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泛征求企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找准制约本部门、本单位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转创活动的深入开展,进行走访调研,深入到基层、企业服务对象及人民群众中,了解掌握各类存在的问题,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设的职业技能培训股的职能:拟定落实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意见和规划;拟定落实高技能人才、农村使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意见、办法;拟定落实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发展规划和管理规则,指导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完善职业技能资格制度;拟定落实国家职业分类、职业技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实施意见;拟定落实职业技能鉴定意见、办法,并监督实施;承担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办理和发放工作。

二、做好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是加快人口资源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的必然要求。

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最终保证。从数量和整体水平看,当前我县人才队伍还远远不能适应我县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资源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缺乏。人力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缺乏仍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矛盾之一。当前,我县正 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重要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区域竟争力,最终都需要依靠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实施和落实。而我县人力资源结构和劳动者素质,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相比,差距十分突出。我县城镇从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仅占38%多,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占技能人才总数不足30%,远低于中等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30%的发展水平。全县75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0.7%,初中文化程度占33.2%,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32.27%,大专及以上仅0.93%。低素质的劳动力供过于求,高素质的劳动力则供不应求,同时,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传统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的现象普遍存在,新兴专业人才供给明显不足。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层面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切实加强职业能力建设,培养现代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及知识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加快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的必由之路。

三、健全制度,明确目标任务

为加快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工作,淮阳县制定了《推动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总体目标是建成12所高标准高质量职业培训机构,在校生规模达7000人以上,企业在岗职工培训3000人次以上,农村初、高中毕业人员2000人以上,参加职业技能鉴定2000人以上,新技师培养60人以上。制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措施,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推动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工作领导小 组。为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落实,明确了目标任务,提供了组织保障。

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以农材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1、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在岗农民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计划。结合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项目引进,围绕产业机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需要。对企业职工开展在岗或转岗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重点提升一线员工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操作能力、掌握新技能的能力和安全生产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型工业能力要求的技能型职工队伍。近两年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6552人。

2、实施失业人员再就业计划。大力推进技能再就业培训,以提高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促进其实现再就业,对就业困难群体,在实施就业援助的同时,组织其参加岗位适应性培训,结合市场需求和岗位开发,密切与用人单位沟通和联系,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培训,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突出培训的实用性,让培训与再就业紧密结合,实现失业人员技能提升与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共完成失业人员技能培训3100多人。

3、实施劳动预备制培训计划。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技能储备培训,积极引导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加大校企合作力量,扩大劳动预备制招生规模,重点对城乡“两后生”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加快培养后备技能人才,积极鼓励当年退役并有就业愿望的退伍士兵和有需求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两年来共开展 劳动预备制培训5477人。

4、以技师和高级技师培养为重点,加强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好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工作。

1、实施新技师培养劳动计划,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企业、行业主体作用,结合企业生产需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几年来共培养新技师、高技能人才422人。

2、完善职业技能倍增计划,按照扩大规模,规范管理,狠抓质量,树立信誉的原则,推动职业资格证书科学发展。一是努力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落实农村转移劳动力考核鉴定补贴政策,调动参加培训鉴定的积极性,建立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技能考核鉴定同步实施制度,确保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应考尽考,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积极引导企业在岗职工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进一步落实就业准入制度,确保职工持证上岗。三是全面开展技工学校与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组织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结合学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动结业学员“双证书”制度的落实。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承担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的培训机构,培训规模小,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且不稳定,严重制约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实施。

二是劳资双方对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认识不足,只顾眼前利益,不从长远考虑,造成劳动者不愿意参加培训,各种培训机构生员减少,基本招不到学生,用人单位更是不愿组织职工参加培训,怕影响企业的生产及眼前利益,更谈不上人力物力及培训经费的投入。三是培训补贴资金标准较低,培训机构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培训时间得不到保证,达不到规定的培训效果。

第三篇:中年妇女劳力转移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乡村企业的改制,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等等,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尤其是农村女富余劳动力的从业结构调整,再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城乡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更好地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我们对全县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全县现有农村富余女劳动力中有七成以上为中年妇女。针对这一群体,我们重点在镇、镇、乡、乡四个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了调研。

一、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的现状

(一)年龄构成通过对四个乡镇,60岁以下6890名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进行调查摸底,有4102名妇女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50岁之间,超过农村富余女劳力的七成。特别是41岁—50岁的,占总数的41%。

(二)文化程度

在被调查的农村中年妇女中,其文化程度人数及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三)再就业技能

相对于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对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由于其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家务劳动承担较多等一系列因素,再就业技能普遍缺乏,因而比农村男性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更加困难。我们调查统计的4102名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中,有一定求职技能的仅788人,不到总数的20%。也就是说,超过4/5的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目前没有就业转移的技能。她们想富、求富、奔富的心情十分迫切,但往往是想富无门,求富无能,奔富无策。

(四)选择就业地区意向

我们调查统计的4102名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中,有1146人选择在本乡镇村,有816人选择在本县区,495人选择在本市,选择外省市的只有155人,可见要做好农村中年妇女的转移工作,首先应该思考的就是如何帮助她们实现“不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

二、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我县中年妇女劳动力在转移就业工作中存在着就业层次低、就业稳定性差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比较保守,限制了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转移的速度。

“男主外、女主内”的旧思想在不少人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存在小富即安的依赖思想,不愿接受新事物。农村中年妇女家庭观念厚重,沿袭相夫教子、赡老扶幼的传统,受夫权思想影响及顾及家中老人、小孩教育等现实问题,外出务工顾虑较重。

(二)文化素质低,制约了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层次领域。

农村中年妇女,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弱,不善于利用信息,难以向新兴产业转移,在与城市劳动力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她们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造成了在转移过程中,职业选择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竞争优势,只能从事一些脏苦累的简单劳动,造成就业愿望与实际严重脱节的矛盾。

(三)农村中年妇女家庭负担较重,难以摆脱土地和家庭的束缚。

调查中,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普遍反映负担过重,一方面要照顾好家人和小孩,另一方面又要种好全家的承包责任田,往往忙不过来,想外出打工,但家门难离。

(四)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制约着转移外出的数量和质量。

由于传统的诸多因素,农村中年妇女与外界接触少,信息量小,想出去打工,不知道干什么,想在家创业,不知道能干些什么,显示出盲然和盲从。在四个镇村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年妇女外出打工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妇联组织推荐或劳动职介;二是靠亲戚朋友介绍,三是靠自己在外盲目寻找。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转移仍存在着无序流动现象。

(五)妇女劳动力的转移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一些乡镇如乡、镇、乡,在本地支柱产业的带动下,当地农村妇女的较好地实现了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而在其他一些乡镇,由于没有本乡镇的特色支柱产业,当地的妇女依靠本地产业实现劳动力转移的机会较少,影响了农村妇女特别是中年妇女的增收致富。

三、做好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建议及对策

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是用现代文明改造新一代农村妇女行之有效的措施。尤其是面广量大、就业转移难度相对偏大的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求富心切,却大多找不到好的致富项目,迫切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针对以上分析的五个方面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促进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的迅速转移。为此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农村中年妇女的整体素质。

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劳动技能相对较低,造成农村中年妇女在转移速度、数量和质量上都滞后于农村男性劳动力。因此,要加大农村中老年妇女的转移力度,首先要面向农村中年妇女宣传男女平等、“四自”精神、提高自身素质等健康向上的观念,破除小农意识,增强群体意识和创业观念,努力引导中年农村妇女转变观念,营造农村妇女学知识学技术、积极就业、奋发创业的良好氛围。

其次就是要提高农村中年妇女的就业技能。在农村中年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中,要把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作为提高农村中年妇女就业创业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对农村中年妇女富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前的引导培训。充分利用城乡各种教育、培训资源,通过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以及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手段,根据市场需求,以订单、定点和定向培训的形式,对农村中年妇女富余劳动力开展转岗就业技术培训,提高她们的就业能力,树立新的就业观念。

(二)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是促进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转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许多乡镇、村通过几年十几年的实践,建立了本地的特色支柱产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为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地要抓住农村中年妇女的特点,积极引导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支柱产业。县乡妇女,依靠当地的特色产业中国结编织,通过简单的培训,发展来料加工,不出家门就实现了劳动力的转移,用她们自己的话,“我们在家编中国结,不出家门口就可以增加收入,不耽误看家护院、照顾孩子,每月有500多元的收入,比到外地打工强多了”。县镇,依靠当地的特色杞柳产业,全镇的大部分农村妇女都在从事杞柳种植、编织,甚至六七十岁的老妇都可以在家门口编柳筐增加收入,该镇基本上不存在农村富余劳动力。

为了更要的发挥特色产业在转移妇女劳动力方面的作用,一要发挥妇联群众团体优势,通过“双学双比”这一载体牵线搭桥,把妇女组织起来,教育她们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增强勤劳致富观念,提高产品质量。二要加强扶持,做大产业。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一些扶持鼓励的政策,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实践证明,招商引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解决当地就业问题的“双赢”策略。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大批大型项目到我县落户,为我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的同时,也解决了本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镇通过招商引资建立的服装厂分厂,一期工程吸纳女工1000余人,帮助当地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望。但就我县目前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力不愿远离家乡的现状来看,还应当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引进更多企业到我县建厂招工,为农村妇女特别是中年妇女就近择业提供更多机会。

(四)发展妇女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是新形势下壮大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发展道路。要总结推广农村中年妇女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实践,帮助更多的农村中年妇女参与到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中,形成信息共用、技术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力联结。要为妇女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指导和服务,创立交流的平台,宣传有关的政策,提供相关的信息,推广可借鉴的做法。胜利乡妇女徐景雪,依靠当地丰富的妇女劳动力资源,牵头组建了胜利乡冠冕工艺品专业合作社,通过举办免费培训班,吸收周围乡镇的妇女参加学习编织技术,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吸纳固定女社员1000余人,人均年收入8000余元,草帽编织已经成为当地农村家庭妇女致富的主要产业。

(五)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大小不等的庭院可以利用,发展庭院经济有很大潜力。尤其是农村中年妇女可以针对自身特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的空间和各种资源。发展庭院经济,切实帮助农村妇女不出家门实现增收,要因地制宜,帮助农村妇女选准开发模式,依据资源条件和自身能力选择生产经营项目。土地资源宽裕的地方,宜发展种植业;土地紧缺的地方,宜发展养殖、加工服务业;城郊农村宜发展庭院花卉业。

第四篇:中年妇女劳力转移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乡村企业的改制,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等等,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尤其是农村女富余劳动力的从业结构调整,再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城乡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更好地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我们对全县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全县现有农村富余女劳动力中有七成以上为中年妇女。针对这一群体,我们重点在镇、镇、乡、乡四个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了调研。

一、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的现状

(一)年龄构成(二)文化程度

在被调查的农村中年妇女中,其文化程度人数及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三)再就业技能

求职技能的仅788人,不到总数的20%。也就是说,超过4/5的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目前没有就业转移的技能。她们想富、求富、奔富的心情十分迫切,但往往是想富无门,求富无能,奔富无策。

(四)选择就业地区意向

二、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我县中年妇女劳动力在转移就业工作中存在着就业层次低、就业稳定性差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比较保守,限制了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转移的速度。

“男主外、女主内”的旧思想在不少人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存在小富即安的依赖思想,不愿接受新事物。农村中年妇女家庭观念厚重,沿袭相夫教子、赡老扶幼的传统,受夫权思想影响及顾及家中老人、小孩教育等现实问题,外出务工顾虑较重。

(二)文化素质低,制约了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层次领域。

农村中年妇女,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弱,不善于利用信息,难以向新兴产业转移,在与城市劳动力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她们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造成了在转移过程中,职业选择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竞争优势,只能从事一些脏苦累的简单劳动,造成就业愿望与实际严重脱节的矛盾。

(三)农村中年妇女家庭负担较重,难以摆脱土地和家庭的束缚。

调查中,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普遍反映负担过重,一方面要照顾好家人和小孩,另一方面又要种好全家的承包责任田,往往忙不过来,想外出打工,但家门难离。

(四)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制约着转移外出的数量和质量。

由于传统的诸多因素,农村中年妇女与外界接触少,信息量小,想出去打工,不知道干什么,想在家创业,不知道能干些什么,显示出盲然和盲从。在四个镇村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年妇女外出打工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妇联组织推荐或劳动职介;二是靠亲戚朋友介绍,三是靠自己在外盲目寻找。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转移仍存在着无序流动现象。

(五)妇女劳动力的转移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一些乡镇如乡、镇、乡,在本地支柱产业的带动下,当地农村妇女的较好地实现了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而在其他一些乡镇,由于没有本乡镇的特色支柱产业,当地的妇女依靠本地产业实现劳动力转移的机会较少,影响了农村妇女特别是中年妇女的增收致富。

三、做好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建议及对策

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是用现代文明改造新一代农村妇女行之有效的措施。尤其是面广量大、就业转移难度相对偏大的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求富心切,却大多找不到好的致富项目,迫切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针对以上分析的五个方面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促进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的迅速转移。为此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农村中年妇女的整体素质。

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劳动技能相对较低,造成农村中年妇女在转移速度、数量和质量上都滞后于农村男性劳动力。因此,要加大农村中老年妇女的转移力度,首先要面向农村中年妇女宣传男女平等、“四自”精神、提高自身素质等健康向上的观念,破除小农意识,增强群体意识和创业观念,努力引导中年农村妇女转变观念,营造农村妇女学知识学技术、积极就业、奋发创业的良好氛围。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其次就是要提高农村中年妇女的就业技能。在农村中年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中,要把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作为提高农村中年妇女就业创业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对农村中年妇女富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前的引导培训。充分利用城乡各种教育、培训资源,通过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以及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手段,根据市场需求,以订单、定点和定向培训的形式,对农村中年妇女富余劳动力开展转岗就业技术培训,提高她们的就业能力,树立新的就业观念。

(二)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是促进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转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许多乡镇、村通过几年十几年的实践,建立了本地的特色支柱产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为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地要抓住农村中年妇女的特点,积极引导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支柱产业。县乡妇女,依靠当地的特色产业中国结编织,通过简单的培训,发展来料加工,不出家门就实现了劳动力的转移,用她们自己的话,“我们在家编中国结,不出家门口就可以增加收入,不耽误看家护院、照顾孩子,每月有500多元的收入,比到外地打工强多了”。县镇,依靠当地的特色杞柳产业,全镇的大部分农村妇女都在从事杞柳种植、编织,甚至六七十岁的老妇都可以在家门口编柳筐增加收入,该镇基本上不存在农村富余劳动力。

为了更要的发挥特色产业在转移妇女劳动力方面的作用,一要发挥妇联群众团体优势,通过“双学双比”这一载体牵线搭桥,把妇女组织起来,教育她们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增强勤劳致富观念,提高产品质量。二要加强扶持,做大产业。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一些扶持鼓励的政策,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实践证明,招商引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解决当地就业问题的“双赢”策略。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大批大型项目到我县落户,为我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的同时,也解决了本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镇通过招商引资建立的服装厂分厂,一期工程吸纳女工1000余人,帮助当地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望。但就我县目前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力不愿远离家乡的现状来看,还应当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引进更多企业到我县建厂招工,为农村妇女特别是中年妇女就近择业提供更多机会。

(四)发展妇女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是新形势下壮大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发展道路。要总结推广农村中年妇女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实践,帮助更多的农村中年妇女参与到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中,形成信息共用、技术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力联结。要为妇女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指导和服务,创立交流的平台,宣传有关的政策,提供相关的信息,推广可借鉴的做法。胜利乡妇女徐景雪,依靠当地丰富的妇女劳动力资源,牵头组建了胜利乡冠冕工艺品专业合作社,通过举办免费培训班,吸收周围乡镇的妇女参加学习编织技术,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吸纳固定女社员1000余人,人均年收入8000余元,草帽编织已经成为当地农村家庭妇女致富的主要产业。

(五)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大小不等的庭院可以利用,发展庭院经济有很大潜力。尤其是农村中年妇女可以针对自身特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的空间和各种资源。发展庭院经济,切实帮助农村妇女不出家门实现增收,要因地制宜,帮助农村妇女选准开发模式,依据资源条件和自身能力选择生产经营项目。土地资源宽裕的地方,宜发展种植业;土地紧缺的地方,宜发展养殖、加工服务业;城郊农村宜发展庭院花卉业。

第五篇: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我县妇女也逐步进入决策管理领域,与男性平等享有政治、经济和教育的权利提高,这是贯彻男女平生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几年来,**县妇女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大力重视下,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不断扩大,妇女整体文化素质得到改善。为构建和谐**作出了一定贡献。但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

约,陈旧思想的束缚,我县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方面都有困难,但我们坚信随着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县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将会充满光明和希望。

一、我县妇女基本情况

**县共有12个乡镇,4个社区,总人口 13.85 万,其中妇女6.9万,占49.82 %,农村妇女47238人,占妇女总数的69%,文盲、半文盲占62%,高中文化以上程度 12360人,仅占26.16 %。我县农村妇女大多在家务农,特别是较偏远,贫困的农村,更是过着足不出户的生活,由于农村重男轻女思想占据着文化的主导地位,致使农村妇女文盲比例远远高于男子,而且年龄越大,比例越高。

二、当前我县农村妇女教育与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1、结合政府相关以及自身组织培训工程,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和妇女教育培训阵地。

按照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围绕承德的农业主导产业,致力于现代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增强农村妇女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化经营能力,引导她们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外向型农业。通过培训使广大农村妇女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大显身手

要想解放农村妇女的思想,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就必须不断的给她们充电,县妇联积极结合政府相关培训工程,如在2004年就举办了“贫困村妇女主任科技培训”、“凤滩库区**县移民开发局2004年科技培训”两期培训,2005 创办了家政服务公司,并设立了再就业培训基地,与劳动就业部门联合举办了家政、缝纫等培训班4期,培训方式多样化,从传统书面讲授到今年的多媒体远程教育,培训内容为了满足于不同层次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的多技能培训,并开设了一系列适合农村妇女的技能培训,到目前为止,共培训 237 期,2万多名农村妇女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 整合力量,分类培训,充分挖掘农村妇女培训新路

各级妇联紧紧抓住培训这一核心环节,强化培训基础服务工作。以被征地妇女为重点发动各级妇联组织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展大规模的调查,基本掌握了农村妇女劳动力尤其是被征地妇女的个体素质及培训择业意向等。其次加大对培训信息政策的发布宣传和服务力度。为把组织管理网络延伸至村,在村里设立了妇女培训联络员。把培训服务送到农村妇女家门口。挖掘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实施,逐步建立五种培训模式。与学校联运的技能型培训,与企业联运的定单式培训,与有关部门联动的综合型培训,与服务实体联动的实用型培训,与基地联动的实地型培训。

3、积极推荐,为农村妇女劳动力就业搭建平台

就业是培训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依据。为加快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县妇联把就业推荐与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优势,千方百计创造、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借助各职业院校加强女性就业技能培训,与长沙颐而康职业学校、长沙职校、湘西州职校达成协议,为其免费培训并负责安排就业,使农村女劳动力走出家门、走向市场、走向富裕。

三、我县在农村妇女教育工作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大,影响工作展开。虽然我们对农村妇女培训都制定了政策、规划和具体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农村妇女培训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一,宣传不到位,行动不到位,对培训经费、培训师资、培训管理、培训宣传等具体问题不予以解决,挫伤了基层部门和组织开展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性。

2、各职能部门资源共享整合不够,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从目前的农村教育与培训情况看,技能教育与培训相对较多,其他培训较少。从培训组织看,现有的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总量不足,档次不高,难以组织开展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培训。从培训形式看,短期培训多,简单工种培训多,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的订单式培训相对少,技术含量高的培训相对少。从培训操作看,缺乏成熟的办法,大部分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造成具体培训实施与考核发证、日常管理办法的制定存在时间误差与脱节,影响了培训的水平和质量。从就业服务看,全国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网络还不完善,离城乡一体化统筹培训就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整体效果。

3、农村妇女对培训就业态度不一,转移就业率低。随着城市化的推

下载农村妇女劳力职业技能培训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妇女劳力职业技能培训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妇女科技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妇女科技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妇女科技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情况的调研报告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农牧民妇女科技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切实增强新......

    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我区妇女也逐步进入决策管理领域,与男性平等享有政治、经济和教育的权利提高,这是贯彻男女平生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几年来......

    农村妇女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连云港市海州区现有农村人口14.43万,其中女性8.52万,25-50岁之间3.86万。近年来,区妇联将推动农村妇女创业就业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围绕当前农村妇女就业需求,积极整合资源,为她......

    农村妇女劳动力培训调研对策

    妇联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在党和妇女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心连心的桥梁,团结动员广大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到有“为”有“位”,需要妇联组织找准作用点,紧紧围绕“......

    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汉中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部省市职业培训的各项政策,切实把职业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臵,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及用工......

    农村妇女心理健康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健康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科学研究证明,女性在生理、心理上均与男性有较大差异,比较容易出现机体内分泌代谢异常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易出现较明显......

    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状况调研报告

    我县是个农业大县,有农村人口65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83%,而其中妇女约占农村人口总数的47.9%。推动这个庞大群体积极参政议政,对我县的各项建设,特别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能起到不可......

    农村妇女维权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妇女权益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所规定的六项权益:包括妇女的政治权、劳动权、财产权、人身权、文化教育权以及婚姻家庭权利,妇联履行的所有职能,都是围绕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