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品城市
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人流趋于稳定甚至停滞。其原因很复杂,大致有:城市的户籍制度的建立,阻挡了农民从乡村涌入城市。这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以农村为题材的描写不再像原先那样对农村的破败突出描写。此时,“农民工”在文学视野中的形象是欠缺的。
21世纪初到现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差距更大。农村的建设走入瓶颈。户籍制的略有松动,造成大批人口从乡村向城市流动。社会现状的变化,给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时期作品有如高晓声《陈奂生上城》,以写农民陈奂生的视角,来看城市生活的变化。小说《哦,香雪》写了现代都市文明的文明成果对一位乡村少女的吸引程度,借乡村少女形象,来写出无数的乡村人对城市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后,社会由于过多的农民工进城引发了诸多问题,使得一部分不得不弃城返乡。这时的文学作品描写的重点仍是以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渴望和想方设法进城的故事。如中篇小说《到城里去》,还有小说《城市里的一颗庄稼》讲述的是名叫崔喜的农村姑娘,为了进城,不惜嫁给死了老婆的30多岁的城里人宝东。小说《富萍》讲了农村姑娘富萍来到城市后,对城市生活产生了留恋,为了留在城市,她婚变后选择了嫁给城里的一个残疾人。有些小说从另外的角度来写农村人进城,它们以进城后的农村人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展开描写。农村人来到城市生活,需要适应城市的环境,从生活方式到价值取向都要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却不容易,小说《北京候鸟》讲述的是来北京谋生的外地人就像候鸟迁徙一样,虽然来到了北京,却不能及时适应都市环境、文化。还有的一直无法适应城市生活的这些农民工重返家乡,城市生活的岁月成为了一段记忆。文学作品中有较多的返乡者形象,如小说《归去》、《蒙娜丽莎的微笑》、《上海一夜》、《异乡》、《紫蔷薇影楼》等等。看似他们的重返是原地踏步,其实不然。在城市生活的经历对他们将造成一生的影响,城市的生活资料丰富,生活水平很高,生活节奏很快。这些有可能给他们带来正面的影响,亦有可能影响是负面的。
近现代文学史上,作家通过创造典型人物形象,一方面激起读者的同情心,另一方面引发读者思考。其中更有作者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农民工作为百年历史的主角,他们的人生遭际受到普遍关注,探索他们人生的轨迹,对社会思想的进化很有益处。从他们短暂的人生中,看到了社会的缩影,看到了社会变化的过程。文学上对“农民工”的描写构成了一个系列,这个系列是最具有研究价值的。
第二篇:作品格式
标题宋体三号字加粗
(空一行)
正文宋体四号字。
页面大小为A4,不分栏,单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字符间距设为标准;页边距为上、下均2.54厘米,左、右均3.17厘米。
姓 名:宋体四号班 级:宋体四号学 号:宋体四号
第三篇:冰心作品两篇
冰心作品两篇
笑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
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地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倚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不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
第四篇:浅谈贝多芬及其作品
浅谈贝多芬及其作品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于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家庭的不幸和命运的坎坷并没有将贝多芬打到,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音乐天分.贝多芬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乐师,四岁就被迫开始学习音乐,由于父亲是个酒鬼,所以经常半夜醉醺醺地喝酒回来让贝多芬练琴.十二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担任了管风琴师尼福(1748-1798)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尼福学习音乐。尼福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在贝多芬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酗酒失声,家境陷入贫困,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苦难和逆境能使人不断成长,安逸的生活只会让人不知进取.贝多芬小小年纪就遭受着常人没有的遭遇,也使得他的性格坚强,努力好学.还有一点就是贝多芬多音乐的热爱,从而创作出许多流芳百世的作品.我们扪心自问,十二岁的时候,我们还在父母的身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喜欢的东西父母要是不买,我们就又哭又闹,可是就算如此,可以理解为还小,不懂事.那十七岁呢?我们又干了什么呢?还是依靠着父母每天给的生活费过着日子,自己还在那以此为乐.贝多芬不仅在音乐上的造诣值得我们学习,在人生成长的历程中同样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贝多芬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可见贝多芬对命运的阐释和理解,贝多芬还创作了《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这部作品创作于1805——1808年,与他完成《英雄交响曲》的时间相隔4年。在这4年中,他不但在创作活动中取得很大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创作思想也逐渐成熟。当时正是贝多芬创作的黄金时期,也是他遭遇不幸的时期。于是,他与命运英勇搏斗,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写出气魄恢弘,极为感人的《命运交响曲》。
在整个《命运交响曲》作品中,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作品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
第一乐章 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澎湃而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滚动,就像生命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十二级的风暴袭来!那“当当当当”的敲门声仿佛敲在我的心门。我的眼前好象出现了一个狰狞的死神,在肆无忌惮的狂笑,粗大的手掌缓缓地掐住了我的喉咙,我觉得自己快要窒息了。一点也没有反抗的能力。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展开部中,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音乐有舒缓的地方。让人在振颤中舒缓下来。在那激昂的音乐中缓了一口气。仿佛是生命已到最后,人的气息只有那么一口似的。那是小提琴悲哀的鸣叫。我似乎放弃了与死神的对抗,无奈的接受了事实。人,最终还是对抗不了命运的安排。我甘心放弃挣扎,对命运的捉弄无可奈何。但是,它仍然抒发了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却是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转调的非常频繁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三乐章 快板、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最后,第一主题在第一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在增大,音响在增强,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生命的顽强体现出来。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振奋人心的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我不能向命运低头!我不能屈服于命运!我要战斗,战胜命运!我要战斗,我不是命运的奴隶!我就是我!我能忍受挫折,我能抵抗疾病,我能站立,我能与你抗争。到了这里命运已被我战胜了!这时候命运的威吓声,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到发展部的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辉煌、明亮的音乐再次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的欢乐。这场与命运的决战,终于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音乐的末梢,我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好象自己真的刚参加完这场斗争一样
这首交响曲让我体会到,面对困难,应该决不屈服,勇敢的挑战不幸的命运,最终战胜命运,取得成功.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那激按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己的脚下。”
正如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贝多芬又一曲著名的作品《田园交响曲》,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又叫F大调第六交响乐,一般来说,古典的流派的作曲家是不会直接命名曲目的。我们熟悉贝多芬的“悲怆”、“月光”、“热情”奏鸣曲和“命运”交响曲等,这些题目都是出版商或者是后人添加的。有些是与其内容有关,有些则不然,懂古典音乐的人应该知道月光奏鸣曲所表达的内容跟月光毫无关系,而这首第六交响曲“田园”是贝多芬自己命的名。不过那时候给交响曲命名还不是一个常见的事情。为交响曲命名要等到浪漫主义后期的时候才普及。
从这样的一个观点出发,我尝试分享欣赏贝多芬著名的第六号交响曲“田园”。我个人认为,这首交响曲并没有具体用音符描述各种田园对象,我们是透过音乐得到如此的感觉,无以名之,恰好很类似田园风光,故名之为田园。我想既然作者亲自为其命名,那我们就遵循他的思路,去感受心中的田园气息。
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曲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F大调第六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一个小标题。其中第三、四、五乐章连续演奏: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不太快的快板,F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音乐在平静安宁的气氛中进行,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反复交替,作者并不在主题上加以他善长的发挥手法,只是朴实地重复,形成恬静清新的自然美景,音乐自然流动,没有强烈的力度变化,表现出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的精神安宁。
第二乐章,在溪边。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降B大调,12/8拍子,奏鸣曲式。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现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音乐有如清澈的溪流,舒缓平静,偶有熏风微拂,水面上荡起轻微的涟漪,扭动了水面上倒映的白云树影。远处的树林好像在做着深呼吸,音乐的律动微微开合,暗示着一种生命的韵律涵养在博大廖廓的大自然里。一组木管乐器摹仿的鸟鸣打破了宁静,音乐更加富于诗意。据《贝多芬传》的作者辛德勒记载,他曾经陪伴贝多芬在海利根斯塔特一条山谷旁的小溪边漫步,途中,贝多芬踏上一片草地,背靠一棵树说:“我就是在这儿创作了《小溪边》,黄鹂、鹌鹑、夜莺和杜鹃,都鸣叫着,我把它写进乐曲里了。” 第三乐章,乡村欢乐的集会。快板,F大调,3/4拍子,诙谐曲。这个乐章的主题是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了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快乐的舞蹈。音乐取材于民间旋律,描写乡间村民兴高采烈的舞蹈场面,活跃而喧闹,质朴而粗犷,像一幅色彩鲜明线条粗豪的民间风俗画。当欢乐的场面达到顶点的时候,音乐出现了一些不安并很快变成远处的雷声,欢乐的集会被打断。
第四乐章,暴风雨。快板,f小调,4/4拍子。在这一乐章中,狂风呼啸,裹挟着雷电排山倒海般袭来,转瞬间便笼罩了一切。整个乐队都在急速飞旋,弦乐刮起一阵阵旋风,倍大提琴发出沉重的怒号,短笛凄厉的尖啸像是狂风的呼哨,铜管和定音鼓的霹雳令大地震颤,包含乐队全部音域的半音下滑好像风暴在横扫一切,想把世界带进地狱一般。但是,“卷地风来忽吹散”,暴风雨很快就过去了,代替它的是田园牧歌。
第五乐章,牧人的歌。小快板,“牧歌,暴风雨过后欢乐和感激的心情”,F大调,6/8拍子,回旋的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恬静开阔,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雨后复斜阳,大地恢复平静,草地发出清新的馨香,牧歌传达着对大自然的感激心情,这种喜悦、安宁、欣慰的情绪一直贯穿这个乐章,整部交响乐在这样的气氛中结束。
于是,透过整首田园交响曲从第一乐章到第五乐章之整体结构,我们主观性的认为这是潜藏在温和的曲风下,一种“人”与“自然”的对立,一种“与自然融合”或“与自然对话”的张力。
音乐与大自然的结合,使贝多芬为人类文化遗产中留下一部堪与诗歌媲美的有描绘有抒发的大自然交响音画与音诗.这是人在大自然中心灵的交响.听《田园交响曲》,只需要你的胸怀和心灵真诚地向大自然开放,音乐里流淌的电源气息就是把你的身心都托起来与之荡漾.一般人对贝多芬音乐最直接的感受,很少会用上「愉悦」两个字,乍听之下都会感觉贝多芬前中后期音乐风格是有转变的,彷佛他的音乐是在跟随他的心灵哲思,他的心灵哲思企图以音乐的抽象性陈述出来。的确,贝多芬的音乐是沉思的、哲学的、有话要说的,他的音乐对主题的铺陈与不断强调也是很有特色的。因此,贝多芬的音乐大多都是严肃,甚至沉重。
艺术来源于生活。坎坷的人生,悲惨的命运,顽强的抗争,百折不挠的艺术追求,使贝多芬创作出许多精湛的音乐作品。不同时代却有着相同的命题——人与命运的抗争。星移斗转,岁月沧桑,贝多芬还继续通过他的音乐同后人进行心灵对话,并继续给人以信心、力量、希望和追求。贝多芬的坚强和纯洁将同他的音乐作品一样,经久不衰,永存于世。
第五篇:广告设计作品
篇一:公益广告设计优秀作品欣赏
国外的公益广告为了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会采用特别的设计。看看下面的25条公益广告是否能让你吃一惊吧!防艾滋公益广告 “每次当你和他亲热时,你也在和他的所有过去亲热” 2 禁烟公益广告 不是你在抽烟,而是烟在抽你 3 保护动物公益广告 宠物也需要钱,请捐款 4 防火公益广告 防火拯救生命 气候公益广告 世界在变暖篇二:广告设计作品分析 佰 草 集 美 白 霜平面 广 告 分 析
这幅平面广告具有鲜明的东方韵味,古典中不乏时尚感,格调和色彩清新、自然。整个画面中突出展示了瓷盘上七个青色的花纹,而每个花纹中间又用中国传统的隶属写出了产品七种精华成分的名称,广告要传达的信息简明单一。瓷盘上的七个花纹占据了整幅作品的视觉焦点,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而图形右下角的文案更是达到了图文并茂的最佳效果,文案对图形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从而增强了图形的说服力,而图形又很好的映照了文案的内容:七种精华元素围成了这个圆盘,而圆盘中间的透白更是充分体现了产品的效果,这种图形和文字的完美结合使得整幅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篇三:中国近代广告设计师及当时的代表作品 中国近代广告设计师及当时的代表作品
近代广告发展之初,西洋商人依照他们本国的样式风格从国外运进了大量的广告随他们的商品投放到市场上,吃了“闭门羹”后,不得不“入乡随俗”。以小说戏曲与民间故事为题材成为近、现代中国广告设计题材的重头戏,在广告设计中许多传统小说戏曲题材与民间故事题材相结合,在内容上大力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如三国系列、西游系列、红楼梦系列、民间故事等,许多充满中国传统道德与审美色彩的题材都进入了广告设计当中。在这其中,三国故事因饱含重义、重情、爱国的思想;而西游故事,尤其是孙悟空题材的故事饱含推翻旧社会、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孟母断机”让后人深深体会到一份慈母的良苦用心,一种坚实厚重的文化底蕴。这些题材倍受当时中国市民社会的普遍欢迎,这也充分显示出当时中国市民社会重情重义、热爱自由的审美取向。
由于身处的时代背景,近、现代中国广告中的爱国情节更是日益高涨,广告设计师们以中国民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历史和故事中的人物来激发人们的报国之志,如杭稚英设计的《木兰从军图》,无不饱含着浓厚的爱国情、深切的报国志。这些广告设计作品在中国全民抗日期间起到了引导、教育和鼓舞中国民众的作用,与当时大多中国民众爱国、报国的审美取向十分一致,并促使民众的审美意识升华为爱国意识,弘扬爱国主义情操,深受中国广大民众的喜爱。杭稚英木兰从军图
中国传统绘画以线为主,颜色为辅,讲究笔力和变化,讲究章法布局更由于工具纸墨的关系及书法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风格,为历代所宗,变革不多。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需要,洋广告的进入,在为古老的中国广告带来一缕新风的同时也给中国的传统绘画技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优秀的广告设计师们并没有盲目地崇洋、照搬。几经探索尝试,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他们立足于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广泛吸收西画和照相艺术的特点并运用书法、线条、颜色等手法,创造出近、现代中国风格多样、瑰丽多姿的广告设计。这些广告设计作品因其内容贴近大众,形式融古朴与新颖于一体,既美观易于张贴又有欣赏和实用价值而得到广泛推广和普及。
如周慕桥的广告设计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揉入了西画的造型与透视,视觉效果在普通民众眼里非正宗古画可比,加之色彩也比传统仕女画丰富,印成月份牌随商品赠送客户,很受欢迎。郑曼陀在多年的摸索中创造出一种新画法即擦笔水彩画法,在中国传统线描的基础上淡化线条,用羊毛沾上炭精粉擦出图案的明暗变化,然后将西洋水彩层层渲染,从而创作出既有立体感又有透明滋润色泽的形象,非常适合表现青年女性的皮肤质感与秀媚丰润的阴柔之美。杭稚英的遗作《霸王别姬》不论是人物的写实造型还是心情的传神都是令人拍案的中西绘画技法结合的典范之作。杭稚英 霸王别姬
月份牌广告最初是国外厂商为了招徕顾客而使用的,起先绘制的月份牌大都是西方人物和风情,虽然精美,但市场反应冷淡。后来他们将中国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经典人物形象等带有中国民俗风味的图例印上年历和商号,附赠给顾客,销售业绩明显好转,如此对中国传统年画艺术做商业性的继承和改造,使之成为具有中华民族题材、风格的广告绘画形式,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9世纪末,伴随着近代化的进程,外商广告文化的渗透,一批早期的优秀中国画家转向商业美术设计成为时代的必然。而保险公司、烟草公司、药房等资财雄厚的外商大企业聚集的上海就成为近代中国广告设计家的摇篮。
最开始,这些画家给洋商创作广告画,人员日渐增多,伴随着民族企业的兴起,慢慢形成了设计队伍。他们先借助洋商企业文化经验,在此期间掌握了商业设计作品如何表现,并重新归纳总结其与纯艺术创作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设计语言、绘画语言、文学语言、美学形式等表现方式逐渐走向成熟,并理所当然地汇入了商业设计的正规渠道。当时人们管这些画家叫“月份牌画家”,从今天的历史角度看,在当时很多画家为了生存,都做过广告设计,可以说他们是中国第一代广告设计家。而近代广告作品落款中第一次出现“设计”字样,是从当时的《木兰还乡》图开始的。
由郑梅清先生发起,邀请了10余位广告画家合作创作了一幅《木兰还乡》图。整个画面由当时著名年画家郑梅清设计、周柏生起稿、杭稚英画木兰、吴志广画双亲、谢之光、金肇光画木兰姐弟、金梅生画孩童,李慕白画副将元度,戈湘岚、田清泉勾勒双马及护兵,最后由杨俊生作背景。著名画家郑午昌题跋,这是近代广告宣传画中第一次出现“设计”字样的作品。
画面底角有醒目设计人、起稿人、画家等,有合作和具体明确的分工,并强调设计人的导演和布局,以及这一作品创作的倡导者和提出人,第一次出现全体参与者的名称。设计家郑梅清先生,是我国制版行业的第一代权威,杭稚英与他有很深的私交。他们曾同力合作,互相磋商以弥补原作的不足。如原作若色深偏暗,那么在制版时减轻黑版,使画面提亮,以及在原作上做一些特殊的细节处理。
中国式的广告画诞生后,因其内容贴近大众,形式古朴又新颖,既美观易于张贴又有欣赏和实用价值,从而得到广泛推广和普及。同时吸引了更多画家从事广告画的创作。随后而起的周慕桥的年历广告,徐詠青的水彩风景广告,郑曼陀的擦笔人物广告,都可算是广告画设计的先河,他们称得上是近代中国广告设计家的第一代大家。杭稚英 木兰还乡图
民国时期香烟广告设计(图)
香烟广告设计也充分考虑了中国的特殊国民感情。比如早期的“海盗牌”香烟广告,“海盗”、“强盗”之流让国人数百年来受苦颇深,民众对这些字眼颇为反感,其广告效果适得其反;而后商家把海盗形象修改成普通商人,商标名称也易为“老刀牌”,此品牌香烟才逐渐找到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