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的目标(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12:0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素质教育的目标(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素质教育的目标(最终版)》。

第一篇:论素质教育的目标(最终版)

提要:为了确定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必要先厘清七个基本事实。依据这七个基本事实,相应地可设定七大目标。从这七大目标来看,素质教育不过是现代基础教育的真正体现,是向现代基础教育的回归。现代基础教育还不是成才教育,它造就的还不是“才”,而首先是合格的高质量的国民或公民。现

代基础教育不只是学生个体未来生活的预演或者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它本身是学生个体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个体生命的必要组成部分和人生价值实现的必要组成部分。这里说的素质教育限定在基础教育的范围。至于高等教育搞的素质教育,不在讨论之列。为了确定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必要先厘清几个基本事实。

一、七大基本事实

首先,基础教育,一般也称之为中小学教育,年龄从6-7周岁开始,至16岁左右结束。这一阶段,是个体身体发育的至关重要的阶段,发育的终点是青年期生理周期的开始。

第一,从心理发育来讲,也是从儿童心理向自立的成人心理转变的阶段。

第二,第三、从公民权利的角度来看,是儿童从潜在公民向现实公民实现的过程。从中学毕业,最多延长到高中是一个正式公民诞生的时期。

第四、从个体发展的轨迹来看,中学毕业,是人生转折的关键点。有的面临就业,有的面临升学;升学面临着升学的各种选择,就业的也面临着各种就业选择。但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他们都将面临一个新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方式,即市场经济。

第五、由于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知识本身更新频繁,因而学习不再是局部阶段的一次性行为或事情。

第六、我国已开始向法制化社会发展,尽管还不能称之为法制社会。

第七、现代社会是一个以科学精神为主导的社会。

二、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确定的范围是清楚的,就是培养合乎当前社会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公民或国民,这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显然,这个目标,要比仅仅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的生员这一事实比起来,要广泛而重要得多。如果我们总是习惯于以牺牲大部分学生的发展来实现少数会应考学生的发展,那么无论国家的现代化还是人的现代化,最终是建立不好的。

那么从哪几个方面来造就合乎当前社会存在和发展,又合乎个体的自我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公民或国民?笔者认为,以上七大方面是确定素质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根据,也是素质教育应从这七大方面来培养造就合乎当前社会又合乎个体自我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公民或国民。

三、七大目标

首先,基础教育既然处于是学生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那么任何有助于并促进身体发育顺利进行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相反,就是不好的教育。现在“应试教育“使中学生的学业过重,学时过长,已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发育了。例如,近视增多,发育偏弱等已开始。这个时期身体搞坏,以后再补都晚了;况且身体不好,有再多的知识,再高的技能,又有什么用?人的发展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小学阶段,现代社会一生都得学习,身体在这一阶段却出了毛病,对以后的生存发展有害影响就大了。因此,素质教育的第一目标,就是身体发育的健壮性。

第二、中小学阶段也是个体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到中学毕业,从身体、年龄来讲,已是一个成人了,而所谓的成人就是一个能够独立于面对社会,介入周围世界的主体。但现在中小学教育在促进个体心理成熟上做的很不够。只注重考试科目和技能的训练,而偏离了很多学生心理成熟有关的训练,因而使学生起码的自我服务能力都没有,连上大学都得大人护送、操办,更谈不上去独立面对外部世界独立谋生了。这方面的任务交给大学阶段去完成,实际上耽误了大学阶段的更广阔、更深入的学习。在这方面中国的学生远远落后于西方社会的孩子。西方社会的孩子从小学开始接触和介入社会,如去直接询问洲长,有的开始服务工作,有的作小买卖。因此,素质教育的第二目标是促进心理成熟化。

第三、基础教育首先也是公民教育。这理由很简单,就是认为基础教育完成之日也是公民正式诞生之时。从此时,个体要开始作为一个具有相应权利和义务的独立的公民,进入社会了。不论这个个体实际状况是合格还是不合格,社会在法定年龄一到,都必须接受其为正式公民,他必须具有公民应有的一切权利和必须承担一切相应的义务。由于我们还不是一个完全的法制社会,因而所谓的“公民权利和相应的义务”,并没有规定的十分具体全面,这也不利于教育真正确定好这方面的目标。不过从理论上讲,既然基础教育是公民或国民教育,而中小学教育又要求“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因此,基础教育就必须在其结束之日,起码能够使个体具有行使公民权利以及承担相应义务的能力、知识和技能,这是从学生个体本身保证其实现其公民性的内在保证。在这方面,我们的基础教育可反思的地方更多了;但这种反思不能局限于教育范围,而应从社会的历史进程去考察。这不是本文所能做到的,故而不论。但就提出国民素质要求看,基础教育有必要根据现行的公民权利和义务规定,确定自己的实现目标。满足社会需要也好,个体自我发展也好,在现代社会,都

不过是在公民或国民框架中的满足和发展,不能超越这种限定而任意满足和发展。没有这种观点,平等的公民社会是建立不起来的。因此,素质教育的第三目标就是造就了平等的公民或国民。

第三,基础教育结束之时是个体人生发生转折之时。个体要面对独立的选择。尽管现在家长帮助选择,但发展的趋势,必然要走向独立的选择,起码做出决定是靠自己。这个选择是个体第一次,也是真正重大的自主的选择。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升学,必须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来确定。这种选择,既是基础教育结束后个体是否趋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基础教育在这方面是否成功的证明。不过,不管选择什么,基础教育有必要提供其进入社会独立生存的初步本领。这种本领不只是某种具体的职业技能,如开车、打字之类,而是一种能随时调整自我与外部生存环境相适应的能力和品质,如技能、自信,自尊脚踏实地等品质,道德上的诚实守信等。因此,素质教育的第四目标是提供个体适宜的生存能力、基本品质的训练,使个体在基础教育结束之时,具有初步的进入市场经济而独立生存的本领和品质,尤其是适应多样环境生存所需的本领和品质。

第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渗透生活领域,也渗透进生活和娱乐领域。生存的科技含量达到增加,因而任何人都面临着随时学习的境遇,不再能仅凭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就可顺利驾驭新的情况。因此终身学习趋势出现了。对我国而言,这还不是一个广泛的现实,但也是一个难免的趋势,因此这个趋势事实,也决定基础教育必须能形成学生个体自我学习的习惯和爱好,以及这种能力。无论个体将来做什么,无论在什么领域,这种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都是其继续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基本素质。没有这种基本素质,个体随时都面临淘汰的可能,尤其是在市场为主导型的社会里更是这样。因此,素质教育的第五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第五,我国已开始向法制社会迈进这一事实,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真正具有法制意识和观念。对大人而言,这种法制意识和观念,大多只能在实际生活和经历中去练习了,但对中小学教育中的学生来说,则必须从小就开始,使真正的法制精神和观念,在小孩脑中就扎根,从而才能使守法用法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行为。这一目标从范围上讲,是从属于第三目标的,但由于法制从广义上讲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国民的权利和义务,但狭义讲则是社会生活的种种法则,所以仅仅从广义上讲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个体日常生活法制化,才能真正从细小处开始并养成习惯。因此,素质教育的第六大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意识和习惯。

第六,现代社会从结构上讲是公民社会,从技术上讲是科技社会,而科技社会不过是科学精神的外在表现而已。如果没有文艺复兴从神学至上转向世俗至尊的变革,现代社会是建立不起来;同时,没有把科学从神学从奴婢地位解放出来,使科学成为支配人们思维以至行为的基本方式之一,那么现代社会也是建立不起来的。现代技术在资本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而现代技术的根源则是科学,而科学的本质是对真理的追求,对事实的尊重,对既成内外权威的挑战,这就是科学的内核,即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的胜利,实质上是人类理性、思想自由的胜利,而从外部条件讲,是保障这种理性自由思考的世俗社会制度的胜利。从这方面看,我们的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对科学的理解是狭义的,大多只是从知识技能,最多只是方法上来肯定科学的。因而,从基础教育开始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大的工夫,都花在形式训练上和技能训练上,但真正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则根本未形成。科学精神和态度,是一种普遍性的思维范式,如果只能把它局限于特定领域,只能对某些东西发问,那么,这种人为割裂的方式怎么可能形成人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这是一种对科学的实用主义态度,表现于教育中,而根子则在我们的社会本身。从“五四”运动来,喊出“科学”的口号,但科学在我们的原有社会结构中,也只能是权力的婢女,因此,科学传入我国有一百多年历史,但科学精神则始终难以转化为国民的普遍素质。我国上上下下上百年来,做人做事,与不太讲究民主的方式方法的特征一样,也不太讲究科学方式方法。这种状况,教育也要付一大部分责任的,不能全推给社会。现在在教育界,尤其是高教界,一讲素质教育,就批判科技主义。这种似是而非的批判,只能误事。对我国而言,还不是什么科学过头的问题,而是科学不足的问题。我们不能赶时髦,把外国的问题,当成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这种赶时髦必然是一种屠龙术。可见,基础教育的第七大目标,就是要大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这是我们基础教育尤其要着重变革的一个方面。

四、素质教育的实质

以上七大目标,是实行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标志。从这七大目标来看,素质教育不过是现代基础教育的真正体现而已,并非是什么独创的教育。之所以叫“素质教育”,只是因为它还针对着我们教育实现中存在的一些弊病而已,如“应试教育”之类。可见,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我们的基础教育,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能真正向现代基础教育回归,不仅使之成为个体发展的基础,也成为现代公民的真正摇篮,而现代公民则是现代社会的根本基础。现代基础教育还不是成才教育,它造就的还不是“才”,而是合格的高质量的国民或公民。在现代社会成才,成为什么样的才,不仅取决于社会选择,也取决于个体的自我选择。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乐意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而不愿选择社会认可的“才”,社会也不会硬逼其成才。我们的基础教育一个根本性误导,就是造才,尤其喜欢人才速成,更乐意快速制造一些拔尖人物,追求升学率只制造一大部分拔尖人物,挑选特长生也是制造一小部分拔尖人物,而不属于此类的学生,则是在这一阶段人生完全失败了。这种乐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制造一小部分人成功,大部分人失败的教育,怎么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性公民或国民教育?更何况人的早慧和晚慧是个别差异的,有一些人早期没有表现出来,并不意味着他以后表现不出来;相反,恰恰是许多晚慧的人才是大器的。我们的教育喜欢早慧型的人并且乐于制造早慧型的人,其代价是扼杀很多可能是晚慧型人。可见,我们的基础教育本身渗透着很多不科学的凝固化的观念。在这种观点指导下的基础教育,也不能指望普遍地培养出高质量的公民和国民来。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不只是教育范围内的事,而是整个社会工程。

现代基础教育不只是学生个体未来生活的预演或者是未来生活作准备。它本身是学生个体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个体生命的必要组成部分和人生价值实现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个体始终是现代基础教育的主体,他与教育者的关系不是主客体的关系,而是两个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不是一个被塑造的客体。因此,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主体教育,它应该把现代基础教育中存在的这种主体性发掘出来还现代基础教育的本来面貌。因此,以上七大目标就是素质教育核心的表现内容或方面。由于我国的地域广阔,东西南北差异很大,教育本身发展不平衡,因此以上七大目标的贯彻也必须考虑当时当地的因素需要因地制宜;但是就理论上讲,根据现代基础教育本质和特征,确定有现实可能性的目标,既合乎现代发展的趋势,又有利于促进现代基础教育本身在我国更健全地发展。

第二篇:论中小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论中小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导致这种教学弊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来说,现行教学模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无奈选择,是教师两难选择的结果,家庭高期待值也为现行教学推波助澜,现行教学又是个人价值发展被动选择的唯一出路,是社会传统文化沉淀的产物。可见,现行的教学过程基本上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知情意活动和发展过程,忽视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学的全面育人功能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鉴于此,本文尝试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几方面来探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

一、确立并落实好教学目标

中小学生素质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传授学生知识,使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发展学生智力、能力;促使学生身体、体力发展和培养学生品德形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在素质教育的教学中落实能力目标和品德目标起着关键作用。

教学中落实能力发展目标方面,首先要创造思维活动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有记忆水平的教学、理解水平的教学和思维水平的教等三种水平的教学。记忆水平的教学主要表现在将精力集中在如何使学生记住课本知识上,一切教学活动围绕一记住所教内容 这一轴心转。思维水平的教学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最后要以非智力因素为基础来促进教学。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思想、气质、性格等等,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心身发展,尤其对于能力发 展和品德培养,提供着基础和保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教学中要体现知(智)、情、意的统一,充分掌握教学内容中有利于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成分,使教学在和谐的轨道上运行。

在教学中落实品德培养目标方面,首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内容的丰富性,是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优势和特点,也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基础。学生的知识越多,智力生活越充实, 兴趣越广泛,学习越主动自觉,就越有利于思想教育的展开。反之,愚昧 无知往往容易成为道德堕落的开始,而精神空虚是道德贫乏的根源。其次要恰当利用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科,如语文、历史、外语等等,要注意发挥其形象性优势,注意从个别概括为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对于那些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 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要注意发挥其精确性、严谨性、辩证 运动性的特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还要防止知识教学与思 想教育两张皮现象。

二、改革教学内容,提高素质教育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方向和终极点,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媒介。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而确定,为教学目标服务,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知识来源,是教师设计具体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上,要从过分偏重文化知识内容转向知识内容与公民道德教育并重;从大一统的英才教育的内容模式转向重视内容的基础性教学模式;加强内容体系间的联系,推行教学

内容的综合 化;从标准化的一般性教学内容模式转向与区域性乡土教材并重的新内容体系;课程设置形式从单一的学科课程转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结合的模式上。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法上,要减少必修课时,增设选修学科和一些新的课程;加强课外活动;改善管理,建立协调高效的指挥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改善运行管理和质量管理;开发多样化的教育软件,形成 科学的课程体系。比如开发探索性软件、专家系统、过程性诊断软件、创造性软件、联网检索软件、个性化教学软件和电子课本等多种软件系统,势必给未来教育和教学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三、促使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指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与手段。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方法应具备双边性、突出启发性、注重学生能力发展、注重情感化、技术化等特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借鉴的体验学习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个案研究法、紧急情况分析法和主题法等等国外教学方法,以促使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好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引起学生注意,提示教学目标,唤起旧有经验,提供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学习,展现学习行为,适时给予回馈,评定学习结果,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恰当运用会有利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教学机制的完善和教学效率的提高。而这几个方面正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教学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四、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以适应素质教育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的结构特征,素质教育背景下要充分发挥班级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首先要充分重视个体作用。其次要适当变革课堂形式。第三,不要过于受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限制;第四,必要时对传统的秧田式教室排列作适当调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减 少班级学生人数;班级编制要多样化和科学化,采用能力分组、同质编班、采用双向选择的编班方式、设置快慢班等等多种形式进行班级编制;最后要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活学生思维。

第三篇: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和发展目标

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效率观念、拼搏精神;拥有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有高尚的情操、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代新人。在认真总结我校多年的德、智、体、美等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将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着眼时代要求,着眼未来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二、教育观念及目标

(一)教育观念

教育目标从注重掌握知识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来,重点抓好学生良好的人格和内心建设;教育对象要从抓“两头”学生转变到“为了一切学生”上来;教育内容从理论为主、技能掌握为辅转变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上来;教育要求从规范管理一体化转变到人性化、因材施教上来;教育方法从满堂灌转变到行为引导、激发学生内在动因、发展智力上来。

(二)教育目标

学会做人——要求学生求知先学做人,先成人后成才,以德为先,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有高尚的品德和顾全大局的思想,有热爱劳动的意识和本领,自立、自强,成为经得起市场经济考验的人才;

学会求知——要求教师不仅教学生知识,更教学生求知的本领;要求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更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在专业实践和技能锻炼中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学到服务社会的新本领;

学会健体——要求学生不仅自觉锻炼身体,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锐意进取、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学会审美——要求学生善于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不但会审美,而且会塑造美的环境,运用美的语言,更要学会塑造美的心灵,逐渐养成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懂得用美的尺度去规范自我、塑造自我。

学会创新——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发现学生的创新心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逐步使他们养成热爱创造性劳动的良好习惯。

三、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

(一)思想品德教育

目标:

1、开展“习惯、品质、人生”教育,增强学生的内心道德建设和人格修养培养,强化学生向善、尚美、好学的思想品德。

2、开展法制、禁毒、心理、环境意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增强学生的自觉守法、守纪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忠于职守、热爱劳动的品质。

3、开展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做高尚人、做健康生、做善学者,成为一个诚实守信、举止文明、言谈文雅的合格公民。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怕挫折、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危济困、讲究卫生、遵守秩序的良好品质。

4、强化行为规范训练,培养文明行为习惯。

主要途径:

1、以思品课教学为主渠道,按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员的教育。

2、以舆论为先导,抓好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班级星级学生评比等宣传主阵地,有意

识地对学生进行观念教育。

3、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德育教育活动。

(1)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每年组织学生清明祭扫烈士墓。在重要的节日、纪念日,开设“系列讲座”。

(2)学校德育处认真组织好新生校纪校规的学习工作。

(3)对照《学生一日常规》细则要求,强化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检查、考核、教育工作。

(4)开展普法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法律知识讲座”。

(5)每月举办一次“优秀班级”评比和“星级学生”评选活动,培养学生好学上进、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6)以校内外德育基地为依托,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走进社区”服务活动。

4、通过实施每周一下午劳动活动,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品质;组织开展公益劳动。

要求:

1、所有教育内容面向全校学生;

2、各项活动要求有计划、有记载、有总结、有评比。

(二)人文科学素质培养

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本质、识别他人的能力,明辨是非、善恶,提高情感智商和审美素养。

2、锻炼学生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增强对事物触类旁通的应变能力。

3、通过人文知识宣传,开展科普知识讲座,使学生提高人文知识素养。

主要途径:

1、以技能课教学为主渠道,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2、各年级要因时因地的开设“心理教育”,尤其是要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按因材施教原则,经常开展健康有益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各级别的学科活动,培养学生勇于展现个性特长的积极性。

4、创办兴趣小组,提供学生发展技能的机会;要着力抓好队会、班会、书法小组、音乐小组等。

5、利用校园板报、班级学习园地等文化阵地,宣传文学、艺术等方面知识和信息。

6、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演讲比赛,使学生在竞赛中学知识。

7、创建花园式校园环境,每年不定期开办各种人文知识讲座;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8、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每学年组织1—2次文艺活动。

9、组织学生举办绘画、书法、等艺术展览,创办各类学生作品展。

10、充分运用校园网络系统、广播系统、多媒体等对全校同学进行多方面的人文素质培养和科普知识教育。

要求:

1、上述教育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选修或参加其中有关活动。

2、人文基础知识和科学普及知识讲座,每学期至少组织1~2次,内容要系列化,并逐步完善。

3、各级各部门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做到制度健全、报批手续完善、健康发展。

4、各项活动制度化,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必须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

(三)身心健康教育

目标: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2、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主要途径:

1、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结合专业课教学,开设健康教育课,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掌握维护自身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2、开展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题研究,不断探索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3、每年举办运动会和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

4、认真做好学生体育素质达标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5、定期宣传防病治病的常识,做好学生的日常健康防治工作。

7、组织每年的新生体检工作。

要求:

1、所有活动及各项教育内容面对全校学生。

2、不断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尽可能体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

3、各项工作要列入相应部门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

四、实施措施

1、成立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检查和评估学校素质教育方案的实施情况。

2、构建以教师、学校行政系统为主线的素质教育实施网络,逐步形成处处是课堂,人人是教师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四育人(即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体系。

3、素质教育工作部门分工

(1)教务处全面负责学科教学改革、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政治理论教学、体育教学、美育教学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考核。

(2)德育处全面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教育、劳动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奖惩工作;负责学生社团的组织发展、组织建设、工作检查和考核评比工作。各教研组按照科学、规范管理的原则,根据教务处的部署,具体组织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主动开展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

(3)党支部具体负责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工会负责全员健身活动的实施;技能组负责开展学生常规体育锻炼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4)学校党支部、办公室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宣传教育要以舆论为先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5)后勤处全面负责花园式校园环境的建设,做好全校师生的后勤保障工作,着力体现服务育人。

(6)学生会要在学校的具体指导下,努力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工作,注重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纽带作用。

(7)德育处全面负责学生的法纪、安全及自我保护教育,协助学工处进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重大违纪学生的教育处理。

4、素质教育工作的考核

(1)素质教学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计划,并在期末或年终时按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考核。

(2)学生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成绩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3)学生在各项素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按《学生操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取得的成绩按活动方案的相关规定颁发奖励证书和给予相应物质奖励。

(4)对学生在科技文化活动中的成果,学校给予奖励。

第四篇:论提高幼儿素质教育.[最终版]

论提高幼儿素质教育

● 黄洁芳

随着人们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的早期文化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幼儿必须尽早进行素质教育。南北朝后期有位叫颜之推的著名大学士,他在《勉学》一文中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想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年幼儿童,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十分好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亲自操作,还会提出种种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他们作为跨世纪的后备军,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因此,幼儿素质教育应作为幼儿教育的一门重大课题。提高幼儿早期素质教育离不开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

一、提高幼儿早期素质教育离不开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表情的微妙变化等,都会牵动着孩子的每一根神经。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健康、活泼、聪明伶俐、独立、自理能力强,有坚强意志的孩子。在这里我讲述一位对孩子教育有方的母亲。

来淑玲是武汉市儿童智力早期开发研究中心的兼职“妈妈研究员”。她从女儿二个月开始,就让她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对女儿能办到的事情,她从不帮忙,让女儿自已去做。慢慢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越来越强了。

女儿二岁零一个月时,有一天妈妈在厨房炒菜,不小心将女儿一人闩在了房间里。这个门闩很久都没用,能闩上已是很不容易了,现在要把它打开,这对于一个二岁零一个月的孩子来说,那就更不容易了。此时,来淑玲心里真是心急如焚。但她还是表现出一种十分平静的心态,对房内的女儿说:“宝宝,不用着急,慢慢地掰小揪揪,往后拉。”十分钟过去了,房内还没有一点动静。再过一会儿,门“砰”的一声开了。女儿此时已是满脸通红,满头大汗,一下子扑到妈妈的怀里… …

这位孩子之所以能够独立处理类似这样的问题,自然离不开其母来淑玲平时对她的科学引导。因此,幼儿早期素质教育离不开幼儿家庭教育,需要每位家长都能来当好孩子们的老师。

二、提高幼儿早期素质教育离不开幼儿园的教育。

现在三岁左右的孩子一般都已从托儿所走进了幼儿园,开始了系统的早期文化教育,孩子们有相当一部分时间都是与幼儿园的老师在一起度过的,因此老师们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幼儿早期文化素质的提高与幼儿园的老师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新一代的接班人,搞好幼教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师,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幼教事业是提高幼儿素质教育的前。

幼教事业和其它事业一样,需要对它充满热情,需要你全身心的投入。我是一名幼师,参加幼教工作近三年了,现在在九江市火车头幼儿园工作,我非常热爱幼教这项工作,跟孩子们在一起,我感觉很快乐,很充实,我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孩子们了,和孩子们在一起好象变得年轻了许多。

2、关心、爱护幼儿是提高幼儿素质教育的基础。

作为一名幼师,在对幼儿施教的同时,必须时时刻刻关心幼儿、爱护幼儿。记得今年三月份,刚开学不久,我们幼儿园大班有一名刚从其它幼儿园转过来的女孩子,名叫佟玲。头几天,每到下课时间,我就有意去亲近她,可她极不好动,话语很少,两眼似乎呆滞无神。当时我以为她可能是刚到一个新环境有一种胆怯、陌生感。可是,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可她那种胆怯感似乎还没有消失。于是,我找到这位孩子的家长,并从中了解到,以前的佟玲是一位聪明、玲俐、活泼好动的女孩子,自从去了那所幼儿园(以前所去的幼儿园)后,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于是,我就针对这种情况开始对她进行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比如:上课时对她多提问题;做游戏时让她多参与;让她在适当时候当当“小老师”等,于是慢慢地她便变得爱学习、爱团结小朋友、懂礼貌的好孩子了,今年的“六•一”联欢会,由她担当主角的舞蹈《月亮船》博得到了许多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综上所述,提高幼儿早期素质教育离不开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要培养出跨世纪的优秀的接班人,必须对他们进行早期素质教育。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新世纪的接班人,他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新中国的希望之所在,为培养造就出新时代的栋梁之材,让我们为此而共同去努力吧!

在幼儿早期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大势所趋。游戏活动是3—6岁幼儿最喜爱最基本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通过开展各类游戏活动,对幼儿实施教育,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抓住学前儿童的年龄及身心特点,树立起正确的游戏观和素质教育观,在注重幼儿兴趣、能力和情感培养的同时,全面地开展各类游戏,寓教于乐,从而促进幼儿品德、才智、身体、审美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高。

[关键词] 素质、素质教育、游戏活动

在当前“向前延伸,向后扎根”的教育潮流引导下,除了终身教育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之外,幼儿早期教育也不再满足于“看管式”模式,而是一步步迈向素质教育的新领域。然而,同基础教育一样,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作为基础教育的幼儿教育,也出现了违背素质教育的种种现象。如:父母望子成龙,给孩子过于加压,造成幼儿学习、心理负担过重;在进行知识教育时,忽视孩子的年龄特点,限于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育等等。于是如何尽快地改变这一现状,抓住学前儿童的年龄及身心特点,对其进行适宜的素质教育,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对“素质”一词,不同的研究角度有不同的解释,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素质是人先天所具有的和后天发展的,内化的、稳定的、系统的、能动的结果。而素质教育是以个体或群体的先天生理条件为基础,以改善先天素质,提高后天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与着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相比,幼儿素质教育更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就是说更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能动性,因此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一定要先了解幼儿,找准发方向,然后再切实实施。环顾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我们发现游戏活动是3—6岁幼儿最喜爱最基本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游戏中,幼儿最独立自主,也最能得到身体、智能、品德的全面发展。在幼儿教育倍受关注的今天,游戏更被称为游戏课程,从而更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幼儿园中,通过开展各类游戏活动,对幼儿实施教育,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论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

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二)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四)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一)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做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三)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

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

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劳动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

(一)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

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矗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二)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敬业教育

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起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角

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教育面向21世纪的必然要求。

下载论素质教育的目标(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素质教育的目标(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

    论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 [摘要] 孔子的教育对象观、教育目标观、教育方法观以及他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实践, 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特征, 我们应当重视并借鉴, 以便更好地为我们今天......

    论现代家庭中素质教育论文

    摘要:家庭中的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教育中要有正确的人才理念以及与这种理念相适应的家庭数育措施。在孩子的认知发展、人格发展、道德成......

    论财务管理目标(大全五篇)

    论财务管理的目标 摘 要 在全球化不断加剧的今天,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一点不仅为我国企业和社会经济组织的发展赢......

    论财务管理的目标

    论财务管理的目标【摘要】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是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导向。目前,我国企业理财的目标有多种,......

    论财务管理目标及其选择

    论财务管理目标及其选择 财务管理目标及其选择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进行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财务管理目标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

    论财务管理目标及其选择范文

    论财务管理目标及其选择 论财务管理目标及其选择2007-02-02 21:54:12财务管理目标及其选择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进行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

    论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5则范文

    论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任兴盛 什么是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我认为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是以家庭为组织形式,依据孩子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论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

    论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 张福升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摘要:在体育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体育教育界,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中小学体育中的素质教育实践已经有好些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