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军在战争中的心理战战法
美军在战争中的心理战战法
心理战部队是美军特种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1个现役心理战大队和2个后备役心理战大队组成,辖1个司令部、5个心理战营和1个心理战战略研究中心。其作战任务是以战场心理战支援为主,综合运用报刊、传单、电台、电视、广播或其他现代化宣传手段,对敌方进行攻心战,瓦解其士气,分化其阵营,削弱其战斗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一、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采取封锁信息、散布谣言、挑拨离间、网络造势的心理战战法
美军认为,只有通过广泛信息封锁和欺骗造成敌方的麻痹和错觉,充分利用新闻媒介的公开性,借助报纸、电视、广播大张旗鼓地把假情报传播出去,混淆视听,将敌方领导人及士兵的心理引向假情报的误区,从而放松对己方真实情况的警惕。科索沃战争中,北约总部和国防部几乎每天组织一次新闻发布会,但每次发布会内容基本一致,均对战况实施封锁。
特别是在空袭的前10天,新闻发布会上对大部分记者的提问都以“涉用作战,恕不回答”为由加以拒绝。从第10天开始拿出了一些攻击图形和录像资料,公布了目标的数量、类型、出动的架次等情况,但具体细节却不加以详细表述。为加大心理战力度,美军飞机向南联盟境内投下了350万份传单,向塞族人解释他们的国家为什么被轰炸,并说南联盟军队的某些高级指挥官发生了冲突,并要以战争罪审判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第193特种作战大队的C-130运输机和机上搭载的11名美军,每天用1000瓦的强大功率向南联盟的居民们播放北约制作的电视和电台节目,和风格类似于南联盟广播电台的新闻和塞族流行音乐,使南联盟的居民搞不清到底哪家是敌我广播电台;把700万份传单、汽车贴纸和新闻简报撒到南联盟境内,制造各种谎言。先是称科索沃阿族领导人鲁戈瓦下落不明,可能已被塞尔维亚军方杀害,接着又说鲁已被米氏“软禁”,失去人身自由,随后又说米洛舍维奇的妻子已携子女逃往希腊,并在那里购置了大量房产准备定居,这些谎言颠倒黑白,很具有诱惑性。
为了达到丑化南联盟领导人的目的,美国五角大楼经常散布一些无法证实而又耸人听闻的消息。如:说南联盟军队在科索沃建立了集中营,要拿难民当“人体盾牌”;称南联盟总参谋部为躲避轰炸,已搬迁到民用目标内,企图以此挑拨南联盟军民的关系,拉拢南联盟亲西方人士反对米氏,激化南联盟内部矛盾等。为垄断国际舆论,危机爆发后,美军成立了“网上作战小组”,先后在互联网上设置了“科索沃危机”、“贝尔格莱德动态”、“北约空袭”等网址,每天都通过这些网址向全世界公布“战果”,宣传北约的军事优势,确保在舆论上处于主导地位。
二、海湾战争中,美军采取公开宣传、战场欺骗、示假隐真、先声夺人的心理战战法
海湾战争爆发前5个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多次借助新闻媒体发布“权威人士”的消息,使萨达姆对多国部队即将开战深信不疑,以至于伊拉克准备不周密。1990年8月,美军向海湾地区部署兵力初期,先期到达的第82空降师因其兵力和装备不足,与伊拉克几十万虎视耽耽的大军相比,显得势单力薄,因而美军一些重要人士认为,如果萨达姆闯进沙特边界,第82空降师将无力坚守宰赫兰基地,他们很可能会被赶出那里。
为了掩盖真相,美军心理战部队率先被部署到海湾,对伊拉克实施心理战,使用了“兵不厌诈”的谋略,编造了一系列各种部队部署在海湾地区的公开声明,通过新闻媒介大肆吹嘘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如何强大,警告萨达姆不要轻举妄动。同时,施瓦茨科普夫每天都让记者去拍摄巨型C-5“银河”运输机降落的镜头,报道大批美军正在向海湾进发的途中,很快即可到达海湾,营造了大兵压境之势。
海湾战争中,美国抓住伊拉克吞并科威特,激起全球谴责的良机,开动宣传机器,利用野战和民用广播、电视设施,极力渲染美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宣传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占领科威特的强烈遣责,指责伊拉克践踏国际标准;利用阿拉伯民族遇事多疑的心理特点,攻击萨达姆对伊拉克的家族统治,离间其与伊军高中级将领和伊民众的关系;1600多名新闻记者云集沙特,有的试图混到作战部队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对战况进行直接正面报道;中央总部共举行了98次新闻发布会,其中53次介绍战况,45次介绍背景情况;第8心理战特遣部队共散发传单2800份,并开设了“海湾之声”进行战场广播,利用高音喇叭进行欺骗宣传,实施战地策反,其威力被认为是仅次于飞机的空袭;运用电子、电磁干扰,设立假通信电台、冒充对方加入伊军通信网获取情报、有意泄露假情报等手段,对伊军进行军事欺骗,以欺骗、迷惘伊军,制造混乱。
由于萨达姆没有卫星或间谍飞机侦察海湾部队的集结情况,他的大部分情报都是从美国有线新闻广播公司得到的,因而,新闻媒介的宣传壮大了美军的声势,伊拉克丧失了反击的有利时机。为了隐蔽美军地面主力部队从沙伊边境进入伊拉克实施穿插、迂回包围伊军“共和国卫队”的战役企图,美军心理战部队实施了广泛的心理战战役战术欺骗,成功地制造了美军将在科威特沿海发动两栖登陆作战的假象,诱使伊军将主力集结在科威特边境。
作战中,美军把瓦解伊军斗志,涣散伊拉克的民心士气作为保证战场胜利的必要前提,广泛开展心理战活动,配合多国部队攻势;运用把敌人的俘虏以及缴获的敌方武器装备在电视上展示,在报纸上登载,这使伊军前线官兵产生共鸣;利用声像技术,在深夜播放猛兽的狂吼声、妇女婴儿凄厉的哭叫声、牧师低沉的祈祷声、教堂震耳的钟声,使伊军官兵精神受到了很大刺激,心理机制遭到严重损伤。
三、打击塔利班战争中,美军采取新闻管制、唇枪舌战、海外奇谈、人道援助的心理战战法
美军打击塔利班开始,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全世界所看到的情况不同于10年前的海湾战争。在那场战争中,人们至少从电视上还能清楚地看到伊拉克防空导弹的闪光。而在美军打击塔利班战争中,美国认为要确保军事计划与行动的秘密不被泄露,惟一的办法就是对新闻媒体报道实行严格的管制,严格实施信息封锁,使战况报道情况虚实难辨,唇枪舌战,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为确保媒体和民众对军事打击行动的支持,美国政府在战时实行新闻管制的原则是,既
要让公众了解一些情况,又不能让公众了解的情况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让白宫、国务院、五角大楼等部门频频组织新闻发布会,引导新闻媒体口径;另一方面又施加各种影响,限制发出不同声音,就在各家媒体一致对外的时候,“美国之音”却不顾副国务卿阿米蒂奇等政府官员的极力劝阻,按计划播出了对塔利班领导人的专访节目,并将其讲话内容刊登在网站上,这使美国国务院感到十分脑火。没过一周,“美国之音”电台台长以及主管的国际广播局局长便遭到撤职处理。
美国五角大楼官员一再强调作战计划保密的重要性,美国政府还决定,在开始作战阶段,即使是一些例行性的公开信息,也不会向公众或媒体透露,以防止被对方所利用。五角大楼对跟随作战部队进行战地报道的记者的数量和身份都作了严格检查和限制。打击中,为了使国际社会,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加重对塔利班政权稳固性的怀疑,美国先是通过报纸向外界“透露”其领导人及家人逃走,内部发生政变。同时,美国运用现场直播、宣传广告等多种宣传方法,揭露塔利班政权的不义行径。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把瓦解塔利班政权列为优先目标,并设计了一系列轰炸塔利班重要设施的计划,以改变阿富汗的政治版图。
据外电报道,布什总统斥资3亿美元扶持北方联盟抵抗组织,并批准开设自由阿富汗电台“频道”向阿富汗人民播撒希望的种子。美、英等国空军又采取向阿富汗人道主义援助的手段,以削弱塔利班政权,避免阿拉伯各国将美国对塔利班的攻击视为对整个伊斯兰的战争。特种部队配备移动电台、传单、扩音器,采取一切心理战手段,没法分化塔利班士气,制造恐惧情绪,同时帮助难民振作精神,并使阿富汗人相信他们的敌人不是美国。
第二篇: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搜索与救援行动
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搜索与救援行动
本文译自美国《航空航天力量》季刊2005年1期,作者达雷尔·惠特科姆上校。美军在部署作战部队的同时,也部署专门执行人员救援任务的搜索救援部队。虽然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的搜索救援部队执行的任务不多,但却表现出很高的职业水平和工作热忱。本人编译此文仅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2003年3月19日开始,美英联军针对伊拉克复兴社会党政权迅速展开决定性的行动,击败了伊拉克军队,推翻了萨达姆政权。美国政策决定,在不能为孤立人员或被敌俘虏人员提供搜索和救援能力时,是绝不会向世界各地部署军队的。这种称为人员救援的任务是指美国将动用所有力量、设备,做出最大努力救援美国军人。这种国家策性的必要措施包括作战搜索和救援,由强大的救援能力支持,并且美国乐意使用这种能力。
部队构成
在美国各军种中,空军一直保留着最强大的现役和后备役救援部队。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美空军共有三支救援特遣部队部署在作战区。第一支特遣部队驻扎在约旦,包括3个中队:第66救援中队,飞行HH-60直升机;第71救援中队,飞行HC-130加油机;以及第38救援中队,提供跳伞员。这些现役单位来自内华达州的内利斯空军基地和乔治亚州的穆迪空军基地。第二支特遣部队驻扎在科威特,包括3个中队:第301救援中队,飞行HH-60直升机;第39救援中队,飞行HC-130加油机;第304救援中队,提供跳伞员。这些后备役单位来自佛罗里达州帕特里克空军基地和俄勒冈州波特兰空军基地。第三支特遣部队驻所在土耳其,包括3个中队:第129救援中队,飞行HH-60直升机;第130救援中队,飞行HC-130加油机;第131救援中队,提供跳伞员。这些空军国民警卫队单位来自加利福尼亚州莫菲特。另外,所有这3支特遣部队都配置A-10飞机分队,允许救援直升机和支持飞机间的紧密协同。由于地面部队迅速推进,当联军部队占领了伊拉克机场后,这三支特遣部队经过编成和装备后,向前部署至伊拉克。
联军4月4日占领了伊拉克塔利尔机场后,由第301救援中队的直升机和304救援中队的跳伞员组成的分遣队抵达这里。在架设好通信设施后,部队人员立即担负战斗值班任务。当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特种部队占领了伊拉克西部和北部的其它机场后,位于约旦和土耳其的两支特遣部队分别向伊拉克境内派遣了分遣队,极大减少了救援的反应时间。
海军同样向战区派遣了一些后备役救援部队,即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基地的第4直升机救援中队和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的第5直升机救援中队,共180名人员和8架HH-60H海鹰直升机。
海军陆战队、陆军和特种部队没有成建制的救援中队,而是在战术分队中包括一些对立即救援作出反应的直升机和人员小组。海军陆战队有“飞机和人员战术救援”小组。陆军有“灾难援助反应”小组。来自第158航空团第5营的一些小组经过编成后,与攻击直升机部队一同深入前线行动,为任何被击落的空勤人员提供立即的救援。在战争开始前,这些小组装备AH-64直升机,组建成“加百利特遣部队”,配属第5军,他们将能立即执行人员救援任务。特种部队在每支攻击部队或特遣部队中指定直升机担负救援任务。此外,一旦需要,特种部队人员也够准备使用非常规辅助救援设备。很明显,联军部队享有极大的救援支持。
指挥控制
战区内援救中队和小组受战区联合搜索和救援中心的作战或战术控制。联合搜索和救援中心与联合空中和空间作战中心同位于沙特阿拉伯的苏丹王子空军基地。战争中在基思·沙利文中校指挥下,联合搜索和救援中心最多配有52名各军种和盟国人员。
联合搜索和救援中心与联合空中和空间作战中心位于同一地点不是偶然。在战前,美国中央总部司令弗兰克斯将军指定联军空中组成司令部司令莫斯利空军中将兼任战区人员救援协调官。莫斯利将军在仔细研究他的责任和权限后,发布命令:
作为人员救援协调官,我对弗兰克斯将军负责,保证对联军部队的孤立人员的救援。因此,我指派和授权联合搜索和救援中心,以确保这项任务由行动最为迅速、作战能力最强的部队去完成。这些部队应该能够对单独事件作出反应,而不考虑部队的隶属的军种。联合搜索和救援中心在考虑各个部队能力、特定任务需求和时间等因素下,指派各救援协调中心执行救援任务。
这道命令给予沙利文中校直接指挥各搜救部队的权力,以便积极搜索和确定失踪人员位置,或是为任何执行救援任务的特遣部队提供重要的支持。随着战斗的进行,联军在各组成司令部和特遣部队中建立了27个救援协调中心,向联合搜索和救援中心报告工作。这些单位都通过多种通信手段和相互协同的电脑系统合成,只要联合搜索和救援中心下达命令,这些下属中心将会在任务一出现就真正指挥搜索或救援任务。因为联合搜索与救援中心和联合空中和空间作战中心的物理位置,沙利文能非常迅速地与那里的指挥官协调,获取所需要的支持。战争期间,在联合搜索和救援中心的指挥下,联军共执行了55次救援任务。据可获得的数据显示,联军共有5架固定翼飞机(1架英军的狂风战机,以及美军F-
14、F-
18、F-15E和A-10各1架)坠毁在伊拉克的领中上。
固定翼飞机的救援
中央司令部报道称,3月23日一枚爱国者导弹击落了1架(呼号为雅虎76)的英军狂风战机,来自于第9中队的两名飞行员凯文·梅恩中尉和大卫·威廉斯中尉遇难。当时,第9中队驻扎在科威特的阿利阿尔萨勒姆基地。加百利特遣部队的1架直升机起飞并花费数小时搜寻飞行员,他们在英军抵达事发地之前找到一位飞行员的尸体。适当的通信、导航和交通管理程序应能防止这种不幸的发生。但是随后的调查显示狂风战机上的敌我识别系统失灵。由于飞机在接近科威特开始下降时,飞行员仍未与交通控制人员进行无线电联络。飞机被识别为一枚来袭的反幅射导弹,爱国者导弹连出于自卫发射了导弹。
24小时不到,又发生了一起类似事故。美国空军第22战斗机中队一批4架F-16CJ飞机编队在支援大批攻击飞机打击巴格达地区的目标时,位于纳杰夫的第52防空火炮团第5营的一个爱国者导弹连偶然瞄准了其中1架F-16CJ飞机。F-16CJ飞机安装的雷达能够确定并摧毁伊拉克萨姆地空导弹阵地。对这架飞机的探测设备来说,爱国者雷达的信号与萨姆-2的雷达信号相似。由于伊拉克防空部队仍使用萨姆-2系统,这架飞机认定是伊拉克的导弹阵地试图击落他们。出于本能的反应,飞行员向爱国者导弹阵地发射了一枚导弹,对雷达造成极大的损害,但没有伤害到导弹操作人员。
海军来源消息称,4月1日,小鹰号航母第154舰载战斗机中队的1架的F-14飞机(呼号为容克14)由于油料系统出现故障坠毁在伊拉克南部,两名飞行员成功跳伞。空军第66搜索救援中队的2架HH-60直升机(呼号为吸血鬼25、26)在克里斯·巴勒特少校领导下,在卡尔巴拉南部80英里处迅速救回了飞行员。当时,这两架直升机与1批2架A-10攻击飞机会合。这2架A-10由来自马萨诸塞州国民警卫队的吉姆“雨人”斯蒂芬森领导,斯蒂芬森已经确定了幸存者的位置,并担任现场指挥。由于幸存者不熟悉他们的救援设备和程序,引起救援部队的混乱。但是在A-10飞机的监控下,直升机直奔幸存者的位置成功救起这两名飞行员。
第二天灾难再次降临小鹰号航母,第195舰载战斗机中队的1架F-18战斗机(呼号为山茱萸02)在巴格达西南部地区坠毁。加百利特遣部队起飞1架直升机,开始搜索飞行员内森·怀特中尉,但是他已经在坠机时丧生。第301救援中队的直升机同样作出反应,加入搜索行动。搜救小组发现了F-18飞机残骸并找到飞行员遗体。两周后,中央总部发言人透露是一枚爱国者导弹击落这架飞机。针对这种地空误伤事件,参联会主席迈尔斯将军要求必须调查每一起事件,看是在程序上出现问题,还是在技术出现问题。
4月6日,美空军1架来自北卡罗莱纳州西摩尔约翰逊空军基地的第333战斗机中队的F-15E飞机(呼号为硼砂56)在摩苏尔附近坠毁。尽管附近伊拉克防空火力很强,一支由直升机和A-10飞机组成的救援小组出发赶到坠机地点。另有大批战机聚集到这个空域,准备打击敌人的防御设备,确保救援行动的进行。在压制威胁的过程中,甚至KC-135和KC-10加油机也在这个空域支持救援行动。但是救援人员未与2名飞行员取得联系。在4月23日,美国防部宣布飞行员埃里克·达斯和武器系统操作员威廉·沃特金斯已经阵亡。一个特种部队小组找到他们的遗体。
4月7日,1枚便携式萨姆导弹击中1架A-10飞机,爆炸损坏了右发动机和飞行控制系统,破坏了飞机的液压系统。但是来自北卡罗莱纳州波普空军基地第75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基姆·坎贝尔上尉驾机返回科威特,降落在阿利阿尔萨勒姆空军基地。他的冷静和专业技能挽救了飞机,避免进行另一次救援任务。
4月8日,伊拉克发射一枚萨姆导弹击中另1架A-10飞机(呼号为饰面43),当时这架飞机正在巴格达的南郊支持第3步兵师的推进行动。来自密歇根州国民警卫队第110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吉姆·埃俄德被建议可以使用巴格达机场进行紧急迫降。但飞机仍可以飞行,埃俄德选择向南飞行,希望能返回塔利尔机场或科威特。飞行约10钟后,飞机开始变得不能控制,飞行员跳伞。埃俄德的僚机(呼号为饰面44)承担起现场指挥的任务,指示位置并开始启动搜索与救援程序。
达到地面后,埃俄德马上藏入一条运河边的芦苇丛中,考虑到萨达姆敢死队的准军事部队在附近地区积极活动,他听到飞机的坠毁声,误认为是敌人发射弹药的爆炸声。幸运的是,第3步兵师第54工程营的部队看到他的降落过程,并派遣了一辆布雷德利战车到他的位置。埃俄德虽听到美国人的声音但仍保持谨慎。直到听到清晰的呼喊:“嗨,飞行员伙计,快出来,我们是美国人”,埃俄德才跑出掩护丛,冲向布雷德利战车。战车上的士兵将他拉上车,并快速离开。埃俄德取出他的救生电台告诉“饰面44”他已经得救。在附近基地的一个医院休息一个小时后,埃俄德乘坐第301救援中队的一架直升机返回科威特。两天后,他又恢复了飞行战斗。
大体说来,联军的固定翼飞机在战争期间共飞行15825个攻击架次,仅有1架A-10飞机被伊拉克击落,这使飞机的损失率仅为0.0063%,继续了自二战以来每个作战架次飞机损失率不断降低的趋势。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更坚固的飞机结构,更灵活的战术,更先进的支援装备如电子干扰舱和诱饵曳光弹,更高的飞行员训练水平,以及迅速摧毁重要防空设施、夺取制空权的能力。
然而,伊拉克声称击落了大量联军飞机,并在战争的初期甚至声称俘获因跳伞掉入巴格达市区的底格里斯河中的联军飞行员。半岛卫星电视台适时报道伊拉克部队搜索河岸两边的芦苇丛,并向水中盲目开枪,试图将隐藏的飞行员驱赶出来的新闻。而美军和英军的发言人都否认有任何战机和人员失踪。实事上,伊拉克的防空部队确实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击落了一些无人机。美国和盟国近年来开始更加频繁使用无人机,英军大量使用“菲尼克斯”无人机进行火炮的弹着观测,以及前沿空中控制任务。这些无人机飞行高度低、速度慢,很容易成为伊拉克部队的目标。英国报道战争中共损失了23架无人机。从人员救援角度来看,他们的损失是不重要的,因为无人机不需要救援行动,很显然,最佳的人员救援战术是防止任何有人飞机被击落。
医疗撤运救援
专门的救援部队也几次执行地面人员的医疗撤运任务,尽管美军条令上不将这种撤运任务列为人员救援任务。中央总部司令决定在可利用时使用这些救援设备执行撤运这项重要任务。在3月23日的一次行动中,一支由HH-60、A-
10、HC-130加油机组成的救援特遣队快速救援一支被困在巴格达附近的陆军特种部队小组的重伤员。A-10飞机执行作战空中巡逻,压制敌人火力,直升机迅速降落救援生命危险人员。HC-130负责为直升机加油。4月7日,类似的一支救援特遣队救援了另一支被困的陆军小组。
最引人注目的一次救援行动是4月2日援救陆军二等兵杰西卡·林奇的行动。在此前几天,伊军在纳西里耶伏击了林奇所在部队,一个保养连,打死几名并俘获了5名美军。除空军几名跳伞员外没有其它救援部队参加此次行动。在陆军的游骑兵支援下,海军的海豹部队直接执行这个直接任务。另外,附近的塔拉瓦陆战队特遣部队展开大规模的牵制行动,并且AV-8海鹞飞机对复兴社会党总部实施了打击。此外,海军陆战队的狙击手和特种部队小组进入了市区攻击复兴社会党人和搜集情报。陆战队的CH-53和CH-46直升机将大量联合部队投送到市内。空中力量有空军的AC-130飞机、陆战队的AH-1W攻击直升机和陆军的MH-6小鸟直升机在空中盘旋,提供立即的火力支援。大量部队行动迅速,控制了这个地区,进入由伊军控制的医院,救回了林奇。这是美国自二战以后首次真正解救一名美国人,更重要的是,它显示出美国援救其人员的决心。
同时,另一支由情报人员组成的特遣队搜索了伊拉克的情报中心和监狱,寻找1名于1991年海湾战争时就失踪的海军飞行员米歇尔·斯派克上尉。斯派克驾驶的1架F/A-18飞机在开战第一个晚上就被击落,他从未与搜索飞机或部队进行联络。直到战后他的飞机残骸被发现后,才发现他的精确位置。最初他被列为阵亡名单,但是2001年10月,海军部长将其重新列入战斗失踪、被俘名单。至今所有确定他的位置的努力都失败了,但是,美军在巴格达的一所监狱的墙上发现他姓名的大写首字母。
偏转翼飞机的救援
偏转翼飞机损失比固定翼飞机要多。公开报道显示,虽然仅有3架直升机是被伊军击落的,但有15架直升机损失。各军种救援行动是救援大多数被坠毁飞机的机组人员。战争中坠毁的第1架直升机为特种部队的1架MH-53直升机,其机组人员由另1架特种部队直升机救起,送回基地,而飞机已经毁坏。同一天,来自北卡罗莱纳州新河基地海军陆战队第268直升机中队的1架CH-46E直升机在向伊拉克南部的乌姆盖斯尔运送部队途中坠毁在科威特,机上全部14名美国和英国军人全部遇难。因此未进行救援行动。同样,作战行动初期,还有1架来自德国伊莱斯海姆第11航空团的AH-64阿帕奇直升机在随陆军前进至伊拉克时被击落。加百利特遣部队的直升机起飞,执行救援行动,这时他们获得消息,陆军其它单位已经救援了机组人员。
3月24日,另1架来自德克萨斯州胡德堡的第227航空团第1营的AH-64直升机在卡尔巴拉附近支援打击伊拉克装甲部队时坠毁。这种攻击是一种典型的纵深攻击,也是陆军航空部队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的以应对苏军的攻击形式。现在美军应用这种样式打击伊拉克麦地纳师第2旅。美国在此次任务中取得较好的战果,摧毁了大量的T-72坦克、火炮。不幸的是,攻击行动存在计划不周,火力支持和压制缺乏适当的协调,并且行动未与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平行攻击行动合成等不足。此外,美军直升机需经过灯火通明的市区,影响了机组人员的夜间视力,并且提高了伊拉克人的警惕。集中、大量敌人轻武器火力击落了这架阿帕奇直升机(呼号为吸血鬼12)。陆军其它直升机试图救援机组人员,但是伊拉克的火力太猛而不能靠近。另一架阿帕奇直升机(呼号为灰骑手16)同样遭到重创,但是试图飞出战斗区,并且一名受伤的机组人员占用紧急波道不断地呼叫援助。
原计划与攻击部队一起行动,但是加百利特遣部队没有足够的油料,因为加油车没有抵达巴格达南部80英里处预定加油点。最后直升机停在地面上无法提供援助。当时第66救援中队的HH-60飞机担负战备任务,当这两架飞机收到救援消息后感到非常惊奇,因为他们了解到坠毁的直升机的呼号为吸血鬼12,而这两架救援直升机呼号也为吸血鬼11、12,这引起一些混乱。因此这两架救援直升机未升空。但是来自阿尔贾贝尔的两架A-10飞机支援了这次救援行动。第227航空团第1营的指挥官,驾驶1架UH-60飞机试图靠近展开救援,但是,由于应急频率被占用,伊拉克强大的抵抗火力阻止他联络或发现幸存者,最后不得不放弃救援,导致2名机组成员被伊拉克军队俘虏。加百利特遣部队人员对其不能升空执行任务感到非常沮丧。事实上他们的直升机至3月27日才得到加油。
伊拉克的一名指挥官使用非常简单的方法来打击阿帕奇直升机。看到其飞行后,他使用手机呼叫附近的单位,向他们提出警告。在得到警告后,当直升机试图盘旋并向伊拉克目标发射精确导弹时,伊拉克军队集中火力打击直升机,对飞机造成极大的损害。陆军没能提供足够的支援来消除或这压制这些火力以便阿帕奇安全飞行。这个宝贵的教训告诉航空部队的指挥官,在空军和海军飞机实施攻击行动后,还需调整战术消灭这些火力实现一定程度的空中优势便于直升机作战。
伊拉克自由行动中,还有其它作战或非作战原因引起直升机损失。3月21日,英国皇家海军2架海上骑士直升机在海湾的北部相撞,1名美国人和6名英国人遇难。9天后,1架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彭德尔顿兵营陆战队第169直升机中队的UH-1N夜间在伊拉克南部的1个前置基地起飞时坠毁,机上有3名人员遇难,第4名人员被救援人员救起。4月1日,海军陆战队1架AV-8海鹞在夜间试图降落在“纳索”舰时坠毁。海军的搜索和救援直升机救起成功跳伞的飞行员。第2天,1架来自于乔治亚州斯图尔特堡第3航空团第2营的UH-60直升机在卡尔巴拉附近被轻型武器击落。担负战斗值班的加百利特遣部队的直升机起飞执行搜救任务,但是一支装甲特遣队首先抵达出事地点,救起4名受伤士兵,并找到7具遗体。4月3日,1架来自彭德尔顿兵营的陆战队第267直升机中队的AH-1W直升机坠毁在伊拉克中部,2名机组人员死亡。总的说,伊拉克火力严重毁伤49架陆战队直升机,这些飞机需要大修。最后,海军1架CH-46E在物资补给行动中坠毁在地中海,当地救援部队救起了机组人员。
当战争快结束时,联军的情报部队搜寻与林奇一道被俘的士兵和3月24日被击落的两名AH-64机组人员,但一无所获。但当特里波利海军陆战队特遣队向提克里特进攻时,一名伊拉克人告诉他们有7名美国人被关押在北部的1个小村庄里。陆战队员谨慎地进入村庄,释放了林奇所在部队的5名人员和2名阿帕奇机组人员。
中央总部报告称,美军共执行55次救援任务,约一半是医疗撤运任务,共救援了73人。另外,这份报道指出:美军对所有报告的失踪人员进行援救或作出说明;林奇的救援行动是自二战以来首次成功救援战俘的行动;联合搜索与救援中心是迄今最大也是合成程度最高的搜救指挥中心;专门救援部队是自越战以来部署至战区的能力最强的部队;特种部队人员在许多救援、释放战俘和所有相关行动中使用了非常规、辅助救援设备。
战后,所有主要军种对战争进行经验总结,基于作战司令部(特别是中央总部)的数据,位于弗吉尼亚州贝尔沃堡的联合人员救护局在人员救援任务方面总结出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将改进部队的行动。
总之,根据上面显示的结果,美国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的人员救援行动是成功的,但是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显示也有许多工作等待去做。无论如何,美国对人员救护的义务压缩成救援部队的永恒的格言:所做的一切就是便于他人可以生存,以使他们带着荣耀回归故乡。编译:于君
第三篇:伊拉克战争心理战主要特点及启示
伊拉克战争心理战主要特点及启示
伊拉克战争心理战主要特点及启示
透过硝烟未尽的伊拉克战场,美伊全面展开的心理战格外引人瞩目,交战双方在战场拼杀的同时进行着心理上的较量,心理战已成为美伊双方激战的主阵地。美军在动用飞机和导弹对伊拉克发动“硬杀伤”的第一战场外,还利用流言蜚语
和虚实结合的新闻信息,开辟了对伊拉克全方位心理渗透和影响的“第二战场”。由此可见,心理战这一积淀着丰富智慧的特殊作战样式,随着高技术的注入又有了新的发展,已被称为“区别于现代陆战、空战、海战的第四种作战样式”,是继陆、海、空、电子战之后的“第五维战争”。从伊拉克战争看,高技术条件下的心理作战,参战人员多,作战样式多,战场转换频繁,心理战后勤保障任务繁重。研究探讨心理战后勤保障的特点和规律,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伊拉克战争心理战后勤保障特点
与传统的战争行动相比,心理战具有方法手段新,形式多样;科技含量高,技术超前;行动诡秘,欺骗迷惑;武力恐吓,震撼对方等特征。心理战行动的特殊性必然使后勤保障成为一种特殊的保障行动,从而使心理战后勤保障呈现如下特点:
1、首战必用,全程使用,从保障时间上看,心理战后勤保障为全过程保障。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为了达到速战速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首先用心理战拉开序幕,并把它贯穿始终。美军在实施“斩首行动”的当天,就展开心理战宣传萨达姆已经被炸死;其后的“震慑”行动,更是企图通过狂轰滥炸摧垮伊军的心理防线,进而促变、促降。伊军在战场上虽然处于劣势,但其针锋相对进行的反心理战也卓有成效。可见,心理战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所形成的特殊作战能力,已使其成为现代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中首先使用、全程使用的主要作战样式。从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看,心理战的保障活动往往先于部队行动而行动,后于部队行动结束而结束,明显体现为全过程保障。这也是心理战后勤保障区别于其他专业保障的显著特点之一。
2、注入科技,手段多样,从保障形式上看,心理战后勤保障为多类型保障。高技术战争中心战武器将广泛运用声、光、电、波等手段,进行包装和模拟。包括移动式超短波、中波无线电台、移动式播音设备、多管轻型火箭炮(宣传火箭弹)以及航模、电视转播、播音飞机、无人驾驶飞机、电磁辐射、电脑病毒干扰、隐型技术等。在伊拉克战争开战之初,美军就采用高技术心战手段对伊军进行心战策反。这些科技含量高、花样种类多的心战武器,必将使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呈现出多样性,也给心理战后勤保障带来较大的难度。从伊拉克战争看,未来战场上心战后勤保障主要体现为“四个结合”,即:常规保障与特殊保障相结合、通用保障与专用保障相结合、逐级保障与越级保障相结合、定点保障与伴随保障相结合。
3、对抗激烈,难度加大,从保障强度上看,心理战后勤保障为剧增性保障。从伊拉克战争看,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由于大量运用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使战场形态将发生重大变化,前后方界限模糊。在未来实施心理战中,由于心战保障部队担负保障任务的特殊性,其后勤物资集结地也很可能是敌全方位、全纵深、全时段打击的重点目标,心战保障装备、物资极易遭敌破坏,这也加大了心战保障的难度。同时,根据作战的需要,为了达成某一特定的战役目的,大量的人员和心战保障装备可能要迅速投入战场,心战后勤保障任务量将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呈现出剧增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战争初期要贮备一定的心理战后勤保障力量,必须保证具有快速扩充能力和大规模快速实施心战后勤保障的能力。
二、伊拉克战争心理战对后勤保障的启示
心理战中的后勤保障应以其作战行动的特殊性为出发点,以其对后勤保障的特殊要求为突破口,透过伊拉克战争,可以带给我们如下启示:
1、要深入进行心理战后勤保障的研究。一是要制定完善、配套的心理战后勤保障预案。完善配套的心战保障预案,是搞好心理战后勤保障的前提条件,也是争取心战后勤保障主动权和提高心战保障应变能力的重要措施。应着眼了解未来心战后勤保障的特点和要求,重视提高快速和机动心战保障能力。根据部队所担负的作战任务和作战地域等情况,应重点研究和制定出不同的时机、不同作战样式和不同作战阶段的心战保障预案,并做到与部队作战预案和后勤保障预案相配套,与上级心战保障预案相衔接。二是建立健全心战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心战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储备标准,为建立心战物资储备体系奠定基础。应根据部队担负的任务,在科学分析、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实物储备、经费储备和技术储备“三结合”的方式进行储备。三是建立应急心理战保障分队。根据未来战争的需要和心理战的地位,我们必须研究探讨建立专门的心理战保障分队,立足于全方位应急支援保障。特别是在一线保障区
第四篇:美军网络战的政策
2009年1月,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四年任务使命评估》,将“网络中心战”列为美国的“核心能力”。
紧接着,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对全国网络安全状况开展为期60天的全面评估,并宣布设立“网络沙皇”这一职位,负责统管国家网络安全事务,为未来网络战做准备
2010年5月21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宣布,网络战司令部正式启动。网络战司令部隶属于美国战略司令部,这表明美国将网络战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作战方式来看待。
2011年4月15日,美国发布的《可信网络空间身份标识国家战略》(正式稿)则更具进攻性,在此基础上,2011年7月14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确认网络为战争的第五空间——与天空、陆地、海洋和太空并列。这一战略确认了网络战争已经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成员”,同时也将五角大楼与硅谷企业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旨在“保卫互联网时代的美国”,并为美国谋取更多海外利益铺平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时代的美国网络战略,还将战场引向文化渗透方面,并对社交网站给予了高度重视。有两个很明显的迹象:一是2010年初谷歌在希拉里等人支持下与中国政府进行的较量,其重要的追求,就是更有效地影响中国舆论和民意。二是“美国之音”淡出中国,取而代之的,是美国对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加大投入,不仅出现了大量豢养的网络水军,还与传统媒体遥相呼应。
12月12日发表2011年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站网络安全战略报告,题为《确保未来网络安全的蓝图》,副题为《美国土安全相关实体网络安全战略报告》报告在《四年国土安全评估报告》的基础上撰写,列出了两大行动领域:保护当前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未来的网络生态系统。指出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四项目标是:减少网络安全风险;快速应对网络安全事件、提高网络恢复能力;共享网络安全信息;增强网络抗压能力。此外,报告提出加强网络生态系统建设的四项目标:提高个人和组织安全使用网络的能力;研发和应用更可信的网络协议、产品、服务、配置和架构;构建合作型网络社区;建立透明的安全流程。该报告的撰写意图是呼吁保护对美至关重要的关键基础设施,并在一段时间后开发出更强大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使政府、企业和个人更安全地使用互联网。
2012年5月17日,美国公布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报告》,首次清晰制定了美国针对网络空间的全盘国际政策,扬言不惜用武力护网。
殷克斯特说:“美国在传统武器、核武器和太空领域处于支配地位,他们正谋求在网络空间领域取得同样的统治地位。”这正是美国公布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报告》所追求的,该报告宣称,为了保护美国网络安全,其不惜动用武力。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6月4日在新加坡发表演讲时,首次表明在确认遭到来自他国的网络攻击时将“视之为战争行为并予以武力还击”。一位美国军方人士称,这一战略意味着“如果你关掉我们的电网,我们也许会向你们的烟囱里发射一枚导弹”。
美国,作为当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今也要在发展进步快速的网络信息领域独树一帜。
据C4ISR网站5月2日报道 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小组委员会发表声明要求国防部对其大量赛博活动提供更深入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赛博测试、训练靶场、赛博人员队伍、赛博权力机构和各联邦机构的关系。如果该声明通过2015年国防授权法案,美国国会将就国防部赛博空间作战获得更大的监管权力。该声明拟定由国会议员监督国防部长,并指派一名高级国防部官员,以协调和监督国防部赛博测试和训练靶场活动。
“该委员会认识到当前存在大量的赛博靶场,但国防部测试和评估战略计划已确定了一些需要解决的能力差距,以提供足够和适当的赛博测试和训练,”国会议员写道,“虽然赛博人员的数量显著增长,以满足国防部关键防御和进攻任务,但在现实环境下的训练能力却没有跟上。”
该声明还要求空军部长和国家安全局局长对服务的赛博花费和人员队伍发布联合报告。报告应提供空军赛博投资总数,空军各项赛博基本要素布局,以及这些要素在空军和国防部范围内的赛博企业中如何运作。” 此外,声明还呼吁国防部审计长额外提供有关美国赛博司令部清晰度,包括赛博司令部的长期任务,以及其组织、任务、职权、与地理作战司令部和其他联邦机构的关系。该声明还要求赛博司令部对攻防交战规则公布更多细节。
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小组委员会在4月30日对该声明包括2015年国防授权法案进行增补。
经过多年发展,美国已经确定了比较成体系的网络作战战略,具体包括网络防御、网络进攻、网络威慑三个领域。
一、网络防御
主动防御:研发主动防御系统,对政府、军队网络进行攻击检测。
联合防御:与联盟国家、民间网络战力量展开合作,在各军兵种间展开网络联合作战。
深度防御:研发“多层网络安全”技术等深度防御系统,将美国政府的互联网接入点整合集中。
二、网络攻击
网络侵扰:侵入对方网络窃取其他国家机密情报,对敌人的雷达、通信等信息系统进行破坏。
物理摧毁:通过破坏网络来瘫痪网络所控制的经济、军事系统,手段包括网络病毒、电磁脉冲武器等。
网络控制:利用互联网对其他国家施加政治、文化影响,并在必要时通过网络控制其他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
三、网络威慑
法理威慑:在法律上将网络安全明确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将网络攻击由犯罪行动上升为战争行动。
技术威慑: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对全世界网络用户进行威慑,比如突然停止对某些域名的网络解析等。
综合威慑:采用包括军事、外交、经济等多种手段来应对和遏止网络攻击。(陈文峰整理)
从1988年初次遭受计算机病毒入侵到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网战大捷,再到大量招募信息技术人才,建设网战部队以及不断地制定和修改网络空间战略,美国在这方面可谓反应迅速、灵敏。
相信在世界各国加紧信息化部队建设、网络空间建设的同时,网络的发展也将更为迅速,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又一重要战场!
三 美国网络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就网络安全而言,中国已成为受到网络攻击最大的受害国之一,中国的计算机网络几乎每时每刻都在遭受各种攻击。种种证据与数据表明:中国遭受的大量黑客攻击来源于境外。更进一步,中国的军事和安全,也笼罩在这种网络攻击的威胁之下。
对中国网络安全来说,有几点意识应该有的:一是网络战经常是通过攻击民用目标达到军事目的,国家的大多数关键基础设施,例如能源、运输、电信和金融等,都可能遭到攻击。换言之,仅仅军方具有防范意识是不够的,关乎国计民生的系统,都需要有网络安全意识,不仅是对内的,更要有外部防御意识。
二是网络战争制造的多是瘫痪而不是摧毁。与传统战争不同,网络战争不是摧毁建筑物、能源设施或者运输系统,而是造成对方军事行动能力的瘫痪、社会运转的停摆和民众生活和心理的混乱,这比直接摧毁基础设施和计算机硬件更具隐蔽性,杀伤力也丝毫不差。这就要求我们的军事和安全部门,必须在网络安全方面与国企和民用设施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防患于未然。
三是网络战争是隐形的,并且具有浓烈的意识形态特点。一方面,它意味着在你发觉之前,敌方可能就已经渗透到你的网络、攻击系统或者操控你的数据,如同潜伏在电脑里的木马一样,不仅可以随时发起攻击,而且在你不知不觉中窃取了大量信息和情报。另一方面,它意味着在和平年代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国民对政府的态度,造成对方政府公信力的逐渐丧失,并默默地培植同情和支持自己的势力,一有机会,就以北非模式对其政府进行颠覆。而后者的杀伤力之惊人是超出人们想象的。
对中国来说,美国公开在“互联网自由”战略的指导下,从技术、资金以及外交、政治等方面,支持和资助某些公开宣称或暗自集结的以“颠覆中国政府”为目标的非政府组织,鼓励私营跨国公司挑战中国的国内法律,通过新兴媒体抹黑中国政府及毛泽东等开国领导人,是比军事上的网络战争更具威胁的挑战。以中美军事实力对比看,美国悍然对中国发动军事打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其经济现状也负担不起,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文化渗透,却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得不防。
对中美关系来说,美国网络新战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将会削弱和动摇中美之间本来就并不牢固的战略互信。在新的网络战略中,来自特定国家的黑客袭击被视作“政府资助的行为”,而此间美方更是多次指责和猜疑中国对美进行了有组织、有政府背景的所谓攻击。在中美经贸摩擦愈演愈烈,中美军事关系拖后腿的情况下,网络安全关系出现裂痕,将非常不利于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与此前的人民币汇率一样,很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网络安全摩擦将会成为反华势力、相关利益集团及一些媒体的炒作重点,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美的战略互信。更进一步,美国还很有将中国及俄罗斯列为重点防范对象乃至网络战目标的趋势,这将会给中美关系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4]
美国对与中国发生网络战的警惕性是显而易见的。以利比亚战争为例,在美军领导的多国部队2011年3月攻击利比亚之前,奥巴马政府内部曾经激烈讨论通过网络战摧毁利比亚防空系统的可能性,但后来担心此举可能开启网络战先河并为中俄所效仿,加上对在短时间实施网络攻击的效果无充足把握,最后放弃了这一选择,而仍采用了常规的战机、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相结合的常规作战方式。尽管美国曾经讨论的具体技术尚属机密,但其很可能的确具备攻破利比亚政府计算机网络防火墙、切断军用通讯线路、阻碍预警雷达搜集情报进而阻止将其传送至以北约战机为目标的导弹连。
网络战联盟的建立,也将影响中美关系乃至其他双边关系。2011年9月14日,美国官员称,美国和澳大利亚打算把网络空间防御纳入军事同盟协定并强化其他军事合作。对美方而言,这是网络战首次正式列入双边安全条约。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对随行记者团说,“我以前反复说,网络空间是未来战场。这(网络战列入安全条约)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认可我的观点。”而帕内塔一直都是将中国作为美国网络安全的潜在敌人,在其任内,针对中国的网络战设计将会得到强化。更进一步地,美国很可能在未来数年,与多个盟友建立这种网络军事合作,甚至成立网络北约一般的网络军事安全联盟。而这种网络上的激烈斗争,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现实中的外交关系。
在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摩擦,也将因此升级。针对知识产权的网络防护,将是中美关系的一个焦点。在美国人看来,网络犯罪和侵袭的一个重要经济代价,是知识产权损失。为此,美国会在今后的网络战略中加强对互联网知识产权的维护,同时也会对华施加压力,力促放开脸谱、推特等新兴媒体进入中国,进而更深刻地影响中国的文化、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生活。
与此相关的,则是借助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更进一步地对华进行文化渗透,这对中国的稳定乃至中美关系的未来将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五篇: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概论
“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概论"课程教学探析 国防科技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军队政工研究所
常艳娥 欧立寿 王芙蓉 0 0 3 年 l 2月新颁布的 《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 例》规定:战时政治工作要 “ 进行舆论战、心理战、法律 战”,要“充分发挥政治工作作战功能”,从而把 “ 舆论战 心理战法律战”作为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作战形式 以军事法规的形式加以确定。顺应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发 展的趋势,我校将“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概论”纳入了课 程教学体系,目前已在继续教育学员队进行了两期“ 舆论 战心理战法律战概论”课程教学,下一步将在全校范围内面向生长干部全面铺开。但“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概论”课程教学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探索。
一、应将 “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课程作为军 校政治理论必修课
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来看,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课程 还没有在所有军校普遍开设,有的院校虽然设置了相关课 程,但将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开设为分别独立的三门课程,或者在教学对象上只对任职干部培训班开课。我们认为,可对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课程进行统合,纳入军校政治理论必修课程系列,覆盖全校学员。这是因为: .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 已成为信息化战争政治作战的 基本样式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信息化战争实现了“从以往物理信息战到今天精神信息战的拓展。”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作为实现和维护国家政治目的的工具和手段脱颖而出,成为信息化战争中独立的作战样式和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斗争手段。军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摇篮,军校学员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精英,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他们不但 自身承担着实施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任务,而且肩负着领导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建设和组织部队开展舆论战 b理战法律战教育训练的重任。因此,必须将 “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课程列为军校学员必须掌握的政治理论基础课程,培养熟谙舆论战 b理战法律战原
理、精通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战法、懂得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组织指挥、会科学组织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教育训练的人才队伍。这对于推动我军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政治作战力量,实现 “ 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教育训练 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教育训练的重要内容
由于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地位作用和复杂程度的提高,不论大国小国,也无论强国弱国,都对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十分关注,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教育训练已是世界瞩目。美军 《心理战条令》就明确规定:“心理战训练作为联合作战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各种类型的作战演习(演练)中均可有效地实施。”“当心理战训练能够为军事和政治行动紧密而又完美地结合起来提供一种催化剂的作用时,就可以成为作战准备行动成败的关键。”从国内外军事教育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来看,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教育训练呈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趋势,设于北卡罗莱纳州的布莱格堡就是美军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教育训练的重要
基地,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之所以很快将伊拉克军民的战争意志消耗殆尽,短短二十多天取得了主要战场的胜利,除了高强度军事打击外,其凌厉的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攻势功不可没,而这又得益于他们平时的教育训练。据此,我们应将舆论战 b理战法律战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它可以从管理、时间、内容等方面保证教育训练的有效实施,因而既是开展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教育训练的重要途径,又可以为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
二、应将“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整合为一门综合课程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应该将它们有机融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对三者进行协同融合,发挥整体优势。我校以新颁发的 《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为依据,将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统合为一门综合课程作为学校自主开设的政治理论必修课,并以“9 8 5工程”二期为依托,开展了“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一体化”研究,组织编写了 《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导论》教材,成立了跨系所的教学团队,并将 “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概论”作为重点课程加以建设,这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课程进行整合是由政治作战本身的内在规定性所决定的
政治作战作为一种为了达成总体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非军事行动的活力对抗形式,其主要作战方式是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即政治作战是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综合集成。从逻辑上看,政治作战与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之间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而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只是 “ 达成政治作战的具体手段、方式和方法”。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作为一个整体,表现为一种认知领域的对抗,具有统一的战略目标、相同作用机理、相同的作战手段、相似的作战效能和一致的攻防方式,三者相互配合、相互借势,联为一体,形成互动,共同发挥作战效能。舆论战主要为心理战和法律战提供作战平台,通过舆论战引导认知,激发情感,约束行为;法律战主要为舆论战和心理战提供法理依据,迫使对方服从国际法则遵从国际惯例;而舆论战和法律战最终还需要通过对人的心理影响才能产生作用。只有各作战要素、各种能量高度融合,形成优势互补与联动状态,才能产生 1 +1 >2的几何级效能水平。纵观近期几场高技术战争,美军无不是将舆论宣传、心理攻击和法理斗争融为一体,贯穿于战前、战中和战后各个阶段,对目标对象进行政治作战,企图达到“ 不战而胜”或 “ 小战大胜”的目的。因此,将 “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统合为一门综合课程,有利于深入研究和探讨三种作战方式的发展轨迹、相互关系、作战任务、基本原则、基本战法和具体运用,更好引导学员深刻认识 “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强化学员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_体化建设意识,为促进信息化条件下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 “ 协调发展、整体制胜”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对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课程进行整合顺应了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体化联合作战已不仅是一种观念形态,而且已成为生动的战争实践,现代战争已从 “ 以平台为中心”的作战转向以 “ 网络为中心”的作战。世界各军事强国不但按照平战结合、“ 系统集成”的原则建立全国和全军的政治作战 自动化指挥系统,而且将政治作战以活动平台的方式嵌入网络中心战系统,达到政治作战与军事行动的 “ 同步一体”或 “ 实时指挥”,最终实现作战的 “ 全谱优势”。毋庸置疑,我们在这方面还比较滞后。顺应信息时代一体化联合作战发展趋势,将 “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统合为一门综合课程,及时对国内外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并迅速融入到军事教育训练中,才能使学员从作战意识、理论研究、教育训练等各个方面,准确把握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一体化的内涵、重要意义和实现途径等,从而推动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创新与发展。. 对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课程进行整合可以更好地统筹教学力量
从宏观层面看,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是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的统一整体,因而需要对课程进行整合。但从微观层面看,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又相互独立、相互 区 别,在基本内涵、直接作战 目的、实施主体、作战范围等方面又都各不相同,从而要求授课教员具有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心理学、军事学、新闻学、传播学和法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背景,能以不同的学科专业视角和思维方式进行教学和研究。然而,实际情况是,“ 术业有专攻”,任课教员在知识结构、经验系统、兴趣及能力等方面都各不相同,也各有所长,因而,在教学和研究中容易各 自为政,虽然口头上讲要 “ 一体化”,认知上也知道应该 “ 一体化”,但由于各有 自己的 “ 软肋”,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开设 “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概论”课,客观上必然促使在全校范围内组成教学团队,或者成立 “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研究中心”,统筹教学力量,从而可以从调研、教材编写、备课、试讲,到教学实施和总结评估各个环节,发挥学术队伍的整体优势。
三、“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概论”课程教学应把握的主要问题
开设 “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概论”课程可以说是一种新尝试,缺少现成的经验,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明确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概论”作为我校学员政治理论必 修课,应以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以及胡锦涛关于军队建设的重要指示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以充分发挥政治工作作战功能为目标,使学员了解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建设及发展的内容和特点,进一步把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发展规律,着力强化学员政治工作作战功能意识,提高学员谋划、指挥、实施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能力,从而为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积极推进我军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建设。为此,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突出基础性特点。应紧紧围绕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基本问题进行内容体系构建,以介绍和阐释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经验为主,从而使学员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基本知识结构,全面认识与深刻把握 “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一体化”的精神实质。
二是把握时代性特征。应立足于信息化战争这一大背景。坚持 “ 三个为主” :以总结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新经验为主,以探讨信息化时代对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发展的重要影响为主,以研究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发展的趋势特点和规律为主,彰显强烈的时代性。
三是坚持 “ 教为战”理念。按照仗怎么打、教学就怎么开展的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学校 “ 贴近理论前沿、贴近军队实际、贴近学员思想”的要求,以反 “ 台独”军事斗争准备需求为牵引,以学员现有的思想状况、知识结构为基础,充分反映国内外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相关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及实践成果,以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战性、针对 高峰:立足科学理论 注重引导学员正确思考性和前沿性。. 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结构
立足于新军事变革和我军军事斗争准备需求,教学内容要突出军事特色、时代特征、科学品位和可操作性。根据全军 “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提出的“ 七个如何” :如何理解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本质内涵;如何科学把握其特点和规律;如何创新其战法训法;如何正确处理其作战中的攻防关系;如何把其纳入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如何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如何正确把握政治工作服务保证作用和作战功能的关系。本课程应以中央军委关于加强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以 《 中国人民解放军舆论战纲要》、《 中国人民解放军心理战纲要》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法律战纲要》为依据,紧紧围绕信息化战争和军事斗争准备需求,突出军事特色,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结构。
一是强化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基本知识教学。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在许多人的头脑中,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对舆论战心理法律战的内涵把握不全面,对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相互关系理解不准确,对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主体不清楚,对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效能持怀疑态度等等。因此,必须加强基本知识原理及特点规律的教学。同时,也应不断吸收传播学、心理学和法学的前沿内容,力求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
二是重点研究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作为独立的新的作战样式,无论其理论研究还是实践运用上,还有很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如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相互关系、主要任务、指挥体系、力量建设、教育训练及效评估等,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三是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建设和发展特点及趋势的研究。随着世界各 国纷纷将 目标聚焦于政治作战,必将极大地推动舆论战心理战法律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我们应当紧跟军事变革步伐,总结近期几场高技术战争中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特点,紧紧围绕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战略地位、理论创新、装备心理控制技术、国防动员等方面开展研究,积极探索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发展趋势,并将研究成果及时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以科研促 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效益。. 不断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明确定了教学目的、选择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古人早就指出: “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 无以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员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发展学员的学习能力,提高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是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教员和学员是教学活动的一对矛盾体,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学员既是教学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信息社会是学习型社会,信息时代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知识迅速更新,理论不断创新,这就决定了教学不能满足于仅仅传授给学员知识技能,教员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员良好的学习心理,提高学员 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员提供自我调节和独立感悟探索的空间,实现教员主导作用与学员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
二是大力开展 “ 互动式”教学。由于 “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概论”课程内容对许多年轻学员比较陌生,学员的知识基础较为单薄,相关体验较为匮乏,难免不出现 “ 注入式”教学: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学员参与程度较低,教学实效性大打折扣。因此,必须运用启发式、发现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授、集体讨论、专题讲座、演讲辩论、教学实践等形式,如精选古今 中外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经典案例进行评析,设置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问题情境要求学员拟制相关预案,部分章节安排学员授课,鼓励学员参与相关课题研究等,把单向 “ 注入式”教学引向师生双向交流的 “ 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发挥学员的创造性。
三是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许多学员对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心怀强烈的神秘感,而一些章节的内容,如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与政治作战和精神信息战的关系、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心理机制、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效能评估等,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因此,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员知识的 “ 最近发展区”,科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员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从而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创新能力。此外,还要建立教学互动网站,把课堂延伸到网上,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互动,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