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下乡住村访民情
下乡住村访民情包村增收惠民生
——山西省太原市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
山西省太原市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采取包村联户、结对帮扶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惠民生,努力使创先争优在基层落实、在基层行动、在基层见效。
建包村增收档案,记“民情工作日记”,活动开展讲章法。制定《关于在全市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六个一”活动的实施意见》,把干部下乡住村开展包村增收活动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并与扶贫工作相结合,组织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下的村进行认包。成立干部下乡住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包村增收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要求住村干部记录“民情工作日记”,并实行分级考核,确保包村增收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县区也相应出台干部下乡住村工作制度,量化工作指标,细化工作措施,做到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市级领导干部、市直机关“一把手”人人包村,领导带头作示范。市委主要领导干部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督办,有力推动包村增收活动各项任务的落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川平深入阳曲县大盂镇北家庄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村里筹措资金,打造深井、修建蓄水池、安装泵房、铺设管道,彻底解决了北家庄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市委副书记、市长廉毅敏来到娄烦县马家庄乡大圣堂村,与群众研究讨论发展规划,确立了整体改造全村危险窑洞和
蔬菜产业化种植两个项目,帮助村民发展致富。其他常委也纷纷深入包扶点,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今年以来,市级34名市级领导干部全部与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贫困村结对帮扶,市直机关94个单位的“一把手”每人在阳曲县、娄烦县承包1个贫困村。10个县(市、区)四大班子领导,县(市、区)机关、乡镇党政科级以上干部共计结对帮扶贫困村925个。
“党委部门住弱村、经济部门住穷村、政法部门住乱村、涉农部门包专业村”,部门包扶重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因需制宜,按照“党委部门住弱村、经济部门住穷村、政法部门住乱村、涉农部门包专业村”原则,有重点有计划地结对包扶,力求有的放矢。包村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村情村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广泛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法律、送科技活动,帮助包扶村理清发展思路,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困难。市交通局投资160万元用于大夫庄村街道、巷道、户道的硬化,修建公路12公里。市教育局投入20万元对盖家庄村小学教学楼进行装修改造,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学习资料,新建一个小型图书馆,并赠送藏书700余册。市卫生局开展农村巡回医院“送医送药送温暖”活动,派出医务人员1112人次,诊疗6750人次,疑难病会诊135人次,带教医务人员370人次。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变“输血”为“造血”,帮扶解困见实效。立足包扶村实际,着眼农民增收需要,坚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思路,引导包村单位重点帮助包扶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采取专家指导、技能培训、信息沟通等方式,努力提高村民发展致富能力,拓展增产增收门路,变“输血”为“造血”,确保活动真正取得实效。活动开展以来,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已住村890次,累计2582天,召开促进发展座谈会987次,制定发展规划1018个,投入帮扶资金1亿多元,确定帮扶项目476个,已开工建设423个,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871项。
第二篇:住村工作民情日记
住村工作民情日记
--走访“辍学生”家庭有感
4月22日下午,州派“三民”活动哈达墩村工作组联合乡住村干部及村两委、派出所民警,到村民家中动员辍学生返校学习。
工作组一行深入到哈达墩村9名辍学学生家中逐户做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每到一户,都与辍学学生及家长耐心细致地交流、谈心,了解辍学原因,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国家政策法规和学生今后生活学习等多方面实际进行动员,让在场的学生和家长深受教育,大部分家长当场表示立即送子女返校继续完成学业。
通过走访,工作组了解到,这些学生辍学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为了打工挣零用钱,有的是因为成绩不好厌学,有的是出于家庭无劳动力,春播期间让学生帮忙种地。工作组对此十分担忧。劝导辍学孩子返校学习工作还待继续,直到孩子全部入校为止。
点滴感想:
两天来,我一直在想,这些辍学生都按时入学了吗?每到工作之余,我便会想起那些辍学在家的学生。我想我们不只是单纯的去说教,说服,更重要的是如何使他们真正的理解我们说教的目的,由被动变主动。所以几天来,我是百感交集,浮想联翩。把感想写出,算是对“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一个收获吧!
4月22日下午刚到上班时间,工作组一行深入到哈达墩村9名辍学学生家中逐户开始做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
祖拜耶·艾比布拉是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孩子,来到她家时,她正在帮家里人干活。这已经是我们第二次来到她家了。上次去时只有她一人在家,父母上地农忙,这次家人都在,这让我们感到很幸运。随着主人的问候,我们就跟着走了进去。院子的一角搭着两间简陋的棚子,房内摆放着几件陈旧的家具,但收拾得干净整齐。院外新盖了一套砖瓦新房,从外表看去,家庭条件应该不足以供不起一个学生上学。问及父母孩子辍学原因,给出的答案是孩子有较严重的贫血,经常头疼,导致眼花,所以就暂时在家修养。当工作组打电话向学校核实情况时,才知道她已经有好几个月都没有去学校了。这让我们都感到很是震惊。这么小的孩子,不去上学,能有什么作为呢?学校是他们的乐园,课堂是他们的舞台,他们在享受学习,享受友谊,享受成长,享受快乐,离开了校园,他们又怎能茁壮成长呢?看来,在全国实现城乡几千万中小学生享受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现在,辍学的现象依然存在。“控辍保学”工作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读书无用论在有些家庭当中还是多多少少少存在的。读书无用论对教育老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其负面效应可想而知。接下来,工作组便开始了锲而不舍耐心地讲解教育的重要性,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和祖拜耶·艾比布拉一样辍学在家的,还有好几个孩子。在农村,不像在城市,每家每户都有自留地,所以一家和一家离得都相对较远。走了整整一个下午,因为春播,有些家长都忙着在地里干活,我们只有选择晚上再去。我想,我们的努力不能白费。
晚饭我们简单地凑活着吃了,放下碗筷,我们就继续开始了走访。我们一家接着一家的走。这个家庭的情况也很特殊。父母离异,孩子被母亲带去库尔勒,交给了孩子的外婆收养。父亲在婚后,前妻就很少在和他联系了,至今也没见到孩子,更不知道孩子是在上学呢,还是辍学在家。该男子多次打电话给前妻,前妻都置之不理。谈及孩子,该男子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弄得我们心里也酸酸的。
天色渐晚,转眼间天色就暗了起来,我们的走访在继续。夜晚的蚊子几乎是纷至沓来,你方唱罢我登场,几张照片拍下来,我脖子、手背已经有好几处被蚊子咬破了,痒的出奇。村里没有路灯,完全漆黑一片,乡党委副书记居来提·卡德尔打着手电筒带着我们一一入户、走访、登记,这让工作组一行都深深体会到基层工作者的认真和负责。
不深入基层,就没有深刻的体会,走访连续四个小时不停奔波,一路下来,大家都疲惫不堪。等回到住处,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
夜已深,一天的调查情况不断在脑海里涌现,一个小小的村庄,造成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抓住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挽救每一位辍学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的思想就有什么的行为。但愿社会各界引起高度重视,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让读书热再度升温。
扎根基层,吃得住辛苦,耐得住疲劳,守得住理想。问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做群众的贴心人,一步一脚印,在简单中充实着快乐,平凡中彰显着伟大。
住村,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4年4月24日阿勇匆笔
第三篇:下乡住村工作总结
大宁县邮政局下乡住村工作总结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任重而道远。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安排,关于百人进百村下基层宣讲促发展活动的实施,进一步了解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我局于2011年7月25日对太古乡后腰村的情况作了全面的调研和百人进百村宣讲,针对驻村帮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了民情调查,撰写民情日记,及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理念、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多策并举,真抓实干,全面推动驻村帮扶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太古乡后腰村位于大宁县西部,为行政村单位,有2个自然村小组,全村共有人口430人,占地面积有2455多亩,其中耕地面积有581亩,退耕还林面积1554亩,小杂粮及经济作物320亩。
二、农村党组织建设情况
1、党员的基本情况:该村共有人口430人,有1个农村党支部,有党员9名。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其中有
困难党员4名。
2、农村党支部班子情况:村支部委员共计4人,年龄大都在40岁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人。
3、村支部作用的发挥情况:村委会班子成员,基本上能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存在的问题
1、整个村委会的班子素质不高,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文化程度低;②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却忽视了理论学习;③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高。
2、农村工作干部队伍缺乏后继人。①班子都是年龄老化,这一点都普遍存在,要得到重视,但是有村委会班子在换届选举中虽然吸纳了新的年纪小的成员,但是目前老化现象还比较严重;②村委后备干部缺乏。村里有头有脑的年轻人都把目光放在发展经济上,真正意义服务农村工作的没有几人,但在农村的人越来越少;③年轻党员的政治意识淡薄。一些年轻党员经常在外,不能够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服务意识差,接待意识淡薄;④农村干部的待遇低。工作的环境艰苦,任务又繁琐。村干部的待遇太低,不少的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甚至干脆不管。
四、农村党员情况
农村的党员很大一部分都已年老,多病,行动又不方便,有的受政府补贴,其中流动的党员不是特别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党员外流难已掌握,有的党员意识淡薄,不够重视转接关系,不开党员证明信。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回来后又不与党组织主动联系,切成了自由党员;②党员不能够按时缴纳党费,基数又难已把握;③流动党员中的预备党员转正难;④组织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五、农村经济社会状况
马家窑村主要是玉米、小麦、豆类作为本村的主导产业,农民的主要收入也就靠卖玉米、卖豆类为经济来源,年人均收入为905元左右。
在教育方面。现在由于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做生意,小孩上学的地方远在离本村十几公里和几十公里的坦达村和道教村,每到星期天学校食堂放假,学生只得回家很不方便。
六、热难点的问题
1、农村的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基本以看电视为农民唯一的文化娱乐,希望重视和扶持乡村的文化生活。
2、农民以种地为主,希望扶持通往沟里种地的公路。
3、农村的治安状况相对安全,风气有所好转,犯罪现象明显减少,邻里之间关系也比较和谐,给人们日常生活的发展和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祥和。
4、杏树果实不是优良品种,希望通过科技手段从新嫁接。
七、百人进百村宣讲情况
1、宣讲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宣讲了县委书记刘奎生在中国共产党大宁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宣讲了政府县长樊宇在大宁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总之,在下乡驻村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县委要求全方位开展了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为该村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县委要求全力抓好下乡驻村和包扶工作,争取在为三农服务中做出新的贡献。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访民情专题
访民情、听民意、近民心
----“三新”宗旨教育活动心得
根据中共无锡市惠山区委区级机关工作委员会安排,我和众多的机关干部一起参与了2011“三新”宗旨教育活动,主要是参与拆迁和志愿服务二项,作为一名基层民警,参加此项活动可以说对我收获颇丰,进一步净化了心灵,更深层次踏访了民意,更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
一、拆迁实践。
一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向我们诉说了许多,公安工作始终在第一线,在直面群众的时候,我们总有些管理者的优势,如何践行宗旨,如何服务群众,这是我们每个民警特别是党员民警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通过直面拆迁工作,领导们对我教益良多,他们用自己无声的人格魅力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用无私的奉献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实践活动中我深入一线,直接面对被拆迁者,深刻感受到拆迁带给当前社会的诸多压力,针对公安工作,我总结以下几点:
1、居民拆迁中众多的遗留问题极易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原来农村是以村巷为单位聚居的,经过多年,群众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管理者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拆迁后,原来居住单元的解散使矛盾锐化,加之对拆迁政策的认知度不够以及对拆迁工作的不
信任,少数群众敌对情绪强烈,极易转化为“钉子户”、“上访户”,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给承担社会管理任务的公安带来极大压力。
2、拆迁中企业的停产、转产、关停造成社会闲散人员增多。
拆迁工作对规模以下企业实行货币安置,必然造成一些企业的停产、转产、关停,当前有些务工人员中有工不就,贪图安逸,加之岗位的减少必然带来社会闲散人员的增多,闲散人员的增多将给直接冲击社会治安管理,恶化社会治安管理环境。
针对这二点,当前,作为社会治安管理者,我们就要更深入的调查民情,把掌握民情作为公安工作的第一要务,从源头摸清情况,在过程中细致引导。同时做好下情上达工作,为政府拆迁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趋利避害,消除治安隐患。再次要提前介入,细化疏导,查漏补缺。
二、志愿服务。
作为一名党员民警,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我深切地体味到了回报社会帮助他人的乐趣。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面对的都是社会弱势群体,和他们接触时,他们的困难与无奈让我骤然心痛,虽然我知道以我一已之力不能做到如何,但我想我一定可以做些什么。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也给他们带去了一片阳光,或许不能照亮他的整个生活,最起码也为他扫去一些阴霾。在分局组织的春风行为中,我也帮助了二位困难同学,通过物质的资助和精神的鼓励,让他们体会到了社会大家
庭的温暖。2011年底,我所资助的张玲芳三姐妹还给我写来了信,虽然字迹稚嫩,但情真意切,信中也表达了她们长大后回报社会的决心,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映光辉,我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众人聚起来的力量是无限的,相信每一个小我的点滴工作必然让党的温暖普照每一个角落。
志愿活动涤荡着我的心灵,纯洁着我的行为,激励着我更加奋进,更好的服务社会。相信每一个参与“三新”教育活动的人收获都会很多,作为一名新时期党员民警,我在活动中也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今后,我一定牢记宗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做到职业境界超人一筹,实战技能胜人一筹,服务管理优人一筹,工作业绩高人一筹。
第五篇:下乡驻村民情日记
下乡驻村民情日记
下乡驻村民情日记月日星期三天晴和马主任一家吃过早饭已到九点了,今天我们的工作计划是上午下田收割玉米,体验农活,下午到四社走访农户,并把村里的黑板报办起来。
这些也是我昨夜思考良久的。
特别是作为从机关下村的干部,下田体验农活很有必要。
村委马主任忙于村里的工作,三四亩玉米还在田里,所以我们决定到马主任田里收割玉米。
到了田里,我学着马主任的样子掰玉米棒子。
虽然小时候帮家人下田劳动,但是老家那边种的都是小麦、豌豆等作物,所以掰玉米棒子还是头一次。
不过这活一学就会,就是一手抓住玉米棒子,另一手拿小刀在包叶上面划一道口,然后顺着那道口子剥开包叶,再把里面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工序就这样简单。
由于海拔较高的原因,每株只结一个玉米棒子,偶尔也有两个的,不过其中一个很小。
掰了一会儿后,我的手法越来越娴熟,速度也很快了。
这时,海东农牧局科技推广站洪站长打来电话,让我今天赶紧领上昨天我给他说要办养殖场的村民马哈比,到民和县畜牧局补报家庭养殖项目。
我一联系马哈比,他正好在县城。
而且我们的帮扶组成员小孟从县城还没向村里出发,所以我让他领马哈比去县畜牧局。
不一会儿,马主任夫人也干完家务活到了田里。
随后,我们帮扶组的老谢、小罗,还有村支部马书记都到了,田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人多力量大,我们七个人每人占一个垄,一垄一垄掰,马主任负责铲秸秆,一下子加快了收割的速度。
收玉米不太累,大家又说又笑地干到了中午。
回头望去,身后金黄的玉米堆越来越多,腾出的空地也越来越宽,很少劳作的原因,大家兴奋不已。
下田劳动的原因吧,中午大家吃饭很香。
马主任夫人给我们做的是熬饭,一个个都吃了两碗,还把一大碟子油饼吃到底了。
下午我们走访的是距马主任家所在的二社两公里多的四社,即小库土社。
这个社是个自然村落,坐落在一社山梁下边的阴山根,地势较低,但坑洼不平,庄廓布局杂乱。
我们的车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村道上,好像在流水似的白土里游泳,又好像在厚厚的白土尘烟里腾云驾雾。
村民们很热情,不管以前见没见过都会打招呼,并往家里邀请。
我们先后走访了五户农户,了解的内容基本一样。
但是今天走访的一位老农,让人心酸。
他叫马索来么,已六十九岁了,家里只有长病在家的老伴,也快七十了。
四个儿子都不争气,一个个在外过自己的日子,根本不顾两个老人,用当地的话说就是不上路。
为了维持贫寒的生活,这位老大叔耕种亩地,还当村里的护林员,管护大家的退耕还林地。
尽管如此,但不知为什么他没有享受到农村低保。
我的心里很酸楚,能为他做点什么呢?我从兜里摸出一百元钱塞在他手心,让他买双鞋,因为他穿的鞋实在是太破了。
他激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我转过头悄悄的对村支部马书记说下次调整低保,一定不要忘了他。
从四社小库土返回到一社山梁时,时间已不早了。
我们把村里简易的公开栏用墨汁刷了两边后,大家一齐动手,划线的划线,写字的写字,画边的画边,不一会儿把黑板报办了起来。
黑板报的右下角还写上了让村民们抓紧开展秋季覆膜等工作的通知,左下角我用彩色粉笔画上了一朵红牡丹,远远望去还有点意思。
又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回想起来,感到农村工作虽然苦点,但也十分充实。
月日星期四天晴屈指算来到村已天了。
这些天来,走村串户,访贫问寒,与这里的村社干部、党员和村民谈心、交流、拉家常,收获颇多。
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有贫有富,但更多的是贫困。
农民们很辛苦,家家户户几乎都耕种着三十亩以上的耕地,有的还耕种四五十亩,这在我的家乡及好多农村是少有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繁忙的生活。
但是这些天来一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即使生活条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这些乡亲们一个个都活的挺有精神。
写到这里,我就想起现在的许多城里人,吃穿不愁,但总拉着一张苦瓜脸,无精打采,生活在郁闷的世界里。
我们的上班族们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一脸茫然,好似有无尽的烦恼。
在这里,我们与贫困户聊天,他们说有许多寒苦,但他们相信党和政府,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
我想,这就是他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缘由吧!九点半时,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们都到齐了。
今天我们去走访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离我们的根据地村委马主任家还有两公里。
我们向东徒步行走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道大坡,这个自然村刚好社坐落在山腰上。
放眼向前望去,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沟成行。
我这时才突然明白,村的名称可能就是这样得来。
顺着山坡土路向下继续行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三社。
向下望去,废弃的庄廓随处可见,真正像样的农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见个人影。
一路上听老谢说原先这个社有户,现在只剩户。
我们连走了三户,但家家都锁门。
在老谢的提议下,我们径直来到原村支部书记孙万发家。
走进他家时,他正要出门去收割玉米,见到我们他很热情地让我们进屋。
看上去家里条件并不好,像样的只有一台电视机,上边还赫然写着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收视器。
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说村上有个电视在孙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愿去要回来。
老谢说他家在这个社还算最好,以前这个孙书记工作干得也不错,青海《党的生活》还专门报道过他,可是后来群众反映不好,换届时没能当选。
攀谈中我们得知以前他当过民办教师,如果再坚持两年就转正了。
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外跑车,收入也可以,但因为他们这个地方条件太差,已过结婚年龄的儿子一直说不上媳妇。
他说这个社、包括整个村的小伙子们都很难说媳妇,姑娘们没人愿意到这个山大沟深的穷地方来当媳妇。
好在他的二儿子很争气,现在上天津石油大学,快毕业了,工作已签约。
谈到村里的工,他说这里的群众有条件的想方设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最困难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搬出大山沟。
我在心里想,村也算大村,整体搬迁不太现实,但是通过政府适当扶持鼓励自行搬迁还是可行的,作为帮扶工作组我们还是多反映吧!走出孙书记家,我们连走了七八户,但有人的只有四户。
和孙书记说的一样,这个社的群众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异地搬迁。
在走访中,我们也真遇到了两个没媳妇的大龄青年,一个还是村里最年轻的党员王长寿,他说家里只有他和母亲二人。
我动员他搬迁,他说自己一没钱二没弟兄帮忙,没能力搬。
说到这里他一脸的茫然。
今天的走访让我感触很深,心情也很沉重。
在很多时候,我们坐车下乡只看到的是公路沿线的新农村,可又有多少干部知道这些困难群体还生活在偏远的穷乡僻壤呢?月日星期五天晴和马主任一家吃过早饭,我又跟着马主任到他家的玉米地里掰玉米。
农村工作不象机关,我们工作组约定每天在村里集中的时间为上午十点。
马主任家的两个儿子都在县城打工,家里的农活都是他夫妇二人完成。
大儿子已结婚了,可是儿媳妇不会下田劳作,只能在县城租房居住当家属。
所以,我总在早晚闲暇的时候帮他们到田里掰会儿玉米棒子。
刚到田里掰了不到一个小时,仲副乡长打电话说乡党委马书记要来村里看望我们,顺便还要督促一下近期的秋季覆膜工作。
我想马书记来了也好,顺便汇报一下我们帮扶组近期的工作。
快到十点时马书记和我们的其他同志都到了。
到马主任家后,马书记察看了我们的住处兼驻村帮扶组简易办公室及有关资料和民情日记。
之后,我们召开汇报会,向马书记汇报工作。
作为帮扶组组长,我简要汇报了驻村帮扶组近期在村内开展工作的有关情况,特别是对村民们提出的整体移民搬迁、村道硬化、学校教育等问题作了重点汇报。
听了汇报,马书记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我们反映的问题一一进行了答复。
关于整体移民搬迁的问题,他说去年县扶贫局已向省、市打报告,申请列入易地移民搬迁项目,但至今没有下达;关于硬化村道的问题,他说县上虽然列入了十二五规划,但为了早日下达,希望我能帮助争取。
我也说明了我的打算,即通过我们的人大领导,给我以前化隆的领导,也就是如今的省交通厅副厅长陶永利说说,能不能特事特批,早日下达。
关于学校的问题,马书记表示近期和乡中心学校校长商议解决。
同时,马书记要求我们加紧开展就秋季覆膜工作,为确保明年的农业丰收打好基础。
对此,我当即表示明天到乡上领取地膜,后天正式开始。
开完汇报会,马书记一行走了,我们继续走访农户。
今天我们走访的是二社和一社的农户。
在去往一社的路上,我们看到路上沿有一个布局整齐的大院子,里面是一排不算太旧的瓦房。
包村干部老谢说那是前几年的学校,可惜以前卖给农户了,要不然可以直接利用起来,修建村级活动室。
村没有村两委活动室,这也是一大困难,我也在常常思考。
虽然村民们没有提出,但是作为一级村级组织,没有活动阵地影响村级工作,所以我们把此事也列入了近期工作计划。
从这个大院前继续前行,到了清真寺。
清真寺后边又有一个院子,听老谢说那是清真寺的。
但是院子的最里有三间破平房,老谢说那是原先的村党员活动,如今已废弃。
我心想,假如村里有钱建个村级活动室,可地点是个大问题。
随后我们在沿途走访了马有福等四户农户。
这些家庭大同小异,家家都种着来亩地,而且养了三两只骡子、毛驴等劳动用的大牲口和为数不多的绵羊。
走访到老党员马忠福家时,天也不早了,但是这个老党员非要让我们留下来吃饭。
听老谢说这个老人当过村支书,人又通情达理,在村里很有威信。
我说那就和他好好聊聊。
老党员说他今年岁了,是八十年代当的村支书,家里如今有口人。
今年他家除了耕种亩承包地外,还耕种了亩他人的撂荒田。
他还说种全膜玉米好,去年种了亩,明年准备种亩以上。
说到这里,我们不失时机的鼓励他的儿子马吉虎今年多覆膜,争取明年播种亩以上,乡上和我们全力扶持。
他没有表示,我们留了电话,让他好好考虑考虑。
聊起村里的工作,老党员很感慨!他说:我们那时候的党员是真正的党员,可是现在的党员不行啊!如今我们村里的党员和干部大多都享受低保,这说不过去啊。
我赶紧给他解释说村里的低保马上要调整,我们会尽力做到公平的。
关于调整低保这个事,乡上也交代过我们要抓紧进行,因为去年村许多村民为此事到县民政局上访了。
这些天我也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曾问过村支部马书记,他说他家也享受低保,但他表示真应该调整村里的低保了。
在我们聊天的中间,老党员的儿媳妇端来了一般洋芋菜和馍馍。
老党员很热情,三番五次的让吃,我们有点不好意思了。
临出门时,我给老党员说:你是老党员、老干部,我们非常看重你。
在今后村里的工作你要继续发挥作用,支持我们的工作。
他连连点头。
因为是星期五,我们走访完后准备回家。
可是,因为仲副乡长今天在乡上接受计划生育工作验收,我们回去时没车。
我说大家今天就走走,走上一个小时就到山下了,那里有班车。
大家都同意。
刚走出村子,村委马主任来电话说有个便车,他说好了,拉我们回去。
不一会儿,一辆桑塔纳轿车停在路边,让我们上车。
我们人多,车里很挤。
可是在说笑中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到乡政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