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基层基础建设“两示范、一整顿”活动的实施方案
开展基层基础建设“两示范、一整顿”活动的实施方案
各街道党工委,各镇、乡党委,市直属各有关单位党委(党组):
为进一步推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夯实基层基础,根据《市基层基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及《中共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
施意见》精神,结合市开展“基层基础年”建设活动,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扎实开展基层基础示范村、示范站所创建和后进村整顿活动(以下简称“两示范、一整顿”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站所是政府职能部门的窗口单位,两者都是推动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力量,承担着直接服务广大群众的重任,其工作作风和成效如何,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开展基层基础“两示范、一整顿”活动,提高村级组织和基层站所管理服务水平,对于加强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开展基层基础“两示范、一整顿”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合心合力应对严峻挑战、创业创新推动科学发展”实践总载体,以村级组织和基层站所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坚持示范、整顿两手抓,上下联动,标本兼治,着力培育一批“可信过硬、可学能推广”的示范点,着力整顿一批“群众不信任、组织不放心、社会不认可”的后进村,着力解决一批制约基层基础建设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束缚和保障性困扰,切实发挥村级组织和基层站所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以及在计划生育、社会维稳、安全生产、环境卫生、生态保护等社会面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基层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全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夯实科学发展基层基础。
通过半年多的创建整顿,力争到10月,全市基层组织中有10%左右的村达到示范村标准,10%左右的后进村得到整顿转化,10%左右的基层站所达到示范站所标准。
二、创建标准和整顿要求
(一)示范村创建达到“五个有”标准:
一有健全和谐的组织机构。村级党组织设置合理,班子健全,成员分工明确,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充分。建立健全包括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及村民委员会下属单位在内的村民自治体系,工作网络顺畅,作用发挥明显。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能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依法履行职责。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组织机构健全,治保、调解组织体系完善,职能明确,运行规范,运转协调。
二有坚强过硬的干部队伍。村党组织书记素质高、能力强。村干部廉洁勤政守法,管理服务能力较强,村两委关系协调,领导班子团结坚强,工作实绩突出,受到上级组织认可和群众拥护。村两委后备干部做到正职一职两备,副职一职一备。党组织活动正常,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好,党员能自觉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稳定,发展党员工作质量较好,能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双带”和稳控能力。
三有优势鲜明的主导产业。有依托本地资源的支柱或特色产业,劳动力就业充分,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或增幅居本市行政村上游水平。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体系基本形成,农民组织化程度高,村级集体经济保值增值机制有效,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四有活力有序的民主政治。健全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按期换届选举制度,党员群众能充分行使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民主决策科学规范,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议事协商制度及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落实到位。民主管理扎实有序,严格执行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基础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规范,集体财务收支按程序审批、入账,民主渠道畅通,实施效果好。民主监督切实有效,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村干部激励约束制度得到较好实施,村务、财务公开全面真实,做到内容、形式和程序“三到位”,村务监督委员会按程序产生并发挥作用。村民法制意识、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较强,党的领导、依法办事和人民当家作主得到有机统一,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化、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有统筹发展的社会事业。按照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高标准制定村级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并能逐年组织实施。村庄整洁优美,各类污染整治得到全面落实,环境绿化程度较高。水电路和通信设施较为完善,农村服务资源有效整合,服务功能和辐射作用得到强化。医疗设施较为齐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达到规定要求。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低保对象和被征地农民应保尽保,养老保险基本覆盖,孤寡老人实行集中供养。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村风民风纯朴,邻里和睦,基本没有黄赌毒现象和封建迷信等陋习。农村治安防控网络健全完善,社会治安良好。计划生育符合率达标,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新农村建设业绩显著,在全市各行政村中走在前列。
(二)后进村整顿达到“五个明显”要求:
一是村级组织作用明显发挥。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人员配备到位,工作制度完善,能认真履行法律规章赋予的各项职责。各类组织之间职责明确,运转协调,配合密切,能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党员干部队伍战斗力明显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具备履行职责、胜任工作的能力,能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村两委干部领导群众发展的能力和村级事务管理水平明显增强,村两委议事制度健全,关系协调,工作开展正常,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年内能发展一定数量的党员或培养一定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党员队伍结构有所改善。村党组织班子注重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党员能够自觉参与素质培训,积极参加“双带”活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体现。
三是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能结合当地优势和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发展规划。积极探索致富路子,发展后劲和活力明显增强,村民人均纯收入有所提高,村集体经济薄弱现状得到较大改观,基础设施有新的变化,生产生活环境有较大改善。
四是民主政治建设明显加强。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制度并抓好落实,着力推进党务、村务公开,引导村民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能较好地执行村级组织工作规则,按章办事,行为规范(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能尽职尽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社会稳定。
五是突出问题得到明显整治。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化解矛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农村行路难、吃水难、就学难等基础设施问题得到缓解,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有序推进。对村里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及财务混乱、宗族宗派势力严重干扰村务等热点、难点问题,能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形成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三)示范基层站所创建达到“五个有”标准:
一有团结精干的工作队伍。领导班子政治坚定,团结协作,群众观念强,工作作风实,贯彻上级的决策部署坚强有力。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较高,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较强,能够适应形势任务发展的要求。职工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业务水平高,服务意识强,工作风气正,对外形象好。
二有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决策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积极推行党务政务公开,政治业务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政风行风建设领导责任制和教育、监督、考核、奖惩等制度落实到位。
三有便民高效的服务机制。办事窗口环境整洁,服务设施齐全,办事流程公开、透明、简捷。工作人员仪容仪表端庄,服务主动热情,服务质量较高。行政行为规范化、行政流程便捷化、行政手段电子化得到有效实现,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社会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ab岗工作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一次告知制等制度,积极推进为民、便民、利民措施。
四有全面履职的管理体系。条块关系清晰,职责范围明确,监管机制规范,能够切实加强与乡镇(街道)、上级主管部门的配合和衔接。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改进管理方式,严格责任追究,杜绝公共事务管理中“越位、缺位”、“管理扯皮、责任推诿”、“视而不见、见而不管、管而不力”等现象。畅通内外监督渠道,设立监督电话,聘任监督员,较好地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高度重视社会投诉,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五有社会认可的公众形象。行风建设和效能建设效果好,领导班子、工作人员社会形象佳,受到当地群众、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在各类考核评比活动中表现突出,业务实绩和服务水平走在全市前列。
三、方法步骤
开展基层基础“两示范、一整顿”活动,必须按照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率先突破、持续攻坚的要求,坚持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与要求有机结合,确保双向联动、互促互进。活动从4月开始,至10月基本结束,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深入调研,制定方案(4月上旬—5月上旬)。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单位要以全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调查摸底,摸清摸透所辖村和基层站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明确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和攻关方向,确定创建和整顿对象。各乡镇(街道)要筛选10%左右条件较好的村进行示范创建,10%左右的后进村进行整顿转化,各部门单位要筛选1-2个站所进行示范创建,并根据创建和整顿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创建时限和责任,提出具体创建措施。有联系创建示范和整顿后进任务的部门单位,要及时加强与各乡镇(街道)的沟通,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单位要于5月15日前将工作方案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二)组织实施,创建整顿(5月中旬—8月上旬)。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单位要抽调力量成立工作组,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创建整顿力度,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各乡镇(街道)与有关部门单位之间要及时交流活动进展情况,合力破解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强化督办检查,对已经形成的规范措施,要抓好落实,跟踪办理;对创建整顿不到位的环节和新出现的问题,要对症下药,一抓到底。
(三)建章立制,巩固成果(8月中旬—9月中旬)。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单位要组织自查自验,认真总结经验做法。要按照整体推进、系统配套的思路,把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清理和修改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制约基层基础建设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一批推动基层基础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创建和整顿工作总结、健全规章制度情况要于9月15日前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四)公开测评,考核验收(9月下旬—10月底)。活动结束后,要以群众评议为主,以书面问卷、座谈访谈、民意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各单位开展示范创建或整顿工作的成效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同时,结合满意度测评结果,市委组织部将组织有关乡镇、部门单位人员成立检查验收组,根据具体考核细则,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验收。
四、主要措施
(一)建立帮扶创建制度。市领导每人要带头联系创建1个示范村或基层站所,市直各部门单位要帮扶创建1个示范基层站所、1个示范村或整顿1个后进村,每个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要帮扶创建1个示范村或整顿1个后进村。在活动期间,要经常到点调研指导,督促检查活动开展情况,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协调解决难点问题,总结提炼创新经验,努力创建一批成效明显、组织认可、群众满意的示范典型,引领和推动全市基层基础建设。
(二)开展基层干部专题教育培训。5月份,举办3期基层干部专题培训班,一期组织创建示范村的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监委会主任集中开展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一期组织后进村的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监委会主任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政治、法律法规、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一期组织创建示范基层站所主要负责人开展行风建设、内部管理、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邀请市领导、部门主要领导和有关专家授课,切实提高基层干部驾驭全局和推动科学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三)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对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村,要抓好规范发展,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审计监管工作,积极实行集体资产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办法,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促进资产增值。对集体经济薄弱的村,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财政、税收、信贷、用电、用地等各方面给予优先照顾,支农资金要向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倾斜,并且安排专项资金对“空壳村”予以重点扶持。要建立健全长期结对帮扶责任制,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经济强村、企业等与经济薄弱村进行“捆绑帮扶”,以强带弱、以富帮穷;坚持上下联动,市、镇共同帮扶经济薄弱村,帮助村两委理思路、筹经费、上项目,搞好“造血式”扶贫,增强其发展后劲。
(四)实行示范创建激励制度。将示范创建工作与旧村改造、千百工程、生态农村、共建文明及其他政府安排的项目相挂钩,对示范村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上予以照顾。对示范验收合格的村,由市财政给予10000元的办公经费补助,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每人补助5000元,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报帐员每人补助3000元,充分调动村干部参与示范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五)创新便民服务载体。开展便民代办服务,由大学生村官或驻村干部兼任代办员,通过代办民政、保险、计划生育、土地及村镇建设、户口迁移等具体事务及其他审批项目,为群众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公正快捷的服务。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推行集中审批、全程代办、特事特办等优质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组织示范创建基层站所和示范创建村进行结对,活动期间,示范创建基层站所要到所结对的村开展1次以上现场办公活动,为村民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六)主动下放管理权限。有关职能部门要坚持依法合规、便民高效、能放则放的原则,梳理出明确的业务办理和便民服务项目下放到基层站所,向基层延伸服务网络,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服务需求。下放的项目名单要于6月底前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七)建立乡村法律服务工作室。组织百名法律工作者进百村,并在有条件的村设立“乡村法律服务工作室”,由法律工作者免费为村民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通过帮助解答法律疑难问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代书各类合同、协议,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协助村两委、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调解解决当前农村多发的土地所有权权证、土地承包、旧村改造、拆迁安置引发的问题和纠纷,引导村干部和群众通过法定途径表达诉求,推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八)实施“破难攻坚促和谐”专项行动。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单位要深入排查和认真梳理群众反映强烈、关系民生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矛盾,帮助村干部组织开展“破难攻坚促和谐”专项行动,着重于实现“四个一”,即认真化解一批影响当前农村稳定的社会矛盾,集中攻坚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主动解释一批解决不了的遗留问题,帮助扶持一批困难村走出发展路子。
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参照上述要求执行。
五、组织保障
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把“两示范、一整顿”活动作为今年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密切配合,真正把这项事关基层社会稳定、事关农村科学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基层基础“两示范、一整顿”活动,要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加强对全市开展“两示范、一整顿”活动的统筹指导。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把“两示范、一整顿”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专门建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做到一把手亲自抓、主动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抓,抓出成效、抓出典型。各驻村干部要自觉增强责任意识,经常深入到村,积极指导协助所驻村两委干部开展创建整顿活动,督促各项措施落实。有关村、基层站所主要负责同志是具体责任人,要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两示范、一整顿”活动扎实有效。
(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部门单位要按照部门协同、主动配合、合力建设的原则,各司其职,加强协作,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纪委要配合制定基层站所示范创建考核细则,参与活动的指导检查和示范创建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工作,并牵头抓好基层站所的党风廉政建设;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要配合抓好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市委农办、市农(林)局等涉农部门要切实承担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方面的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责;市财政局要加大对基层基础建设及农村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并为“两示范、一整顿”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市发展和改革局要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上给予优先安排;市规划局、国土资源局要在村级建设规划、用地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其他各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创建和整顿活动的服务,努力形成部门、社会合力共建的良好局面。各有关村、基层站所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创建整顿工作的重点,把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作为创建整顿工作的主线,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改落实、查漏补缺,务求实效。
(三)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在坚持活动总体要求和步骤安排的前提下,紧密结合村、基层站所的不同特点和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设计特色鲜明、切实可行的活动载体,分类开展创建整顿工作,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防止搞形式主义,走过场。
(四)督促检查,确保进度。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市委组织部要加强跟踪联系,开展不定期的督查活动,及时了解活动进展情况,向市委报告,向下通报。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落实专人联系,加强检查指导,掌握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创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遇到具体的政策性问题或关键性问题,要及时向上级组织部门报告,共同商讨解决。要强化监督机制,自觉接受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对“两示范、一整顿”活动的监督。
(五)宣传发动,营造氛围。要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切实增强干部群众投身创建活动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掀起宣传和思想发动的新高潮,切实把开展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讲清楚,明确创建活动的目标和方向。要及时挖掘和宣传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使不同基础和条件的村、基层站所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对因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力、行动迟缓而导致工作开展不好的反面典型,要及时进行通报。
附件:
1、示范村考核标准
2、后进村整顿考核标准
3、示范基层站所考核标准
第二篇:乡镇开展基层党组织“两示范一整顿”活动工作汇报
乡镇开展基层党组织“两示范一整顿”
活动工作汇报
提纲: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整治工作有序进行
(二)强化措施,全面推进,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三)强化力度,逐个转化,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存在问题与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自全市统一部署开展基层党组织“两示范一整顿”活动以来,我镇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在通过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X个党组织列入第二轮后进村进行集中整治,着力解决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村级组织运转不规范、农村党员队伍先进性不明显、村里各项事业发展缓慢等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影响村级组织换届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消除干扰、夯实基础,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整体提升,打好坚实基础。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整治工作有序进行
一是强化工作部署。
根据市委部署,结合XX实际,我镇将第二轮后进村集中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镇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全镇“两示范一整顿”工作,确定各方面相对比较差的XX、XX和XX村为后进村开展集中整治。二是强化责任落实。调整并充实了后进村集中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制订了《XX镇第二轮后进村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和行事历,并进一步明确责任,由镇党委书记负总责、一手抓,联系XX村,督促该村后进整顿工作,同时落实2位镇班子成员分别联系XX村和XX村,驻村干部为第一责任人,各村支书、村长为具体责任人。同时,在镇党委工作会议上,我对该项工作专门作了部署和强调。会后,各相关村也召开会议进行了传达和部署,确保该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三是强化整顿方式。将后进村党组织作为基层人才选拔培育、工作开展的前沿阵地,采取“书记带书记”“强村带弱村”等模式,择优选派经验丰富的“老基层”“老干部”、党建工作示范村与第二轮X个后进村党组织“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子,通过理论讲学、现场指导等方式,不断提高后进村“两委”班子能力水平。(二)强化措施,全面推进,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为确保后进整顿工作顺利开展,我镇按照“一村一策、力求成效”的要求,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建立了一套符合镇情实际、便于操作的监督落实机制。一是深入调查摸底。为确保后进村集中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我镇精心组织力量,深入有关村开展排摸,重点查找群众反映强烈、事关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面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梳理分析,发现后进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历史遗留问题。如XX村的村民宅基地问题,XX村的有关移民政策处理问题。2、重点工程建设引发的问题。如XX、XX村的X大道XX段征地政策处理问题。3、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如XX村XX机耕路浇注水泥路面的资金缺口问题,XX村的村办公楼和老人公寓建设问题。4、村集体经济问题。如XX村的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5、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如XX村的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村集体与村民之间产生矛盾纠纷问题。二是一村一策、对症下药。针对排摸出的系列问题,我镇积极探索原因,进一步细化分解,逐村制定整治方案,落实联系责任人,制定解决难题的具体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XX月X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XXX亲自牵头,带领发改局、土地局、规划局、交通局、市农办、XX建设指挥部等有关部门领导来我镇召开协调会,帮助解决各后进整顿村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遇到的矛盾纠纷问题,其中XX村XX机耕路浇注水泥路面的资金缺口问题和XX村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用地指标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同时,根据镇属各部门站所职能和后进村待解难题的内容性质,明确各部门站所为后进村集中整治活动的协助单位,通过镇主要领导具体主持协调,各部门站所通力合作,积极化解难题,消除工作梗阻,努力做到问题不上交,困难不下移,促进了后进整顿活动的有序开展。三是加强督导,狠抓落实。为确保后进村集中整治活动持续有效开展,我镇实行后进整顿督查通报制度,利用周前工作例会、联系领导下村督导等方式进行不定期督查,掌握活动进度,总结交流经验,研究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将督查情况在镇委扩大会和机关干部例会上予以通报。自后进村集中整治活动以来,镇主要领导经常带领有关人员,分头进村入户,认真开展调研和督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督促各后进整顿村按计划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保证了集中整治活动取得成效。
(三)强化力度,逐个转化,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注重与上级目标工作相结合。
在这次后进村集中整治活动中,我镇讲究策略、注重结合,把整治工作与村级组织换届准备工作、“我为群众办实事”、以“双争一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同时将后进村集中整治工作中好的经验进行总结完善,形成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二是注重与群众期盼相结合。截至目前,我镇第二轮XX个后进村的大多数难题均已得到化解或基本化解:如XX村的XX大道征地问题,已于8月底签订征地协议,征地款也已到位,村办公楼已竣工并投入使用;XX村的XX大道征地已经签订征地协议,有关移民征地款的分配问题在市移民办大力支持下已妥善解决,老人公寓建设现已完工,遗留问题正在协调处理中;XX村村集体与村民之间因收取厂房租金时发生的人身意外伤害也已初步解决。三是注重与产业振兴相结合。结合X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指导意见X项具体措施,规划“村级党组织”领办式、“多村联建”合作式、“招商引项”推动式等多元化发展路径,培养致富带头人X余名,进一步推动后进村集体经济扩大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先后培育XX村旅游观光、XX村精品蔬菜等一批优势产业,截至目前,X个后进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真正实现了从短板变“样板”。二、存在问题与困难
(一)党员老龄化严重,党员示范作用难以发挥。
个别村支部党员发展后劲不足,缺乏年轻化、知识化、革命化的后备发展对象。目前支部外出务工年轻党员人数不断增多,留下的均为年龄偏大,知识水平低的老党员,支部带动全村发展的作用难以发挥。(二)个别村干部岗位空缺,影响党组织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因XX村原副书记辞职,副书记一职长期缺位,导致班子交流沟通不畅,形不成工作合力。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对后进整顿活动的领导,确保活动顺利如期完成。
二是攻坚克难做好后进村热点、难点的扫尾工作。三是选送一批村干部到市级参加学历教育,坚持不懈地抓好村干部作风建设和素质能力提升。四是继续排摸、动态调整,选优配强班子成员,坚决打击、遏制不良苗头。总之,今年以来,我镇第二轮后进村集中整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协助以及全镇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上级领导要求和群众满意还存在不小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克服不足,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为确保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计生办“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
计生办“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我镇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全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按照XX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市开展“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X计育组字[20XX]4号)要求,结合我镇人口计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中心任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一票否决”不动摇,以“建章立制、完善络、规范管理、优质、政策引导、创新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为全镇人口计生工作深入健康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通过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队伍建设不断强化,计划生育国策意识进一步增强,计划生育宣传氛围进一步浓厚,计生优质水平不断提高,后进单位工作转化成效明显,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全镇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局面不断巩固。
三、工作安排
按照淄博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市开展“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结合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推动“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队伍培训力度。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依法落实村(居)“两委”主要负责人计划生育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断完善村级“两委”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制。实行绩效考核,认真兑现奖惩,严格责任追究,要保持基层计生机构设置稳定、人员配备合理、队伍络健全、投入保障有力,确保人员、职责、报酬落实到位。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强化村级计生专职人员培训力度,重点加强基层管理工作规范和依法行政工作培训,全面提高计生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把计划生育“薄弱村居”村两委及计生专干的培训作为建设的重点,纳入人口责任目标制考核,着力抓紧抓好。
(二)深化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计生国策氛围。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运用各种宣传载体和形式,对广大育龄群众进行基本国情、国策、法律法规以及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强化人口学校、文化大院、宣传一条街、计生文艺宣传队等基层阵地的宣传功能,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举办第二十四个世界人口日大型宣传活动,计划生育进村入户、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强化阵地建设,深化优质。按照上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站室建设,确保经费投入、设备配备、目标责任落实到位,深入开展“‘亲情计生、幸福民生’优质基层行”活动,扎实争创“计划生育示范站”提升站管理质量和能力;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工作。高举优质旗帜,在政策咨询、证件办理、宣传培训、孕检、查环查孕、药具发放、节育手术、利益导向、计生助福等方面,全方位开展为民,提供最优质。
(四)加强依法行政工作,争创依法行政示范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工作理念,严格执行上级依法行政工作有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按照争创全市依法行政“示范镇办”要求,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全面落实“上门告知”制度,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完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推进诚信计生、阳光计生建设,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加大群众信访案件查处力度,妥善解决信访案件。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计划生育信息化水平。坚持信息化带动战略,制定实施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通过大力加强和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三一库三系统四平台”,带动各项工作规范化、效能化、科学化。着力整合业务平台功能,加快镇综合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和联运行;积极建立育龄妇女健康查体平台,为育龄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着力建设镇域全员人口综合信息系统;切实加强部门协调合作,积极推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高人口统计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六)坚持标本兼治,强化综合治理性别比工作。采取政策宣传、利益导向、依法管理等综合措施,努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进一步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建立孕期全程跟踪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孕情随访到位率,对已申领《生育证》的育龄妇女,坚持孕期镇级每季度摸查一次情况,村级每月走访一次,并乡镇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第2页做好孕情监控及随访记录。已办理《生育证》,怀孕后未经镇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批准而利用超声等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并人工终止妊娠的,原《生育证》作废,并不再批准其生育申请。认真落实孕产期全程管理、终止14周以上妊娠查验证明、实时通报和住院分娩实名登记、信息共享制度,与公安、卫生等部门加强协调合作,年内组织两次打击两非行为专项行动,依法严肃处理涉案单位和人员,对没有行医资格从事“两非”人员,应依据相关法律上报上级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医务人员涉足“两非”,按有关规定从严从重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七)完善基层工作制度,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完善村居统计信息、科技药具、宣传教育、流动人口管理、协会工作、村民自治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做好镇、村两级档案资料的清理整顿工作,做到内容齐全,分类清晰,数据有据可查,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立完善经常性工作机制,村级主要落实好宣传、培训、查体、随访、信息收集上报等工作制度,立足实际搞好管理,千方百计减少违法生育。镇级应着重开展深入细致的信息反馈落实,进一步减少育龄妇女漏管、脱管现象,提高育龄妇女信息覆盖率和准确率;进一步加强查环查孕工作,筑牢稳定低生育水平第一道防线;健全完善“薄弱村居”帮促转化制度,采取定人员、定目标、定奖惩等措施,强化业务督导,提升帮促效果;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孕环检查、人口出生瞒漏错报等弄虚作假行为的,要按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活动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落实。认真贯彻落实淄博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市开展“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淄计育组字[20XX]4号),成立“基层基础建设落实年”活动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督查指导,周密安排,精心组织,靠前指挥,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活动深入扎实有序地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明确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各村要按照全镇的统一部署,明确职责分工,实行上下联动,分级、分类实施,层层抓好落实。
(三)加强部门协调,实现综合施治。人口计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部门之间要加强衔接、沟通和配合,公安、卫生、民政和人口计生等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坚持齐抓共管,切实提高人口统计质量,提升人口计生管理水平。
(四)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抓出实效。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镇党委政府将加强活动开展情况的督导检查,并列入考核。
第四篇:乡镇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
**镇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我镇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全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按照XX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市开展“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X计育组字[2013]4号)要求,结合我镇人口计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
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中心任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一票否决”不动摇,以“建章立制、完善网络、规范管理、优质服务、政策引导、创新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为全镇人口计生工作深入健康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通过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队伍建设不断强化,计划生育国策意识进一步增强,计划生育宣传氛围进一步浓厚,计生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后进单位工作转化成效明显,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全镇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局面不断巩固。
三、工作安排
按照淄博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市开展“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结合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推动“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队伍培训力度。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依法落实村(居)“两委”主要负责人计划生育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断完善村级“两委”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管理服务责任制。实行绩效考核,认真兑现奖惩,严格责任追究,要保持基层计生机构设置稳定、人员配备合理、队伍网络健全、投入保障有力,确保人员、职责、报酬落实到位。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强化村级计生专职人员培训力度,重点加强基层管理工作规范和依法行政工作培训,全面提高计生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把计划生育“薄弱村居”村两委及计生专干的培训作为建设的重点,纳入人口责任目标制考核,着力抓紧抓好。
(二)深化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计生国策氛围。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运用各种宣传载体和形式,对广大育龄群众进行基本国情、国策、法律法规以及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强化人口学校、文化大院、宣传一条街、计生文艺宣传队等基层阵地的宣传功能,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举办第二十四个世界人口日大型宣传活动,计划生育进村入户、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强化服务阵地建设,深化优质服务。按照上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服务站室建设,确保经费投入、设备配备、目标责任落实到位,深入开展“‘亲情计生、幸福民生’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扎实争创“计划生育示范服务站”提升服务站管理质量和服务能力;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各个环节的服务管理工作,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工作。高举优质服务旗帜,在政策咨询、证件办理、宣传培训、免费孕检、查环查孕、药具发放、节育手术、利益导向、计生助福等方面,全方位开展为民服务,提供最优质服务。
(四)加强依法行政工作,争创依法行政示范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工作理念,严格执行上级依法行政工作有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按照争创全市依法行政“示范镇办”要求,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全面落实“上门告知”制度,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完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推进诚信计生、阳光计生建设,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加大群众信访案件查处力度,妥善解决信访案件。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计划生育信息化水平。坚持信息化带动战略,制定实施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通过大力加强和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三网一库三系统四平台”,带动各项工作规范化、效能化、科学化。着力整合业务平台功能,加快镇综合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和联网运行;积极建立育龄妇女健康查体服务平台,为育龄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着力建设镇域全员人口综合信息系统;切实加强部门协调合作,积极推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高人口统计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六)坚持标本兼治,强化综合治理性别比工作。采取政策宣传、利益导向、依法管理等综合措施,努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进一步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建立孕期全程跟踪服务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孕情随访到位率,对已申领《生育证》的育龄妇女,坚持孕期镇级每季度摸查一次情况,村级每月走访一次,并
做好孕情监控及随访记录。已办理《生育证》,怀孕后未经镇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批准而利用超声等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并人工终止妊娠的,原《生育证》作废,并不再批准其生育申请。认真落实孕产期全程服务管理、终止14周以上妊娠查验证明、实时通报和住院分娩实名登记、信息共享制度,与公安、卫生等部门加强协调合作,年内组织两次打击两非行
为专项行动,依法严肃处理涉案单位和人员,对没有行医资格从事“两非”人员,应依据相关法律上报上级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医务人员涉足“两非”,按有关规定从严从重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七)完善基层工作制度,提升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完善村居统计信息、科技药具、宣传教育、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会工作、村民自治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做好镇、村两级档案资料的清理整顿工作,做到内容齐全,分类清晰,数据有据可查,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立完善经常性工作机制,村级主要落实好宣传、培训、查体、随访、信息收集上报等工作制度,立足实际搞好服务管理,千方百计减少违法生育。镇级应着重开展深入细致的信息反馈落实,进一步减少育龄妇女漏管、脱管现象,提高育龄妇女信息覆盖率和准确率;进一步加强查环查孕工作,筑牢稳定低生育水平第一道防线;健全完善“薄弱村居”帮促转化制度,采取定人员、定目标、定奖惩等措施,强化业务督导,提升帮促效果;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孕环检查、人口出生瞒漏错报等弄虚作假行为的,要按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活动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落实。认真贯彻落实淄博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市开展“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淄计育组字[2013]4号),成立“基层基础建设落实年”活动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督查指导,周密安排,精心组织,靠前指挥,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活动深入扎实有序地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明确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各村要按照全镇的统一部署,明确职责分工,实行上下联动,分级、分类实施,层层抓好落实。
(三)加强部门协调,实现综合施治。人口计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部门之间要加强衔接、沟通和配合,公安、卫生、民政和人口计生等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坚持齐抓共管,切实提高人口统计质量,提升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水平。
(四)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抓出实效。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镇党委政府将加强活动开展情况的督导检查,并列入考核。
第五篇:公安交警部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实施方案
文章标题:公安交警部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实施方案
公安交警部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公安部党委关于今后三年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建设和把今年作为“基层基础建设年”的决定,切实加强全省公安交警部门的基层基础建设,根据公安部交管局《交警系统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方案》和省公安厅《关
于在全省公安机关开展“基层基础年”活动的意见》,结合我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十次全会和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基层交警队(包括县级交警大队、高速公路交警大队、公路巡警中队、乡镇交警中队、城区交警中队)、车辆管理所(包括县级车管部门)(以下简称“一队一所”)和交通事故处理岗位为重点,以创建“平安畅通区县”为载体,以“三懂五会”(即:懂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懂交通管理基本知识、懂公安工作基本业务,会疏导指挥交通、会查处违法行为、会快速处理事故、会使用执法装备、会开展群众工作)为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基础情况不清、路面管控不力、车驾管理不严、执法水平不高、事故处理不公等突出问题,夯实基础,做强基层,全面提升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和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水平,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通过进一步充实一线警力、完善装备配备、健全规章制度、夯实业务工作、强化教育训练、规范执法执勤、严格监督考评,切实把“一队一所”和交通事故处理岗位建设成为“警力配置更加合理、警务保障更加有力、警务组织更加科学、内务管理更加严格、执法执勤更加规范”的实战单位,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形象良好”的基层交警队伍。
(一)警力配置更加合理。县级交警大队、高速公路交警大队、公路巡警中队、乡镇交警中队和城区交警中队设置合理,在高速公路、国省道和主要县乡道路初步形成网络。“一队一所”和交通事故处理岗位的警力达到警力总数的80以上。
(二)警务保障更加有力。交警队的工作、生活、学习条件有较大改善,经费有保障,执勤执法装备得到改善,从优待警措施进一步落实。
(三)警务组织更加科学。业务岗位设置合理,勤务安排科学、高效,民警的作用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严格路面交通管理、改善道路通行安全条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四)内务管理更加严格。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基层工作台帐全面、实用。
(五)执法执勤更加规范。执法主体合法,执法程序严密,执法行为规范,执法监督严格,执法形象良好。教育训练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民警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
2006年,要在调整充实基层警力、落实警务保障、合理安排警务、规范内务管理、规范执勤执法行为、苦练基本功方面取得突破,为今后三年的基层基础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三、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充实一线警力
1、合理设置警队。根据道路里程、交通流量、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量以及交通安全状况等情况,对目前现有的交警队进行合理规划、调整、布建,力争到2006年底完成60以上。制定乡镇中队建设指导意见,以乡镇为依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建乡镇交警中队。
2、落实警力下沉。制定交警队警力配置的指导意见。精简机关人员,充实交警队警力。2006年,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新增的警力,全部进入交警队。
3、科学设置岗位。按照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规范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明确车辆和驾驶人办牌办证等车辆管理所的内部岗位职责。除重要岗位由民警担任外,其余服务性和辅助性工作岗位聘用临时工作人员担任。规范县级车管部门名称、管理权限、职责和警力配备。
4、优化人员结构。为了提高交通事故处理民警的专业化水平,优化交通事故处理岗位的人员结构,吸收一批刑侦、法制业务骨干充实到交通事故处理岗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事故处理队伍。规范基层交通事故处理岗位的名称。
5、规范协管工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由政府统一组建和充实交通协管员队伍。建立和健全交通协管员工作规范,明确工作职责,健全监管制度。
(二)进一步完善装备配备
1、强化警务保障。落实省公安厅和省财政厅提出的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按照《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定》和总队制定的《基层交警大队装备配备标准》的要求,充实一线执勤执法装备,完善事故处理装备配备。
2、加强信息建设。要加大交通科技投入,加快交警系统公安四级网的建设。到2006年底,要全部完成公安四级网的建设。大力推动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以普及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为突破口,提高交警系统的科技
应用水平。
3、完善监控设施。在高速公路、重要国省道加快交通监控设施建设,实现区域联网监控,提高发现、查处交通和治安违法行为的能力。
4、落实从优待警。加强办公用房、生活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交警的工作、生活条件。建立民警执法权益保障机制、伤病救助和快速救治机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逐步改善基层民警的福利待遇。加强警营文化建设,活跃文体生活,促进民警身心健康。
(三)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
1、健全队伍管理制度。完善政治业务学习、值班备勤、接处警、内务管理、警械装备、请销假、保密、财务和文件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健全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2、完善业务工作制度。针对路面执勤执法及勤务考核、交通事故处理、交通违法行为处理、机动车和驾驶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抓好“一队一所”和交通事故处理岗位各项规章制度的细化落实工作。
3、狠抓规章制度落实。在“一队一所”普遍实行值班警官制度,接受群众来访咨询。设立专(兼)职督查人员,加强对民警纪律作风的监督和执行规章制度情况的督查,实行日督查、周考评、月奖惩。
4、切实加强内务管理。细化和落实“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具体措施和标准,建立正规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
(四)进一步夯实业务工作
1、掌握基础情况。“一队一所”和交通事故处理岗位要准确掌握辖区内的交通流量、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量、道路状况、事故多发路段等基础情况和数据,建立文字、台帐和图表等基础数据库,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电子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科学安排勤务。制定详细的勤务计划,明确执勤执法重点,科学设置执勤岗位和路线,合理安排执勤时间,确保辖区道路不失控。
3、强化快速反应。制定快速处置重大交通事故、严重交通堵塞、治安刑事案件、群体性突发事件和恶劣气候道路交通指挥疏导和事故预防工作预案,加强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完善交通事故紧急救援联动机制。
4、加强指挥疏导。加强城市区域交通调查,盘活道路资源。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快速有效疏导道路交通,提高通行效率。完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特别要完善学校周边道路和事故多发点、段的限速、让行标志标线的设置。
5、严格交通管控。根据交通特点,建立和完善不同类型的勤务机制,提高交通的管控能力。将事故预防工作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民警,加强对重点公路、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车辆的有效管控,提高发现和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能力,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6、开展对策研究。建立交警队与交通事故处理岗位的交通事故定期通报和协商制度。交通事故处理岗位要加强交通事故统计和成因分析,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事故预防工作建议。交警队要定期分析本辖区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情况,根据事故特点和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变化,合理调整警力部署和工作重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7、规范事故处理。严密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程序,严格现场勘查,落实交通事故办案责任和各级领导的责任,严格对重大死亡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审核,确保事故处理公开、公平、公正。加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力度,提高破案率。
8、突出源头管理。严格规范基本业务流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增强民警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合理设置岗位,落实岗位责任。简化工作程序,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9、深化安全宣传。“一队一所”和交通事故处理岗位要建立交通安全宣传长效工作机制,把宣传工作融入到执法、管理、服务活动中,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不断延伸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触角,以客运企业、中小学校、农村和社区为重点,推进基层交通安全宣传网络建设。在办公场所设立长期的“宣传角”,开展人性化的宣传,增强宣传效果。
(五)进一步强化教育训练
1、强化思想教育。制定政治教育计划,重点进行忠诚教育、执法为民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建立定期谈心制度和走访民警家庭制度,及时沟通思想,解决民警思想上遇到的困惑。
2、健全练兵机制。支队、大队要制定“一队一所”和交通事故处理岗位的练兵和训练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重点、方式和要求。切实保证基层民警每年15天的集中训练时间,每周集中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时间不少于2小时,集中训练警务技能和民警体能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
3、突出岗位练兵。坚持岗位练兵与集中训练相结合,积极推行随岗练兵模式,提高练兵的针对性。“一队一所”和交通事故处理岗位的民警要苦练交通法律法规、交通管理业务、执勤执法技能、科技和执法装备使用、群众工作和自我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基本功,率先做到“三懂五会”。要逐步培养一批既熟悉法律知识,又熟悉交通管理业务的骨干。
4、严格练兵考核。“一队一所”和交通事故处理岗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练兵考核办法,强化日常的监督和考核,保证各项教育训练制度和要求的落实。大队每季度一次,支队每半年一次,对基层民警岗位练兵进行抽考,每次抽考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
(六)进一步规范执法执勤
1、推行持证上岗。规范执法主体,从2006年开始,凡从事道路执勤执法、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交通事故处理的民警,都要经过交通执法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并取得证书后上岗。
2、规范执法行为。健全执法规章制度和规范,严密执法程序,使每一个执法环节和执法行为都有章可循,把每一个执法行为都纳入到制度、规范的有效约束之中。
3、落实执法责任。制定执勤执法和事故处理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将执法责任落实到执法民警和事故处理民警及有关领导。建立完善的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度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确定考评内容、项目、方法,强化交通民警和各级领导在执法办案中的责任。
4、加强执法监督。加强对一线执勤执法、处理交通事故、车辆和驾驶人管理的日常监督,督促基层民警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严格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办事。完善执法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民警个人执法档案和单位执法档案。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一队一所”和交通事故处理岗位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实战单位,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发展的根基,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交警系统的基层基础建设,是提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水平和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展现交警队伍良好形象的关键。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把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主要负责人是这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队决定成立由总队长陆昌鼎为组长,政委崔宗建、副总队长杨人沂、刘建敏、张德雨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周密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要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各级公安交警部门“一把手”工程来抓,严格落实领导班子成员与基层单位挂钩帮助制度,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制定实施方案,推进工作进程。各地要根据省厅的《工作意见》和总队的《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和措施,认真搞好动员部署。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从基层基础建设的各个环节入手,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期限,实施绩效考评,完善奖惩机制,将基层基础建设纳入各级公安交警部门工作综合考评范畴,对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认识模糊、行动迟缓、工作不力、问题不断的要予以通报批评直至追究领导责任。要把基层基础建设与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挂钩,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确保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探索经验,以点带面。
(三)深入调查研究,加强检查指导。各级领导要立足全局,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民警的意见和建议,把握新形势下基层基础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确保基层基础建设稳步发展。要把制约基层基础建设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等重要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重点,及时提出工作意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上级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认真加以解决。要加强分类指导,对基础差、底子薄、问题多的地区,实行政策倾斜,给予重点指导。各地要适时组织督导组、工作组,采取明察暗访、重点抽查、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一线,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保证基层基础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培养树立典型,搞好典型引路。各级交警部门要树立抓典型、树标杆的意识,广泛组织开展争创优秀基层队(所)活动,发现、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典型引路,推动“基层基础年”活动深入开展。各地要认真组织开展评选“先进交警队”和“优秀大队长(中队长)、教导员(指导员)”活动,营造先进典型示范的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都要抓一两个基层基础建设先进单位,加强指导,精心培育,打造典型,不断总结推广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在今年适当时候,总队将选择部份先进典型召开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好的做法,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要广泛宣传开展“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附件:1.加强交警队基础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2.加强车辆管理所基础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3.加强交通事故处理岗位基础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附件一:
加强交警队基础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为了切实加强基层交警队基础建设工作,提高基层交警队的执法、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基层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科学合理配置警力和设置警队,健全理顺组织机构。
1、科学配置警力。按照“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强化实战”的要求,建立警力下沉的工作机制。要整合现有警力资源,确保“一所一队”和交通事故处理岗位一线警力占总警力的80以上。
2、合理设置中队。国、省道60至100公里或人口达到3至5万的乡镇,应当设立公路巡警中队或乡镇交警中队,每个中队按照应不少于8人的标准配备正式民警。公路巡警中队、乡镇交警中队应当配置相当于副科级职级的中队长、指导员。
3、配备辅助人员。基层交警队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协助民警开展工作的辅助人员,并加强教育、管理和岗位培训,从执勤、考核、奖惩等环节明确和落实工作职责。
二、切实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加强交警队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
4、加强营房建设。基层交警队应当具有满足基本办公、生活需要的营房和营地,设置明显的标志、标识,建设规模由省总队根据当地实际,本着实用和节俭的原则确定。
5、落实经费保障。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原则,确保基层交警队办公、业务、办案等经费支出。基层交警队民警的津贴、补贴应当高于机关民警。严禁基层交警队自筹资金和自收自支。
6、配备必要装备。基层交警队应配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交通管理器材、民警个人防护装备、武器警械、办公设备等装备。交通工具包括汽车、摩托车;通讯设备包括有线电话、手持无线对讲机、传真机、计算机及配套设备、公安专网;交通管理器材包括停车示意牌、反光锥筒、警戒带、便携式管制标志标牌、强光电筒、测速仪、酒精检测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防护器材包括反光背心、摩托车头盔、阻车器。武器和警械器具按公安部有关规定配备。工作需要的其他装备,视情配备。
三、认真贯彻依法从严治警方针,全面加强基层交警队伍建设。
7、加强班子建设。上级公安机关及交通管理部门要配齐、配强基层交警队班子,选拔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的民警担任基层交警队的大(中)队长、教(指)导员。基层交警队要加强班子建设,团结务实,以身作则,秉公办事;民警要服从领导,执行命令,密切合作,形成有战斗力的集体。
8、坚持从严治警。基层交警队要认真贯彻依法从严治警方针,严格教育,严格纪律,严格训练,严格管理。
9、完善制度体系。基层交警队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以下基本的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考勤制度,值班备勤制度,学习训练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卫生制度,保密制度,枪支警械管理制度,车辆管理使用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
10、建立基础台帐。基层交警队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基本数据、基础资料。掌握辖区车辆、驾驶人、道路里程等各类基础数据并登记、立卷。建立执法台帐、接处警记录、值班记录、工作日志、会议记录、学习训练记录、装备登记和开展“五进”宣传、中小学校安全教育、驾驶人安全教育等工作记录及资料。
11、深化警务公开。基层交警队要实行警务公开。公开交通管理有关基本法律、法规和规定;公开民警姓名、警号、岗位职责;公开举报电话;公开处罚、收费标准;公开办事程序和各项规章制度,便于群众了解和监督。
12、规范内务秩序。基层交警队要做好营区的卫生和绿化,值班室、办公室、会议室、阅览室、健身房、宿舍保持整洁;浴室、卫生间、院(楼)内场地清洁;各种装备器材、文件和物品放置有序;车辆停放有序。
13、强化岗位练兵。基层交警队要开展岗位练兵,苦练基本功。学习道路交通管理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公安业务、交通管理业务和计算机、公安专网知识,开展流动电子警察、酒精检测仪、测速仪等交通管理设备实用技能的培训,进行队列、警姿、警体、擒拿格斗等的训练,熟练使用武器和警械。
四、强化各项业务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
14、解决突出问题。要通过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解决辖区道路秩序、交通事故方面的突出问题。
15、严密工作规范。要严格按照《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公路巡逻民警中队警务规范》的规定,开展执勤执法、勤务管理、处置突发事件等工作。
16、科学安排勤务。要建立适应辖区道路交通流特点的勤务机制。根据不同季节、时间、气候条件、交通秩序、交通事故以及交通保卫等情况下的交通特点,及时调整落实符合实际的勤务安排,提高勤务的针对性、实效性。
17、整治事故隐患。要科学分析辖区交通秩序和交通事故情况,加强对交通安全形势的研判,确定管理的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车辆、重点违法行为、重点驾驶人,加强管理的针对性,加大查处重点违法行为的力度,降低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率,消除事故隐患
18、加强源头管理。要掌握辖区机动车和驾驶人基本情况,督促车主办理牌证和定期审验。
19、强化宣传“五进”。要紧紧围绕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以中小学校、企业和城乡居民为主要宣传对象,大力开展交通安全“五进”宣传。
20、完善安全设施。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协调相关部门完善辖区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设置,重点解决学校周边道路和事故多发点、段的限速、让行标志标线的设置。
附件二:
加强车辆管理所基础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为认真贯彻公安部关于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基层基础建设的重大决策,全面加强车辆管理所基础建设工作,积极推进车管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提高车管所民警的综合素质,联系全省车辆管理所的实际,结合车管所等级评定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差距,提出以下加强车辆管理所基础建设工作意见:
一、合理配置警力。精简行政、后勤人员,业务岗位民警应当占车管民警总人数的80以上。机动车登记审核、驾驶证受理、档案管理、嫌疑车辆调查、业务领导等重点岗位以及计算机系统管理员应当由民警担任。聘用非警务工作人员从事业务导办、制发牌证、档案整理、数据预录入等服务性和辅助性工作。
二、落实持证上岗。从事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和机动车查验工作的民警应当经统一组织的培训和考试,取得相ψ矢窈蟪种ど细凇3盗竟芾硭斓肌⒁滴窆歉杉盎导菔蝗丝际栽薄⒒挡檠樵钡呐嘌涤墒」蔡痪芏痈涸穑渌滴衩窬呐嘌涤筛魃枨泄簿纸痪Ф痈涸稹7蔷窆ぷ魅嗽毙刖赣玫ノ怀盗竟芾聿棵磐骋蛔橹呐嘌岛涂际裕〉孟嘤ψ矢窈笊细凇7蔷窆ぷ魅嗽庇Φ蓖骋蛔抛埃宕餍乜ǎ形娣丁?br>
三、搞好便民服务。(1)办证窗口设置低柜台,实行开放式办公,便于群众办事。(2)车驾管业务大厅需提供群众办事等待场地,放置桌椅、填写登记表格的基本用具。(3)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推出和落实新的便民利民措施,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业务退办单制”、“一窗式”、“一站式”服务。(4)对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记分临界12分、驾驶证逾期未审验和换领以及机动车临界报废、逾期未检验的,实行告知服务,并提供多渠道查询方式。(5)积极探索农村地区车辆管理工作的新路子,通过建立流动车辆管理服务站和授权乡镇交警中队先期受理、乡镇派出所代办等方式,提高乡镇、农村地区车辆的登记率和驾驶证考领率。(6)福州、厦门两市车辆管理所要全面推行汽车销售商代办车辆注册登记业务,有条件的地市和县市也要逐步推行。
四、完善考试设施。汽车类考试在全省已实行科目一计算机考试和科目二桩考仪考试基础上,重点加强道路电子考试科目建设,一是年内,科目一、二电子考试实现与机动车驾驶证管理系统联网;二是科目二场地实行全封闭管理;三是三年内逐步完成全省考试场科目三场内电子路考设施建设;四是科目三场内科目考试必须适应各类型车辆的考试需求,实际道路考试严格落实7.5.3公里标准考试;五是各支队每年要有30的县、区大队完成规范化摩托车考试场建设,大队摩托车科目一考试必须在年内实现无纸化考试并联网。
五、加强信息建设。(1)严格计算机数据质量管理,加强数据录入质量校验,每月组织对数据进行检测,及时清理不合格数据,确保数据质量满足业务管理和执法查询需求。(2)继续抓好机动车登记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工作,确保机动车登记信息系统畅通、运行良好。(3)加强机动车登记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建立严格的计算机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减少数据和字段的差错率,提高上传率,力争达到100%。(4)对违法记分满12分的,通知参加教育考试率达到100,不参加教育考试的,公告停止驾驶证使用率达到100%。对所有违法记分的信息(含异地违法、肇事驾驶人的记分信息)、考试信息应按时录入机动车驾驶证计算机管理系统。
六、强化监督管理。(1)认真落实基层车辆管理部门对辖区客运企业及车辆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详细档案台帐,健全农村机动车管理机制,提高机动车注册率、定期检验率、报废率(营运载客及大、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定期检验率达100;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和重、中型载货汽车达90以上;其他汽车达70以上;大型客车、货车及其他营运车辆报废率达95以上;达到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注销率达到100)。(2)对大、中型客车重点查验轮胎、安全门、座位等项目,对重、中型货车重点查验车辆外廓尺寸、车身反光标识、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等项目,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查验喷涂和悬挂警告标志等项目。鼓励民警在审核、查验工作中发现盗抢、走私、非法拼装等嫌疑车辆。(3)每月组织对未检验和达到报废期限的机动车进行清理,适时开展专项整治。对已报废的大型客车、大型货车及其他营运车辆,要派民警现场监销,确保客车车身和货车车架切割解体。(4)车辆管理所应当设立专门的业务指导监督机构,加强对延伸窗口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车辆和驾驶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5)严格执行机动车驾驶人考试期限、考试项目和合格标准等规定,全面落实随机安排考试员制度和“双签名”制度。在异地拉练考试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全省考试员异地交流考试措施,深化考试制度改革。(6)采取网络监控、档案复核、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总队车管所每月对各设区市和重点县级车辆管理部门的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抽查,各设区市车管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大队车辆管理部门进行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并建立检查档案。(7)严格落实机动车登记和机动车驾驶证业务的规范流程、审核程序,认真审查机动车登记证明、凭证和机动车驾驶人申领资格,严格比对机动车产品公告的技术参数和被盗抢车网上信息,确认机动车唯一性,认真落实有关打击被盗抢机动车的具体措施。(8)办理机动车登记和机动车驾驶证业务,必须使用全国统一的表格式样,按规定内容和项目填写。各车辆管理部门使用、订购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检验合格标志、防伪型塑封皮等国家法定的证件、标志,应严格遵守公安部交管局、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的相关规定,统一订购、定点制作,不得自行订制。
七、搞好安全宣传。在办牌办证、考试、机动车检测等场所配置播放交通安全宣传片的设备,设置交通安全宣传栏、宣传展板等设施,落实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机动车驾驶人科目一和科目二考试前,考试民警应当组织参加考试人员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科目三考试后,考试民警应当对参加考试人员进行一次交通安全教育。
八、强化教育训练。(1)加强对民警进行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纪律作风和警示教育,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2)切实加强对车管所民警的业务培训,制定业务培训的详细计划,完成规定的科目内容和训练时间,规范业务程序、保证每个民警熟悉车辆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熟练掌握岗位操作规程和业务技能,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各种职务违纪违规现象。业务培训采取岗位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每周集中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时间不少于2小时;集中训练警务技能和民警体能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3)建立民警培训记录台帐。
九、严格授权审批。办理车驾管业务必须使用全国统一的计算机系统软件,使用权限由总队车管所统一设置,实行实名授权,禁止民警相互使用操作权限尤其是临时工作人员使用业务民警系统操作权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实施条例和公安部《机动车登记规定》、《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机动车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要求,本着方便群众、规范办理、严格审批、强化监督的原则,规范业务岗位职责、设置和业务流程、程序,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制定县级车辆管理部门管理办法,明确县级车辆管理部门机构设置和办理车辆管理业务的资格和条件,严格授权和审批,加强监督和管理。
十、深化等级评定。深入开展车辆管理所等级评定活动,认真整改车辆、驾驶人管理和服务群众方面出现的突出问题。严格按照公安部《车辆管理所等级评定办法》、公安部交管局《车辆管理所等级评定办法和标准》的要求,加强车管所全面建设,力争2006年等级评定全部达到三等以上,二分之一达到二等管理水平,努力争创一等车管所。组织开展对县级车辆管理部门的等级评定工作。
附件三:
加强交通事故处理岗位基础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为切实加强交通事故处理岗位基础建设工作,着力解决事故处理窗口存在的办公条件简陋、现场勘查装备落后、事故处理警力严重不足、民警业务素质低下等问题,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按年工作量科学配置交通事故处理岗位,合理配置交通事故处理民警。交警大队的事故处理民警不少于6人,交警中队应当配备交通事故处理民警。
二、交通事故处理岗位应当配置有满足基本办公、备勤需要的办公和生活场所。
三、交通事故处理岗位应配备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交通管理器材、民警个人防护装备、警械、电脑等办公设备等装备。
四、应当建立健全交通事故处理队伍管理和业务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五、交通事故处理民警须经过培训合格、具有事故处理资格和处置各类交通事故的能力。
七、交通事故处理民警具有较强的证据意识,勘查勘查现场认真、细致,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程序严密、规范。
八、建立事故处理快速反应机制,侦破的辖区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应不低于60%。
九、实行事故处理资格级别审核制度,依照交通事故审案规则严格死亡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前的审核工作。事故认定被上级撤销、变更率低于千分之一。
十、建立重大、复杂和疑难的交通事故评析制度,定期组织事故处理民警开展研讨活动。
十一、准确统计辖区各类交通事故,为认真开展成因分析提供依据。
十二、按月定期分析本辖区交通事故,根据事故特点和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变化,向交警大队(交警中队)领导提出有针对性的事故预防工作建议。
十三、实行交通事故处理警务公开。办公场所应当公开交通事故处理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公开事故处理民警姓名、警号、岗位职责,接受群众监督。
十四、加强对事故处理民警业务培训工作,各事故处理岗位应当经常组织学习交通事故处理业务和计算机等知识,开展岗位练兵,苦练基本功。
十五、交警大队事故处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队事故处理业务的检查、指导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公安交警部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实施方案》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公安交警部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