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设项目账务处理相关问题

时间:2019-05-13 12:0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本建设项目账务处理相关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本建设项目账务处理相关问题》。

第一篇:基本建设项目账务处理相关问题

基建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中应注意事项

(一)账簿、科目设置依据

各建设单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规定,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国务院主管部门制定的补充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情况合理设置会计账簿和会计科目。

(二)会计科目设置应尽量与项目概预算保持相同口径

会计账簿、科目设置必须满足基本建设管理和核算的需要,从项目建账开始,就要以项目概预算中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和费用明细等作为成本核算的基础,与项目概预算的费用构成保持一致,保证竣工财务决算顺利编制和资产的计量和移交。

(三)根据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一个建设单位同时承建多个独立概算的基建项目时,每个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一个建设项目,不论其建设资金来源性质,原则上必须在同一个账户核算和管理。

(四)实行代建制模式的项目单位,其受委托方应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基本建设账簿设置和核算。

﹡﹡﹡事业单位基建帐户如何设置会计科目﹡﹡﹡

基建项目应该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单独记账单独核算。如果你是建设单位,主要用建安投资 待摊投资 设备投资 预付工程款 交付使用资产 现金 银行存款 零余额用款额度 基建拨款 基建投资借款这些科目就差不多了。如果你是施工单位,那复杂了…

第二篇:关于开办费的账务处理问题

关于开办费的账务处理问题

[转] 关于开办费的账务处理问题 2014-1-19 23:30 阅读(21)转载自金 SIR赞(13)评论(1)转载(299)分享(12)

复制地址 收藏夹按钮收藏 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企业购地建房如何...新办企业开办费的账务处理问题,由于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称准则)与最新的税收政策(下称税政)在规定和解释上的不同,使得很多会计人员对此认识比较模糊,从而在实务操作中有无所适从的困惑感。笔者现就自己的学习和理解,给大家谈一点认识,供参考。

一、准则和税政对账务处理的不同规定和解释。

1、开办费的定义。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筹建期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建成本的汇兑损益和利息支出等。筹建期是指企业被批准筹建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前的这段期间。

2、准则对开办费的规定与解释。

在新会计准则里的正文中,找不到对于开办费的具体表述,只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会计科目与主要账务处理10》里,对科目编号为6602的管理费用的解释上可以看到:本科目核算“

(一)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等,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

由此可见,在新的会计准则里,开办费是放在管理费用这个科目里的。因为管理费用转入了当期损益,所以也就不需要分期摊销了。准则中只规定了这一种做法。

3、税政的规定与解释。

“两法”合并前,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施细则》都规定,筹建期发生的开办费,应当从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分期扣除。旧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与旧税政一致,也是如此解释的。

国税函[2009]98号《新所得税法实施前已发生的若干税务事项的衔接问题》中,关于开办费的处理是这样规定与解释的: “新税法中开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企业在新税法实施以前的未摊销完的开办费,也可根据上述规定处理。”

98号文件实际上是对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和分期摊销这两种方法都予以认可了,并将具体处理的选择权留给了企业。

根据以上规定,企业的开办费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四)项所称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的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

与税政不同,准则没有分期摊销的规定,这可能也就是不少财务人员在对开办费进行账务处理上的困惑所在。

二、对实务操作的几点认识。

1、企业年尾成立,当年没有营业收入,第二年才开始经营的账务处理建议。

税政规定,企业的开办费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因此,对于年尾比如四季度成立,当年没有营业收入,第二年才开始经营的新办企业来说,无论是准备采用一次性扣除办法或分期摊销的的办法,成立当年筹建期间的开办费可不必按准则直接在发生时列入管理费用中,最好先在待摊费用归集挂账,等到第二年企业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再一次性扣除。这样做的意义是,在目前税务部门对企业所得税大规模、大范围、多行业采用核定征收办法的关口上,如果新办企业只是在年尾成立,并没有开始经营,却因为财务人员将开办费列入管理费用,从而白白造成了一个会计的亏损,如果第二年还是不盈利,就会使得连续两年亏损成为事实,给税务对本企业核定征收留下了口实,则未免太不划算了。当然,如果预期第二年企业一定会盈利,则照列不妨。

2、实操要税政重于准则;简约先于繁琐。

按照准则的规定,发生开办费时,应将其列入管理费用中,并在当期损益中予以体现;但是税法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不得产生损益,这样,就使两者之间产生了抵触。在年终所得税汇算时,需分别在相关附表中,填列“账面金额”和“税收金额”,做调增处理。

当准则与税政的要求产生不一致时,财务人员应该做的就是执行税政的规定,以避免饱受年终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大面积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之苦。准则规定开办费属于管理费用的一个子科目,但是税政要求,实行一次性扣除办法的企业,只有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才可以一次性扣除。因此建议企业尽量选用一次性扣除办法,不要在开办费发生的即期,将其列入管理费用。在待摊费用中先归集;待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再将筹建期间的所有开办费,一次性列入管理费用中。

3、选用不低于三年摊销开办费做法的账务处理。

选用该种办法的企业,成立当年的开办费应该从成立时间算起,用成立月份至12月的累计月数-1/12×当年开办费总额的1/3。第二年如果仍然没有进入正式经营期,则继续摊销当开办费总额的1/3+上一摊余开办费总额本应摊销部分。第三年以此类推。全部开办费从发生的次月起按照不低于三年的期限,摊完为止。

4、如何选用对企业有利的账务处理方法。

一个好的财务人员,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好的节税筹划师。能否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用对企业最有利的账务处理办法,做好纳税筹划,合理地节税并使企业资金周转的效率最大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也是衡量一个财务人员优劣的标志之一。

税政既然将开办费具体处理的两种选择权留给了企业,就没必要千篇一律地按照准则用一次性摊销这一种方法来处理开办费的账务。

比如企业开始经营之初效益良好,红红火火,则不妨选用当年一次性摊销的办法,以最大限度地抵消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剧增幅度,减少纳税风险;如果企业在开业的后几年才可能蒸蒸日上、日进斗金,则不妨对较大金额的开办费选用不低于三年分期摊销的办法来处理,均衡地摊销开办费。从而通过财务报表显示企业略亏的正常经营状态,对于企业成立伊始树立良好的出场形象和市场信誉都会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这两种做法,虽然从税政规定的三年摊销期来看,对于企业总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是一致的,但是合理地选用开办费的账务处理办法,可以更有效地滞后纳税、均衡纳税、也有利于资金的周转、节省纳税资金的时间成本和利息成本。

5、最后一点认识。准则和税政只是规定了开办费的账务处理的选用办法,并没有对其金额提出要求,因此发生的筹建期间开办费无论金额大小,均可以选用以上两种办法之一予以处理。

三、开办费的账务处理。

1、按照准则规定的账务处理。

开办费发生的当月: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或应付账款等科目

2、一次性扣除的账务处理。1)筹建期开办费发生时:

借:待摊费用—开办费—各明细科目 贷:银行存款、现金或应付账款等科目

2)开始经营之日当年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摊销

贷:待摊费用—开办费

这里要明确一个误解,新准则并没有说不再使用“待摊费用”这个科目,只是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也就是说,有些待摊性质的费用,如果没有其他合适的科目计入,还可以计入待摊费用科目,只是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将其列入“其他流动资产”,而不再单独以“待摊费用”项目列示。况且,准则应用指南中也说明了,“在不违反统一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

3、分期摊销的账务处理。1)筹建期发生开办费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各明细科目

贷:银行存款、现金和应付帐款等相关科目 2)在开办费发生的次月进项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摊销

贷: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

四、开办费在财务报表中的填列。

1、按照准则当月入管理费用的填列方法。

开办费在利润表—管理费用中填列,资产负债表无金额。

2、一次性扣除的报表填列办法。

开办费在摊销前,可在资产负债表—其他流动资产中填列;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摊销后,在利润表—管理费用中填列,此时期末资产负债表中再无此余额。

3、分期摊销的报表填列办法。

开办费每期摊销后的余额在资产负债表的长期待摊费用里面填列;已摊销部分在利润表—管理费用中填列。

第三篇:企业筹建期间的账务处理问题

企业筹建期间的账务处理问题

新《企业会计制度》不设置“递延资产”科目,而是设置“待摊费用”科目和“长期待摊用”科目,分别核算分摊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

该制度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支出分两种情形进行处理:

1)在筹建期间搞固定资产建设的,对可形成固定资产价值的有关支出,应通过“在建程”科目核算。

2)筹建期间发生的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并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开办期间办公楼装修费用的处理,应视取得办公楼的不同方式分别情况处理:

(1)如办公楼是企业购建的,但需要经过必要的装修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即可供正常办公使用,则其装修费应作为资本化处理,构成固定资产的价值,会计处理同第一点。

(2)如办公楼是企业租赁来的,则其装修费属于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应等企业开始投入生产经营活动后,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

2.企业的化验室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装修费,应视其金额大小和受益期限确定摊销期限,并通过“待摊费用”科目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

开办费及其账务处理

一、《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第二款:“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成本的汇兑损益和利息等支出。”

(一)记入开办费的具体内容

1、筹建人员开支的费用

(1)工资福利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奖金等工资性支出,以及

应交纳的各种社会保险。

(2)差旅费:包括市内交通费和差旅费。

2、企业注册登记费:主要包括工商登记费、验资费、税务登记费、公证费等。

3、筹资费用:主要是指筹资支付的手续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汇兑损益和利息等。

4、人员培训费:

(1)选派职工外出参加培训的费用。(2)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的费用。

5、企业资产的折旧、摊销、报废和毁损

6、其他费用

(1)筹建期间发生的办公费、印刷费、电话费、招待费;(2)印花税(可能还会发生车船使用税、房产税);(3)经投资人确认由企业负担的进行可行性研究所发生的费用;

(4)其他与筹建有关的费用,如咨询费、庆典礼品费等支出。

(二)不列入开办费范围的支出

1、取得各项资产所发生的费用。如购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支付的运费、安装费、保险费和购建时发生的其他相关费用。

2、规定应由投资各方负担的费用。如投资各方为筹建企业进行了调查、洽谈发生的差旅费、咨询费、招待费等支出。

3、筹建期间应当计入资产价值的汇兑损益、利息支出等(因

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并符合资本化条件)。

二、开办费的归集和摊销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条第五款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以外,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

㈠开办费的归集

⒈《企业会计制度》第三十四条规定了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凡在折旧范围内固定资产,只要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都应按月提取折旧,而不分企业是否正式开始生产经营。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企业一般应按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2.《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十六条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做出了规定:“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其摊销的开始时间是“取得当月”,而不论是在筹建期间还是生产经营期间取得。

㈡开办费的摊销

1、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将开办费一次性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借记“管理费用”,贷记“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年终要进行纳税调整。

2、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在筹建期发生的开办费,应当从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分期扣除。

三、帐务处理

1、发生的费用支出

借: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2、筹建期结束,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摊销

贷: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

第四篇:交易性金融资产账务处理问题及改进(本站推荐)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务处理问题及改进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账务处理问题

第一,资产计价缺乏可比性。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为购买价,但不包括与之相关的交易费用。而与之类似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初始确认金额不仅包括购买价,还包括相应的交易费用。这两类资产都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它们初始确认金额的计量标准却并不相同。实际上,其他资产如固定资产、原材料、持有至到期投资等资产的入账价值都包括取得过程中所发生的除了买价以外的其他费用。以前进货费用不计入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成本,但新准则规定,进货费用也计入库存商品的成本。这一切都说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标准与其他资产并不相同,不同资产之间的计价缺乏可比性,同时也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明其差异存在的合理性。

第二,不能正确反映转让损益。由于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获取其差价,这里的差价是出售收入扣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成本,但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即初始确认金额)并不包括取得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因此按现行准则的规定计算的转让损益不准确,导致相关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下降。

第三,不符合公允价值确认标准。根据新准则的解释,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笔者认为,这里“自愿进行交换的金额”应该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购买价;第二部分是购买过程中必须支付的有关税费,这两者之和就是购买股票、债券时自愿进行交换的金额。显然,将交易费用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中剔除,并不符合公允价值确认标准。

第四,持有期间利润虚增,出售当期利润表信息混乱。按照新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数应当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并直接转入当期损益;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将原计人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数转出,计入“投资收益”等相关账户。上述规定,导致持有期间利润虚增,出售当期利润表信息混乱,容易引起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误解。

[例]A公司在2006年1月1日以每股10元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股票50万股,另外支付1万元的交易费用。A公司将该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06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价涨至16元/股,2007年12月31日该股票市价为18元/股,2008年3月15日A公司将股票以每股20元予以全部出售。

按现行准则的规定,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2006年1月1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5000000

投资收益10000

贷:银行存款5010000

(2)2006年12月31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00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000

贷:本年利润3000000

(3)2007年12月31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000

贷:本年利润1000000

(4)2008年3月15日

借:银行存款100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5000000

——公允价值变动4000000

投资收益1000000

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转出: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00000

贷:投资收益4000000

借:本年利润400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00000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上述业务使得2008年3月份的利润总额增加了100万元,该数据符合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真相,因此现行准则的这种规定似乎没有问题。但仔细考虑会发现:2008年3月份的利润表中,“投资收益”本月发生额为500万元,同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400万元,实际上2008年3月“投资收益”发生额中分别有300万元和100万元已经体现在2006年和2007年的利润表中。因此2008年3月份投资收益发生额中有400万元属于重复计算;2008年3月甲公司实际未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之所以在报表上出现公允价值变动损失400万元,原因在于投资收益虚增400万元。虽然没有导致利润的重复计算,但是报表信息出现了混乱。我国企业,尤其是大量非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很不规范,甚至没有披露相关信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报表使用者分析该公司2008年3月份报表时,往往误以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项目在2008年3月份发生了400万元的价值变动损失,企业对外投资收益达500万元,这是对报表使用者的严重误导。同时,2006年底和2007年底将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00万元和100万元分别计入当期利润,不符合稳健原则,还会造成企业过度分配股利,引起现金流量不足,影响资金周转,最终影响有关各方的经济决策。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账务处理改进

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两个措施:第一是将取得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上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问题;第二是改革“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的性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不断发生变化,资产负债表上应该反映这些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化,但这些价值变化属于未实现的损益,不宜直接作为当期损益的组成部分。在美国,这种未实现的收益也不作为当期净利润的组成部分,而是作为全面收益的一部分,列入第四财务报表“全面收益表”和业主权益变动表。因此笔者建议,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改为“待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性质从损益类改为所有者权益类,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下单独反映,持有期间发生的变化都计人该科目,期末不转人“本年利润”,出售时直接转入相关损益账户,从而将持有损益调整为企业真正实现的损益。仍以例题为例说明如下:

(1)2006年1月1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5010000

贷:银行存款5010000

(2)2006年12月31日,市价涨至16元服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990000

贷:待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990000

(3)2007年12月31日,市价涨至18元/股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0000

贷:待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000

年底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使公司所有者权益比年初增加100万元,公允价值变化可能带来的累计收益为399万元,这笔收益尚未在利润表中体现,不会引起信息使用者作出过于乐观的判断。

(4)2008年3月15日出售

借:银行存款100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5010000

——公允价值变动3990000

投资收益1000000

借:待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990000

贷:投资收益3990000

对于甲企业而言,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购入成本为501万元,对外转让价1000万元,总共盈利499万元,其中公允价值变动399万元,转让收益100万元,无论是在报表上还是账簿上,信息都比较清晰,不会引起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思路混乱。

假设甲公司在2008年3月15日没有出售上述股票,2008年12月31日上述股票的市价跌至8元/股,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000000

至此,“待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借方余额101万元,使得2008年底所有者权益比年初减少了500万元。对报表使用者而言,2008500万元损失已经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只不过尚未在利润表中体现出来,但是已经能够对信息使用者提出警示了。

这样处理的优点是既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情况,又不会引起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误解,同时在出售时能够全面了解该项资产的持有损益和转让损益,信息量比较丰富,也没有违背稳健原则;缺点是处理过程相对复杂。

第五篇:年终奖处理问题

快到年底了,年终奖成了员工关注的重要话题,结合本案情况,谈谈我对年终奖的看法: 1:年终奖是什么东东

根据国家统计局1990年颁布《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4条,工资总额由六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第7条,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其他奖金。另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第2条第1项规定,关于奖金的范围:生产(业务)奖包括超产奖、质量奖、安全(无事故)奖、考核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奖、提前竣工奖、外轮速遣奖、年终奖(劳动分红)等。

从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规定来看,年终奖是员工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是奖金的组成之一。

2:年终奖发放有何法律依据

目前来看,我国暂无年终奖的相关法律规定。

这说明员工是否享有年终奖、发多少、发放形式等由用人单位自行决定,国家没有强制用人单位必须给员工发放年终奖。

但是,《劳动合同法》第18条,“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这说明,同工同酬是适用于年终奖的发放的。3:已离职员工是否可获得年终奖

不管主动或被动离职,只要是处于离职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1)有合同的从其合同。若劳动合同规定了年终奖发放数额,用人单位理当及时足额发放。若按业绩支付年终奖,员工年中离职或新进员工,都可以得到他的奖金,单位则不能以你不在职为由或无法考核而不发放,即使有这样的规定,也是不合理的,因为此时的年终奖属于员工工资的一部分,必须及时发放,不能由用人单位单方面来决定是否发放。

2)无合同但单位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若劳动合同只约定了每月工资,而没有约定年终奖,更没有约定按业绩发放年终奖,员工可否获得年终奖,需要视单位具体规定了。但是,单位的这种规定不能违反法律规定,还要通过相应的民主程序制订,并赂员工进行公示或告知,且有相应的证据证明以上事实。

若单位明确规定年底前离职的员工不能享受年终奖,单位设置年终奖,是激励员工不轻易离职,也是留住人才的策略之一,如果员工因为各种原因于年底前离职了,那么,单位也就无需为其提供相应的待遇即年终奖。

3)既无合同也无规定的。若劳动合同和单位规章制度都没有规定是否发放年终奖,员工可否获得年终奖是有争议的。若员工举证用人单位每年有发放年终奖,而且当年,用人单位向其他在职员工发放了年终奖等事实,那么,按照同工同酬、公平合理的原则,仲裁庭或法院可能会支持员工工拿到年终奖,如果用人单位不承认发放了年终奖,是以其他名目发放的,那么,离职员工得到年终奖就不容易了。

4:用人单位年终奖通常做法有隐患 不少用人单位对年终奖是这样操作的:不在劳动合同中提及年终奖一事,要么在薪酬管理办法或绩效考核中规定,要么单独制订年终奖管理办法,即使规定了,也对发放标准、支付方式、享受人不予特别明确,这样做的目的,用人单位以为可以自由决定年终奖的发放。

其实,这样做也是有隐患的:这样对年终奖发放的随意性,如果劳动者能够确认用人单位发放了年终奖,如果劳动者未获得年终奖而主张自己的权益时,用人单位就必须承担劳动者是否符合年终奖发放条件、金额、发放日期等方面的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这方面明确规定的规章制度,那么,用人单位就必须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责任。这在实践中,也是为什么不少劳动者在主张年终奖时屡屡胜诉的原因所在。5:本案处理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就本案而言,单位完全可以不理睬该员工的年终奖要求,另外,即使要对其他在职员工发放,建议以其他会计名目发放为好,比如:1月份奖金、过年费之类的。

下载基本建设项目账务处理相关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本建设项目账务处理相关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垃圾处理问题

    “现在,垃圾再也不是我们镇里的问题了!你看,这是我们镇新建的垃圾处理场„„”孟坝镇党委书记耿勤学带着笔者在镇上新建的垃圾处理场参观时说,“近几年来,镇上被大大小小数十个垃......

    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洛南县医院基本建设项目 管理办法 为加强对基建工程的管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基建、监察、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

    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榆阳区运管所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本所基本建设项目(以下称项目或工程)的管理,提高办事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预防......

    一般纳税人对查补的增值税进行账务处理问题(共5则范文)

    一般纳税人对查补的增值税进行账务处理问题 问:我厂是外商独资企业,增值税的申报方法是:间接出口不抵不扣,直接出口先征后退的方法。2000年度直接出口销售额966,473.49元作为间接......

    典当公司财务处理问题

    前典当会计问题的探讨 2000年8月,典当行监管工作正式由中国人民银行移交给国家经贸委,典当行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性质随之取消。摘下金字招牌已一年零八个月的典当行在其业务......

    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处理问题

    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处理问题 一、意义 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出现了一些情况较为复杂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城市垃圾处理问题

    城市垃圾处理问题 一、概述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有效的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2.管理体制落后。 3.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致使垃圾成分复杂,处理难......

    甘孜藏族自治州基本建设项目贴息

    甘孜藏族自治州基本建设项目贴息 (2005年7月18日州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州人民政府令第3号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州级预算内投资行为......